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2)

合集下载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2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 程,并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 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 建造空间站。此次“天宫一号”的发射就是在完 成第二步的后续任务,并为完成第三步战略目标 打基础。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开发外太空,反对太 空军备竞赛和太空军事化。中国进入太空的目的 主要有以下几点:
3· 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XSLC)又称 “西昌卫星城”, 位于中国四川省西 昌市西北的幽深峡 谷中,建成于1983 年,专门用于发射 地球静止卫星。


4·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位 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 附近,约北纬19度19 分0秒,东经109度48 分0秒。是中国以前 的一个发 射亚轨道火 箭(如弹道导弹)的 测试基地。现在正在 扩建,将成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第四个卫 星发射中心。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搭载着我国首 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2008年9月25日,中 国第三艘载人飞船神 舟七号成功发射,三 名航天员翟志刚、刘 伯明、景海鹏顺利升 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航天飞船神舟 八号开始向天宫一号最后靠拢, 从捕获到锁紧,对接完成约需 10分钟,并且组合体控制权在 天宫一号,最终顺利完成首次 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号和 天宫一号开始第二次交会对接, 并顺利完成任务。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中国酒泉 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于2016年10月19日凌晨,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2010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

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

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

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〇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〇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中国航天发射全纪录

中国航天发射全纪录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

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

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截止2012年11月累计发射171次。

快牡-2FTI曾母华吕记靠逼牡老事宙扁制序列运载火箭时间时间卫星任务地占J\、、结果1长征一号F011970.04.24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LEO酒泉成功2长征一号F021971.03.03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LEO酒泉成功丙F059长征三号F011984.01.29实验通信卫星GTO西昌失败10长征三号F021984.04.08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11长征二号丙F061984.09.12返回式卫星一号LEO酒泉成功12长征二号丙F071985.10.21返回式卫星一号LEO酒泉成功13长征三号F031986.02.01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14长征二号1986.10.06返回式卫星一号LEO酒泉成功20长征三号F051988.12.22号甲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21长征三号F061990.02.04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22长征三号F071990.04.07亚洲一号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23长征二号捆梆F011990.07.16澳星模拟星/巴基斯坦卫星LEO西昌成功24长征四号甲F021990.09.03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大气一号甲/乙SSO太原成功25长征二号丙F121990.10.05返回式卫星二号LEO酒泉成功48长征三号乙F031997.10.17亚太二号R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49长征二号丙/SDF021997.12.08摩托罗拉铱星(双星)LEO太原成功50长征二号丙/SDF031998.03.26摩托罗拉铱星(双星)LEO太原成功51长征二号丙/SDF041998.05.02摩托罗拉铱星(双星)LEO太原成功52长征三号1998.05.30中卫一号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9596979899 F11F122007.02.032007.04.11F19F132007.04.14F082007.05.142007.05.25北斗四号导航卫星海洋1B卫北斗M1导航卫星尼日利亚通信卫星遥感二号卫星/皮星GTOSSOMEGTOLEO137长征三号甲F202011.04.10北斗二号13GTO西昌成功长征三号中星10西成138乙2011.06.21号GTO昌功F14长征二号实践十酒成139丙2011.07.06号03星SSO泉功F23长征三号140 丙遥2011.07.12八F07 天链一号02星西成GTO昌功三号F19长征三号北斗二号西成141甲2011.07.27I4GTO昌功F21长征二号实践十酒成142丙2011.07.29号02星SSO泉功F24长征巴基斯坦三号通信卫星西成143乙增2011.08.1200:151R GTO昌功强型(PaksatF15-1R)长征四号太成144乙2011.08.166:57海洋二号SSO原功F14长征二号实践十酒失145丙2011.08.1817:28号04星泉败F25146147 148 F16FT12011.09.192011.09.2900:3321:16中星1A天宫一号GTLEO2011.10.07 16:21法国W3CGTO通信卫星149长征二号F( Y8)2011.11.0105:58神舟八号飞船150长征四号乙F152011.11.0911:21遥感卫星十二号/天巡一号151长征二号2011.11.2008:15创新号03星/试型强F18LEO太酒成泉功156尼日利亚1R152153F26F222011.11.302011.12.202:5005:07验卫星四遥感卫星十三号北斗二号I5SSOGTO1542011.12.2000:41通信卫星 GTO156长征四号 乙 F162011.12.2211:26资源一号02c长征资源三号四号2012.01.0911:17 /卢森堡乙小卫星155 (Y21) SSOSSOF17157长征三号甲F232012.01.1308:56风云二号07星GTO西昌成功158长征三号丙(Y6)2012.02.2500:12北斗二号G5GTO西昌成功159长征三号乙F192012.03.3118:27亚太七号通信卫星GTO西昌成功160长征三号乙(Y13)2012.04.3004:50北斗二号M3/M4MEO西昌成功161长征二号丁2012.05.0615:10天绘一号02星SSO酒泉成功162长征2012.05.1015:06遥感卫星SSO太成。

中国航天发展史PPT

中国航天发展史PPT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
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 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
突破和掌握了 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18点37分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神九天宫手控对接成功 对接口误差不超1毫米
景海鹏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三入太空的人
在经历33天的太空遨游后,于11月18号返回地球
舱内录音首次曝光,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
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2017年还将启动“嫦娥工程”三期行动 中国航天领军人叶培建表示: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 且很有可能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杨利伟成为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
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成功进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
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
1
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

中国航天发展史大事记1958年10月20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立,这里也被称为“东风航天城”1967年1月22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组建,首批中心科技工作者入驻197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第一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975年11月,顺利回收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成为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发射,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卫星通信能力的国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88年9月7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杨利伟飞天,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天,实现首次多人多天载人航天飞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4月14日,首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发射,正式开始独立自主建设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发射升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08年9月27日,中国首次实现太空行走,“神舟七号”乘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进行出舱活动,完成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入轨,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先后与神舟八号、九号和十号完成6次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天,景海鹏、刘旺、刘洋乘组进入太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飞天,首次启动手控交会对接设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飞上太空,在轨飞行期间与“天宫一号”两次对接,中国人首次太空授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亮相/西昌卫星发射中心2014年11月,文昌航天发射场基本建成,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中秋发射,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对接神舟十一、天舟一号,实现多人在轨长期驻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飞天,和“天宫二号”交会对接,开展“太空养蚕”等实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玉兔二号”、中继星鹊桥号发挥重要作用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中国空间站建造拉开序幕/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二十余年,从无到有,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地球,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抵达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人组出差三个月,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4日,“羲和号”发射,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我国太空探测正式步入“探日”时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组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返回地球。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史
杨利伟成为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 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 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
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景海鹏、刘旺
, 口误差不超1毫米
女航天员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 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1956年10月8日
中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1960年2月 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
1
1981年9月20日 中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
这3颗卫星分别是
实践二号甲
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 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
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2013年6月11日 搭载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航天员的“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2016年11月18日
景海鹏
舱内录音首次曝光,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

建国以来我国航天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航天科技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航天科技成就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

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P-2”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

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FSW-0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

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

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国内航空航天大事记

航空大事记:1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

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

东方红一号卫星(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is Red 1),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

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该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

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

曙光一号计划,项目名称为714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计划於1973年发射,但最终并没有实施。

飞船可乘坐2人,类似双子星座飞船。

但是,由於国力不足和政治动荡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於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

虽然计划被取消,但是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蔡翘、赵九章、郭永怀、贝时璋、钱骥、王希季、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何权轩、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1982年10月16日,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

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

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表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表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表一、中国航天发展史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二、中国航天发展四大里程碑(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

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

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

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深空探测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三、载人飞船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

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

中国航天史上重要里程碑事件记录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已经历经数十年的砥砺奋进,其成果已经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

这些事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回顾一下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

一、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这项事件震撼了全球,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巨大影响。

而这也激励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

自此,中国开始了自己的航天事业的探索之路。

1970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人造卫星项目,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中国自己制造的人造卫星。

二、站上太空的第一步——1999年人类航天工程的成功1999年10月1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载人飞行的航天器——神舟一号。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具有自主发射载人航天器能力的国家。

自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和载人航天的实现中国在2011年首次成功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这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第一步。

2012年,中国三名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梦想。

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进一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技术应用的能力。

四、2019年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2019年1月3日,中国成功的在月球背面着陆了嫦娥四号探测器。

这是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也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技术在全球领先了一步。

五、2020年“天问一号”任务的成功2020年7月2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火星探测技术的突破。

这将为中国未来的探测火星太空航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些重要事件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是人们凝聚智慧与汗水、锤炼品质和风范的历程。

而这些事件则呈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也为未来的空间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期待着中国航天事业在未来能够走得更远,更高,更稳定,为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国航天发展史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9年至2002年先后发射了“神州”1号、“神州”2号、“神州”3号、“神州”4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日,中国再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载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载着中华民族冲击太空新高度的梦想,飞上太空。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标志着中国已经初步掌握空间交会对接能力,拥有建设简易空间实验室,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后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六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2005年10月12日发射,绕地球飞行76圈,于2005年10月17日着陆,飞行时间共计115小时32分钟。

“神舟”七号“神舟”七号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于2008年9月25日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

“神舟”七号上载有三名宇航员,分别为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

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成功着陆,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八号“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也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进入批量生产的代表于2011年11月1日5时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
的预定轨道。
长征二号
F遥八火箭
此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是中国“长征” 系列运载火箭第149次航天飞行。
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 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 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14日 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 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
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 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 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 空间站。
1957年12月24日,一辆从莫斯科出发 的专列抵达北京。车上除102名苏联火 箭技术人员外,还有一份苏联“还给”中 国的厚礼———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
• 苏联的样弹让中国人看出 了名堂。之后,我国一些 科学家建议开展我国卫星 工程的研究工作。中国科 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 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 规划草案,代号为“581” 任务。1958年4月,几千 里之外的大漠开始兴建我 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 场———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 大二次会议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
星。”
• 1961年6月3日,中国
科学院召开《星际航 行座谈会》。此后钱 学森在《星际航行概 论》一书中提出用一 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 大飞机作第一级运载 工具,用一架装有火 箭发动机的飞机作第 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 往返运输系统的设想。
国的新步伐。
2008年9月27日,中国航天员翟志刚从神 舟七号飞船上进行了太空行走,中国成为 世界上第三个航天员能从本国自主研制的
航天器上独立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2011年11月1日清晨5时58分10秒,中 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 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 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史
公里的预定轨道。
长征二号
F遥八火箭
此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是中国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9次航天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
2011年11月3日凌晨进行第一次交会 对接后,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组合飞行 12天之后,第二次交会对接在11月14日 进行。 第二次交会对接飞行2天之后, 16日,神八将第二次撤离天宫一号,17
日返回地面。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轨道
神舟八号与天宫 地面引导 一号对接,组 装成空间站雏 自动寻的 形空间交会主 最终逼近 要有四大步骤。
对接合拢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 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 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 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 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 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 唯一的空间站站。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 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 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并 于2012年6月29日10点00分安全返回。
被誉为“中国航天 之父”和“火箭之 王”。
世界杰出科学家
1956年3月14日,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 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决定按照钱学森的 建议,由他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 研究机构。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五 院宣告成立。新中国导弹、航天事业也
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周恩来
1957年10月4日, 苏联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发 射成功。
空中飞翔。
1974年11月5日, “长征”二号火箭 首次发射。由于一 根控制信号导线在 巨大的震动中折断, 火箭在起飞20秒以 后姿态失稳,火箭 自毁。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

1999年:11月20日,首艘神舟飞船由一枚长征二号F火箭送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于3月25日发射。

4月1日,在绕地球飞行108圈之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

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被送入轨道,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10月15
了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 4圈后返回地面。

该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为月球表面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10月1
9月29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11月1。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

1999年:11月20日,首艘神舟飞船由一枚长征二号F火箭送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于3月25日发射。

4月1日,在绕地球飞行108圈之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

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被送入轨道,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10月15
了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 4圈后返回地面。

该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为月球表面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10月1
9月29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11月1。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1960年:中国研制出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

1970年: 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一枚长征火箭送入太空,《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国从此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把卫星送入轨道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代号为“921工程”。

1999年:11月20日,首艘神舟飞船(神舟一号飞船)由一枚长征二号F火箭送入太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

2002年:神舟三号飞船于3月25日发射。

4月1日,在绕地球飞行108圈之后,这艘飞船返回地面。

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被送入轨道,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他在太空度过了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 4圈后返回地面。

2005年: 10月12日上午9:00,神舟六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被送入太空,五天后安全返回。

2007年:中国发射该国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

该探测器围绕月球飞行,为月球表面拍摄高分辨率照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由长征2号F火箭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翟志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内蒙古。

2010年:10月1日,中国发射第二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二号。

2011年:9月29日,中国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这是朝着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迈出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发射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天大事记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0年:中国研制出该国首枚火箭,这标志着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开端。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生的第一颗使用通信广播卫星。

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

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实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

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并在次年的1月5日返回地面。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名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

中国航天发展史

中国航天发展史

青铜时代

里程碑之一: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 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 第一颗人造卫星。
白银时代

里程碑之二: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 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 次尝试。
黄金时代

里程碑之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搭载费俊龙, 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升空。2008年9月25日21 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搭载翟志刚, 景海鹏,刘伯明三名航天员升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 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 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 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 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 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 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 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 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 指令长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 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 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 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 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 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 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 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美好的未来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 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 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 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 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 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 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 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 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 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 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 基础型号。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 展了“长征2号”、“长征三号”和“长征 四号”系列运载器。长征二号目前是中国 最大的运载火箭家族,拥有“长征二号”、 “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 征二号捆(E)”、“长征二号F”等型号, 承担近地轨道发射任务。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是我国目
前承担高轨道发射任务的运载火箭, 目前有“长征三号”、“长征三号 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 号丙”等型号。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承担太
阳同步轨道和极轨道的发射任务。 目前有“长征四号甲”、“长征四 号乙”、“长征四号丙”等型号。
续3

神舟八号飞船,是一艘无人飞船, 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 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 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 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 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 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 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 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 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 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 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 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 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美好中国梦

在科技越来越发展之后,我相信中国的空 间站也会建起来,航天事业也会迅速发展, 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我的放映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了成 号 基功 捆 础, 绑 年 。为 式 发火 月 射箭 载首 日 人次 , 航在 “ 天西 长 器昌 征 打发 ” 下射

有际 “运 了商 亚载 一业 洲火 年 席卫 箭 号 之星 成 月 ” 地发 功 日 卫 。射 发 , 星 服 射“ , 务 美长 中 市 国征 国 场 研 在 中 制号 国 占 的” 1

我国航天事业的事件100字作文

我国航天事业的事件100字作文

我国航天事业的事件100字作文英文回答:1956: China's first rocket, the T-7, is launched.1970: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satellite, Dongfanghong-1.1975: China becomes the third country to independently develop and launch a recoverable satellite.1981: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Fengyun-1.1984: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Ziyuan-1.1986: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experimental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Shijian-2.1990: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Fengyun-1B.1992: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navigation satellite, Beidou-1.1999: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manned spacecraft, Shenzhou-1.2003: China becomes the third country to send an astronaut into space.2008: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lunar probe, Chang'e-1.2011: China successfully docks its first module with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2012: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Mars rover, Zhurong.2013: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moon rover, Yutu.2016: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large space stationmodule, Tiangong-2.2018: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s its first experimental space laboratory, Tiangong-1.2019: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s its first interplanetary probe, Tianwen-1.2020: China successfully lands its first rover on Mars, Zhurong.2021: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s its first permanent space station module, Tianhe.2022: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s its first manned mission to its space station.中文回答:1956年,中国第一枚火箭T-7发射升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

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升空,。

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2012年6月29日10时许,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主着陆场预定区域。

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其中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景海鹏作为本次任务的指令长,将在整个乘组中发挥核心作用。

刘旺被分配的主要任务是“交会对接操作岗”。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将主要负责空间医学实验。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月球车。

于2013年前后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它将携带中国的第一艘月球车,并实现中国首次月面软着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