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S-GCXX《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

合集下载

21 CNAS-GC11_20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21  CNAS-GC11_20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3 5 认证业务范围内的能力管理......................................................................................... 4 5.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4 5.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 5.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能力管理.............................................................................. 7 5.4 审核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QMS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编写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作业指导书的指南.............................. 24 参考文献............................................................................................................................. 28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25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Service Certification Body’s Management of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copesand competence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根据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和CNAS-SC25《服务认证认可方案》的认可规则,为具有服务认证领域的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提供指南。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25条款提供了满足 CNAS-CC02及CNAS-SC25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25等效的方法来满足 CNAS-CC02和CNAS-SC25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目录1 范围 (3)2 引用文件 (3)3 总则 (3)4 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 (3)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3)4.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4.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能力管理 (5)4.4 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6)附件A(资料性附录) (7)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7)附件B(资料性附录) (9)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方法简介 (9)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服务认证机构在其认证业务范围内实施能力管理,为认证机构按照CNAS-CC02和CNAS-SC25实施业务范围能力管理提供指南。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02 《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SC25 《服务认证认可方案》3 总则3.1 实施能力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

CNAS-GC25:2015《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25:2015《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25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Service Certification Body’s Management of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copesand competence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根据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和CNAS-SC25《服务认证认可方案》的认可规则,为具有服务认证领域的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提供指南。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25条款提供了满足 CNAS-CC02及CNAS-SC25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25等效的方法来满足 CNAS-CC02和CNAS-SC25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目录1 范围 (3)2 引用文件 (3)3 总则 (3)4 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 (3)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3)4.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4.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能力管理 (5)4.4 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6)附件A(资料性附录) (7)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7)附件B(资料性附录) (9)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方法简介 (9)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服务认证机构在其认证业务范围内实施能力管理,为认证机构按照CNAS-CC02和CNAS-SC25实施业务范围能力管理提供指南。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02 《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SC25 《服务认证认可方案》3 总则3.1 实施能力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

CNASGC《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是针对服务认证机构进行业务范围和能力管理的指导文件。

本指南旨在帮助服务认证机构明确自身认证业务范围以及提升认证能力,以确保认证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一、引言1.1背景服务认证机构是根据相关认证标准和规范,对组织或个人提供的项特定服务进行评估和认证的机构。

为了保证认证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服务认证机构需要准确界定自身认证业务范围,并具备相应的认证能力。

1.2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是帮助服务认证机构明确认证业务范围,确保其具备评估和认证所需的各项能力。

同时,通过规范的管理实施,提高认证机构的认证水平,增强认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认证业务范围管理2.1业务范围界定服务认证机构应根据相关认证标准和规范,明确自身的认证业务范围。

业务范围应明确包括认证的对象、认证的范围、认证的要求和认证的过程等。

2.2业务范围审核服务认证机构应对认证业务范围进行定期审核,确保其始终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业务范围审核应包括对认证对象和认证要求的审核,以及对认证过程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2.3业务范围扩展如果服务认证机构希望扩展其认证业务范围,应通过内部审查和外部评估等程序进行评估和决策。

扩展业务范围应与现有业务范围相互兼容,并应确保机构具备适应扩展业务范围所需的人员、设备和技术条件。

三、认证能力管理3.1人员能力服务认证机构应确保其人员具备评估和认证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机构应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培训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能力,并及时更新其知识和技能。

3.2设备和设施服务认证机构应配备符合标准和规范要求的评估设备和设施,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机构应对设备和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能够满足评估和认证的需求。

3.3认证文件管理服务认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系统,确保认证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机构应制定文件存储和保密措施,保护认证文件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

《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

《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2014-11-25质量与认证近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关于制定CNAS-SCXX 《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CNAS-GCXX《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指南》网上征求意见的通知。

通知指出,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政策方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研究构建服务认证领域的认可制度,制定了CNAS-SCXX《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CNAS-GCXX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指南》两份认可规范文件。

目前已完成文件征求意见稿,并于网上公示征求相关机构及人员的意见,对该文件有任何修改意见,请填写附件中意见征询表并于2014年12月25日前邮件反馈CNAS。

《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如下:1 范围1.1 本文件对从事服务认证的认证机构提出了特定要求,它适用于CNAS对服务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

注:服务认证机构是指运作服务认证方案的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

1.2 从事服务认证的认证机构除应满足本文件的特殊规定和要求外,还应满足《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CC02,等同采用ISO/IEC 17065《合格评定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的所有相关要求。

1.3 CNAS制定的其他认可规则和适用于产品认证机构的认可指南同样适用于服务认证机构的认可。

1.4 本文件R部分是对《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RC01)的补充规定和进一步说明;C 部分是对《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CC02)运用的具体要求,其效力等同于相应类别的认可规范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RC01《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RC03《认证机构信息通报规则》CNAS-R01 《认可标识和认可状态声明管理规则》GB/T24421.3-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4620-2009《服务标准制定导则考虑消费者需求》3 术语CNAS-CC02给出的术语及以下界定的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CNAS-GC02_2014《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应用指南》(2015年第二次修订)

CNAS-GC02_2014《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应用指南》(2015年第二次修订)

CNAS-GC02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应用指南Application guidance on combined audits of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总则 (4)5 结合审核的实施和管理 (4)5.1 结合审核的准备信息 (4)5.2 结合审核方案 (5)5.3 结合审核计划 (6)5.4 结合审核组 (8)5.5 结合审核的人日数 (9)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本文件作为认可指南文件,为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在结合审核中的应用提供说明或解释,并与CNAS-CC106《CNAS-CC01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应用》保持一致,旨在确保各方对CNAS-CC01理解或实施的一致性。

本文件中,术语“应”表示相应的CNAS-GC02条款是强制性的,这些条款反映了CNAS-CC01的要求。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02条款提供了满足CNAS-CC01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02等效的方法来满足CNAS-CC01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本文件代替的历史文件版次包括:CNAS-GC02:2006、CNAS-GC02:2010。

本文件2015年两次修订的编辑调整包括:1)CNAS徽标调整;2)对CNAS-CC01引用版次调整。

管理体系认证结合审核应用指南1 范围本文件为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实施结合审核提供指南,适用于认证机构对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11-2013《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019011:2011,IDT)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CNAS-CC106《CNAS-CC01在一体化管理体系审核中的应用》3 术语和定义在CNAS-CC01及CNAS-CC106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业务管理-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指南(PDF86页)

业务管理-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指南(PDF86页)

技术报告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 (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业务范围分类指南的特点与应用说明 (4)3.1 业务范围分类的大类划分 (4)3.2 中类和小类的细分概述 (5)3.3 QMS、EMS、OHSMS认证业务范围的风险控制建议和应用说明 (5)3.4 业务范围分类表与原GC11/12/13附录分类表的关系 (7)附录A(资料性附录)CNAS-GC11/12/13提供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31)附录B(资料性附录)新业务范围分类与CNAS-GC11/12/13附录分类的对照 (50)参考资料 (86)本技术报告的编制参考了国际认可论坛(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Forum,简称IAF)发布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可范围》(IAF ID1:2014)和《欧共体经济活动统计分类》(第二版)(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NACE rev2)等技术文件,期望对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提供指南,也为认证机构管理其认证业务范围内的相关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适用于QMS、EMS及OHSMS认证活动。

本技术报告的正文部分提供的业务范围分类表中对管理体系认证业务活动划分为39个大类,与《认证机构认可规则》(CNAS-RC01)的附录A一致,并在39大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了中类和小类。

在本技术报告中,考虑了在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内的各类活动的风险及过程的复杂程度、环境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复杂程度、职业健康安全相关危险源性质及控制措施的特点,分别识别出在QMS、EMS和OHSMS认证活动中应用本技术报告的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有关活动(具体见业务范围分类表中标注为“*”的业务范围,意为CNAS认为具有较高风险的认证业务范围)。

CNAS-G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

CNAS-G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

CNAS-G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
指南》编制说明
根据近年来认证客户及社会各方反馈的审核员工作表现、对审核员的能力需求、审核效果等信息以及评审实践中获得的信息,为让管理体系(QMS、EMS、OHSMS)认证机构对涉及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问题(主要涉及CNAS-CC01第7章要求)在理解和实施上尽量保持一致,以促进认证机构提升认证效果满足认证客户和社会要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组织制定了CNAS-G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该指南中的建议和示例保持与现行认可规则认可准则等要求一致,参考了原CNAS-GC11:20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CNAS-GC12:2013《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及CNAS-GC13: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评审实践及社会各方反馈的信息进行了统一整理。

2017年10月20日。

CNAS-GC13: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2015年第二次修订)

CNAS-GC13: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2015年第二次修订)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OHSMS Certification B ody’s Competence Management with Respect to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Scop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录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总则 (3)5 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 (4)5.1 认证业务范围的分类与分级 (4)5.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5)5.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能力管理 (9)5.4 审核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9)附录A(规范性附录)OHSMS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10)参考文献 (29)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为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的第7章要求提供说明或解释,旨在确保各方对CNAS-CC01理解或实施的一致性。

本文件中,术语“应”表示相应的CNAS-GC13 条款是强制性的,这些条款反映了CNAS-CC01 的要求。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13 条款提供了满足CNAS-CC01 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13 等效的方法来满足CNAS-CC01 的要求,需要向CNAS 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本文件代替了CNAS-GC41:2006和CNAS-CC42:2006的附录3。

本文件2015年两次修订的编辑调整包括:1)CNAS徽标调整;2)对CNAS-CC01引用版次的调整;3)对GB/T 19011引用版次的调整;4)配合CNAS-CC01中3.10修订编辑“3.1 OHSMS技术领域”定义。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1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下简称OHSMS)认证机构在其认证业务范围内实施能力管理。

CNAS GC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 GC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25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Service Certification Body’s Management of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copesand competence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根据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和CNAS-SC25《服务认证认可方案》的认可规则,为具有服务认证领域的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提供指南。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25条款提供了满足 CNAS-CC02及CNAS-SC25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25等效的方法来满足 CNAS-CC02和CNAS-SC25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目录1 范围 (3)2 引用文件 (3)3 总则 (3)4 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 (3)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3)4.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4.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能力管理 (5)4.4 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6)附件A(资料性附录) (7)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7)附件B(资料性附录) (9)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方法简介 (9)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服务认证机构在其认证业务范围内实施能力管理,为认证机构按照CNAS-CC02和CNAS-SC25实施业务范围能力管理提供指南。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02 《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SC25 《服务认证认可方案》3 总则3.1 实施能力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

4.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
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认证机构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特点,对认证业务范围进行分类管理。 4.1.1《〈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CNAS-CC12)附件 1 为认证机构的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提供了分类方法,认证机构宜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评估和进一步的 详细分类管理。
4.2 认证人员的专业能力管理
认证机构应对各类认证人员(如:从事合同评审、审核方案管理、审核实施、认证 决定、认证人员能力评价、培训指导与管理等工作的人员)根据其所承担的任务和认证 机构对认证业务范围特点的分析,确定其管理能力和/或专业能力资格准则,并进行评价、 聘用、培训和监督。 4.2.1 审核人员专业能力
1) 对认证人员专业能力的评价宜由具有必要专业识别能力的评价人员按照专 业能力资格准则的要求进行评价。必要时,可辅以技术专家,采用面谈、专业知识问卷 和现场见证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对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评价,宜根据不同的认证业务范围类别的专业技术 差异程度,确定其详细分类的程度,通常情况下可评价到本文件附件 1 中小类所覆盖的 活动。必要时,还需考虑对认证业务范围中的小类进行进一步的详细分类。应确保审核 人员在评价的认证业务范围内(大类、中类、小类或更详细的分类)具有相应的专业能 力。
01.02.01 01.02.02 01.02.03 01.02.04 01.02.05
01.03.00
01.04.01 01.04.02
01.05.00
01.06.01 01.06.02
01.07.01 01.07.02 01.07.03
02.01.00*
02.02.00*
02.03.00*
02.04.00

CNAS-CC1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CNAS-CC1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

CNAS—CC1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IAF GD 2:2005Guidan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odies Operating 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registrationof Quality System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认可降低了业界及其顾客的风险,向他们保证被认可的机构有能力实施其承担的工作。

国际认可论坛要求作为其成员的认可机构以最高标准运作,这些认可机构又要求他们认可的认证机构遵循适当的国际标准和IAF对这些标准的应用指南。

以认可制度等效性为基础,国际认可论坛多边承认协议的认可机构成员所批准的认可,允许组织持有在世界的某一地区已被认可的合格评定证书能在世界的任何地区被承认。

因此,被IAF多边承认协议成员所认可的认证机构在管理体系、产品、服务、人员和其它类似的合格评定领域所颁发的证书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信任。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目录IAF指南引言 (51.总则 (61.1 范围 (6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1.3 术语和定义 (6CNAS-CC12对CNAS-CC11的1.3的指南(G.1.3.1~G.1.3.3.................................. .. (72.对认证机构的要求 (82.1 认证机构 (82.1.1 基本规定 (8CNAS-CC12对CNAS-CC11的2.1.1的指南(G.2.1.1~G.2.1.9 (82.1.2 组织 (9CNAS-CC12对CNAS-CC11的2.1.2的指南(G.2.1.10~G.2.1.36 (102.1.3 分包 (14CNAS-CC12对CNAS-CC11的2.1.3的指南(G.2.1.37~G.2.1.39 (152.1.4 质量管理体系 (15CNAS-CC12对CNAS-CC11的2.1.4的指南(G.2.1.40~G.2.1.41 (162.1.5 批准、保持、扩大、缩小、暂停和撤销认证的条件 (17CNAS-CC12对CNAS-CC11的2.1.5的指南(G.2.1.42~G.2.1.45 (172.1.6 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18CNAS-CC12对CNAS-CC11的2.1.6的指南(G.2.1.46~G.2.1.47............................. . (182.1.7 文件 (18CNAS-CC12对CNAS-CC11的2.1.7的指南(G.2.1.48..................................... . (192.1.8 记录 (192.1.9 保密 (19CNAS-CC12对CNAS-CC11的2.1.9的指南(G.2.1.49~G.2.1.50......................... .(202.2 认证机构人员 (202.2.1 基本规定 (20CNAS-CC12对CNAS-CC11的2.2.1的指南(G.2.2. 1~G.2.2.8 (202.2.2 审核员和技术专家的资格准则 (21CNAS-CC12对CNAS-CC11的2.2.2的指南(G.2.2. 9 (212.2.3 选择程序 (22CNAS-CC12对CNAS-CC11的2.2.3的指南(G.2.2.10~G.2.2.12 (22 CNAS-CC12对CNAS-CC11的2.2.3.2的指南(G.2.2.13~G.2.2.16 (23 2.2.4 审核人员的聘用 (232.2.5 审核人员的记录 (242.2.6 审核组程序 (242.3 认证要求的变更 (242.4 申诉、投诉和争议 (24CNAS-CC12对CNAS-CC11的2.4的指南(G.2.4.1~G.2.4.3 (243认证要求......................................................................................... (25 3.1 认证申请 (253.1.1 程序信息 (25CNAS-CC12对CNAS-CC11的3.1.1的指南(G.3.1.1 (263.1.2 申请 (263.2 审核准备 (26CNAS-CC12对CNAS-CC11的3.2的指南(G.3.2.1~G.3.2.2 (273.3 审核 (27CNAS-CC12对CNAS-CC11的3.3的指南(G.3.3.1~G.3.3.3 (273.4 审核报告 (28CNAS-CC12对CNAS-CC11的3.4的指南(G.3.4.1~G.3.4.7 (293.5 认证决定 (30CNAS-CC12对CNAS-CC11的3.5的指南(G.3.5.1~ G.3.5.12 (303.6 监督和复评程序 (32CNAS-CC12对CNAS-CC11的3.6.1的指南(G.3.6.1~ G.3.6.2 (32 CNAS-CC12对CNAS-CC11的3.6.2的指南(G.3.6.3~ G.3.6.14 (323.7 证书和徽标的使用 (34CNAS-CC12对CNAS-CC11的3. 7的指南(G.3.7.1~ G.3.7.5 (343.8 对供方投诉记录的调阅 (35CNAS-CC12对CNAS-CC11的3.8的指南(G.3.8.1~ G.3.8.5 (35附件1 认可范围 (37附件2 审核员时间 (39附件3 多场所认证 (441.定义 (442.组织的资格准则 (453.认证机构的资格准则 (464.抽样准则 (47附件4 已认可认证的转换...................................................................... . (500. 引言 (501.定义 (502.最低要求 (50附件5 高级监督和复评程序................................................................... . (520. 引言 (521.最低要求 (52IAF指南引言ISO/IEC导则62:1996是一份国际导则,它为实施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认证机构设立准则。

CNAS-GC01-201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01-201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b ody’s competence management with respect to its certificationbusiness scop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总则 (3)5 认证业务范围内的能力管理 (4)5.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4)5.2 认证业务范围风险分级 (4)5.3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5.4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 (10)5.5 审核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10)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为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的第7章要求提供说明或解释,旨在确保各方对CNAS-CC01理解或实施的一致性。

本文件中,术语“应”表示相应的CNAS-GC01条款是强制性的,这些条款反映了CNAS-CC01的要求。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01条款提供了满足CNAS-CC01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01等效的方法来满足CNAS-CC01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本文件中有关认证机构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指南和建议,旨在促进认证机构提高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有效性。

这些指南和建议在保持与现行认可规范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参考了原CNAS-GC11:2011、CNAS-GC12:2013及CNAS-GC13:2011的部分内容,并根据近年来认证客户及社会各方反馈的审核员工作表现、对审核员的能力需求、审核效果等信息以及评审实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了统一整理。

本文件2018年第一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针对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力管理增加对CNAS-CC125的引用。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

《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

CNAS—J0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二〇〇六年六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以下简称“认可委员会”)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规定,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并授权的国家认可机构,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以下简称“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工作,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英文缩写为:CNAS)。

第二条认可委员会的宗旨是推进合格评定机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加强建设,促进合格评定机构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三条认可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等开展认可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威信誉、廉洁高效的工作原则。

认可委员会确保认可工作的公正性,并对作出的认可决定负责。

第四条认可委员会对在合格评定机构认可活动中获得的有关合格评定机构的非公开信息保守秘密。

除认可公告等规定的公开信息外,未经相应合格评定机构的书面同意,不向其他单位和人员透露,法律和法规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五条认可委员会接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任务第六条认可委员会的任务是:一、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等,建立并运行合格评定机构国家认可体系,制定并发布认可工作的规则、准则、指南等规范性文件;二、对境内外提出申请的合格评定机构开展能力评价,作出认可决定,并对获得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进行认可监督管理;三、负责对认可委员会徽标和认可标识的使用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四、组织开展与认可相关的人员培训工作,对评审人员进行资格评定和聘用管理;五、为合格评定机构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为社会各界提供获得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的公开信息;六、参加与合格评定及认可相关的国际活动,与有关认可及相关机构和国际合作组织签署双边或多边认可合作协议;七、处理与认可有关的申诉和投诉工作;八、承担政府有关部门委托的工作;九、开展与认可相关的其他活动。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

CNAS—GC1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1.目的与范围1.1本文件根据《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CNAS-CC11)和《〈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CNAS-CC12)的要求,为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提供指南。

1.2本文件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11《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CNAS-CC12《“质量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GB/T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dt IS019011:2002)NACE CODE:2003《经济活动统计术语》(欧共体)3.总则3.1 对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

针对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认证机构应建立和实施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并配备相应的资源。

3.2 认证机构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至少包括以下活动:1)根据对认证业务范围专业特点的分析与风险评估,确定认证业务范围的分类;2)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需求分析和资格准则的确定;3)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相关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培训需求分析;4)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专业审核指导性文件编制的需求分析;5)相关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或专业能力的评价、培训和监督的实施;6)认证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管理;7)认证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缩小的管理;8)认证机构的相关利益方(符合2.1.2 e)条要求的委员会)对认证业务范围发展的意见。

3.3 认证机构应对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制定相应文件,并保持充分的能力分析和评价记录。

3.4 认证机构应有程序就申请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做出规定。

CNAS-GC01_201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01_2017《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CNAS-G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能力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management system certification b ody’s competence management with respect to its certificationbusiness scop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目次前言 (2)1 范围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3 术语和定义 (3)4 总则 (3)5 认证业务范围内的能力管理 (4)5.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4)5.2 认证业务范围风险分级 (4)5.3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5.4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 (10)5.5 审核指导性文件的编制 (10)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为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的第7章要求提供说明或解释,旨在确保各方对CNAS-CC01理解或实施的一致性。

本文件中,术语“应”表示相应的CNAS-GC01条款是强制性的,这些条款反映了CNAS-CC01的要求。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01条款提供了满足CNAS-CC01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01等效的方法来满足CNAS-CC01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本文件中有关认证机构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指南和建议,旨在促进认证机构提高业务范围能力管理的有效性。

这些指南和建议在保持与现行认可规范要求一致的基础上,参考了原CNAS-GC11:2011、CNAS-GC12:2013及CNAS-GC13:2011的部分内容,并根据近年来认证客户及社会各方反馈的审核员工作表现、对审核员的能力需求、审核效果等信息以及评审实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了统一整理。

本文件2018年第一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针对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力管理增加对CNAS-CC125的引用。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与目的本文件的制定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提出,为“服务认证机构认可制度改进研究”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件作为项目的主要输出文件《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的配套文件,为服务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管理提供指南。

二、起草工作组组成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负责本文件的制订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及个人包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张胜春、穆瑾、曹洁、张华、史新波、赵春玲、马志扬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陈健、尹屹峰北京联合智业认证有限公司:常晓民三、文件编制原则本文件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本文件《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在结构和内容上,保持了与本项目输出文件《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的要求和表述一致性。

2、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力求明确表述其要求,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歧义。

对相关词汇、用语力求与已发布的CNAS认可规范、标准或行业用语保持一致。

这些标准包括:1)GB/T 27000-2006《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2)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3、本文件的编写参照了CNAS-GC21:2013《一般工业产品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的相关要求。

四、编制过程2012年8月,服务认证机构认可制度改进研究课题组成立,举行第一次课题组会议,确立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内容及计划表,起草组成立,成员组成兼顾了CNAS各业务处室、认可评审员代表及认证机构。

2013年1月,课题组第二次会议,会议对《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的框架和编写大纲进行讨论审议,正式启动文件编写工作。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课题组先后组织4次会议,召集各认证机构、标准化研究院、行业协会及认可评审专家对文件进行审议,并根据意见进行修订。

2014年8月,课题组组织会议,对文件讨论和梳理,其中根据认监委意见对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进行修订,形成征求意见草案稿。

CNAS-GC21《产品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修

CNAS-GC21《产品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修

CNAS-GC21《产品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
施指南》修订为GC02:2013《一般工业产品认证业
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的说明
2013年7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修订了CNAS-CC21《产品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导致CNAS-GC21《产品认证机构认可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的文件编号及文件中引用到的条款和内容发生变化,现对修订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名称变化:
名称由《产品认证机构认可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修订为《一般工业产品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
二、内容变化:
1.完善文字表述;
2.修改错误的标点符号;
3.补充遗漏的业务范围;
4.删除和修改引用CC21文件中的编号和内容。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

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指南

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指南

《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与目的本文件的制定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CNAS)提出,为“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认证机构认可制度研究”项目的主要任务之一。

本文件作为项目的主要输出文件《电子商务交易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的配套文件,为服务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管理提供指南。

二、起草工作组组成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负责本文件的制订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及个人包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穆瑾、段润石、张华、曹洁、李焕存、苏慎之、崔蓉、郭俊平、石承刚北京中经科环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陈健、邵友生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陈华、张博嵛、仰继连中标联合(北京)认证有限公司赵向东、王燕天津华诚认证中心:肖飞、于芳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谢灵群三、文件编制原则本文件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本文件《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在结构和内容上,保持了与本项目输出文件《服务认证机构认可方案》的要求和表述一致性。

2、本文件在编制过程中,力求明确表述其要求,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产生歧义。

对相关词汇、用语力求与已发布的CNAS认可规范、标准或行业用语保持一致。

这些标准包括:1)GB/T 27000-2006《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2)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3、本文件的编写参照了CNAS-GC25:2015《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及能力管理实施指南》。

四、编制过程2018年,课题组在对我国现有电子商务交易服务相关标准、法规和市场环境等基础条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基础上,同时基于对顺丰、瓜子二手车等典型电商组织的走访调研,于同年8月提出了本“指南”草案。

在随后的2018年至2019年课题研发期间,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本认可制度的设计能够切实反映利益相关方和消费者的关注,确保项目研发的输出更具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课题组先后组织召开了近6次集认证机构、标准化研究院、认可评审员等多方人员和专家代表参加的工作会议,对草拟的“指南”初稿进行了多轮深度研讨和技术评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AS—GCXX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Guidance on Service Certification Body’s Management of its Certification Business Scope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目录1.范围 (3)2.引用文件 (3)3.总则 (3)4.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 (3)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 (4)4.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 (4)4.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能力管理 (6)4.4 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 (7)附件A(资料性附录):服务行业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 (8)附录B(资料性附录):服务行业“四分法”简介 (10)前言本文件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制定。

作为认可指南性质的文件,它根据CNAS-CC02《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和CNAS-SCXX《服务认证认可方案》的认可规则,为具有服务认证领域的认证机构实施认证业务范围的管理提供指南。

术语“宜”表示相应的CNAS-GCXX条款提供了满足 CNAS-CC02及CNAS-SCXX相应要求的适宜方法,如果认证机构采用与CNAS-GCXX等效的方法来满足 CNAS-CC02和CNAS-SCXX的要求,需要向CNAS证实该方法确实能达到这一目的。

服务认证机构认证业务范围管理实施指南1.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服务认证机构在其认证业务范围内实施能力管理,为认证机构按照CNAS-CC02和CNAS-SCXX实施业务范围能力管理提供指南。

2.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

以下引用的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

CNAS-CC02 《产品、过程和服务认证机构要求》CNAS-SCXX 《服务认证认可方案》3.总则3.1,实施能力管理是认证机构的责任。

认证机构实施业务范围内的能力管理时应建立和实施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并配备相应的资源。

3.2 认证机构的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涉及的活动宜至少包括以下活动:1)对认证业务范围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确定认证业务范围分类;2)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分析认证人员从事认证评价活动宜具备的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培训需求,并确定资格准则;3)针对不同认证业务范围,分析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需求,并编制必要的文件;4)认证人员管理能力和/或专业能力的评价、培训和日常监督;5)认证实施过程中的专业能力管理;6)认证业务范围的扩大和缩小管理。

3.3 认证机构宜对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制定相应文件,并保持充分的能力分析和评价记录。

3.4 认证机构应有程序就申请服务认证业务范围的认可做出规定。

4.认证业务范围的能力管理4.1 认证业务范围分类4.1.1 认证机构宜根据服务的特点,对服务认证业务范围进行分类管理。

4.1.2 本文件附录A为认证机构服务认证业务范围的分类管理提供了参考。

认证机构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估、细分和整合。

认证机构可参照本文件附录A或对应的相关文件(如 GB/T7635.2)对认证业务范围实施进一步的详细分类管理,直至对应到认证的服务标准。

4.2 认证人员的能力管理认证机构应对各类认证人员(如:从事服务认证方案制定、申请评审、认证方案管理、实施评价、认证决定、认证人员能力评价等工作的人员),根据其所承担的任务和认证机构对认证业务范围特点的分析和风险评估,确定其人员能力准则,并进行初始评价、持续监视和培训。

4.2.1 服务认证方案及相关要求制定人员制定服务认证方案及相关要求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知识和技能:----熟悉特定服务的评价标准/规范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了解特定服务行业的术语、服务蓝图/流程、服务技术及从业条件;----熟悉适用于特定服务行业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熟悉特定服务的技术(接触)特性、评价指标及测评技术,以及测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熟悉服务及服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如排队论、削峰填谷技术、服务补救技术、真实瞬间体验技术、卡诺模型、服务蓝图技术、服务接触理论等;----熟悉机构开展特定服务的认证流程和相关管理要求。

注:认证方案也称为认证实施规则。

制定服务认证方案及相关要求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员,认证机构宜保证制定服务认证方案及相关要求的一人或一组人具备上述所需能力。

4.2.2 评价人员4.2.2.1 实施特定服务业务范围的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不限于):----熟悉特定服务的评价标准/规范或其他规范性文件;----熟悉特定服务的相关术语、服务蓝图/流程及从业条件;----熟悉适用于特定服务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熟悉特定服务的技术(接触)特性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相关抽样技术及其适宜的数据统计方法;----熟悉服务及服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特定服务组织的业务和管理流程;----熟悉特定服务评价的认证流程及相关管理要求。

4.2.2.2 通常情况下,认证机构宜对实施认证评价人员的学历教育、工作经历/资格及培训经历规定相应条件,作为满足专业能力的最低要求:1)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具备相关服务行业至少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2)对风险程度高、技术难度高或服务提供过程复杂的专业,宜具有相应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具备相关服务行业至少五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注1:本指南中的风险程度高、技术难度高或服务提供过程复杂的行业,包括如(不仅限于)医疗、法律、危险品运输、信息安全技术、金融服务等;注2:这里的工作经历指的是从事服务标准/规范的制定、服务组织管理、策划、咨询、设计、检查/评价,以及服务认证评价的工作经历。

4.2.3 技术专家的专业能力要求技术专家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宜低于4.2.2.1所述的能力要求。

4.2.4 申请评审人员根据申请人申请认证的服务认证范围,确定评价组的能力需求、选择评价组并确定评价时间的人员,宜具备以下能力要求:----了解特定服务的评价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了解与特定服务有关的通用术语和服务流程;----了解特定服务的认证流程及相关管理要求。

4.2.5 复核与认证决定人员复核评价结果和作出认证决定的人员,应具有以下能力:----熟悉特定服务的评价标准/规范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了解服务行业的通用术语、业务流程及从业条件;----熟悉特定服务的服务特性测评指标、评价方法,以及测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熟悉特定服务的认证流程及相关管理要求。

4.2.6 其他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认证机构宜根据能力分析结果,对从事人员能力评价、提供培训和指导等工作的人员制定对其评价的能力准则。

4.2.7 认证人员专业能力评价4.2.7.1 认证机构宜按照4.2所述的能力要求,针对不同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制定相应的能力准则,并依据其确定的能力准则对评价人员进行能力评价,必要时,可辅以技术专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可采用面谈、专业知识问卷和现场见证等方式进行评价。

注:认证机构宜关注,学历教育、工作经历、培训和服务认证评价经历仅是评价人员获取所需能力的途径,评价人员具有相关的经历并不等于一定具备所需的能力。

因此,认证机构应按照其能力分析和评价系统的相关规定,对满足上述条件的评价人员实际所具有的能力进行评价和证实,而不宜用资格条件的审查代替能力的评价和证实。

4.2.7.2 认证机构对评价人员的能力评价过程和结果应予以记录,并有充分证据支持其评价结果。

4.3 认证实施过程中的能力管理认证机构宜在以下认证阶段对每个认证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适宜的专业技术能力管理:4.3.1 认证项目的策划阶段确定认证方案中的认证实施程序、评价方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认可规范及机构的要求;4.3.2 申请受理和合同评审阶段根据申请人申请认证的服务进行评审,确定申请项目的认证范围及其涉及的专业类别,并对评价组提出相应的专业能力要求。

4.3.3 准备阶段确认评价组的能力是否满足具体认证项目的评价需求;确认评价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否与所承担的评价任务相适应。

4.3.4 评价阶段确保评价组的评价技术能力满足具体认证项目的需求;4.3.5 评价后续阶段必要时,确保对不符合报告及纠正措施的验证、评价报告的审查过程有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人员参加。

4.3.6 认证决定阶段确保认证决定过程有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人员参加。

4.4 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编制认证机构宜根据其能力分析评价结果并考虑其风险程度、技术难度或服务提供过程的复杂程度,确定编制服务认证评价作业指导书的必要性,编制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并适时进行更新,以保证评价的一致性和有效性。

附件A(资料性附录)服务认证业务范围分类表注:表中对各中类所涉及的常见服务业态进行了示例说明,如遇到未包含的或新出现的服务业态,认证机构可根据该服务业态的特性、作用及涉及领域进行进一步识别和确认。

附录B(资料性附录)服务行业“四分法”简介服务业的多样性导致了服务业分类的多样化。

服务业包罗万象,错综复杂,内部行业的多样性十分明显,对服务业准确科学的分类比较困难,加上不同研究者分类的依据和角度不一样,导致服务业分类呈现多样化趋势,至今尚无统一的分类法。

由于对服务业的分类目的和标准不同,不同分类之间差异十分明显。

目前国际上服务业分类的标准主要有:按服务活动的功能与性质的分类,有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布朗宁—辛格曼服务业分类以及辛格曼的服务业四分法等;按服务业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分类,有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他提出了一种服务业的三分法:新兴服务业、补充性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从生产(供给)角度,按生产技术分类,有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等。

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从服务活动的功能与性质、不同阶段服务业的发展特点、服务生产与供给角度、服务产品使用的对象与提供者的特性等来进行分类,但大都数研究者主要依据功能与性质来进行服务业分类。

按服务活动的功能与性质分类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联合国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种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1968年进行了一次修正,基本框架没变。

其中一级分类有四类:商业,交通仓储通讯业,服务业,其他;二级分类有14种。

第三次修正发表于1990年,修正后的分类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服务业大类有11类,包括商业及零售业,酒店旅游业,交通仓储、通讯业,金融中介,房地产、租赁和经济活动,公共行政与国防,教育,医疗及相关社会服务,其他社会社区服务,家庭雇佣服务,国际及跨国组织;小类有19类,反映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在经济活动中重要性增强的国际背景。

2.布朗宁—辛格曼服务业分类。

经济学家布朗宁(Browning)和辛格曼(Singelmann)于1975年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ISIC)的规则,将商业产业和服务产业加以分类,他们的产业分类标准是根据商品与服务的产品性质、功能,将服务产业分为消费者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绩分配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