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填空

合集下载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1、《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五人墓碑记》中因为五人的壮举,即使在死后也受到了人们的景仰的句子是: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3、《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6、《烛之武退秦师》,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8、《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9、《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0、《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1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12、《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答案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答案

《蜀道难》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6、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8、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9、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登高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8.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琵琶行》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犹抱琵琶半遮面”。

4. 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5.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6.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8.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9.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1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高中 语文 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

高中 语文 必修三 理解性默写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蜀道难》1.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定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时,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的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9.《蜀道难》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0.《蜀道难》中,诗人李白在感叹蜀道之高时,用衬托手法,生动暗示行人入蜀艰难的诗句是:“,。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13.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登高》1.《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2.《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写自己寄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4.《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1、《指南录后序》命名的由来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五人墓碑记》中因为五人的壮举,即使在死后也受到了人们的景仰的句子是: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3、《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5、《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6、《烛之武退秦师》,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7、《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8、《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9、《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10、《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

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1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12、《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3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3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答案版)一、《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尔来四万八千岁_,不与秦塞通人烟_”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可以横绝峨眉巅__”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猿猱欲度愁攀援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5、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但见悲鸟号古木_,_雄飞雌从绕林间_。

_又闻子规啼月夜__,_愁空山__。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再一次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情状。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枯松倒挂倚绝壁_。

”托出山势的高险,古松倚靠的奇绝之景。

然后由静而动,“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通“非”)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所守或匪亲_,_化为狼与豺__。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9、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扪参历井仰胁息__,_以手抚膺坐长叹__。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0、李白《蜀道难》中用“地崩山摧壮士死_,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蜀道难》1、本诗的主旨句是,。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7、,。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二)6.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整理)

《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7、,。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一)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1、诗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诗中用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蜀道高的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山势高险,即使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猴也很难越过。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6、《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的诗句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用杜鹃之声渲染蜀道的空寂苍凉和难走。

10、《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毋居”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杜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4、《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5、《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6、《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环珮空归夜月魂”。

7、《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寓情于景的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和答案.doc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和答案.doc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1、《蜀道难》1、诗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诗中表现蜀中要塞剑阁易守难攻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诗中用人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蜀道高的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4、《蜀道难》中“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写山势高险,即使善飞的黄鹤,善攀的猿猴也很难越过。

5、《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飞湍瀑流争喧脛,碌崖转石万壑雷” o6、《蜀道难》中用夸张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o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的诗句是:“剑阁峥喋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李白《蜀道难》中,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9、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借用杜鹃之声渲染蜀道的空寂苍凉和难走。

10、《蜀道难》一诗中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毋居”的句子是:“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杜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索寄寓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2、《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3、《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4、《秋兴八首(其一)》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o5、《咏怀古迹(其三)》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o6、《咏怀古迹(其三)》诗人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画图省识春风,环珮空归夜月魂” o7、《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寓情于景的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稚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o8、《咏怀古迹(其三)》借用琵琶声来表明王昭君的怨恨的句子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o9、《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2)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2)

1.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长度写出了作者晚年漂泊他乡、疾病缠身的凄苦生活。

2.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出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

4.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的句子是:“,”。

1.李商隐的《锦瑟》中,用庄周梦蝶和望帝化鹃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迷惘与哀怨之情的句子是:“,”。

2.李商隐的《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3.李商隐的《锦瑟》中,直抒胸臆同时又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4.李商隐的《锦瑟》中,“,”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明珠美玉,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

1.《马嵬》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其中写出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两句是:,;从对比角度写李、杨的爱情悲剧的句子是:,;对比手法来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诗句是:,。

1.李白的《蜀道难》中,“,”这两句写出了蜀国长时间与外界隔绝,交通极为不便的状况。

2.李白的《蜀道难》中,“,”这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剑阁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真实情况。

3.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说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

4.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蜀道青泥岭弯路极多,山路盘旋曲折的句子是:“,”。

5.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6.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歌颂一代又一代的蜀国人不畏艰险、成功打通蜀道的句子是:“,”。

7.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蜀道山岭之高,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8.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蜀道的山势高险。

人教版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 教师的句子是: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 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3.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择师的标准是: 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人,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的师错误态度。
7.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
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择师而教之”;对自身“
则耻师”。焉
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
是: 位卑则足羞 , 官盛则近谀 。
9.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
3.“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
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
砺”;人要改造成为“
知明而行”无的过君子,就要“
博学而”日,三可省见乎,己学习的意
义是十分重大的。
5.“ 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
的忧虑与关切。
《登高》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 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 争的精神。 2.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3.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 4.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 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题包括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题包括答案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背诵默写《蜀道难》1.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确定了雄放的基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诗人重视表现人行蜀道的困难情状和惧怕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4.借景抒情,衬着了空寂悲凉的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的诗句:_______。

5.从山川之险来揭穿蜀道之难,着力衬着惊险的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6.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蜀道奇异色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7.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峻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1 / 218.表示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9、开篇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10. 写出了剑阁地势峻峭,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 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 / 21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10.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依附。

1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4.地崩山摧壮士死,尔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1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依附。

1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9噫吁嚱!危乎高哉!1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 / 211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秋兴》八首其一1.斩钉截铁叙写光景之中点明地点时间,衬着阴沉气氛,为全诗确定感情基调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三)《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学不可以已。

”9、《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0、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3、《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14、《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的境界。

1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默写训练
语文必修三诗歌的理解性默写
2021/5/27
1
《蜀道难》
• 1、本诗的主旨句是


•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
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



•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
句子是


•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
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2021/5/27
24
• 10.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
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
是:

。·
• 11.《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奏时,先用

”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

”来赞叹,一个“情”字写出了琵
琶女的内心世界是波涛汹涌的,也暗示下文的音
乐描写将会是琵琶女内心积聚情感的爆发。写琵
琶女演奏琵琶曲目的过程,其中既用
• 3.由写景物转入抒情,抒发羁旅情思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
• 4.以景结情,抒发客子羁旅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2021/5/27
8
登高
• 1.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4.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8.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 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琵琶行》《蜀道难》《师说》《劝学》《登高》《锦瑟》

必修三理解性默写《琵琶行》《蜀道难》《师说》《劝学》《登高》《锦瑟》

一、《琵琶行》理解性默写1、文中介绍琵琶弹奏手法的一句是,。

2、文中描写声音高低、轻重起伏错落的一句是,。

3、文中描写声音由流畅到凝滞的两句是,。

4、文中描写琵琶声暂停之后产生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的一句是,。

5、文中描写演奏结束后,人们沉浸其中的句子是,。

6、琵琶女自叙身世,写其孤单寂寞的一句是,。

7、作者在文中表达对琵琶女身世经历深有感触的名句是,。

8、作者在文中写自己远离丝竹音乐的两句是,。

9、文中描写音乐极具感染力,深深打动白居易的一句是,。

10、文中写琵琶女正值青春年华纵情欢乐的一句是,。

二、《蜀道难》理解性默写1、本诗的主旨句是,。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5、诗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

6、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7、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8、,。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9、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三、《劝学》理解性默写(一)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

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填空1、荀子《劝学》中以“金石”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用比喻手法,反面强调学习必须专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总在思考也不如学习一会儿的道理。

5、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近。

7、《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实践(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

9、荀子《劝学》中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荀子·劝学》中阐明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很少有人天赋异禀,那些能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善于借助外物的人。

生活中不是缺少成功的机遇,弥足珍贵的是能否利用外物。

所以荀子在《劝学》中总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13、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14、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夫莫开。

15、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16、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开凿出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的艰辛。

17、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19、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一个人守住关口,万人也打不开。

20、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来描述蜀地与秦塞的连接,其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2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在用大量笔墨正面描写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之后,又从侧面利用周围环境和景物来烘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中国古典诗词因多用比兴手法,因而联想特别丰富、巧妙而多变,使诗歌形象更为突出。

《琵琶行》中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26、《琵琶行》中以环境从侧面展现音乐魅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7、《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感慨。

(白居易《王琵琶行》)29、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30《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虽素昧平生,而相似的经历竟使他们有着故人般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宋代罗大经指出《登高》中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含有八层意思。

33、泪眼忧民方为圣,血书写尽史书来,杜甫在《登高》中深情倾吐自己的忧国伤时之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书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35、杜甫在《登高》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6、韩愈《师说》中点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以能者为师的观点。

38、韩愈在《师说》中诠释了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师说》中辩证看待老师、弟子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

古代圣人在自身已很优秀的前提下还不断为自己“充电”,而时下一般人“③,④”。

41、韩愈《师说》中写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身上出现的可怪的现象的名句是“,42、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师生各有所长,可以相互学习,其原因是:,。

43、李商隐《锦瑟》中含有最具冷艳奇绝色彩意象的两句是,,《蜀道难》1、本诗的主旨句,。

2、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3、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4、诗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

5、诗中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

6、李白在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7、,。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8、李白在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9、李白在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李白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登高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5.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6.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7.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8.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9.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10.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一)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一诗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

这与下面琵琶女出场后“”的情态一起,把琵琶女复杂的内心情感十分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4.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________________。

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__”,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