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处理
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和正位的相关研究
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和正位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因肿瘤患者PICC导管颈内异位率很高,以达到及时妥善处理异位问题的目的,保证用药的安全,患者的安全。
因此总结分析异位原因和预防措施,正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ICC 颈内异位正位【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047-02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合长期输液治疗,静脉高营养治疗,肿瘤化疗和输注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PICC的头端理想位置在上腔静脉,又以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临近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连接处为佳[1-3]。
但PICC的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证,其发生率为6.63%~24.6%,其中颈内静脉的异位为3.31%~12.3%[4]。
导管异位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和及时正位有重要意义。
1 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1.1导管置入长度的测量不准确导管置入过深导致异位于右心房或右心室,易引起患者不适或心律失常;导管置入过浅,易随着患者咳嗽或腹压增高时异位于颈内。
美国巴德公司PICC产品使用建议:PICC体表测量时,患者上臂外展90,自预计穿刺部位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国内有关报道:适合国人的测量方法从穿刺点至右胸锁骨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二肋[5]。
1.2静脉解剖上的特点PICC导管临床上最常见异位于颈内静脉,又以右颈内静脉导管异位更为多见[6]。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静脉下端呈纺锤状膨大,且官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为导管误入提供了解剖条件。
右侧上肢静脉置管异位部位多在颈内静脉,而左侧肢体静脉置管异位部位多在腋静脉[7]。
1.3静脉选择与导管异位影响。
以头静脉最高其次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最低。
这与贵要静脉的解剖特点有关,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头静脉进入腋静脉处形成的角度较大,有小分支与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故易发生异位。
1例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处理
1例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处理
如果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立即停止插管过程:当发现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时,立即停止插管过程,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2. 确认导管位置:通过X光检查或超声波检查,确认导管的确切位置和误入的部位。
这有助于确定下一步的处理方法。
3. 拔除导管:如果导管的位置不合适或有危险,应立即将导管拔除。
拔除导管时应小心,以避免进一步的损伤。
4. 导管重置:如果导管的位置可以接受,并且没有明显的危险,可以尝试重新定位导管。
这通常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来进行。
5. 监测并处理并发症:如果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时发生了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气胸或动脉穿刺等,应及时处理。
这可能涉及到抗凝治疗、放置胸管或其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记录和报告:对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报告给相关的医疗团队和管理人员,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方法可能因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最好由专业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处理方法。
1 例经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尔穿刺PICC导管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护理
1 例经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尔穿刺PICC导管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护理摘要: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 PICC置管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静脉刺激及损伤,耐高渗,便于长时间留置,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
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下1/3处,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即为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是PICC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4.2%。
导管异位为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在化疗过程中,导管若异位于颈内静脉可致颅内神经损伤,异位于右心房及以下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
我科对一例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PICC置管中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患者,嘱患者采取深吸气后憋气的方式,同时配合边用生理盐水脉压冲管边轻柔送管的方法,在B超引导下成功调整导管至正常位置。
提出B超监控下并特殊体位有助于处理导管异位。
关键词:B超;塞丁格尔;PICC;导管异位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尔 PICC置管术可避免反复穿刺,减少药物对静脉刺激及损伤,耐高渗,便于长时间留置,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的化疗[1]。
导管尖端不在上腔静脉下1/3处,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连接处,即为导管异位,导管异位是PICC不可避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4.2%。
导管异位为PICC置管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2]。
在化疗过程中,若异位于颈内静脉可致颅内神经损伤,导管异位于右心房及以下者可引起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等。
我科于2013 年12 月行B超引导下改良赛丁格尔PICC置管术,对1例 PICC置管中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患者成功置管,避免了二次置管,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50岁,身高173 cm,体重68 kg,2008年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013年肺部CT发现双肺转移瘤,两肺弥漫大小不等结节,右侧胸腔大量积液。
纵膈淋巴结肿大约2.4×1.3cm,肝右叶见11×6.5cm低密肿块。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方法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方法1.传统方法:置管中让患者头转向穿刺侧手臂45°~60°,下颌靠近置管侧的肩部防止导管误人颈内静脉。
但是传统的转颈法在意识障碍和昏迷患者中,患者不能自主配合,需要助手帮助其完成转颈;而在颈部巨大肿物患者中要求头偏向一侧时,由于肿物牵拉患者自身会明显感觉不适、紧张,造成肌肉僵硬、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增加送管的难度。
2.超声复位法:使用超声技术能清楚显示导管,及时发现异位的导管。
使用超声探头寻找最佳加压位置,可轻松地对异位导管进行适时纠正。
此方法既降低操作难度,也避免了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但在增加局部阻力的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压迫颈静脉导致迷走神经反射。
3.体位调整法:联合抬高床头45°,置管侧上肢外展90°,或与躯体呈160°等改变体位的方法可缓解锁骨、第一肋骨对锁骨下静脉的影响从而顺利送管。
但是由于年老体弱的患者无法很好配合该方法,因此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部分导丝外撤联合按压颈内静脉法:将部分导丝外撤利用导管在管腔中漂浮的原理,当置人导管20cm时,撤出3-5cm导丝,导管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下垂,使导管朝向上腔静脉行走,能够降低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5.单鼻孔联合导管前端漂移法:送管时指导患者吸气时用另一食指按压一侧鼻孔,呼气时采用张口缩唇方式,将食指移除,保证深吸慢呼,一呼一吸时间保持在8-10s。
操作者在患者吸气时送管,呼气时停止,送管至预定长度。
患者单鼻孔吸气时胸腔内负压进一步增高,回心血量增多,回流加速,从而顺利进入上腔静脉,提高置管成功率。
6.心腔内电图定位技术:在置管过程中监测导管尖端是否在正确位置的方法,采用腔内心电图描记P波的变化,来检测导管尖端位置是否准确。
此方法定位精准,且置管与定位一体化,在置管中就能发现异位,并能及时调整,无需在置管术后再反复复位。
7.胸部X线:通过X线拍片诊断导管尖端位置是我国的金标准,但此方法发现问题时还需后期干预复位,花费成本较大,且增加了患者的辐射暴露及护士的工作量。
PICC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复位方法探讨
3 讨 论
21 置管材料 .
材料采用三向瓣膜PC ( 国巴德 )规格4 8 lC 美 , F 2
区域较乔爱珍口 J 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方法有所扩大 , 以确保探头扫查颈内静脉
时 不 被污 染 。 2 . 导丝后撤复位方 法 .2 2 经 常 规 方 法 将 导 管 送 至 预测 长 度 后 先 不 撤 导 丝 , 同侧 胸 锁 乳 突 肌 处 探查 颈 内静 脉 , 内 静 脉 内 可 在 颈 见 回声 强 烈 白 色亮 点 即 可判 断 导 管异 位 人 颈 内静 脉 。 导 管 拔 出 将
PC 以其操作简便、 IC 留置时间长、 无严重并发症 , 已在临床上
广 泛 应 用[ 但 是 并 发症 也 随 之 而 来 , 管 异位 是 PC 置 管 的 并发 1 ] 。 导 IC 症 之一 ,最 常见 的是 异 位 于 同侧 颈 内 静 脉 ,发 生 率 相关 报 道 为 56 42 1年 1 ~ 0 1 6 ,本 院静 脉 置 管室 在 B 引 导 下行 . 。0 1 月 2 1年 月 %r 超 PC 置 管 的 34 肿 瘤 患 者 有 2 例 导 管 异 位 于 同侧 颈 内静 脉 , IC 0例 9 采 取 导 丝后 撤 进行 复 位 , 位成 功 率 达 10 报告 如 下 。 复 0 %。 1 临 床 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 例 , 中男7 , 2 , . 1 9 其 例 女2 例 年龄27 岁, ~6
中位年龄5 岁 。 4 乳腺癌8 , 例 宫颈癌6 , 例 急性白血病4 , 例 肺癌4 , 例
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的处理方法
本 组 成 功 置 管 415例 ,其 中 男 性 289例 ,女 性 126例 。癌 症 患 者 348例 ,其 他 67例 。 年 龄 18~ 8O 岁 ,平 均 年 龄 73.1岁 。 选 择 贵 要 静 脉 穿 刺 者 233 例 ,肘 正 中 静 脉 穿 刺 125例 ,头 静 脉 穿 刺 57例 。 导 管 异位 至颈 内静脉 23例 ,导 管异 位率 为 5.5 。
2 PICC 操 作 方 法
穿刺 静脉 首选 贵 要 静 脉 为穿 刺 点 ,其 次 为头 静
脉 或肘 正 中静 脉 ,患 者 平 卧 于 床 的 一 边 ,上 肢 外 展 9O。,按 照插 管 的操 作 规 程 进 行 操 作 ,导 管 进 入 深 度 一 般 为 45~ 55cm 。测 量 长 度 时 ,同 时 记 录 到 达 锁 骨 下 静 脉 的 长 度 ,当将 导 管 送 至 锁 骨 下 静 脉 时 ,嘱 患 者 头 偏 向 穿 刺 侧 ,下 颌 贴 近 锁 骨 ,使 锁 骨 下 静 脉 与 颈 内 静 脉 形 成 一 锐 角 ,这 样 导 管 上 行 至 颈 内 静 脉 的 概 率 就会 大 大降低 。同时 注 意 倾 听患 者 主诉 ,如 果 患 者 主 诉 穿 刺 侧 颈 部 有 不 适 感 ,应 怀 疑 导 管 进 入 颈 内 静 脉 ,应 将 导 管 撤 出重 新 置 入 。
王 淑 敏 王 秀 华 贾长 伶 刘 海 燕 郭 燕静 彭 双 双 李 艳 玲
作 者 单 位 :1011O0 北 京 ,北 京 胸 科 医 院七 病 区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PICC导 管异 位 的 处 理 方 法 。方 法 发生 导 管 异 位 时 ,由两 名 护 士 进 行 调 整 ,患 者 采 取 平 卧 位 、侧 卧 位 或 坐 位 ,将 导 管 外 露 部 分 及 穿 刺 点 充 分 消 毒 后 ,将 导 管 外 撤 ,撤 出 的 长 度 即 透 视 时 上 行 至 颈 内静 脉 的 长 度 +2cm,平 卧 位 时 嘱患 者将 头 转 向 穿 刺 侧 ,同 时 下 巴 紧贴 锁 骨 ,使 锁 骨 下 静 脉 与 颈 内静 脉形 成 一 锐 角 ,将 导 管 送 人 。 侧 卧 位 或 坐 位 时 ,使 穿 刺 侧 肢 体 与 身 体 的纵 轴 成 一 直线 ,利 用 重 力 作 用 ,再 将 导 管 送 入 。结 果 23例 导 管 异 位 至 颈 内静 脉 的患 者 ,经 过 调 整 ,2O例 送 人 上 腔 静 脉 ,仅 3例 留置 在 锁 骨 下 静 脉 ,均 未 发 生 感 染 。结 论 发 生 导 管 异 位 时 ,应 首 先 考 虑 调 整 , 不 急 于拔 除 ,这 样 不 仅 降 低 因反 复 穿 刺 给 患者 带来 的 痛 苦 ,而 且 大 大 减 轻 了 由 于 患 者 血 管 条 件 欠 佳 再 次穿 刺 失 败所 造 成 的 经 济 负 担 。
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至颈静脉的原因分析及见策
1 . 不 同置管 导管异位 至颈静 脉情 况 : A组患 者发 生颈 静
脉异位 l 2例 , 异位率 3 1 . 6 %, B组置管患者发生颈静脉 异位 1 例, 异位率 0 . 9 %, 两组置 管患 者发生 颈静脉 异位 1 3例 , 异 位 率6 . 9 %, 见表 1 。
表 1 两组置管导管异位至颈静脉情况 n ( %)
患者, 采用合适 的置人 及预防异位方 法 , 以提高 P I C C的置管成功率 , 减少 相关并 发症的发生。
【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导管异位; 原因分析 ; 护理对策
导管异位是经外周静 脉置人 中心静脉 导管 ( p e r i p h - e r a l l y
肿瘤术 后化 疗 患者 4 7例 , 占2 5 2 7 %, 重 型颅 脑损伤 患者 3 5 例, 占1 8 . 8 2 %, 多脏 器 功能衰 竭患 者 2 6例 , 占1 3 . 9 8 %, 脑 血 管 意外 患者 1 9 例, 占1 0 . 2 2 %; 脓毒血症患者 l 3 例, 占6 . 9 9 %。
芯右手送管鞘 0 . 5 —1 . 0 c m, 松开止血带 , 撤出针芯 , 按每秒 1 — 2 c m的速度 轻柔地送入 导管 , 当管端送 至右上肢 1 5 C f l 或左
。
发生率在 2 1 2 . 6 %之 间[ 1 - 2 ] 。S c h w e i c k e r t [ 3 ] 等 研究 得 出,
穿刺血管 : 贵要静脉 9 5例 , 占5 1 . 0 8 %, 肘正 中静脉 6 3例 , 3 3 . 8 7 %, 头静脉 2 8例 , 占1 5 . 0 5 %。1 3例颈静 脉异位 中 , 男 5例 ,
1例PICC误入颈内静脉的处理和体会
症的发生 , 增加 患者对PC 置管 的信心 , IC 更好地配合操作者进行
导管 复 位 。
2 严格 无 菌技 术 . 2
PC 导 管 重 置 时 , 去 了 原 装 PC 导管 的 保 护套 , 有 不 慎 IC 失 IC 稍 就很 容易 造 成 PC 导 管 的 污 染 , IC 因此 , 一 个 环 节 都 要 注 意 无 菌 每 操 作 , 且 保 证 手 部 不 能 碰到 导管 。 出导 管 前 要 最 大 范 围地 消 并 拔 毒 , 围 比第 1 穿 刺 时要 大 , 且要 加 强 导 管 及 外 露 接头 部 位 的 范 次 并
患 者 PC 导 管正 常 使用 5 化 疗 疗 程 , 诉不 适 , 出现 手 臂肿 胀 IC 个 未 未 疼 痛 、 管感 染迹 象 , 导 输液 速 度 正常 。
2 护 理 2 1 注 重 心理 护 理 .
方式。 成功的PC 置管可避免血管的反复穿刺和药物对血管的刺 IC 激 , 地保护外 周静脉血管 , 很好 减少患者 因输液造成的痛苦【 然 1 ] 。
掌握 了疾病 的相 关知 识及 自我救 护措 施 。 将护 理体会 总结 如下 。 现 1 病例 报告
21 一 般护 理 .
根 据 室温 适 当 开 窗通 风 , 持病 室 内空 气 清新 , 湿度 适 宜 , 保 温 病 床 单位 清 洁 、 齐 , 患 者 舒适 ; 制 探视 人 员 , 持 病 室 环 境 整 使 限 保 安静, 保证 患 者 充 足 的休 息 和 睡 眠 ; 协助 患 者做 好 生 活 护理 , 予 给 口腔 、 阴部 护 理 , 防 口腔 及 泌 尿 系感 染 ; 助 患者 进 食 , 励 会 预 协 鼓
1例彩超引导下行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正位的分析
21 0 0年第 1 期 9
15 0
经 内镜 逆行 胰 胆 管造 影诊 治 胆 胰疾 病
寸 永 葵
摘
要: 目的 : 讨 在 内镜 下逆 行 胰 胆 管 造 影 术 ( R P 诊 断 胆 胰 疾 病 , 十 二指 肠乳 头切 开 ( s ) 石 ( 蛔 虫 ) 胆 管 引 流 术 。方 探 E C) 作 z' 取 r 取 及
诊断性 E C R P组 1 , O例 胆总管 结石 肝 内结石 3例 , 总管 胆
狭 窄 (a2例 , 脓 性 胆 管 炎 1 。胆 总 管 结 石 伴 胆 总 管 十 二 c) 化 例 指肠瘘 1 , 例 胆道扩张 2例 , 胰胆管未见异 常 2 。治疗性 E1 1 例 , 05 08 5 效果满意 , 现报告 如下 :
E C 是诊 断胆胰疾病 的重 要手 段 , RP 临床实践 证明 E C R P诊 断优 于 B超 、 r 其它 检查方 法… C 等 1。我科 诊治 1 中 , R P 5例 E S 检查患者 临床表 现中, 胆囊 术后 综合 征 , 管结石 , 胆 黄疸待 查共 占检查患者 的 7 % , 5 肿瘤及 其它疾 病仅 占 2 %, 5 而检查 结果 表 明, 胆总管 结石 、 蛔虫 占 5 .3 胆胰 系统 恶性 肿瘤 1 .3 , 33 %, 33 %
法 : 用富士能电子十二指肠镜 , 应 爱博高频发 生器 , 欧林 巴斯造影 管、 乳头切开刀 、 碎石蓝和取石 蓝 , x线透视 摄 片 系统等 。结 果 : 在 诊 治 1 例 中 , 总 管 结石 、 虫 占 5 .3 , 胰 系统 恶性 肿 瘤 占 1 .3 , 纯胆 总 管 扩 张 占 1 .3 , 脓 性 胆 管 炎 占 66 5 胆 蛔 33 % 胆 33 % 单 33 % 化 .7% , 胰
减少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移位至颈内静脉的方法研究
年 3月在 我科行 P C I C的患 者 1 8例 。2 0 6 0 9年 6月
中男 5 8例 , 3 女 2例 , 消化 系肿瘤 患 者 6 4例 , 他 消 其 化 系疾病 患者 3 6例 。年 龄 3 ~ 7 5 5岁 , 均 ( 5 3 平 4.2
【 键词】 PC 关 I C置 管 ; 位 ; 内静 脉 移 颈 【 图 分 类 号 】 R42 9 中 7 . 【 文献 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9 3 2 1 ) t0 7—2 0 89 9 (0 2 33 0 50 -
经外 周穿 刺 中 心静 脉 置 管 ( eih rl sr— p r eal i et p yn
例) 和穿 刺后 即 刻 连 接 液体 输 入 ( 观察 组 7 8例 ) 的方 法 , 两 组 患 者 的 置 管 成 功 率 进 行 比较 。结 果 对 照 组 中 9例 患 者 P C 对 IC 管 的 头 端 进 入 颈 内静 脉 , 功 率 为 9 ; 察 组 有 1 患 者 PC 头端 进 入 颈 内静 脉 , 功 率 为 9 . 。结 论 成 O 观 例 IC 成 87 PC I C置 管 过
程 中通 过 液 体 快 速 输 入 、 察 滴 速 及 观 察 患 者 局 部 异 常 情 况 的方 法 , 不 借 助 现 代 影 像 学 仪 器 的 基 础 上 , 以有 效 降 低 P C 观 在 可 IC 置 管 移 位 的发 生 , 高 置管 的成 功 率 和工 作 效 率 。 提
X线摄 片定 位 。
提 高 了 PC I C置 管的成 功率 , 现报 道如 下 。
l 对 象 与 方 法
1例PICC导管多次异位颈内静脉的处理经验
【 关键词 】 PC 置管术 ; 置管并发症 ; 导管异位 ; 颈 内静脉 ; 置管化疗 IC
di1 .9 9 ji n 17 4 3 .0 2 0 。2 o:0 3 6/.s 。6 4— 16 2 1 。2 04 s
文章编号 :6 4— 16 2 1 )2— 18—0 17 4 3 (0 2 0 0 2 2
C i u gO c ,A r 2 1 , o. , o 2 hn J r n o p . 0 2 V 14 N . S
前 出现胸闷、 气促 , 半月前加重 , 休息亦不能缓解而 人 院 。查体 : 侧 胸 腔 大 量 积 液 伴 少 量 心 包 积 液 。 左 临床诊 断为 左肺腺 癌 Ⅳ期伴 广泛转 移 。入科后 拟行 B超 引导下 改 良塞丁 格 PC I C置 管 术 。操 作前 详 细 告知 PC IC置管 术 的 优 缺点 , 以 其 他 患 者 现 身 示 并 范 , 得其合 作 , 签署 知情 同意 书 。 取 并 PC IC置管 操作 步骤 : 先行 B超 探 查 , 评估 穿刺 部位 , 最终 确定 为左上 肢 贵要 静 脉 。取肘 上 5m 处 c 为穿刺 点 , 测量 置 人导 管 的所 需 长 度 为 3 m。常 8e 规平 卧位 , 左侧手 臂外 展 9 O度 , 部麻醉 。穿刺 , 局 送 人导 丝 , 皮 , 血管鞘 , 扩 送 再送 导管 、 撤血 管鞘 。在 导 管到达 腋静 脉时 , 常规指 导 患者头 转 向穿刺侧 , 下颌 紧靠 肩部 。导管 置 人 3 n后 , 用 超 声探 头 在 置 5o 使 管 同侧 自颈根部 向上探 查 , 现 导 管末 端 上 行 于左 发 侧颈 内静脉 约 5o 立 即退 出导 管 2 m, m, 5c 降低 患者 手臂外 展 角度为 6 0度 , 用 边送 管 , 脉 冲式 冲 管 采 边 方法 , 置入 导管 后再行 超声探 测 , 发现导 管 又被插 入 颈 内静 脉 , 再次 退 出导管 。由助 手 按 压 同侧 颈 内静 脉 以暂 时 阻断颈 内静 脉 回流 , 同法再 次 置 管 仍 捕 入 了颈 内静 脉 。考 虑患 者 因过 度消 瘦 , 下 凹陷 , 管 腋 导 途经腋 静 脉时 因角 度较 大 而 难 以进 入 锁 骨 下 静脉 , 遂让助 手协 助 患 者 取 半 卧 位 ( 于 6 大 0度 角 ) 利 用 , 重力 和血 流的 冲击 , 合边 脉压 冲管边送 管 的方法 , 配 轻柔将 导管 送入 。到 达预定 长度 后 , 用超 声探测 , 再 发现导 管末端 位 于左 侧 锁 骨 下 静脉 内 , 后 沿 置管 然 同侧胸 锁关 节 向胸 骨上 窝 直 至对 侧 胸 锁 关 节方 向 , 最终插 入上 腔静 脉 。暂 不撤 导丝 , 穿刺 点压迫 止血 、 无 菌敷 料包 裹 , 同患 者 行 x线 拍 片 , 陪 确认 导 管位 于上腔 静脉 后撤 出导 丝 , 管并 固定 导 管 。观察 患 冲 者生命体征正常 , 无不适 , 于次 E进行化疗 。 t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对48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8例导管异位病人中,误入颈内静脉2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9例,反折至胸壁静脉4例,反折至腋静脉2例,进入右心房6例,至对侧锁骨下静脉3例。
经处理后39例置于上腔静脉,4例由于血管条件差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5例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成功。
结论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近年来,经过外周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护理的深静脉置管途径[1]。
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63%~24.60%[2]。
导管异位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中,48例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导管异位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67岁。
肺癌22例,乳腺癌8例,脑梗死7例,矽肺6,食管癌3例,结肠癌2例。
75岁以上的患者32例,占66.67%。
穿刺静脉中,贵要静脉23例肘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14例。
1.2 材料选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5Fr或4Fr)。
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2 cm的无菌贴膜覆盖。
1.3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X线摄片定位是PICC 置管后头端定位的金标准。
T5-T7 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3]。
于跃等[4]认为导管末端的最适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PICC置管颈内静脉导管异位2种正位方法的比较
举臂靠静 脉
[ 关 键 词] P I C C ;颈 内静脉 ; 导管异位 ; 导管正位
【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9 6 9 ( 2 0 1 3 ) 0 8 A 一 0 0 6 6 — 0 2
称“ 偏头法” 【 5 1 , 存 在 一 定 的 局 限性 , 部 分 患 者 不 能 有 效配合 , 且 导 管 1次 正 位 成 功 率 低 , 因此 , 笔 者 设 计举臂靠 头法进行 导管正位 并探讨 其效果 , 报
道如 下 1 对 象与 方法
1 . 2 导 管正 位 方 法
本组 患 者 导管 置 入后 , 胸部 x
部位 提 升至肘 关节 以上 ,缩 短 了导管 在静 脉 内 的走
l 8例 , 乳腺 癌 l 5例 , 骨 肉瘤 8例 , 肺 癌 7例 , 鼻 咽癌
6例 , 血 液 病 6例 , 其他 9例 。置 管 部位 全 部 为上 臂
( 肘上 5 ~ 1 0 c m) ,置 管血 管 选择 贵 要静 脉 5 9例 , 肱 静脉 8例 , 贵要 静 脉走 向 的肘正 中静 脉 2例 。 置 管时
内静 脉导 管异 位 6 9例 , 其 中男 3 O例 , 女3 9例 , 年龄
[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1 — 2 0 【 作者 简介】 石 英( 1 9 6 5 一) , 女, 湖南 益 阳人 , 本科 学历 , 副 主任
护师 , 护士长。
耳廓 , 与头颈部形成 2 0 。 ~ 3 0 。 ; 常规消毒后 , 在 无 菌
全部 采 用 “ 偏头法” _ 5 1 , 即 由助 手 协 助患 者 去枕 , 将 头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定期观察
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如 有红肿、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导管维护
定期冲管、更换敷料及肝素帽,保持 导管通畅及清洁干燥。
体位护理
避免压迫置管肢体,适当抬高肢体以 促进血液回流。
健康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
家属沟通
健康教育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术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 异位。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 状态。
及时更换耗材
对使用过的导管、敷料等耗材进行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防 止感染。
建立设备档案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建立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便于追踪管理。
辅助检查方法
X线检查
是诊断PICC导管异位的 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
示导管头端位置。
B超检查
可用于辅助诊断导管异 位,尤其适用于孕妇和 儿童等不宜接受X线检查
的患者。
DSA检查
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 查,可用于复杂病例的
诊断和治疗指导。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也可用 于诊断导管异位,但价
格昂贵且操作复杂。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能力培训,及时
发现并处理导管异位等问题,确保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管长度选择不当,过长或过短均可 能导致导管异位。
其他因素
01
02
03
04
局部组织水肿
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导致血管受 压变形,影响导管的置入和稳
定性。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在深入分析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 置管技术、加强患者教育、优化导管固定方法等。
降低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通过实施上述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导管材料与技术有待改进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导管 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导管 异位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患者带 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PICC导管简介
PICC导管定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 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于 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 技术。
PICC导管用途
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 营养等,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静 脉通道。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导 管的相关知识、操作过
程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
情绪和恐惧心理。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维护和使 用PICC导管,避免不当
行为导致导管异位。
及时沟通
鼓励患者及时反映导管 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和异 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
处理。
评估导管功能
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评估其是否能继 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确认导管异位的位置和程度。
立即处理措施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应立即停止 输液,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
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拔出导管
根据异位情况,必要时需拔出导 管,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1例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处理
1例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处理当发现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时,需要及时停止进针并立即通知
医疗团队。
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固定导管:立即用透明敷料、导管固定片等固定导管,避免进
一步移位和损伤。
2. 拔管和重新置换:如果导管长度允许,可以尝试将导管拔出重置。
如果不可行,需要重新进行置换,找到正确的静脉通道。
3. 监测病情:在导管拔除或重置之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并随时准备紧急处理相关并发症。
4. 安慰和安抚患者:导管误入颈内静脉是患者和家属的一次巨大
打击,医护人员需要专业化和温情的沟通,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情
感关怀和安慰。
5. 动态记录:对于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事件,医疗团队需要
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以便今后避免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中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与处理
了一条无 痛性输 液通道 , 已在 临床广泛使用 , 但在 临床 置管 过
程中 , 也遇到各种 问题及并发症 , 其中导管异位是 常见 问题 之
一
。
导管异位是 指置 管后拍 摄胸 片示 导管 头端 不在 上腔 静
脉, 而进入颈 内静 脉等他血管 或心脏其他 部位 J 。导管 异位 可 明显增加 P I C C置管期 间的并发症 , 现总结 分析 如下 。
・
1 02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1 6期 ( 下半月版
B超 引 导 下 P I C C置 管术 中导 管 异 位 的 原 因分 析 与处 理
孙
摘 要
莉
目的: 分析 B超引导下 P I C C 置管术 中导管异位的原 因, 提 出相应处 理措施 , 以提高 P I C C置管成 功率。方法 : 2 0 1 2年 1 月- 2 0 1 3年 2
月在我科接受 B 超 引导下 P I C C置管并发生异位的病人 l 4 例, 分析其原 因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结果 : 1 4例病人 中, 除1 例因血管个体原因重新
穿刺外 , 其余 1 3 例通过调 整体位 、 导管长度或边推 注生理盐水边送管 , 将导 管成功置入。结论 : 准确 的导管测量 , 正确的血管选择 , 精 确掌握撤 导丝 的时机 , 正确的体位 , 置管前 血管 的评估及解释工作等能减少导 管异位 的发生 。
测量误差 。
2 . 1 . 3 处理
异 位至 右心 房处理 方法 较简单 , 根据 x线摄
片结果 , 撤出导管 2~ 5 e m至上腔静脉 即可 。
2 . 1 异 位 至 右 心 房 4例
至颈内静脉病 例中 , 有4 例是 在右侧 贵要静 脉置入。 由于病 人成强迫体位、 肥胖 、 颈项强直 、 神 志不清而无 法配合偏头 , 当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PICC置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对PICC导管异位进行分析及研究对策方法:对130例置管患者,其中4例出现异位至颈内静脉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经过调整,全部送入上腔静脉,均未发生感染。
结论:发生导管异位时,应首先研究对策,不急于拔除,这样不仅降低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大大减轻了由于患者血管条件欠佳再次穿刺失败所造成的经济负担。
总结经验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率。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末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中心静脉导管,它可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轻药物反应,提高疗效。
随着PICC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随之伴发的并发症也不断的增加,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文献报道发生率12.5%。
我科自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共为130例患者行PICC置管,其中异位至颈内静脉达4例,发生率为3.8%。
,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30例,男1 例,女3 例,年龄27~78岁,置管的目的:均为肿瘤患者,因需要进行化疗者例,外周静脉条件差但需要长期输液者例。
2、定位参考标准 T5~T7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
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7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
3、导管的选择我院130例患者均采用美国巴德PICC。
它的材料为硅胶,质柔软,与人体的亲和性好,对血管刺激小。
巴德的PICC为三向瓣膜式导管,型号为3~6 Fr,直径为0.3~0.6 mm,导管直径大小与液体流速成正相关。
4、用物准备:中心静脉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肝素钠、0.5%碘伏、75%乙醇、20ml注射器、无菌敷贴、巴德PICC管。
5、操作方法均选择健侧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纸尺测量定位,常规消毒,预冲导管,铺洞巾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前进少许,送入导管鞘,送导管至肩部位置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膀,送导管至预定长度体外留置部分,尾翼锁定,抽回血,脉冲式冲管,接正压接头,贴膜固定,CT模拟机下定位。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作者:齐娟刘利何华来源:《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索PICC异位的原因。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41例导管异位的发生部位、置管途径、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PICC管出现异位和置管的长度、静脉的选择、置管的体位、测量的方法、局部血管解剖的变异和送管的技巧等有关。
结论:为了预防PICC管发生异位,置管首选右上肢贵要静脉,改进测量方法和置管时患者的体位,大多数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处理从外周静脉给中心静脉置入导管的方法(PICC)具有维护简单和安全的优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但也有一些危险与并发症存在[1]。
PICC管最容易出现异位,约有6.7%的发生率[2]。
能导致PICC的并发症的显著的增加,例如肿胀、堵管、疼痛和液体渗漏等,也有可能出现房颤和椎体旁积液等并发症[3],从而造成拔管困难。
我们于2002年12月-2009年1月共进行PICC置管651例,其中发生导管异位42例,经综合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见下列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PICC导管异位的患者。
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8岁;白血病19例,淋巴瘤18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其他2例。
1.2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PICC导管,操作方法是中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和实施细则[4]有关PICC操作规则,置管流程为置管前测量上腔静脉的长度,方法是病人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并测量术侧臂围。
消毒皮肤,进针为20~30度穿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0.5cm,送套管鞘,以中指按压套管鞘尖端后退出针芯,送管至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术肢方向,下颌尽量向下压,送管至预定长度后,抽回血确认穿刺成功,冲洗宫腔、封管、固定,置管成功后,拍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处理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头端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处理方法。
方法临床选取22例picc导管头端异位颈内静脉患者,采用重新送管法,边冲生理盐水边推送导管,以纠正picc导管头端位置,使其进入上腔静脉。
结果复位成功率达100%。
结论压迫颈内静脉,采用重新送管法,利用重力作用可使导管头端到达理想的位置,可有效纠正picc导管头端异位。
【关键词】
picc 头端异位;颈内静脉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日益增高,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已成为肿瘤相关专业临床护理的常见、重要操作之一。
picc置入过程中,常因患者体位或患者血管状况等多种因素导致导管异位,而picc
异位至颈内静脉是临床最常见的异位,发生率高于60%[1]。
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后若不及时正位或正位不成功,可导致后颅神经损伤、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常常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而拔除导管,有时需要重新置管,既增加患者痛苦,又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
本课题组在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间采用重新送管法,即压迫颈内静脉,生理盐水推注边送管的方法,成功纠正了22例导管头端异位于颈内静脉的患者,为患者减轻了痛苦,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导管的价值,节约患者的住院费用。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共置管489例,发生导管异位29例,异位发生率为5.9%。
其中22例异位入颈内静脉,发生率为76%;余7例分别异位于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奇静脉等。
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胃癌8例,肝癌6例,结肠癌5例,胰腺癌3例,食管癌1例,均经病理证实。
1.2 方法
1.2.1 穿刺部位右侧肘正中静脉5例,右侧贵要静脉3例,右侧头静脉14例。
均采用巴德公司三腔瓣膜式导管,规格为4fr,一次穿刺成功,回血良好,送管至34~37 cm(平均到达35.5 cm)时,嘱患者将患者头部转向穿刺点同侧,下颌贴紧肩部,6例送管至35~38 cm(平均36.5 cm)时略感阻力,停顿片刻后送管顺利至预先长度,穿刺成功退出穿刺针软管,但不撤导丝,10 ml注射器回抽回血良好,给予妥善固定。
x线摄片示picc异位于颈内静脉,立即给予处理。
所有操作均由工作5~10年,具备picc资质的专科护士操作。
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
1.2.2 用物准备无菌手套3双,无菌picc正位包1个,内置治疗巾1块,洞巾1块,镊子两把,无菌纱布若干,乙醇棉球若干,弯盘1个,05%碘伏、乙醇、棉签、透明贴膜、胶布、10 ml注射器2个、生理盐水、肝素盐水。
1.2.3 重新送管复位法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操作者取下
贴膜,戴无菌手套,在患者手臂下铺无菌巾,消毒穿刺点上下各20 cm、两侧至臂缘及外露导管,铺孔巾,更换无菌手套,将导管撤至体表测定锁骨下静脉长度后(一般15~20 cm),消毒导管体外段及支撑导丝尾部≥3次,调整穿刺侧手臂与身体成直角或与颈部角度<30°,一个助手协助患者头偏向穿刺侧,下颌贴紧肩部,对准颈内静脉向锁骨后下方施加压力,用食指和中指患者以能耐受的压力压迫,压迫位置以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为准,另一助手以抽取有生理盐水的10 ml注射器连接picc接口,操作者以右手持无菌镊匀速缓慢送管的同时,助手以脉冲式方式向导管内推注生理盐水(推注的速度应大于送管的速度),同时安抚患者,避免因情绪紧张导致血管痉挛,轻微转动导管直至送管至预定长度,暂不撤导丝,妥善固定导管,再行x线摄片。
2 结果判定
x线摄片定位示导管头端,若再次发生颈内静脉异位,按上述方法退管后再次送管至所需长度,22例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的患者,均正位顺利,导管头端均进入上腔静脉内5~10 cm。
一次成功率达91%,二次成功率为100%。
撤去导丝,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妥善固定。
3 讨论
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末端位于上腔静脉。
作为一种静脉化疗途径,与传统的静脉给药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因具有安全、可靠、留置时间长、
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3]。
picc异位与静脉选择、置管长度的外测量方法、患者局部血管解剖变异、穿刺时患者体位、操作者送管技巧等因素有关。
颈内静脉异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复位,国内外尚无统一方式可循。
分别有学者采用如超声探头压迫颈内静脉法、x线透视、模拟定位机下正位法等。
但上述正位方法都需要在特定的场合,在仪器的辅助下来进行,射线对护士及患者都存在伤害,其中模拟定位机下正位时需穿上沉重的铅衣,给操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加之代价较高,目前在国内不推荐为常规使用。
本研究采用重新送管法,主要基于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原因排除肿块压迫、上腔静脉压力增高、局部解剖变异等因素外,往往由于患者体位不当或不能有效曲颈引起。
重新送管法复位导管具体原理如下:①为患者摆体位,头偏向穿刺部位同侧,下颌贴紧肩部,压迫同侧颈内静脉以阻断送管过程中导管通向颈内静脉的通路。
②送管的同时,用10 ml注射器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利用重力作用使导管头端下垂进入上腔静脉。
选择10 ml注射器是因为其相对20~50 ml注射器而言截面较小,压力相对较大,推注时可使导管充分漂浮,易于送管[4]。
③支撑导丝的保留增加了送管的力度和速度,提高了再次送管的成功率。
重新送管无创伤,减轻患者疼痛等不适,临床应用效果好。
综上所述,体外送管法用物准备、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无需仪器辅助即可在病房完成,避免了患者在病房与放射科间的奔波劳
累,并节约大量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群,廖丽,阳静,等662例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研究.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5254.
[2] 宋林萍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导管在癌症病人化疗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5051.
[3] 李艳红,张海英,陈小琼,等. picc导管断裂的处理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2):1109.
[4] 闻曲,鲁汉英,鲍利红picc导管误入腋静脉调整方法的改进.护理学杂志,2009,24(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