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3.1.3、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2、钢管上严禁打孔。
5.3.5、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符合下列规定:2、当脚手架搭设尺寸中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
6.2.2、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折除。
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
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的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
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图6.3.2).6.3.5、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6.4.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一字型、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两步)。
6.4.4 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扩架,必须采用刚性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6.4.5、连墙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2、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
6.6.2、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6.6.3、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2、一字型、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横向斜撑。
7.1.5、当脚手架基础下有设备基础、管沟时,有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7.3.1、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两步。
7.3.4、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禁将外径48m与51m的钢管混合使用。
JGJ130-2011_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宣讲稿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 =0.7μz ·μs ·w 0(w 0取n =50)修改为: w k =μz ·μs ·w 0(w 0取n =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 改为2kN ,双排架取5kN 改为3kN ;表4.3.1 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902号2011-01-28批准 2011-12-01实施1 总则1.0.1 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扣件式脚手架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2.1.2 支撑架 formwork support为钢结构安装或浇筑混凝土构件等搭设的承力支架。
2.1.3 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sing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固定在墙体上的脚手架,简称单排架。
2.1.4 双排脚手架 doub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简称双排架。
2.1.5 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scaffold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
该架体顶部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脚手架。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 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JGJ130-2011_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 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构造要求一本要求依据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6 构造要求6.1 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6.1.1 常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单、双排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可按表6.1.1-1、表6.1.1-2采用。
表6.1.1-1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注:1、表中所示2+2+2×0.35(kN/m2),包括下列荷载:2+2(kN/m2)为二层装修作业层施工荷载标准值;2×0.35(kN/m2)为二层作业层脚手板自重荷载标准值。
2、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按不大于l a/2设置。
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Wo =0.4kN/m2。
表6.1.1-2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单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注:同表6.1.1-1。
6.1.2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6.2 脚手架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6.2.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3跨;2 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1/3(图6.2.1-1)。
(a)接头不在同步内(立面)(b)接头不在同跨内(平面)图6.2.1-1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布置1--立杆;2--纵向水平杆;3--横向水平杆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间距设置,间距不应大于400mm (图6.2.1-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42
9、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1)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 300㎜。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本次
修订中予以取消。 (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立杆处开始设置,该处设
11
规定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50m的依据: 1 根据国内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及对国内脚手架的
调查,立杆采 用单管的落地脚手架一般在50m 以下。当需要的搭设高度大于50m时,一般都比 较慎重地采用了加强措施,如采用双管立杆、分 段卸荷、分段搭设等方法。国内在脚手架的分段 搭设、分段卸荷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可靠、行之 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 技术规范》JGJ130-2011
(段涤非)
1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 复杂,脚手架、模板工程、基坑、塔吊等工 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险因素多, 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
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 关注。从建设部到各级地方主管部门、从施 工单位到项目部、从行业内到行业外,关爱 生命、关注安全一直是工作的主旋律。但是,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建设行业已经成为除能源 矿业之外的第二大安全事故高发行业,与今 天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越来越强调和谐社 会、以人为本的大环境不相适应。
(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 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 700kg以上。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宣讲稿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 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9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一、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
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
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
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
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
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
二、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
取消φ51×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 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φ48×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φ48.3×3.6。
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
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改为0.36mm。
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
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
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 k=0.7μz·μs·w0(w0取n=50)修改为:w k=μz·μs·w0(w0取n=10)。
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
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 ;表4.3.1 荷载效应组合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表4.3.1 荷载效应组合
计算项目 荷载效应组合
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形
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 型钢悬挑梁的强度、稳定与变形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永久荷载+施工荷载 永久荷载+0.9(施工荷载+风荷 载)
立杆稳定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不含风荷 载)
永久荷载+0.9(可变荷载+风荷 载)
连墙件强度与稳定
单排架,风荷载+2.0kN 双排架,风荷载+3.0kN
三、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及其规范修订内容
1、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 • 在作用极限荷载时,双排脚手架结构的可能破 坏形式是以连墙件为反弯点的脚手架平面外大 波整体失稳或脚手架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 弯曲失稳二种形式。通常情况下,脚手架的破 坏表现为前种形式,其承载力由平面外大波整 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但是,如果脚手架 的步距过大(超过二米),立杆段的稳定承载 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 6.10.6 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采用螺栓 钢压板连接固定时,钢压板尺寸不应小于 100mm×10mm(宽×厚);当采用螺栓 角钢压板连接时,角钢的规格不应小于 63mm×63mm×6mm。 • 6.10.7 型钢悬挑梁悬挑端应设置能使脚手 架立杆与钢梁可靠固定的定位点,定位点 离悬挑梁端部不应小于100mm。 • 6.10.8 锚固位置设置在楼板上时,楼板的 厚度不宜小于120mm。如果楼板的厚度小 于120mm应采取加固措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双管立杆脚手架由于经济性不好,很少使 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 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 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 以水平剪刀撑设置层为反弯点的沿较弱方 向的架体大波整体失稳。
• 架体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
• 通常情况下,架体的极限承载力由架体大 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当架体的 步距过大时,立杆段的稳定承载力可能低 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双管立杆脚手架由于经济性不好,很少使 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 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 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 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 用双钢管、分段卸荷、分段搭设等措施。)
• 构造要求:
• 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U型 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 或硬木楔楔紧。
• 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个(对)及以上 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梁板固定,U型 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 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 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其锚固长度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
五、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
1、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结构体系
满堂脚手架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 加强型满堂支撑架
• 满堂脚手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 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 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 顶部作业层的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 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
• 满堂支撑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 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 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 体顶部的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传给立杆, 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902号2011-01-28批准 2011-12-01实施1 总则1.0.1 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扣件式脚手架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
2.1.2 支撑架 formwork support为钢结构安装或浇筑混凝土构件等搭设的承力支架。
2.1.3 单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sing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固定在墙体上的脚手架,简称单排架。
2.1.4 双排脚手架 doub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 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简称双排架。
2.1.5 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scaffold 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上。锚固型钢悬挑梁 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 ㎜。
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验算内容:悬挑梁的强度; 悬挑梁的挠度;当无有效支撑体系时悬挑梁的稳 定性;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 的强度;压点处楼板承受锚固负弯矩时的抗弯强 度;悬挑梁前端支点下混凝土梁(板)的承载力 。
c.双排脚手架连墙件布置(立面图)
b.双排脚手架连墙件布置(剖面图)
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注: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Wo =0.4kN/m2 。
1、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
在作用极限荷载时,双排脚手架结构的可能破 坏形式是以连墙件为反弯点的脚手架平面外大 波整体失稳或脚手架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 弯曲失稳二种形式。通常情况下,脚手架的破 坏表现为前种形式,其承载力由平面外大波整 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但是,如果脚手架 的步距过大(超过二米),立杆段的稳定承载 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
定位点可采用竖直焊接长0.2m、直径25mm-30mm的钢 筋或短管等方式。
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 ,每一纵距设置一根。(不允许有连梁)
悬挑架的外立面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 置。
锚固悬挑梁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实测强度等 级不得低于C20。
悬挑钢梁支承点应设置在结构梁上,不得 设置在外伸阳台上或悬挑板上,否则应采 取加固措施。
2006年事故起数
2007年事故起数
140 120 事 100 故 80 起 60 数 40
2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摘自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19年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 连墙 件设 置 立 杆 横 距 lb 1.05 二步 1.30 三跨 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la(m) 步距 h 1.5 2+0.35 (kN/m2) 2.0 脚手架 允许搭 设高度 [H] 50
2+2+ 2×0.35 (kN/m2)
1.5
3+0.35 (kN/m2) 1.5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深基坑工程
(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和降水工程 (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 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 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 700kg以上。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 装工程; (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 备的拆除工程。 (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二)提升高度150m及 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 手架工程;
c.双排脚手架连墙件布置(立面图)
b.双排脚手架连墙件布置(剖面图)
•
• •
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 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 取5kN改为3kN ; (约束平面外变形) 强调连墙件的重要性,对连墙件的计算写 得更明确(计算部分) 根据现场施工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 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弱化 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 设高度做了调整。
简要结论
• 从数据统计来看,2000年之前的5年和之后的5年 三级事故发生起数的绝对值并没有太大变化,但 是,单次事故伤亡人数变化很大,群死群伤的重 大恶性事故频发是2000年以后的特点。 • 从数据统计来看,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主体 中小建筑公司比例较小,相反具有一级、特级资 质的施工单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几率更高。 • 从数据统计来看,有明确规范要求的部位发生事 故的比例比尚未制定规范要求的部位更高,说明 我们对规范的理解、掌握和控制存在很大问题。
3 参考国外的经验。美国、日本、德国等也限制落地脚手架 的搭设高度:如美国为50m,德国为60m.日本为45m等。
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将作用于脚 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 wk=0.7μz·μs· w0(w0取n=50的值)
修改为:
wk=μz·μs· 0 w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规定采用;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范表4.2.6的规定采用; wo——基本风压值 (kN/m2),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附表D.4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n=10对应的风压值。
1 根据国内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及对国内脚手架的调查,立杆 采 用单管的落地脚手架一般在50m以下。当需要的搭设高度大 于50m时,一般都比较慎重地采用了加强措施,如采用双管立杆、 分段卸荷、分段搭设等方法。国内在脚手架的分段搭设、分段 卸荷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2 从经济方面考虑。搭设高度超过50m时,钢管、扣件的周 转使用率降低,脚手架的地基基础处理费用也会增加。
2009年3月24 日,位于江苏镇江 闹市区一幢6层楼 脚手架突然坍塌, 造成正在拆楼改造 的工人1死3伤。 事故原因主要是因 为工人将拆下的废 弃物堆积在脚手架 上,堆积物过于沉 重,加上砸墙时造 成脚手架晃动,导 致脚手架被压趴。
双管立杆脚手架由于经济性不好,很少使 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 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 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段搭设等措施。
2006年事故起数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月份 7 8 9 10 11 12 2007年事故起数
事 故 起 数
摘自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
2006年、2007年建筑施工事故死亡人数比较
2006年死亡人数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 2 3 4 5 6 7 月份
需要了解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脚手架、模板、基坑
单、双排与满堂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 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不应低于表4.2.2的规定。 表4.2.2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
类别 装修脚手架 混凝土、砌筑结构脚手架 轻型钢结构及空间网格结 构脚手架 普通钢结构脚手架 标准值(kN/m2)
2.0
3.0 2.0 3.0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日趋复杂,脚手架、 模板工程、基坑、塔吊等工程在搭设、施工、使用中作业危 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伤亡事故。
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 财产安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建设部到各级地方主管 部门、从施工单位到项目部、从行业内到行业外,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一直是工作的主旋律。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 建设行业已经成为除能源矿业之外的第二大安全事故高发行 业,与今天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越来越强调和谐社会、以 人为本的大环境不相适应。
2006年 58 9 26 7 17 47 26 33 63 64 37 56 31 10 22 19 35 29 59 19 6 46 33 29 1 21 15 14 10 20 26 0 2007年 39 15 22 6 26 24 27 35 62 82 41 63 28 13 26 21 33 32 46 21 6 21 39 33 0 13 16 12 16 15 24 2
3+2+ 2×0.35 (kN/m2)
1.5
1.80
1.5 1.80 1.5 1.80 1.5 1.80
1.8
1.8 1.8 1.8 1.8 2.0 1.8
1.5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方案编制人
• 实施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 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其中机械安 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脚手架 等专业工程实施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有 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方案的编制方法及要求
•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 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 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 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
注:斜道上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不应低于2.0 kN/m2。 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2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个跨距内各操 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5.0kN/㎡。 支模、粉刷、砌墙等各工种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 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的范围之外.不符合以上 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 摘自《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专项方案应当包括的内容
(一)
工程概括 编制依据 施工计划 施工工艺技术 施工安全保证 措施 劳动力计划 技术书及相关 图纸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括、施工平面布置、施工 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和图纸(国 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 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
(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24m;双排脚手架搭设 高度不宜超过50m,高度超过50m的双排脚手架,应采 用双钢管、分段卸荷、分段搭设等措施。)
•
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本次修订 中予以取消。
上单立杆 接长口 直角扣件
大横杆
回转扣件
下双立杆 单杆相接 双杆联结 单立杆和双立杆的连接方式
规定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50m的依据: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规定的值进行选取。我们在设计脚手架时,要注意 此值的取法,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要 求,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依据 地面粗糙度类别进行选择确定
安全网 挡脚板
附柱杆 连墙件风荷载计算单元面积 柱子
a.双排脚手架连墙 件布置(平面图)
摘自 《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
2007年死亡人数
பைடு நூலகம்
死 亡 人 数
8
9
10
11
12
2006年、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事故起数比较
90 80 70 60
事 故 起 数
50 40 30 20 10 0
北天河山内辽吉黑上江安浙福江山河湖湖广广海四云贵西陕甘青宁新重 兵 京津北西蒙宁林龙海苏徽江建西东南北南东西南川南州藏西肃海夏疆庆 团 市市省省古省省江市省省省省省省省省省省区省省省省区省省省区区市
其他 23.12%
洞口和临边 15.51%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部《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2007年度)》
1995-2005安全事故统计表
三级事故1995-2005数量统计表 60 50 40 30 20 10 0 50 52 41 33 40 30 30 52 48 42 43
1995-2005安全事故趋势分析
建质[2009]87号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 适用范围:
– 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以下简称“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 、装修和拆除等建筑安全生产活动及安全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