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科学探究教案资料
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案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和基本流程;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4.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入科学探究的概念和意义,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科学探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和基本流程,并举例说明。
介绍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与学生讨论。
3.实验设计(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要求他们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4.实验实施(3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数据分析(15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结论,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6.实验报告(10分钟)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和修改。
7.总结(10分钟)学生对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提问。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节科学探究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概念和基本流程,还锻炼了自己的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同时,学生也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活动。
科学-《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案第7节《科学探究》教案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往往都有一种好奇心,对一些事情不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而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去探究。
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探究方法,学生在探究中往往会受到挫折。
科学探究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并有初步体验的实例入手,结合学生初步具有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本节中由于学生对“灯为什么不亮”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这问题学生能进行口头上的探究,而后获得探究的一般过程。
然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认识黑盒实验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本质。
通过本节课可培养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2)理解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理解猜想和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3)理解科学探究需要收集、处理信息和相关的技术。
(4)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合作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喜悦;(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3)培养学生学会协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五、教学策略:引导-探索-实践六、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台灯、插座、灯泡、磁铁、刻度尺、天平、多个黑盒(内置桔子、时钟、铁圆柱体、回形针、矿泉水、糖果若干颗);2、CAI课件演示3、分小组:按4人一小组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并确定一位记录员,一位发言员七、教学过程设计:(见后)(一)一般流程:(二)具体过程:附:科学探究报告单第___小组记录人_____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以后几章的探究活动提供较为系统的探究思路。
初中科学教案 科学探究9篇
初中科学教案科学探究9篇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活动:巧提沙【活动目标】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1、湿沙、干沙若干杯。
(与幼儿人数相等)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
(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3、统计表4张。
(每组一张)【活动过程】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导语:老师发现一个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树枝,就能把沙提起来。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
导语: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提沙?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导语:为什么细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样让细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来?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导语: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沙,你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将这杯沙也提起来。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科学探究 2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弹簧秤、刻度尺、钩码、杆称等四、教学过程:活动次序师生互动教学目标活动1提问1、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杠杆;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3、提问:(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1、巩固杠杆的五要素;2、知道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平衡;3、激发探究的欲望。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科学探索教案目标:1.帮助幼儿树立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3.提高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理解。
教案具体内容:一、入门活动:科学物品展览1.教师和家长们共同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物品,如放大镜、电子秤、磁铁等。
2.在教室或户外设置展览摊位,让幼儿自由观察、探索这些物品。
3.教师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例如:“这个物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它是如何工作的?”等。
二、活动一:发现物体的特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不同物体,并让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
2.教师提问:“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描述一下它的颜色吗?”等。
3.教师与幼儿一起做游戏,如“找颜色相同的物体”、“找形状相同的物体”等。
三、活动二:探索水的性质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水的性质,如它的颜色、形状、质地等。
2.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容器和一小杯水,并引导幼儿通过倒、摇等方式来探索水的性质。
3.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水的变化,如水的形状变化、颜色的变化等,并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例如:“为什么水会变成冰?”“为什么水会变成蒸汽?”等。
四、活动三:实验探索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用磁铁吸引铁钉、用电子秤称量物体的重量等。
2.教师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引导幼儿总结实验原理。
五、活动四:科学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参加一些科学游戏,如找出隐藏的物体、揭开物体的真面目等。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感受科学的乐趣,并加深对科学探索的理解。
六、结束活动:科学小报告1.教师让每个幼儿选择一个喜欢的科学主题,如动物、植物、天气等,进行小报告。
2.教师引导幼儿用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教案总结:通过这些科学探索的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幼儿将通过观察物体的特点、探索水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索以及参与科学游戏等方式,提升科学知识和理解。
幼儿园科学探究主题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主题教案一、教学主题科学探究——探索世界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使幼儿了解科学知识,探究科学世界。
2. 通过游戏体验、自由探索等多种途径,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探究天空、地球、水源、动植物等科学问题。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游戏体验法: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
2.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尝试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 自由探索法:为幼儿提供多种探索世界的途径,如观察、实验、讨论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师生互动,询问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老师:科学是什么?幼儿:研究自然规律的学问。
老师: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什么呢?幼儿:了解天空、地球、动植物等。
老师: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探究什么呢?幼儿:探究天空、地球、动植物等科学问题。
2. 肢体活动,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老师提问:幼儿们知道天空上除了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什么吗?幼儿齐声回答:云朵和飞鸟。
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云朵和飞鸟为什么会出现在天空上。
第二步:探究1. 观察天空上的云朵和飞鸟,引导幼儿发现它们存在的规律和特点。
2. 让幼儿一起探究飞行和滑翔的原理。
老师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视频或模型进行示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和思考:老师:我们可以发现云朵有什么特点?幼儿:云朵形状不一样。
老师:嗯,那你们想过云朵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吗?幼儿:因为它们很轻。
老师:对,它们其实都是由水蒸气组成的,非常轻盈。
那飞鸟呢,为什么能够在天空中飞行?幼儿:因为它们会扇翅膀。
老师:没错,但要飞行,还需要什么?幼儿:要有空气的支撑。
老师:非常好,飞鸟的两只翅膀和空气对它们起到支撑作用,帮助它们在空中飞行。
第三步:总结1. 提出总结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总结本次探究的内容:老师:这次探究,你们学到了什么?幼儿:云朵是由水蒸气组成的,它们很轻盈,不会掉下来;飞鸟能够在天空中飞行,因为它们的两只翅膀和空气对它们起到支撑作用。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提升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的定义和特点。
2.观察和思考的意义。
3.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相关的课件和实验材料。
2.幼儿准备:幼儿观察物品(如植物、动物、日常用品等)。
四、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引入,例如:“大家知道什么是科学探究吗?有什么特点呢?”并逐渐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活动:1.观察和思考教师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们见过哪些植物?它们长得都一样吗?为什么?”或者:“你们觉得这个玩具是怎么工作的?”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实验探究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例如:“我们可以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过程,看看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茁壮生长。
”或者:“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包裹这个玩具,看看它是不是只能在某种材料上运动。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科学探究的特点和意义,以及观察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
五、课堂延伸1.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可以在班级内设置观察角或者实验角,为幼儿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2.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小型的科学实验活动,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
六、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
总结:通过这节科学探究课,幼儿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定义和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通过长期的科学探究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的教案8篇
科学探究的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个人总结、教师总结、学生总结、企业总结、活动总结、党建总结、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ersonal summaries, teacher summaries, student summaries, enterprise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arty building summari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科学探究的教案8篇通过教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制定时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探究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科学探究的教案
关于科学探究的教案【导言】科学探究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份科学探究的教案,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教授科学探究课程。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科学探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科学探究中的基本步骤。
3.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科学探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科学探究中的基本步骤。
【三、教学难点】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学生自主思考:什么是科学探究?(2)讲解科学探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科学探究?2.学习环节(1)阅读材料: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学生小组讨论:理解基本步骤并总结。
(3)展开课堂讨论,梳理学生的思路。
(4)老师引导,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必要的概括和补充。
3.巩固环节(1)教师提供案例分析。
(2)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案例分析表。
(3)小组合作,进行案例解决方案的比较和总结。
4.拓展环节针对学生成长需要的问题,进行生物多样性视野下的案例解析。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掌握不够牢固,提出更多案例来进行练习可以有效巩固其知识点。
同时,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完整的产生他们对于问题的提出与求解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科学探究,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可以熟练掌握科学探究中的基本步骤。
通过案例分析的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能够独立进行科学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二、教学重点1. 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3. 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及结论提出。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一: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家的发现和创造,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播放一些关于科学发现的短视频或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是如何进行探究的。
2. 探究原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结论等步骤。
通过案例和实例说明每个步骤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科学探究方法介绍科学探究所使用的常见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测量、推理等,并通过示例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1. 实验题目确定学生自主或老师指导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验题目,并将题目写在实验笔记本上。
2. 实验设计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步骤、材料和仪器等,并写入实验笔记本中。
3.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4. 数据收集学生收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归纳。
教学内容三: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及结论提出1.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运用数学和统计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2. 结论提出学生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和推理。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设计实验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3. 提问题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评估和巩固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题目、实验设计、实验步骤、数据分析和结果结论等。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含义,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索。
3. 学生能够学会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如观察、提问、假设、实验、总结等。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2. 学生学会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主题: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搭积木等,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简单的科学现象,如吹气球的原理。
3. 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理解科学的含义。
第二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
2. 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新的科学现象,如水的沸腾。
3. 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探究过程和结果,进一步理解科学的含义和探究方法。
三、教学资源1. 教室内环境布置,如科学角、实验器材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器材,如气球、积木等。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活动。
2.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良好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
3. 学生总结和表达能力,观察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结果。
以上是一份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索第一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3.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科学教材、实验指南等;2. 实验器材和材料:显微镜、试剂、实验器具等;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概念和特点,解释科学探究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科学探究案例,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更深入的理解。
3. 步骤和方法讲解(20分钟)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如观察、比较、实验、推理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 实验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5. 结果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指导他们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规律。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6. 团队分享(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让他们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和思考。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科学探究步骤和方法,制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探究课题,并进行初步的资料查找和实验设计。
科普探索科普教案
科普探索科普教案教案摘要: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性科学实验和科普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知识,提高其科学素养。
通过合理设计的实验活动和互动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进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科学实验探索实验一:密封瓶中的小火苗实验目的:了解燃烧所需的三要素,并观察密封瓶中的小火苗现象。
实验材料:一只玻璃瓶、蜡烛、镊子。
实验步骤:1. 将蜡烛点燃,烧熄后取出其中的小火苗。
2. 将小火苗放在玻璃瓶中央。
3. 迅速将玻璃瓶口紧紧地盖上。
实验结果和解释:玻璃瓶中的小火苗会逐渐熄灭,燃烧产生的氧气被蜡烛燃烧消耗,玻璃瓶中逐渐形成真空,无法维持燃烧。
实验二:饮管的瓶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气体的性质。
实验材料:一只可灌装液体的塑料瓶、饮管、盛有饮料的玻璃杯。
实验步骤:1. 将饮管插入玻璃杯中。
2. 将塑料瓶放置在桌面上。
3. 将盛有饮料的玻璃杯倒置,并将饮管迅速插入瓶口。
实验结果和解释:随着玻璃杯中的液体流入塑料瓶中,塑料瓶内部的气压下降,外部大气压力将会推动饮料进入瓶中。
第二部分:科普阅读探索科普读物:《奇妙的光》本部分旨在通过科普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光,既是一种常见而又神奇的物质,许多日常现象都离不开光的存在。
它可以照亮我们的世界,让我们看清周围的一切。
那么,你知道光的由来吗?光的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或者水。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吸收、反射或透过光线。
我们可以通过光的反射来实现物体的观察。
例如,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大部分的光线会被镜面反射回来,这样我们才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光不仅能够反射,还可以折射。
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为介质的密度不同而发生偏折。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看鱼缸中的鱼时,鱼的位置看起来可能与实际位置不一样。
光还可以产生色彩。
光的颜色是由于光线的波长不同而造成的,例如红光的波长较长,紫光的波长较短。
四年级上册《科学探索》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如自然界中的物质分类、力的作用、光与影的原理等。
(2)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感官体验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自然界中的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力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光与影的原理:光在自然界中传播,遇到物体时会产生影子,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分类、力的作用、光与影的原理等基本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物质分类、力的作用、光与影的原理等科学知识。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交流科学知识。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强调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科学探究教学教案
科学探究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
(2)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
(3)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
2.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3. 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
(2)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3)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2)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2.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求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科学探究的案例和问题,供学生实践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演示: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要素,示例演示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操作。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并进行现场点评。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协作情况。
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案一、引言科学探究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个示例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组织科学探究活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教育的概念和目标;2.掌握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能够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4.能够评估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1.科学探究教育的概念和目标科学探究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探究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者,培养他们的观察、提问、实验和推理能力。
2.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并思考解决方法。
(2)提供合适的环境和资源: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资料。
(3)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观点、交流经验,并协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和评估信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步骤1.课前准备(1)选择一个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科学现象或问题;(2)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工具;(3)将学生分成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有一个负责人。
2.探究活动(1)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科学现象或问题相关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2)实验设计:解释实验设计的目的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
(3)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设计进行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准确、有效。
(4)数据收集和分析:指导学生收集并记录实验数据,帮助他们分析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5)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实验结论。
(6)展示和评估: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五、教学评估方法1.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合作性;2.收集学生的记录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3.使用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2.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教学PPT、黑板。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定水的酸碱性,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略。
实验数据:测定不同浓度的盐水对鸡蛋浮力的影响。
答案: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鸡蛋浮力增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科学探究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与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定义与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 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推理法;4. 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概念,并提出一个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示例: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探究吗?学生:科学探究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非常好!那么,科学探究为什么重要呢?2. 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并给予案例说明。
示例:老师:同学们,科学探究的步骤主要包括哪些呢?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老师:非常好!下面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这些步骤。
3. 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0分钟)老师以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和推理法为主题,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示例:老师:同学们,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有什么作用呢?学生:通过观察,我们可以获取实验所需的信息。
老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其他的科学探究方法吗?4. 实践与探究(3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示例:老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要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解决。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示例:老师:同学们,科学探究不仅在课堂中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
你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19年省纲链接:一、知识回顾: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的不能确定的生物现象发出的疑问。
实验中的问题是根据实验的目的提出的,且必须含有实验变量。
例、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例、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原则:(1)对照性原则:通过设计对照组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A:在只有一组对照的实验中,首先通过实验目的确定好实验变量,有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没有实验变量为对照组。
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气味的感觉器官,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甲(瓶内无赃物)、乙(瓶内有赃物)两个玻璃瓶中放入数量相同的活苍蝇,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步骤中甲瓶起_______作用。
B:如果一个实验中,含有多个对照组,则满足自然条件(正常状态)的那一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2)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一组对照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3)科学性原则: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往往需要做重复实验,实验对象不能太少。
4、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等。
例、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学生科学主题活动教案七篇
学生科学主题活动教案七篇学生科学主题活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
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
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引进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1、观察画面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板书设计:身边的材料熟悉材料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人造材料学生科学主题活动教案【篇2】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教学准备: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观察蝗虫。
幼儿园探究科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探究科学活动教案【主题】探究科学知识【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和理解科学知识;2. 发现科学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组织数据、推理、实验和判断;3. 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1. 探究物体的属性,学习物质的分类;2. 探究有关水的科学知识;3. 探究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4. 知道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运用;5. 探究天文和地质现象,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和季节变化等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有关科学知识的书籍和资料;2. 实验工具材料。
【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节:探究物体的属性,学习物质的分类1. 导入:老师讲解物质分类的概念,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分为哪几类。
2. 活动1:使用实验器材,让幼儿观察、比较、记录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硬度等属性,并判断其属于哪种物质类别。
3. 活动2:幼儿用所学知识,对周围的物体进行分类,老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4. 制作大型物质分类表,幼儿在表上粘贴各类物品。
第二节:探究有关水的科学知识1. 导入:老师通过讲解、图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2. 活动1:以玻璃杯为实验器材,让幼儿观察水的状态,分别预测冰块、盐、砂糖、酒精等物质加入水中之后的变化,再进行实验验证。
3. 活动2:使用水泵、水管等玩具让幼儿探究水的流动性,了解液体运动的规律。
4. 活动3:观察雨水,提问和探询雨水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下雨,引导幼儿探究降水和循环。
第三节:探究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 导入:老师通过图片、幻灯片等方式,展示不同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演变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提问。
2. 活动1:设置植物生长实验,让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讨论生长的各个阶段,同时引导幼儿关注植物根系及叶子的作用。
3. 活动2:观察小动物的生长变化,如观察蜘蛛、蚂蚁的活动,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征。
4. 活动3:利用实验器材,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引导幼儿探究微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一+科学探究
主题一科学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发现并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学会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和预期。
(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确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制定可行的实验方案。
(3)学会处理数据、解释数据。
(4)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活动的基本环节。
2、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3、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
1、如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如何制定探究计划。
教学时间及班级:———————————————————————————————————————–
教学过程: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并表述这些问题。
2、作出假设:
应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合理的设想和预期。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
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也就是说,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只有在坚持变量唯一的前提下,才能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师生共同复习
总结科学探究的
一般过程,教师
强调注意事项。
(3)设计对照
实验:根据选出
的变量设置实验
组和对照组。
⎩
⎨
⎧
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实验组
符合正常条件的一对照组
:
:
4、实施计划:
按照所制定的计
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即使对于不符合假设的实验数据也不可以篡改或者弃之不用。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在一些探究实验中,实验对象只有一个或实验只做一次的,都可能因为偶然因素而导致实验数据不够准确,所以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
若重复实验的数据,应取平均值。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结果与假设不一致时,不宜轻易否定假设,应检查实验方案,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并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符的,还要分析原因。
但是,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必须遵循以上过程,有时一些探究活动可以只有其中的部分过程。
二、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2)作出假
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
划:
①变量:有
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
⎩
⎨
⎧
明亮环境实验组
阴暗环境对照组
:
:
(4)实施计
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鼠妇在一定时间内的活动变化。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向全班同学汇报各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
教师列举实例,让学生区分哪一组是对照组、哪一组实验组。
教师强调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提示:若结论支持假设,则结论与假设相同。
讨论:
①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答:用10只鼠妇做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或: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或:避免偶然性,提高
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
不行。
如果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或: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可信度)。
②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答:可以减少误差)
答:一个组的平均值,容易存在误差,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
假设全班有6个小组,则相当于做了5次重复实验,计算这6次实验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可以减少误差。
课堂练习:见《双基优化训练》P4的二、第1小题。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P90(七上)
(1)提出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或: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呢?)(2)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课堂练习:
见《双基优化训练》P6的二、第4小题;P26的二、第6小题。
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P93(七上)
注意点:
①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不需要作出假设。
②抽样时要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课堂练习:见《双基优化训练》P3的一、第2小题。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P30(七下)
(1)提出问题: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2)作出假设:
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
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使馒头变甜。
(3)制定并实施计划: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与假设相同。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总结。
教师强调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及理由。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教师强调注意点。
师生共同复习本探究实验,让学生说出对照组和实验组。
课堂练习:(1)①本实验共设计了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其中,起对照作用的对照组是。
(答:二;2
和1;3和1;1)
②1号模
拟。
(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分泌。
)
2号模拟,但没
有。
(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分泌。
)
3号模拟只有。
(答:唾液的分泌)
(2)见《双基优化训练》P5的二、第3小题; P40的二、第28小题。
5、探究: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P95(八下)
(1)提出问题: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
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水蚤的心率会随着洒清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
(3)制定并实施计划:
变量:不同浓度的洒精或烟草浸出液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水蚤心率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浓度达到20%时,死亡。
(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的跳动)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具有促进作用,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强。
课堂练习:
1、见《双基优化训练》P2的例题、P84的第17小题。
2、见《课课通练习》(八下)
P75的第12小题。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师生共同复习、分析、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主题一 科学探究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探究的方案):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
(1)列出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
(2)选出控制变量:在一个探究实验中,变量是唯一的。
(3)设计对照实验:根据选出的变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
⎧一组对正常条件有增或减的
实验组符合正常条件的一组
对照组:: 4、实施计划: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
(1)收集数据: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2)评价数据的可靠性:要设置重复实验。
(3)处理数据:用数字形式或用图、表等形式处理数据,使数据便于解读。
5、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二、实例
1、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P15(七上)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
①变量:有无光照(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②设计对照实验⎩⎨⎧明亮环境
实验组阴暗环境
对照组::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6)表达和交流:
2、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P90(七上)
3、探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P93(七上)
4、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P30(七下)
5、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P34(八上)
6、探究: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P95(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