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粤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Ⅰ第10课《散文两篇》导学稿(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8bc424647d27284b73510b.png)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散文两篇》(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作品的有关内容;掌握重点字词以及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技能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富哲理的写法;欣赏冰心散文平易自然、简洁含蓄的语言风格。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命的认知以及对家乡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霞》教学目标:1.理清文本思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重点语句,培养鉴赏散文的习惯与能力。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深化对自我人生的理解。
教学重点:对文中重点句子进行讨论分析,细品其蕴涵的深邃哲思与人生况味。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作者名片】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福州,幼年时期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盈隽丽、凝练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背景资料】“冰心体”散文:所谓冰心体散文,是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说心中要说的话,倾诉自己的真情,即宣扬以母爱、童真之爱、自然之爱为内容的“爱的哲学”思想,“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显示出清丽的风致。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
![粤教版高中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11f3d9b5cc22bcd126ff0c56.png)
北大公学肇庆实验学校:杜海波
【诗海撷贝】 西楼 [宋]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 [bó] ,卧看千山急雨来。
【翻译】 海上滔天的巨浪,像云彩般高涨,涌过去了,又
急急退了回来;强劲的北风刮着,夹杂着数声轰雷。我 站在楼上把四面的帘子高高挂起,然后静静地躺下, 欣赏着暴雨,欣赏着雨中重峦叠岫的风采。
4.《窗》第2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许我
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句子中的“追求”和“占领”有什么不同的深层含意?
【明确】“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门”是可 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 追求春光。
“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窗”可以打通 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引进来,人们只要待在 屋里就可以享受,不用出去。
【重点探究】 1.散文《窗》共有4段,请依次找出每段文字中最能体 现作者行文思路的句子,然后概括每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点拨】(1)第1段:①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②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简析: 由“春天”入笔,道出“窗”的作用。 (2)第2段: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 表示享受。简析:对比“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 义,引出论点“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
比,认为窗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代表着更高层 次的人类进化,并呼唤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坦诚相 待、自由交流。
【阅读鉴赏】
《窗》
微课一:赏析引用的表达效果
1.下面课文中的引用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1)①《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
膝之易安。”
②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
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生版)导学稿
![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学生版)导学稿](https://img.taocdn.com/s3/m/2bad490beff9aef8941e06a2.png)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班级:姓名:小组:座号:《议论散文两篇》【课题】《议论散文两篇》(粤教版语文必修2第9课)【课型】本文属于议论散文基本阅读课【学习目标】1.能通过阅读这两篇文章,了解议论散文的有关常识。
(理解)2. 能抓住文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探索“窗”、“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分析)3.能以这两课为例学习并掌握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理解、运用)4.能欣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理解、分析)【学习重点】1. 能抓住文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分析、探索“窗”、“门”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理解,分析)2.能欣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
(理解、分析)【学习难点】能以这两课为例学习并掌握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培养自己独特的创新意识。
【课前预习积累】1、字音识记(1)单音字凭眺.()琐.碎()斟酌..()()窥.见()眸.子()奢侈..()()希冀.()鸟窠.()镶嵌..()()静谧.()谦逊.()隔膜..()()(2)多音字单薄()囚笼()薄薄荷()笼薄片()笼络()2、字形识别zhòu ()纹xiǎng( )嵌chú()形熙熙rǎng rǎliáo ( ) 绕寒xuān( )liáo ( ) 草xuān( )哗liáo ( )原之火xuàn( )染cáo ( )杂bīn bīn ( )( )有礼zāo ( )蹋zāo ( )遇chēn( )州3、词语积累眼花缭乱: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踵而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容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一课时《窗》一、内容导读本文由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窗”,联想到寓有深意的、精神境界的“窗”,由实到虚,认为“窗”代表“占领”与“享受”,是人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的一个胜利,表明“窗”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强调人应当以审美的眼光享受生活,注重个人主体性的存在,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坦诚、信任、自由交流思想的向往。
2018年[粤教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文档资料
![2018年[粤教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2399fe39ec3d5bbfd0a7464.png)
[粤教必修二]《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议论散文两篇◎课前自主【走进作者】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201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作品一览】《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年)、《围城》(长篇小说,1947年)、《谈艺录》(文论,1948年)、《管锥篇》(1-4册,文论,1979年)、《七缀集》(文论集,1985年)【识记积累】1.注音搅动琐碎镶嵌隔膜飒至捷径希冀斟酌驯服笼络鸟窠2. 词义凭眺(tiào):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窥见(kuī):看出来或察觉到。
眸子(móu):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3.文学常识散文的知识:一般来说,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议论(哲理)散文和抒情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只指抒情散文。
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 《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6440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5.png)
第16课《散文二篇》预习导学案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品味课文的语言,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2.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难点)一、知作者、明背景(一)《永久的生命》1.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号菊潭,主要笔名有青蔓、严森、司徒丹等。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曾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2.写作背景《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这是严文井在早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当时作者“到了三十岁的边头”,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二)《我为什么而活着》1.作者介绍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无神论者,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写作背景《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
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
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
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名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2学案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2学案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493bfd51e79b89680226a6.png)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学习重点 1.理解重要语句及词语的含意;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阐述的生活哲理。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琐.碎(suǒ) ②譬.如(pì) ③凭眺.(tiào) ④驯.服(xùn) ⑤寒暄.(xuān) ⑥斟.酌(zhēn) ⑦清风飒.至(sà) ⑧奢侈.(chǐ) ⑨眸.子(móu) ⑩嘈.杂(cáo) ⑪揪.心(jiū) ⑫静谧.(mì) ⑬接踵.(zhǒnɡ) (2)多音字①系⎩⎪⎨⎪⎧ 联系.(xì)系.鞋带(jì) ②畜⎩⎪⎨⎪⎧ 家畜.(chù)畜.牧(xù) ③秘⎩⎪⎨⎪⎧ 秘.密(mì)秘.鲁(Bì) ④症⎩⎪⎨⎪⎧忧郁症.(zhèn ɡ)症.结(zhēn ɡ) 2.辨形组词 (1)⎩⎪⎨⎪⎧ 暄(寒暄)煊(煊赫)渲(渲染) (2)⎩⎪⎨⎪⎧缭(眼花缭乱)撩(撩拨)燎(燎原)(3)⎩⎪⎨⎪⎧ 峻(严峻)竣(竣工)浚(疏浚) (4)⎩⎪⎨⎪⎧询(询问)殉(殉职)徇(徇私) 3.理解词义(1)光天化日: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常用于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语境中。
(2)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休戚,欢乐和忧愁,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
(3)不过尔尔:不过这样罢了。
用来形容平平常常。
有轻视的意味。
(4)接踵而来: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
(5)音容宛在: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4.选词填空(1)享受·享用·享有①泰山在古今中外________盛名。
②这次出差我________了贵宾的待遇。
③朋友来了,他拿出好酒供客人________。
答案 ①享有 ②享受 ③享用解析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2学案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
![粤教版-语文-高一-学案导学粤教版必修2学案 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d4bfc20740be1e640e9a93.png)
第9课 议论散文两篇学习重点 1.理解重要语句及词语的含意;正确把握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阐述的生活哲理。
2.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琐.碎(suǒ) ②譬.如(pì) ③凭眺.(tiào) ④驯.服(xùn) ⑤寒暄.(xuān) ⑥斟.酌(zhēn) ⑦清风飒.至(sà) ⑧奢侈.(chǐ) ⑨眸.子(móu) ⑩嘈.杂(cáo) ⑪揪.心(jiū) ⑫静谧.(mì) ⑬接踵.(zhǒnɡ) (2)多音字①系⎩⎪⎨⎪⎧ 联系.(xì)系.鞋带(jì) ②畜⎩⎪⎨⎪⎧ 家畜.(chù)畜.牧(xù) ③秘⎩⎪⎨⎪⎧ 秘.密(mì)秘.鲁(Bì) ④症⎩⎪⎨⎪⎧忧郁症.(zhèn ɡ)症.结(zhēn ɡ) 2.辨形组词 (1)⎩⎪⎨⎪⎧ 暄(寒暄)煊(煊赫)渲(渲染) (2)⎩⎪⎨⎪⎧缭(眼花缭乱)撩(撩拨)燎(燎原)(3)⎩⎪⎨⎪⎧ 峻(严峻)竣(竣工)浚(疏浚) (4)⎩⎪⎨⎪⎧询(询问)殉(殉职)徇(徇私) 3.理解词义(1)光天化日: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常用于干违法乱纪的事情的语境中。
(2)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休戚,欢乐和忧愁,泛指有利的和不利的遭遇。
(3)不过尔尔:不过这样罢了。
用来形容平平常常。
有轻视的意味。
(4)接踵而来: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的人的脚跟,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
(5)音容宛在:死者的声音和容貌仿佛还在耳边和眼前,多形容对死者的怀念。
4.选词填空(1)享受·享用·享有①泰山在古今中外________盛名。
②这次出差我________了贵宾的待遇。
③朋友来了,他拿出好酒供客人________。
答案 ①享有 ②享受 ③享用解析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享用”,使用某种东西而得到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满足。
2021年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篇》教案 粤教版必修
![2021年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篇》教案 粤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e19526c755270722182ef764.png)
2021年高中语文《议论散文两篇》教案粤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的情物交融并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2、学习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从而学会关注生活,有意识地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3、通过优美句段的欣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习于平凡中见深意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
(二)难点(1)对课文蕴涵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2)对优美句段的欣赏和课文精彩语言的把握。
(3)学习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新意的思想方法。
三、课型:讨论型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预习要求:1、门和窗是常见的事物,它们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它们可能有自己丰富的经历,也可能是生活无声的见证……大千世界,和它们有关的故事很多很多,芸芸众生,由它们生发的见解也见仁见智。
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门和窗的图片、故事以及中外名人对它们描绘的佳句等,并思考它们引发了你那些回忆,激起了那些联想,产生了怎样的感情,准备在课堂上发言交流。
此外阅读课文,把你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暂定)2、收集钱钟书的生平资料,初步了解作家。
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理解作家对窗赋予的哲理。
2、对课文的语言作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二、教学程序(一)导语(6分钟)1、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
家族名流――钱穆、钱学森、钱基博;名字故事――仰先、钟书、默存;钟书热――《围城》、杨绛《我们仨》(控制在1分钟内)……补充:钱钟书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
《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2、课一开始,展示多媒体图片,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议论散文两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导学案议论散文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e98fca9f19e8b8f67c1cb97b.png)
《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走进作者】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字默存,号槐聚。
江苏无锡人。
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1941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围城》和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作品一览】《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年)、《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年)、《围城》(长篇小说,1947年)、《谈艺录》(文论,1948年)、《管锥篇》(1-4册,文论,1979年)、《七缀集》(文论集,1985年)【识记积累】1.注音搅.动琐.碎镶嵌....隔膜飒.至捷径....希冀.斟酌驯.服笼络..鸟窠.2. 词义凭眺(tiào):在高处向远处看(多指欣赏风景)。
奢侈(shēchǐ):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窥见(kuī):看出来或察觉到。
眸子(móu):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堂上演练【夯实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蹒.跚(mán)滑稽.(jī)莞.尔 (guǎn) 朱拓.(tà)B.孱.头 (chàn) 磕.头 (kè) 蹩.进(bié) 勃.然(bó)C.牲醴.(lǐ) 凫.水 (fú) 形骸.(hái) 咀.嚼(jǔ)D.恐吓. (hè) 害.怕(hài) 给.予 (jí) 供给.(gě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讥诮吮吸份量冠冕堂黄B.应酬鬼秘诡密故弄玄虚C.瞎制唾弃告诫残羹冷灸D.吮吸打皱祭祀联绵不断【疑难探究】1.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为什么?文中列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作者笔下的门,有的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又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来寄托自己的思想呢?【文段精析】(一)阅读课文《窗》,完成1-4题。
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课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粤教版必修
![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散文第课议论散文两篇导学案粤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6e13b96aee06eff9aff80737.png)
(1) ﻩ(2)
(3)(4)
答案 (1)寒暄/煊赫/渲染 (2)眼花缭乱/撩拨/燎原 (3)严峻/竣工/疏浚 (4)询问/殉职/徇私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光天化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休戚相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作者简介
1.钱锺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是深受人们爱戴的文化名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文艺论集《谈艺录》等。
2.莫利(1890—1957),美国作家。著有《桑迪加夫酒》、《特洛伊木马》等。
窗
答案 (1)春天 (2)门 (3)眼睛
2.下面是《门》一文的结构思维导图,请根据提示把空缺处填写完整。
答案 (1)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2)不知门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3)工作环境 (4)象征意义 (5)开门方式 (6)象征意义 (7)开门和关门的含意 (8)开门和关门 (9)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二、背景展示
1.钱锺书在小说上卓有成就,在散文上也著作颇丰。他的议论性散文善于从小角度阐释大道理。《窗》这篇文章选自《写在人生边上》,就是以小见大的散文。
2.门是人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开门和关门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做的最平常的动作,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动作之中,莫利却挖掘出了深刻的人生意义,写下了这篇哲理散文《门》。
三、文体知识
议论性散文
散文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抒情散文(以表达或披露作者浓郁的主观情感为主)、议论散文(以阐明事理、发表议论为主)。所谓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发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侧重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而不是只注重理性和逻辑。本课的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性散文,作者通过对门和窗发表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阐释了自己的人生哲理。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含答案.doc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2素材:文本助读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e1d773528ea81c759f5787f.png)
第三单元散文⑵J第9课议论散文两篇X•们後:“£帝右矣£一适门的同时,舍诒你打秆一扁窃。
”那一扁扁门乡窃里,承我墻乡少厉支,"打科3 $少未乘。
另找一扁门,夕卜而县你未曽歸E的耦彩的世界;加任©遠的备一个机遙,总敢込跨出门去!窗▽它已不玉理单僱的窃户3 ,更县嬪们汲取知识、与9卜立烷的窃(70门与窃急迫个和会中昱干凡的,便"不可或経。
有乡少X-句曾器佬到迫看似年兀的纟帝中短含的z•生兹理。
孜窍窃逸播C或徭名门逸择窃,不过昱($• —含之向的逸播,使它却昱仮一隹童髯重理的逸择!■精美晨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是深受爱戴的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 文艺论集《谈艺录》等。
⑵莫利(1890—1957),羡国作家。
著有《桑迪加夫酒》、《特洛伊木马》等。
2.背景探寻(1)钱钟书在小说上卓有成果,在散文上也著作颇丰。
他的议论性散文善于从小角度阐释大道理。
《窗》选自《写在人生边上》,就是以小见大的散文。
(2)巴黎凯旋门坐落在巴黎市屮心夏尔•戴高乐广场(又称星形广场)屮央,是拿破仑为纪念他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大败奥俄联军的功绩,于1806年2月下令兴建的。
它是欧洲1()0多座凯旋门中最大的一座。
巴黎凯旋门高约50米,宽约45米,厚约22米。
四面各有一门,中心拱门宽14.6米。
门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
内壁刻的是曾经跟随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数百名将军的名字和宣扬拿破仑赫赫战功的上百个胜利战役的浮雕。
外墙上刻有取材于1792—1815年间法国战史的巨幅雕像。
所有雕像各具特色,同门楣上花饰浮雕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俨然是一件精美动人的艺术品。
这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刻在右侧(面向田园大街)石柱上的“1792年志愿军出发远征”,即著名的《马赛曲》的浮雕,是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耍一席之地的不朽艺术杰作。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窗 教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 9 议论散文两篇 窗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a1712551810a6f4248699.png)
窗钱钟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文章主要观点。
2、品味文章语言特色,理解文章蕴含的哲理。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教材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表达作者主要观点的语句来。
2、探究合作法,通过精彩句段的欣赏,品味文章语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文章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根底,书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方法,从而学会关注、感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窗的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教学方法点拨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文学中的“窗〞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窗含之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想象夫妻相会于西窗〕二、作家作品1.钱钟书〔1910-1998〕,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
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深受爱戴的文化名人。
2.本文选自?写在人生的边上?〔散文集,1941年〕在此书的?序?中,钱钟书说到,“人生是一部大书〞,自己只是“以一种业余的消遣者的随便和沉着、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就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上几字,写一个问号或叹号。
〞〔探讨人生问题〕三、整体感知:请从每段中找出集中表达作者人生感悟的语句〔点拨查找观点句的方法〕。
学生公示所找到的句子。
明确:第1段:“不过屋外的春天太贱了!〞“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2段:“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3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4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关窗等于闭眼。
〞三、分析探究第1段:由窗引入对人生的的感悟难句解读:①“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
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太贱了〞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明确:“太贱了〞是指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薄弱。
高中语文第3单元散文9议论散文两篇学案粤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3单元散文9议论散文两篇学案粤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64e69abb14e852459fb571e.png)
9 议论散文两篇[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寒暄.( ) 奢侈.( ) 眸.子( ) 嘈.杂( ) 搅.动( ) 镶嵌..( )( ) 飒.至( ) 希冀.( ) 鸟窠.( ) 驯.服( ) 揪.心( ) 静谧.( ) 接踵.而来( ) [答案] xuān chǐ móu cáo jiǎo xiānɡ qiàn sà jì k ē xùn jiū mì zhǒnɡ(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给⎩⎪⎨⎪⎧给予( )交给( ) 脉⎩⎪⎨⎪⎧脉络( )含情脉脉( ) [答案] jǐ ɡěi mài mò2.语境辨析法当太阳笼.( )罩树林的时候,挂在树上的笼.( )子里的鸟儿与那些自由的鸟儿们唱和起来。
[答案] lǒng lóng二、写对字形⎩⎪⎨⎪⎧suǒ( )碎suǒ( )链suǒ( )呐 ⎩⎪⎨⎪⎧zhēn( )酌kān( )误zhàn( )蓝 ⎩⎪⎨⎪⎧严jùn( )jùn( )工疏jùn( )[答案] 琐 锁 唢 斟 勘 湛 峻 竣 浚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隔膜·隔阂两者都能作名词,都有“彼此心意不通、形成障碍”的意思。
“隔膜”指双方互不了解的状态,多用于人与人之间,适用范围比较窄。
“隔阂”指双方思想上的距离,可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用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方之间、语言之间,适用范围比较广。
(2)休戚相关·息息相关二者都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息息相关”是中性词,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
“休戚相关”多用褒义,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休戚相关”双方必须有利害关系。
2.明确词义(1)光天化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过尔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接踵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音容宛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议论散文两篇窗1 .课文读解。
(1)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 —1998)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他的父亲钱基博历任清华、圣约翰、光华、国立蓝田等校教授,曾参与20 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且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钱穆、科学家钱学森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
1910 年11 月21 日钱钟书出生时,伯父为他取名为“仰先”,即“仰慕先哲”之义;1911 年他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父亲为他正式命名为“钟书”;1920 年,他到无锡东林读书,父亲为他起字“默存”,意思是要他少说话。
钱钟书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和无锡仁。
1933 年于清华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任教。
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获副博士学位。
又赴法国巴黎进修法国文学。
1938 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英文系主任。
1941 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 围城》和短、法、德、俄、日、西语译本。
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
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中央图书馆和清华执教或任职。
1953 年后,他在北京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加以阐发、辨析。
(2) 基本解读。
文章开头用“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接着通过对窗于外春天的描写说明“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认为“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也就是说,屋子外的春天,只有经过了窗子的取舍和切割,阳光才显得明亮,风才有生气,鸟语才更动人。
开篇就将窗于的形象和作用突显出来。
文章接下来承接上一段的话题,进行延伸,将窗和门进行比较。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Q9 区别一支笔与一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
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
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 《小逻辑》,第262 页,三联书店1954 年版) 钱钟书就是这样来比较门和窗的,他认为门和窗都可以作为进出口,而根本分别在于“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最后,作者将窗比作“房屋的眼睛”,比较了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我们跟带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
最后作者将“关窗”和“闭眼”联系起来,认为“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和“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文章的结尾将关窗和闭眼合在一起来写,“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
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这一个结尾,不但为思想的探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全篇的结构来看,也非常完美地照应了开头。
文章在写法上铺得开、挖得深,横向铺陈,联想丰富;纵向挖掘,深刻厚实。
结构上看似笔随兴致,仔细分析,却可见处处关联,前后呼应。
(3) 问题探究。
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
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
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
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这一段话中包含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但表现得非常含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一段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作者通过对窗的描写,是想表达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在针砭时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还有人认为作者只是通过“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精深的认识,行文客观,睿智,情感性、个体性并不强。
关于文章的解读是可以多角度的,哪一种理解说服力比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
门(1)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莫利(1890 —1957) ,美国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 桑迪加夫酒) ,小说《特洛伊木马》、《基蒂·福伊尔》等。
(2) 基本解读。
门是人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开门和关门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做的最平常的动作之一,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动作之中,作者却挖掘出了深刻的人生意义。
在文章中,门不再只是房屋等的出人口,而是具有了深层的象征和隐喻意义:门是隐秘的象征,每一扇门内都隐藏着奥秘;门的开启,意味着一个奥秘的揭开,一种未知的新情况的出现,这种新情况可能是令人欣喜的,也可能是灾难性的,但无论怎样,开门总是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表示进入一个新时刻;门的关闭则可怕得多,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所以作者认为关门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文章所有表现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深刻,从开门和关门两个日常生活的动作出发去体察社会、感悟人生,文章所涉及的人生命题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生活、职业命运、社会众生、生命况味、人生的终极思考等等。
每一个命题都从门开始,而最后又会归结到门上来。
因此,文章尽管内容丰富,结构却很紧凑。
《门》全文共有9 个自然段,第 1 段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全篇的文眼,即“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这一句话,可以说起了统领全篇的作用。
第 2 段以日常生活为例,说明开门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门里的奥秘,可能是好事,例如,修管子的工人修好了水管;也可能是让人烦恼的事情,例如厨娘的忧郁症发作了,等等。
所以“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第 3 段接着第 2 段的内容,说明在诸如接待室那样的场合,门与人们命运的关系,开门所带给人的各种复杂的感受。
第 4 段说明不同的门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提出了门的意义,即“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 5 段通过描述各种情况下的开门方式,描绘了一幅社会众生相。
第 6 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指出门是人生的一个象征。
第7 段是全文的议论重点。
这一段分别阐释开门和关门的含意,将门与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开门和关门中去体味生活和生命。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以及开门、关门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第8 段将开门和关门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写,“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接着进一步阐释人生就像开门和关门,“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第9 段是全文的结尾,作者重点提出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3) 精华鉴赏和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来抒写这些思想道理,或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样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门》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
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所在。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生的回答,可以是文章原话,也可以是自己的概括,或者两者结合。
参考答案:《窗》中的句子有:第 1 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 2 段:“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 3 段:“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 4 段:“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门》中的句子有:第 1 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第 2 段:“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第 3 段:“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第 4 段:“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 5 段:“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 6 段:“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第7 段:“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第8 段:“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第9 段:“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解读一篇课文,能够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题涉及的论述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文章看似矛盾的观点可能也正是事物复杂性的一个表现,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关门”意义的体悟。
学生无论支持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都是议论散文,写的都是窗,都从窗出发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认识。
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第一,视角不同。
钱钟书的《窗》主要是从屋内往窗外看而生发的感受,波德莱尔的《窗》主要是从外面往窗内看所生发的感受。
第二,思路不同。
钱钟书的《窗) 主要谈哲理,谈认识;波德莱尔的《窗》主要谈感受,谈体验。
第三,表达方式不同。
钱钟书的《窗) 明白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然后旁征博引来证明、或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波德莱尔的《窗》直接描写自己的想像,抒发自己的感情,文章饱含情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