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详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消毒方法可灭活。如60℃30分钟可灭活,70%乙醇 、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 射均可灭活。
寨卡病毒病(Zika Virus Disease)

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埃及伊叮咬传播。可通过胎盘由母亲传染给胎儿;
也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传播。 感染者约20%发病,临床症状温和,主要为发热、皮疹、 关节痛或结膜炎;一般持续2-7天,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 好,重症、死亡病例罕见。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导致
各国疫情

巴西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2015年5月份巴西确认 本地病例。截至目前,巴西卫生当局预计已有超过150万 人感染寨卡病毒。

哥伦比亚报告25000例疑似病例,1331例确诊病例 佛得角报告超过7000例疑似病例。
序列分析提示,美洲疫情毒株为亚洲型。
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畸形
2000年,巴西新生儿小头畸形患病率为5.5例/10万活产婴儿, 在2010年时为5.7例/10万活产婴儿,目前的发病率为前几年的 将近二十倍。
出血
-
+
-
流行病学

传染源和传播媒介 (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 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2)传播媒介:埃及伊蚊为寨卡病毒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 非洲伊蚊、黄头伊蚊等多种伊蚊属蚊虫也可能传播该病毒。根 据监测,我国有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 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广东雷州半岛以及云南省的西 双版纳州、德宏州、临沧市等地区; 白纹伊蚊则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陕西以南的广大区 域。 广州市主要媒介为白纹伊蚊。
7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 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蚊媒叮咬寨卡病毒
感染者而被感染,其后再通过叮咬的方式将病毒传染给其他 人——与登革热传播方式一致。
流行病学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当前关注的重点—母婴传播: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病毒
可通过胎盘有孕妇传播给胎儿。在乳汁中曾检测到寨卡病 毒核酸,但尚无寨卡病毒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
寨卡病毒(Zika Virus)病原学
Zika病毒为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分为亚洲和非洲2个基因 型。本次美洲流行的为亚洲型。 在系统发生树上和黄病毒属的其他病毒如登革热病毒、 黄热病病毒、日本脑炎病毒或西尼罗病毒等相近。
病毒在自然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循环。
病毒抵抗力尚不完全明确,应与黄病毒属类似:不耐酸 、不耐热。
寨卡病毒病概述及防控要求
2016-3-1
1
寨卡病毒历史

1947年首先从乌干达Zika森林的猴血清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48年在同一地区的非洲伊蚊中分离到寨卡病毒 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发现人感染寨卡病毒 1954年从西非“黄疸”暴发中的病人分离到寨卡病毒 1958年后,东南亚出现散发病例。 2007年第一次在雅浦岛爆发流行。

血液传播和性传播: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输血或性接触 进行传播。截至目前,已各报告数例可能通过输血传播和 性接触传播的病例。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包括孕妇在内的各类人群对寨卡病毒普遍易感。 曾感染过寨卡病毒的人可能对再次感染具有免疫力。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目前该病的潜伏期尚不清楚,有限资料
提示可能为3~12天。
Baidu Nhomakorabea

截至2016年1月,在非洲、亚洲、美洲和一些太平洋岛屿 至少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以巴西疫情最为严 重。
为何如何重视寨卡病毒病?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孕妇 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该病通过蚊媒传播,防控难度大,一旦传入流行危
害极大,早期发现病例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扩散 是当前防控的关键。
巴西七城市2010-2015年每年小头畸形异常增加病例数(ECDC,2015-11-24)

胎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

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临床表现的比较
临床症状 寨卡病毒病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
发热
斑丘疹 肌痛/关节痛
+++
+++ ++
++++
++ +++
+++
++ ++++
结膜炎
四肢水肿 眼眶后痛
+++
++ ++
++
+
+
淋巴结肿大
肝肿大 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
-
++
+++
++
+++ +++
疫情概况
2007年-2014年: 疫情渐趋严重,开始出现暴发疫情,且影响区域有扩大趋 势:

2007年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暴发,11250居民中报
告185例,其中49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旅行者中时有 散发病例报告。各国散发病例增多。

2013年~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暴发,
报告病例约10,000例,其中有70例重症病例。
两起疫情提示,病毒已经在太平洋地区传播。
疫情概况
2015年至今: 疫情在美洲地区持续暴发流行,波及多个国家,其中巴西 疫情最为严重! 开始发现该病毒与胎儿或新生儿小头畸形之间可能存在关 联。
当前疫情
2015年至今,寨卡病毒影响区域迅速扩大,截至2016年 2月14日,全球共有3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本地感染ZIKA病例, 涉及美洲(26个)、大洋洲(9个)、亚洲(3个)和非洲 (1个),共报告病例约160万例,其中美洲的巴西报告约 150万例(94%)。 有2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输入ZIKA病例,涉及欧洲(15 个)、美洲(4个)、亚洲(3个)大洋洲(2个)。共报告 输入病例约130例,其中美洲的美国报告52例(40%)。 我国自2016年2月9日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至今,国内共确诊了5例患者。

传染期:患者的传染期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患
者早期产生病毒血症,并具备传染性。

患者的尿液-血液-精液等分泌物都可以检出病毒核 酸。
流行季节

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疫情 高峰多出现在夏秋季。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寨卡病毒病一年四季均可
发病。
疫情概况
2007年以前: 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主要散发分布于非洲(如埃及、中非共 和国、坦桑尼亚、乌干达和塞拉利昂)和亚洲(如泰国、柬 埔寨、印度尼西亚、印度、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确诊病例 仅 14例。 发病少且疾病较轻,因此之前并不是人类重点关注的传染 病。可能部分病例被诊断为登革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