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汇编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施与演练制度范文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施与演练制度范文一、引言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它可能给人身、财产和环境带来严重的损害。
为了有效应对各种事故,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施与演练制度至关重要。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1. 任务目标明确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标是为了有效应对各种事故,防止事故损失扩大,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编制原则(1)科学性和实用性原则:预案内容必须科学合理、简明易懂,能够针对性地应对各种事故。
(2)灵活性原则:预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化。
(3)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原则:预案应考虑到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3. 编制内容(1)事故类型及级别划分:根据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对其进行合理划分,并明确各个级别的特点和处理方式。
(2)应急救援机构和人员分工:明确应急救援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分工,确保各职责清晰。
(3)应急救援装备和资源储备:对各类应急救援装备和资源进行明确规划和储备,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各类事故。
(4)应急通信及信息传递机制:建立健全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及时传递信息,协调救援工作。
(5)预案执行流程和时间节点:明确预案执行的流程和各个时间节点,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及时到位。
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1. 预案宣传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宣传机制,通过各种途径向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提高其对预案的知晓率和操作能力。
2. 预案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培训,包括专业知识的培训、实践操作的培训等,确保每个人都具备应急救援的基本能力。
3. 预案实施事故发生时,按照预案规定的流程和措施进行实施,确保各项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1. 演练目标通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救援质量和效率。
2. 演练类型(1)桌面演练:通过模拟真实情况,进行桌面演练,检验预案的完整性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管理制度标题:事故应急预案与应急救援管理制度一、引言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故,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对人员安全、企业运营及环境的影响,特制定本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明确各级应急响应职责,规范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全员应急救援意识与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进行救援行动。
二、事故应急预案1. 预案编制:依据公司业务特性、作业环境以及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风险,全面系统地编制涵盖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等环节的事故应急预案。
2. 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事故类型识别、预警机制、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资源配备、应急处置流程、疏散方案、医疗救护措施、信息发布与媒体沟通等内容。
3. 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实战化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及时调整优化预案内容,并通过演练提升全体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水平。
三、应急救援管理制度1. 组织管理:建立由高层领导挂帅,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救援责任和任务。
2. 资源管理: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配置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可用状态。
3. 培训教育:定期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快速采取行动。
4.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预定程序进行报告、指挥调度、现场控制、救援实施等工作,同时做好事故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上报工作。
5. 后期处置:事故救援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评估预案执行效果,完善改进应急预案,并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四、结语本制度的落实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努力,以形成全员关注安全、主动防范风险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公司的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应急救援预案规范

应急救援预案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是预防和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为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实施和监督管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规范。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1.1 编制依据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等因素进行。
1.2 编制内容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2)应急救援目标、原则和任务;(3)应急救援措施和处置程序;(4)应急救援资源配置;(5)应急救援协调与联动;(6)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7)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和监督管理。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2.1 修订依据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的实际情况、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等因素的变化进行修订。
2.2 修订周期应急救援预案应每三年至少修订一次,必要时可以随时修订。
2.3 修订程序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应按照编制依据进行,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审批后予以发布。
三、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3.1 实施范围应急救援预案应在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及所属分支机构全面实施。
3.2 实施程序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发布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宣传和培训;(2)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3)配置应急救援资源,并定期检查和维护;(4)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5)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6)开展应急救援评估,不断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监督管理4.1 监督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预案的监督管理应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
4.2 监督管理内容应急救援预案的监督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发布;(2)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和运行;(3)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和维护;(4)应急救援演练的开展和评估;(5)应急救援信息的共享和交流;(6)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考核。
关于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预案汇编(10篇)

关于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预案汇编(10篇)第一篇:应急预案的意义和作用应急预案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案和计划,包括了预防、应对和恢复三个阶段,是为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种防范措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使恶劣事件发生后,迅速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救援和处置,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因此,应急预案对于改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二篇:应急预案制定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要遵循的原则有:科学性原则、实际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和分类制定;实际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要紧扣现实情况和应急需要,具有实操性和实践价值性;规范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制定,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预案的各项内容、流程和程序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操作标准和操作方法;灵活性原则是指应急预案要灵活、高效、及时调整和完善。
第三篇:应急预案的框架结构应急预案的框架结构分为三个部分:预防、应对和恢复三个阶段。
预防是指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措施和手段,包括加强安全工作和环境保护,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等;应对是指突发事件发生后,组织各方力量迅速展开救援,减少损失和影响,包括组织应急队伍、调动救援力量等;恢复是指事件发生后,及时进行维修和重建工作,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过程,包括组织后续处置、恢复工作等。
第四篇:应急预案的编制标准应急预案的编制标准主要包括国家行业标准、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标准。
国家行业标准是针对某个行业制定的应急预案,例如针对大型企业、公共交通、自然灾害等。
行政法规是政府依据法律规定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包括应急管理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
地方性标准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由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规定。
第五篇:应急预案的要素应急预案的要素主要包括事件类型、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队伍、应急设备和救援措施。
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制度范本

事故紧急救援预案制度范本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各种事故和灾难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高效应对各类紧急情况,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紧急救援预案制度。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详尽、科学、可操作的紧急救援预案范本,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
二、目的本紧急救援预案旨在组织和协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群众和社会组织等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和素质,减少因灾害事故带来的损失。
三、紧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
在紧急情况下,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任务。
2. 统一指挥,形成合力。
依据灾害事故性质和规模,明确指挥系统,实现各级救援力量和资源的统一协调。
3. 科学、及时,高效处置。
将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紧急救援工作中,实现信息、通信和救援手段的科技化和智能化,提高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4. 全员参与,社会共治。
充分发挥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和公民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全员参与,社会共治的紧急救援格局。
5. 救援与重建并重。
紧急救援工作与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确保事故灾害后的快速恢复。
四、紧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步骤1. 紧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按照职责划分和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紧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组。
2. 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紧急救援工作历史资料和相关理论知识,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掌握事故发生时需要采取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3. 制定预案目标根据调查研究结果,确定紧急救援预案的目标和原则,制定紧急救援预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4. 制定预案内容根据紧急救援预案的目标,细化制定预案的内容,包括应急响应、组织机构、任务分工、应急资源调度与管理、救援程序与方法、协调沟通、信息管理与发布等。
5. 审稿、修改与完善组织专家评审和批评修改,对预案的内容进行完善和修改,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 发布与实施组织相关部门对预案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预案内容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广。
应急救援预案(15篇)

应急救援预案(15篇)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是指在突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组织相关力量进行应急救援的详细计划和方案。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介绍应急救援预案的相关内容。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意义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是为了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能够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处置工作的准备,明确各个救援单位的责任和任务分工,确保各方面资源的快速调配和利用,提高救援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1. 事件背景与概述在这一部分,需要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背景和概述的描述,包括事件类型、可能引发的危害和影响等。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人员在这一部分,需要明确相关救援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职责分工,包括指挥部、救援队伍、后勤保障等。
3. 应急救援措施与工作程序这一部分需要详细描述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救援所需采取的措施和工作程序,包括救援队伍的出动、指挥体系的建立、资源调配等。
4. 应急救援装备与物资在这一部分,需列出应急救援所需的相关装备和物资清单,包括通信设备、救援车辆、医疗器械、应急物资等。
5. 应急救援演练与培训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演练和培训来保证。
这一部分应描述演练的内容、演练的频率和培训的方式方法。
6. 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与完善应急救援预案需要定期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求。
这一部分应描述预案修订的原则和程序。
三、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实施1.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实用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同时,还要考虑到地区特点和资源条件,制定针对性的预案。
2. 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实施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进行讨论和研究。
在实施过程中,要确保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预案的有序执行。
3. 评估与改进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后,应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改进。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将演练实施过程和总结报告 提交给相关部门备案,以便
后续参考和改进。
根据演练总结报告,对现场 处置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提高方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
性。
01
02
03
04
05
06
资源保障措施完善及调度 管理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应急管理人员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组建专职或兼职的应 急救援队伍,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03
国家法律法规
地方性法规
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生产 经营单位必须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本地实际 情况,可能制定更为具体的地方性法规, 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提出更详 细的要求。
各行业根据行业特点和风险情况,可能制 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 急救援预案编制和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迟报后果
迟报安全生产事故将延误应急救援的最佳时机,可能导致事故扩大和人员伤亡增加。同时,迟报行为 也将影响相关部门对事故性质的判断和应对措施的制定。因此,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时限 报告事故情况。
05
现场处置方案制定与演练 实施
现场处置方案内容要求
明确现场处置方案的目的 和原则,确保方案符合相 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03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与职责 划分
应急组织体系构成要素
应急指挥机构
设立专门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全面领 导、组织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救援队伍
组建专业、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包括 消防、医疗、救援等专业人员。
应急专家组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与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汇编

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与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汇编应急预案编制的六个步骤应急预案的编制一般可以分为6个步骤,具体步骤如下:(一)成立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队伍、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二)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
(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四)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五)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六)应急预案的评审与发布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应急预案编制的核心要素在编制预案时,一个重要问题是预案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才能满足应急活动的需求。
因为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反映,它的内容不仅限于事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还应包括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和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等。
因此,完整的应急预案编制应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要素,即分为六个一级关键要素,包括:1.方针与原则;2.应急策划;3.应急准备;4.应急响应;5.现场恢复;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六个一级要素之间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从应急的方针、策划、准备、响应、恢复到预案的管理与评审改进,形成了一个有机联系并持续改进的应急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的基本要素与应急预案的概念、分类及编制汇编

1.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反应组织机构、参加单位、人员及其作用;应急反应总负责人,以及每一具体行动的负责人;本区域以外能提供援助的有关机构;政府和企业在事故应急中各自的职责。
2.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地点;事故影响范围及可能影响的人数;按所需应急反应的级别,划分事故严重度。
3.通告程序和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及程序;现场 24 小时的通告、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24 小时与政府主管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便于应急指挥和疏散居民);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向公众报警的标准、方式、信号等。
4.应急设备与设施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如办公室、通讯设备、应急物资等;有关部门如企业、武警、消防、卫生、防疫等部门可用的应急设备;与有关医疗机构(急救站、医院、救护队等)的关系;可用的危(wei)险监测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5.能力与资源决定各项应急事件的危(wei)险程度的负责人;评价危(wei)险程度的程序;评估小组的能力;评价危(wei)险所使用的监测设备;外援的专业人员。
6.保护措施程序可授权发布疏散居民指令的负责人;决定是否采取保护措施的程序;负责执行和核实疏散居民(包括通告、运输、交通管制、警戒)的机构;对特殊设施和人群(学校、幼儿园、残疾人等)的安全保护措施;疏散居民的接收中心或者避难场所;决定终止保护措施的方法。
7.信息发布与公众教育各应急小组在应急过程中对媒体和公众的发言人;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故应急信息的决定方法;为确保公众了解如何面对应急情况所采取的周期性宣传以及提高安全意识的措施。
8.事故后的恢复程序决定终止应急、恢复正常秩序的负责人;确保不会发生未授权而进人事故现场的措施;宣布应急取销、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连续检测受影响区域的方法;调查、记录、评估应急反应的方法。
9.培训与演练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合格者上岗;年度培训、演练计划;对应急预案的定期检查;通讯系统检测的频度和程度;进行公众通告测试的频度和程度及效果评价;对现场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更新安全宣传材料的频度和程度。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一、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目的。
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和灾害,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三、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机构。
1. 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救援行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救援工作。
2. 救援队伍,包括消防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等,负责实施现场救援和救援物资的调配。
3. 相关部门和单位,包括公安、交通、卫生、通信等部门和单位,负责提供支援和协助救援工作。
四、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措施。
1. 灾害预警,一旦发现灾害预警信号,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相关救援队伍和资源进行准备和调度。
2. 现场救援,救援队伍迅速赶往现场展开救援行动,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和疏散,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3. 物资调配,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对救援物资进行调配和分配,确保救援物资及时到达灾区。
4. 信息发布,及时发布灾害情况和救援进展,引导受灾群众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救援措施。
五、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估和完善。
定期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估和演练,发现问题及时完善和调整,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效率。
六、应急救援预案的执行。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灾害,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迅速行动,全力以赴进行救援和救助工作。
七、应急救援预案的宣传和培训。
对本预案进行广泛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救能力,增强全社会的应急救援能力。
以上为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内容,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严格执行,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汇编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汇编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总则1.1目的为应对突发性生产安全事故处置工作,事故发生后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规范应急管理和完善应急响应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依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省安全生产条例》、《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我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3工作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依靠科学、依法规范”的原则,采取科学、有效、快速、有序的组织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做到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和范围:凡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适用本预案。
2.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2.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和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2.2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市人民政府市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安全的副市长、市委委办主任、市政府办主任、市安委办主任担任;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市目督办、市总工会、市团委、市妇联、市维稳办、市发改局、市信访局、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民宗局、市安监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林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牧科技局、市广电局、市卫计局、市扶贫移民工作局、市食药工商质监局、市防灾减灾局、市政局、市项目促进中心、市消防大队、交警大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一、背景。
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
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预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调动各方资源,迅速进行救援和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二、目标。
1. 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
2. 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技能水平,保障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的建设和更新,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4.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三、内容。
1. 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建立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各方救援力量。
设立救援队伍,包括专业救援队、志愿者救援队等,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保持高度战备状态。
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的协同应急救援机制,形成合力。
2. 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救援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包括急救、救援技术、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的救援队伍管理制度,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3. 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
加强应急救援设施和装备的建设和更新,包括应急指挥车、抢险救援器材、通讯设备等,确保在救援行动中能够顺利展开。
同时,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和更新机制,确保设施和装备的完好性。
4. 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包括公安、消防、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确保在救援行动中能够快速有效地协同作战。
四、总结。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能够在突发事件和灾害发生时,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展开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因此,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单位都应高度重视,加强预案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汇编10篇)

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汇编10篇)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预案第1篇为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完善我区宾馆饭店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确保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决定对我区宾馆饭店客房以及餐厅厨房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演练,切实提高宾馆饭店火灾事故的应对处置能力。
一、客房消防演习方案(一)演习目的:为了提高楼层服务员的消防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了解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理程序,掌握及时报警、扑救初期火灾,组织宾客安全疏散的能力。
(二)演习地点:x大厦客房(三)演练人员:客房部、安保部人员(四)参加人员:特邀市旅委领导,区消防、安全等相关部门及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负责人参加。
(五)演习场景:xxxx年x月某日下午,某客房由于住店客人乱丢烟蒂,引燃地毯,引发一起“火灾”事故,起火面积为x平米,现场烟感报警器感应报警,演习开始……(六)报警及扑救初期火灾程序:1、消控中心收到XX房间火警信号,消控员立即用对讲机呼叫:“XX 领班,XX房间报火警,请立即到现场查看。
安保部领班回答:“收到”并立即协灭火器乘坐电梯到达现场(接报警后x分钟内)迅速查看,确认有明火后立即使用灭火器扑救并用对讲机呼叫:“现场有明火,地毯已被烧着,请支援。
”主管、巡逻岗队员收到支援请求后,立即携带灭火器赶赴现场灭火(接警后x分钟内)。
2、消控中心得到明火确认信息后,立即将消防主机从全局手动切换至全局自动(A、起火楼层及上下层的防排烟系统启动;B、起火楼层及上下层的消防广播系统开通;C、x部客梯自动迫降至一层;D、起火楼层市电切断应急电源启动)。
3、紧接着消控员打电话至房务中心:“我是消控中心,XX房地毯着火,请立即派人员赴现场灭火。
”房务中心值班员回答:“收到!”,立即指令服务员x名从就近消火栓箱取出灭火器并赶至现场扑救。
报警及扑救初期火灾演练结束。
(七)疏散演练程序:1、经过x分钟全力扑救(使用灭火器),火势未能控制并有蔓延趋势,房间内产生了较多烟雾。
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
一、背景介绍。
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灾害和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行动计划和组织机制。
在面对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预案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迅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减少损失,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2. 原则,科学预防、快速反应、有序救援、全面恢复。
三、应急救援预案内容。
1. 灾害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应急预警系统,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 应急救援组织,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
4. 资源储备和调配,储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建立资源调配机制。
5. 应急演练和培训,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协作水平。
6. 灾后恢复和重建,制定灾后恢复和重建计划,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1. 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和资源。
2. 各部门按照预案要求,积极配合,协同作战,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3. 加强对灾区人员的安置和救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4. 做好灾后评估和信息报告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五、总结。
应急救援预案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加强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保护人民安全。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结合生产经营单位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1 编制准备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全面分析企业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危害程度;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2 编制程序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的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能够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应急预案编制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3 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综合应急预案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是从总体上阐述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4 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总则编制目的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适用范围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应急预案体系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应急工作原则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生产经营单位概况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危险源与风险分析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指挥机构及职责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预警行动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a信息报告与通知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b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c信息传递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应急响应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应急队伍保障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应急物资装备保障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其他保障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培训与演练培训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演练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奖惩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附则术语和定义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应急预案备案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广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制定与解释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应急预案实施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5 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确定.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组织体系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指挥机构及职责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预防与预警危险源监控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预警行动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信息报告程序主要包括: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应急处置响应分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处置措施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6 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事故特征主要包括: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可能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应急组织与职责主要包括: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人员构成情况;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注意事项主要包括: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7 附件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规范化格式文本信息接收、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主要包括: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相关应急预案名录列出直接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有关协议或备忘录与相关应急救援部门签订的应急支援协议或备忘录.附录A 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封面应急预案封面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编号、应急预案版本号、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应急预案名称、编制单位名称、颁布日期等内容.批准页应急预案必须经发布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方可发布.目次应急预案应设置目次,目次中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批准页;——章的编号、标题;——带有标题的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出;——附件,用序号表明其顺序.印刷与装订应急预案采用A4版面印刷,活页装订.应急预案资料清单组织体系部门人员清单见附件1见附件2见附件4见附件5标明紧急集合地点见附件614、所使用的物料清单15、工艺介绍及工艺流程图16、单位基本情况介绍及基本情况表见附件717、主要建筑物一览表见附件818、清净下水设施介绍。
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和内容要求

应急预案编制要素和内容要求应急预案编制的要素和内容要求一、总则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减少事故损失。
预案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等需要简要说明。
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和事故类型、级别也需要明确。
应急预案体系需要说明本单位的预案体系构成情况。
同时,需要明确本单位的应急工作原则,内容简明扼要、明确具体综合。
二、危险性分析在应急预案中,需要对本单位的概况进行说明,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工作内容,周边设施、人员分布等。
同时,需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应急组织体系需要说明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及工作任务与职责都需要明确。
同时,需要说明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四、预防与预警应急预案需要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还需要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同时,需要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情况上报事项、向事故调查组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应急救援总结报告以及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和发布原则。
五、应急响应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应急响应程度和应急结束的条件。
六、信息发布应急预案需要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及处置办法,以及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和发布原则。
七、后期处置应急预案需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预案修订等内容。
同时,需要明确应急工作关联的人员、单位通信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维护方案。
八、保障措施应急预案需要明确各类应急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兼职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等。
同时,需要明确应急经费的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管措施,以及与应急相关的保障措施,如交通、治安、技术、医疗、后勤保障等。
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作规范

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作规范应急救援预案备案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
为了规范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备案工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一、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原则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确保在突发事件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在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预防措施,同时兼顾应急处理,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
4. 综合协调,分工合作。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充分考虑各部门、各环节的协同配合,确保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能够分工合作,共同应对。
5. 动态管理,持续改进。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和实施应注重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内容1. 总则: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工作原则等。
2. 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明确应急救援预案的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指挥部等,以及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职责。
3. 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开展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可能导致突发事件的危害因素,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的措施。
4. 预警与信息报告:明确突发事件的预警信号、预警级别和预警期限,规定信息报告的范围、程序和渠道。
5. 应急响应: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明确应急响应的级别和程序,包括应急救援措施、疏散转移、医疗救护、交通管制等。
6. 保障措施:明确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装备保障、经费保障、事故区域管理及其他保障等。
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原则

企业自救的原则 部门或行业互救的原则 社会联动原则
PART 1
企业自救的原则
企业自救的原则
制定可靠的预案 定期演练预案 结合消防演练和整治工作
企业自救的原则
制定可靠的预案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切实可靠的 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应 急措施、应急资源等内容,并要与相关部门进 行沟通和协调。预案的制定应考虑到可能发生 的各类突发事件,确保预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
部门或行业互救的原则
从分散力量到集中力量
在应急救援中,各个部门或行业的力量是分散的 ,但通过互相协调和合作,可以将分散的力量转 化为集中的力量。通过集中力量,可以更好地组 织救援行动,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例如,在地 震灾害中,不同的救援队伍可以通过指挥部的统 一指挥,协同行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 形成集中力量,提高救援效果。 通过部门或行业互救的原则,可以实现不同部门 或行业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最大程度地发挥各自 的优势,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效果。这也是应 急救援预案中重要的原则之一。
企业自救的原则
定期演练预案
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 行性和有效性。演练应包括模拟突发事件的发 生和应急处置过程,以及应急人员的组织协调 、应急资源的调度使用等方面。通过演练,提 高应急人员的应变能力和应急措施的实施效果 。
企业自救的原则
结合消防演练和整治工作
企业可以结合消防演练和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应 急演练。通过与消防部门的合作,加强对火灾 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结合专项 整治工作,对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进行排查和 整治,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PART 3
社会联动原则
社会联动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汇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近年来,我国企业不断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对事故救援的过程暴露出企业应对重大事故的不足,这个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生产企业应尽快制订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对危险源和危险部位的管理和检查,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为了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及时予以控制,有效地组织抢险和救灾,防止事故的扩大,生产企业应对本单位的危险场所和部位进行危险源安全评价。
对所有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的部位和场所,应事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的状态和定量进行预测,评估事故发生后的危害大小、人员伤亡情况、设备破坏和财产损失程度,以及由于物料的泄漏可能引起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对周围地区可能造成危害程度的预测。
依据预测,提前制订重大事故应急措施方案,组织、培训抢险队伍和配备救援所需的装备、器材,以便在重大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预订方案进行实施,在较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控制,或按照正确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救助和疏散人员,防止事故扩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
该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制订并实施重大危险源(重大危害设施)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国家政策,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发生。
由于工业活动比较复杂,不同的生产企业存在不同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国际上一般认为的重大事故即指严重的火灾、爆炸和毒物泄漏事故。
因此,企业应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机构。
其结构如下:1.指挥系统及其职责(1)制订应急指挥组织系统图。
(2)熟知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立法文件和规范规定。
2.指挥领导机构及其职责(1)指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a、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完善工作。
b、负责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c、负责组织排险队、救援队、医护队的实际训练等工作。
d、负责建立通信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
e、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2)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职责a、发生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b、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
c、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d、负责事故调查的组织工作。
e、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
3.指挥部人员分工总指挥负责组织企业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安全部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保卫部门负责人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生产部门(或调度长)负责人: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的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机电(设备)部门负责人: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卫生部门(包括防疫站站长、医院院长)负责人: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伤亡、中毒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后勤(总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抢修和抢救伤亡、中毒人员的有关必需品的供应工作。
供销部门负责人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有毒物质扩散区域内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二、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各种保障1.通信保障:包括有线、无线、警报、协同通讯的组成、任务和有关信号规定,保证完好畅通、联络无误。
2.运输保障:包括救援车辆编号、数量,明确任务要求。
3.抢险物资保障包括抢险抢救装备物资的种类、数量、编号等要求。
4.治安保障包括治安人员的任务分工,重点警戒目标区的划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
三、预测事故扩散影响范围及潜在危险性的评估1.根据危险品性质评估危险性根据危险源所涉及的危险品的性质、生产工艺过程、气象条件、地理位置等,估计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影响范围。
如事故涉及化学品,则要估计其毒性、挥发性、扩展性、氧化速度、可释放量及预测其浓度等。
2.根据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对每一个已确定的危险目标要做出潜在危险性的评价。
即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引起的后果,可能对周围设备、生产工艺、环境带来的危害及其范围。
预测可导致事故扩大的发生途径,按可能扩大范围的危险性大小排序,确定应急救援抢险目标,控制事故的发展。
四、应急救援预案配套制度的完善和专业队伍的训练1.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了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抢险救护的工作,必须制订应急救援预案的规章制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对全企业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应急救援常识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
同时还应建立以下相应制度:(1)值班制度: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夜班由行政值班和生产调度负责,如有问题及时处理。
(2)检查制度:每月由企业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结合生产安全工作,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例会制度:每季度由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织召开一次指挥小组成员和各救援队伍负责人会议,检查上季度工作,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2.加强对救援队伍的培训指挥小组要从本企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救援训练演习。
一旦发生事故,指挥机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本要求1制定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具体描述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其基本要求是:(1)具体描述可能的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及其后果;(2)确定应急期间负责人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期间的职责;(3)应急期间起特殊作用人员(例如:消防员、急救人员、毒物泄漏处置人员)的职责、权限和义务;(4)疏散程序;。
(5)危险物料的识别和位置及其处置的应急措施;(6)与外部应急机构的联系(消防部门、医院等);(7)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保险机构及相邻企业的交流;(8)重要记录和设备等保护(如装置布置图、危险物质数据、联络电话号码等)。
对危险场所要进行重大事故危险源的辨识。
评估对象可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CB18218—2000)和评价结果进行,这是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基础和出发点。
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应预测发生重大事故的状态和损失程度以及对周边地区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对事故的处理和救援,国家鼓励“重大事故处理专家系统”的开发。
“重大事故处理专家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已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原始数据和事先预测事故发生后可实施的救助方案进行编制储存,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输入现场数据,经过计算机的逻辑计算和推理,模拟专家思维而作出可行的应急救援措施,优化出所需最佳方案,提供给事故救援指挥者进行事故紧急救援的决策选择。
2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几个主要方面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时,除了针对重大危险源以外,对易燃、易爆、有毒的关键生产装置和重点生产部位都要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生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2)生产装置区、原料及产品储存区发生毒物(包括中间物料)意外泄漏或事故性溢出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3)危险化学品(包括原料及产品)发生交通运输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4)发生全厂性和局部性停电时的应急预案。
(5)发生停水(包括冷却水、冷冻水、消防水以及其他生产用水)时的应急预案。
(6)发生停气(包括工厂空气、仪表空气、惰性气体、蒸汽等)时的应急预案。
(7)生产装置工艺条件失常(包括温度、压力、液位、流量、配比、副反应等)时的应急预案。
(8)易燃、易爆物料大量泄漏时的应急预案。
(9)发生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救援预案主要有:①发生水灾(洪水)时的应急救援预案;②遭受台风或局部龙卷风等强风暴袭击时的应急救援预案;③高温季节针对危险源的应急预案;④寒冷气候条件下(包括发生雪灾、冰冻等)针对危险源的应急预案;⑤发生地震、雷击等其他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10)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由于火灾往往具有全天候和全方位发生的可能性,时间上可能是白天或夜间,气候方面可能是高温或严寒,风力可能是弱风或强风,火灾时可能会伴随着爆炸和毒物泄漏,因此制定特殊情况下的火灾应急救援预案时,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与当地消防部门密切合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灭火作战方案,定期进行联合演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强风情况下的火灾扑救措施;②寒冷气候情况下的火灾扑救措施;③夜间火灾扑救措施;④带电情况下的火灾扑救措施;⑤毒物泄漏情况下的抢险救灾和灭火对策措施。
(11)发生爆炸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12)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综合性事故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13)生产装置控制系统发生故障时的应急救援预案。
(14)其他应急救援预案。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要求1997年7月29日,原化学工业部发出了《关于实施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化学危险源管理的通知》(化督发[1997]459号)提出了“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写提纲”。
对编写内容作了具体要求:(l)厂区的基本情况;(2)危险目标的数量及分布图;(3)指挥机构的设置和职责;(4)装备及通讯网络和联络方式;(5)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任务和训练;(6)预防事故的措施;(7)事故的处置;(8)工程抢险抢修;(9)现场医疗救护;(10)紧急安全疏散;(11)社会支援等。
此提纲虽然是针对化学工业提出的,但其预防和救援的程序也可以适用于其他行业。
不同的行业可以根据行业的特点编写“预防事故的措施”和“事故的救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