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专题五 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导学案(有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三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导学案(有答案)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背景(1)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国际形势的发展。
(3)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2.依据(1)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
3.内容(1)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3)实行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1)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思维点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调整不是单纯为应付客观形势变化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外政策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主动行为,是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新时期的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成果:2000年9月,江泽民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导举行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
(3)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2.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①成立:a.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等五国元首于上海会晤,确立了“上海五国机制”。
b.2001年6月,原五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②意义:a.丰富了中俄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b.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c.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发展。
[易错提醒]1.中国多边外交的中心是联合国而不是周边国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册学案: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Word版含解析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专题总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20世纪70年代)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结构】调整原因:基本依据:新时期外交政策对外政策目标: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内容新时期的外交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成就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裁军、维和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新时期外交活动(在联合国的活动) 2000年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在区域国际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特别提示]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格局虽然仍是两极格局,但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外,出现一系列新兴的力量,如日本、西欧、第三世界,从而形成多个力量共同发展局面。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内容: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重大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刨根问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哪些?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③世界人民强烈反对战争;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学习思考](课本95页)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之间的关系?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是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和反映。
高中历史《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1 1

高一历史学案第15周(必修第一册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课标要求:以改革天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二、教学流程:1、自主学习:(1)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内容。
依据: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②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内容:①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②奉行不结盟政策③实行改革开放(2)如何理解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与国内工作重心转移之间的关系?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反映了国内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全国关注的重点。
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在争取和平的前提下,我们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就要求从对外关系上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
2、合作学习: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开展的重要外交活动及其成就。
①全面参与联合国的各项事务②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③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④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四、本课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20世纪90年代,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 D )A、苏联的解体B、美国经济出现困难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注重同国际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主要是为了(A)A、维护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B、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C、推动国际经济合作D、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C)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发展我国经济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断深化,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紧密纽带是( B )A、欧盟B、上海合作组织C、东盟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5、.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A.反对霸权主义B.反对强权政治C.不结盟政策D.睦邻友好政策(二)问答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工作有什么特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外交工作进入一个新时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导学案:专题五(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第3课时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中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的努力。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关于世界形势的科学分析和中国外交政策,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了解中国为反对霸权主义、争取世界和平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及网址,搜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探究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学习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科学判断的关系。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本课内容承上突出两个字“调整”,因此教材本身从“外交政策的调整”到“活跃的多边外交”再到“推进新型区域合作”都有所呈现,其中这三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因果联系。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教材助读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调整背景: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转移的要求和反映。
2、调整依据: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与是世界两大主题。
3、调整内容:(1)强调反对_________维护_________;(2)不结盟政策,这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
(______年,邓小平指出,中国外交政策是_________的,是真正的____________。
中国坚定地站在____________的一边,谁推行____________就反对谁,谁发动______就反对谁,中国不屈从于外来压力,不同_________或______结盟,坚持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人民版必修一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案[ 高考]
![人民版必修一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案[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b62a1de7da38376baf1fae73.png)
第三课新时期的政策与成就【温馨提示】1、请用20分钟左右完成,深入思考,规范书写。
2、分层完成,A层全部完成并梳理知识结构,B层全部完成,标“※”题目要求为C 层选做。
3、首先依据预习引导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梳理基础知识,然后完成探究题目,最后记忆重点基础知识。
4、小组长职责:指导引领小组各层成员按时完成任务,人人达标。
【预习目标】1、了解中美关系演变的历史,学会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2、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及其成就,学会用分析的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由历史材料和历史图片引出历史问题,提醒学生注意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的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状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难点: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与现状【自主预习】一、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①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在美苏均势,对峙争霸的格局中,中国独立于两个大国之外,对维护世界和平有重要意义。
③认识到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和平是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根本保证。
调整: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政策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应包含的内容:首要目的是和平与发展;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立足点是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表现: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5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优秀教学案例1

3.小组合作活跃互动:本节课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究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共享彼此的知识和观点,还能在互动中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1.引导学生围绕某一外交事件或外交政策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2.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如让学生共同分析我国在新时期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置小组竞赛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我国外交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我国外交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探究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体包括: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我国外交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下的我国外交政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和民族观。具体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三新时期的主要外交政策;3.了解新中国在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4.培养学生分析外交问题的能力;5.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1.1. 第一新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2.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运用和成效。
1.2. 第二新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霸权主义的定义和表现;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态度和做法;3.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措施。
1.3. 第三新政策:发展友好合作的大政策1.友好合作的大政策的意义和实践;2.友好合作的大政策的内涵和特点;3.发展友好合作的大政策的成果和启示。
2. 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2.1.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中国的缘由;2.中国重新进入联合国的过程和意义;3.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和责任。
2.2. 中国收复台湾1.中国收复台湾的必要性和过程;2.收复台湾的意义和成就。
2.3. 中国同日本的和平友好条约1.处理中日关系的背景和过程;2.和平友好条约的签署和意义;3.和平友好条约的启示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2.讲解法;3.分组研究法;4.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1.PPT演示;2.图片展示。
五、教学反思本次历史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外交成就,培养学生的分析外交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成就以及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案例教学和分组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同时加深学生对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手段主要是PPT演示和图片展示。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5.3【教学设计】《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知识与能力】 1.简述7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以及基本史实
2.探讨取得外交成就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国内外背景和时政热点,用发展的观点,
分析把握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几次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引导学生从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
,学会从复杂事物中寻找突破口;
3.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
4.认识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2.感受大国博弈的智慧和风采,认识外交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获得人生启迪
3.通过了解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多媒体准备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2.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搜集资料
1、复习提问:(第2-4页)
温故而知新:学生回顾史实图片概述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外交成就,导入新课。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第5-10页)
阅读课文阅读课本P94第二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政府对战争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高一历史 5第3课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1)

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开展的多边外交活动。
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科学判断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面两课的内容,我们来回顾新中国建国初期以及70年代外交事业的成就.新中国的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
从建国初年冲破西方国家封锁,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到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我们感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才能,以及他们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努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外交事业也进入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
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风云。
新课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对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在哪些方面)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突出反映在两个转变上。
第一是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上。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战争威胁。
(打出第一节引用的《共同纲领》内容的投影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引用邓小平关于战争的看法)为什么?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
因此有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避免战争。
这种认识转变充分说明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邓小平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
(打出邓小平“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的投影片)请同学们举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难点、热点问题来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和平和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
高中历史 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案 人民版必修1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标要求]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1.内外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__________建设的需要。
2.外交思想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成为新时期确定对外关系方针的一个出发点;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3.外交政策的变化(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____________。
(2)实行__________,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思考1 现在的中国在国际上地位日趋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相比,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原因何在?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前提: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表现: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__________;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________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倡议举行了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历史上的首次会晤。
3.影响: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思考2 为什么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1.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第一次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________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1)过程: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确立“______________”。
历史必修1人民版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教案1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学习内容分析⑴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⑵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专题五主要线索是新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本课是本专题最后一节,是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最后一个时期,着重反映新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因此,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看,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在现代中国的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是对外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⑶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本课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可通过收看新闻、阅读报刊了解当代中国外交。
高一政治新课程也涉及当代中国外交内容。
因此,学生对教材内容不会感到陌生,这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分析⑴已有知识状况及学习需要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学的生源占多数,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大,初中历史知识相对薄弱。
新课程采用专题体例编排,跳跃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知识衔接不上。
学生对历史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定型,可塑性、叛逆性较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⑵学习行为本课学习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学习容量不大,学生对新时期的外交史也有一些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多创设一些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设定⑴知识与能力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参加和举办APEC会议;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高一历史整合教案:5.3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人民版必修1)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把握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和基本依据,归纳在新外交政策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认识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多方面收集有关新时期外交的材料(图书馆、网络等等),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的能力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主动探究。
2.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外交政策的调整中感悟新中国国力的强盛。
2.深入认识和体会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3.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增强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教学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教学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教学过程]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前面两课的内容,我们来回顾新中国建国初期以及70年代外交事业的成就。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了艰辛,也闪耀着智慧。
从建国初年冲破西方国家封锁,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到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我们感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杰出的外交才能,以及他们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努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外交事业也进入了全方位的外交时代。
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风云。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中国为什么要对外交政策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政策的内涵是什么?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大家共同所探讨和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对外政策作了重大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专题总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课程标准】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结构】调整原因:
基本依据:
新时期外交政策对外政策目标:
不结盟政策(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内容
新时期的外交实行对外开放
政策与成就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如裁军、维和
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
新时期外交活动(在联合国的活动) 2000年参加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
(在区域国际组织活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1、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特别提示]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国际格局虽然仍是两极格局,但在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外,出现一系列新兴的力量,如日本、西欧、第三世界,从而形成多个力量共同发展局面。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
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存程度加深,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2、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科学判断。
---内容: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重大发展,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刨根问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约战争的力量”有哪些?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②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③世界人民强烈反对战争;
④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
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学习思考](课本95页)如何理解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之间的关系?
中国对外关系方针的调整是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要求和反映。
4、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不结盟政策:
①含义: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②地位:不结盟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刨根问底]中国为什么实行不结盟政策?
①结盟容易导致受制于人,不利于独立自主。
②结盟会导致国际力量失衡,不利于世界和平。
(2)实行全面对外开放。
(1)活动:
①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裁军、维和等:
A、参加: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B、成就:首倡安理会的五位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
(2)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①1993年11月,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地位:这是自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以来举行的最高级别的会议。
②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地位: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2)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①前身: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确立的五
国元首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
②建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③性质: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
④特点:结伴而不结盟。
⑤合作模式:是以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⑥意义:
A、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B、上海合作组织在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C、提供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合提升】列表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次建交热潮表现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