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5)(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解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
人类起源之谜1.(2018·江苏高考·24)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
19世纪后期达尔文提出他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同大猩猩和黑猩猩关系密切的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
由于这两个物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似乎就更加可能了。
——达尔文《人类的起源及性的选择》材料二大部分人类学家都肯定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
他们的依据有三:一是只有在非洲大陆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进化各个阶段的化石;二是非洲地域辽阔,地形多变,对猿类进化在外部条件方面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分子生物学最近的研究给达尔文的推论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摘编自李春元等主编《世界文化史500疑案》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及理由。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尔文在人类起源问题上提出的重要理论。
(3分)(2)据材料二,归纳人类学家从哪些学科的视角肯定达尔文的推论。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
(5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推论的影响。
(2分)【考点】人类起源之谜【解析】(1)第一小问推论,据材料一“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得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第二小问理由,据材料一“猿类,以前很可能栖居于非洲。
由于这两个物种现今同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所以人类”得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在非洲;第三小问理论,结合所学得出生物进化论。
(2)第一小问学科,据材料二“人类学家”“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进化各个阶段的化石”“地域辽阔,地形多变”“分子生物学”得出人类学,考古学,地理学,生物学;第二小问发现,结合所学得出露西猿人。
(3)影响,据材料一中“所以人类的早期祖先曾生活于非洲大陆而不是别的地方”得出形成人类起源的单一地区说,据材料二“大部分人类学家都肯定达尔文对人类起源地的推论”、材料导语“人类起源于何处,一直是学者争论的问题”得出引发对人类起源地的长期争论。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专题训练试题汇编全套集锦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专题训练试题汇编目录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及答案 (1)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2)及答案 (7)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3)及答案 (12)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4)及答案 (18)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5)及答案 (2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6)及答案 (28)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7)及答案 (3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8)及答案 (39)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9)及答案 (44)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0)及答案 (50)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1)及答案 (55)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2)及答案 (61)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3)及答案 (67)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4)及答案 (73)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5)及答案 (79)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及答案1.(2015全国卷Ⅱ·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
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
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
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
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
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
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1. ( 2分) (2018·卷Ⅰ)《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
从材料“圆”“直线”等名词可以看出,墨家对自然科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反映了墨家思想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A项诸子百家的其他派别思想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A项;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完整”科学体系的内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从材料无法看出,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家的思想,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认识能力,难度中等。
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是显学,反映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力量的壮大。
儒家思想因为主张仁爱,在春前战国时期与时代不符,得不到重视。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其它各家的思想也需要掌握。
2. ( 2分) (2018·卷Ⅰ)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分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状态并未结束,虽然藩镇掌握财政大权,很多并不上供,但是名义上官员要接受中央任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藩镇只是赋税不上供,不能说控制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项项明显与历史史实不符,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唐代藩镇割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难度较大。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3)(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3)及答案1.(2018·梅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通典》载:“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
”……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
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
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
《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是:“为君则怀,为臣则忠。
”并将“君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
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上,就曾留下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
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朝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君则怀,为臣则忠”“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归纳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前的世袭转变为秦朝的官僚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和品行为主;第二小问作用,从该变化对于打破特权贵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
答案:(1)条件:耕战优异;品行端正,未被处分或判刑;效忠皇帝;才能可胜任;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2)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作用: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2018·昆明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真题和答案解析
2017 高考历史全国2 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48 分)24.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
据此可知,唐中期A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 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 协造”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 协造”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8.年,《申报》登载的“ 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 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8.188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 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 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 万人,至1988 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 万人,2001 年增长至719 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三卷)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满分 分).( 分)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分)表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 )南宋(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低级官员无官职记录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 分)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 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❽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❾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❽煞费苦心❾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传播❽中体西用❾思想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分)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❽零零碎碎的救济❾❽无补大局❾,主张对社会进行❽根本改造❾,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2)(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12)及答案(一)(2016·全国丙卷·45)(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7分)解析:本题以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逐点概括即可。
第(2)问,改革的意义则要从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出发,从这一改革对孝文帝改革的推动作用、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内容:改变拓跋珪时的做法,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尊崇“天子七庙”儒家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2)意义:改用汉族的庙号制度,加强了皇帝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利于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发展,有利于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链接】(2016·北京文综,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一和图二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图一图二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图一反映的是一般意义的药物广告,图二则反映了商家借用当时政治局势的发展潮流: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宣传“人造自来血”,③④项符合题意。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第 6 页(共 24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历史——选修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17.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 同因素。
第 4 页(共 24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用 20 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 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分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 意的问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考点】1K:从汉到元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的选官制度。需要掌握科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 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宋朝科举制相关知识解答即可。
时间 类别
1929~1930 年 1930~1931 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4)(有答案)_有解析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4)及答案1.(2017·全国卷Ⅲ·4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 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改变前代严刑峻法,减轻刑罚;据信息“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特点之一是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据信息“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特点之一是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第(2)问,结合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和特点,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2.(2018·大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32年的议会改革,为改革土地法扫清政治障碍,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障……1833年《废除和解诉讼和共谋拟诉法》之后,已婚妇女取得丈夫同意并经过专门的委员会认可后,可通过要式合同的形式处分其自由继承地产。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9)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9)及答案1.(2018·梅州质检)(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据《通典》载:“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
”……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
秦《内史杂律》规定“除佐必当壮以上”。
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
《为吏之道》提出的处理君臣上下关系的总原则是:“为君则怀,为臣则忠。
”并将“君怀臣忠”视作为政的根本。
秦始皇在巡游全国各地所立的记功刻石上,就曾留下不少要求臣民效忠于皇帝的说教。
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
——摘编自黄崇岳《中国历朝行政管理》(1)根据材料,概括秦朝官吏选拔入仕的条件。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前代相比,秦朝选拔官吏的标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这一变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7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注意按照职务分类,选拔那些能够胜任该项工作的人来担任此职”“刘邦进入壮年,才试为亭长;秦汉时的博士限年五十以上”“为君则怀,为臣则忠”“秦《除吏律》有多处规定,不得以‘废官’为吏,不得任刑徒和未决犯为吏等”归纳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前的世袭转变为秦朝的官僚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和品行为主;第二小问作用,从该变化对于打破特权贵族垄断,扩大统治基础,及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
答案:(1)条件:耕战优异;品行端正,未被处分或判刑;效忠皇帝;才能可胜任;有一定的年龄限制。
(2)变化:由以血缘关系为主转变为以才干、品行等为主(或由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作用:打破贵族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2018·昆明模拟)(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4分)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
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
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3.(4分)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4.(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5.(4分)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硫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6.(4分)1923年底,孙中山认:“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答案-201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江苏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问题。
依据题干中“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和“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知民间商人的地位由不合法到合法,故选D项;A、C两项表述程度失当,过于绝对化;B项中的“商业市镇”,在题干中体现不出。
2. B解析:本题考查东汉时期的社会风气。
“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在古代,射中则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这种现象在民间逐渐普及,由此可知,汉代人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心理,故选B项;王侯势力在西汉时期已经被解决,故A项错误;C项是对画像石表意的解读;D项表述不合题干主旨。
3. D解析:本题考查尚书省的地位问题。
依据题干中“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和“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的信息,说明了唐初行政事务的运作,都离不开尚书省,这说明了当时尚书省是行政运行的关键部门,故D项正确;门下省掌审核,题干中未体现出尚书省掌握审核权,故A项错误;B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地方事务不能直接奏请君相,不等于皇帝与地方失去联系,故C项错误。
4.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曲的理解。
黄周星认为元曲是自然情趣的流露,而不是对圣人经典的引用,并且句式短小,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这彰显了市民文学的特征,故选A 项;B项中的“寄情山水”,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故排除;C项是《诗经》的特点;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故排除。
5. C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的农业。
依据题干中“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的信息,可知明清时期从事桑蚕业的利润大大超过农耕生产,这说明了家庭副业地位上升,故选C项;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背景下出现的,故排除A项;明清是中国农耕技术的鼎盛时期,排除B项;地主收租时间的改变,不等于剥削程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5.(4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
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6.(4分)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
2018年11月浙江省学考选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解析:此题的题设关键词在于“耕战”,富国强兵和秦国,秦国拥有虎狼之师和商鞅变法是很有关系的,这题选C法家思想很简单,容易题。
这题考了百家争鸣。
2.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解析:这题的题设关键词在于重建中央集权,因为中央集权这块内容涉及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所以这个郡国并行制最符合实际,选A,中等题,考察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3.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
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A.“颜柳二公书尤多”B.“唐之文章称韩柳”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D.“李杜诗篇万口传”解析:此题的题设关键词在于盛唐,首先大家的知识库存里面必须有盛唐诗人和盛唐的划分的知识,所谓盛唐指的是开元盛世的时期,颜真卿是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柳公权是中唐,韩愈柳宗元是中唐时期,苏轼是北宋,辛弃疾南宋,李白是盛唐诗人,杜甫是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位诗人。
选D。
4.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着海岸的线路。
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的聚居区。
【精品】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详细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需要掌握古代商业发展演变。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解答】依据题干材料“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可以看出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历代王朝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故B项错误。
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商业发展演变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
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
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
这反映了当时人们()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分析】本题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解答】“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反映了当时人们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正确;A与题意相悖,排除;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尚武健身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历史“一度性”的特点决定了在史学研究中,研究者不能直接面对研究对象,通过直接的观察进行工作,而只能依据间接的材料,即史料来从事历史研究。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
正方形”“
1.(4分)《墨子》中有关于“圆”“
直线”“
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2.(4分)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
表“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3.(4分)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4.(4分)如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
1。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五)历史 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最新高考信息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五)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即将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明了当时A .华夏统一的意识逐渐形成B .儒家思想影响史书记载C .宗法制维系统治集团稳定D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解析】根据“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本于黄帝,以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说明自先秦到秦汉史籍编写追本于黄帝,具有华夏统一的意识,A 正确;重视血缘关系与儒家思想无关,排除B ;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答案】A25.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 .注重调和儒道促使儒道兼容 B .融合儒道佛三教体现三位一体 C .坚持儒家名教强调儒家正统D .鼓吹“天理”宣传存天理灭人欲【解析】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到宋朝中叶之间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思潮主张维护纲常名教、君臣上下的统治秩序,这明显属于儒家学说,“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体现了道家思想,所以魏晋玄学体现了儒道融合的趋势,所以A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选修部分非选择题(5)及答案1.(2016·全国乙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
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
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谱牒入手,改变这种状况。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
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
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
”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解析:第(1)问,由“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概括出改革的内容。
第(2)问,由“唐太宗的改革降低了原来世家大族的等级、家族门第不再作为选官标准、将皇族列为第一等级”来总结得出改革的作用。
答案:(1)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扩大入选范围;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的作用;建立新的门第标准。
(2)加强皇室地位;肯定现有政治秩序,有利于维持政权稳定;抑制旧士族影响;有利于维护统一;巩固民族交融的成果。
2.(2017全国卷Ⅰ·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解析:本题重在考查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20世纪80年代的工资改革虽然没有直接的书本知识作为依托,但教材中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可供参考。
第(1)问,从改革的推进方式、内容等多角度提炼和概括。
第(2)问,从积极方面入手,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实行政企分开、分级管理;向脑力劳动者适当倾斜。
(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工资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3.(2017·全国卷Ⅱ·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
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趋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并联系《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签订的影响概括。
第(2)问,结合“欧洲联邦”设想本身的缺陷、法德的矛盾、欧洲各国的利益诉求及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4.(2017·全国卷Ⅰ·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
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
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8分)解析:本题围绕开罗会议的内容和影响,考查提取信息、分析归纳以及阐释历史的能力。
第(1)问,回答内容时要紧扣“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这一关键要求,回答意义时要着重分析对中国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积极影响。
第(2)问,可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对日本的处置及美国的真正意图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内容:日本窃取中国的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意义:中国对这些地区的领土主权得到国际公认;为战后中国处理台湾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2)构想: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中美合作;处置日本;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再起;建立美国主导的战后东亚秩序。
5.(2016 ·全国乙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
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与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
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注意总结概括材料,提炼有效信息即可。
第(2)问,对美国急于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的考查,在总结概括材料的基础上联系所学。
由“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受越南战争和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反战运动高涨;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被迫调整外交战略,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同时越南战争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美国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答案:(1)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吸取朝鲜战争的教训;中国政府有效的警示信息;美国采取了避免直接冲突的一些措施。
(2)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调整国际战略,改善与中国关系;战争给经济造成巨大负担;战争胜利无望,欲从战争中脱身。
6.(2017·全国卷Ⅰ·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季札……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其父吴王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