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同步测试新版浙教版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1.地球上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__地壳变动__的结果。

2.典型火山一般由__火山口__、__火山锥__、__岩浆通道__三部分组成。

火山喷发物主要有__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的__。

3.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__地幔的软流层__。

4.火山喷发时,气体、岩浆、固体等物质向外排出的出口叫做__火山口__。

【夯实基础】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 A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2.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D )①地壳变动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着②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③这里曾经发生过火山活动④地壳变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3.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C )A.青藏高原目前还在抬升B.古代书籍记载着青藏高原所在地是海洋C.青藏高原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喜马拉雅山南部边缘曾是海洋4.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D )A.日本的富士山喷发B.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C.黄山山体发生的断层现象D.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5.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相似的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壳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6.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的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

火山活动是( D )A.地表风化的结果B.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C.冰川移动的结果D.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7.下列有关世界火山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B.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以及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一带C.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D.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沿岸以及地中海——阿尔卑斯山一带8.读图3-4-1中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浙教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知识点

浙教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重点内容)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③月食时,日光投影是弧形的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长)1、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很小。

2、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三、地球的内部结构:(重点内容)1、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3、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2节地球仪和地图一、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轴与水平面呈66.5°夹角)二、经线和纬线:1、经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又称:子午线)2、纬线:与赤道平行的线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线和纬线交织成的经纬网(作用:能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四、地图1、地图的三要素:⑴比例尺⑵方向⑶图例与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一、(重点内容)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三、岩石的应用: (1)优质建筑材料;(2)工艺品材料;(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重点内容)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二、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三、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单选题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不断探索了解地球。

下列说法不符合人类对地球现有认知的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地球内部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C.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D.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2.2020年2月3日,成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北延伸区)发生5.1级地震,当地震感明显但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 成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C. 地震发生时如果人位于高层楼房上,应尽快乘电梯下楼D. 一旦不幸被埋在废墟时,不要大声喊叫,要保持镇定,等待救援3.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山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内部B. 珠江三角洲形成的主因是流水的沉积作用C. 太阳活动频繁会导致火山和地震频发D.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间的张裂而形成的4.地壳变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

下列各现象中不能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A. 断层B. 褶皱C. 火山D. 风蚀蘑菇5.①~⑤是与地震有关的各种叙述,在这些叙述的各种组合中,叙述全部正确的是(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现象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都会造成破坏③海底地震可能会引发海啸④发生地震来不及跑时,可选择狭小的房间或坚固的床、桌下躲避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①③④D. ②④⑤6.下列现象或事件不能作为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的是( )A. 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B. 喜马拉雅山脉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C.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D.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7.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A. 板块的内部B.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C. 大陆内部D. 大洋沿岸地带8.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A. ⑴⑵⑶B. ⑴⑵⑷C. ⑴⑶⑷D. ⑵⑶⑷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火山和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证据B. 火山带和地震带高度重叠,是因为这些地区是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C. 每次地震,都会引发海啸D. 地震来临时,高楼层的人可以躲在桌子底下10.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A. 相撞和张裂B. 弯曲和断层C. 火山D. 地震二、填空题11.印尼当地时间2006年5月27日晨5时53分发生里氏6.2级强烈地震,造成6200多人死亡,四万余人受伤(印尼政府6月1日公布)。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含答案2020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基础闯关全练1.(2019浙江温州期末)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进行,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可以证明地壳变动。

下列证据不能说明地壳存在变动的是( )A.板块交界处爆发火山B.高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C.我国南海进行填海造岛D.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2.下列情况中哪个不能作为地壳变动的证据( )A.台湾东部由于地震出现了一个约两米的断层小崖B.台湾北部白沙湾一带发现位于满潮线以上的大量珊瑚礁C.科学家在我国最高的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D.台湾的北滨公路水南洞附近的岩层因久雨造成山崩,交通中断一个月3.欧洲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在20世纪发生了六次大的喷发,推测它是( )A.休眠火山B.活火山C.死火山D.不能确定4.下列关于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所有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相似的B.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5.在夏威夷的火山国家公园,有一群愿意与火山生活在一起的人,因为在他们心里,火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夏威夷比格艾兰岛的基拉韦厄火山,海拔1 247米,活动极为频繁。

火山喷发的时候,熔岩像喷泉一样翻涌奔腾,气势汹涌,势不可挡。

夏威夷比格艾兰岛的基拉韦厄火山属于( )A.死火山B.活火山C.休眠火山D.不能确定6.(2015山东济南中考)图片显示的自然灾害是( )图3-4-1A.地震B.寒潮C.春旱D.台风7.火山喷发和地震的相同点是( )A.都对地形没有影响B.能量来自地球外部C.能量来自地球内部D.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8.下列事件中不会因为地震而发生的是( )A.感冒B.水灾C.海啸D.火灾9.(2019浙江杭州富阳期末)2017年4月12日,浙江临安发生4.2级地震时,我市有轻微震感。

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B.现代科学技术已能准确预报地震C.发生地震时赶快乘电梯逃离D.所有的地震都会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10.火山喷发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B.沙漠或荒野中C.基本上都在海中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能力提升全练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图3-4-2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大陆漂移2.下列关于地壳变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的断裂和弯曲是地壳变动留下的痕迹B.地壳的水平运动都会形成海陆变迁C.喜马拉雅山是陆地变成海洋的证据D.地壳变动的主要能量来自人类3.温州雁荡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高山上的贝壳

高山上的贝壳

高山上的贝壳每次作文课,老师都会带给我们惊喜!今天也不例外哦,大门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枚古老而神奇的贝壳。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们在海滩上捡过贝壳吗?老师问大家,贝壳谁没见过呀,我家就有!这时只见老师拿出来一个东西,大家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只贝壳,看上去灰不溜秋的,还有很多斑点,壳上还有许多脏东西,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啊?告诉你们吧,并不是只有沙滩上才能捡到贝壳,这贝壳啊,是从高山上捡来的呢!老师一说完,我们都惊呆了,谁不知道贝壳是生长在海里啊,高山上怎么会捡到贝壳呢?这不是天方夜谭吗?老师见我们都不相信,于是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青藏高原的旅行者在途中休息的时候,从路边随手拿起一块小石头玩赏,他注视着这块石头很长时间,竟然吃惊地发现这是一块古代的贝壳化石,这一发现使这位旅行者对青藏高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在高原上大量搜集各种生物的化石进行研究,最后科学家发现,第三纪以前,青藏高原原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发生了地质运动,使它迅速地抬升,最后就形成了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那些海洋生物化石就是地质运动后留下来的,所以说呀,并不是只有海洋里才能捡到贝壳,高山上同样能捡到贝壳哦!哇,原来是地质运动造成的啊!我不禁对那只贝壳肃然起敬,这可是几万年前的贝壳啊!【写作指导:写好一篇作文具备的方法】一篇好的文章要有好的素材,孩子在忙着写作文的同时我们家长老师同时也在为了孩子在找写作材料,那么我们小升初怎么样去写好一篇好作文呢,写好一篇作文具备那些方法呢。

一、素材的多角度立意意大利着名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所说的自己画蛋的体会: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这告诉我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我们可以多角度分析。

文章源于生活,它的立意亦应多角度进行。

我们以一个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为例。

今年春天,我和爸爸来到高尔夫球场,第一次学打高尔夫球。

第三章单元测试卷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单元测试卷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七上第三章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石圈是地壳中的一部分B.岩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C.岩石圈就是指地壳D.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的部分共同组成的2.下列各项可以作为支持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①日食时,月球投射在地球上的阴影呈弧形②铅笔在篮球表面前移时笔尖先消失③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④地球仪上每一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⑤登高望远⑥麦哲伦环球航线A.①③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⑥3.若在A、B 两位置同时起飞两架飞机并以相同的速度在同一高度沿着各自的经线往南飞行至南极点两飞机之间的水平距离将()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4.下列四幅图幅大小相同的区域地图,比例尺最大的是()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浙江地图D.慈溪地图5.下列符合"东半球、中纬度、北半球"三个条件的是()A.28°N,145°E B.21°N,19°WC.56°N,15°W D.46°S,170°E6.下面是三幅经纬网图,请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的比例尺大B.E点在东半球;G点在南半球C.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C点在D点的东南方向D.C点的经纬度是60o N,20o W;F点经纬度是40o N,120o E7.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 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方向各走100 km,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方向C.出发点以西方向D.出发点以东方向8.读图东、西两半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是东半球B.本初子午线在乙半球C.丙点的经度是110°W D.丁点的经度是120°E9.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A.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B.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C.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D.图中属于是东半球地区的是①②10.下列四幅图中,经纬度位置相同的两点是()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11.某同学在秋游途中,找到一块疏松多孔的岩石(如图所示),依据该岩石呈现特点,对该岩石类型及形成原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变质岩,由己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B.变质岩,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C.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D.沉积岩,由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形成12.如图为含海洋动物化石的岩石,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类动物现还生存于印度洋,它的身体柔软,体外有壳。

【K12学习】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教案_1

【K12学习】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教案_1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教案活动2: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活动目标.能推测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化石的原因。

.能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能对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大胆的推测。

.能发挥自己的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活动过程:.向学生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我国喜马拉雅山的图片或,说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但是,科学家在对喜马拉雅山进行科学考察时,却意外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告诉学生这一科学事实,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并把自己的解释记录下来,学生解释是否科学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推理思维训练。

这里也是对学生进行如何根据事实提出假设的训练。

.要让学生懂得,对现象做出解释只是一种假设,要证明自己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大量的科学实验。

这里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模拟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假设。

教材上提供了一个用橡皮泥证明假设的模拟实验。

可以让学生充分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独立选择材料没计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懂得地球的内部是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的岩石由于物质构成的不同又可以分成几个圈层。

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图,让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有初步了解。

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地球圈层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都说明了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

在学生对地球内部的岩石圈层构造和地球内部的运动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做模拟实验,避免活动一开始就急于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操作。

.做模拟实验首先要让学生懂得用什么来模拟什么。

教材上提供了用多色橡皮泥代表岩石,模拟不同岩层,用来自手的挤压力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用小刀在橡皮泥上切割成裂痕,模拟岩层上固有的断裂或地质裂纹。

然后让学生把四五块条状的橡皮泥一块一块地叠起来,就好比是组成地球的岩层,用手握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观察“岩层”的运动。

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

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

喜马拉雅山中的 海洋生物的化石

居住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的藏民经常会 捡到海螺化石。根据这一发现,你能推测一 下: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地壳曾经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
思考
海底的化石怎么会出现山上呢?
化石就是大地变迁留下来的证据, 人类通过研究化石了解地表的变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考与结论

大地变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探究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高山上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
我的猜想:
其他同学的猜想:
寻找证据
什么是化石?
遗物、生活遗迹或者印 模等埋藏在地下,经过 很长的时间而形成的 “石头”。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
化石的作用:

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逐渐认识遥远的 过去生物的形态、结构、类别,可以推测出 亿万年来生物起源、演化、发展的过程,还 可以恢复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地球 的生态环境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同步练习题(解析版)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基础题1.下列证据不能证明地壳变动的是()A. 石灰岩溶润B. 雅鲁藏布大峡谷C. 沧海桑田D. 悬崖峭壁上断裂的岩层2.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沙漠中的岩石B. 冰川中的斗谷C. 地下溶洞D. 华山北坡大断崖3.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不能反应地壳变动信息的是()A. 断层B. 褶皱C. 火山D. 风蚀蘑菇4.下列受地震影响最大的是()A. 震中B. 震源C. 震中距较大处D. 不能确定5.在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不可取的是()A. 迅速关闭电源、燃气B. 避开高大建筑物C. 注意保护头部D. 乘电梯迅速下楼6.下列各省区中,地震发生比较频繁的是()A. 浙江省B. 黑龙江省C. 台湾省D. 河南省7.下列现象属于地震前兆的是()A. 井水冒泡,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B. 鸡飞狗跳C. 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D. 出现地光8.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A. 千岛湖B. 杭州西湖C. 夏威夷群岛D. 喜马拉雅山9.宝岛台湾是地震多发地区,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B. 海浪的冲刷C. 台风的影响D. 气温的变化10.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

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 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B. 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C. 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D. 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二、中档题11.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 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C. 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公里处一座火山喷发D.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12.下列火山地震活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是( )A. 中国汶川大地震B. 美国旧金山地震C.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D. 冰岛火山13.地震发生时,我们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有()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面在头上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③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④躲到高层教学楼下面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高墙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⑤D. ①②⑤14.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A. ⑴⑵⑶B. ⑴⑵⑷C. ⑴⑶⑷D. ⑵⑶⑷三、拓展题15.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的证明

地壳变动的证明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

自从地球形成依赖,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只要我们平时细加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

例如悬崖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地球内部的构造。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其形状与内部构造像鸡蛋。

地球的最外层叫地壳;地壳下面的部分叫地幔,由软体物质组成;地球最中心的部分叫地核。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0千米左右,地壳厚度为35千米左右,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就发生在地壳内。

地球的板块运动。

地球表面水圈以下是岩石圈,岩石圈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碰撞,运动的结果使地壳产生破裂或错动,这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

地壳运动(crustalmovement )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

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我国古代的学者对海陆变迁及地壳运动有所认识如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写到“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乃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

地壳运动示意图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

地球表层相对于地球本体的运动。

通常所说的地壳运动,实际上是指岩石圈相对于软流圈以下的地球内部的运动。

岩石圈下面有一层容易发生塑性变形的较软的地层,同硬壳状表层不相同,这就是软流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知识点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整理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一、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重点内容)①“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②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驶来帆船的船帆比船身先出现) ③月食时,日光投影(地球挡住日光)是弧形的 (注意:日食不是) 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⑤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⑥登高而望远,发现地平圈越来越大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长)1、在太空上看地球很圆的原因:赤道半径与两极半径相差很小,视觉不能分辨。

2、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三、地球的内部结构:(重点内容)1、从外向内:地壳-----地幔-----地核 (其中地壳最薄,地核最厚)2、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3、地核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二、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三、岩石的应用: (1)优质建筑材料;(2)工艺品材料;(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第4节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重点内容)一、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1、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弯曲的岩层(褶皱)3、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4、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5、火山、地震 ……二、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即内力的作用)三、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火山: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构成(注意:能对应图指认)2、火山喷发物:固态喷发物(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液态喷发物(熔岩流);气态喷发物(水蒸气、二氧化硫等)3、火山类型: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4、火山活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危害):污染环境。

毁坏交通,破坏房子,引起火灾,埋没农田。

甚至危及人类生命5、火山活动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有利影响:地热资源、产生丰富矿产、丰富旅游资源、形成肥沃的土壤。

新冀教版(2022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新冀教版(2022年)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剧烈变化第九课地表探秘1、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2、为什么这座高山上会有海洋生物化石呢?实验假设:海洋之所以变成高山,可能是地球内部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实验方法:A将四块条状橡皮泥叠加放到托盘中。

B.用手捏住橡皮泥两端,向中间挤压。

C.再取一条橡皮泥,用橡皮泥切割刀切两刀,让橡皮泥块之间能够滑动,就好像是被向上或向下挤压的岩层。

D.将实验现象和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这是一个模拟实验,多色橡皮泥模拟的是地壳的不同岩层。

手的挤压力模拟的是地球内部运动所产生的力。

切开的橡皮泥模拟的是断裂的地壳。

结论:海洋变为高山的原因是由于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各种挤压力导致地壳运动,地壳中的岩石不断被挤压、抬升,从而形成了高山。

3.解释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的秘密。

喜马拉雅山在很久以前,可能是海洋,由于受到地球内部力的作用,两块大陆开始接近,海洋逐渐变窄,然后两块大陆推挤成山,当年的海洋生物尸体也被挤压到了现在的山上,直到今天形成了化石。

4.1910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一个假设:大陆是移动的。

他提出:所有的大陆曾经连成一片,而后经过分裂、漂移,直至成为现在的样子。

5.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地球运动是形成不同地表的原因。

第十课地球的内部1.地球内部构造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各个圈层的厚度、温度、组成物质的状态是不同的。

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温度达1500℃左右。

地核厚度约为3486千米,温度达到2000℃-3000℃,地心处温度高达6000℃。

2.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各圈层都是运动的。

其中薄薄的地壳是固体外壳,主要由岩石组成。

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球中心部分是地核,温度和压力极大,外核物质是液态,内核物质是固态。

3.如果把地球内部结构做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个鸡蛋,地核就相当于蛋黄,地幔就相当于蛋白,地壳就相当于蛋壳。

《海陆变迁》古生物见证变迁

《海陆变迁》古生物见证变迁

《海陆变迁》古生物见证变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长河中,海陆变迁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远古的汪洋大海到如今的广袤陆地,从曾经的陆地变成如今的深海,地球的表面一直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

而古生物,就如同一位位沉默的见证者,它们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记录下了这些沧海桑田的变迁。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陆变迁。

简单来说,海陆变迁指的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种转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如地壳运动、火山活动,以及外部力量,如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的综合影响下逐渐发生的。

那么,古生物是如何见证海陆变迁的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化石的分布。

化石是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如果在原本是陆地的地区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的化石,这就很可能表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反之,如果在海洋底部发现了陆地生物的化石,也能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例如,在一些高山上,人们发现了三叶虫、菊石等海洋生物的化石。

三叶虫是一种古老的节肢动物,在数亿年前的海洋中十分常见。

菊石则是已经灭绝的头足类动物。

它们的化石出现在高山上,有力地证明了这些高山曾经位于海平面以下,经过地壳的抬升才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古生物的形态和结构也能为海陆变迁提供证据。

一些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会进化出特定的形态和结构。

比如,某些鱼类具有适应海洋环境的流线型身体和鳍。

如果发现了这些鱼类的化石,但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例如鳍变得更加粗壮,或者身体变得更加扁平,这可能意味着它们的生存环境从海洋逐渐转变为了淡水或者陆地。

以肺鱼为例,肺鱼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的肺。

这种结构的出现,暗示着它们所生活的环境可能从完全的水生环境逐渐向水陆两栖转变,也许是水域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加所导致的。

此外,古生物的生态习性也能反映海陆变迁。

某些生物具有特定的生活习性,比如只在浅海或者深海生活,或者只在淡水环境中生存。

如果发现它们出现在了原本不应该出现的环境中,这就可能是海陆变迁的结果。

地质年代的来源和其划分的主要依据

地质年代的来源和其划分的主要依据

地质年代的来源和其划分的主要依据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一块岩石、每一层土壤都承载着漫长岁月的记忆。

而地质年代,就是科学家们用来解读这些记忆的时间密码。

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还为研究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框架。

那么,地质年代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人类对于地球历史的认识,最初是基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简单的推测。

比如,看到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人们会思考曾经这里是不是海洋。

随着科学的发展,地质学家们开始通过研究地层的叠置关系来推测时间的先后顺序。

而真正系统地划分地质年代,是在 19 世纪以后。

丹麦地质学家尼古拉斯·斯滕诺提出了地层学的三条基本原理:叠覆原理、原始水平原理和原始侧向连续原理。

这些原理为地质年代的划分奠定了基础。

叠覆原理指出,在未经变动的地层序列中,较新的地层总是叠覆在较老的地层之上。

这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每一页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期,越靠上的页码所对应的时间就越晚。

原始水平原理告诉我们,地层在沉积的时候通常是接近水平的。

原始侧向连续原理则表示,地层在横向延伸上是连续的,除非被后期的地质作用所截断。

有了这些基础原理,地质学家们就能够通过对地层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判断不同地层形成的相对先后顺序。

但要精确地确定地质年代,还需要更多的依据。

其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不同的地质年代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三叶虫在古生代非常繁盛,但在中生代就已经灭绝。

通过研究地层中所含化石的种类和特征,地质学家们可以相对准确地判断地层的年代。

此外,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也是确定地质年代的重要手段。

许多岩石和矿物中都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它们会以恒定的速率衰变。

通过测量岩石或矿物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出岩石或矿物的形成年龄。

这种方法为地质年代的精确测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根据这些依据,地质学家们将地球的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地质年代单位。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会有海螺化石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会有海螺化石

为什么青藏高原上会有海螺化石青藏高原是我国著名的高原之一,然而很多的人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螺化石,这是怎么回事?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青藏高原上有海螺化石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青藏高原上有海螺化石的原因因为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原来是一片汪洋,所以在挤压的时候,海底突起,使得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出现在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青藏高原有确切证据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亿年青藏高原(4) 前的奥陶纪,其后青藏地区各部分曾有过不同资料的地壳升降,或为海水淹没,或为陆地。

到2.8亿年前(地质年代的早二叠世),今青藏高原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这片海域横贯现在欧亚大陆的南部地区,与北非、南欧、西亚和东南亚的海域沟通,称为“ 特提斯海”、或“ 古地中海”,当时特提斯海地区的气候温暖,成为海洋动、植物发育繁盛的地域。

其南北两侧是已被分裂开的原始古陆(也称泛大陆),南边称冈瓦纳大陆,包括今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南亚次大陆;北边的大陆称为欧亚大陆,也称劳亚大陆,包括今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插入古洋壳下,并推动着洋壳不断发生断裂,约在2.1亿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进入构造活跃期,北羌塘地区、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脉脱离了海浸。

到了距今8000万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强烈的构造运动。

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区急剧上升,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整个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

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地质学上把这段高原崛起的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青藏高原的抬升过程不是匀速的运动,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

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进。

会“说话”的石头——化石

会“说话”的石头——化石

会“说话”的石头——化石
化石是死去的动物和植物的遗体、遗骸及其活动的遗迹,它向我们娓娓叙说地球上几十亿年的变迁。

比如,什么地方原来是海洋,后来升为陆地或高山;什么地方的陆地下降为海洋;陆地上的高原、盆地、平原等各种地形是怎么互相转化的,它还能告诉我们许多发生在远古时代的故事,帮助我们解开千古之谜。

有化石帮忙,我们能精确地知道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恐龙是什么样子。

在喜马拉雅山,科学工作者在这一地区地层里,找到了许多古海洋动物和植物的化石,如三叶虫、有孔虫、鹦鹉螺、菊石、海百合等。

这些海洋里的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高山地区呢?经过研究考察得知,在3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印度洋板块北移后与欧亚板块相撞,古海洋受到挤压,产生褶皱,最后隆起成山,把那些海洋生物深埋在岩层中,使它们变成化石。

本文选自:《地球漫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 了三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 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 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 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 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 到了冰盖。 •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 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最后, 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 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 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成大陆 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 上漂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 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 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 之一。 •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 最高的山脉,其中有110多座山峰高达或超过海拔 7350米。是东亚大陆与南亚次大陆的天然界山,也是 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海拔8125米),东至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 长2450km,宽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海拔高达 8844.43米。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珠穆朗玛峰平均每 年增高1厘米。
3.用手握住橡皮泥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向中间挤压。
4.再取一条橡皮泥,切两刀,让橡皮泥 之间能够滑动,就像被向上或向下挤压 的岩石。
1.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2.你的发现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有 什么关系? 3.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时代可能是什 么? 4.为什么上面有海洋生物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印 度洋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 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据地质考察证实,早在20亿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 区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古地中海,它经历了整个漫长的地质时 期,一直持续到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早第三纪末期,那时这个 地区的地壳运动,总的趋势是连续下降,在下降过程中,海盆 里堆积了厚达30000米的海相沉积岩层。到早第三纪末期,地 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在地质上称为“喜马拉雅运 动”,使这一地区逐渐隆起,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经 地质考察证明,喜马拉雅的构造运动至今尚未结束,仅在第四 纪冰期之后,它又升高了1300~1500米。还在缓缓地上升之 中。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 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时,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来历?
小组讨论后,每一组推选一位同学提出 假设
刚才每一组都提出了假设,要证明自己的假设 1.选择两色或多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岩 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去证明,下面大家 石的不同岩层。 一起做个实验。
2.将橡皮泥搓成条状或片状,然后一层 一层的叠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