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考研热现象

合集下载

“考研热”的经济学解读

“考研热”的经济学解读

现实 意义 。下 面我们 就 从教 育 经 济 学 的 “ 力 资本 人 理论 ” 筛 选 理论 ” 度 来 分 析 这 一 现 象 , 和“ 角 以期 探 求“ 考研 热 ” 背后 的因素 , 把握 其实 质所 在 。
二 、 考研 热 ” “ 的教 育 经 济 学 分 析
( ) 一 人力 资本理 论 本薄薄的笔记也多达百元每份。据一项对某高校师 西奥 多 ・ ・ 尔 茨在 2 纪 6 w 舒 O世 O年代 将 资本 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的调查统计 , 在有考研意向 创 的学生中, 准备投人 50元 以下 的学生 比例为 3 . 0 3 的概念 扩大 到物质 资 本 和 人 力 资本 , 立 了人 力 资 4 , % 准备 投人 50—10 0 00元 的为 3 . % , 备投 人 本 理论 。这一 理论认 为教 育 与收 人之 间 的连接关 系 34 准 10 00—10 50元 的为 1. % , 备 投人 10 O4 准 50元 以上 是教 育投 资一 较高 的生产 能力一 较 高 的收人 。即教 的为 9 2 。在 投人 方 向上 , 现 为 “ 买 课本 及 复 育具 有一定 的 生产 性 , 带 来 较 高 的 收人 。因 而为 .% 表 购 可 习资料 (7 6 ) 、参 加考研辅 导班 ( 12 ” 获得较高收人, 7.% ” “ 4 . %) 、 人们 自我投 资以增加生产能力 和消 “ 了解考 研 信 息 (0 6 ) 和 “ 高 营 养水 平 ( O 费能力 , 学 校 教 育 乃 是 人 力 资 本 的最 大 投 资 。3 3.% ” 提 2。 而 【 J 7 ” %) 等。可见 , 考研人还承担着不小 的经济压力。 也就是说, 受教育程度较高 的人 , 一般而言 , 生产能 由此 , 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便具有十分重要 的

国内外考研热现状意义

国内外考研热现状意义

1、国内外关于“考研热”的现状分析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其后,国务院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草案)》稿,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法规体系,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研究生教育制度。

但由于后来的文革,研究生教育完全陷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才得以恢复。

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人数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日趋增多,考研已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考研热”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数逐年增加。

据统计,2001年全国硕士共招生12.7万人,报考人数为46.225万。

2002年,全国有62.4万人加入了考研队伍,比2001年增加16.4万人,增幅达35.7%;而在2003年,将比2001年增加27万人左右,比2002年又将增加35%。

《羊城晚报》有报道说,如果问10名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理想的学历是什么”,会有六个告诉你是“硕士”,3个会说是“博士”,只有1个对“本科”满意。

2001年底才完成的“北京青年发展报告”调查还显示,只有不足三成(28.5%)的大学生毕业生会直接就业,有43.8%的人希望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还有10.2%的学生希望出国留学。

二是名牌大学报考热,好专业报考热。

目前,很多考生都看重名牌大学的牌子,报考北京大学的考生在全国高校最多,有1.8万考生看重北大牌子。

其中8429人涌入北大本校考试,校内6个教学楼已全部用做考场,北达资源中学、101中学也“征”为考场。

在报考方向上主要选择热点专业。

法学专业的报考比例是6.21∶1;经济学为6.1∶1;医学为5.8∶1。

三是在职人员报考数量增加。

这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主要原因。

报考地区偏向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环境相对优越的城市。

北京,上海和南方的一些城市都是考生的首选。

在校生的报考人数中,女生的报考比例要远大于男生.考研心理分析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是具有内在动机的、有目的的活动。

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及其对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影响研究

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及其对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影响研究

考研热的社会现象及其对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影响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考研热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考研热不仅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市场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考研热的社会现象以及其对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考研热的社会现象1. 考研热的定义和解释考研热是指现阶段大量大学毕业生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的现象。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不少大学生认为通过攻读研究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2. 考研热的原因分析考研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的压力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由于大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形势的紧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考研热的兴起也与社会对知识人才的需求及对学历认可的影响有关。

3. 考研热的表现形式考研热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呈年年增加的趋势。

每年,国内各大高校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都刷新纪录,考研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二、考研热对高等教育的影响1. 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考研热的兴起迫使高校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以满足学生对更高层次教育的追求。

高校改进教学方法、拓宽选修课程、提高教师素质等举措都是为了适应考研热带来的挑战。

2. 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考研热促使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变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更多选择。

不仅本科生可以选择攻读研究生,同时,一些非学术性的专业也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以满足学生对继续深造的需求。

3. 高等教育的竞争加剧考研热导致了高等教育内部的竞争不断加剧。

为了吸引更多考生,高校之间加大了招生力度,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使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

三、考研热对就业的影响1. 就业竞争的加剧考研热造成了研究生数量的大幅增加,使得研究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同时,一些单位更加倾向于招聘有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大幅压缩了本科生的就业机会。

2. 就业岗位结构的变化考研热使得就业岗位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本科毕业生原本可以就业的岗位需求降低,而研究生毕业生的需求增加。

考研行业分析

考研行业分析

考研行业分析考研(研究生入学考试)是指通过考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资格的考试。

作为目前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考研吸引了大量的学生投身其中。

本文将对考研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包括考研的市场规模、趋势、就业形势以及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规模考研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据教育部统计,考研的报名人数每年都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同时,社会的认知和理解也逐渐从“淘汰制度”向“提升能力”的角度转变,进一步推动了考研市场的发展。

二、趋势分析1.专业选择多样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考研专业的选择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文、理工科专业外,新兴的跨学科专业也受到了广大考生的关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

这种多样性的趋势将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并进一步促进考研行业的发展。

2.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性上升除了专业知识的考核外,考研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种趋势的出现使得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全面竞争力。

三、就业形势考研对于个人的就业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考研可以提高个人的学历和专业能力,增加了求职时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考研也为大学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如高校教职、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

然而,随着考研的普及和竞争的加剧,就业压力也逐渐增大,特别是在部分热门专业领域。

四、个人发展影响考研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备考过程,考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自律、坚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心理素质。

其次,通过深入研究某个专业领域,考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专业能力。

最后,考研还为个人提供了更多进修和深造的机会,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考研行业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考研市场的扩大以及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考研行业的发展趋势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

经济学的新兴领域与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行为的学科,也在不断涌现出一些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经济学新兴领域和热点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和挑战。

一、数字经济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学的新兴领域。

数字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涉及到电子商务、在线支付、数据分析等领域。

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流动更快、市场更广、竞争更激烈,这对传统经济模式和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争议,比如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公众利益。

二、环境经济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领域。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的经济成本以及环境政策等问题。

在环境经济学的视角下,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不是矛盾的,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例如,税收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工具可以激励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人工智能与就业问题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了各个行业和社会生活,在经济学领域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和效率的增加,但同时也会带来部分工作岗位的消失。

这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促进技能培训和转岗等措施成为研究的方向。

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正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

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革新正在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普惠,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可能带来金融风险的传导和隐患,需要健全的监管体系和风险防范措施。

五、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和社会公正,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是当前热议的问题之一。

如何看待“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

如何看待“考研热”“考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

“考研热”和“考公务员热”是当前社会的两个普遍现象。

这些现象背后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保障的担忧,以及对于高学历、高薪酬、稳定就业等方面的追求。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追求也反映了当前教育体制和就业市场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过分强调知识面积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素质。

在就业市场方面,由于竞争激烈和机会有限,许多毕业生只能选择通过升学或者考公务员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然而,“考研热”和“考公务员热”的存在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一方面,这种追求可能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在过度强调学历和资格证书的情况下,可能会忽略个人兴趣爱好、职业规划以及自身价值观等因素。

因此,在看待这些社会现象时,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并倡导多元化的职业选择和评价标准。

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

同时,在就业市场中也需要营造良好环境,在保障安全稳定就业的同时,注重激发个人潜力与创新意识。

有关“考研热”简析

有关“考研热”简析

关于“考研热”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就业难”成为众多高校和大学生难以回避的难题。

通过考研继续象牙塔中的生活提高自己,从而实现成功就业成为一条途径。

因此,“考研热”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考研热”,是否要考研等诸多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们困扰。

文章对“考研热”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原因,利弊,是否考研引言: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显激烈,考研族日益扩大,对“考研热”的研究非常必要。

就此,希望本文对“考研热”的研究分析,能够给予大学生一些参考和启示。

1.考研热的原因就整体的社会氛围而言,考研热的出现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有关。

这种价值取向却是大学生对研究生物质和精神环境认知后的理性选择。

[1]深究考研热的原因,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一是大学生自身原因。

这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种。

有理想型。

大学毕业生面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将考研作为一种改变命运的途径。

尤其是一些普通地方院校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考研脱掉普通大学的帽子,上一所“985”或者“211工程”的大学,成为知名大学中的一员。

他们为了心中的“名校、名师、热专业”趋之若鹜,名校的优越地位无可替代。

对莘莘学子来说,名校就意味着拥有更雄厚的狮子队伍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以及丰厚的科研经费。

就读“名校”就意味着为自己加固了一道“保险”,可以一劳永逸,在成就感和幸福感大大增强的同时,也博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尤其是一些由于高考失利,且没有复读的学生,特别希望能够通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同时,拥有更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梦想不足以使我们到底远方,但是到底远方的人一定有梦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尽管考研路漫漫,走的也许并不潇洒,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选择了考研之路。

盲目跟随型。

很多大学生并不是一上大学就决定考研的。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看到别人都考,也就跟随大流了。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

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解析近年来,经济学考研热度不断上升,成为许多学子追逐的目标。

经济学考研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差距、人口问题等。

本文将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学考研中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工业化为导向,强调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包括创新驱动型、绿色发展型和共享经济型等。

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知识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型经济发展模式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来实现经济增长;共享经济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资源共享和社会公平,通过共享互联网平台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社会公正。

这些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

经济学考研学子需要深入理解并把握这些新兴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以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区域经济差距区域经济差距是另一个经济学考研热点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国内,也表现在国际间。

区域经济差距既是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表现,也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原因有多种。

首先,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等因素决定了各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其次,经济政策和制度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和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政策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这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等都可以对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发挥积极作用。

经济学考研学子需要了解和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

三、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一直是经济学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热门现象剖析

热门现象剖析

热门现象剖析一、现象背景介绍我们所探讨的热门现象,近年来在社会各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从娱乐、科技到社会事件,这一现象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考方式。

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社会影响分析热门现象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积极方面,它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同时,它也提高了公众对某些议题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然而,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例如,它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导致公众对某些事物的误解,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三、成因与动机探究热门现象的成因和动机是复杂的。

其中,科技进步、社会变革、公众需求、媒体报道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技进步为热门现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变革则为其提供了社会环境,公众需求和媒体报道则进一步推动了其传播和发展。

四、相关案例研究为了更好地理解热门现象,我们将研究一些具体的案例。

这些案例将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热门现象的具体表现,揭示其背后的成因和动机,并探索其对社会的影响。

五、媒体与传播途径媒体在热门现象的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各种渠道,热门现象迅速传播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媒体的影响力不仅在于其传播速度,更在于其塑造公众认知的能力。

六、专家观点解读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热门现象,我们将引用一些专家的观点。

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的观点将为我们提供多元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热门现象。

七、未来发展趋势热门现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科技进步、社会变革、公众需求等都将继续影响热门现象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八、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热门现象,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防止热门现象引发社会恐慌和混乱。

其次,媒体应该增强自律,避免过度渲染热门现象,误导公众。

最后,公众也应该提高自我认知,理性看待热门现象,避免盲目跟风。

考试经济热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考试经济热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探索争鸣
2 0 1 3年 7期 ( 上)
考试经济热现象及其原因探析
焦 爱 丽 米 冰
6 2 )
摘 要 :近年 来。伴 随着义务教 育水平的提 高和高等教 育的普厦。各 种考试厦 其相 关培 训也 日 益 高涨。考试 经济热现 象种种 ,背后有 着深刘的原 因。本文对考
越好 ,档次越高越好 。在这种形势下 , 许 多 学生为 了找到好的工作 岗位 , 便把考取各种 职业证书作为大学期 间的主要 目标之一 。为
由于 目前就业 形势严 峻, 机 关事业 企业 单位都 普遍存 在用人 唯学历论 , 人才高 消费 在现实社会 中愈演愈烈 。 连仓库管理员 、总 台话务员 、 酒店服务员等都要求大专以上学 历。 而且, 在许多单位将员工的学历与个人经
济将 成为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 二、考 试经济热现象种种 鉴于以上各种考试层 出不穷 , 导致考试 经济热度不减 。主要表现 为 : ( 1 ) 考试 市 场初现潜力 。 传统产业方兴未艾 。考试热引
经济”年 “ 产值” 已经突破千亿元 ,而且 , 这一数字还将继续上升 。 来自 统计部 门的调 查表 明,目 前我 国家庭用于教育 的投资 已经 超过住房支持 。因此 , 有 经济学家指出 ,教 育是 当前我 国内需市场 中最具潜力的领域 。 ( 一) 升 学考试辅 导首 当其 冲。为 了在 “ 小升初 ”、 “ 初生高 ” 、高考和 研考等各 种升学考试 中占主导地位 , 获得有利发展形 势, 所 以家长和学生不为余力地参加各种教 学和考试辅导。除了各个年级 的课程提前辅 导、 课后辅导 、 特级教师辅导外 , 还有奥数 、 外 语 以及各 类艺 术类所 谓特 长辅 导 ,都是 “ 白帆并进 ,竞相争流”。 ( 二) 职业 资格证书考试 也不示 弱。 目 前, 各种职业证书 已经是入职的 “ 出门证 ”, 上 岗的 “ 入 场券”。以毕业生为例 ,他们要 想顺利 上岗 , 除 了毕业证和学位证外 ,还要 取得施工员证 、预算员证 、会计等级证 、设 计员证 、金融 从业证 、教师资格证 、心理咨 询师证 、司法考试证 、资产评估 师证 、 建 造 师证 、经济分析师证 、统计师证等等 , 并 通 过全球职业规划师 、建筑 C A D、3 D M A X辅 助设计培训等等 。总之 , “ 证”的种类越 多

当代大学生考研率上升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考研率上升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考研率上升的原因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考研生已经成为了现代大学生中一个热门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考研率也越来越高。

以下是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一些原因:1. 就业压力加大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许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他们并不能在毕业后立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因此,许多大学生选择选择继续深造,获得更多的学历和知识,以便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

2. 提高职业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许多岗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对许多行业而言,拥有更高的教育背景可以给求职者带来更多的优势。

考研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更好的技能,从而增加他们的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就业前景。

3. 提高个人素质大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通常会意识到他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他们可能想深入研究某一领域的知识,或者想继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考研可以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的素质,让他们更加具备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领导才能等。

4. 知识收益较大通过考研,大学生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更深入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在考研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本科阶段的学习经验对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并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从而为日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个人发展机会更多尽管考研可以为大学生带来许多优势,但是成功考上研究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获得录取通知书,考生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包括自学能力、考试技巧、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将锻炼他们的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学习能力,更好地为个人的发展机会做好准备。

总之,考研不仅可以带给大学生追求学业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是提升自我素质、拓宽知识面和扩大人脉关系的好机会,为日后的职业和个人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理性浅析当今大学生“考研热”现象

理性浅析当今大学生“考研热”现象

理性浅析当今大学生“考研热”现象研究生考试在我国已经走过了30 多年的历程,曾一度停滞不前,现如今大学生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考研已然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成为继高考之后的又一人生转折。

自2010 年起,考研规模连续三年以超过10 万人的速度在增长,可见大学生“考研热”的确是一个需要引起广泛关注的教育现象。

与此同时,考研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考研热”出现的原因1.1社会就业压力当今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本科大学生已不再是企业碗里的“香饽饽”,它们通过对高学历的严格把关寻求综合素质更高、专业技能更硬的人才。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供大于求,本科毕业即意味着失业,尤其近几年,硕士博士已基本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本科毕业生的生存空间压缩,就业竞争力连年下降。

为寻求更高的就业起点,部分本科生也只能选择“一考定江山”。

同时由于二三类学校的竞争力远不及一类院校,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通过考研选择211、985 等重点院校或者热门专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2个人钻研深造追求当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更高的追求,不只是仅仅满足于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皮毛,一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这类青年成就动机水平较高,希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这类考生对所学专业由入门到入迷,觉得大有继续研究下去的必要,他们对学术抱有较高的热情,考研动机多是为了在某一领域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希望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期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因而产生考研以继续深造的打算,这是研究生的本来含义,也是最原始意义上的考研动机。

另外许多的大学生攻读的本科专业并非自己所喜欢的,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被迫调剂,为了理想的专业或院校,唯有通过考研这最后一个机会改变命运,1.3盲从心理在“考研热”的影响下,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都选择考研,参加各个辅导班,许多在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的同学便一味的从众,抱着试试的态度也加入了考研的大军,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考研现状分析及相关的对策思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本科教育由少数人占有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从而导致就业压力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过渡到科技的竞争,这就迫切需要拥有丰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

在就业压力和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需求的双重因素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之路。

一、考研的现状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共有165.6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研,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最高纪录。

业内专家解释,对于考研人数每年递增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毕业生人数增加。

面对就业压力,考研仍是大量毕业生的选择。

此外,专业学位扩招,也是原因之一。

经过分析调查,学生积极的考研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专业技能,充实自我。

有的学生认为,本科阶段的学习,专业知识尚浅,基础理论不扎实,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欠缺,动手实践能力不强,而读研则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平台,使自己能够更加深入学习研究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

(2)增强心理素质,挑战自我。

考研复习中,处处都潜伏着对心理素质的检验,对恒心毅力的考量,对身体素质的试金。

意志薄弱一点的同学,在面对考研复习中遇到困难,很可能选择放弃。

而有些同学则喜欢体验这种过程,因为有压力的考研生活让他们再次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挑战自我的充实。

(3)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专科生无人问津,本科生供大于求,研究生供销两旺,这是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

攻读硕士文凭,不仅暂缓了就业压力,而且也提高了自身学历和素质,同时也扩大了就业门路。

(4)为了父母老师和恋人。

有的学生父母对其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他们在家人的希望中被推上考研这条路。

有的学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而老师总是向其灌输“高学历、高位置、高待遇”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考研改变命运。

还有的学生,大学期间谈了朋友,,为了不让恋情付诸东流,于是一方甚至双方共同考研,以期双宿双飞。

“考研热”的经济学解读

“考研热”的经济学解读

表 2 , 0 - 2 0 年我 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表  ̄ 1 07 1 0
从 数量 上来 看 :一 方 面 高校 扩 招 ,在 一 定程度 上促 成 了大 学生 供 给规模 的 增大 ;另一 方面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迅速 发 展 ,招聘 单位 对应 聘者 的素质要
也在 扩 大 ,但 由于其 基数 较 小 ,因而供 给规 模相 对

2 0 我 国硕 士研 究 生报考 人 数逐年 增 多 , 管 07年 尽
表 1 2 0 -- 0 0 1 2 7年全 国硕士研 究生 的报考 与招生情况 3 0
此 外 ,伴 随着 研 究 生 入 学 考 试 而 产 生 的 巨大 “ 考研 市 场 ”也是 长盛 不衰 。据 一项 对某 高校 师范 类 本 科 生考 研意 向的 调查 统计 【,在有 考研 意 向的 2 J 学生 中, 备投 入 50元 以下 的学生 比例 为 3。%, 准 0 3 4
有 数十 万 的增量 。在 社会 有效 需 求没 有 明显增 加 的 情 况下 ,就 业形 势十 分严 峻 。
( 单位 :万 人)
43 1 万人 , 2 0 年增加了7 万人, 较 05 5 增幅达2 . %。 29 1 今 后若 干 年 内 ,毕 业生 总量 将会 持 续增加 ,每年 都
准 备 投入 5 0 1 0 0 — 0 0元 的为 3 . 34 %,准 备投 入 10 00

( )供 求 分析 一
2 0世 纪 9 0年代 以前 ,我 国在 很 大程度 上 仍实 行 原有 的计划 经济 体制 ,国家 对大 学生 的招收 和分 配 也实行 “ 招统 分 ”政策 。这 是 因为 当时 的大 学 统 生数 量少 ,素 质 高 ,整 体上 呈 现供 不应 求 的态势 , 作 为稀缺 的人才 资源 需要 国家 来统 一 调配 。但 由于 群 体 个 性 的张 扬 和 国家 百 废 待 兴 的客 观 要 求 以及 市场经 济发 展 的 内在 需求 ,国家 在就 业 分配 中 的政 策 逐渐 发 生 了变 化【。从 2 3 J O世纪 8 0年代 末 的 “ 双 向选择 ” ,到 9 0年 代初 的 “自主 择 业 ” ,使得 学 生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的大学生考研现象分析一、引言据资料显示,全国报名参加201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达到140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13%。

而据教育部网站显示,2010年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应届招生数为30.9万人与2.3万人,共计33.2万人,占报考人数的23.71%。

而在同期,2010年高考的全国平均录取率为68.65%。

相比之下,考研的录取率仅有高考的近三分之一。

由于近年来研究生扩招现象明显,且存在高校培养体制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有人认为“硕士与学士没有完全体现出层次上的差异性”,因而导致了高学位与低收入并行的状况。

而在传统经济学中,人是“理性的”,是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理性分析的。

大学生对考研的大量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是基于对更高回报的基础上的。

但是,研究生就业问题早已凸显,较高的薪酬回报难以实现,而“考研热”依旧没有降温,因此,人的行为不完全符合传统经济学假定。

行为经济学是“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它研究的是在非理性情况下人的选择问题。

因此,本文将应用行为经济学对大学生考研现象进行解读。

二、文献综述在对就业与考研的选择问题上,徐体高、胡效亚(2006)通过对考研与就业的利弊关系分析,认为考研无法完全规避就业压力,而且在务实精神的日益盛行下,学历在就业中的砝码不容乐观。

而在考研成因的问题上,李冰仙(2007)通过对2006年硕士研究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就业难”问题并不是大学生“考研热”的最主要原因,而是由于信息社会来临下精英阶层标准的上升为大学生考研指引了方向,因此,为了成为上层阶级,大学生选择进一步接受教育。

另外的学者则有不同的观点。

郑军、阳光(2005)也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生存理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考研,即就业与生存的双重压力导致了“考研热”的状况,是一种理性行为。

除了个体理性之外,考研趋势的形成也导致了社会理性选择的出现。

而对于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黄敬宝(2007)认为,应该通过控制高等教育的扩招速度,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的方式解决问题。

经济学热点问题解析

经济学热点问题解析

经济学热点问题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热点问题。

本文将选取几个当前经济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析。

一、贸易战与经济发展贸易战是当今国际经济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贸易战的核心是贸易保护主义,即通过限制他国商品进口、提高关税等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战不仅会导致受到保护的产业竞争力下降,还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体系崩溃。

因此,需要从经济学角度来解析贸易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贸易战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收入分配不均。

贸易保护主义的实施导致本国商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消费市场的发展。

同时,由于贸易战限制了国际贸易,本国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可能导致企业利润下降,进而影响到就业和经济增长。

其次,贸易战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贸易战限制了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和技术转移,阻碍了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

长期来看,这将阻碍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潜力。

然而,贸易战也有一些积极因素。

贸易保护主义可有效保护本国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

此外,通过对外贸易的限制,可以鼓励本国企业加大技术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二、数字经济与创新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数字经济的兴起给各国带来了不少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劳动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虽然这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劳动力失业、收入分配不均等。

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民众的技能培训和转岗需求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求。

旧经济的淘汰和新经济的崛起使得很多企业面临重重挑战。

此时,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优势产业发展,同时提供培训和转岗机会,以避免社会不稳定。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也日益凸显。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考研热原因及建议与应对措施

考研热原因及建议与应对措施

考研热原因及建议与应对措施一、考研热原因1.1 就业压力推动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为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许多大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规避就业风险,进而推动考研热的形成。

1.2 学术追求驱动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是出于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追求。

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拓展学术视野,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社会认可度高社会对高学历的认可度较高,认为高学历代表着高能力。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职业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水平。

二、建议2.1 提升个人素质考研热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不足。

因此,建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沟通能力等,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2.2 优化学科设置高校应优化学科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特点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3 改革招生制度招生制度对考研热现象也有一定的影响。

建议相关部门改革招生制度,逐步推广研究生招生多元化录取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避免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

三、应对措施3.1 强化导师引导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应强化导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生生活和学习。

3.2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创新的需求,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高校应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我国“考研热〞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本科毕业生面临着工作难找、工资低、就业压力大的严峻形势。

在这种背景下,考研已日益成为多数大学本科生选择的道路。

分析高校大学生考研热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考研热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考研热;现状分析;对策研究1 高校学生“考研热〞的现状概述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招生的不断扩招,受到就业难等现实压力的困扰,很多学生选择了继续留守校园,考研将校园生活进行到底已经成为很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

根据调查资料的结果显示,由于2000年前后我国高校本科生就业行情总体较好,我国200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6万人;而随着高校扩招的加剧和就业困境的压力,2021年研究生报名人数预计约增加到180万人,增幅为391.30%。

从全国范围来看,考研现象不断升温,并附带带动了考研培训市场持续多年的火爆、考研书籍的热销,“考研热〞已逐渐陷入一种疯狂的境地。

为了提升学生考研成功机率,很多院校都专门开辟了“考研专用教室〞,专门用于局部学生的考研复习使用,海天、文登、启航等一系列考研辅导班不断增加招收的人数。

种种迹象无不说明考研热在不断升温。

2 高校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分析2.1 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国家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随着现代社会国际竞争的日趋剧烈,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人才的竞争。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成为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范畴。

研究生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更为专业化的教育,以培育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的专门人才为目标,肩负着为民族振兴培育人才的重任,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展的全局。

推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是导致我国近年来加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政策背景。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

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经济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以下是一些当前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介绍和拓展:1. 气候变化和经济学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在能源、农业、水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例如,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洪水、干旱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从而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气候变化也可能对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2. 数字经济和经济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数字经济包括电子商务、在线娱乐、移动支付、云计算等领域,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产方式。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数字经济对经济的影响,例如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就业机会和收入不平等等问题。

3. 全球化和经济学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例如全球化对贸易、投资、就业机会、收入不平等和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问题等。

同时,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贸易保护主义、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全球治理等问题。

4. 人工智能和经济学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经济学领域也在关注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例如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市场、投资决策、生产率、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经济学领域也在探索人工智能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例如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预测、政策评估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

以上仅是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的部分介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经济学前沿热点问题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对考研热的看法

对考研热的看法

对考研热的看法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

无论是高校内外,还是社会大众中,考研都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对于考研热,人们的看法不一,有人支持,有人质疑。

笔者认为,考研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在当下的教育背景下,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考研热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知识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考研是提升知识水平、开拓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考研热可视为人们对知识追求的一种表现,体现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其次,考研热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通过考研,学生能够接受系统化、深入的学习训练,培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为未来的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

从宏观角度来看,考研热对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考研热有助于提升就业竞争力。

目前的就业市场,岗位需求量大,竞争激烈。

考研所带来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提升,无疑会使求职者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而且,一些高薪、高端岗位常常对考研背景持有更高的青睐。

因此,考研热对于提升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然而,要客观看待考研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考研热压力过大。

因为考研的竞争激烈程度,许多考生为了追逐高分,不得不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备考。

这不仅增加了考生的压力,也容易导致身心健康问题。

其次,考研热容易造成资源过度集中。

优质教育资源在考研热下会更加偏向于重点高校和热门专业,而其他学校和专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

这会加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不利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

因此,对于考研热,我们既要肯定其积极意义,也要面对其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学校和社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解决。

例如,学校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增加研究生招生名额,并提供多样化的科研项目。

同时,考生也要理性对待考研,不要过分追求分数,而是重视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避免盲目从众。

综上所述,考研热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考研热现象
[摘要]本文利用一个简单的信息经济学模型,来解释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信号示意作用。

[关键词]信号示意信息不对称考研
1 信号示意模型的描述和基本假设
1973年斯宾塞的信号示意模型假设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同的求职者的生产能力是私有信息,雇主只能通过他们外在的教育水平信号,如是否拿到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然后根据自己心中的概率信念,来判断求职者真正的生产能力,并给予相应的工资水平安排。

假设(1)雇主和求职者都是风险中性,有两种类型的求职者存在:能力低的(简称L型):生产能力=1,在人群中的比重=q;能力高的(简称H型):生产能力=2,在人群中的比重=1-q。

假设雇主用工资1去雇佣能力低的工人,用工资2去雇佣能力高的工人,企业获得正常利润。

假设(2)超出普通教育之上的受教育程度可用某个数y表示,且假设对L 型而言,教育成本CL(y)=y;对H型而言,CH(y)=y/2。

假设(3)雇主的信念如下:雇主认为受过某个特定水平y*的教育及受过比这个水平更高的教育的工人是高潜质的工人。

这样,当雇主观察到一个求职者的受教育水平y<y*时,他就会认为这个工人是L型的,支付w=1的工资;相反,如果y>y*,他就认为这个工人是H型,支付给他W=2的工资。

现在先假设y*>l。

问题是:面对如此的工资安排,L型和H型将做怎样的抉择呢?这就涉及到分离均衡演示。

2 分离均衡的演示
所谓分离均衡就是L型求职选择y=0的教育水平作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点;L型求职者把y=y*作为自己的最大化利益点。

y*≥1的情况下,L型求职者在y=0的净利益线段b明显大于或等于在y=y*的净利益线段a(约定a=b时,L型求职者倾向于选择0点作为利益最大化点),因此L型求职者选择0点作为利益最大化点;H型求职者在y=y*净利益线段c 明显大于在y=0的净利益线段b,因此H型求职者选择y*作为利益最大化点。

同理,y*<1和y*≥2的情况是这样的(只要移动y*的位置即可实现):y*<1时,L型和H型求职者混同在一起,两类人都倾向把y=y*作为利益最大化点;y*=2时,L型求职者不能得到正的净利润,因此不会选择该点作为利益最大化点,H型求职者在y*=2点的净利益c等于在y=0点的净利益b,约定这种情况下H型求职者倾向于选择2点作为利益最大化点;y>2时,两类求职者都不能获得正的净利润,因此都不会将其作为利益最大化点,因而都只会选择y=0点,因此两类求职者混同在一起。

结论:分离均衡的条件为:1≤y*≤2。

3 信号示意的混同均衡分析
还存在另外的一种可能性,不同类型的求职者最终混同在一起,他们发出同样的信号,得到同样的工资,例如,假设雇主拥有以下的概率信念:
(i)如果求职者的教育水平低于y*,他一定是L型的工人;
(ii)如果求职者的教育水平高于y*,那么他是L型的工人的概率为q,他是H型的工人的概率为(1-q)。

条件(i)意味着所有教育水平是y<y*的求职者将获得w(y<y*)=1的工资;条件(ii)意味着所有拥有y>y*的教育水平的工人将获得w(y>y*)=1q+2 (1-q)=2-q的工资(设求职者总数为N,w(y>y*)=lqN+2(1-q)N/N=2-q)。

如果y*很低,将导致所有的求职者都会选择y=y*的教育水平。

很明显,对所有的求职者而言,他们的决策标准都是:
从y=y*获得的净收益≥从y=0获得的净收益
对L型求职者而言,这就意味着w(y=y*)-CL(y*)≥w(y=0),也就是2-q-y*≥1
即1-q≥y* (a);
对H型求职者而言,这就相当于w(y=y*)-CH(y*)≥w(y=0),也就是2-q-y*/2≥1
即1-q≥y*/2 (b);
根据推导可以认为:L型和H型的求职者都会将教育水平选择在y=y*的水平上,这造成了两类求职者混同。

4利用模型分析考研热现象
对于雇主来说,现在的本科生多如牛毛,硕士、博士相对来说是少数。

于是,雇主的信念改变了。

他在想,“y*=硕士”才是一个合适的工资水平分水岭。

如果求职者的受教育水平是y<y* ,那么,雇主认为这个求职者为L型,只愿意支付W=1;如果y,即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是y≥y*,那么,雇主认为这个求职者为H型,支付给他W=2(这里假设1<y*<2,即保证H型求职者可以获得净收益)。

对于L型求职者来说,在y=y*时,净收益为2-y*;在y*=0时,净收益为1。

由于1<y*<2,所以2-y*<1。

L型求职者觉得要拿到硕士或博士文凭的成本太高,不如接受普通的教育,拿W=1的工资算了。

对于H型求职者来说,在y=y*时,净收益为2-y*/2。

由于1<y*<2,所以2-y*/2>1。

H型则觉得考研、留学,然后拿个硕士或博士文凭成本不高,并且可得到高薪回报,于是,他们选择了继续深造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