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18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95.08.01•【文号】•【施行日期】1995.08.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5年8月1日)(一)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政治的巨大发展变化,适应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具体状况,以及各方面改革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从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到高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进行认真的改革。
这已成为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人才的迫切任务之一。
改革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的教学,关键是坚决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同时又是随着时代和其他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凝固的体系。
因此,在它的教学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时代,面向未来;同时必须紧密联系青少年不同时期的思想、知识、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积极地思考并回答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认清和履行我国青年一代的崇高责任。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小学:配合语文、历史、艺术课和课外活动的内容,以生动的形象,由近及远地进行以“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中心的社会常识(包括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指导学生从小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各种正确的行为习惯,包括在真理面前和在人格上人人平等的观念,勤俭、节能和守时的习惯,逐步培养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并帮助家庭、别人、公众的能力。
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三全育人体系构建
全员育人: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 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 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武友德
一、“三全育人”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 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思政厅函〔2018〕 15号)
委托部分高校从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 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 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 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全面 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 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 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 成效上,推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 培养各环节,推动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塑造、 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 体系。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具体举措: 家庭层面: 建立班级家长QQ群。 制定定期联系制度,有记录,要考核。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三全育人体系构建
全员育人: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 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 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网络育人。强化各级网站建设,宣传正能量,制定考核办法,纳入系部考核。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三全育人体系构建
(最新版)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三篇
学校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指示精神,根据相关文件通知,统筹推进思政课、道德与法治和各学科的思政教育,不断增强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棒人,办好满意的教育,建让社会认可、家长放心的特色学校。
二、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我校建立全面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努力形成“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
(二)具体目标1.坚持以思政课堂为主阵地,加强理论教育。
用思想铸魂育人,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当好学生引路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2.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
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育人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棒人。
3.继续深化德育教育,加强主题教育活动。
根据我校确定的“道德铸魂、规范奠基、文化提升、体艺增色”的育人策略,开发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德育校本课程,发挥课程德育功能的重要手段。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整体优化学校的校园环境,对校园文化建设作出统部署,突出思政特色,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三、实施范围从20XX年11月起,我校各部门、各处室、各学科按照“思政课程一一课程思政一一德育思政一一文化思政”四位一体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教学格局全员覆盖,各部门配合,所有学科参与,逐步推进。
公共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公共管理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自觉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充满德育元素、发挥德育功能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
自2018年起,启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示范课堂和课程思政授课比赛等系列活动,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促使学校全体教师、各项教学活动与教书育人同向同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能力。
三、基本原则坚持顶层设计。
根据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总体目标,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认识,提高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能力,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优化教学方案、健全评价体系,实现红专并进。
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引导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各类课程教学,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要为课程思政目标服务,努力实现思政元素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坚持分类指导。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5.10.24•【文号】教社科[1995]10号•【施行日期】1995.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教委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社科[1995]10号1995年10月24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使高校“两课”教学更好地在新形势下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重要作用,现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并请将执行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我委。
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教学改革,根据两年来“两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1)“两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对青年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高校“两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两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的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阐明了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为我们深入进行“两课”教学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2)“两课”教学需要深化改革。
在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环境里,怎样帮助青年学生认清人类历史的走向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使他们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两课”教学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高电压技术”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德育建设高校要充分整合党务工作者、支部委员、党校教师、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队伍,盘活实操型和理论型教师资源,推动构建协同联动、组织育人师资队伍。
其一,以日常性工作沟通互动为基础,促进队伍融合。
高校党支部、党校要充分吸纳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党员参与学生党建工作。
其二,探索实行思政课程导师制。
推动形成高校党委委员、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书记定点联系思政课程班级制,以每个班级的学生党员为沟通联系的桥梁,及时了解班级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实施情况,深入班级讲党课、组织学生党员及后备队伍座谈会等,既锻炼学生党员能力,又可以提升党员荣誉感。
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Z].中发[2010]15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Z].中发[2016]31号.[4]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Z].教党[2017]62号.[5]任鹏,孙雷.整体性治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互构[J].思想研究教育,2014,(4):73-76.[6]王炼钢,刘炳春,文婷.论独立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3):83-86.“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的高校教育新模式[1]。
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018年开始,兰州理工大学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工作。
《高电压技术》入选了2018年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试点课程建设。
同时《高电压技术》课程所属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正在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评工工作。
本文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探讨《高电压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立项建设项目验收表
校级示范课改革试点立项建设项目
验收表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施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七、经费使用情况说明
已获资助经费
已使用经费
经费使用明细
八、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单位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
____年____月____日
九、教务处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名)______________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二、含思政元素的新课程教学大纲(提供附件)
三、紧扣“课程思政”主题,列举3-5项较为详细的典型案例(条文列述)
四、2-3个教学微视频,每个时长8-10分钟(提供附件)
五、课程考核评价办法与学生反馈(条文列述)
(该考核评价办法是否有效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六、目前存在问题以及持续改进机制
课程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mai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大学教务处制
一、课程思政试点建设开展情况说明(条文列述)
(包括课程思政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建设目标;如何将思政元素合理融入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难点)
思政的相关政策文件
思政的相关政策文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教育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政策文件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首先,我们来看《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意见》。
这一文件于2018年发布,提出了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
文件明确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文件还提出了优化思政课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强调要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推动思政课教学的创新和改革。
接下来,我们来看《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
这一文件于2019年发布,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需求提出了思政教育的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
文件指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结合,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文件还提出加强信息化手段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鼓励高校思政课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文件对于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
这些文件的发布,一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为高校提供了可行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和具体措施。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政策文件只有在落地实施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因此,高校和相关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和研究这些政策文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
同时,教育管理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指导,确保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
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8.12.21•【文号】教师〔2018〕21号•【施行日期】2018.12.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的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已经过异议处理,共计1355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经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依据国务院公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报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申报的《走向世界的中国数学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上海经验》、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申报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许占山等申报的《助推县域三农转型升级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马晓明等申报的《深职院——华为培养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课证共生共长”模式研制与实践》、四川大学谢和平等申报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杨宗凯等申报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等6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
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申报的《成志教育:小学立德树人的校本实践》、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徐向明等申报的《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苏南模式创新与实践》、复旦大学许宁生等申报的《入耳入脑入心同向同行同频: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150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申报的《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组织生态和空间结构变革的实践研究》、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王彤等申报的《“产教融合、同步升级、层级递进”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吕立杰等申报的《“本硕一体·全科·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等1199项成果被评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8-2019学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学文件汇编
2018-2019 学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教学文件汇编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在单位:大连海洋大学教务处制2019 年7 月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思政”版)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适 用 专 业:(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 / 实验(或上机)学时” 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课程教学应达到的要求,以及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说明。
即:结合课程内 容,阐明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运用,与不同种类课外学习活动(习题、作业等)的 配合, 以明确教师组织教学的主体教学思路。
在此基础上, 明确通过教师教学使学生应达到 的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较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部分 要求: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知识点,明确该章讲授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可以用“了解”、“理解”、“掌握”等层次表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
二、实验教学部分各实验名称及主要内容三、教学时数分配表四、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 《 XXXX 》, XXX 编著, XXXX 出版社, XXXX 年 XX 月。
2. 《资料名称》 , XXXX 出版社, XXXX 年 XX 月。
课程编号学时数: 课程类别:课程教案(“课程思政”版)教学内容及过程:包含以下内容课程名称》教学大纲思政改革对照说明一、教学大纲说明、教学大纲2018-2019学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记录表(~学年第学期)课程编号:课程学分:课程类别:任课教师:、教学记事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其他情况说明、听课记录(本表由团队成员及所在学院听课填写)**** 》“课程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英文课程名称: 学分: 适 用 专 业: 参加人: 审核人:(所在学院领导) (注:含实验、上机学时的课程“学时数”填写格式为“总学时数 / 实验(或上机)学时” ,学分仍填写课程的总学分。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和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需要我国公民具备扎实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而高校是培养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摇篮,思想道德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求。
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素养,需要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改革。
二、改革目标1. 建设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强调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 丰富教学内容。
将思政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学科前沿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探究等,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积极参与程度。
4. 强化评价手段。
建立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包括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考核。
5.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通过师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革内容1. 更新教材内容。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事热点,选取鲜活的案例和实践活动,编写符合大学生思维方式和接受程度的教材。
2. 拓展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强化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创新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课程表现、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
5. 加强师资培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05.18•【文号】教思政厅函〔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5.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经研究,决定委托部分省(区、市)、高校和院(系)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思路坚持育人导向。
推动各地各高校全面统筹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真正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8.10.17•【文号】教思政厅函〔2018〕36号•【施行日期】2018.10.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8〕15号)工作安排和遴选方案,经报送单位推荐、专家审议、结果公示,遴选产生5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10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50个“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1)。
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周期为2年,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
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如下:一、扎实开展试点。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要围绕教思政厅函〔2018〕15号文件所列建设任务和建设标准,推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领导体制,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创新实施体系,加大保障力度,改进评价管理规范,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加强考核评估。
坚持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第一年试点单位应按申请书确定的计划与目标,提交中期书面进展报告。
两年试点周期结束后,提交试点工作总结报告。
试点期间,教育部组织专家组不定期对试点单位进行实地评估督导。
三、严格经费管理。
建设周期内,教育部统一划拨专项工作经费(划拨方式见附件2)。
各试点单位要严格执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8〕13号)及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对工作经费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无关的开支。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0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恢复建设阶段(1978~1984年)在1949年建国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马列主义理论课在长达数十年中曲折发展前行。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马列主义理论课,更是一度停止。
直到1978年,在全面拨乱反正的背景下,高校教学秩序逐渐恢复,马列主义教育也开始有所起色。
与此同时,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主要课程,首次确定了高校思政课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恢复正常秩序的标志。
课程内容改革方面课程内容方面。
在这一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并未全部消退,在课程内容方面还是以“56”方案为基础,仍以经典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史为主要思政理论课内容。
内容相对较为老旧,甚至一些还与中学内容相同,很难跟上时代的脚步。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要针对形势和任务教育进行学习,并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内容纳入到教育范畴。
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教学大纲必须和实际结合,将党中央新的理论成果充分展现出来。
课程建设方面。
明确了高校各类专业中必须将马列主义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要求必须加大学生的学习力度。
此外,还根据高校现有条件,开设了多个课程,如中国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等,提出了开设“教学—科研—教改”一体的马列主义教研室等项目。
教学方法研究方面深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在教学当中,很多思政理论课教师很少谈及课本以外的知识,怕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好,被人恶意“扣帽子”,只能照本念经,生怕出错。
这种单向的“注入式”教学法,极大地拉低了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下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坚决克服“注入式”教学方法,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加快改进阶段(1985~2015年)从1985年至2015年之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大课程方案体系逐步形成,“85方案”“98方案”“05方案”,每一个方案的形成,都代表一个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进步。
课程思政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一、背景与目标在高等教育中,课程思政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偏重于知识记忆和应试能力,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思政学习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对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旨在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考核体系,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思政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
二、改革内容与措施1. 多元化考核方式我们将传统的单一笔试考核方式扩展为多种考核形式,包括笔试、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个人报告、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
其中,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表现包括课堂发言、提问、小组讨论等,反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个人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对某一思政主题的研究报告,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则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考察其将思政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2. 强调过程考核我们将考核重心转向过程考核,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每一次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个人报告等都将纳入考核成绩中,使得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态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努力完成各项任务。
3. 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机制除了知识考核外,我们还建立了综合素质评价机制。
具体而言,在个人报告和实践活动环节中,我们将学生的思政素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等非知识性素质纳入评价范围,以综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为确保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考核标准。
在每种考核形式中,都设置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和要求,使得学生在备考和参与考核时能够明确目标,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提高考核的信度和效度。
三、实施与效果在实施改革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为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中,我们对每种考核形式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评分标准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3.11•【文号】教高厅函〔2021〕11号•【施行日期】2021.03.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1〕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考试中心: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研究,决定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阵地”、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示范引领,强化资源共享,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二、建设目标面向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选树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面推进不同类型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加快形成“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申报条件(一)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1.课程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考试计划,实施学分管理,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
2.课程准确把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主线,结合所在学科专业、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1.08•【文号】教高函〔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课程平台单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8〕44号)要求,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高等学校申报推荐,并经专家评议与公示,教育部决定认定北京大学“慕课问道”等801门课程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是教育部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计划(2015—2018年)》《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行动,也是打造“金课”,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将以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管共享为抓手,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变轨超车”。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继续加强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推进省级、校级配套政策出台,结合一流课程“双万计划”的实施,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多模式应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课制宜,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部门、各系部: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和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校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2018 年度学校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宗旨本次教学建设立项工作旨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建设工作,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从教学团队、教学组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展示等环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
二、立项原则立项课程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
三、项目指南
本次立项的项目共分三个类别,分别为: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和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一)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认知能力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建设重点,通过明确课程目标、革新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综合素养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
2.项目建设成果:
⑴一份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须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以及如何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
新课程标准应在本课程原课程标准基础上修订而成,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
⑵一套课件(教案)根据上述课程标准制作的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课件(教
案)。
⑶一套改革典型案例及体现改革成效材料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中的典型案例(最好包含视频、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本课程学生的反馈及感悟,以及其它可体现改革成效的材料。
3.项目建设周期:一年。
4.经费: 0.4-1.0 万元/ 项。
5.申报范围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课程。
申报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在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教学效果好,课程教学团队结构合理。
(二)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
结合本专业课程实际,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本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丰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完善课程配套实践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2.项目建设成果: 同“(一)2”
3.项目建设周期:一年。
4.经费: 0.4 万元/ 项(培育试点),0.8 万元/ 项(正式试点)。
5.拟立项目数:4 项。
其中正式试点项目和培育试点项目各2 项。
根据项目申报质量确定正式试点或培育试点。
6.申报范围申报课程须为已列入我校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
申报课程负责人应为我校在职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
校级教学名师和各级教学竞赛获奖教师所申报项目优先立项。
(三)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1.项目建设要求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选取重要知识点,制作课程微视频。
2.项目建设成果: 课程微视频。
3.项目建设周期:一年。
4.经费: 0.8-2.0 万元/ 项。
5.立项范围:全校教师
四、申报程序
1.各项目申请人填写项目申报表(见附件1),将纸质版一式3 份及电子版交送到教务处。
2.教务处根据申报通知要求,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
3.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确定建议立项项目名单,经校领导批准后予以立项建设。
五、其他事项
为探索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学校将在遴选一批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的同时,立项建设一门思想政治理论示范课程,并重点打造一门课程,立项建设组织及实施工作由学校思政部根据相关要求负责具体落实。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2018.1.22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改革试点
项目立项申请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 专业课[ ] 专业选修课
[ ] 公共课
申报项目类别:[ ] 综合素养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 ] 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
[ ] 课程思政微课建设培育试点项目
课程负责人:
课程所属学院:
教务处制
2017 年11 月
填写要求
1.WORD 文档格式,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表格各栏目大小必要时可根据内容进行调整,但应注意整体美观,便于阅读。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使用缩写。
如另附页,需在表格中简述要点。
3.如实填写各项,语言表达应准确、完整、严谨。
如有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将按照撤项处理;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 ,不可作为申报内容填写;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所需签字之处,必须由相应人员亲笔签名。
5.申报书内容格式编排应规范, A4 纸单面打印
1.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2.课程建设基础
2-1.课程开设基本情况(本课程累计开设年限、授课对象、累计授课人数、课程教学效果等)
2-2.课程教学标准(请将本课程教学标准附在申请表后)2-3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所具备的优势(请从课程师资、课程特点以及本课程前期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等方面进行阐述)
3.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表
说明: 1.课程育德目标:描述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
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点: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3.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描述诸如信息化载体、参观体验、课堂讨论、考核方式,以及使用教材等等。
4.教学成效:描述与课程育德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
5.附件 3 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表参考样本可供参考
3
4.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为了顺利推进课程建设,在立项期内,具体的时间安排和详细步骤5.经费预算
6.申报部门推荐意见及学校意见
参考样本:
课程思政教学计划表课程名称:中国政治思想史任课教师:教学时数:
1
说明:
1.课程育德目标:描述根据课程专业教育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
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
2.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育中的融入点:描述课程教学中能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领域。
3.教育方法和载体途径:描述诸如信息化载体、参观体验、课堂讨论、考核方式,以及使用教材等等。
4.教学成效:描述与课程育德目标对应的具体成效,尽可能可观察、可评估、让学生有获得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