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注水井调剖措施效果预测
![注水井调剖措施效果预测](https://img.taocdn.com/s3/m/70c7d7c4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2.png)
注水井调剖措施效果预测
田锦秀
【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
【年(卷),期】2012(031)009
【摘要】在分析影响注水井调剖效果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正交设计原则,选择
L16(45)表,将各参数优化组合成不同的方案,建立措施样本库.对调剖措施样板库中16口注水井,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训练出调剖效果与各影响因素间的预测模型.经过19 663次训练后,该模型的误差小于0.001.利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大庆油田采油一厂某开发单元的水井调剖效果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措施井位,筛选了2口预测效果较好的油井实施调剖措施.
【总页数】1页(P41)
【作者】田锦秀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采油一厂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氮气泡沫调剖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及措施效果预测 [J], 王显;刘梦颖
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调剖措施效果预测模型研究 [J], 巫祥阳
3.龙虎泡油田注水井调剖措施评价方法的建立 [J], 杨阳
4.注水井调剖效果预测统计方法研究 [J], 冯其红;陈耀武;郭京来
5.应用试井方法评价注水井调剖措施效果 [J], 郭建国;李新华;刘曰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锦7-16-28块改善开发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锦7-16-28块改善开发效果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634b1110a6f524ccbf8597.png)
工 业 技 术
锦 7 1 - 8块 改 善开发 效 果 的研究 与应用 -6 2
王 东梅
( 油辽 河 油 田 分公 司 , 宁 盘锦 14 1 ) 中 辽 2 0 0
3 . 合分 析油层 见水层位 3综 从东 西 向剖 面上 看 , 东部 存在 边底 水 , 该 处油 藏属 于 边底水 油藏 ,因此 按 照一 般规 律 如果 是 油 层水 淹 应该 是 边底 水 内侵 造 成 , 而 边底 水 侵 人 应该 是 由低 向高处 逐 层 水 淹 , 油 井见 水 的特征 应该是 构 造低部 位 的油井 先 见 水。 但是 该处 见水 的油井并 不是 位于 边部 , 而 主要 都集 中在 构 造位置 较高 的西 南部 ,因此 分析 油井 见水 应不 是边 水侵 入造 成 的 。为此 绘制 了含水 率 等 值 图及 回采水 率 等 值 图 , 从 图上 可 以看 出高 含水 井 及 回采水 率高 的 井均 是位 于断层 一 带 ,因此 初步 分析 为 断层 水侵 入 , 了提 高 措施 成 功 率 , 准 出水 层 位 , 为 找 对 该井进 行 了动态 监测 。 对高 含水 生产 的 1— 0 4 3 井进 行 了产 液剖 面测试 ,从 图上 可 以看 出该 井 的主要 出液层 为第 1 4层 1. 1 2米/ 层 相对 产液 为 7 . % , 1 92 8 下部 6 米/ 层 相对 产 液 2 . %。该 井 高含 . 3 7 01 7 水是 由于 上部 油层 出水 ,应 该是 受 断层 的影
关键词 : 油层 ; 井 ; 油 开发 效果
中图 分类 号 : E 3 +3 [ l5 . T 】 1油藏 基本 情况 1 . 质概况 1地 锦 7 1— 8 位 于锦 7 东部 ,开 发 目 —62 块 块 的层 为兴 隆 台油层 , 区块 含 油面 积 02 m , . 地 k 质储 量 8. x 0t 8 7 。该块 油层 西部 较 高 , 5 1 且油 层厚 度大 , 向东部 逐渐 变低 变 薄 , 北 向上南 南 部 油层较 厚 , 向北部 尖灭 变薄 。 层分 布与构 油 造等 值线 相 吻合 ,说 明油 层分 布是 在岩 性 分 布基 础上 受 构造 控制 明显 ,属 于 断层遮 挡 的 岩性 油藏 。 1 . 发简 史 2开
注水井高效测调技术分析及应用
![注水井高效测调技术分析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49f697e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4.png)
注水井高效测调技术分析及应用注水井是一种将水或其他液体注入地下岩层来增加压力和改变岩层性质的工程措施。
整个注水井系统的效率和调整能力对于油田或煤矿的开采都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注水井的高效性和及时响应,现代技术专家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的注水井测调技术。
这些专业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层位、压力和水的流动状况,从而提高注水井的效率和可靠性。
1. 岩心分析岩心分析是一种用来确定岩石结构、性质和应力状态的技术。
通过解剖一定深度的岩心样品,可以测量岩石的物理和化学属性。
利用这些数据和其他信息,操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岩石的影响和注水井的性能。
2. 地层声波测井地层声波测井是一种石油勘探和地质调查工具,可以测量声波在地下岩层中的传播速度。
通过测量声波传播速度、反射、干涉和散射等特征,可以得到有关地下构造、压力和温度的信息。
3. 底部流压测井底部流压测井是一种通过井段底部的孔洞来测量水或其他液体的流动速度和压力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水文数据,可以用于监测注水井进出水的情况以及调整注水井的运行状态和性能。
4. 井下泵送测试井下泵送测试是测量注水井总排量、排量分布和注水效率的一种技术。
这种方法利用泵送技术来注入水或其他液体,并记录流量和压力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注水井的工作效果和流体动力学性质。
5. 岩石应力测试岩石应力测试是一种测量地下岩石应力的技术,这对于注水井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这种方法利用压缩装置来施加压力对岩石进行测试,并记录变形和应力的变化。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操作者了解注水井的性质和变形情况。
注水井的高效测调技术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好地理解地下情况和岩石性质,从而提高注水井的可靠性和性能。
尽管这些专业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实践和操作,但他们可以在注水井生产过程中提供极大的帮助和支持。
肇261区块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肇261区块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b343375901020207409c80.png)
肇261区块注水井调剖效果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区块08至09年注水井实施调剖及其连通油井受效情况分析。
得出水井调剖可有效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注水井层间矛盾,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是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稳油控水的一项关键技术;同时在进行调剖时,优选调剖剂类型,可取得更好的调剖效果。
【关键词】调剖吸水剖面吸水指数效果分析1 地质概况肇261区块开发的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外前缘沉积,主要沉积砂体为席状砂,共发育葡I1-5五个小层。
平均单井砂岩厚度7.2m,平均有效厚度4.3m,平均渗透率17.1mD,平均孔隙度为20.1%,平均含油饱和度62.7%,储量丰度24.23×104t/km2。
其中葡I2-4三个主力层为席状砂,砂体稳定性较好。
葡I5发育水下分流河道砂、砂坝,砂体规模小,横向稳定性差。
2 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区块经过长期水驱开发后,在注采关系完善的砂体内易形成低效循环带,大部分井以基质水淹为主。
具体表现为采出端综合含水高,油田采出程度低。
2008年8月底,其中肇261中块综合含水率60.5%,采出程度仅为7.6%;肇261东块综合含水率43.0%,而采出程度6.2%。
从注水井吸水剖面看出,吸水不均衡矛盾较为突出,单层突进现象比较严重。
从而造成注水井低效注入,采出井低效采出的被动局面。
针对这类油层,采取常规的水驱调整效果不很理想;采取停注等调整方案往往需要有较多陪停层,而我们的油层层数少,若减少吸水层段,会造成地层压力迅速亏空影响产量;对注水井实施化学调剖可以有效的控制吸水相对较好层段的注水量,提高注水压力,从而达到一些薄差油层的启动压力,使之得到动用,增加有效注水,从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因此为使油田开发良性循环采取主要工作是进行调剖。
3 调剖效果分析3.1 注水井化学调剖后效果分析08年分别对肇261中块、东块共10口水井实施调剖措施;09年又先后对19口水井进行调剖。
萨中油田注水井化学浅调剖效果评价
![萨中油田注水井化学浅调剖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ae26ab7f121dd36a32d82ca.png)
萨 中油 田注水井化学浅调剖效果评价
左 海峰 大庆油田 采油一厂
摘 要 :注水 并化 学 浅调剖 剂是在 高渗透 层 形成 凝胶 体 以堵 塞 岩石 孔 隙 ,降低 其 渗透 率 ,有
效地控 制 水的锥 进 。 大庆 油 田采 油一厂 应 剖 剂 ,该 调剖
积性 质 、渗 透性 和连通性 。
3 调剖参数 的确定
( )调 剖 剂用 量 的确定 1 。调 剖 剂 用量 用 下列
低 、终 凝 强 度 高 、交 联 时 间 可 调 的新 型 调 剖 剂 配
方 。在 大孑 道 注水 井上使 用新 型调  ̄ T ,可进一 步 L J iJ ? 提高采收 率 0 。
关键 词 :注水井 ;化学 浅调 剖 ;吸 水剖 面 ;调剖 参数 ;效果 评价
d i O3 6 /i n1 0 — 8 62 1 .. 8 o: . 9js . 6 6 9 .0 20 l 9 .s 0 1 4
萨中油 田进入 高含水 期开 发后 ,地下 油水 分布 状 况 日趋 复 杂 ,使得 油 层 的层 问 、层 内矛 盾 D , I ]0 受 地层 固有 的非均 质性 的影 响 ,高渗 透部 位注水 突
注水 井化学 调 剖技术 是大庆 油 田采油 一厂研 制
陪停 、控层较 多井 ;④ 套损井 吸水 不均 匀又 无法分
的科研 项 目 ,在 采 油一 厂应 用 了 10 0 次 ,取 得 层 井 。 4 井 ( )选 井 及选 层 方法 。选 井 及选 层方 法 包 括 : 2 了 良好 的效果 。近 几年在应 用 的过程 中不断 完善 浅
水 15m。 目前 累计 增 油 O2 . , . 0×14 ,降 水 05 o t . X 3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6cdecfa58da0116c17495d.png)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摘要:浅7631 区块IV油层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堵水封窜形势严峻,加上单井层数少,导致提液难度大。
为了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更好的开发浅7631区块,在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趋势,有效提高了该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井调剖封堵控水增油一、区块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非均质性导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现象突出浅7631区块在投产三年后,非均质性导致主产层水窜现象严重,整体含水激增,含水上升率高达21%,目前的74口油井中含水超过50%的有40口,占总油井数的54.1%,含水大于80%的油井有24口,占总油井数的32.4%,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42%激增到目前的66%,而水淹水窜井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开发形式不容乐观。
2.潜力层少,调整开发方式难度大且效果差浅7631区块主产层为SIV2、SIV3,一旦主力油层发生水淹,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接替层,因此层间调整难度大,空间小[1]。
对有测试数据的15口井的吸水剖面进行统计发现,SIV2、SIV3、SIV4相对吸水比例为38%、31%、31%,小层相对吸水比例接近于1:1:1,结合有产液数据的10口油井分析,显示该三个层都已见谁,平均含水71. 5%、77. 2%、68%,含水比例也接近于1:1:1。
因此注水方式调整有很大难度,余地很小,如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是摆在油田开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2]。
虽然进行过结构和开发方式调整,但是效果不理想,产量递减的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案效果不理想[3]。
二、水井调剖效果分析2012年在浅7631区块对15口井进行调剖作业,区块日产油量由调剖前的82.4t 下降到6个月后的79.6t,折算年递减为8%,相比调剖前减少了6%,综合含水降低了2.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区块整体调剖决策及效果评价
![普通稠油注水开发区块整体调剖决策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0b745e8524de518964b7d72.png)
一 & &
摘 要: 根据古城油田 B 2 15区普通稠油注水开发区块油藏特点 , 综合考虑注水井压降指数和吸水剖 面等参数 , 利用区块整体调剖决策软件进行科学决策, 优选 了调剖井组 , 并根据决策结果开展进行 了 两个井组的调剖措施。实施后 水井吸水剖 面得到改善 , 降低产水量 4 1 ×1 。 降低含水上升率 . 1 0m ,
09 7gc 。 2℃) 5℃ 地 面 原 油 粘 度 为 38 . 53/m ( 0 , 0 4~ 79 a・ 。B 2 块 自 18 0 2mP S 15断 9 7年 开 始 常 规 试 采 以 来 , 历 了常规 降压 、 汽 吞 吐 、 水 开 发 等 三个 阶段 。 经 蒸 注
6
O
表 l 试验 区水注入井基础 数据表
6 O
。 ;
O 6
O
B 24井 15 层位 —
H K Sr o H
40 井 47 —
K o S r H
4 0 井 56
O 1
O
O
O
K
o Sr
∞
∞
一
一
一
注 : 为有效厚度 , 为孔 隙度, K 为渗透率 , ;o 为剩余油饱 和度 , 。 H m; %; m2 S r
4. ×1 , 16 0t占该小层储量 的 1. , 8 7 占整个 B 2 块 15 总储 量 的 1. 。试 验 区注水 井基 础数据 见表 1 0 0/ 9 6 。 2 调 剖 井组决 策及 调剖 方 案制定
1 1 1 1
2
2
9
&
7
4
O
8
2
由于油层渗透率差异大, 原油粘度高 、 油水 流度 比高等 原因, 致使原油采出程度很低 , 综合含水上升很快 。 为抑制区块含水上升速 度, 提高采收率 , 结合即将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26163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f.png)
堵水调剖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舒爽;姚立超;孙皓楠;舒坤【摘要】姬塬油田为超低渗透油田,油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微裂缝发育,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进,该方向上的采油井易水淹,导致油藏含水上升快,短时间内进入高含水阶段.近年来,采油八厂根据油田开发的需要,引进了注水井调剖的工艺技术,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储层特点与裂缝水窜特性,制定该区块特征的堵水调剖体系,在定边采油作业区实施注水井阳56-58的堵水调剖作业,达到了良好的控水增油效果.【期刊名称】《化工设计通讯》【年(卷),期】2019(045)004【总页数】2页(P66,90)【关键词】姬塬油田;堵水调剖;微裂缝;凝胶颗粒;体系【作者】舒爽;姚立超;孙皓楠;舒坤【作者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陕西西安710000;中石油吐哈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哈密839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8.31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现状我国堵水调剖实验超过50a的历史。
总共经过了堵井单向堵水、水井单井调剖、区块整体调剖、油藏整体治理个阶段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末又提出了深部调驱技术,在实践中更具有针对性。
该技术是介于注水井调剖和聚合物驱油之间的工艺,既能实现窜流通道的封堵又能部分驱油增产,且投入的成本远低于单纯聚合物驱技术,尤其对非均质油藏在高含水期改善水驱状况和提高采收率有很好的效果。
2 定边作业区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2.1 措施依据2.1.1 油水井概况阳56-58井为罗27长4+5油藏一口注水井,完钻层位长6,2009年2月20日投注,初期油压7.5MPa,套压7.5MPa,日配注20m3/d,实注20m3/d。
2009年3月25日测吸水剖面显示为尖峰状吸水。
措施前油压8.0MPa,套压6.0MPa,日配注15m3/d,实注15m3/d。
对应采油井阳56-57于2008年8月19日完井。
注水井堵水调剖技术在杏南区的应用及评价
![注水井堵水调剖技术在杏南区的应用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08590731ed9ad51f01df2cc.png)
注水井堵水调剖技术在杏南区的应用及评价摘要:杏南区块属安塞油田长6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较强,注水井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突出。
近年通过实施注水井深部调剖措施,封堵见水裂缝,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对油藏的稳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本文重点对杏南区实施的注水井深部化学调剖效果进行分析,并对该技术措施在杏南区块开发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非均质优势见水水驱波及体积深部调剖一、基本概况1.地质概况杏南区块为多油层复合岩性油藏,沉积微相为内陆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展布总体呈NE-SW向,砂体宽度约2-3km,厚度10-25m,呈带状展布。
主力油层为长611-2、长62﹑长63 ,油藏埋深1000-1300m,油层分布稳定,平均有效厚度20.8m,视孔隙度12.49%,视渗透率 1.98×10-3?m2,原始地层压力9.79MPa,饱和压力6.85MPa ,属于低压油藏。
目前动用地质储量4427.59×104t。
2.开发概况杏南区目前有采油井开井380口,日产液水平1647m3,日产油水平801t,综合含水46.4%,平均动液面1250m。
注水井开井149口,日注水平3783m3,平均单井日注25.4m3,月注采比2.06,累积注采比1.79。
区块2007年大面积注水开发,初期采取菱形反九点法井网,注水政策初期强化注水,但由于优势油井见水快,以平衡和加强注水相结合,平均注水强度1.81m3/(d.m)。
杏南北部及中西部注水单元整体见效程度较高,总井215口,见效井189口,见效比87.9%。
方向性见水见效明显,见效后水淹速度较快,目前见水井45口,见水比23.8%(见表1-1)。
二、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及评价1.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依据(1)裂缝发育,对应油井有明显裂缝见水及水淹特征。
杏南区裂缝发育主要分布于北部、中西部;注入水沿裂缝突进,主向油井含水、压力上升快,快速水淹;水线推进速度1.5~7m/d,平均见水周期436天,水驱状况差;区块方向性见水见效明显。
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
![淮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c3e3c80c22590102029dcb.png)
采用单指标评价法按国家标准 GB/T 14848- 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分析 地下水水质的类别$ 依据该标准!类
表 1 各类别地下水分布面积表* %+
水资源三级区 平原面积(km2)
II
III
IV
V
超标率
王家坝以上北岸
11544
1.7
79.7
15.7
2.8
18.6
王家坝以上南岸
2509
0.0
100.0
39.4
67.2
淮河流域
159458
1.1
29.8
41.6
27.5
69.1
上限值进行地下水水质超标评价% 一&超标状况分析 根据平原区各监测井地下水水质
统计值对各水质指标进行超标评价$ PH 值 超 标 的 测 井 只 有 一 眼 $位 于 山 东 郓城)总硬度超标范围&幅度不大$超 标较明显的有河南周口和山东菏泽) 氨氮局部地点严重超标$ 主要分布在 王蚌区间北岸) 氟化物超标区主要分 布在山东的菏泽& 济宁及河南商丘和 周口) 周口的局部地区亚硝酸盐氮超 标较重% 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硫酸 盐&氯化物局部地点超标$超标范围和 幅度较小%
水井调剖效果评价及建议
![水井调剖效果评价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d1093433453610661ed9f44c.png)
如今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方面的分析研究显得尤其的重要,为了能够对低渗透油田中的开发效果进行改善,通常使用注水开发的措施。
但是由于开发时间在不断的增长,油田之间的矛盾也在逐渐的增加,其问题处于非均质性的油藏中就显得十分严重,注入的水跟随高渗透层进行不均匀的推进,导致中低渗透层具有较低的波及程度,并且其驱油的效果比较差,使水驱开发的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为了能够使油田层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一般在现场通常采取注水井的方式进行调剖,使用水井调剖的方式对注水的效果进行改善。
至今,在现场实施的调剖方法都是利用注水井的井口通过高压泵将定量调剖剂注入到油层中,处于一定的压力下,调剖剂将先是进到高渗透层或者裂缝中,然后随着阻力比较小的孔道和裂缝渗流。
由于注入了调剖剂致使油水的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把低渗透层吸水的能力提升了,并且降低层间的矛盾,还改善了油藏纵向的动用程度。
只使用常规的方法不能准确的判断吸水剖面中均匀性方面的改善程度,还不能进行定量的评价。
1 关于定量评价调剖的效果方法采取劳伦兹曲线的方式对调剖使用调剖措施进行吸水剖面不均匀程度改善实施相关的分析,定义了吸水剖面中的均质系数、水井调剖过程的变异系数、吸水剖面中的突进系数,定量了调剖措施中对均质程度的改善。
根据劳伦兹曲线对调剖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水井调剖前后做出劳伦兹曲线,根据计算得到前后单位厚度所吸水的不均匀系数进行调剖效果的判断。
如果不均匀系数逐渐的增加,说明非均质性也在逐渐的变强,那么水井调剖中吸水剖面将会越来越不均匀,相反就会逐渐的均匀。
变异系数其实作为数理统计中的一个概念,可以用来度量统计多个数值与平均值之间的分散程度。
变异系数逐渐的变大,表示非均质性逐渐的变强。
吸水剖面的均质系数其实是平均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和最大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其比值如果逐渐的向1接近,则表示均质性正在逐渐的变好。
吸水剖面的突进系数其实是最大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和平均单位厚度所吸水的百分数之间的比值。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2a9b85d0d233d4b14e69ce.png)
形式不 容乐观 。 2 . 潜力层 少 ,调整开 发方式 难度大 且效果 差
分析 ,发现 产液 层位 增 加 3个 ,调前 不产 液或 者低产 液 的层位 产 液增 加 1 2 . 6 %,说明调 剖后 部分井组 吸水产 液剖面 得到 了一定程 度的改善 。 3 . 部分井 组含水 升高 、产 量递 减快的趋 势得到 了一定程 度的遏 制 1 5 个 调 剖 区域 调剖 前后 日产水 平变 化 为 :调 前 日产 油 6 6 . 7 t ,调
摘 要 :浅 7 6 3 1区块 I V 油层组水淹 水窜现 象严重 ,高含水现 象普遍存在 ,堵水封 窜形 势严 峻,加 上单井层数 少,导致提液难度 大。为了实现 控 水稳 油的 I / 1 标 ,更好的 开发 浅 7 6 3 1区块 ,在 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 ,开展 了水 井整体调剖控 水实验 ,在 一定程度上遏制 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
浅7 6 3 1区块在投 产 三年 后 ,非 均质性 导 致主 产层 水窜 现象 严重 , 整 体 含 水激 增 ,含 水 上升 率 高达 2 1 %, 目前 的 7 4 3 油 井 中含 水超 过 1 5 0 %的有 4 0口 ,占总 油井数 的 5 4 . 1 %,含水大 于 8 0 %的 油井有 2 4口, 占总 油井 数 的 3 2 . 4 %,整 个 区块 的综 合 含水 率 已 由开发 初 期 的 5 . 4 2 % 激增 到 目前 的 6 6 %,而水 淹水 窜井 仍然 以每 年 1 2 %的速 度增 加 ,开 发
浅析分层系提高低渗区块注采比的应用效果
![浅析分层系提高低渗区块注采比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4efff008a300a6c30c229fa9.png)
.
l概 述
近 年来 , 滨南 油 田在如 何提高 低渗油藏 开发效 果上投 入 了 大 量研 究和 建设 工作 。滨 6 6 0 低渗 区块 是滨 南 油 田在 2 0 0 0 年 投入 开 发的 , 具 有典 型的 低渗 透油藏 地 质和开 发动 态特 征 , 近
年来, 通过 精细 的低 渗开 发技 术对 策研究 , 使该 油藏 的水 驱效 果不断 改善 , 开 2 1 7
1 30 4
l 2 . 6 9 . 5 2 4 2 6 8 7 . 2
2 2 3
4l 7
l } 6 6 0 PI 9. 3 8 . 2 1 1 . 6 8 63
B6 60 一 5 0 6 5 P f i 63
平低 , 供 液差 , 开发 效果差 , 通过 分层 系提 高低渗 区块 注采比 的
现 场 实践 , 应 用 多措施 、 多手 段 , 全 面提 高部 分层 系注采 比 , 提 高低渗 区块水驱效 率和开发效果 。 关键 词 : 特 低渗 ; 分层 系; 合 理注采 比 ; 水驱效 率
滨6 6 0 块 上提配注效 果对 比表 ( 1 )
等原因, 各 层 系注采 比相 差 较大 :¥ 3 3 1 层 系注采 比 1 . 1 8 , ¥ 3 3 4 水驱效果 明显提高 , 低渗 开发水平提升 ( 见表 2 ) 。 层 系注 采 比 0 . 0 3 , ¥ 3 4 + 5 层系注 采 比0 . 2 2 , ¥ 4 1 层系注 采 比 2 . 3 8 , 滨6 6 0 块分层 系提 高注采 比效果 对比表 ( 2 ) ¥ 4 2层系注 采 比 0 . 5 , 导 致注 采 比过低 的 层系 日产水 平低 , 供液 差, 地层压 降大 , 开发 效果变差 。
如何利用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单井和区块注水动态分析
![如何利用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单井和区块注水动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f959e3ab90d6c85ec3ac695.png)
Page 18
三.区块注水动态分析
注采井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注采井组油层连通状况分析 主要是分析每个油层岩性、厚度和渗透率在纵向 或平面上的变化。 注采井组要应用井组内每一口油、水井的地球物 理测井资料,做出井组内的油层栅状连通图。
Page 19
三.区块注水动态分析
2. 井组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状况的分析
Page 16
16
目录
一.生产动态资料 二.单井注水动态分析
三.区块注水动态分析
Page 17
三.区块注水动态分析
研究井组及区块的注水动态,应把注水井 的注水状况和吸水能力及与其周围有关油井之 间的注采关系分析清楚,并对有关油、水井分 别提出具体的调整措施,这就是井组及区块动
态分析的主要任务。
Page 9
5
二.单井注水动态分析
2、吸水指数: 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
吸水指数= 日注水量 日注水量 注水压差 注水井流压- 注水井静压
吸水指数=
两种工作制度下日注水 量之差 相应两种工作制度下流 压之差
3、视吸水指数: 日注水量除以井口压力
Page 10
6
二.单井注水动态分析
Page 24
谢谢!
Page 25
二.单井注水动态分析
注水井吸水能力
注水井吸水能力是评价注水井动态的重要指标,也是注 水压力设计和地面设备选择的主要依据。它表示注水井吸水
能力的大小,主要采用下述的几个评价指标。
1、注水井指示曲线: 稳定流动条件下,注入压力 与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注 入 压 力 (MPa) 注入量,m3/d
注水井指示曲线
Page 3
喇嘛甸油田水驱浅调剖效果整体评价
![喇嘛甸油田水驱浅调剖效果整体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3525a056c175f0e7cd137f1.png)
占井 区 8 O %以上 的 油 井 单 井 含 水 要 大 于 9 5 . 0 以
通过 近年 来 分层测 试 资料 与水 嘴和管 柱状 况的 分析 , 通 过分 析各 区块 各 单 井 的 吸水 剖面 的每个 小 层 。调剖厚 度 按照强 吸 水层 的厚 度计算 , 1 7 8口调剖 井 平均 单井调 剖 层数 2 . 5个 , 调剖 厚度 为2 . 7 m, 占全
剖 工作 。
表1 2 0 1 0  ̄2 0 1 1 年水驱 浅调 剖井区注入 井基本情况
井浅 调剖工 作力 度 。但 是 一直 未对 水 驱浅词 剖 效果
进 行整 体评 价 。本文 主要 针对 水驱 浅 调剖技 术效 果 进行 分析 , 分 析调 剖 后 注 水 井 的 吸水 剖 面 和 启动 压
i . 2 . 3 调剖 剂用量 的确 定 计算 公式 :
井 射开 厚度 的 8 . 2 3 。 1 . 2 . 2 调剖 半径 确定
上; ⑧ 参考 目标水 井 的吸水 剖 面 , 优 先考 虑厚 油层 底
通较 妊 的 高洼 透 、 高 吸 水 的无 效 循 环 部
收 稿 日期 : 2 0 l 5 一O l 一2 6
作 者简 介 : 吕品 ( 1 9 8 7 一) , 男, 大庆 油 田 采 油 六 厂 地 质 大 队 , 助工 , 动 态分 析 岗。
注水井化学浅调剖效果定量评价方法
![注水井化学浅调剖效果定量评价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eb16843c850ad02de80411c.png)
注水井化学浅调剖效果定量评价方法X闫 磊(第四采油厂地质大队,黑龙江大庆 163511) 摘 要:本文针对某开发区一直缺乏一个调剖效果定量评价标准的问题,研究出变量K 来评价单井调剖的经济效益,并以此对近几年调剖井评价分析总结,以便油田能更好的应用调剖技术改善开发效果,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调剖;定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T E 35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2—0049—02 某开发区水驱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进入"十一五"后期,层间、层内和平面矛盾日益突出,调剖技术可以做到一次施工调整多个高吸水层,使层间吸水差异明显减小,对改善井组和区块开采效果,控制含水上升和产量自然递减速度起到一定作用。
特别是控制高吸水、高含水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而,调剖技术作为机械细分调整的补充手段,已经成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以及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实践中总结,为了更有效的评价调剖效果,下面我们阐述一下调剖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
1 某开发区调剖技术现状1.1 调剖机理注水井浅调剖的机理是利用调剖剂的自由选向功能,降低主要吸水层相对吸水量,通过较大的注水压差来增加差油层的吸水层数,提高差油层的动用程度,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
1.2 某开发区调剖情况2004年以来,某开发区将调剖对象由基础井网向一次调整井网非主力油层转移,调剖范围由单一井点调剖向井区整体调剖扩展,逐渐加大了调剖的力度,从2007年4口井到2010年86口井,在实施化学调剖过程中,不断完善调剖技术和改进调剖工艺,有针对性地采取了各种措施。
一直以来某开发区都是以调剖目的层的吸水剖面变化和周围采出井的受效来衡量调剖是否有效果,一直都缺乏一个调剖效果定量评价标准,为此研究出一个标准来定量评价调剖效果。
2 调剖效果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从三方面来共同考虑调剖效果,一是视吸水指数的变化;二是吸水剖面的变化;三是周围油井的日产油量变化。
吸水剖面指导调剖在罗家区块的应用分析
![吸水剖面指导调剖在罗家区块的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e031c484254b35effd3406.png)
吸水剖面指导调剖在罗家区块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老油田进入开发后期,注水开采已广泛应用,调剖技术伴随注水开发的实际需求,能提高注水波及程度。
准确、有效的调剖对降水增油有着直接、显著的贡献。
本文通过吸水剖面在渤南油田罗家区块调剖中的应用,对调剖效果进行分析,证明吸水剖面测井曲线的应用对调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效果。
【关键词】注水开发吸水剖面调剖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是目前我国东部油田改善中高含水期开发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会遇到油层出水问题,含水逐年上升,而且由于多层注水油田的层间物性差异,层间﹑层内﹑平面注采矛盾越来越大,导致注入水的不均匀推进,纵向上单层突进,横向上的舌进,使油层过早出水甚至水淹,降低原油采收率,调整注水剖面势在必行[1-4]。
通过调剖来治理水害,以使水线较均匀地推进,防止油井过早水淹,降低原油含水,增加水驱油的面积,减少死油区,提高油层采收率[5]。
测定注水井吸水剖面指示曲线是目前油田常用的调剖井分析方法之一。
1 地质概况渤南油田罗家区块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的渤南洼陷内,有东营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和中生界6套含油层系,属深层低渗透断块岩性油藏,是我国低渗透油田中较典型的高压低渗油藏。
历经几十年的开发,渤南油田的综合含水率已然很高,如何在高含水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产,调剖是一项重要手段。
调剖依赖于地下不同层的吸水差异,吸水剖面测井则是监测注水效果的有效手段。
存储式三参数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技术是多年前发展起来的[6],现在已经得到非常成熟的应用,测试资料对于高压注水井尤为有效,被多个油田单位广泛采用。
本文通过吸水剖面资料在罗家区块的应用及分析,表明其对调剖具有明显的指导效果。
2 应用效果分析根据作业前所获得该井的吸水剖面测井资料(图1),发现该井上部ES321,2层段注水量太少,仅为13.96%,而中下部的ES322和ES333层段却注入大量的水,建议对其堵水调剖,以提高ES321,2层段注水量。
井组分析(大70-70)
![井组分析(大70-70)](https://img.taocdn.com/s3/m/3a7f665a33687e21af45a94b.png)
由于注水推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层段 停注后,地下原来的存水继续推进, 导致大 72-70 、大 68-70 井含水、产液 先上升,直至停注层发挥作用,周围 油井产液、含水下降,注水调整才发 挥作用。分析该井见水特征和见水时 间,再结合地质条件,判断大 72-70 井 、大68-70井见水为基质见水。
10
20
30
40
50
60
0
1 99 2 00 91 2 00 1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2 00 10 4 10 5 10 6 10 7 10 8 10 9 11 0 11 1 11 2 10 3 10 2 10 1 01 2 01 1 01 0 00 9 00 8 00 7 00 6 00 5 00 4 00 3 00 2
2000年4月 注水调整
日产油.
大70-70井组开采曲线
日产液 综合含水
2001年5月 调剖
0
5
10
15
20
25
30
35
70 60 50 40 30
日产油. 2002年10月第三次调整
日产液
综合含水
100 90 80 70 60 50
2002年4月注水调整
20 10 0
19m19999251912442000年4月1日测得大7270井产出水氯离子含量为2349mgl判断见注入水大7070井pi4砂体图连通好大7070井分层累计注水强度19995199912200003砂岩有效累积注水强度累积注水强度126172231926363121272810311759146614660804185526284483560411208p410612617486568922437481258125427605103212901208182825904418368155228254126179702137463606543986679层位砂岩有效调整前调整后p122023p1220162024p3421011p3424230p561517p5620081519455182543543地层条件大7070井调整前后注水状况大7270井开采曲线102030405060708090100日产液日产油综合含水2000年3月6232t5t2000年11月65t05t停注7个月后6922t2001年4月68t929大6870井开采曲线1020304050607080日产液日产油综合含水2000年3月4t719t2000年11月6t694422001年4月22t45t注水调整七个月后一井组概况二注水调整及聚合物浅调效果分析3注水调整三取得的认识及下步建议1注水调整4堵水压裂效果分析0806大7068井大大70706868环空测试环空测试剖面对比图剖面对比图日期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17cde5ee06eff9aff807a6.png)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注水井调剖可以调整地层渗透性差异,控制注水窜流、提高水驱波及系数。
本文通过对该油田近几年水井调剖取得的成果,对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
分析认为,在详细研究油藏特征和单井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调剖体系、合理的堵剂用量和段塞结构能扩大水井的调剖效果;重复调剖效果是逐次递减的,如何减缓重复调剖效果的递减是下一步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油藏特性;调剖体系;施工参数;重复调剖;影响因素一、引言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原始地层存在的天然裂缝、溶洞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诱导裂缝对低渗透储层的油藏动态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以及长期注水开发引起的地层出砂、胶结物的大量流失、胶结结构遭到破坏,使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
由此造成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沿着主砂体带方向、能量较低部位突进,造成主向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快,而侧向油井注水不见效的后果。
注水井调剖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主要控水稳油技术。
针对某油田的实际情况,2010 年以来不断加大注水井调剖力度,共实施注水井调剖70 井次,取得较好效果。
二、油藏特性对调剖效果的影响油藏类型直接决定调剖体系的组成和调剖的技术思路;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调剖体系的性能来影响调剖效果,其中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是影响调剖体系性能的两大因素。
2.1 油藏类型该油田属低渗透裂缝性发育丰富油藏,该类油藏和渗透性油藏有很大的不同,调剖难度相对较大,堵剂体系既要做到对大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又不至于对微裂缝堵死,同时还要使堵剂在地层运移过程中既能有效控制油水流度比,又能起到一定的驱油作用。
对这样的油藏进行调剖,应依据“堵”、“调”结合的原则,选用深部复合调堵体系,并通过体系优化、段塞优化和参数优化实现理想的调剖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摘要:浅7631 区块IV油层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堵水封窜形势严峻,加上单井层数少,导致提液难度大。
为了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更好的开发浅7631区块,在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趋势,有效提高了该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井调剖封堵控水增油
一、区块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非均质性导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现象突出
浅7631区块在投产三年后,非均质性导致主产层水窜现象严重,整体含水激增,含水上升率高达21%,目前的74口油井中含水超过50%的有40口,占总油井数的54.1%,含水大于80%的油井有24口,占总油井数的32.4%,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42%激增到目前的66%,而水淹水窜井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开发形式不容乐观。
2.潜力层少,调整开发方式难度大且效果差
浅7631区块主产层为SIV2、SIV3,一旦主力油层发生水淹,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接替层,因此层间调整难度大,空间小[1]。
对有测试数据的15口井的吸水剖面进行统计发现,SIV2、SIV3、SIV4相对吸水比例为38%、31%、31%,小层相对吸水比例接近于1:1:1,结合有产液数据的10口油井分析,显示该三个层都已见谁,平均含水71. 5%、77. 2%、68%,含水比例也接近于1:1:1。
因此注水方式调整有很大难度,余地很小,如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是摆在油田开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2]。
虽然进行过结构和开发方式调整,但是效果不理想,产量递减的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案效果不理想[3]。
二、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2012年在浅7631区块对15口井进行调剖作业,区块日产油量
由调剖前的82.4t 下降到6个月后的79.6t,折算年递减为8%,相比调剖前减少了6%,综合含水降低了2.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平均注水压力上升
保持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系统注水压力由调剖前的12.1 MPa 持续增加到15.6 MPa注水压力明显上升,幅度超过15%,上升值超过3 MPa的井有7口,接近调剖井的50%。
压力上升井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K<10 mD的区块压力上升值较大,区域K<10 mD的井有8口,其中有6口井压力上升值超过4 MPa,占总井数的75%,平均值为3.4 MPa;水井对应油井收益方向少的区域压力波动范围较大,区域有5口井,注水压力升高超过3 MPa的井有4口,占总井数的80%,平均为2.7 MPa。
2.部分井组吸水产液剖面得到改善
对有吸水剖面资料的8口水井分析,发现调剖后增加吸水层位2个,不吸水或者低吸水层位增加10%;对有产液剖面资料的6口油井分析,发现产液层位增加3个,调前不产液或者低产液的层位产液增加12.6%,说明调剖后部分井组吸水产液剖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部分井组含水升高、产量递减快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15个调剖区域调剖前后日产水平变化为:调前日产油66.7t,调后下降到62.7 t,下降4t,比调剖前降低3.8%;综合含水由调剖前的59.6%下降到55.8%,降低了3.8%,分析发现含水越高的井组调剖效果越好。
15个调剖区域中含水超过60%的有6个,占40%,调剖前后对比日产液减少12.6t ,日产油上升0.9t ,含水下降3.8%。
效果如图1所示。
图1 浅7631区块调剖前后产量变化曲线
三、阶段性认识
1.调剖堵水技术可以有效封堵大孔道,改善水流方向,有效改善浅7631区块的水驱效果。
2.调剖效果和井组渗透率有关,渗透性越好,调剖效果越好。
3.调剖效果和井组含水有关,含水超过50%时,调剖效果越佳。
参考文献
[1]王玉普. 大型砂岩油田高效开采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2]王莉.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技术及应用[ J] . 小型油气藏, 2006, 11( 2): 39~42.
[3]宋欢,张脊,等. 大庆头台油田开发与建设文集, 2008.
作者简介:谢莹寰(1987-)女,汉,青海湟中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勘探开发技术档案审核、管理工作。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