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

化学科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具体目标如下:1.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化学键等。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3.培养科学思维,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解释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和潜能。
2.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项目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2.1 讲授通过讲授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科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讲授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等形式进行,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2.2 实验通过实验,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内容可以选择与化学科学相关的实验,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2.3 讨论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项目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与化学相关的项目,如设计一个化学实验、解决一个化学问题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项目的主题和形式,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项目成果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3.1 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发言情况、参与讨论的质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3.2 实验报告学生在进行实验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
2024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和思考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拓宽了知识面。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对自然科学探究的热情。
- 课后拓展: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深入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6.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 课程总结: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 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教学双边互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能力。
- 对于论述题,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表述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
- 对于实践题,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是否安全、合理,实验记录是否完整。
- 对于阅读拓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反馈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学生改正错误,提高作业质量。
- 简史:古代→近代→现代
- 方法:观察、实验、推理
- 应用:生活、能源、材料、环保
- 方程式:规则、配平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物质守恒
板书设计应注重清晰展示知识点的层次结构和内在联系,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符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
学情分析
三、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知识层面,已具备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但对于化学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也需进一步培养。素质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行为习惯上,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分散、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3.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4. 掌握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周期表的结构;5. 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引人注意的实验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2. 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化学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化学实验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等。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阅读、实验报告等。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按时提交的要求。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学习态度。
教案扩展:1.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设计更多的实验项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必修一《走进化学科学》的教案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具体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化学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2.难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新课内容(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它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2)化学的发展历程①古代化学:以炼金术和炼丹术为代表,追求长生不老和财富。
②近代化学:以道尔顿原子论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为代表,奠定了化学的基础。
③现代化学:以量子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代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微观规律。
(3)化学的研究内容①物质的组成:研究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以及这些元素如何结合成化合物。
②物质的结构: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包括原子、分子、晶体等。
③物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这些性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④物质的变化: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包括反应类型、反应速率等。
(4)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①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组成、性质和加工方法,保障食品安全。
②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合成、性质和作用机理,为制药提供理论依据。
③环境化学: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迁移和降解,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④材料化学:研究材料的制备、性能和应用,为新型材料研发提供指导。
3.课堂互动(1)讨论: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小组活动:设计一个化学实验,探究某种物质的性质。
(2)布置作业:查找资料,了解化学在某个领域的具体应用,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化学的定义(对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化学是什么吗?生1:化学是不是就是做实验?师:做实验是化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全部。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第一章认识化学学科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对化学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实用价值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2.通过介绍化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20世纪化学发展的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分类、比较2.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科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有人说,化学中的“化”即“变化”,“学”即“科学”,化学实际上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
这句话尽管不尽严谨,但谁又能说它没有道理呢?试想,溶洞奇观、碳的燃烧、五颜六色的焰火??,哪样不是化学变化呢。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如何控制这些变化,为人类造福?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吧。
交流研讨: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你对化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小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提问:1、为什么说化学科学具有创造性?具体表现有哪些?回答:制造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物质、设计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基本能够按照人类社会需求进行设计和制备,改造和支配自然界,创造一个新的物质世界。
提问:2、为什么说化学科学具有实用性?具体表现有哪些?回答:合成氨技术、新药物的研制、材料的开发、环境保护、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高中化学走近科学教案

高中化学走近科学教案
教案内容:
第一节课: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内容: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有趣的动画视频或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 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定义,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的发展历程,并向全班汇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4.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化学元素或化合物,自行研究其历史和应用,并在下节课分享。
第二节课:化学元素和周期表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构成,培养学生对元素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内容:
1. 化学元素的分类
2. 周期表的构成和应用
教学过程: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讲解化学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构成,引导学生认识元素的特性和分类规律。
3. 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表的应用。
4. 总结: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思考化学元素和周期表对生活和工业的意义。
课堂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撰写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以上为化学走近科学教案的范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高中化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课题: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对化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实用价值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基础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的一门科学;(2)介绍化学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让学生了解21世纪化学发展特征和趋向2.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等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工业”、“化学与未来职业”、“化学与社会”等问题,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学好化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1、化学与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关系,认识化学的发展趋势。
2、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化学。
板书设计:见《教师用书》(很有效的板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一、导语:通过初中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了解了化学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化学是一门有用、有趣的学科,高中化学到底要学习哪些知识,当今化学的进展状况怎样?今天我们首先学习“走进化学科学”,一览化学科学的概貌。
(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新课)二、学习过程1、化学的任务(1)学生自学、讨论:阅读教材第2页内容,独立思考后讨论教材“研讨、交流”思考题。
(2)全班交流,讨论(3)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应用等的科学。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合作学习意识,升华学生认识)2、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1)教师出示三方面材料:哈伯的合成氨研究介绍以及后人对他的评价,人们对NO的认识,C60、纳米碳管的发现与用途。
学生讨论交流感受。
(2)共同得出: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特征。
(了解化学的一些重要发现和研究过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3、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1)阅读自学教材第2~5页内容,整理讨论三个问题:古代化学的萌芽、近代化学的形成、现代化学的发展三个阶段的一些重大标志。
(2)归纳、总结:近代化学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原子学说在化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教师介绍(课件):现代化学技术的发展情况简介(了解研究化学的技术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大成果(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并了解化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4、化学的探索空间(1)教师出示资料: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内容(3)教师介绍高中化学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情况(教师用书中的介绍做成课件,向学生简单介绍每个模块的特点)(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内容,便于今后学习的选择)三、课堂总结(略)四、思考与练习(以化学知识为主,略)(巩固本节课涉及的重要化学知识点)。
《走进化学科学》 导学案

《走进化学科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3、认识化学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4、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化学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难点(1)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知识梳理(一)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1、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
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分子,分子又通过一定的方式聚集形成物质。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
(3)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例如,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5)物质的制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物质。
例如,通过工业方法制备氧气、氨气等。
(6)物质的应用化学科学的研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物质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例如,药物的研发、新材料的合成等。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古代化学(1)古代实用化学早在古代,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使用火,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也逐渐发展起来。
(2)古代化学思想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说”认为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且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2、近代化学(1)化学科学的形成17 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高中化学 1.1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中第一册化学试题

走进化学科学本节课作为高中化学的第一课,主要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积极的付诸行动。
指导他们尽快的进入高中学习状态,展示生活中和化学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学科的特征和价值,使学生明白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其理论价值,也更有实用价值,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通过对案例的探究,引导依据有关事实或材料推出新的判断或结论,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或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 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认识物质、创造物质。
多媒体教学平台【引言】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世界是极其丰富的。
面对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人们从远古时代开始就一直在思索与探究: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物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又是如何发生变化的?怎样有目的地实现物质转化、创造物质,更好地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在漫长的思索与探究过程中,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建立起化学科学。
那么,化学科学是如何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它有什么特征,又具有怎样的探索空间呢?[板书]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问题】阅读课本第3-4页内容,小组交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什么活动开始?化学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在化学发展的每个阶段特征是什么?列举一些不同时期的重大发现或重要技术。
精选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1《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化学科学在人类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以及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如何变化的?[投影展示]溶洞景观图片[问题和思考]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记录: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
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过渡]化学学科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以及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
[板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板书]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投影展示]情景一:探空气球和飞艇[问题与思考]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
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讲解]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投影展示]情景二: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鲁科版必修1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科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科学态度)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社会责任)一、化学以及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1)研究层次:原子和分子。
(2)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3)学科性质: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的特征: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化学科学的实用性①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
②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能使人类解决许多疾病。
③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出的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我们进入信息时代。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这样描述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化学只能认识原子和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制造分子,不能制造原子。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化学科学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和红外光谱、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3.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1)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2)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全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3)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方面:人类能更好地处理能源和资源以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方面: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进一步丰富人类的物质世界。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分子。
( )(2)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必修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课程支配】一课时【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相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与在中学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与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学化学的学习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实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育学生学会运用视察、试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实力和沟通实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相识并观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与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育自己的化学审美创建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引导学生思索“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学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探讨物质的。
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打算】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学问,面对生气勃勃、改变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改变的?怎样才能把一般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信任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相识。
《走进化学科学》 导学案

《走进化学科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3、认识化学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4、感受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学习重点1、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化学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三、学习难点1、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体会化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
四、知识梳理(一)化学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2、物质的组成:指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以及这些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3、物质的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结构决定性质。
4、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5、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6、物质的制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制取所需的物质。
7、物质的应用:将化学研究的成果应用于生产、生活、科技等领域。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古代化学(1)古代实用技术,如陶瓷、冶金、酿造、造纸、火药等,是化学知识的萌芽。
(2)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商代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冶铁和炼钢、西汉的湿法炼铜等。
2、近代化学(1)17 世纪中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18 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3)19 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19 世纪 60 年代,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3、现代化学(1)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包括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等。
高中化学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学设计2化学教案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一、初高中衔接辅导讲义二、典例精讲走进化学科学:1.什么是化学?(定义与初中不同)化学科学能够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的物质。
(发现+制造新的物质)对象:由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化学研究内容: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创造性:发现存在的、创造已知的、创造不存在的……(认识分子、制造分子)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农业、医疗、工业、日常生活……初高中衔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和保持化学性质的微粒分别是什么?2.化学的发展 (简史)(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合成牛胰岛素,是首次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2) 1981年——我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
(3) 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的全合成研究。
探究一怎样理解化学是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科学【探究活动】1.观察欣赏下列几幅图片,思考有关问题(1)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又是如何变化的?提示物质是在变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了变化,在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常伴有发光、放热等。
(2)化学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任务是什么?提示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①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分子和原子等;②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③化学是自然科学。
2.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利用化学方法,人们从矿物、岩石以及动植物体中发现了很多有用的物质,并设法把它们提取出来或从已有的物质出发制造出来,而且通过对有关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认识,根据需要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走进化学科学教案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鲁科版必修1、2精编教学案及强化练习——走进化学科学第1课走进化学科学(建议1课时完成)[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基本历程: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 (1)化学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 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 提出 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 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 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 ;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3、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酿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问题,化学将作出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
例2: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石油分馏⑩煤的干馏解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冰融化成水、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蔗糖投入水中是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是电流通过电阻使电能转化成热能,断开电源,电阻丝依然是电阻丝;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是活性炭将红色物质吸附在其孔道中;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上这些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钢铁生锈生成了Fe2O3·nH2O ;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生成了CaCO3;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是生成了乙酸乙酯;煤的干馏生成了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粗氨水。
答案:物理变化①②⑤⑥⑦⑨;化学变化③④⑧⑩。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O元素B.发热发光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mnn m Y X -+C .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体积随温度热胀冷缩的结果D .两溶液相混合,混合液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两溶液的质量、体积之和解析:物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中氧元素可能来自于原可燃物和氧气,也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电阻丝通电发热发光,但是物理变化;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间距离发生改变的结果;两溶液相混合,其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简单加和。
答案:A 四、化学用语 1. 元素符号: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国际上统一的符号,它既代表一种元素,又可以代表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 既代表氧元素,又代表一个氧原子。
2.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它代表某种物质,表示该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若有分子存在,还可代表一个分子,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什么原子。
如H 2O 代表水,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代表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同类别物质,根据其组成特点,化学式的书写有如下规律: ①金属单质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 ②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呈液态的溴和呈固态的碘单质的分子也是双原子分子;其他非金属固态单质由于结构复杂,我们就直接用元素符号代表其化学式;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③化合物一般可根据下列规律书写:X 为+n 价的原子或原子团,Y 为-m 价的原子或原子团。
一般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放在左边,负价的放在右边,但ⅢA 、ⅣA 、ⅤA 族的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把负价的非金属元素符号放在左边,正价的氢元素符号放在右边。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绝大多数情况下m 和n 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示例如下: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元素 化合价 Ag +1 Ca +2 F -1 C +2,+3 O -2 H +1 Mg +2 Cl -1,+1,+3, +5,+7 Al +3 N -3,+1,+2+3,+4,+5K +1 Ba +2 Br -1 Fe +2,+3 Si +4Na +1 Zn +2 I -1 Cu +1,+2NH 4+、NO 3- 、SO 42-、CO 32-、HCO 3-、PO 43-、HPO 42-、H 2PO 4-、ClO 3-、MnO 4-、MnO 42- 3. 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反映原子、离子核外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的符号。
如钠原子,钠离子。
4.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遵重客观事实,即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要尊重客观事实;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对应相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常温呈气态:H 2、O 2、N 2、Cl 2常温呈液态:Br 2常温呈固态:C 、S 、P 、I金属:Fe 、Cu 、Al 、Hg非金属 惰性气体:He 、Ne 、Ar氧化物:Na 2O 、CaO 、Fe 2O 3、CO非金属氢化物:HCl 、H 2S 、PH 3、CH 酸:HCl 、H 2SO 4、HNO 3、H CO碱:NaOH 、Ba(OH)2、Al(OH)盐:KCl 、NH 4NO 3、Na 2SO 4、FeCl 2、FeCl等。
此外,要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体现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分别是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各物质的比例关系。
例如:2H2 + O2点燃=== 2H2O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44.8L 22.4L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 2体积 1体积例4: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NH3;2CO+2NO催化剂===2CO2+N2[强化训练]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A.使用火B.制陶瓷C.酿酒D.炼丹2.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①酿酒②炼丹③造纸④制陶瓷⑤制青铜器⑥冶铁⑦制火药。
其中属于举世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⑦3.19世纪,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A.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普利斯特里4.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3年年底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得到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这两个字的“笔画”宽度约2 nm。
据此可估计,硅原子的实际直径大小约为()A. 10—6 m B. 10—8 m C. 10—9 m D. 10—7 m5.为了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就要分析月球岩石中是否包藏有碳氢化合物。
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岩石样品,对收集到的气体加以分析,结果只发现有一些气体状态的碳氘化合物。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岩石中含碳氘化合物B.岩石中不含碳氘化合物C.岩石中含碳氢化合物 D.岩石中不含碳氢化合物6.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
下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B.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冒白雾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海水晒盐C.用汽油作溶剂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D.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学变化 B.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都是放热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10.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各物质质量总和11.某含氧酸分子式为Hx ROy/2,则R的化合价为()A.x B.x-y C.y-x D.(x-y)/2 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游离态的是()A.O B.Ar C.N D.I13.已知元素R的化合价是+5价,下列R元素的化合物分子式错误的是()A.R2O5B.HRO3C.Mg(RO3)2D.KRO21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5.氟氯烃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