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合集下载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古代诗经中,婚恋诗反映了男性形象。

这些诗歌描绘了下家夫婿对未来妻子浮华的誓言,比喻男性的持家诚实并发挥他们的生活作用。

一般来说,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是勤勉、能干而谨慎的。

他们坚定地以节约的意识实践家庭教育,为家庭和孩子营造有爱、有序的环境。

鉴于古代守礼制,诗经中的男性也充分体现了上下贵贱的差别,他们的权威行为得到女性的尊敬和崇拜,起到了关乎家庭秩序的管家作用。

此外,男性形象展现出充满激情和力量的一面,诗经中男性勇于开拓自己,坚持追求自我超越,坚持以实践充实自我价值。

他们不断寻找机会获取知识,使自己变得更优秀,同时也会和自己感情丰富的伴侣分享自己的地盘,例如“蝴蝶恋花”、“湘夫人”等等。

最后,婚恋诗表明了古代男性把婚姻视作人生的重要节点的信念。

他们预先设计婚姻关系,以满足自己和未来家庭的功能需求,但不能把婚姻当作一项义务或责任类事物。

另外,他们绝不言弃自己的爱情,追求爱情,证明自己的热情和勇敢,将与另一半分享美好的恋情,和社会上的其他男士一起,追求理想的另一端的幸福。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通过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的描述,给我们展示了古代男性独立性强、节约肯做事、敢于追求、热爱爱情的记录,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仿效。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婚恋诗歌,反映了当时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人际交往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从男性角度来探讨《诗经》中的婚恋诗歌,包括男性对女性的情感态度和对婚姻的看法等。

首先,男性对女性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诗经》中的很多婚恋诗歌中。

例如《鹿鸣》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表达了男性对女性的思念之情;《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则描绘了男性对女性的赞美之意。

同时,《诗经》中也不乏描绘男性对女性的不满的诗歌,例如《木瓜》中的“无毛女之恶,不入于王门。

”就反映了男性对女性外貌的苛求。

其次,男性对婚姻的看法也体现在《诗经》中的很多婚恋诗歌中。

例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衣服尚兮;颜如蔡公之桂,鸣鸾兮。

”就表达了男性对婚姻对象各种条件的期待。

同时,男性对婚姻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例如《卷耳》中的“不顾尔后,反顾尔前。

”就反映了男性对婚姻的不安全感,而《葛生》中的“愿为东南风,长逝入君怀。

”则表达了男性对婚姻的渴望和执着。

最后,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也在《诗经》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何彼浚矣》中的“陈子独留,将仲子送。

仲子工巧,陈子嘉之。

”就表达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男性在劳动技能方面的重要性。

此外,《诗经》中也不乏反映男性对女性权利的压制和剥夺的诗歌,例如《玄鸟》中的“女曰归止,言泳婉兮。

善草不秀,好女之故。

”就反映了男性对女性行动的限制和控制。

总之,《诗经》中的婚恋诗歌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情感态度和对婚姻的看法,同时也反映了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

这些内容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男女关系的一种反映。

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从这些古代文化遗产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男女关系,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和谐。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婚恋诗歌描绘了古代男性的婚恋观念和行为方式,展现了男性在婚姻和爱情中的态度和角色。

本文将从男性对待婚姻的认识、对待妻子的态度以及约束自己的行为等方面,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诗经》中的男性对待婚姻有着不同的认识。

有些男性看中的是婚姻的经济利益,如《邶风·静女》中男子对女子的聘金进行详细描述,表现出婚姻是一种经济交易的观念。

另一些男性则注重婚姻中的情感交流,如《周南·关雎》中男子对女子的深情表白,表现出婚姻是一种情感交融的观念。

男性的这种认识多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婚姻的目的既有物质层面上的需求,也有情感层面上的需求。

《诗经》中男性对待妻子的态度多样。

有些男性对妻子尊重有加,如《卫风·竹竿》中男子留下的执子之手,表达了对妻子的珍视和保护。

另一些男性则对妻子冷漠疏离,如《周南·关雎》中男子对女子的追求未果,表现出对妻子的不珍惜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男性的这种态度反映了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和价值观,有些男性看重婚姻中的亲情和情感,有些则将妻子视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诗经》中男性对自己的行为有着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有些男性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如《郑风·伤仲永》中的男子选择远离赌博和糜饮,表现出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克制。

而另一些男性则放纵自己,如《周南·桃夭》中男子对女子的不贞行为,表现出男性放荡的一面。

男性的这种行为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对婚姻的态度和对自己行为的自律程度。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多种多样,他们对待婚姻有着不同的认识,对待妻子的态度也各有不同,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和要求。

这种多样性和反差性使得《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反映出古代男性对婚恋的追求和认识。

这些男性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婚恋诗歌是一种特别形式,记录了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男性的特点。

本文将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诗歌。

首先,从男性的态度和行为入手,可以看出《诗经》中男性的特点。

在《诗经》中,男性多表现出自信、豪迈和坚强的品质。

如《卫风·硕人》:“硕人其颀不揭,中田有麦。

”表达了男性自信坚定的一面。

而在《周颂·清庙》中,男性表现出要昂首挺胸,自强不息的态度:“显哉王乎,岌岌难望,矍矍难倾,卬卬而骄!”以及在《国风·周南·漢廣》中通过勇敢的行动展现出了男性身为保护者的责任感:“依依南行,问我好舞。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素以为绚兮,何以观之?云间之翼,蓝间之舞。

”其次,男性家族的观念也是《诗经》中婚恋诗歌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个特点。

在《诗经》中,男性普遍重视家族和家庭的利益,尤其是男性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在《国风·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表明了男性关心家庭和子女的安全和财富状况。

在《国风·邶风·击鼓》中,“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展示了男性领导家族争取利益的决心和勇气。

男性的家族观念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儒家思想以及“孝道”的重要价值观。

另外,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描绘男性赞美女性的婚恋诗歌。

这些诗歌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美和贤惠的追求和崇拜。

在《国风·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中男性赞赏了女性的美,可以说是对女性的一种肯定和赞扬。

在《国风·召南·甘棠》中,“独宿之情,独寝不宁。

甘棠之未落兮,美人之无命。

”中,男性则更着重表现了女性的贤惠和决心。

这些婚恋诗歌反映了古代中国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展现了男性对女性所追求的美与智慧的追求。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分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石婷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诗经》中的婚恋诗是表现人们恋爱与婚姻的诗。

《诗经》婚恋诗中的特色之一是男性形象的塑造。

笔者以性格特征为切入点,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诗经》;婚恋诗;男性形象作者简介:石婷(1993-),女,汉族,甘肃秦安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99-011.前言《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歌,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是一大特色,本文旨在剖析《诗经》婚恋诗对男性形象的刻画。

2.对《诗经》婚恋诗的概述婚恋诗在《诗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往往以歌谣的形式在民间流传。

作为男女言情的婚恋诗,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民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

这对于我们分析研究当时社会的人文风情、社会风俗、礼乐制度以及婚姻制度和人们的爱情、婚姻生活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

婚恋诗主要分为爱情诗、贺婚诗、反映夫妻生活的诗和弃妇诗四大类。

爱情诗讲述了男女之间缱绻情深的爱情,其间既有异性相互爱慕的痛楚(如《周南•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爱慕之情),又有幽期密约的欢愉(如《邶风•静女》描写一个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忐忑焦虑的男子形象),更有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真实流露;贺婚诗反映了新婚之时人们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向往,这类诗往往洋溢着夫妻间热烈而欢乐的气氛;描写夫妻生活的诗,既有表现夫妻反目的场景(如《邶风•绿衣》中那位妇女,因失宠饱受痛苦煎熬),这类诗反映的是夫妻婚姻的名存实亡;弃妇诗多表现为感情出现裂痕后妇女被夫家休弃回家的悲惨结局,这类诗揭示了弃妇的不幸遭遇,《卫风•氓》是弃妇诗的典型代表,诗中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愤懑与怨恨。

3.对婚恋诗中主要男性形象的分析“柏拉图对话录里阿里斯托芬队爱情所作出的绝妙譬喻:人原先是一个整体,由于强行分劈,才有两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恋诗歌是《诗经》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歌颂男女之爱以及婚姻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展现了古代男性的形象和特点。

在《诗经》的婚恋诗中,男性形象展现出了坚韧、勇敢、忠诚、浪漫等特质。

在《周颂·思齐》中,男性主人公表达了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维此众心,亦孔之将。

”他心系着女子,表达了对她的思念之情,展现了男人温柔细腻的一面。

而在《邶风·静女》中,男性表达了他的坚定和勇敢:“东方未明,颉之乱之。

”他对女子的深情不顾风雨的阻隔,展现了男人无私奉献的一面。

这些形象描绘了男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坚定和忠诚。

男性在《诗经》的婚恋诗中还展现出了对婚姻生活的关注和珍惜。

在《周南·桃夭》中,男性歌颂了女性的美貌和婚姻的美满:“回车驾言,谔谔昏昏。

”他欣赏女性的美丽,并希望与她共度一生。

这表现了男性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和对妻子的珍视。

而在《商颂·纣衣》中,男性表达了对妻子的疼爱和关怀:“子之事母,母反子。

”他通过关心妻子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婚姻关系的重视。

这些形象揭示了男性对婚姻生活的期待和努力。

男性在《诗经》的婚恋诗中还展现出了柔情和浪漫的一面。

在《小雅·常棣》中,男性歌颂了女性的美丽和婚姻的甜蜜:“民之贞矣,何斯言之?志蔌牡马,言练丹丝。

”他通过描写女性的美丽以及夫妻之间的甜蜜关系,表达了男性渴望爱情和浪漫的一面。

而在《周颂·渐渐之石》中,男性憧憬了美好的婚姻生活:“既醉旨酒,以乐以戒。

”他欢快地享受着婚姻带来的幸福,展现了男性浪漫主义的一面。

这些形象展示了男性对浪漫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诗经》的婚恋诗中展现了男性的各种特点和形象,包括坚韧、勇敢、忠诚、浪漫等。

这些形象不仅展现了男性对婚姻关系的重视和珍惜,同时也揭示了男性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分析,可以揭示中国古代男性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可以为当代男性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婚恋诗歌刻画了古代男女之间的情感世界和婚姻观念。

本文将从男性的角度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男性在《诗经》中时常以温柔体贴的方式表达爱意。

古代男性的表达方式常常是含蓄隐晦的,不会过于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邶风·击鼓》中的男主角以唱歌的方式向女性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通过歌词中的暗示和隐喻,传达出自己对女性的深深爱意。

男性在《诗经》中也常常展现出纯真无邪的情感。

他们对待婚恋关系时,往往没有世俗的杂念和计较,只是单纯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例如《邶风·燕燕》中的男主角,他以诗意化语言表达了自己对女性的思念之情,毫无掩饰和保留,展现了一种纯真而真诚的情感态度。

男性在《诗经》中也存在一些更加开放和豪放的形象。

他们表达感情时直接坦诚,不拘泥于传统的礼教和道德束缚。

例如《鲁颂·门有枢》中的男主角,他毫不掩饰地向女性表露了自己的欲望和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直接的男性情感。

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男性形象虽然个性各异,但他们却都表现出一种深情厚意的一面。

他们对待婚姻和爱情始终保持着真诚和执着,无论是在追求心仪的女性上,还是在维护婚姻中,都体现出男性对待感情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

《诗经》中的男性在婚恋诗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形象和个性,但他们都展现了一种坚定、忠诚和纯真的爱情观念。

这些形象不仅体现了古代男性的责任感和家庭观念,也表达了男性对待感情的真诚和执着。

通过对这些男性形象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中的婚恋诗,同时也看到了古代男性在婚姻情感中的品质和价值。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

论《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关键词爱情诗男性形象《诗经》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诗选,这些诗歌真实地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的周王朝时期的社会现实。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诗篇中塑造了众多的男性形象,特点鲜明。

本文探讨《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对《诗经》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

一、痴情的相思形象思念是人类共有的情绪。

当一个男子爱上一个女孩子,思念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诗经》中有很多表现这种相思之情的诗歌。

《周南·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篇,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首诗从一个男子的视角展现了对爱情的追求中的酸甜苦辣。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全诗以水鸟关雎鸟的鸣叫之声起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吟咏出青年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之情;“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以及求而不得的焦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是写求而得之的喜悦。

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在恋爱中的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表面上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清冷的秋天,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惆怅、凄婉。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其中的婚恋诗歌描绘了古代男性在婚姻和爱情中的形象和角色。

通过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可以看到古代男性对婚姻的态度、责任与价值观。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多样丰富。

有的男性形象被赞美为君子,有的男性形象则被批评为小人。

在《周南·桃夭》中,“彼其之子,美儿贻媚,姣姣者娟娟。

”描述了一位优秀的男子,他的品质良好,美丽迷人。

而在《卫风·谷风》中,“嗟我兄弟,保佑艾侯!”则描绘了一个好弟弟,具有忠诚和奉献的精神。

《诗经》中也有一些男性形象被描绘为虚伪、欺诈的小人。

比如在《小雅·贞樛》中,描述了一个以樛木欺骗别人的男子,揭示出他的虚伪和欺诈行为。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展现了婚姻中男性的责任和义务。

男性在古代社会中承担着家庭的经济支持和生活保障的责任。

在《郑风·风雨》中,“何如其河?何如其江?维蔼维泽,可使炰肴?谓言东山,维人在堂。

”描述了男性在家庭中工作努力,为家人提供衣食住行的物质保障,以及他在建设家庭和谐和睦的责任。

在《小雅·正月》中,“既醉以酤,既醉以酒,趋舞于前,以踊于后。

”则描绘了男性在婚礼中承担起了主持和带领的角色,负责组织庆祝活动,维护家族的传统和尊严。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体现了古代男性在婚姻中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传统的古代中国爱情观认为,男性应该是勇敢、果断的,为了心爱的女子,可以拼死奋斗。

在《周南·卫风》中,“去者趋矣,居者去罢,戎车既驾,我乘自娱。

”描绘了一个男子为了爱情而去冒险、奋斗的形象。

《诗经》中也有一些男性形象展示了男性对婚姻和爱情的忠诚和专一。

比如在《卫风·木瓜》中,“碧玉于成,琼瑰之合。

”描述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爱情充满珍惜和赞美。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丰富多样,展现了古代男性对婚姻的态度、责任与价值观。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既有君子贤者的光辉形象,也有小人之丑恶形象,他们不仅在经济上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也在情感上关心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宝之一,其中的婚恋诗歌反映了古代男性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从男性视角出发,浅析《诗经》中的男性形象和情感。

男性在《诗经》中被描绘得非常绅士和有风度。

他们善于感受和表达浓郁的情感,尤其是对于自己心中真挚的爱情。

诗经中有很多描写男性深情表白的诗歌,如《蒹葭》中的“纷纷攘攘,如山如陵,如川维维”,表达了男性对于爱情的热情和追求。

这种表白是真挚而动人的,展现了男性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

男性在《诗经》中展现了责任感和家庭观念。

他们注重婚姻的稳固和责任的履行,认为家庭和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中的《邶风·击鼓》描写了一个男子远行的场景,但他对妻子的怀念和对家庭的眷恋却没有减少。

这种责任感和家庭观念体现了男性对于婚姻的认同和付出。

男性在《诗经》中也展现了自信和坚定的态度。

他们勇敢追求自己爱情的目标,不畏艰险。

在《诗经》的婚恋诗歌中,男性往往充满自信地表达自己对女性的爱慕之情。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男性对于女性之美及自己获得她的自信表达得淋漓尽致,表现出男性的坚定和决心。

男性在《诗经》中也展现了敬重女性和珍视婚姻的态度。

他们认为女性是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存在,婚姻是一种神圣而美好的关系。

《诗经·国风·邶风·兔罝》中,“兔罝罟悠悠,蒙伤左右”,男性描述了自己因错过良机而遗憾的心情,表现出他对女性和婚姻的珍视和重视。

《诗经》中的婚恋诗歌通过男性的视角和情感表达,展现了男性的绅士风度、责任感和家庭观念,以及对婚姻和爱情的自信追求和珍视。

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古代男性对婚姻和爱情的态度,也对现代人理解婚恋关系和人际交往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婚恋诗歌描绘了古代男性在婚姻与爱情中的形象和态度。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古代男性的思想观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和爱情的认识。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几类:义士、忠臣、豪杰、浪子、悲伤者等。

作为义士的男性形象,可以从《郑风·蓼莪》中找到例证。

“大邦崇德久,我爱其贤士。

”这句诗表达了男性对德才兼备的女子的爱慕。

在婚姻中,这些男性希望找到有教养、有品性、有德行的女子作为妻子。

他们注重家庭和睦,追求爱情和谐。

他们也通过婚姻联姻来构筑政治、经济等的联盟关系,以实现个人和家族利益的最大化。

忠臣与豪杰的形象在《诗经》中也有体现。

作为古代男性社会的一部分,男性们将责任和忠诚视为职责。

他们忠贞不移,心系家国,具有崇高的抱负和使命感。

在婚姻中,他们希望找到具有忠贞和纯洁的女子作为妻子,以共同构筑家庭的美好生活。

《大序》中的忠贞君子,他们对婚姻认真负责,忠诚于婚姻,为家庭付出一切努力。

而浪子的形象也在《诗经》中有所描绘。

这些男性经历了感情的起伏,他们在感情中表现出轻佻、飘忽、不定的特点。

他们爱情多变,风流倜傥,追求激情和刺激。

他们追求身世高贵的女子,希望通过婚姻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邶风·击鼓》描绘的爱情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浪子在婚姻中更看重对方的出身和地位,追求婚姻的物质利益。

悲伤者也是《诗经》中男性的一种形象。

这些男性经历了感情的破裂和失落,对婚姻和爱情持有消极的态度。

他们经历了爱情的创伤,形成了悲观的心态。

《国风·周南·蝴蝶》中的男主角,他因为婚姻的缘故,让他的爱情无法得到满足,对婚姻感到痛苦和无奈。

《诗经》中的男性形象展示了古代男性对婚姻与爱情的理解和态度。

他们对婚姻的期待和意愿多种多样,既包括对德才兼备的女子的追求,也有对身世高贵和物质利益的追求。

他们也有忠贞和负责的态度,为家庭和婚姻付出努力。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集成,其中婚恋诗是《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婚恋诗中男性的形象多样,有善良忠诚的夫婿,也有轻浮花心的情夫,本文将从男性在婚恋诗中的形象、角色和品质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男性在婚恋诗中的形象男性在婚恋诗中的形象多样,有忠诚的丈夫,也有不忠的情夫。

例如《邶风》中的《静女》一诗,诗中男性是伴随着女主人公的丈夫,他忠诚而深情地爱护妻子,文中写到:“静女其娈兮,勿其藻兮。

“诗中男性的形象是温暖,理解和包容的。

另一方面,像《周南》中的《桃夭》一诗中男性的形象则比较轻浮,他们并不是女主人公的丈夫,而是情夫,其中较著名的是《离骚》中的“巨人王公尽,陵寝绝壁间。

”的黄发婴,他是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

其实其中最出名的两个情夫人物是柳下惠和卫庄公,他们出现在《楚辞》中。

男性在婚恋诗中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在《诗经》中,男性的角色主要是分为夫妻、情夫和求爱者三种类型。

夫妻关系是婚姻关系的象征,男性在夫妻关系中扮演着丈夫的角色,他们是妻子的支持者,护卫者,关心的提供者和共同进步的伙伴,如《关雎》中说到:“夫子来巡狩,有实其土,有父兼母。

”男性在夫妻关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只有他们的责任和负担,才能构成一个稳定的家庭。

情夫则是被女主人公所宠爱的男性,如《周南》中的《江纳》、《桃夭》等,女主角与情夫之间的关系微妙、复杂,情夫往往被表示为高尚、慷慨,也有些时候是轻浮、纨绔。

不论如何,情夫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诗经》时代中的女性审美性别观念,情夫对于女性而言,是另一个美好的姻缘选择。

求爱者则是热恋中的男性,他们向女性表达爱慕之情,以求得感情上的一臂之力。

例如《国风》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样的诗歌,显然是一个追求女性芳婷之人的微情投射。

这种角色的出现,表明了爱情和爱婚氛围强烈的时代背景。

男性在婚恋诗中的品质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诗经》中,男性往往被塑造成为忠诚、勇敢、有责任心,同时又温柔、体贴、有修养的良夫,如《周南》中的《关雎》、《桃夭》等诗。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第一篇: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爱情诗更是像文学宝库中的闪闪明星,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这些情诗大多以女性为为主角,对于男性的表现关注不多,笔者试图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捕捉诗经时代恋爱中和婚姻中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男性形象前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归到《诗经》的时代,那个男耕女织、远离喧嚣的时代,似乎我们离祖先那份单纯与天真愈来愈遥远。

只能在《诗经》的指引下回望那个遥远美好的世界,那是人类的童年。

今天的世界充斥着欲望与欺骗,让我们一同来品味人世间最纯美的情愫——爱情。

一部《诗经》,许多美丽曼妙的身影穿梭其间,女子往往是爱情诗的主角,男人们作为封建阶级的统治者在爱情诗中总是被忽略。

但是男子也是人,面对爱情他们也会向往惆怅,今天让我们一同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部经典中重情尚义、温柔缱绻的男子们吧。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一)、理性的相思形象《周南·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这便奠定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这是一首出自于国风中的民歌,民歌本来就是有很多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

这首《关雎》正是这样一篇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这首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来述说的,他爱上一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女子,而又无法追求到的苦涩心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姑娘的身影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更加深了他痛苦的思念,以至于出现了幻觉,仿佛同那个姑娘结成了一对爱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乐的生活。

孔子说:“《周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这首诗作为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之所当止。

这个男子要是放在当今社会中肯定会被人说成“花痴”,由思念到幻想真是中毒不浅,不过又着实让人觉得可爱率真。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中的婚恋诗歌给我们展示了古代男性的形象与价值观。

通过浅析《诗经》中的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于男性角色的期待和要求。

男性在《诗经》中被赋予了家庭的责任和角色。

《诗经》中的许多婚恋诗歌都表现了男性对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关注。

例如《诗经·秦风·无衣》中的男子因追求自己的事业而忙碌,但对于自己未婚妻家的贫困,他却感到无法承受,表达了对于家庭和婚姻的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是古代男性的重要品质,也是古代社会对男性的期待。

男性在《诗经》中被赋予了贞操和忠诚的美德。

在古代社会,贞操和忠诚被看作是男性的美德。

在《诗经》中的婚恋诗歌中,男性往往被描绘为忠贞不渝的丈夫和父亲。

例如《诗经·小雅·湛露》中,男子赞美他的妻子忠诚而美好,表达了对于贞操和忠诚的追求。

又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男子向妻子表达了对于婚姻的忠诚和珍爱,显示了男性对于家庭的责任感和忠诚精神。

《诗经》中的婚恋诗歌还体现了男性的爱情和浪漫情怀。

古人普遍认为男性应当具备柔情和浪漫的品质。

在《诗经》中的一些婚恋诗歌中,男性表达了深情厚意和浪漫情怀。

例如《诗经·小雅·车舝》中的男子对于自己的妻子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又如《诗经·唐风·关雎》中,男子用富有情感的词语来赞美自己的妻子,表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珍惜。

通过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男性的价值观和角色设定。

他们被期望具备家庭责任感,忠贞不渝的品质,以及柔情浪漫的情怀。

这些品质和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中被重视和赞美,形成了古代男性的形象和价值取向。

而这些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今天的男性形象和性别角色产生了影响。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其中不乏以婚恋为主题的诗歌,描绘了当时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关系。

本文将从男性的角度出发,对《诗经》中的婚恋诗进行浅析。

从《诗经》中的婚恋诗可以看出男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古代中国,男性通常被视为家庭的支柱和主要责任人,尤其是在婚姻关系中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权力。

《诗经》中的诗歌中,男性往往被描绘成坚强、勇敢、善于狩猎和战斗的形象,同时也要承担起维护家族尊严和社会地位的责任。

例如《鹊桥》中的“南有乔木,不可休息,南有贞女,美我形,可歌且可说,美目盼兮,素以为维。

”就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追求和珍视。

男性在《诗经》中的婚恋诗中也表现出了对于婚姻生活的期待和希望。

古代社会中,婚姻被看作是一种家族责任和社会义务,而《诗经》中很多婚恋诗歌都表达了男性对于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比如《邶风·击鼓》中写道:“击鼓其镗,踔厉锵锵,藩柚其皇,摧其有张,夜猿之命,有声以蕉。

膏澣荐臻,悠然狎之。

”可以看出男性对于婚姻生活中的快乐和愉悦的渴望。

男性在《诗经》中的婚恋诗中也展现了对于女性的尊敬和敬仰。

在古代中国,男性对女性有着崇高的敬意和尊重,这种尊重也通过诗歌在《诗经》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小雅·谷风》中写道:“谷风且精,婴儿何茕,诵彼南山,瞻望父兄。

”明显表现了男性对于女性的关怀和尊重。

男性在《诗经》中的婚恋诗中也展现了对于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古代中国婚姻通常都是由父母安排,但男性在《诗经》中的婚姻诗歌中往往展现出对于真爱的追求和执着。

《诗经》中的婚恋诗歌中描述了男性为了爱情不断努力和奋斗的情景,表现出了男性对于真爱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邶风·静女》中写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表现了男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坚持。

《诗经》中的婚恋诗歌展现了男性在古代中国婚姻中的地位和角色,同时也体现了男性对于婚姻生活和爱情的理想和希望。

这些诗歌不仅仅是古代中国男性对于婚姻和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当时社会婚恋观念和伦理道德的一种体现。

《诗经爱情诗中男性形象的浅析》

《诗经爱情诗中男性形象的浅析》

提起诗经中的爱情诗,大多数人联想到的是其中的女性,可能是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也有可能是沐浴幸福爱河的女性。

但是,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无论是恋爱还是婚姻,都是男女双方共同的。

就在我们大家广泛关注其中的女性形象时,却忽视了她们的另一半。

诗经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其实也颇为丰富。

他们有追求恋人的,有思乡怀故的,也有始乱终弃的,还有描绘民间普通夫妇生活中的男性形象的,细细品味也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下面我们简单的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说一下爱情诗中的男性形象。

一是恋爱中的男子。

二是婚姻中的男子。

其中,恋爱中又分为单相思和热恋两种情况,婚姻中又分为征夫思妇,家庭贤夫,负心汉和丧妻鳏夫四种情况。

单相思恋爱中热恋爱情诗中男性形象征夫思妇婚姻中家庭贤夫负心汉丧妻鳏夫下面就来具体看一下。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

1、单相思中的男子:其中代表作有《蒹葭》《月出》《宛丘》《汉广》等篇。

下面我们《汉广》为例做一些简单的分析:①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②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③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译文:南山的乔木又大又高,树下却不可休息纳阴。

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却又不可能。

汉江广阔,江水悠悠,想乘筏渡过是不可能的。

柴草丛生,割取荆条。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江滔滔宽又广,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却不可能。

诗中描述了一位青年樵夫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

明知“游女”不可求,他却一往情深,进入了一种痴想的境地情思缠绕,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明知其不可求,而心向往之,并且是无限的向往,于是只能在想象之境中获得爱的满足。

2、热恋中的男子:代表作:《采葛》《静女》我选取了《采葛》来看一下: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的恋人去采葛,地点并不远,时间也明确交代只有一天,但对这位多情的男子而言,短暂的离别却是难以忍受的空间距离和无法排遣的度日如年的时间长度,在他焦灼的等待中,平平常常的一天,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这种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心理,形象地描绘出男子对女伴的情之深爱之切。

试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试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作 者简 介 :高 琼 燕 ( 9 2 1 8 一) 女 ,藏 族 ,西 南 民族 大 学文 学 院 硕 士研 究 生 。 ( 川成 都 , 邮编 :6 0 4 ) 四 1 0 1
5 9
四 1 民族 学 院 学报 ( 月- 3 1 双 T ・1 8 9 6年创 刊 )
21 0 0年 4月
注 全 译 》 ( 莫 尧 ) 对 诗 歌 主题 的 辨 析 ,进 行 统 计 后 得 到 表 一 中 的 结 果 。 唐
表 一 :几 种 资 料 中所 指 出 的 “ 恋诗 ” 婚

《 海》 辞 关 雎 、 葛覃 、卷 耳 、

《 经三百首详注》 诗 关 雎 、葛 覃 、卷 耳 、


《 经 》 婚 恋 诗 概 i 诗 S
由于 不 同 的研 究 者 对 作 品 有 不 同 认 识 ,也 由于 拥 有 资 料 有 限 ,故 笔 者 未 能 查 阅 到 关 于
《 诗
经 》 中 婚 恋 诗 的 确 切 统 计 数 据 。 本 研 究 中 , 笔 者 将 “ 恋 诗 ” 定 义 为 “ 写 和 反 映 人 们 恋 爱 活 动 婚 描
邶 风
柏 舟 、绿 衣 、 日月 、 击 鼓 、雄 雉 、匏 有 苦 叶 、 谷 风 、泉 水 、静 女 、新 台
绿 衣 、燕 燕 、 绿 衣 、燕 燕 、 日 月、 终 风 、 日 月 、终 风 、 击鼓 、 绿 衣 、 日月 、终 风 、 雄 雉 、匏 有苦 叶 、谷 风 、 匏 有 苦 叶 、 击鼓 、雄 雉 、 击 鼓 、雄 雉 、匏 有 苦 叶 、 谷 风 、 简兮 、北 风 、静 女 风 、式 薇 、旄 丘 、 简 兮 、 谷
和 婚 姻 生 活 的 诗 ”, 这 些 作 品 反 映 了 恋 爱 、 嫁 娶 、 婚 后 生 活 、 别 离 、 离 异 、 讽 刺 淫 邪 的 主 题 。 根 据 《 海 辞 ( 学 分 册 ) 、《 经 三 百 首 详 注 》 ( 松 来 ) 《 经 中 的情 歌 》 ( 楚 英 ) 和 文 》 诗 刘 、 诗 段 《诗 经 新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品,其中婚恋诗歌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

在这些婚恋诗中,男性形象扮演着重要角色,展现出了不同的个性与品质。

本文将从《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展开分析,探讨男性在古代婚恋诗歌中的形象特点与意义。

男性在《诗经》婚恋诗中往往被描绘为勇敢豪迈、忠诚正直的形象。

在《诗经》中,有许多描写男性英勇豪杰的诗篇,如《周南·关雎》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展现出了男性的忠诚与执着;《国风·邶风·击鼓》中“夷宜攻玉,而我尚戴女”,表现出了男性的勇敢坚毅。

这些形象显示了古代男性在婚恋中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他们对婚姻的珍视与坚守。

古代男性在婚恋诗中还展现出了细腻和体贴的一面。

在《诗经》中,有许多描述男性细腻情感的诗篇,如《豳风·丰》中“尔鼓瑟兮,饮酒兮,有酒无肴,有酒无肴”,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深情款款;而《国风·邶风·谷风》中“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则展现了男性对婚恋关系的体贴和关怀。

这些形象突破了传统男性的刻板形象,展现了他们的细腻情感和对婚姻生活的关注。

古代男性在婚恋诗中还展现出了对女性的尊重与包容。

在《诗经》中,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和包容贯穿始终,如《周南·卫风·硕鼠》中“愿言思尔,悠悠我心”,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和敬重;而《国风·王风·黍离》中“细柳缓蘋”,也表现了男性对女性的包容和温柔。

这些形象表明了古代男性在婚恋关系中的宽容与理解,对婚姻中的互相尊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代男性在《诗经》婚恋诗中展现出了多样的形象,既有勇敢豪迈的一面,也有温柔体贴的一面。

这些形象丰富了古代男性的婚恋形象,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婚姻与爱情的典范。

在当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古代男性的形象中汲取智慧,塑造健康、平等、和谐的爱情关系。

希望通过对《诗经》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深入了解,能够启发当代男性在婚姻中承担更多责任,表现出更加细腻和体贴的一面,同时也能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婚姻关系的平等和和谐。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一部经典之作,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中一大类,表现了古代社会男女婚恋之间的种种幻想与情感。

在这些婚恋诗中,男性形象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诗经》中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以了解古代男性求婚、约会、恋爱以及婚姻等行为的特征及形象特征。

首先,在《诗经》中,男性的求婚礼仪非常繁复,包括对女性的礼节、接待客人的操作等。

例如,《抉择》中说:“吾尝进室,以乐我内;择其申求,即乐女子。

”这说明,男性在求婚时应当采取礼仪,向女性表示出尊敬之心。

其次,男性在约会时也会有特定表现,例如《国风》中的“歌管矣,床衣临芳草。

”这表明,男性在约会时会携带乐器,为女性演奏音乐、表演歌舞,以创造浪漫的恋爱氛围。

此外,在恋爱期间,男性一般会以虔诚的姿态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例如《大雅》的“致彼昆弟,慕遐望之心”。

这表明,男性在恋爱期间会以崇敬的态度、恭敬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女性的爱慕之情。

最后,在婚姻中,男性首先要主持家庭,维护家庭稳定,履行男职。

例如,《小雅》中的“穆穆文君,封妻以家庭”,说明男性在婚姻中应当履行主人公职,把家庭安排好。

总结起来,《诗经》中关于男性形象的描述体现出古代男性在求婚、约会、恋爱以及婚姻等过程中的某种时代性观念与行为特征。

男性应当在求婚时多一些礼仪,表现自己的尊重;男性应在约会时创造
浪漫的空间;在恋爱期间应表达虔诚的爱慕之情;在婚姻中应尽职尽责,维护家庭的安宁。

因此,古代男性在求婚、约会、恋爱以及婚姻等社会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从而体现出古代社会对婚恋实践中男性角色的认可与确认。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

《・国风》中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诗作众多。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诗经》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最动人的便是婚恋诗。

对于婚恋诗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对男女形象的分析,但纵观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发现对男性形象的研究远远逊色于女性。

《诗经》婚恋诗中的女性形象确实比男性更加生动形象,但这并不能否定研究男性形象自身内涵的必要性。

本文拟对《国风》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类研究。

一、求女中的男性形象所谓求女,指单身男子追求自己喜欢的姑娘。

处于求女阶段的男子可以分为求女而得的男性形象和求女未得的男性形象。

(一)求女而得的男性形象渴望爱情便能收获爱情的人是幸福的。

《召南・野有死�》中的男子大胆追求心仪的女子。

青年男子是位猎手。

他在郊外遇到了一位温柔可人的少女,就把打猎而得的鹿以及砍来的木柴用洁白的茅草捆起来作为礼物送给了心仪的姑娘,并最终获得了爱情。

在追求女子的过程中,他大胆出击,一个“诱”字恰如其分地揭示出了猎手在爱情面前的主动。

如《郑风・野有蔓草》,当男子遇到俊美的女子时,觉得自己可以与之倾吐心声、诉说爱慕,心中有说不出的欢乐。

“与子偕藏”道出了男子爱情的归宿。

(二)求女未得的男子形象求女而不得的男子是哀伤的。

《周南・关雎》、《周南・汉广》及《秦风・蒹葭》分别描写了男子为了心仪的女子,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或陷入痴想不能自拔,或艰难追寻而不退缩。

《周南・关雎》中的男子热恋着一位在河边采荇菜的姑娘。

他“寤寐求之”,但仍是“求之不得”,之后,他便“寤寐思服”,甚至于“辗转反侧”,最后只能寄托于想象之中,以此来达成现实中难以完成的愿望,将一个对爱情执著、忠贞的痴情男子形象刻画的生动鲜明。

《周南・汉广》也塑造了一个求女不得的痴情主人公形象。

诗人以乔木无法休歇及江汉难以渡过为比,抒写了自己不可得的哀伤。

主人公经历了由希望而失望,由失望而幻想,最终幻想幻灭的失落。

通过对求女未得的男子形象的分析,我们发现这类男子形象虽有淡淡的哀伤,但更多展现了对爱人的执著追求,纵使困难重重也不轻言放弃的痴情男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摘要:《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爱情诗更是像文学宝库中的闪闪明星,散发着夺目的光彩。

这些情诗大多以女性为为主角,对于男性的表现关注不多,笔者试图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捕捉诗经时代恋爱中和婚姻中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独特风貌。

关键词:《诗经》爱情诗男性形象前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里,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回归到《诗经》的时代,那个男耕女织、远离喧嚣的时代,似乎我们离祖先那份单纯与天真愈来愈遥远。

只能在《诗经》的指引下回望那个遥远美好的世界,那是人类的童年。

今天的世界充斥着欲望与欺骗,让我们一同来品味人世间最纯美的情愫——爱情。

一部《诗经》,许多美丽曼妙的身影穿梭其间,女子往往是爱情诗的主角,男人们作为封建阶级的统治者在爱情诗中总是被忽略。

但是男子也是人,面对爱情他们也会向往惆怅,今天让我们一同来细细品味一下这部经典中重情尚义、温柔缱绻的男子们吧。

一、恋爱中的男性形象(一)、理性的相思形象《周南·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这便奠定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这是一首出自于国风中的民歌,民歌本来就是有很多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

这首《关雎》正是这样一篇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

这首诗是以一个男子的口吻来述说的,他爱上一个令他魂牵梦萦的女子,而又无法追求到的苦涩心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姑娘的身影不断的在他的脑海中浮现,这更加深了他痛苦的思念,以至于出现了幻觉,仿佛同那个姑娘结成了一对爱侣,共同享受着婚后欢乐的生活。

孔子说:“《周南·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这首诗作为一首描写爱情的诗篇,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之所当止。

这个男子要是放在当今社会中肯定会被人说成“花痴”,由思念到幻想真是中毒不浅,不过又着实让人觉得可爱率真。

这是一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男子,他还没有完全陷入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之中。

另外理智的男子还出现在《郑风·野有蔓草》中的情节中,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喜悦。

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期而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

这个男子不爱繁复的牡丹,他喜欢的是“有美一人,清扬婉兮”“婉如清扬”,这个男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姑娘,这是他选择爱情时的理智。

而后当他觉得这个女孩子“适我愿兮”,他做的不是偷偷地暗恋也不是大胆突兀的表白,而是对姑娘说“与子偕臧”,含蓄但不含糊的告白,我多想这样和你相亲相爱的走下去……有调查表明,男性是相较女性更理智的,这类在爱情面前理智的还有《周南·樛木》中那个在爱情面前自比樛木的男子,以及《周南·桃夭》中的男子,因为他知晓平平淡淡才是真,万紫千红也比不上一枝宜室宜家的小桃花。

(二)、单恋中的男子形象这是一个男子的苦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他心仪的女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这意思是说“她长得好高大好健硕啊,既美好又端庄。

”(1)这样一个壮硕的姑娘在我们当今社会未必会被众人认同为美女,但在几千年前的陈国,这个男子就对她心心念念向往不已。

人类的情感是一脉相承的,譬如这首诗里的相思。

应验了那句话“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但是怎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个姑娘似乎并不中意他,她冷淡的回绝了他的热情,转身离去只留下一池的荷,与他相对。

他却天天来到与姑娘初次邂逅的地方痴痴傻傻的等待。

荷叶长了,荷花开了,莲子结了,可是自己的爱情却无法开花结果。

他为情所困,再无心做其他的事,“寤寐无为”醒着睡着都在想着她,“中心悁悁”想的内心忧愁苦闷“涕泗滂沱”哭了起来,鼻涕眼泪都下来了,像下了一场瓢泼大雨,这得是怎样的一种深情!这种相思悲痛到涕泗滂沱在男子身上还真是少见,所以这个小伙子真是罕见的痴情。

这种痴情的男子在《秦风·蒹葭》中也有体现,这个男子是忧郁失望的,显然他求偶没有成功或者他面对佳人没有追求的勇气,故而“溯洄从之,道阻且长,逆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虽然情绪低落,但淳淳的真情依然让人感动。

对于此类形象塑造的还可见于《陈风·月出》、《陈风·宛丘》等作品中。

(三)、暗恋的苦涩形象暗恋是一种隐忍的情怀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比如这个爱上“汉水女神”的男子。

(3)“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一句话道出了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差别和这段爱情的悲剧结果。

他是个砍柴为生勉强温饱的樵夫,而他爱上的却是一个犹如汉水女神一般的姑娘。

第一句诗又可以这样理解,美丽的姑娘像高大挺拔又极其珍贵的南方乔木,直指云霄,而我这渺小的人只能仰望它,却没有办法躲在它的树荫下休息。

明知追不上,男子还是一往情深,欲罢不能,进入了一种痴想的境地:“翘翘错薪,言刈其楚”,“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小伙子愉快的割着杂乱如鸟尾般的杂草,割着丛生的荆条和白蒿,扎成迎亲用的火炬[古人婚嫁多在黄昏之后举行,有燎炬为烛的风俗。

](4)当火炬的材料准备好后,樵夫开始喂饱他的小马驹,是为了迎娶美丽的新娘,他内心里最真切的呼喊是“之子于归,之子于归”,但是,很快他就回到现实当中,知道“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汉之永矣,不可方思。

”樵夫也知道自己是无法渡过那宽广的汉水的却还是苦苦的仰慕,构成了《诗经》中暗恋形象的典型。

这种苦涩的暗恋情怀还在《秦风·晨风》中有所表现,自古以来这首诗的解释众说纷纭,又说是女子被抛弃所做,也有说臣见弃于君,士见弃于友所作。

但我宁愿相信这是在写一个限于单相思却无果的男子的真情流露。

因为“晨风”是一种鸟,即鹯鸟,属于鹞鹰一类的猛禽,男子以鹞鹰自比,在丛林疾飞。

但在茂密的丛林中“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忧思难忘的样子(朱熹译:“忧而不忘之貌”)。

面对心仪的姑娘将自己忘得一干二净,忧郁苦闷的情感油然而生,“忧心靡乐”“忧心如醉”,即使思念,忧心忡忡也难以快乐,整日如梦如醉,苦涩溢于言表。

这样的痴情的男子形象还见于《陈风·东门之杨》等诗歌。

(四)、大胆追求爱情的男子形象面对心爱的女子,《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敢思敢想、敢作敢为,多会展开爱情的攻击,毫无顾忌的大胆采取行动,具有浓郁的情欲意识。

《召南·野有死麕》中的小伙子先以高超的打猎技术打动姑娘的芳心,一旦发现“少女怀春”就迫不及待的展开行动了。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我们从姑娘娇羞慌乱的语气可以想象他的大胆和粗野,这是一个雄性特征突出、充满野性和原始生命活力的男性。

《郑风·将仲子》中从女子一再告诫男子“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中,我们仿佛看到“仲子”毫无顾忌地爬墙逾垣、攀树折枝来女心爱的女子约会。

“仲子”逾墙爬树约会的情节在中国文学中得到源远流长的继承。

最著名的是,《莺莺传》中张生赴莺莺之约,就是“梯其树而逾焉”。

这些男性的行为雄性自然天性的反应,具有粗犷炽热的气息和坦率天真的野性美。

(5)(五)、热恋中的男子形象限于相思之中的男子让人亦欢亦喜,情绪跌宕,而热恋中的男子则另有一番风情。

《邶风·静女》中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期幽会的生动场景。

全篇以男子口吻叙述为主,是描写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信物的爱情诗。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自己的恋人,心情竟然至急躁而“搔首踟蹰”。

她来到面前,并且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这并不是礼物有什么特别,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用爱屋及乌来形容这个热恋中的小伙子再恰当不过了。

还有一对恩爱的情侣互赠礼物来表现对彼此的爱恋,那就是《卫风·木瓜》中的男女,淳朴的姑娘送给自己心爱的男孩子的礼物是木瓜、木桃、木李来表达情意,男子忙不迭地“报之以琼琚”、“报之以琼瑶”、“报之以琼玖”,并一再的表白自己“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不是报答你,而是为了想要跟你永结同心。

这不是简单的答谢,而是借美玉表达永远相爱之情。

这样表现热恋恩爱的诗歌还有《周南·樛木》、《王风·采葛》等。

二、婚姻中的男性形象(一)、征夫形象《诗经》中有很多是描述服役在外的丈夫思念妻子和家人的作品,《邶风·击鼓》就是描述一个在战场上真挚表白对妻子无限相思的征夫形象。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鼓声镗镗,每一下都击中了征夫的心,爱人、亲人、家园都在无法抵达的远方,一夜征夫泪!这表达的是战士久戍在外,对家人妻子怀念不已,想到自己曾对妻子做出的誓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又想到残酷而遥遥无期的战争,“古来征战几人回”,(6)“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是他内心里含着血泪的道白,这是一个足以让人为之深深感动与难过的男性形象,那如泣如诉的话语,就像是在心中流淌的泪水,在眼角滚动的鲜血,这种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与生命情怀令人动容,令人沉思。

这是一个有强烈感染力的征夫形象。

《豳风·东山》是一首写征人卸甲还乡途中抒发自己浓烈的思乡之情的诗歌,其最动人之处在于写征人思妻,不直接正面描写,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联想,幻想出妻子思念征人的情景。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这种影中取影、像中取像的写法,实际上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这种以人衬己的写法,非常符合生活的真实性杜甫在《月夜》中所写的对妻子的思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与此诗可谓一脉相承。

(7)(二)、矢志不渝的形象《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以其中的“第一”非常多,在这里我想介绍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鳏夫形象(8),他是《邶风·绿衣》中的男主人公。

这首诗展示的是以为丧失爱妻的丈夫,看到亡妻生前亲手所缝制的衣服,睹物思人,反复咏唱的情景。

“绿衣黄里”“绿衣黄裳”这件绿衣黄里的衣服出自于一个贤惠女人之手,针脚缝的又密又匀,做工是那样精细,每一针一线都融入了妻子对他深深的爱。

妻子亡故后,诗人想到“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这绿丝制成的衣服是她生前所做,妻子平日里对他在一些事情上的规劝,从而使他避免了不少过失,这其中饱含着多少深情啊!会想到妻子生前对自己的细心照顾,而现在,男人身上还穿着夏天穿的粗布葛衣,秋风瑟瑟,找出妻子为自己过冬缝制的寒衣,由此更加思念自己的贤妻,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悲恸。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是男人心中最真挚的想念,阴阳相隔,永无相见之日,我是那么思念她,她已经完完全全占据了我的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