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际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合集下载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单一的、纯净的细菌菌落。

这项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细菌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取样、制备稀释液、涂布平板、培养菌落、筛选菌落、鉴定细菌。

首先,取样是细菌分离提纯的第一步。

当我们需要分离某种细菌时,我们需要从含有该种细菌的样品中取样。

比如,我们可以从水样、土壤样、食品样、人体样等中取样。

然后,制备稀释液。

我们对取样物进行稀释,使得其中的细菌数目降到一定范围内,以便于后续的细菌分离。

通常我们会选择使用生理盐水、缓冲液等来制备稀释液。

接下来,将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我们通常会使用琼脂平板来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实验。

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用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24-48小时。

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平板上出现的不同形态的菌落。

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来进行筛选。

一般我们会选择孤立的、圆形的、透明或者白色的菌落作为目标菌落。

当我们筛选出目标菌落后,我们需要进行鉴定。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来鉴定细菌的种属。

可以使用生理生化试剂盒、PCR技术、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

最终,根据鉴定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目标细菌的纯种菌株。

这些纯种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如基因克隆、发酵生产等。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取样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样器具的污染。

其次,涂布平板时要注意均匀涂布,以避免菌落的融合。

另外,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恒温,避免细菌在高温或低温下死亡。

总之,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菌分离提纯技术,我们能够从混合菌液中得到纯净的细菌菌落,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

这项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对于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纯化实验报告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细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目标菌株,并进行纯化,以获得纯净的目标菌株用于后续实验。

实验设备和试剂:1. 细菌培养平板:含有选择性抑制其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2. 培养基:适用于目标菌株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培养基。

3. 微量离心管:用于样品的处理和离心。

4. 恒温恒湿箱:调节实验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5. 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数量。

6. 干燥箱:用于处理培养平板和培养皿。

7. 试剂:如无菌生理盐水、酒精,用于消毒和处理细菌样品。

实验步骤:1. 预处理培养基和培养皿:将培养基热解,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 提取目标菌株:取一定量的混合菌液,加入微量离心管中,并在1000rpm条件下离心10分钟。

3. 厌氧处理(如需要):若目标菌株是厌氧菌,则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操作。

4. 稀释样品:取离心后的上清液,逐渐进行稀释,直至可以观察到单个菌落形成的板。

5. 涂布培养:取少量稀释液,利用无菌培养棒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避免菌落交叉生长。

6. 培养和筛选:将涂布好的培养皿面朝下放入恒温恒湿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根据菌落形态进行初步筛选,挑选出目标菌落。

7. 细菌分离:用无菌培养棒或酒精灯消过菌的鉴别针,在富含目标菌株的培养基上从相应菌落上轻轻刮取少量菌液,涂布于无菌培养基上。

8. 纯化:再次进行培养,重复步骤7直至获得明显的单菌落。

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进一步鉴定,如果需要较纯净的目标菌株,可进行多次次传代。

9. 存储:将纯化的目标菌株进行保存,可在干燥箱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保存,或使用冰冻保存。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成功地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了目标菌株,并对其进行了纯化。

在筛选过程中,我们根据菌落形态和生理特性来初步判断目标菌株。

而通过细菌分离和纯化,我们能够获得更纯净的目标菌株。

然而,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例如,在筛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非目标菌落过多的情况,导致目标菌株的分离速度较慢。

细菌筛选实验报告

细菌筛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分离纯化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两种分离纯化细菌的方法。

3. 学会观察和识别不同类型的细菌菌落。

4. 提高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纯化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技术,其目的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单个或少数几个纯培养的细菌。

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将混合菌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用接种环划线,使菌液在平板上逐渐稀释,最终在划线末端获得单个菌落。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混合菌液进行系列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经过培养,观察和计数菌落,计算出原菌液的含菌量。

三、实验材料1. 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等。

3. 实验器材:无菌操作台、接种环、涂布器、酒精灯、镊子、试管、试管架、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平板划线法(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2)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从一端开始,划到另一端,每次划线前用火焰灼烧接种环。

(3)重复划线,使菌液在平板上逐渐稀释。

(4)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

(5)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2. 稀释涂布平板法(1)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2)将菌液进行系列稀释,如1:10、1:100、1:1000等。

(3)用涂布器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在平板上。

(4)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

(5)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和菌落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的菌落呈金黄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2)大肠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的菌落呈红色,表面光滑,边缘整齐。

(3)枯草芽孢杆菌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生长出的菌落呈白色,表面粗糙,边缘不整齐。

细菌的纯化实验报告

细菌的纯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纯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技术。

3. 学习细菌的分离纯化过程,提高无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纯化是通过一系列的分离和纯化步骤,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单一菌种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样品的采集、接种、培养、观察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样品:土壤、水体、空气等。

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等。

3. 仪器:高压灭菌锅、无菌操作台、接种环、试管、培养皿等。

4. 试剂:无菌水、生理盐水、酚红指示剂、无菌棉签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的采集:从土壤、水体、空气等样品中采集适量样品,并使用无菌棉签进行取样。

2. 样品的处理: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研磨、稀释等,以便于后续的接种。

3.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 称取适量的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钠等原料,按照比例混合。

- 将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无菌水,搅拌均匀,煮沸5-10分钟,去除杂质。

- 将煮沸后的培养基分装至试管或培养皿中,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压力为1.05kg/cm²,时间为15分钟。

4. 接种:- 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接种环取适量样品,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

- 将接种后的平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5. 分离纯化:- 观察平板上的菌落,挑选单菌落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 将单菌落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试管中,进行斜面培养。

6. 鉴定:- 观察菌落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 对纯化的菌种进行生化实验,如糖发酵试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以鉴定菌种。

五、实验结果1.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

2. 通过分离纯化,得到单一菌种。

3. 通过鉴定实验,确定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六、实验讨论1. 在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至关重要,要确保操作环境、工具和试剂的无菌。

2. 接种方法对菌落的生长和分离纯化有很大影响,要选择合适的接种方法。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分离筛选与鉴定杨蓉;房世杰;杨文琦;侯敏;詹发强;侯新强;张慧涛;龙宣杞;崔卫东【摘要】[目的]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黄瓜和番茄有明显促生效应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进行分离,测定菌株的促生能力,获得优势广适菌株,再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细菌菌株,经平皿初筛,分别筛选出对黄瓜幼苗、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细菌11和5株,再经营养钵促生实验筛选出2株对黄瓜、番茄幼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PGPR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所筛选细菌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为进一步构建PGPR广适菌群提供了菌株资源.%[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screen out effective plant growth -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strains ( PGPR) for cucumber and tomato from different vegetable rhizosphere soil. [ Method ] PGPR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hizosphere soil of tomato, cucumber, eggplant and capsicum/chilli based on growth - promoting effect investigation by petri dish preliminary screening and nutrition pot experiment. The selected efficient and broad adaptive strains were then identified by morphological, physiochemical, and 16S rDNA analysis. [Result]24 strains of PGPR were screened primarily, and 11 strains and 5 strains of them could obvious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ucumber and tomato respectively. 2 strains of them were proved to be efficient for both vegetable by nutrition pot experiment, and were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as Bacillus sp. and Burkholderia sp. respectively. [ Conclusion ] The 2screened strains could remarkably promote the growth of cucumber and tomato seedlings which could be strain material for broad adaptive PGPR library.【期刊名称】《新疆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48)012【总页数】6页(P2337-2342)【关键词】植物根际促生菌;分离;筛选;鉴定【作者】杨蓉;房世杰;杨文琦;侯敏;詹发强;侯新强;张慧涛;龙宣杞;崔卫东【作者单位】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8+.20 引言【研究意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指生存于植物根际、根表,并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或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1]。

分离细菌的实验报告

分离细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细菌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

3. 了解细菌纯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和纯化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技术,通过将混合菌液中的细菌分离出来,得到单个菌落,从而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细菌分离。

1. 平板划线法:将菌液滴在琼脂平板上,用无菌接种针划线,使菌液在平板上逐渐稀释,最终形成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将适量稀释液涂布在琼脂平板上,使菌液在平板上稀释至形成单个菌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生理盐水、无菌棉签、无菌接种针、酒精灯、无菌培养皿、移液器、显微镜等。

2. 实验菌种:待分离的细菌菌液。

四、实验步骤1.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照实验要求,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溶解于蒸馏水中,调整pH至7.0-7.2,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高压灭菌。

2. 菌液制备:将待分离的细菌菌液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稀释。

3. 平板划线法分离:(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菌液,在平板上划线。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4. 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1)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待凝固。

(2)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稀释,取适量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3)将平板倒置,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5. 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在平板上观察到多个菌落,其中有些菌落可能为单个菌落,但有些菌落可能为多个细菌聚集而成。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在平板上观察到单个菌落,说明菌液已成功分离。

六、实验讨论1. 平板划线法分离细菌时,划线次数和划线速度对分离效果有较大影响。

划线次数过多或过少、划线速度过快或过慢,均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

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引言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将混合细菌群体中的某种特定细菌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化和培养。

本文将介绍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需要分离的混合细菌样品•无菌培养基•培养皿•灭菌的培养液•灭菌的试管和移液器•灭菌的培养箱•实验台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消毒实验台和所需实验用具,保证实验环境无菌。

–准备好无菌培养基和培养皿。

2.分离细菌–从混合细菌样品中取一小部分,加入无菌培养基中。

–用无菌的移液器均匀涂抹混合液在无菌培养皿上。

–将培养皿密封好,放入灭菌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3.纯化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情况。

–选择一个孤立的菌落,用无菌的移液器将其转移到另一个无菌培养皿中。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化的菌落。

4.培养细菌–将纯化的菌落转移到新的无菌培养基中。

–用无菌的移液器均匀涂抹细菌液在无菌培养皿上。

–将培养皿密封好,放入灭菌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5.接种实验–准备好待接种的培养基和细菌培养液。

–用无菌的移液器取适量的细菌培养液,加入到待接种的培养基中。

–轻轻摇动培养基,使细菌均匀分布。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6.结果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接种后的培养基中细菌的生长情况。

–记录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无菌状态,严禁对细菌样品和培养基进行交叉污染。

•实验操作要轻柔,避免对细菌造成机械损伤。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用具进行正确的处理和消毒,防止细菌的传播和感染。

结论细菌的分离纯化和接种实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从混合细菌群体中分离出特定细菌,并进行纯化和培养。

这些分离纯化的细菌可以用于后续的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菌的特性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茶树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验证

茶树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验证

引用格式:庞晓敏. 茶树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验证[J]. 湖南农业科学,2022(1):42-45. DOI:10.16498/ki.hnnykx.2022.001.012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 ria,PGPR)是一种有益菌类,存在于土壤中,有的附生在植物的根系,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物质,并分泌拮抗物质,诱导植株系统抗性产生,从而帮助植株抵御有害生物体的侵袭[1]。

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改善根际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从根本上提高植物对根际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进而促进植物生长[2];还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植物生长激素、生物表面活性剂以及铁载体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促进植物生长[3]。

其中,解磷微生物受到广泛关注。

早在1930年,前苏联的科学家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解磷能力比较强的芽孢杆菌[4]。

19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从小麦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到具有溶解磷酸钙能力比较强的解磷细菌[5]。

目前科学家在不同的植物根际中筛选到多种解磷菌[6-10]。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 Ktze.],原名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小乔木或灌木,源自中国西南部,具喜酸、耐铝、积氟特性,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从而形成独特的茶树根系土壤微生物栖息地[11]。

茶树根际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作用也各异,有些菌株可以提高茶树适应环境所需要的抗性(如抗寒、抗旱,抗盐等),有些菌株可防止植物病菌对茶树的侵害,还有些菌株可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叶品质[12-13]。

但目前对于茶树根际解磷菌的筛选报道较少[14]。

因此,笔者以武夷岩茶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拟从中分离具有强解磷效果的细菌,并对筛选到的解无机磷细菌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活性测试,以期为提高茶叶产质量、减少化肥施用提供有效的资源。

1 材料与方法1.1 土壤样品采集茶树根际土壤采集自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学院科教园(117°59′E,27°44′N),茶树品种为肉桂、水仙 茶树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活性验证  庞晓敏 (武夷学院信息技术与实验室管理中心,福建南平 354300)摘 要:从肉桂、水仙、奇兰3个茶树品种的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分解无机磷的细菌,并对筛选到的解无机磷细菌进行解磷能力测试和生物学鉴定,同时研究了解磷菌株对水稻、莴苣、生菜3种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报告引言细菌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细菌群体分离出单一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分类。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细菌培养基–细菌样本–灭菌培养皿–恒温培养箱–微量移液器–菌液均匀涂布器–培养皿铺平仪2.实验步骤:1.从细菌样本中取一小滴,用微量移液器滴入灭菌培养皿中。

2.使用菌液均匀涂布器将细菌样本涂布在含有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上。

3.使用培养皿铺平仪将培养皿铺平,确保细菌样本均匀分布。

4.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5.取出培养皿,观察并记录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在所使用的细菌样本中,我们成功地分离出了多个细菌菌株。

根据观察,我们将这些菌株分为三类,分别是A、B和C。

•类别A:这类菌株呈现出圆形和平坦的菌落形态,表面光滑,边缘清晰。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浅黄色。

•类别B: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较类别A更为凹凸不平,表面稍显粗糙。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乳白色。

•类别C:这类菌株的菌落形态与类别A和B有较大差异,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在培养基上呈现出淡红色。

结果分析通过观察细菌菌落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初步推测出这些菌株属于不同的细菌属。

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类需要进行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这些细菌的种属、毒力和抗生素抗性等特性。

结论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它为研究细菌的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初步鉴定了多个细菌菌株。

进一步的实验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菌株的特性,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支持。

细菌分离与鉴定实验的结果对医学领域、环境科学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挖掘这些菌株的潜力,探索更多关于细菌的奥秘,并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

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细菌的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习性,并能够正确使用细菌培养基和培养设备。

二、实验原理1. 细菌纯种分离:将混合菌涂于琼脂平板上,经过培养后,可以观察到不同形态和颜色的菌落。

选取单个菌落进行多次传代,最终得到纯种菌株。

2. 细菌培养基:含有必需营养物质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菌生长繁殖。

3. 细菌接种:将细菌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以便于观察其生长情况。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工作台、消毒琼脂平板和试管等设备。

2. 分离纯种:取一支无菌铅笔,在琼脂平板上划出几条直线。

用无菌铅丝在混合液体中沾取少量后,在平板上均匀涂抹,避免相互重叠。

将琼脂平板倒置在恒温箱中,以适宜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3. 传代:观察到菌落后,用无菌铅笔在菌落周围划出一圈。

用无菌铅丝沾取少量菌落,划过圈内,再均匀涂抹于新的琼脂平板上。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直至得到纯种细菌。

4. 培养:将培养基加热消毒后倒入试管中,待其冷却后,在试管口处焊接一根无菌铁针。

用无菌铁针沾取少量细菌接种于培养基中,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5. 观察:观察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情况、形态特征和颜色等。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2. 操作时要保持无菌状态,避免污染。

3. 培养箱应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定期消毒。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和消毒设备和工作台。

五、实验结果经过分离和传代,成功得到纯种细菌。

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细菌的形态特征、颜色和生长情况,并能够正确进行接种操作。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细菌纯种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的学习和掌握,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菌的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操作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学会使用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纯化方法;3. 通过实验,提高对微生物分离提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提纯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目的是从混杂的微生物中获得纯培养。

常用的分离提纯方法有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

1. 平板划线法:将含有多种微生物的样品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连续划线,将微生物分散开,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然后将稀释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表面,通过观察菌落形成情况,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玻璃棒、酒精灯、镊子、接种环、培养皿、显微镜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天平、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采集一定量的土壤样品,放入无菌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无菌水,搅拌均匀。

2.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照配方称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加热溶解,调整pH至7.2-7.4,高压蒸汽灭菌。

3. 分离纯化:(1)平板划线法:将灭菌后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棉签取适量土壤样品,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划线,重复划线,使菌落分散。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土壤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将稀释液涂布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棒轻轻涂匀。

4. 培养与观察: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形成情况。

5. 菌落计数:根据菌落数量,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平板划线法:在培养基表面观察到单个菌落形成,证明分离成功。

2. 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菌落数量,计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3.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细菌分离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无菌操作技术,学会了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等分离纯化方法。

当归根际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当归根际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当归根际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一、根际微生物:在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内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二、试验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当归根际土壤微生物取样在试验地找到当归,在试验地找到当归,用土壤刀从当归基部开始逐段逐层地小心挖去上层覆土,追踪根系的伸展方向,然后找到须根部分,小心将须根带土取出,保留距根表4mm 左右的土壤,然后轻轻抖落当归根部大块不含根系的土壤,然后用灭菌镊子刮取附在根须上的一薄层土壤作为根际土壤,装入无菌塑料袋中。

低温保存并带回实验室。

将当归根际土壤样品放在4℃的冰箱里保存。

(二)样品的处理在无菌条件下,取10g 土样,放入到90mL 的无菌水中。

在28℃,150r/min 下振荡摇床20min。

在超净工作台下,用无菌水稀释成10-2,10-3 ,10-4,10-5,10-6。

所需器材:90ml无菌水(内装玻璃珠15~20个)1瓶、9ml无菌水6支、1ml无菌吸管、天平、试管架、无菌称量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记号笔等。

(三)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根据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对以上不同功能的培养基进行不同方式组合。

常用几种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天然培养基(简称PD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糖发酵试验培养基、甲基红(MR)和V-P 试验培养基、过氧化氢酶试验培养基、石蕊牛奶培养基、淀粉水解试验培养基、纤维素降解试验培养基、卵磷脂酶培养基、明胶液化试验培养基。

(以上培养基的配法可见“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四)根际微生物的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和保存方法对于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PH、氧气等要求的不同,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菌种生长,不利于其他菌种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不需要的菌种。

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

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1]
结果更趋于真实, 大量未被认知的微生物新物种及其 新功能得到鉴定和应用。因此, 笔者从北京部分区县 以及河北赤诚等地采集了 12 种不同植物的根际土壤 样品, 采用稀释分离法和 16S rDNA 序列分析方法对 土壤中的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 以期揭示植物根际 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 地点 室内试验于 2014 年 3—6 月在北京农学院植物病 理实验室进行。 1.2 土壤样品 试验材料来自北京部分区县以及河北赤城等地的 12 份不同植物根际的土样, 土样具体信息见表 1。土 样采自植物根际土壤 10 cm 处, 样品采集后置于密封
生物的多样性, 可以为有效地利用植物根际微生物奠 定基础。在植物根际微生物中, 细菌生长快, 也最常 见, 其中有益细菌在土壤营养元素循环、 有机物质的形 成和分解、 肥力的保持和提高、 生态环境的改善、 植物 的生长发育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 来, 利用土壤中的有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 害更是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 理论与技术在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不断渗透, 针对 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其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枯草芽孢杆菌鞭毛蛋白抗真菌活性及其功能结构域的鉴定” (31201559) ;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枯草芽孢杆菌鞭毛蛋白基因的分子变异分析” (2013D005021000004) ; 北京农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科研能力提升工程项目 “草莓抗重茬剂的研发” (KCT2014006) ;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改革与发展项目 “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 (2014YJS004)、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 点培育” (2014YJS005)。 第一作者简介: 周阳薇, 女, 1990 年出生, 北京人, 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植物保护。通信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 7 号 北京农学院 植物科技学院, Tel : 010-80794280 , E-mail : douyameng1221@。 通讯作者简介: 赵晓燕, 女, 1975 年出生, 湖南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植物真菌病害及其综合防治研究。通信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 镇北农路 7 号 北京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 Tel : 010-80794280 , E-mail : zhaoxy777@。 收稿日期: 2014-12-08 , 修回日期: 2015-01-24。

细菌分离及鉴定的实验方案

细菌分离及鉴定的实验方案

从土壤里分离及鉴定细菌的实验方案1实验材料:新鲜土壤。

a) 培养基: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细菌半固体培养基;淀粉培养基;葡萄糖酵解培养基;乳糖酵解培养基;LB培养基b) 试剂: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番红复染液等各种染料以及卢戈氏碘液、95% 乙醇、5%孔雀绿水溶液、无菌水等c) 仪器:有玻璃珠100ml三角瓶(1)、培养皿(50套)、试管(20支)、移液管(3支)、烧杯、玻璃棒、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涂布棒、U型管、德汉氏小管、酒精灯、漏斗、接种环、滤纸、棉塞、牛皮纸、无菌操作台、灭菌锅、纱布,电子天平、记号笔,火材等相关培养基的配方:相关培养基的配方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琼脂15—20g水1000mlNaCl5gPH 7.4—7.6高氏NaCl 0.5g KNO3 1g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0g琼脂15—20g水1000ml.K2HPO4•3H2O 0.5gMgSO4• 7H2O 0.5gFeSO4•7H2O 0.01g马铃薯蔗糖培养基葡萄糖20g马铃薯200g琼脂15~20g水1000ml细菌半固体培养基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琼脂0.35-0.4PH 7.6淀粉培养基牛肉膏5g蛋白胨10g琼脂15~20g水1000ml NaCl 5g可溶性淀粉2g葡萄糖酵解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1000ml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 PH 7.6乳糖酵解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2ml水1000mlNaCl 5g乳糖5gLB 培养基酵母膏5g蛋白胨10g水1000mlNaCl 10g PH7.01.1实验总流程LB培养基1土壤取样:2制备土壤稀释液:2.1. 称取土壤1g,放入99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荡 20min,即为稀释10-2的土壤悬液。

2.2. 另取装有9mL无菌水试管5支,用记号笔分别编上10-3、10--4、10-5、10-6。

当归根际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当归根际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当归根际微生物的培养和鉴定方法一、根际微生物:在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内生长繁殖的微生物。

二、试验流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当归根际土壤微生物取样在试验地找到当归,在试验地找到当归,用土壤刀从当归基部开始逐段逐层地小心挖去上层覆土,追踪根系的伸展方向,然后找到须根部分,小心将须根带土取出,保留距根表4mm 左右的土壤,然后轻轻抖落当归根部大块不含根系的土壤,然后用灭菌镊子刮取附在根须上的一薄层土壤作为根际土壤,装入无菌塑料袋中。

低温保存并带回实验室。

将当归根际土壤样品放在4℃的冰箱里保存。

(二)样品的处理在无菌条件下,取10g 土样,放入到90mL 的无菌水中。

在28℃,150r/min 下振荡摇床20min。

在超净工作台下,用无菌水稀释成10-2,10-3 ,10-4,10-5,10-6。

所需器材:90ml无菌水(内装玻璃珠15~20个)1瓶、9ml无菌水6支、1ml无菌吸管、天平、试管架、无菌称量纸、酒精灯、火柴、接种环、记号笔等。

(三)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根据功能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根据实验目的的不同,对以上不同功能的培养基进行不同方式组合。

常用几种培养基分别为:马铃薯天然培养基(简称PDA)、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糖发酵试验培养基、甲基红(MR)和V-P 试验培养基、过氧化氢酶试验培养基、石蕊牛奶培养基、淀粉水解试验培养基、纤维素降解试验培养基、卵磷脂酶培养基、明胶液化试验培养基。

(以上培养基的配法可见“赵斌,何绍江主编.微生物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四)根际微生物的菌种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和保存方法对于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分离,一般是根据该微生物对营养、PH、氧气等要求的不同,给它们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该菌种生长,不利于其他菌种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不需要的菌种。

分离微生物常用的方法有稀释平板分离法和划线分离法。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鉴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培养基和试剂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3. 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细菌分离鉴定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实验技术之一,通过对细菌的分离、培养、观察和鉴定,可以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致病性等。

实验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涂布分离法、显微镜观察、生化反应等。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水、牛肉膏、蛋白胨、琼脂、葡萄糖、乳糖、酵母提取物、氯化钠、硫酸铜、氢氧化钠、酚红指示剂等。

2. 实验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平板、无菌试管、无菌移液器、酒精灯、火焰灯、显微镜、烧杯、玻璃棒、试管夹、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土壤样品的采集:在野外选择合适地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2. 培养基的制备:将牛肉膏、蛋白胨、琼脂等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煮沸溶解,冷却至50-60℃,加入酚红指示剂,调整pH至7.2-7.4,分装于无菌平板中,待凝固。

3. 平板划线法:将无菌棉签蘸取土壤样品,在平板上划线,划线方向要垂直,重复划线,使细菌分散。

4. 涂布分离法:将无菌棉签蘸取土壤样品,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用无菌镊子轻轻按压,使细菌均匀分布。

5. 微生物培养: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24小时。

6. 鉴定:观察菌落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7. 生化反应:将纯化后的细菌接种于含有不同底物的培养基中,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进行生理生化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落特征:在平板上观察到多种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各异。

2. 生化反应: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出以下细菌:(1)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光泽,触之粘稠。

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不发酵蔗糖、鼠李糖;产生吲哚、硫化氢、氨气;不产生过氧化氢酶。

(2)大肠杆菌:菌落呈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有光泽。

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

实验一、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
离与计数
5.实验设备:恒温干燥箱;显微镜;恒温培 养箱(37℃);高压蒸汽灭菌锅;酒精灯; 接种环;洁净工作台等。
实验一、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
离与计数
四、实验步骤及方法: 实验步骤及方法:
1.土样采集:选择肥沃土壤,去表层土,挖 5~20cm深度的土壤数10g,装入已灭菌的 牛皮纸袋,封好袋口,带回实验室 2.土样的稀释:取10克土样,无菌地置于装 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震荡20分钟,静 置3-5分钟。用一无菌移液管取上层液1ml, 移至一装9ml无菌水的试管中,混匀。依次, 稀释至10-7 。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分离霉菌示范
根霉假根显微照片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实验一、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
离与计数
讨论题: 通过实验,对你理解和认识微生物的生态分 布、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帮助?
分离放线菌示范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分离放线菌示范
放线菌菌丝显微照片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分离霉菌示范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同意 请勿使用
分离霉菌示范
根霉假根、孢子囊、孢子显微照片
实验一、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
离与计数
实验一、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
离与计数
2.制备及涂布平板:每个平板上加入0.1ml相应 的土样稀释液。 LB营养琼脂:10-5, 10-6 ,10-7各三个;
实验一、药植土壤中根际微生物的分
离与计数
3.培养: LB琼脂平板倒置于37℃,48hr 4.菌落计数: 培养结束后,根据不同类群的 微生物的菌落特征,分别在不同的培养基平 板上统计相关类群的微生物菌落,每种培养 基上只记一种微生物的菌落。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protocol

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protocol

细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protocol样品菌株分离:准备工作1用报纸将平板包好(约12个一包)灭菌后放入烘箱烘干,最好隔夜;2按照培养基的配方配制好液体培养基后,调pH值(注意灭菌后培养基pH会略有升高),其中一定体积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5%的琼脂后,倒入锥形瓶并用滤膜封好待灭菌。

注意培养基的体积总量不能超过锥形瓶的三分之二,约一半左右;剩余液体培养基加入试管中,每支5ml(其中3ml用于保种,2ml用于提取菌株基因组DNA),用胶塞封好,与加入琼脂的锥形瓶一起灭菌;3将无菌超净台打开紫外灯灭菌约20分钟,将灭好菌的培养基放置冷却到不烫手后,在超净台中操作倒入到已烘干的培养皿中,每块板中倒入约20ml,厚度约为培养皿的1/3~1/2之间。

倒好后的培养皿叠放在超净台内,待培养皿中培养基冷却凝固之后即可使用。

暂时不用的,可先用封口膜封好并标记好培养基名称存放好。

4在培养皿上写清样品名称,标注日期,姓名。

用枪加入100uL液体样品到培养皿上,尽量把培养皿托平,将涂布玻棒插入酒精中取出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待冷却后,在酒精灯下将液体涂布均匀(最好涂布至培养基将液体全部吸收)。

5将涂好的培养皿正置培养2小时后,用封口膜封好,倒置培养。

定时观察平板,描述菌落的颜色、形状,记录菌落数并拍摄照片。

划线分离纯化:1待涂布好的培养皿上长出单菌落后,用挑取同一培养皿中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菌落进行划线分离纯化,挑取的菌落用记号笔标出。

2将接种针在酒精灯外焰灼烧完全,稍冷却后,在平板上进行Z字形三个方向划线。

3若在新板上又长出新菌落,再次分离划线4划线需做至少2-3次,直至菌落完全纯化(纯化步骤很关键)保种:1 将已纯化的细菌用灭菌的牙签蘸取接种入试管内(注意要取单菌落),摇床150r/min, 28℃培养,直到其生长至指数期2在2ml冻存管(预先灭菌并烘干)中加入1ml 30%甘油(甘油预先配置好灭菌后待用),再加入1ml上述1中的菌液,盖紧管盖,混匀后在管壁做好样品标记和日期,同时在实验记录本上做好记录3以上每个样做三管,做好记录,放入冷存盒,放入-80度冰箱内,记录存放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际土壤细菌分离纯化及鉴定实验方案
一、方法:
稀释涂布分离法
二、培养基:
1、GPM 培养基(Glucose Peptone Meat extract Agar)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B )
3、金氏培养基B (King )
4、CSEA 培养基(Cold extracted soil extract agar)
5、YG
6、NA
7、无氮培养基
8、分解纤维素菌筛选培养基
9、TSA 培养基 三、实验流程
梯度稀释 涂板分离
挑取不同的单菌落于斜面培养 液体培养及液体保种 提取DNA
PCR 扩增 酶切带型分型确定操作单元
连接转化 克隆子挑选及PCR 鉴定 测序 序列拼接 建树 采集根际土壤样品
四、具体实验方案
1、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将植株根系及附着的根际土壤一同装入无菌袋带回实验室。

2、土壤样品稀释及选择合适浓度梯度进行涂板分离:梯度稀释土壤样品,取10-1、10-2、10-
3、10-
4、10-
5、10-6六个梯度涂板,每个浓度梯度涂3个平行,过后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1-2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选择合适的浓度平板,根据形态、大小、颜色,挑取不同菌株的典型单个菌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3、挑取不同单菌落于斜面保种:通过上述的分离纯化步骤,可筛选得到不同的菌株,对筛选到的菌株接种于斜面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

最后斜面放于4℃冰箱保存,备用。

4、液体培养及保种:从斜面上挑取菌苔于相应的液体培养基中放摇床上震荡(转速160r/min,37℃)培养。

过后吸取菌液与灭过菌的甘油按7:3的比例于1.5ml灭过菌的EP管中放于-20℃保种。

剩下的菌液用于以下实验。

5、提取DNA(CTAB法):
(1)取1.5ml菌液于1.5ml离心管中,12000r/min离心2min,弃上清。

(2)向沉淀物中加入350ul双蒸水,重新悬浮沉淀。

(3)加入20ul10%SDS和3ul的蛋白酶K(20mg/ml),混匀,于55℃温育1h。

(4)加入50ul 5mol/L NaCl溶液,充分混匀,再加入50ul CTAB/NaCl溶液,混合后再65℃温育30min。

(6)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小心上下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 管,重复此步骤2-3次,直至分层界面无白色沉淀。

(7)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24:1),小心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到新的EP管。

(8)加入0.6倍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混合直到DNA沉淀下来,12000r/min离心15min弃上清。

(9)向离心管中加入75%乙醇,12000r/min离心5min洗涤DNA沉淀,小心弃上清,重复洗涤1次,弃上清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晾干。

(10)加入50ul 双蒸水溶解DNA于4℃保存。

(11)电泳检测
6、PCR扩增:将提取得到的DNA进行PCR扩增(引物:27F
和1495R),电泳检测扩增得到的16S rDNA。

7、酶切带型分型确定操作单元:将扩增产物用HhaI和HaeIII
两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电泳检测酶切产物,酶切带型相同的分为一个操作单元。

8、连接转化:从每一个操作单元中选取一株菌的16S rDNA进
行连接实验。

将连接产物转入感受态细胞中,将感受态细胞涂布于含有Amp的平板上,倒置培养12-16h。

9、克隆子挑选及PCR鉴定:从上一步的平板上挑取单菌落于
含有Amp的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12h,以培养液为模板直接进行P CR扩增鉴定(引物:M13-47和RV-M),将含有目的片段的克隆子菌液低温保存。

10、测序:将含有目的片段的克隆子菌液送去测序。

11、序列拼接:运用DNAMAN软件对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拼
接。

12、建树:对拼接得到的序列用Blast进行比对,最后将比对得
到的所有序列运用MEGA6建立系统发育树。

培养基配方:
1、CSEA培养基(Cold extracted soil extract agar)
土400g,H20 1000 ml,将加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放在摇床上摇匀充分打散,1OOOgX 1Omin离心,上清经过滤纸过滤后即为土壤浸提液。

121 0C , 60 min高压蒸汽灭菌。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B):牛肉膏3 g、蛋白胨10 g、NaCl5
g、琼脂15-20 g、蒸馏水1000 ml、pH7.0-7.2
3、分解纤维素菌筛选培养基(Cellulolytic Bacteria Medium):羧甲基纤维素钠10g、酵母膏1g、琼脂20g、蒸馏水1000ml、pH7.2
4、GPM培养基(Glucose Peptone Meat extract Agar):蛋白脉
5g,葡萄糖lOg,牛肉膏5g,氯化钠3g,去离子水定容至1,OOOmL, pH7.0。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15g琼脂。

5、金氏培养基B(King):蛋白胨20g、甘油10g、磷酸氢二钾
1.5g、硫酸镁1.5g、蒸馏水1000ml、pH7.0-7.5(针对分泌IAA的菌株)
6、YG培养基:酵母膏0.3%,胰蛋白胨0.5%,葡萄糖0.5%,蒸馏水1000 ml,pH9.(针对芽孢杆菌)
7、无氮培养基:甘露醇(或葡萄糖)10 g、磷酸二氢钾0.2 g、七水合硫酸镁0.2 g、氯化钠0.2、二水合硫酸钙0.2 g、碳酸钙5 g、蒸馏水1000 ml、pH7.0-7.2(针对固氮菌,根瘤菌)
8、NA:蛋白胨5.0g、牛肉膏3.0g、葡萄糖2.5g、酵母粉1.0g、琼脂粉20g、蒸馏水1000ml,pH7.0-7.2
9、TSA培养基:胰蛋白陈17g,大豆陈3g,氯化钠5g,葡萄糖2.5g, K2HP042.5g,去离子水定容至1,OOOmL, pH7.3,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加入15g琼脂。

10、2×YT:蛋白胨 16g,酵母膏10g,NaCl5g、蒸馏水1000ml,pH7.0。

琼脂20g。

11、YPD:蛋白胨 20g,酵母提取物 10g,葡萄糖 20g,琼脂20g,pH7.2±0.2。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