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94

浅议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连惠芗 廖 宇 谢志鸣 纪 英 (福建农林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发展和腾飞的强大动力,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社会责任感的强烈与否不仅与其自身的成长成才密切相关,也关乎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探寻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成因;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094-2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1]。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社会进步的动力,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是个体实现理想、价值的根本,更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息息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和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当代大学生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然而在现实社会当中,大学生失德失范、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频频发生,因此,提高大学社会责任感教育已成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二)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每个公民都对自身、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只有本着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根本目的,其个人行为才可能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身心尚未成熟,往往缺乏对是非问题的合理把握与判断,只有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发挥社会责任感特殊的引导和自律作用,才能确保其在步入社会的交叉口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道路,健康地成长成才。事实证明,大学生们一旦树立了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就能严以律己、提升自我,获得全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2]。 (三)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社会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成才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素质的任务,其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从本质上讲都是建立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只有具备社会责任感,才能在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同时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如何强化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两者有效结合,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3]。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状 近年来,在抗洪抢险、北京奥运会、抗震救灾斗争、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大事、难事、急事面前,当代大学生都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自觉担当、奋通勇向前的良好精神风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应该说,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群体是积极、健康、向上的。然而,同样发生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泼熊事件”、“虐猫事件”、“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大学生骂父殴母事件”等也让人在扼腕痛心的同时幡然醒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弱化了大学生的责任感,部分大学生存在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问题。 (一)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了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重功利轻理想,不少大学生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仅仅以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现实条件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对援边援教等拒不考虑,个人理想仅限于“金钱崇拜”,忽视对事业、学习、做人的追求[4],没有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联系起来,缺乏对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统一认识[5];第二,重索取而轻奉献,许多在校大学生在涉及具体利益时,首先考虑个人得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为集体牺牲的精神,例如,学校每学年以综合测评对学生进行评定,其中德育分以学生工作及参与活动为主要依据,因此,不少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以是否加德育奖励分以及分值作为是否参与的标准,与服务他人、锻炼自我的活动初衷背道而弛;第三,重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不少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想方设法地逃避集体劳动、晨点、军训等活动,贪图安逸,盲目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出现超前消费,不理性消费等现象。 (二)集体与家庭责任感的缺失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的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换位思考能力,在追求个人目

标的过程中,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关心他人,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缺乏群体责任感,只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往往忽略了个人之外的所应承担的对他人和社会

作者简介:连惠芗,(1983-10),女,汉族,福建泉州,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常规课题“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策略研究”(立项

编号:FJCGGJ11-028)研究论文。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072.html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95整体利益的责任。

(三)自我责任感缺失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普遍增强,对有关“自我”

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高校中仍有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

厌学逃学、缺乏规划,对自身要求降低,依赖、“啃老”

思想严重,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三、成因

(一)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形态的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三潮交汇中,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分流状态[5]。社会意识层面的多样化,使正处于身心成长转折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严峻考验。在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观念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不免沾染某些陋习、恶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建立给大学生的价值观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急功近利,重个人轻社会的功利思想,一旦个人利益、愿望无法实现,就会简单偏激地批判、甚至不负责任地一味否定。 (二)高校教育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偏重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意识层面的引导和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使部分学生无法正确树立甚至扭曲了价值观、人生观;另一方面,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延用固定的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容易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不易为当代大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接受,教育实效较差。 (三)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社会责任感强弱与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父母自身的社会责任感缺失往往会对孩子形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关爱乃至溺爱,性格上容易形成娇生惯养、自私自利、抗挫能力差、公德意识淡薄等弊端,不利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形成。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局限,对社会现实缺乏理性与明确的认识,是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原因。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经验浅,对问题的看法往往较为片面与狭隘,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发展与阵痛、光明面与阴暗面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理解,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往往容易走极端。目前部分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与其自身不能全面正确看待社会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四、对策 (一)学校教育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应以思政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为依托,强化大学生报恩家庭、报效祖国、报答社会的责任意识;其次,思政工作者要深入班级,学生宿舍,与学生交流碰撞,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民情,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讨论甚至争辩中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意识[6];第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实效。高校思政教育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克服单一、枯燥的理论说教模式,将情感教育引入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在课堂上引入观影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化其社会现任感;第四,强化社会实践,注重知行统一。高校应以校园文化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为载体,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关爱农民工子女”等活动,结合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性,在亲身实践中,加强学生“从我做起”的意识,丰富其自身的道德体验,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能力,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渐领悟到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真正内涵,逐步认识到自己对

他人、社会及人类负有的道义上的责任[7]。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作为家庭的教育者,父母首先要转变片面追求智育的教育观,应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上升至全新的高度,针对大学生的年龄、心理及性格特点,因势利导。其次,父母要注重榜样的力量。父母的德行、事业心以及对社会负责任行为的榜样作用,是影响孩子尤其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重要因素[8]。为人父母要努力提高

自身的各种修养,在与人交往、参与社会工作、履行责任义务时以身作则,勇于担当,使子女在观察与模仿中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内化为良好的自身品质[9]。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相衔接、相协调的合力教育体系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父母应当首先做出表率,

在思想和行动上通过点滴、细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做有责任感的人,尤其是涉及道德规范的活动,应积极鼓励孩子甚至配合参加;学校应当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形成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与实现自我相结合的意识,通过有关实践加以塑造,同时应积极探索有效途径,与家庭、与社会相联系,共同增强教育合力;社会作为大学之外的第二课堂,应积极配合构建教育平台,发挥传事迹、树榜样、扬正气的优势,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与家庭、学校共同配合,特别是

与大学生形成价值共识,有效构建合力教育体系,切实增

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黄伟,刘芳芳,邹佳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5-107. [2] 周圣娟.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理论导报,2011(4):54-55. [3] 张帆,张丝媛.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87-90. [4] 方丹,曾诚.浅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

因及对策[J].学理论,2011(15):248-249.

[5] 傅晓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培养[J].中国市场,2011(18):177-178.

[6] 韩克文.探索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J].品牌(理论月刊),2011(2):70-70.

责任编辑:杨 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