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好课”的特征
![“好课”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7453d8e02d276a200292e80.png)
高效课堂: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好
1.课堂是可以优化的,“高效”是可以实现的,但“高效”是相对的,也是“有限”的;
2.教学是有规律的,不遵循教学规律和不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都难以做到高效;
3.基于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评判,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不仅仅要看单独的课,还要看看单元教学、整个课程的教学规划和实施。
一堂“好课”的特点
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有大家认可的标志。
例如:民主、平等、和谐、积极、主动、愉悦(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教学应该基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注意学生的认知前提基础、情感准备状态等(遵循教学规律);学习过程要善于运用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方面得以建构并内化和巩固(运用正确且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和批判、勇于求异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美国华盛顿州“优秀教师标准”提到:
教师要“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并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
”。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831067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1b.png)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一堂好课,是指一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积累和
能力培养的课程。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首先,一堂好课应该是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
教师应该善于
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举例、引用故事、展示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
氛围中学习,使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其次,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的。
教师应该善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思考,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
教
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能
力的提升和锻炼。
最后,一堂好课还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课堂上变得主动、积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总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内在动力的激发。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的情况下,才能算得上是一堂真正好的课程。
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打造更多更好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好课的标准
![好课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435af1252d380eb62946d65.png)
1. 一堂好课的标准(1)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
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而不是图热闹的课。
(2)一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
也就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
也就是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迪。
(4)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
也就是平实的课。
不管谁在听课,要做到心中只有学生。
(5)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也就是有缺憾的课。
2. 一堂好课的基本表现(1)一堂好课必须形成学生的兴趣和持续学习的动力。
(2)一堂好课必须兼顾有差异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3)一堂好课必须体现思维的深度。
(4)一堂好课应促使学生知行结合,有所收获。
3. 用建构主义观点探讨一堂好课的标准:(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师生有效的互动性(3)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实践性(4)学生真正的理解性(5)预备学习材料的良好组织性(6)学生学习的反思性4. “好课”标准没有定论!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关注边缘群体,实现和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新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温州市实验小学科研室评价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一堂好课?”已备受关注。
我们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是教与学的统一体,并侧重于学,教要为学服务。
具体表现在:一、教的方面1、教材处理有创意。
教师要有宽泛的视野,要使所授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整合,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与课外丰富的课程资源整合,能对教材进行重组与取舍,能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在尊重教材自身价值取向的同时,应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注重实效。
2、教学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要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于一体,并能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
3、教学过程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现场的调节与处理,注意教学的现场生成,而不是一味的赶教案,完成教案。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5f561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0.png)
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好课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标准,首先,教学内容要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后,课堂氛围要轻松活泼,学生
和教师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
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是一节好课的基础。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选取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学历史知识时,可以通过有趣的故事、图片或视频
来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每
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接受能力都不同,因此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教学
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氛围要轻松活泼,学生和教师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
良好
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
而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让他们更加愿
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
总之,一节好课应当具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24f8d9fb14e852458fb57ec.png)
叶澜教授说,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是一堂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是一堂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是一堂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专家认为,一堂好课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性: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教学有广度和深度);
2.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学生有实际的收获);
3.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进度,能与学生共同生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教育教学资源);
4.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5.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反思性。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31595c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6b.png)
一节好课标准
一节好课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要素:
1. 教学目标明确:好课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清楚地知道课程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将目标明确地传达给学生。
2. 教学内容有深度:好课应当深入探讨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在深入探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3. 教学方法多样化:好课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4. 学生参与度高:好课应当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且能够提供适当的反馈和评价。
5. 教学过程有条理:好课的教学过程有条理、逻辑清晰,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6. 评价和反馈及时准确:好课应当能够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7. 课堂氛围积极向上:好课的课堂氛围应当积极向上,充满鼓励和支持,学生们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学习,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的标准应当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有深度、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参与度高、教学过程有条理、评价和反馈及时准确、课堂氛围积极向上等要素。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8b9144c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1.png)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一堂好课,是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学习效果显著的课程。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很多,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学生学习效果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教学内容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堂好课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要求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同时,教学内容还应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框架,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其次,教学方法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堂好课的教学方法应当多样化,灵活多变,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同时,教学方法还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学氛围也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堂好课的教学氛围应当活跃轻松,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之间交流积极。
教师应当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学氛围还应当注重合作与竞争相结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生学习效果是评价一堂好课的最终标准。
一堂好课的学生学习效果应当显著,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后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得到了有效激发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广的应用。
总之,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氛围和学生学习效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和改进,才能评价一堂好课。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ce1661d227916888486d739.png)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一节成功的好课大致要做到以下五点---新、趣、活、实、美。
新:也即努力讲出新意,不复制他人思路,至少在某方面有所突破。
分散来讲可分这么几点:1、教育理念新-----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路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学生观:每位学生都能和谐全面发展,使其个性充分发展。
教学观:自觉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评价观:自觉发挥师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作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结果,学习水平和情感与态度帮助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
2、思路新-----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3、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活动对其来说就是享受,愉快的体验,也会越来爱学。
1、导入新课时引发兴趣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热情和动机,引发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从教材中的特点出发,组织有趣味的游戏,讲故事,或者用一个能激发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时要保持学习兴趣(1).重视教具、学具、多媒体手段,让多种感官参入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会轻松愉快。
(3).创设良好情境,通过富有启迪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
3、练习新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形式新颖,有趣味性。
低年级练习可采用游戏活动:如运动会、打数学扑克、比赛、开火车等。
高年级主要靠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活活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学生都寻找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54fd4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f.png)
“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知识上获得感,更能让学生有思想上的感悟和升华,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有知识理解的深度。
一堂好课应该有足够的深度,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程度,更关系于学生的理解深度,不能浅尝辄止地停留在对知识的表层了解。
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脉络,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第二,有思维拓展的广度。
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具备广泛性和多样性,帮助学生突破单一学科、单一知识板块的限制,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地认知,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创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展他们的学科视野和思维广度。
第三,有教学评价的效度。
好的课程应该有合适的度量和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教师应该通过多元化评价方式,如作业、测试、讨论、学业述评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实现。
第四,有难易快慢的适度。
上好一堂课应该保持适度,即教学过程中的难度、节奏都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控好课堂节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教学步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兼具深度、广度、效度和适度四个标准,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入、广泛、评价及时有效、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实现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上有所获、有所得、有所思。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da5071783e0912a3162a0c.png)
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一节成功的好课大致要做到以下五点---新、趣、活、实、美。
(一).新也即努力讲出新意,不复制他人思路,至少在某方面有所突破。
分散来讲可分这么几点:1.教育理念新-----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路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学生观:每位学生都能和谐全面发展,使其个性充分发展。
教学观:自觉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
评价观:自觉发挥师生的相互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作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结果,学习水平和情感与态度帮助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
2.思路新-----体现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3.手段新-----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二).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其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学生有了兴趣,活动对其来说就是享受,愉快的体验,也会越来爱学。
1.导入新课时引发兴趣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热情和动机,引发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可以从教材中的特点出发,组织有趣味的游戏,讲故事,或者用一个能激发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时要保持学习兴趣(1).重视教具、学具、多媒体手段,让多种感官参入活动之中。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会轻松愉快。
(3).创设良好情境,通过富有启迪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习兴趣。
3.练习新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练习形式新颖,有趣味性。
低年级练习可采用游戏活动:如运动会、打数学扑克、比赛、开火车等。
高年级主要靠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三).活活就是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教师学生都寻找自我,建构起丰富的精神生活,享受生命成长的欢乐。
好课的基本特征
![好课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b33a1c6551810a6f524866f.png)
好课的基本特征张国儒一、好课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1.基础目标。
指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所明确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思想品德。
2.提高目标。
主要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方面。
自主性又称独立性,指不受外部强迫与控制,独立、自由地控制自己的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集中表现为自尊自信、自我调控、独立判断决断、自觉自理等;主动性是对现实的选择和对外界适应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性和对社会的适应性上,主动性强调学生有高的成就感,强的竞争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主动积极地参与以及强的合作交往能力;创造性是对现实的超越,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
3.体验目标。
好的课堂教学,注重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1.教师正确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具有基础性、范例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结构。
同时,教学内容应充实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和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2.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3.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
一方面,从科学理性出发,努力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技能和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并具有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
另一方面,从人文性、社会性出发,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意志、直觉等非理性因素,关注群体间的社会交往和课堂教学环境的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4.关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2e6119a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16.png)
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一堂好课,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标准和特点。
首先,一堂好课应该是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物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到愉悦和兴奋。
其次,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
再者,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和创新的。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最后,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审美等方面的素养,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全面发展的个体。
总的来说,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多方面的,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做到了,我们才能评价一堂课是好课。
一堂好课需要具备什么特点?
![一堂好课需要具备什么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fb535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a.png)
第三、注重展示的课堂。
第四、好课有“自学、展示、反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流程。
第五、师生相长的课堂。
第六、情感的课堂
所以评价一堂课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学生是否自主有没有互动有没有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教学有没有优势互补倡导合作学习有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的角度去设计问题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并提供阶梯式套餐
一堂好课需要具备什么特点?
【好课的六个特点】
第一、真正的好课,学生是教师的同僚而不是单纯的执行者,是课堂的主宰而不是作业的奴隶。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讲解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f9ace83eaf45b307e87197e1.png)
③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强调教育行政、教师的课堂教学)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 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 力。 (强调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学 生终身学习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 (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目标 的多元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能力的表现)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 设置基础教育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 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 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 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强调业务、教育行政部门的转变 与职责)
(五)还要有恰当方法 (六)师生积极性高 (七)教师做到“五个还给” 一是还给学生“时间” 二是还给学生“空间” 三是还给学生“工具” 四是还给学生“提问权” 五是还给学生 “评议权”
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
关于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的思考
大开十中 20100917
一、从传统的角度看,一堂好课有以下几个 基本特征: ⑴目标明确 ⑵内容正确 ⑶重点突出 ⑷方法恰当 ⑸组织的好 ⑹师生积极性高。
二、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一堂好课的标准赋予新的内涵。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指出: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 1、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想为指导,全面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 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 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 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 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ae53a6db7375a417876f8f5e.png)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新课程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在知识、能力、道德、情感、个性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不断探求和实现有效教学,领会和掌握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课堂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教学的生命线,是衡量一节好课的必要前提。
一节取得成功效果的课,不仅在于它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的推进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更在于它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能客观反映师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的实际情况,让人有真实感、亲近感和亲切感。
一节取得成功效果的课应摒弃由于“高利害”的需要被赋予太多额外的价值,抵制“涉嫌”作秀和表演色彩的“公开课”。
一节真实的课,从特点上看,应该是在回归常态课基础上的一种实践创新,避免形式主义,避免失真,避免作秀,而应凸显其自然平实的基本特色,追求实效,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真实情感、思想、行为的表现。
从内答上看,课堂的真实性集中表现为课堂的动态生成。
一节课不完全是教师预设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真实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既有学生知识、技能的主观建构,又有学生情态、态度、价值观的自我生成,这样的课方可称为真实的课。
二、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和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这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所在。
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合理取舍教学内容,并选择有效教学方法,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获取尽可能好、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衡量一节课是否是有效的,首先要关注教学目标能否落实。
这要求教师增强对教学大纲的认识,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甄选促成目标实现的方式与方法。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0a054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4.png)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一、教学目标的指向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
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课标、对教材、对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不是随意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亦应注意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
关注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性、艺术性和个性化。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学生的参与程度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北师大张春莉教授)。
四、教学能力应体现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1.课堂驾驭能力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调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试验以及教具、学具的运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1、教师的素养是生成一节好课的前提,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责任、充满着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好课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的指向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
教学目标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在统一。
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课标、对教材、对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不是随意的。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要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目标要有弹性,给学生留有其发挥主体性的空间和时间,以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
亦应注意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套用三维目标。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科学合理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应更多地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问题解决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同时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科学性、人文性和社会性的融合;体现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的统一。
关注实践性,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标准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参照,运用上要强调科学性、艺术性和个性化。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二分之一,学生的参与程度应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北师大张春莉教授)。
四、教学能力应体现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
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驭能力
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调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
2.实践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演示试验以及教具、学具的运用适时适度,操作规范熟练。
3.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规范、精练、简明、生动,板书、板画设计合理,字体规范。
1、教师的素养是生成一节好课的前提,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与延续的场所,课堂充满着责任、充满着希望。
青少年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喜欢的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教师需要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产生对学生诚挚的亲密感情、对教育教学的忠诚和热情。
具备这种情感,教师才可能善意地对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才可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工作,才可能对教育教学充满激情,课堂因此充满生机,师生因此充满阳光。
2、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
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细致地分析学生,充分地把握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准确地拟定教学目标并对学生多种可能的反映做出预期。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课前准备越充分,教师在课堂上就越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否则很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僵局。
3、要精心的组织教学贯穿在课堂的始终,而不仅仅是上课时的一个起始环节。
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还要知道如何整合新颖的教学内容,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自如运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具有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管理的能力。
4、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学习、生命成长)的场所,教师的教是为了建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教师教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维、积极配合、自觉学习。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和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等,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机,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师在课堂上要不失时机、有目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学习的不同方式。
通过借助教材的文化力量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理解与沟通、理想与追求、情感与态度诸方面获得良好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发展。
6、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能智慧、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际效率,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灵活应变,机智处理,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又高于学生的思维。
一堂课下来如果没有学生犯错不一定就是好课,一节课好坏不在于学生是否出错,而是因为教师不怕学生出错,运用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反能“将错就错”,这样的课才更真实、更精彩、更有意义。
7、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如果这时教师不急于让学生解答,而是要想办法让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把问题分轻重难易作讨论。
当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后也不要急于让学生合作解决,而是先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究,在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应有意识的指导学生改进学法,再组织学生合作解决,结合大家的智慧,合作探究是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相互比较,相互补充,相互认同,相互接纳。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为学生能发表和别人不同的独立见解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打下了基础。
这种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它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成功与失败。
在这一过程中,有生生互动,还有师生互动。
学生的倾听,表达,交际能力等都得到了训练,学生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不断提高。
这样的课堂是开放的,活而不乱,教师的导也在参与之中得到了体现。
8、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无被突出是评价一
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
所以,一节好课教师要时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学科学生都有不同的主体参与方法。
教师要以关注学生为核心,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中,持续性讲课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一堂课的讲课总耗时不宜超过20分钟,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学习时间,还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解惑,让课堂教学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9、精心设计媒体教学,熟练使用,切换到位,无异常现象。
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教师的指令准确无误,教学形式丰富多样,穿插静、动、声、乐、图文并茂恰当适度,板书设计清晰明了,时间分配适当,节奏有张有弛,知识迁移拓展适度,难易结合,及时检测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新颖,引用小故事巧妙结尾,引出下节课的浮点,使学生期待下节课,一节课上得井然有序、生动活泼、师生合作和谐愉快,听、说、读、写、及检测都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真实有效。
总之,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涉及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但必须把握教学关系是否摆正了师生平等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师生的和谐互动;课堂策划是否建构出全新的课改理念,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教学活动过程是否体现出教学资源的有效解读和整合。
一、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师生动智慧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这些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二、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尊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四、好的课堂应当让学生有思考内容、空间和时间。
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