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氧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如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等。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氧气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整理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一篇知识总结报告。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制氧方法,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结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医疗、消防等领域。以“氧气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感悟。
4Hale Waihona Puke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强化对氧气知识点的掌握。
(5)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工整,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附导学案)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理解木条、硫、木炭、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及文字表达式.3.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缓慢氧化.4.了解氧化物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3.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重点难点】1.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对化合反应及氧化反应的理解。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

4.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集气瓶(5个,装有氧气)、燃烧匙、酒精灯等;2.实验药品及用品:木炭、硫粉、红磷、细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火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假如你去西藏去旅游,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其中氧气瓶是必不可少的。

人不吃饭能维持生命6~7 天,而人如果处在无氧气的环境中,只能维持6~7分钟,人自从获得生命开始,就和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地球上的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氧气,人类的生命活动也需要氧气,所以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

氧气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学生:认真听讲并思考。

【探究新知】【过渡】物质的物理性质都包括哪些方面?展示一瓶氧气,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从颜色、形态、气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演示[实验2-2]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归纳总结:通过师生互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了解化学实验中的潜在危险,并能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化学式等方面进行总结。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堂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考核、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评价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课后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需要氧气的场景,如深海潜水、登山运动员等,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在这些情况下有什么作用吗?”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
2.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等方面。
3.学生在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应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理解。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课题 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讲述: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
质,这种反应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叫做化合反应。
分析讨论、理解以上化学反应这三个反应还有另一
个共同的特征,归纳出化合反应、氧化反特点:它们都
是物质和氧发生反应的概念。我们就把物质跟氧发生的
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
化性。
通过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我深刻体会到了“生活是
最好的素材”这一艺术创作的理念,并把它运用到了化
学课堂设计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理性地分析生活, 课例研究综
研究生活,得到经验,获得真知,然后将得到的东西再 述
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展现了科学研究与发现的真实
过程,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
一要求。
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3、认识化合反应和氧
化反应。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
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2、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
讨论,清晰地表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己的观点。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
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做好演示实验是完成本课题教学目标的关键,同时
学生学习能 引导学生认真有序观察、记录、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在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的基础上,对气体“氧气”进一步学习,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

通过引入化学史的方式,借助实验探究,从科学家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出氧气物理化学性质,一方面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氧气的用途,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并且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通过观察木炭、硫粉、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学习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掌握化合反应的定义;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判断物质变化类型,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氧气的发展史,养成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认识科学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关键信息的获取,依据科学事实,总结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提出问题:氧气的这些用途是由它的什么来决定的呢?思考讨论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忆氧气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用图片展示给学生,突出氧气对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性,由生活问题转向化学学习。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___________气体;(2)标准状况下,密度________________;(3)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4)固态、液态呈__________________;(5)工业氧气储存在______________中。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识。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师演示实验: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初中化学_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_ 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 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②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会填写实验记录。

③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验准备:燃烧匙、盛满氧气的集气瓶、酒精灯、火柴、双孔塞、玻璃导管、小气球、坩埚钳、镊子、烧杯;铁丝、硫、木炭、细木条、石灰水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物理性质1. 色、味、态:2. 密度:3.溶解性:4.三态变化:二、化学性质1.氧气的检验2.与硫的反应3. 与木炭的反应4.与铁反应【小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氧气是助燃剂,但本身不是燃料。

2.2_ 氧气(第一课时)学情分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氧气,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

经过课题1空气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它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缺乏系统了解。

本课是研究纯净物性质和用途的起始课,知识学习固然重要,学习思路和方法的指导也不可或缺,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性质的基本思路。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

因为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刚刚开始,处于盲目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对实验现象做到系统、准确的描述,是需要老师逐步引导的。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氧气课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课时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已知反应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利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氧气的制备和性质,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氧气》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物质性质的学习,也是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物质变化规律的关键环节。

教材通过系统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和化学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为学生构建了物质性质研究的基本框架。

同时,教材还详细阐述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加热等,这些实验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此外,教材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相联系,如氧气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总体而言,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又关注知识的拓展与应用,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在进行《氧气》这一章节的教学前,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准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从知识基础上看,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分类等基本化学概念,对化学实验操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如量筒的使用、试管的加热等。

这为学习氧气的性质及其制备实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在能力层面,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在实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深入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从学生心理和学习态度上看,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渴望通过亲手操作来探索化学的奥秘。

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对复杂的概念和实验步骤感到困惑和迷茫。

因此,在《氧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生动的实验演示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解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包含了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检验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介绍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木炭、硫、铁丝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探讨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具备了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为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将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的课堂改为学生实验探究课,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得到提升。

本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要多角度观察,并能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获得结论。

除此之外,本实验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事可做。

通过交流讨论、团结协作顺利完成实验,解决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实验课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就是加热的操作以及硫的燃烧实验部分会造成环境污染。

硫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对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所以,如果要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此实验,必须改进,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环保意识教育。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初学化学,兴趣浓厚,甚至对每一个实验都充满探究欲望,但大部分的学生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表面认识。

单纯觉得实验本身有趣,而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探究。

学生已学完第一单元知识,具备了药品取用、加热,各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也仅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加上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创造力欠缺,所以,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未做过系统的探究。

本节内容为氧气的性质,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物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思维模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昌乐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设计人高瑞玲审批人时间编号9020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二节氧气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
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

本节既为学习氧气的收集准备了条件,又为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了感性材料。

为分解难点,本节可以介绍几种物质的化学式,如O2 (氧气)、C(碳)、P(磷)、S(硫)、Fe(铁)、CO2 (二氧化碳)、H2O(水)等。

【教学目标】知识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沸点等)。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的含义,会分辨并准确
地区分它们。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难、疑点】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概念的建立
难点(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别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用途。

2.掌握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了解氧化反应。

3.通过氧气性质的课堂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使他们初步懂得用实验手段来研究物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