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临床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8-09-20T09:41:07.30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作者:刘以才陈守万王禾
[导读] 观察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简阳641400)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手术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双切口手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转阴率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转阴率为62.1%,对照组转阴率为79.3%,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吸刮术;腋臭;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29-02
腋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青壮年,女性多见,轻重不等。腋臭既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无害,也不会对患者造成器质性的损伤,但影响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甚至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目前,临床上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微创小切口术是通过紧贴皮瓣剪除结合匙搔刮及负压器吸出对汗腺进行彻底清除,能保留正常皮肤。本文通过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29例采取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男5例,女24例,年龄16~46岁,平均26.4岁,对照组男4例,女25例,年龄17~45岁,平均25.3岁,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以及腋臭程度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外展置于枕部下,用美蓝于腋毛区外缘标记刮除范围,消毒后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直至局部皮肤发硬变白。沿腋毛区后下缘中部行长2cm左右的纵行切口,组织剪分离皮瓣至标记线,深达浅筋膜层,用柳叶刀分离开全部刮除范围,用组织剪紧贴皮瓣剪除与刮匙搔刮相结合的方法,去除残余脂肪及毛囊组织,并用负压吸引器经吸脂管吸出,直到皮瓣光滑、皮肤表面呈淡紫红色为宜[2]。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腔隙内破碎的毛囊及汗腺组织以减少复发、减轻残留物造成的炎症及抑制瘢痕的形成。适当压迫止血,切口采用小针距缝合或外翻缝,弹性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术后12d拆线。
对照组:手术时取仰卧位,双手抱头置于枕后,双上肢外展。根据腋毛的分布范围的大小设计手术切口,如腋毛范围小可在腋毛分布区的中央皮纹线作4cm长的横行切口,如腋毛范围大可在腋毛分布区的中央皮纹线作俩个相距4cm长的平行横行切口。将皮肤切开达到脂肪浅层,将患者皮下脂肪层的水肿进行锐性、钝性分离处理,剥离“皮瓣”至腋毛分布区外1cm。将附着于皮下的大汗腺、脂肪、汗腺导管剪去,保护真皮下的毛细血管网。术中彻底止血后,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术后换药及对症早开了治疗,7~9天拆线。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耳耵是否发黏发湿;轻微运动后使用干净纱布擦拭腋下或者放置几分钟,闻是否存在异味;腋毛是否存在分泌物;内衣腋处是否发黄。疗效判断标准:治愈:腋部无异味;显效:出汗及运动后有轻微异味;无效;腋部异味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阴性:试验区不变色;阳性:试验区变色。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本文涉及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处理,本次研究中的计数治疗采用n及%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P<0.05,不具有可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两组患者转阴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转阴率为62.1%,对照组转阴率为79.3%,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0.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1.0%,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讨论
腋臭症是多汗症和臭汗症的统称,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家族性遗传有关。腋臭主要是由于腋部大汗腺分泌的有机物被表皮细菌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和氨所致,临床表现为腋部异味,部分病例合并腋部多汗,其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研究发现,腋窝大汗腺和毛囊的分布基本相同,主要分布于腋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