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与训练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解答此类题的总体原则是将初步断句的结果置于原文中翻译,通则对,不通则错。

具体方法如下:1.虚词标志法:句首常有“盖、夫、惟、凡、故、今、若夫、且夫、至于、至若”等虚词;句尾标志词有“也、乎、焉、矣、耳、哉、与(欤)”等虚词。

2.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语,之后找宾语。

3.修辞标志法:为使文章达到句式整齐,语气连贯的效果,古人写文章经常运用对偶、排偶、顶真、层递、反复等修辞技巧,如果以此特点为依据,其准确性更高。

4.名物标志法:名词和代词常作主语(句首)和宾语(句尾)来断句。

还要懂得古代文化常识,诸如年龄、称谓、纪年纪日、职官等方面的知识。

5.结构标志法:利用固定结构的成对搭配性(见后面常见固定结构)及位置的相对固定性,如有些关联词常常能承前启后,它们前面一般可断句,如“是故、于是、是以、向使”等。

练习(一)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

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一》)(二)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

鹿桥、钜台之愚,后世开创之英君,皆习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污陋者之过也。

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

唐克西京,而隋氏之有在唐;宋入周宫,而五代之积在宋;蒙古遁,而大都之藏辇而之于南畿。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高一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高一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1、抓实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

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

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

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

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完整版)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完整版)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文言文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抓实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1、抓实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

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超全)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超全)

xx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学习目标1、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xx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断句具体方法】一、实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断句(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与训练(全国通用)

文言断句(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与训练(全国通用)

2023年初中文言文分类知识点+习题演练----文言断句(原卷版)一、知识点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文言文断句和翻译专题训练一、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一)断句原则: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断句必先得关注语境)2.先易后难,寻找标志。

3.读后检查,通顺合理。

(二)断句技巧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或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再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⑵疑问代词:问人--“谁”“孰”/问事--“奚”“胡“曷”“恶”“安”“焉”/“何”可问人也可问事1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之”“其”“彼”〖训练1〗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选自唐·刘觫《隋唐嘉话》)2.找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形容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训练2〗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答案: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

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

文言文断句的5个妙招1明词性(一)明名词、代词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二)明动词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三)明虚词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 划分朗读停顿 指导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 划分朗读停顿 指导及训练

文言文划分朗读停顿一、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

断句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选择题,比如“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二)画线题,比如“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1方法:主谓之间要停顿例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2方法:谓宾之间要停顿例句: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3方法: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方法: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例句: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5方法: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例句:虽/乘奔御风。

(《三峡》)6方法:句首状语后要停顿例句:尝/与人佣耕。

(《陈涉世家》)7方法:“古二今一”型词语之间要停顿例句: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8方法:表转折意思的文言句子要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例句: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9方法: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例句:问/(渔人)所从来。

(《桃花源记》)10方法:“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例句:宜乎/众矣。

(《爱莲说》) 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11方法:古人的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要停顿例句:①孤/常读书。

(《孙权劝学》)②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③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出师表》)二、关于断句五法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文章中并无停顿的标志,读时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处理停顿,也就是所说的“句读”,这分析停顿的过程叫断句。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代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中考对断句的考查,从题型来讲有两种:一是客观题,一是主观题。

从材料的来源来看,有的出自所选文段,有的出自其他典籍,还有的出自教材后的补充文段。

从所选语句的特点来看,有的句式整齐,有的有明显的标志。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1. 根据语句结构断句:按照文中的语法结构及句子成分的分布,一句话分为主谓、宾语、状语等部分,通过识别这些部分的连词、标点等来判断断句位置。

2. 根据意义断句:按照句子表达的意义来断句,尤其是在长句中,应该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断句。

3. 根据韵律断句:文言文每五个字为一个小节,应该结合字音、平仄、押韵等特点,按照一定的韵律规律来进行断句。

4. 根据修辞手法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如对仗、倒装、并列等,这些修辞手法也可以用来判断断句的位置。

5. 根据常见短语和套语断句:文言中有很多常见的短语和套语,如“不胜其忧”、“夙夜匪懈”等,这些短语和套语一般成固定搭配,可以作为断句参考。

6. 根据语气和情感断句:文学作品中常常要通过语气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色彩,所以在断句时应该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7. 根据重要性和连贯性断句:对于长篇连续的文言文,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重要信息的呈现顺序,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句子,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易读性。

8. 根据词语的词性和词义断句:文言文中的“文言虚词”、虚词、
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位置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断句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9. 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要注意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影响文学作品的整体感觉和阅读流畅性,过少则容易让人在长篇文学作品中迷失方向。

合理的断句可以让句意更加清晰,同时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感。

总之,文言文的断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上下文和作品整体风格进行合理的断句,最终达到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及训练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及训练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先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和方法。

一、找虚词,定句读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他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其、尔、若、夫、且夫、盖、惟、斯、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然则、是故、然而、犹且、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

也、矣、与(欤)、焉、哉、乎、耶(邪)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也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如: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二、找名代(名词、代词),定句读文言文中名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如以下两段文字: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三、察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试一试:《鸿门宴》中有这么一句: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四、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练习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练习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与练习一、断句的方法断句的基础或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自然,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但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断句。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例如:(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2,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夫、惟、其、盖、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经常出现在句首。

而“乎、哉、也、耶、矣、欤、焉、而已、耳”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例如:(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3,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如:(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4,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庖丁解牛》)(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5,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1)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2)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6,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练习】一、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段断句1、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2、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3、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于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4、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5、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6、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题。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练习

文言文阅读断句方法第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句大意。

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而湖南题如果是客观题,注意比较,做出选择。

第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第三:看虚词,找位置。

(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他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第四:用语法,辩句式。

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技巧(含练习)一、导入温州江心寺正门的楹柱上有一副对联,大意是:浮云早晨来会聚,每天早晨来会聚,早晨会聚后早晨飞散了;潮水常涨,时常上涨,时常上涨后时常消退.根据对联大意,用“/”给此联断句。

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二、概念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为句逗。

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和点来标记句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三、断句步骤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要先读几遍原文,力求理解文章大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断开,缩小范围后运用相应的技巧断句,最后做相应的检查,看断句后句意是否通顺。

因此断句需遵循一定的步骤三、断句技巧断句的技巧有一下几种:1、从特殊词语入手2、从句式入手3、从修辞入手4、从语法结构入手一、从特殊词语入手(一)常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盖、呜呼、嗟乎、嗟夫、且夫等)、关联词(苟、故、是故、至若、然则等)、时间词(未几、既而、俄而等)前需要断句例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句末的语气词(也、矣、哉、乎、耳、邪)后需要断句例子:1、贤哉,回也。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三)表示对话的“曰、云”等词后需要断句例子:1、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孔子云:何陋之有?二、从句式入手句式指的是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一)从特殊句式入手1、判断句:......者,......也; ......者也例子:南冥者,天池也。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被动句:为......所;见.......于例子:茅屋为秋风所破。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 )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 )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一、必备语法知识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成分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注意: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二、断句方法1、根据语法结构断句(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例: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训练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文言文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抓实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

1、抓实词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

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

如: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前句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后句动词有"将""归""贺",也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动词断句法的难点在于介于两个动词之间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们属上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还是属下作后一动词的主语,这要结合具体语境,反复推敲。

如上句“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是断在“胡”后还是断在“人”后,是断在“归”后还是断在“人”后,颇费思量。

根据语境,“胡”应为胡地,“归”意为自己家里,与后文“人皆贺之”意义关联。

如果“归人”的话,就谈不上“贺”了。

再从句式上看,“人皆吊之”与“人皆贺之”,句式整齐对称。

根据以上分析,即可正确断句。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虚词,了解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其后往往能断句。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后面不能断开。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如: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又如: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这个文言语段中转述了一段对话,三次“曰”的出现、两问两答的过程都可成为断句的参考。

4、据修辞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手法。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还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例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再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用斜线为下面选自《过秦论》文字断句: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5、辨句式句式指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为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也有利于我们正确断句。

如: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如果能抓住两个判断句句式,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答案: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文言文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

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以)……为”“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此外,“况……乎”“孰与……乎”;“其……乎”;“安……哉”等,都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依总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附: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巩固练习: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2.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刘向新序·节士第七》)参考答案: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