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PNP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

合集下载

双极型晶体管_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__解释说明

双极型晶体管_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__解释说明

双极型晶体管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双极型晶体管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保证晶体管的正常工作和性能稳定,我们需要设置静态工作点。

静态工作点是指晶体管在无输入信号时的直流偏置点,是确保晶体管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文将介绍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并详细解释常用的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包括NPN型和PNP 型晶体管区别以及其基本特性。

然后,在第三部分,我们将阐述静态工作点的重要性,并讨论定义与意义、影响因素及测量方法以及设计目标与要求。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设置静态工作点的三种常见方法:固定偏置电流法、自动偏置电流法(负反馈法)以及温度稳定法及其他方法。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双极型晶体管设置静态工作点方法的解释说明,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其重要性。

同时,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技术发展和创新。

总之,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双极型晶体管设置静态工作点的方法及其在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意义。

2.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2.1 简介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三端半导体器件,由三个区域组成:基区(Base Region)、发射区(Emitter Region)和集电区(Collector Region)。

根据接入方式的不同,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类型。

2.2 NPN型和PNP型晶体管区别:NPN型和PNP型晶体管的主要区别在于材料的选择和掺杂方式。

对于NPN型晶体管,基区是由P型材料构成,而发射区为N型材料;PNP型晶体管则相反,基区是由N型材料构成,发射区为P型材料。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双极型晶体管
晶体管的极限参数
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
由两个背靠背PN结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同场效应晶体管相比,双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但输入阻抗小,功耗大。双极型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靠性高,已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雷达、计算机、自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
BVceo---基极开路,CE结击穿电压
BVebo---集电极开路EB结击穿电压
BVces---基极与发射极短路CE结击穿电压
BV cer---基极与发射极串接一电阻,CE结击穿电压
D---占空比
fT---特征频率
fmax---最高振荡频率。当三极管功率增益等于1时的工作频率
hFE---入阻抗
hOE---共发射极静态输出电导
h RE---共发射极静态电压反馈系数
hie---共发射极小信号短路输入阻抗
hre---共发射极小信号开路电压反馈系数
hfe---共发射极小信号短路电压放大系数
hoe---共发射极小信号开路输出导纳
IB---基极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的平均值
双极型晶体管极限参数
★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如图所示。
★最大集电极电流:使b下降到正常值的1/2~2/3时的集电极电流称之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第二章-晶体管

第二章-晶体管

(1)共基直流放大系数 IC
IE
(2)共基交流放大系数
IC
I E
由于ICBO、ICEO 很小,因此 在以后的计算中,不必区分。
二、极间反向电流
1 ICBO
发射极开路时,集电极—基极间的反向电流,称为集 电极反向饱和电流。
2 ICEO
基极开路时,集电极—发射极间的反向电流,称为集 电极穿透电流。
T
( 0.5 ~ 1) / C
2.3.2 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一、电流放大系数
1.共射电流放大系数
(1) 共射直流放大系数 反映静态时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
(2) 共射交流放大系数 反映动态时的电流放大特性。
由于ICBO、ICEO 很小,因此 在以后的计算中,不必区分。
2. 共基电流放大系数
a. 受控特性:iC 受iB的控制
uCE=uBE 4

IB=40μ A
iC iB
饱 和3
30μ A

大 20μ A
iC iB
2

10μ A
1
b. 恒流特性:当 iB 恒定时,
0
uCE 变化对 iC 的影响很小
0μ A iB=-ICBO
5
10
15
uCE/V
截止区
即iC主要由iB决定,与输出环路的外电路无关。
iC主要由uCE决定 uCE ↑→ iC ↑
iC /mA
=80μA =60μA =40μA
=20μA
25℃
uCE /V
(3)当uCE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较大时,运动 到集电结的电子基本上都可以被集电区收集,
此后uCE再增加,电流也没有明显得增加,特 性曲线几乎平行于与uCE轴

硅PNP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工艺技术)概述.

硅PNP双极型晶体管(器件工艺技术)概述.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9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20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21
四.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发展历史
• 1947.12.23日第一只点接触晶体管诞生-Bell Lab.(Bardeen、 Shockley、Brattain) • 1949年提出PN结和双极结型晶体管理论-Bell Lab.(Shockley) • 1951年制造出第一只锗结型晶体管-Bell Lab.(Shockley) • 1956年制造出第一只硅结型晶体管-美德州仪器公司(TI) • 1956年Bardeen、Shockley、Brattain获诺贝尔奖 • 1956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只锗结型晶体管-(吉林大学高鼎三) • 1970年硅平面工艺成熟,双极结型晶体管大批量生产
双极性晶体管能够放大信号,提供较高的跨导和输 出电阻,并且具有较好的功率控制、高速工作以及耐 久能力,所以它常被用来构成放大器电路,或驱动扬 声器、电动机等设备,并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工 程、医疗器械和机器人等应用产品中。 并且可以将它控制在截止和饱和状态下用作开关器 件。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8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9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0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1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2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3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4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5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6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7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18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24
集成10 半导体制造工艺

双极型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
BE
ICE IC ICBO IC
ICBO
N
IB
ICE
P B
IBE IB ICBO IB
RB IBE
+
N
称为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电流放大倍数
UBB
IC IB (1 )ICBO IB ICEO
E IE
若IB = 0, 则 IC ICEO 集射极穿透电流
T
2V 2.7V
(1) 硅管、NPN管; (2) 集电极; 发射极; 基极
双极型晶体管
(3) 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规律
集电结反偏, 由少子形成的反
C IC
向电流 ICBO。
ICBO ICE
N
基区空穴向 发射区的扩散
IB B
P
可忽略。
RB
IBE
+
N
进入P 区的电子少
UBB
部分与基区的空穴
复合,形成电流IBE , 多数扩散到集电结。
双极型晶体管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
IB B +
IC C+
T UCE
UBE E
IE
IB B
+
IC C+ T UCE
UBE E
IE
例:已知三极管三个电
极的对地电压,试判断它
们的极性、材料、并确定
三个电极。 6V
电流方向和发射结与集电结的极性 (a) NPN 型晶体管; (b) PNP 型晶体管
硅管:| UBE| 0. 7V NPN:UC > UB > UE 锗管: |UBE| 0. 3V PNP:UC < UB < UE
输入回路
输出回路
+ UBB

《晶体管电路设计(上)》

《晶体管电路设计(上)》

《晶体管电路设计(上)》一、晶体管基础知识1. 晶体管的分类与结构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按照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双极型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

双极型晶体管包括NPN型和PNP型,而场效应晶体管主要包括增强型MOS管和结型场效应管。

2.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1)双极型晶体管(BJT)工作原理:当在基极与发射极之间施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基区内的少数载流子会增多,导致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增大,从而实现放大作用。

(2)场效应晶体管(FET)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栅极电压,控制源极与漏极之间的导电通道,实现电流的放大。

3. 晶体管的特性参数(1)直流参数:包括饱和压降、截止电流、放大系数等。

(2)交流参数:包括截止频率、增益带宽积、输入输出阻抗等。

二、晶体管放大电路设计1. 放大电路的基本类型(1)反相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反。

(2)同相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同。

(3)电压跟随器: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基本相等。

2. 放大电路的设计步骤(1)确定电路类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电路类型。

(2)选择晶体管:根据电路要求,选取合适的晶体管型号。

(3)计算电路参数:包括偏置电阻、负载电阻、耦合电容等。

(4)电路仿真与调试: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并根据实际效果调整电路参数。

三、晶体管开关电路设计1. 开关电路的基本原理晶体管开关电路利用晶体管的截止和饱和状态,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

当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时,开关断开;当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时,开关闭合。

2. 开关电路的设计要点(1)选择合适的晶体管:确保晶体管在截止和饱和状态下都能满足电路要求。

(2)优化电路参数:合理设置驱动电流、开关速度等参数,以提高开关电路的性能。

(3)考虑开关损耗:在设计过程中,尽量降低开关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提高电路效率。

《晶体管电路设计(上)》四、晶体管稳压电路设计1. 稳压电路的作用与分类稳压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保证输出电压在一定范围内稳定不变,不受输入电压和负载变化的影响。

双极晶体管版图

双极晶体管版图
集成电路 双极晶体管版图设计
主要内容 1 栅电容的改良 2 高速晶体管开关 3 工艺的改良 4 双极晶体管的三个区域 5 纵向开关 6 埋层 7 问题与讨论 。。。。
栅电容


CMOS版图存在固有的栅电容,降低了器件的工作速度,在 双极型晶体管中,将开关区域做的很小,从而降低电容, 具有更小的RC时间常数,更高的工作速度。 基本结构: 以NPN为例:
双极型晶体管版图的设计技巧

利用建好的库 应用现成的模型 需要考虑频率和电路功能的实现,所以真正懂得模拟电路 的设计师才是最紧俏的。


工作原理: 区必须很薄 偏置必须较小(0.8V) 总电压必须较大(5V) 基极存在一个电流。 不适用于逻辑门电路。Βιβλιοθήκη 放大倍数β:纵向工艺

可以把P区做得很小。
层结构的制备过程

发射区的制备需要严格控制,放在最上面(因为发射极基极结是关键的,发射极的面积是决定性的,而集电极只 是收集载流子而已)。
NPN管的寄生效应

包括寄生电阻(基区)和寄生电容(集电区) 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

PNP晶体管
BiMOS结构

不用纵向结构,利用CMOS的工艺,减少成本。

实际的结构。
做成同心圆形或者环形比较好。



双极型晶体管版图: CMOS的源漏具有共用和互换特性,双极型管则是固定的。 需要考虑高频、高精度条件下的连线问题、位置关系、耦 合串扰等问题。 与CMOS相比,设计规则很少。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②. IB一定时,iC具有恒流特性。 ⑵.饱和状态( iB>0,uCE < uBE,即e结、c结均正偏) 特点:①. iC不受iB控制,即IC β IB 或 △IC β△ IB ②.三个电极间的电压很小,相当短路,各极电 流主要由外电 路决定。 ⑶.截止状态( iB<0,uCE≥uBE,即e结、c 结均反偏) 特点:①. iC≈iB≈iE≈0 。
两组曲线可以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屏幕上直接显示出 来,也可以用图示电路逐点测出。
一、共发射极输出特性曲线

iC
RB
mA

mA

RC
共射输出特性曲线是以
iB为参变量时,iC与uCE间的 关系曲线,即
iB

U CC uCE
U BB
u BE
V

V

iC f (uCE ) iB 常数
实测的共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下所示:
I CN I C I CBO I C I EN IE IE
显然, <1,一般约为0.97~0.99。 根据上式,不难求得
RB
c
IC
ICN
N b
IB IBN IEN P
RC
15V
N+
U CC
I C I E I CBO I E I B (1 ) I E I CBO (1 ) I E I E IC I B
由于ICBO极小,在忽略其影响时,晶体管三个电极
上的电流近似有:
c IC N b RC
IC IB IC I B I E (1 ) I B
RB
IB
P N+ e IE
15V

npn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npn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npn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PNP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晶体管是一种主要用于放大、开关和调节电流的半导体器件。

其中,双极型晶体管是最常用的一种类型。

双极型晶体管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本文将以PNP型双极型晶体管为例,详细介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一部分:晶体管的构造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由三个不同掺杂的半导体材料组成:N型半导体(N 区)、P型半导体(P区)和再次掺杂的N型半导体(N区)。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区域及其构造。

1. P区:P区是PNP晶体管的基区,也称为P型基底区。

它是P型半导体材料,通过硼或镓的掺杂来实现。

基区通常具有较高的电阻,确保电流在其内部流过时发生变化。

2. N区:N区是PNP晶体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也称为N型射极和N型集电区。

它是由砷或磷等杂质掺杂的N型半导体材料构成。

在N区的两侧有两个N型电极,分别称为射极和集电极。

3. N区:PNP晶体管的基区和发射极之间还有一块N型区域,称为N型基区(小基区)。

它的作用是形成一个PN结,控制电流的流动。

第二部分:晶体管的工作原理PNP双极型晶体管主要通过控制基区中P-N结的极化状态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饱和状态和放大状态。

1. 截止状态:当没有输入信号时,基区的P-N结处于正向偏置状态,射极和基区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此时,晶体管处于截止状态,无法传导电流。

2. 饱和状态:当有足够的输入信号通过基极与射极之间的电阻分配器流过时,基区的P-N结会逆向偏置,此时电流可流经射极。

这使得整个晶体管处于饱和状态,并使得电流流过集电极。

3. 放大状态:当输入信号较小时,基极电流较小,无法逆向偏置基区的P-N结。

在这种情况下,晶体管处于放大状态。

基区中的小电流通过P-N 结并通过整个晶体管流过,放大为集电极电流。

第三部分:晶体管的应用PNP型双极型晶体管由于其结构特性和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其主要应用包括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稳压电路等。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双极型晶体管课件

晶体管用于放大时,集电结反偏,
集电结在基区一侧边界处电子浓
度基本为
0
,基区中非平衡少子呈线性分布,
界基区时电,子立扩即散被到反边偏集的强电场扫
至集电区,成为集电极电流。
基区非平衡少子分布
9
根据上述分析,在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时, 晶体管内部的电流传输如图所示:
10
3 双极晶体管直流电流增益
(1)发射效率与基区输运系数: 发射区的掺杂浓度远大于基区的掺杂浓度 基区宽度尽量小,基区中非平衡少子的寿命尽量大。 注入效率 基区输运系数β*
35
2 JFET中沟道电流的特点
–就在有漏电(流D)IS极流和过源沟(道S.)极之间加一个电压VDS, –如果在栅(G)和源(S)极之间加一个反向pn
结 距电 离压 逐V步GS变,小将,使由沟于道栅区区中为的P+空,杂间质电浓荷度区比之沟间道的 区高得多,故PN结空间电荷区向沟道区扩展,使 沟道区变窄.从而实现电压控制源漏电流的目的。
24
(2) 截止频率f α 和f β :使电流增益下降为低频
值的
(1/2)时的频率。
(3) 特征频率:共射极电流增益β下降为1 时的 频率,记为fT.
(4) 最高振荡频率fM:功率增益为1时对应的频率
25
3. 频率特性和结构参数的关系
提高fT的途径 减小基区宽度,以减小基区的渡越时间τb 减小发射结面积Ae和集电结面积Ac,可以减小发射 结和集电结势垒电容,从而减小时间常数τe和τc 减小集电区串联电阻Rc,也可以减小τc 兼顾功率和频率特性的外延晶体管结构。
(1)电流增益β0与电流的关系(图)
18
(2)大注入效应:
注入到基区的非平衡少数载流子浓度超过平衡多 数载流子的浓度。 1 形成基区自建场,起着加速少子的作用, 导致电流放大系数增大。 2 基区电导调制,由于少子增加,导致多 子增加,以保持电中性,使电导增加,导致发 射效率γ减小,从而使电流增益β0 减小。

微电子集成电路 第9章 晶体管版图设计

微电子集成电路 第9章 晶体管版图设计
第9章 晶体管版图设计
模拟集成电路与数字集成电路区别 双极型晶体管版图设计 MOS晶体管的版图设计 MOS晶体管的版图设计 模拟集成电路版图设计的其它方面
模拟集成电路与数字集成电路区别
主要用于处理连续信号,也即模拟信号。 要求电路的每一个组成单元必须是精确的,其性能与版图 设计的相关性比数字集成电路强得多。 其版图设计从平面布局到各器件的几何图形的设计都要十 分的“讲究” 分的“讲究”,需要考虑的问题往往比数字集成电路多得 多。 如果在电路级上而不是在逻辑级上来考虑和优化一个数字 集成电路的性能,这将与模拟集成电路有许多共同点,对 高速数字集成电路的设计尤其如此。
单基极条图形适合于高频小功率管单基极条图形适合于高频小功率管双基极条图形适合于输出管双基极条图形适合于输出管基极和集电极引线孔都是马蹄形结构基极和集电极引线孔都是马蹄形结构发射极和集电极引线孔是马蹄形结构发射极和集电极引线孔是马蹄形结构梳形结构梳形结构双极型晶体管的图形设计双极型晶体管的图形设计多发射极晶体管的设计多发射极晶体管的设计11多发射极晶体管的优缺多发射极晶体管的优缺点点22对多发射极晶体管的要求对多发射极晶体管的要求33多发射极晶体管剖面图及等效原理图多发射极晶体管剖面图及等效原理图双极型晶体管的图形设计双极型晶体管的图形设计集成电路中的集成电路中的pnppnp管管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见的在模拟集成电路中常见的pnppnp晶体管是横向晶体管是横向pnppnp晶体晶体管这种结构晶体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是在管这种结构晶体管的发射区和集电区是在nn型硅基片型硅基片上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办法在形成上用扩散或离子注入的办法在形成npnnpn管基区同时形成管基区同时形成的而nn型基片作为横向型基片作为横向pnppnp管的基区
1、 双极型晶体管版图设计

双极型晶体管电路

双极型晶体管电路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2.1.2 晶体管的静态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
iB f (v ) BE vCE 常数
当vCE=0时, 输出短路 相当于两个PN结并联。
随着vCE的增大,集电结逐渐由 正偏转为反偏。集电区收集电子 能力加强,基极电流减小,曲线 右移。
版权:孙文生
当vCE>1时, iB与vCE无关, 输入特 性曲线几乎集中为一条曲线。
iC iB
版权:孙文生
放大区: iB 0 vCE vBE
iC iB ICEO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2.1.2 晶体管的静态特性曲线
2. 输出特性
(1) 以iB为参变量
iC f (vCE ) iB 常数
放大区:
iB 0 vCE vBE
iC iB ICEO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2. 共基极组态的电流传输关系
为表明发射极电流iE 对集电极电流iC 的控制作用, 引入定义:
iCn
iE
称为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表示到达集电极的电流iCn与
总发射极电流iE的比值,典型值: 0.950.995。

iC iCn I CBO
得 共基直流电路传输方程:
饱和
正偏
截止
反偏
反向
反偏
版权:孙文生
集电结
反偏 正偏 反偏 正偏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版权:孙文生
应用举例
实验测得甲、乙、丙三只硅NPN晶体管的极间电压如下表所 示,试分析它们的工作状态(放大、截止、饱和)。
VBE /V
VCE /V

双极型晶体管和三极管

双极型晶体管和三极管

双极型晶体管和三极管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和三极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都是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半导体器件,用于放大电信号、开关电路和其他电子应用。

它们在工作原理和结构上有一些显著的差异。

双极型晶体管(BJT):结构:BJT有三个区域,分别是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

BJT主要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

工作原理:BJT的工作基于少数载流子在不同区域的运动。

在NPN型BJT 中,电流由发射极注入基极,再由基极注入集电极。

在PNP型中则相反。

这种少数载流子的注入和扩散导致了电流的放大。

放大特性:BJT可以提供较高的电流放大,适用于放大信号的应用。

它的输出特性受到输入信号的影响,因此是一种双极性的放大器。

三极管(FET):结构:FET有源极(Source)、栅极(Gate)和漏极(Drain)三个区域。

主要分为N型场效应晶体管(N-channel FET)和P型场效应晶体管(P-channel FET)。

工作原理:FET的工作基于电场效应。

通过调节栅极电压,可以控制源漏间的电流。

在N-channel FET中,电子在源漏之间移动;在P-channel FET中,空穴在源漏之间移动。

放大特性:FET对输入信号的响应主要取决于电场控制,因此它在放大信号时不受输入信号的影响,是一种单极性放大器。

比较:电流控制vs 电场控制:BJT是电流控制器,其输出电流受到输入电流的控制。

而FET是电场控制器,其输出电流受到输入电压的影响。

放大类型:BJT是双极型放大器,对正负信号都能放大。

FET是单极型放大器,主要放大正信号或负信号。

输入电阻:BJT的输入电阻相对较低,而FET的输入电阻相对较高。

应用:BJT广泛用于模拟电路、功率放大器等领域,而FET在数字电路、高频应用等方面更为常见。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

第三章--双极型晶体管

c
b e
PNP
c b
e
NPN
3.1 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及杂质分布
3.1.2 BJT的杂质分布 1.锗合金管-均匀基区晶体管 特点: 三个区杂质均匀分布 2结为突变结
2.硅平面管-缓变基区晶体管 特点: E、B区杂质非均匀分布 2结为缓变结
3.1 晶体管的基本结构及杂质分布
“背靠背”的2个二极管有放大作用吗?

I ne IE

I ne Ine I pe
1 1 I pe
I ne
I pe Ine
,则 0

2、基区输运系数β*
0

I nc I ne

Ine Irb I ne
1
I rb I ne
I rb I ne

,则
0

3、集电区倍增因子 *
Ic 1
I nc
3.2.3、晶体管电流放大系数
e 1 e qVbe kT
x LpE
3.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
一、少数载流子分布
(3)、集电区少数载 流子分布
pC(x)
0
x
pC
x pC0 pC0
e 1 e qVbc kT
x LpC
3.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
二、电流密度分布函数
jnB
3.3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增益
任务:导出α 0、β 0的定量关系式
0 0 0
0

0 10
0

1 1 I pe
I ne

0
1
I rb I ne
3.3.1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电流增益 均匀基区晶体管直流电流增益推导思路

pnp中功率晶体管

pnp中功率晶体管

pnp中功率晶体管
PNP(正-负-正)型功率晶体管是一种常见的双极型晶体管,用于放大和控制电流。

它由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三层结构组成。

PNP型功率晶体管通常用于低至中功率的放大和开关电路中。

首先,让我们从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角度来看。

PNP型功率普通晶体管的结构由两个P型半导体夹一个N型半导体组成。

当正极电压施加在基极上时,它将吸引N型区的自由电子,从而形成一个电流从集电极到发射极。

这种电流控制机制使得PNP型功率晶体管可以用作放大器或开关。

其次,我们可以从应用领域来探讨。

PNP型功率晶体管通常用于电源管理、电机驱动、音频放大和各种电子设备中。

例如,它们可以用于电源逆变器、音频放大器和开关电源等应用。

此外,让我们从优点和缺点的角度来分析。

PNP型功率晶体管的优点包括较高的开关速度、较低的饱和压降和较高的工作温度。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较低的电流增益和较高的噪声。

最后,我们可以讨论一下PNP型功率晶体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PNP型功率晶体管可能会在集成电路、
功率电子设备和新能源领域等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可能
会不断改进其性能和特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PNP型功率晶体管在电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都是
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的内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PNP型功率晶体管。

双极型晶体管bpt

双极型晶体管bpt

双极型晶体管bpt
【实用版】
目录
1.双极型晶体管的概念与结构
2.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3.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
4.双极型晶体管的特点与应用
正文
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是一种三极管,由两个背靠背的 p-n 结构组成,用于获得电压、电流或信号增益。

它主要有三个区域: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分为 npn 型和 pnp 型两种类型。

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放大和开关两个方面。

在放大状态时,通过改变基极电流,可以控制集电极电流,实现信号的放大。

在开关状态时,双极型晶体管可以处于截止或者饱和状态,相当于开关的断开或者闭合。

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本放大电路主要包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和共集极放大电路。

其中,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通过调整电阻可以实现对电压、电流的放大。

双极型晶体管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例如:它具有较大的电流增益,可以承受较高的功率,同时也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因此,双极型晶体管广泛应用于低频放大、开关和调制等电路中。

然而,双极型晶体管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它的输入电阻较低,输出电阻较高,导致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较大的损失。

此外,双极型晶体管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也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总的来说,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器件,它在电子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 (2)2.设计的内容 (2)3.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2)4.物理参数设计 (3)4.1 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3)4.2 集电区厚度Wc的选择 (6)4.3 基区宽度WB (6)4.4 扩散结深 (10)4.5 芯片厚度和质量 (10)4.6 晶体管的横向设计、结构参数的选择 (10)5.工艺参数设计 (11)5.1 工艺部分杂质参数 (11)5.2 基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 (11)5.3 发射区相关参数的计算过程 (13)5.4 氧化时间的计算 (14)6.设计参数总结 (16)7.工艺流程图 (17)8.生产工艺流程 (19)9.版图 (28)10.心得体会 (29)11.参考文献 (30)PNP 双极型晶体管的设计1、课程设计目的与任务《微电子器件与工艺课程设计》是继《微电子器件物理》、《微电子器件工艺》和《半导体物理》理论课之后开出的有关微电子器件和工艺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使我们系统的掌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及工艺的有关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目的是使我们在熟悉晶体管基本理论和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掌握晶体管的设计方法。

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晶体管电学参数的设计指标,完成晶体管的纵向结构参数设计→晶体管的图形结构设计→材料参数的选取和设计→制定实施工艺方案→晶体管各参数的检测方法等设计过程的训练,为从事微电子器件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

2、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均匀掺杂的pnp 型双极晶体管,使T=300K 时,β=120,V CEO =15V,V CBO =80V.晶体管工作于小注入条件下,最大集电极电流为I C =5mA 。

设计时应尽量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

3、设计的要求与数据(1)了解晶体管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原则。

(2)根据设计指标设计材料参数,包括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掺杂浓度N E , N B , 和N C ,根据各区的掺杂浓度确定少子的扩散系数,迁移率,扩散长度和寿命 等。

(3)根据主要参数的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纵向结构参数,包括集电区厚度W c , 基本宽度W b ,发射区宽度W e 和扩散结深X jc ,发射结结深X je 等。

(4)根据扩散结深X jc ,发射结结深X je 等确定基区和发射区预扩散和再扩散的扩 散温度和扩散时间;由扩散时间确定氧化层的氧化温度、氧化厚度和氧化 时间。

(5)根据设计指标确定器件的图形结构,设计器件的图形尺寸,绘制出基区、 发射区和金属接触孔的光刻版图。

(6)根据现有工艺条件,制定详细的工艺实施方案。

4、物理参数设计4.1 各区掺杂浓度及相关参数的计算击穿电压主要由集电区电阻率决定。

因此,集电区电阻率的最小值由击穿电压决定,在满足击穿电压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电阻率,并适当调整其他参量,以满足其他电学参数的要求。

对于击穿电压较高的器件,在接近雪崩击穿时,集电结空间电荷区已扩展至均匀掺杂的外延层。

因此,当集电结上的偏置电压接近击穿电压V 时,集电结可用突变结近似,对于Si 器件击穿电压为4313106-⨯=)(BC B N V , 由此可得集电区杂质浓度为:34133413)1106106CEOn CBOC BV BV N β+⨯=⨯=()(由设计的要求可知C-B 结的击穿电压为: V BV CBO 80= 根据公式,可算出集电区杂质浓度:3153413341310814.6)80106106-⨯=⨯=⨯=cm BV N CBO C ()(一般的晶体管各区的浓度要满足NE>>NB>NC ,根据以往的经验可取:B EC B N N N N 100,10==即各区的杂质溶度为:31831631510814.610814.610814.6---⨯=⨯=⨯=cm N cm N cm N E B C ,,图1 室温下载流子迁移率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器件物理P55)根据图1,得到少子迁移率:s V cm ⋅==/13002n C μμ s V cm P B ⋅==/3302μμ s V cm N E ⋅==/1502μμ根据公式可得少子的扩散系数:scm q kT D scm q kT D s cm q kTD E E B B C C /90.3150026.0/58.8330026.0/8.331300026.0222=⨯===⨯===⨯==μμμ图2 掺杂浓度与电阻率的函数关系(器件物理P59)根据图2,可得到不同杂质浓度对应的电阻率:cm C ⋅Ω=17.1ρ cm B ⋅Ω=1.0ρ cm E ⋅Ω=014.0ρ图3 少子寿命与掺杂浓度的函数关系(半导体物理P177)根据图3,可得到各区的少子寿命E B C τττ和、sC 6105.3-⨯=τ s B 7109-⨯=τs E 6101.1-⨯=τ根据公式得出少子的扩散长度:cmD L cmD L cm D LE E E B B B C C C 3637261007.2101.190.31078.2100.958.81009.1105.38.33------⨯≈⨯⨯==⨯≈⨯⨯==⨯≈⨯⨯==τττ4.2 集电区厚度Wc 的选择根据公式求出集电区厚度的最小值为:um 91.3101.39]10814.6106.1808.111085.82[]2[521151914210=⨯≈⨯⨯⨯⨯⨯⨯⨯==〉---cm qN BV X W C CBO S mBC εεW C 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r cs 的限制。

增大集电区厚度会使串联电阻r cs 增加,饱和压降V CES 增大,因此W C 的最大值受串联电阻限制。

综合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故选择W C =8μm 4.3 基区宽度WB (1)基区宽度的最大值对于低频管,与基区宽度有关的主要电学参数是,因此低频器件的基区宽度最大值由确定。

当发射效率γ≈1时,电流放大系数][122nbB L W λβ=,因此基区宽度的最大值可按下式估计:212][βλnb B L W <为了使器件进入大电流状态时,电流放大系数仍能满足要求,因而设计过程中取λ=4。

根据公式,求得低频管的基区宽度的最大值为:()um08.51008.51201078.24][423212mas =⨯≈⨯⨯==--cm L W nb B βλ,由公式可看出,电流放大系数β要求愈高,则基区宽度愈窄。

为提高二次击穿耐量,在满足β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将基区宽度选的宽一些,使电流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分散开,以提高二次击穿耐性。

(2)基区宽度的最小值为了保证器件正常工作,在正常工作电压下基区绝对不能穿通。

因此,对于高耐压器件,基区宽度的最小值由基区穿通电压决定,此处V BV CBO 80=,对于均匀基区晶体管,当集电结电压接近雪崩击穿时,基区一侧的耗尽层宽度为:()()um373.010373.0]8010814.610814.610814.610814.6106.11085.88.112[]2[]2[421151615161914210210min ,=⨯≈⨯⨯+⨯⨯⨯⨯⨯⨯⨯⨯⨯=+=+=---cm BV N N N qN BV N N N qN X CBO C B C B S CBO A D AD S B εεεε 在高频器件中,基区宽度的最小值往往还受工艺的限制。

则由上述计算可知基区的范围为:m W m B μμ08.5373.0<<(3)基区宽度的具体设计与PN 结二极管的分析类似,在平衡和标准工作条件下,BJT 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独立的PN 结构成,它在平衡时的结构图如下所示:图4 平衡条件下的PNP 三极管的示意图具体来说,由于B E N N >>,所以E-B 耗尽区宽度(EB W )可近视看作全部位于基区内,又由C B N N >,得到大多数C-B 耗尽区宽度(CB W )位于集电区内。

因为C-B 结轻掺杂一侧的掺杂浓度比E-B 结轻掺杂一侧的浓度低,所以CB W >EB W 。

另外注意到B W 是基区宽度,W 是基区中准中性基区宽度;也就是说,对于PNP 晶体管,有:nCB nEB B x x W W ++=其中nEB x 和nCB x 分别是位于N 型区内的E-B 和C-B 耗尽区宽度,在BJT 分析中W 指的就是准中性基区宽度。

E-B 结的内建电势为:V n N N q kT V i B E biEB938.0)10(10814.610814.6ln 026.0ln 21016182=⨯⨯⨯⨯== C-B 结的内建电势为:V n N N q kT V i B C biCB758.0)10(10814.610814.6ln 026.0ln 21016152=⨯⨯⨯⨯== 根据公式,E-B 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宽度nEB x 为: ∵B E N N >> ,可以当成单边突变结处理()2121022⎥⎦⎤⎢⎣⎡≈⎥⎦⎤⎢⎣⎡+=biEB B o s biEB B E B ES nEB V qN K V N N N N q K X εεum 134.01034.110814.6106.1938.01085.88.112521161914=⨯≈⎥⎦⎤⎢⎣⎡⨯⨯⨯⨯⨯⨯⨯=---cmC-B 结在基区一边的耗尽层厚度nCB x 为:()210)-(2⎥⎦⎤⎢⎣⎡+=CB biEB B C B CS nCB V V N N N N q K X ε0W n n =--=CB EB B X X W ,则穿通时有()()V N N N N q K X WV V B C B CS EB B CB CB242.1444614447758.02-02n max ,bi -=-=+-=⇒εCBO CB V V >>则 ()2102⎥⎦⎤⎢⎣⎡+=biEB B C B C S nCBV N N N N q K X ε所以有()um0363.010363.0758.010814.610814.610814.610814.6106.11085.88.112521161516151914=⨯≈⎥⎦⎤⎢⎣⎡⨯⨯+⨯⨯⨯⨯⨯⨯⨯⨯⨯=---cm对于准中性基区宽度W ,取基区宽度um 5.3=B W ,则 um X X W W CB EB B 33.30363.0-134.0-5.3n n ==--= 验证其取值的准确性,根据公式有:2211⎪⎪⎭⎫⎝⎛+=B E E B B E dc L W L W N N D D β1261078.21033.3211007.21033.310814.610814.658.89.31234341816≈⎪⎪⎭⎫ ⎝⎛⨯⨯⨯+⨯⨯⨯⨯⨯⨯=----解得的β接近于设计的要求,符合设计指标,所以基区宽度为m W B μ5.3=, 满足条件m W m B μμ08.537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