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章体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章体例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而史书则是其中的一枝奇葩。这些史籍在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多种体例,犹如奇花异放,色彩纷呈。

一.纪传体:纪传体首创于司马迁的《史记》。这种体例,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反映历史事件,自《史记》问世以后,中国史书大多以这种体例写成。

以《史记》为例,它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组成。

1.本纪以帝王世纪为纲,按年代顺序记叙历史大事;

2.世家中的部分内容以朝代或诸侯国的事迹为纲,按年代顺序记叙历史大事。

3.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4.表又分为世表、年表、月表,是以表格形式,分别按世代、年、月排列的简明大事记,以补纪、传叙述之不足。

5.书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分门别类地记叙了礼仪、音乐、军事、历法、天文、祭典、水利)、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发展概况,具有专门学科史的性质。

到了《汉书》,它取消“世家”,并入“列传”,称“本纪”为“纪”,改“书”为“志”。自此以后,其他纪传体史书虽由于时代特点或史家个人价值取向的差异,在设立条目时有增易,但大都没有跳出《汉书》所创的体例。自《汉书》以后的纪传体史书,便以纪为纲,包举大端,以列传和志为目,详述其事,从而构成了一种以线带点,以点补线,较为系统而完备的史书体系。

二.编年体:编年体史书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来写,按年编次,以年月为经,以史事为纬,材料被安排得井井有条,避免了复沓和零碎,也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的前后联系。但是,在编年体中,同一时期的几件事情往往参差错落,记事就难免前后割裂,有时首尾也不能连贯,甚至有一件事相隔数卷的情况,以致司马光在完成《资治通鉴》之后又编成《资治通鉴目录》30卷以备查检,朱熹更编写了《资治通鉴纲目》以明其条理。

三.国别体:国别体,是按国别分别记述各国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和《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的代表。秦汉以后,由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国别体这一史书编写体例就不再为人们所使用了。

四.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将有关某一专题的史料集中到一块,便于读者了解某一问题的全面情况的史书体例。南宋学者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编写了《通鉴纪事本末》,首开纪事本末体的先河。此书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弥补了编年体、纪传体的不足。纪事本末体史书在史料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它把某一专题的有关材料罗列在一块,首尾明晰,脉络清楚,为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五.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六.断代史:史书体例名称。相对于“通史”而言。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并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作叙述之史书。东汉班固作《汉书》,首创其例。此后大部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史书都属断代史性质之史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人类历史本来是一条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斑斓的长河,要想用一种体例把这条长河的主干支流、惊涛涟漪、珍珠泥沙都尽善尽美地展示给后人,的确不是一件易事,难怪历代史家不断

探索,也终难找到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案。如此看来,折衷的办法只能是多体并存,互为补充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