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1.氧气的实验室制备(1)反应原理①高锰酸钾固体加热分解制备:2KMnO4=====△K2MnO4+MnO2 +O2↑。
②常温下,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备2H2O2=====MnO22H2O+O2↑。
(2)发生装置图1原理①中反应物为固体,且需不断加热,一般选用图1装置。
在本发生装置中,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可放一松软棉花球,以吸附这些细微颗粒。
加热时,一般先均匀加热整个试管,后集中于反应物固体部位加热。
如果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止(冷)水倒流进入气体发生装置中,使(热)试管破裂。
原理②中反应物过氧化氢是液体,MnO2 是固体,反应不需加热,一般选用图2中装置。
在本反应原理中的两种反应物一般分开放置,其中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放置在平底烧瓶、广口瓶或锥形瓶等适合反应的容器中,另一种液体可放在分液漏斗或长颈漏斗中。
一般气体发生装置只能有一个导气口,因此用长颈漏斗组装气体发生装置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用液体封住下端口,从而防止氧气从长颈漏斗逸出。
图2(3)收集方法因为氧气是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实验室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也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当然,有时也可以用气球、氧气袋收集。
为保证尽可能将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要插到集气瓶底部;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不能一有气泡产生就收集(开始排出气体实为装置内的空气),要等到气泡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
(4)验满方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直接观察瓶体中的水是否被排出或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即可验满。
用排空气法收集O2时,检验O2收集满的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了。
(5)集气瓶放置存有气体的集气瓶在放置时,应尽量避免气体因本身惯性而逸出,一般比空气轻的气体,容易上升;而密度比空气重的气体,容易下降。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生成与收集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生成与收集化学实验中,气体生成与收集是常见的实验过程之一。
气体生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气体收集则是将生成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观测、分析或进一步利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气体生成与收集方法。
一、气体生成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气体生成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酸和碱的反应酸和碱的反应通常会生成盐和水,同时也会释放出气体。
例如,硫酸和钠碱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和水,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2. 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和酸的反应可以生成盐和氢气。
例如,锌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氢气。
3. 高温分解某些物质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气体。
例如,过氧化氢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和水。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氧气。
4. 双分解反应双分解反应是指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生成两种新的溶液和沉淀物或气体。
例如,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会生成氨气和水。
这种方法常用于制备氨气。
二、气体收集方法气体生成后,需要进行收集和处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体收集方法:1. 水位置换法水位置换法是将气体通过水位的变化来收集。
将气体生成装置的出口管或瓶口浸入水中,气体排出时会自动被水代替。
适用于溶于水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氨气。
2. 上下水位置换法上下水位置换法是将气体通过上下调整水位的变化来收集。
将气体生成装置倒置,将收集瓶浸入水中,再将装置上端浸入水中。
气体排出时,水位的变化会迫使气体上浮并进入收集瓶中。
适用于较轻的气体,如氢气和氧气。
3. 平衡水位法平衡水位法是将气体通过调整装置中的水位,使气体与水平衡后进入收集瓶中。
适用于较稳定的气体,如氮气和氩气。
4. 活塞法活塞法是利用活塞的运动来收集气体。
将气体生成装置与收集装置连接,通过移动活塞使气体进入收集装置。
适用于需要控制气体流动速度的实验,如气体的体积测定。
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气体生成与收集的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安全事项:1. 实验室操作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护目镜和手套等。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反思
《常见气体的制取》教学反思东台市安丰镇中学杨加根这次有幸参加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收获颇多,通过自己置身于活动中心,“逼”着自己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水平,感觉自己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虽然之前我也经常参加别人的教研活动,并思考了许多的理论和设想,但永远无法与这次经历相提并论,这次所有的收获是无法从任何书本理论中获取的。
对于这节课,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以为以后借鉴,也有许多教训值得反思。
这节课预设目标是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让学生熟练书写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制备原理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初中阶段两种主要发生装置及三种常见收集方法的选择;能触类旁通的解决其他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尾气处理等实际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形成就地取材改进、组装各种装置的理念。
具体教学方法,预想运用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比较归纳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整堂课全部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活动,让课堂教学各环节力争体现新课程理念,避免走过去“注重结论和知识总结”的老路子,尽量走“注重过程和方法总结”的新路子;摒弃场面看上去“精彩纷呈”,但学生会与不会课前已经定论的老路子,尽量做到“课堂生成并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真”收获的新路子,让常态课堂这道“家常菜”做得有特色、真有效。
这节课主要设计思想是以“矿泉水瓶”为主线,展开对常见气体制取的研究,因此主要落脚点就在“矿泉水瓶”上。
首先,通过创设“矿泉水瓶吹气球”这个情境引入新课,同时引起学生注意,对“矿泉水瓶、气球”等有个初印象;课中通过和学生探讨,将“矿泉水瓶”改进成可控反应发生装置,引起学生运用身边物品制取常见气体的高度兴趣,形成对包括“矿泉水瓶、气球、塑料袋”等发生、收集装置的再印象;最后通过以“矿泉水瓶、塑料袋”等为主的家庭小实验与实验室制取知识相联系的题目作为练习,让学生形成对常见气体制取知识的深印象。
当然,设想是美好的,但实施却遇到了一定的阻力,在备学生这方面还是不完美的,以至于在课前估计学生能很快回忆的知识上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虽然临时作了调整,但还是造成后面的教学时间上出现紧迫感。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制备
化学实验中的气体制备在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制备是一个常见的实验项目。
无论是用于实验研究还是应用于工业生产,制备气体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体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和氮气。
一、氧气的制备氧气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呼吸、燃烧和氧化反应等领域。
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制备氧气:1. 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H2O2)分解可以制备氧气。
首先,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反应瓶中,然后加入少量的催化剂,如锰(MnO2)。
在加热的条件下,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H2O2 → 2H2O + O22. 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也可以制备氧气。
选择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MnO2),放入烧杯中,然后加热至较高温度。
金属氧化物分解生成金属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MnO2 → 2Mn + O2二、氢气的制备氢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在实验室和工业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氢气制备方法:1. 金属与酸的反应一些金属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常用的金属有锌(Zn)和铁(Fe),常用的酸有盐酸(HCl)。
将适量的金属放入反应瓶中,然后添加足够的酸。
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Zn + 2HCl → ZnCl2 + H22. 水的电解水的电解是制备氢气的另一种方法。
使用电解槽装置,将两个电极(一个是阳极,一个是阴极)浸入水中,然后通电。
在电解的过程中,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2H2O → 2H2 + O2三、二氧化碳的制备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植物光合作用、饮料制造和灭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二氧化碳制备方法:1. 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燃烧将适量的一氧化碳(CO)和氧气(O2)混合,然后点燃混合物。
在燃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CO + O2 → CO22. 碳酸酸和酸的反应将适量的碳酸酸(如碳酸钠)与酸(如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
实验报告气体的生成与收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生成与收集的方法,并了解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1. 烧杯2. 锥形瓶3. 橡皮塞4. 氢氧化钠 (NaOH) 溶液5. 硫酸 (H2SO4) 溶液6. 碳酸氢钠 (NaHCO3) 固体7. 实验管8. 灯9. 针管实验步骤:生成氢气:1.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一小块NaHCO3固体。
2.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转移至锥形瓶中,同时用橡皮塞封闭住锥形瓶的口部。
3. 用一根针管插入橡皮塞的另一端,将针管固定在烧杯中。
4. 将烧杯中的混合物加热,观察气体的产生。
5.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H2SO4溶液。
2. 将烧杯中的H2SO4溶液倒入一个较大的容器中,例如一个用水盆。
3. 将一根倒置的锥形瓶浸入容器内的H2SO4溶液中,确保锥形瓶口部完全浸入溶液中。
4. 将一根管子与锥形瓶的口相连,然后将管子的另一端放入容器中。
5. 施加热源于烧杯中的H2SO4溶液,观察气体的生成。
6. 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
实验结果:生成氢气时,通过观察可知烧杯内的混合物被加热后,产生了气泡。
这些气泡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的氢气。
我们将氢气收集在实验管中,务必小心操作,避免泄漏。
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通过观察可知,在加热前,烧杯内的H2SO4溶液是无气泡的。
但是在施加热源后,冒出了大量的气泡。
这是由于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我们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在实验管中,也需要小心操作,以防止泄漏。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两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气体的生成与收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
例如,在生成氢气时,氢气是易燃易爆的,所以必须小心处理。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时,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在高浓度下可能造成窒息,也需要注意安全。
此外,氢气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常见的气体,在生活和工业上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气体的产生和性质,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和实验提供了基础。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和用途总结
补充:
1、加压降温后,氧气会变成淡蓝色液体;继续加压降温,会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固态CO2称为干冰,易升华。
二、化学性质
三、制法
2、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状态(固体或固液混合);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固体加热型
固液常温型
3、收集装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4、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加热KMnO4或KClO3与MnO2的混合物制氧气的操作步骤
(1)查(谐音—茶):检查装置气密性;
(2)装(谐音—庄):装入药品(如果是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把导管堵塞)。
(3)定:固定装置(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4)点: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一定要先预热,然后使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药品部位)。
(5)收:收集气体(只有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可以收集,之前排出的气体是试管中的空气)。
(6)离(谐音—利):导管撤离水槽。
(7)熄(谐音—息):熄灭酒精灯。
最后两步不能颠倒,否则水槽中的水会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
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5、检验
6
、验满
四、用途
1、气体的鉴别
2、气体除杂
END。
初中氧气制造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初中氧气制造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了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实验原理: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KMnO4)来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K2MnO4)、二氧化锰(MnO2)和氧气(O2)。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 + MnO2 + O2↑四、实验器材:1. 高锰酸钾2. 铁架台3. 试管4. 导气管5. 集气瓶6. 酒精灯7. 水槽8. 橡皮塞9. 带火星的木条五、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导管内水柱变化。
若水柱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装入药品:取适量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3. 固定试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4. 加热: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排出管内空气。
5. 收集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于水槽中,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
6. 验证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有氧气。
六、实验现象:1. 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逐渐由紫色变为黑色,产生大量气泡。
2. 气泡进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氧气逐渐增多。
3.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七、实验结论:1. 实验成功制取了氧气。
2. 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助燃性。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答:使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防止加热时药品飞溅,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答:氧气不易溶于水,用排水法可以有效地收集氧气,避免氧气与空气混合。
3. 实验过程中,如何验证氧气已收集满?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初中化学的解析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实验操作归纳与解析
初中化学的解析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实验操作归纳与解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气体。
了解气体的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法对于化学实验与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实验操作进行归纳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内容。
一、氢气(H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密度较轻。
它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在空气中燃烧可以形成水。
在实验中,制备氢气可以通过锌与盐酸的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使用集气瓶收集氢气时要保持容器密封。
另外,氢气气泡可以用来检验气体的燃烧性质。
二、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以促进燃烧。
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占空气的21%。
为了制备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使用加热过氧化铅的方法:2PbO2 → 2PbO + O2↑在实验中,我们通常使用分液漏斗收集氧气。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在实验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火源接近氧气。
三、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它具有酸性,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度。
二氧化碳可以通过酸与碳酸盐反应制备,例如:HCl + Na2CO3 → NaCl + CO2↑ + H2O在实验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熄灭木蜡燃烧的方法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当我们将一块熄灭的木蜡放入一瓶中后,如果木蜡重新燃烧,说明瓶内有氧气存在。
四、氯气(Cl2)氯气是一种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具有有毒性。
它可以通过酸与次氯酸反应制备,例如:6HCl + 3NaClO → 5NaCl + 3H2O + Cl2↑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通常使用滴定管收集氯气。
由于氯气有毒,操作时应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保持通风良好。
五、氨气(NH3)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轻。
它是碱性气体,可以与酸反应产生盐类。
在实验中,制备氨气通常使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反应:NH4Cl + NaOH → NH3↑ + NaCl + H2O在操作时应注意,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操作时要避免直接接触气体,保持通风良好。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制取常见气体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如何制取常见气体化学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教学时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设置了一些探究性实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化学之美,感受知识之美、生活之美,学生轻松进入学习化学知识的角色。
在实验教学中,对常见气体的制取又是九年级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而氧气、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中常见两种的气体,也一直是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与热点,所以对于它们的制取研究更显重要了。
气体制取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制备原理、发生装置的选择、收集装置的选择、实验步骤考查、检验(或验满、验纯)等。
下面我就以常见气体(O2和CO2、H2)为例对这几个知识点分别进行简单的阐述:一、制备原理(即制取常见气体药品、状态及反应条件)1、O2: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加热固体)H2O2和MnO2(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2、CO2: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中考增加实验:O2、Na2O2 和H2O(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3、H2 :Zn与H2SO4或盐酸(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4、NH3:(Ca(OH)2 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
二、气体的发生装置(一)固+固(加热)(图1):适用于制备气体O2 :(KClO3和MnO2共热、)KMnO4加热NH3:(Ca(OH)2 固体与NH4Cl固体共热)注意事项:1: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却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管口三分之一处(试管的中上部)。
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导出。
4:如用排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气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
以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用KMnO4制取O2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细小颗粒堵塞导管,在大试管口放一松软棉花。
(二)固+液体(不加热)(图2、图3):适用于制CO2、H2、O2(用Na2O2 和H2O、H2O2和MnO2制取O2也用此装置)。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物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
了解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对于理解气体性质以及化学反应机制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氢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氢气是化学中常用的气体之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制备与收集:1. 金属与酸反应法:将一定质量的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等酸溶液反应,会产生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金属 + 酸→ 相应的盐 + 氢气2. 碱金属与水反应法:碱金属(如钠、钾)与水反应时,会放出大量的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M + 2H2O → 2MOH + H2↑3. 醋酸法:将氢氧化铝与醋酸反应,可以得到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Al(OH)3 + 3CH3COOH → Al(CH3COO)3 + 3H2↑氢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铁瓶下水法:将铁瓶完全倒置在水中,开口向下,先充满氢气,再浸没水中收集氢气。
2. 水位移法:将反应生成的氢气通过水平玻璃管排出,用倾斜的玻璃板遮挡,使氢气顶替水而充满整个试管。
3. 风仓法:用饱和盐水溶液盛装氢气。
二、氧气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气体,在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氧气制备与收集方法:1.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2O2 → 2H2O + O2↑2. 高锰酸钾分解法:高锰酸钾在加热时分解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 2KOH + 3O2↑ + 2MnO23. 硝酸分解法: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会产生氧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2HNO3 → 2NO2↑ + O2↑ + H2O氧气的收集方法一般有下列几种:1. 充满水法:将反应生成的氧气充满到气体收集瓶中,将瓶口插入水中,再用胶塞封紧。
2. 球状气体收集法:将氧气收集于球形容器中,用橡胶膜密封瓶口。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
实验报告初中化学实验名称:化学实验,制备硫化氢气体一、实验目的:1.了解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及与氧气的反应特性。
2.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观察和记录能力。
3.认识硫化氢气体的危险性,并学会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管、导管、滴管、试剂瓶等。
三、实验原理: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无色、剧毒、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物质。
硫化氢气体可以通过以下反应制备:FeS+2HCl→FeCl2+H2S↑四、实验步骤:1.取适量的硫化亚铁粉末,放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稀盐酸至试管中,注意滴加时要小心,避免溅出。
3.在滴加的同时,将试管的口用导管接通试管装置的另一端。
4.收集生成的气体,可以用滴管插入一小瓶水中,观察气泡的形成。
五、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皮肤和眼睛产生伤害。
2.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避免积存危险物质。
3.在实验过程中避免将硫化氢气体直接吸入,应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硫化氢气体具有有毒性,实验过程中应远离人群,并放置在通风处,避免气体积聚。
六、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后,产生了大量白色气泡,其气味具有刺激性,味道酸臭。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知,实验制备了硫化氢气体。
七、实验分析: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气体,它具有刺激性气味和剧毒性。
它常见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操作中。
它是一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会发生爆炸。
八、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了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并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明白了硫化氢的危险性,以及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同时,在实验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卫生环境。
硫化氢气体具有有毒性,因此实验时要远离人群,并将其置于通风处,避免气体的积聚。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制备硫化氢气体的过程,了解到了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1. 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发生)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反应物的状态固固固液液液反应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加催化剂等+++⎧⎨⎪⎩⎪⎧⎨⎪⎪⎩⎪⎪()气体收集装置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注意事项:(1)使用气体发生装置注意的问题:①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固体与固体进行加热反应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③先撤导管,后停止加热,以防止因装置冷却致使水倒流,引起仪器炸裂;④导出气体的管口,不要插得太深,应在发生装置管口附近,更不要插入反应物中;⑤注入液体的长颈漏斗管口,应插入反应的液体中。
(2)反应原理:简便易行,环保节能2.气体的检验初中化学中能够参与验证的气体有O2、CO2、H2O(g)、CO、H2气体等。
其中O2、CO2、H2O(g)气体可直接验证: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
H2O:可使无水硫酸铜变蓝。
有些气体需将它们转化后验证,如一氧化碳气体、氢气需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再验证生成物。
综合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若需验证某种气体,则一定要先除去此气体中其它气体,一般是先除其它气体杂质后再除水气。
(2)从溶液中制得或从洗气瓶中通过的气体中都夹带少量水汽,一般需先干燥。
(3)连接仪器时注意洗气瓶的连接是“长进短出”,球形干燥管的连接一般是“粗进细出”,U形干燥管和玻璃管(盛装碳粉或氧化铜)则无特殊要求,一般按照仪器接口的字母顺序连接。
(4)如有毒性气体要做尾气处理。
1.实验室中常用氯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为组装制氧发生装置,请你从下图中选择所需的仪器(填序号,下同)_________。
装药品前应首先进行_______。
(3)实验室里还可采用右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 202)的方法制取氧气。
初中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初三化学总复习专题六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复习要点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药品①高锰酸钾(KMnO4)②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③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固(+固)]或[固+液]①锌粒(Zn)和稀盐酸(HCl)②锌粒(Zn)和稀硫酸(H2SO4)[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固+液]反应原理①2KMnO4K2MnO4+MnO2+O2↑②2H2O22H2O+O2↑③2KClO32KCl+3O2↑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CaCO3+2HCl=CaCl2+H2O+CO2↑仪器装置制法①、③:制法②: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放置正放倒放正放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气体的实验室制备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态,它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本文将对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氢气(H2)的实验室制备:1. 锌和稀硫酸反应:将适量锌粒加入稀硫酸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Zn + H2SO4 → ZnSO4 + H2↑2. 碱金属与水反应:将锂、钠、钾等碱金属放入水中,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2Na + 2H2O → 2NaOH + H2↑3. 氢氧化钠和铝粉反应:将适量的氢氧化钠和铝粉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二、氧气(O2)的实验室制备:1. 过氧化氢分解:将过氧化氢溶液(H2O2)加热分解,产生氧气。
2H2O2 → 2H2O + O2↑2. 过氧化钠和二氧化锰反应:将过氧化钠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反应,释放出氧气。
2Na2O2 + 2MnO2 → 2Na2O + 2MnO3 + O2↑1. 高温下氨水分解:将浓氨水加热至高温,氨水分解生成氮气和氢气。
2NH3 ⇌ N2↑ + 3H2↑2. 铜和浓硫酸反应:将适量粉末状铜放入浓硫酸中反应,生成氮气。
3Cu + 8H2SO4 → 3CuSO4 + 4H2O + 8SO2↑ + N2↑四、二氧化碳(CO2)的实验室制备:1. 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将碳酸氢钠溶液滴加入盐酸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NaHCO3 + HCl → NaCl + H2O + CO2↑2. 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将粉末状大理石和盐酸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五、氯气(Cl2)的实验室制备:1. 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将碳酸氢铵和浓盐酸混合,产生氯气。
NH4HCO3 + HCl → NH4Cl + H2O + CO2↑ + Cl2↑2. 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反应:将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溶液混合,生成氯气。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状态,它在许多化学实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备和收集各种气体,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操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化学实验中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
1. 氧气(O2)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多种实验和产业中。
制备氧气的常见方法是通过氧化金属。
例如,将过量的过氧化氢(H2O2)滴加到铁粉中,生成氧气和水蒸气的反应:2H2O2 + Fe → 2H2O + O2↑氧气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
在水中倒置一个带有漏斗的试管,并用水密封。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试管底部的导管逐渐通入氧气,氧气会聚集在试管中,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封闭的气泡。
2. 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也是许多实验中常用的气体之一。
最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是通过酸和碳酸盐之间的反应。
例如,将酸与碳酸钠进行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HCl + Na2CO3 → CO2↑ + H2O + NaCl二氧化碳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或气体收集瓶。
在水位法中,将放有反应溶液的容器倒置在装有水的槽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逐渐聚集在容器中。
在气体收集瓶中,将反应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用砂浆快速撞击烧杯的边缘,使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充满瓶中。
3. 氢气(H2)氢气是一种轻、无色、无臭的气体,广泛应用于实验中。
制备氢气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酸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例如,将稀有氢酸(HCl)与锌(Zn)反应,会产生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氢气的收集可以使用水位法或氢气收集瓶。
在水位法中,将放有反应溶液的容器倒置在装有水的槽中,氢气会逐渐聚集在容器中。
在氢气收集瓶中,将反应溶液置于烧杯中,然后用砂浆快速撞击烧杯的边缘,使氢气迅速充满瓶中。
4. 氯气(Cl2)氯气是一种绿黄色的有毒气体,在实验中需要特殊的注意。
制备氯气的常见方法是通过酸和次氯酸钠(NaClO)之间的反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
第一种装置:
①实验室加热KClO3制O2
②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
第二种装置:
①实验室用H2O2制O2
②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
③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H2
谁能来总结一下这两种装置分别适用于在什么条件下制取气体?
第一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时需加热,简称“固固加热型”。
第二种装置: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时不需加热,简称“固液不加热型”。
请大家总结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递进,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
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
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
请总结选择气体收集方法的依据。
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气体的溶解性等
与前面发生装置的选择相呼应。
[板书]
二、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
气体的密度(与空气相比)
气体的溶解性等
我们讨论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时候我们在这之后还会用到气体尾气的收集装置。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处理气体的尾气呢?
通过对一种装置的多种使用方法的学习,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综合运用]对以上内容进行训练。
[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回顾,反思,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讨论得出:
燃烧法;溶液吸收法。
在教师引导下得出溶液吸收的另一种方法。
注意对不同气体不同处理方法的教育。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制取知识点总结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1)任何实验装置的设计都是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时所需的条件、反应过程和生成物的性质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2)以下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2)检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
(3)验满:由于二氧化碳是无色气体,是否收集满了观察不到,因而常用燃烧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来验满。
(4)存放:验满后要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正放在桌上。
4.操作顺序:①按实验要求连接装配好仪器;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④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并控制加入的速度;⑤收集气体;⑥检验是否集满。
可简单记忆为:连检装注集验。
常见考法本课讲述的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每年中考以此为背景进行改变的实验探究题屡次出现,可见该知识的重要性。
常见的考法是依据上述知识出现的选择题、探究题,难度较大。
误区提醒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其选择依据如下:(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
①若反应物只有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时,应选择下图中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若反应物状态为固体+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应选择图中乙所示及与之相似的实验装置。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物理性质(是否溶解与水、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和化学性质(是否与水、空气发生反应)来选择。
①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或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③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下图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指出图中小试管A的作用:____________。
常见气体的制取 初中初三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微课教学设计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根据图1回答:在连接c和d时,使d 较易插入c中的措施是。
(2)采用图2所示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之是;
(3)利用图3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能进行的实验是;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B.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C.用锌与稀硫酸制氢气D.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4)图3中的气体发生装置虽然简单,操作方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
请从图4中选取(选填序号)与图1中a组装成新的气体发生装置,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3、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得硫化氢气体。
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
②若用C装置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原因是
③为了验证硫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可以将该气体通入装置D,D中所盛的试剂应该是,现象是。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
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知识识精精讲讲一、实验原理的确定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 二、 气体发生装置确定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2H 2O+O 2↑Zn+2HCl==ZnCl 2+H 2↑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 2KClO 3MnO 2====2KCl+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 气体收集装置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 向上排空气法 E 密度比空气小 向下排空气法 D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排水法 C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氧气2H2O2MnO2====2H2O+O2↑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取实验总结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初中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目标: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巩固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内容。
【知识总结】一、实验原理的确定确定实验原理:1.反应应容易控制;2.反应条件温和(能不高温就不高温,高温条件不易满足,并且较危险);3.成本低。
例如二氧化碳实验原理的确定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反应速度太快,不容易控制CaCO 3+2HCl (浓)==CaCl 2+H 2O+CO 2↑浓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气体中容易混有氯化氢CaCO 3+H 2SO 4==CaSO 4+H 2O+CO 2↑反应生成的CaSO 4微溶,附着在CaCO 3表面,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发生 现象:反应一段时间以后,反应停止,不再有汽泡 CaCO 3高温====CaO+CO 2↑ 反应条件不容易满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故选择该种方法二、气体发生装置确定确定发生装置依据:1.反应物状态;2.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反应不需要加热时可用下图装置:例如: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上图装置可控制反应的发生 2H 2O 2MnO 2====2H 2O+O 2↑ Zn+2HCl==ZnCl 2+H 2↑注意:固液反应不加热、液液反应不加热适用该装置,当固液反应、液液反应需要加热时只需要再添加酒精灯即可。
当反应需要加热,并且是固固反应时可用下图装置:3MnO2====2KCl+3O2↑4△====K2MnO4+MnO2+O2↑注意!使用该装置时试管口一定要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底炸裂。
三、气体收集装置确定气体收集方法确定的依据:密度: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 E密度比空气小向下排空气法 D溶解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排水法 C试确定氢气二氧化碳氧气分别能用什么方法收集引申:1.已知收集方法推测气体性质:一种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由此可以得出该气体有什么样的性质2.上述三种气体收集方法均可采用下图装置向上排空气法:长管进短管出向下排空气法:长管出短管进排水法:集气瓶事先装满水,长管进短管出除此以外,该装置还常常用于洗气四、初中常见几种气体制取实验原理氧气2H2O2MnO2====2H2O+O2↑2KClO 3MnO2====2KCl+3O 2↑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二氧化碳CaCO 3+2HCl==CaCl 2+H 2O+CO 2↑五、一般实验步骤及气体的净化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顺序是: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装药品(先固体,后液体)→反应→收集气体(应等到装置中空气排净后再收集)。
气体的净化原则:净化时所需气体不能参加化学反应或因溶解而损失,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净化的顺序一般是除杂在前,干燥在后,干燥后的气体不能再通过水溶液。
【题型体系】一、 气体制备及性质验证这部分内容综合性强,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务原理以及性质。
中考考察热点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律以及操作过程2. 实验装置以及药品的选择,并分析选择错误的后果3. 通过归纳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推测制取某种未知气体。
典型例题及练习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完成下列问题:(1)请写出在装置B 中放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如果在实验室中用A 作气体发生装置,用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来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写管口字母)______________。
若只改变A装置中的药品,仍采用已连接的整套装置,还可以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所选用发生装置的对比,可总结出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4)装置A和C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A和C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实验室中,利用右图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多种气体(必要时可以加热)。
(1)李明同学想利用该装置制取干燥的O2,应对装置作何改进。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中盛放的试剂是。
(2)李明同学还想利用上述实验装置制取H2和CO2,请你对他的方案给予制取的气体a中盛放的试剂b中盛放的试剂评价(回答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说出理由)H2Zn、稀H2SO4浓H2SO4CO2大理石、稀盐酸浓H2SO4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任意写出其中的两个反应方程式、(2)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
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上述几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用(填物质名称)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用排水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然后,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代号)。
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二、设计实验着重考察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及实验的基本操作,这是近年考试的热点。
典型例题及练习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
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固体草酸 (H2C2O4·2H2O)受热可分解,其化学方程式:H2C2O4·2H2O CO↑+CO2↑+3H2O该课题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取CO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2)若用C装置收集CO,则进气口应为____;(3)若要验证固体草酸 (H2C2O4·2H2O)受热的分解产物为CO、CO2、H2O,则仪器连接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方法现象结论浓硫A B C DA c(提示:无水CuSO4遇到水会变成蓝色,NaOH可以吸收CO2且吸收量大于澄清石灰水,生成可溶的Na2CO3,溶液为无色)(4)某同学设计用草酸制取并收集CO的实验,装置如下图,请你评价他的方案。
强化训练1.下列关于“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与“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变化的本质看: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B.从消耗的能源看:前者要消耗能量,后者不消耗能量C.从成本看:制备等量氧气,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D.从经济效益看:前者效益高,后者效益低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必使用的用品是()A.小棉球B.试管C.药匙D.玻璃棒3.高温下分解下列物质,理论上不可能产生氧气的是()A.高锰酸钾(KMnO4)B.氯化钾(KCl)C.氧化汞(HgO)D.氯酸钾(KClO3)4.以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③铁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A.④B.②④C.①③D.①②5.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按要求装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A.①②③④⑤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④①②⑤6.要除去热水瓶内壁附着的水垢,最好的方法是()A.用沙子擦洗B.用“钢丝球”擦洗C.加热使之剥落D.加少量稀盐酸使之溶解7.下列各组气体中,可用同一种方法收集,且该方法是组内每种气体的最佳收集方法,这样的一组是()A.H2、O2、CO2 B.H2、CO2、COC.CH4、O2、CO2 D.H2、CH4、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