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概论
国际商务概论第一章

• 六、有关贸易规则的制订: 有关贸易规则的制订: • 《框架协议》规定,中国与东盟将制订原产地规则,反 框架协议》规定,中国与东盟将制订原产地规则, 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等贸易规则, 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争端解决机制等贸易规则,以 保证未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常运转。中国- 保证未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常运转。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 亿消费者、 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 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 万亿美 元国内生产总值、 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 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 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将为中国和 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 东盟带来互利双赢的局面,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 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来源: 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来源: 外经贸网) 外经贸网)
• 2. 国际商务学的研究内容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 国际商务的本质是“跨国界”。国际 商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跨国公司。 商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跨国公司。 国际商务活动和国内商务活动在发展 环境、活动方式、 环境、活动方式、管理因素及方式等方面 存在很大的不同。能否就自己的观察, 存在很大的不同。能否就自己的观察,说 说有哪些具体方面的不同?( ?(可以阅读案 说有哪些具体方面的不同?(可以阅读案 例一) 例一)
• 实行本地化经营、塑造当地化概念; 实行本地化经营、塑造当地化概念; • 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强化以高 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为主要竞争手段;注重信息化管理, 新技术为主要竞争手段;注重信息化管理,实行 信息网络的全球经营; 信息网络的全球经营; •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 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 • 跨国并购日趋剧烈。 跨国并购日趋剧烈。
《国际商务》课程笔记

《国际商务》课程笔记第一章:国际商务概述一、国际商务的概念1. 定义:国际商务是指个人、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在跨越国界的情况下,进行的商品、服务、技术、资本、劳动力等经济资源的交换和流通活动。
这些活动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易、合作与竞争。
2. 范畴:国际商务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等多个领域。
二、国际商务的特点1. 跨国界:- 语言差异:国际商务活动需要克服语言障碍,进行有效沟通。
-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影响商务行为和交易方式。
- 法律差异:各国的法律体系不同,国际商务活动需遵守相关国家的法律法规。
2. 复杂性:- 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性、国际关系等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影响。
- 经济因素:汇率波动、经济周期、市场竞争等影响国际商务的决策。
- 金融因素: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资本流动限制等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影响。
3. 风险性:- 汇率风险:货币汇率变动可能导致收益或损失。
- 政治风险:政治动荡、政策变动可能影响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变动等带来不确定性。
4. 机遇与挑战并存:- 市场机遇:国际市场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竞争挑战: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三、国际商务的重要性1. 促进经济增长:- 资源配置:国际商务有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 生产效率:国际竞争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进步。
2. 拓展市场空间:- 规模经济:企业通过国际商务活动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
- 市场多元化:企业可分散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促进技术进步:- 技术引进:国际商务活动有助于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技术创新:国际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4.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产品多样化:国际商务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提高生活品质。
- 价格竞争:国际竞争促使企业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
国际商务概论(导论)

分析员工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课程。
培训和发展
绩效评估标准
01
制定统一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
绩效反馈与沟通
02
定期进行绩效反馈和沟通,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改进方向,同时鼓励员工提出意见和建议。
技术创新
通过品牌推广和市场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忠诚度。
品牌建设
利用全球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效应。
资源整合
全球竞争优势来源
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建立战略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合作共赢
风险降低
技术创新
市场拓展
通过合作分散风险,降低投资和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国际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
包括政治稳定性、经济环境、市场状况、文化差异和法律制度等。
国际投资决策的策略
包括分散投资、多元化经营、风险控制和价值投资等。
07
国际商务战略
通过优化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成本竞争优势。
成本优势
不断进行研发和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技术附加值。
差异化定价
国际定价策略
1
2
3
通过公司自己的销售团队或代理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以便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
直接分销
通过经销商或零售商将产品销售给终端客户,以便快速拓展市场和提高产品覆盖率。
间接分销
根据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公司战略,选择合适的分销渠道,以确保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到达目标客户手中。
第一讲 国际商务概念导论

155个项目。
c.国际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
国际技术许可和特许经营是指专利、商标、 技术秘诀等无形资产的持有者根据协议向外国 公司授予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利。
d、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即证券投资,是指企业
购买外国公司的上市股票或外国公司、政 府发行的债券等。
e、国际直接投资
1.1 国际商务概述
1.国际商务的概念
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跨 专业的边缘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多的交叉。(P3-P5) 含义:广义:跨越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 (商业性的活动与非商业性的活动)
狭义:指商业性的活动。是指一国政府、企业或个人以 经济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工商业 经济活动。
第二次科 技革命
1、资本主义制度 电力的广 在世界范围内确 泛应用 立。 2、近代自然科学 取得突破性进展。
交通运输业、 电讯行业、 化学工业、 石油工业、 电力行业等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同 时在几个国家发生。 有些 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 进行的。 从重工业开始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 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 革命
资本国际化, 通过资本国际 化带动商品国 际化。 科技和生产国 际化带动资本 国际化和商品 国际化。 战略联盟、信 息革命
第三次科技 革命
第四阶段 20 世纪80年代至今
信息革命和经 发展中、发达 济全球化 国家之间的分 工
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深化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阶段 第一次科 技革命 前提与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 在英国确立 2、英国拥有了劳 动力、资本、技 术、市场等条件 标志 蒸汽机的 发明和应 用 新兴产业 机器制造业 特点、最大影响 首先产生于英国。 轻工业 得到大力发展。 大机器生 产代替手工操作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国际商务概论》课程大纲

《国际商务概论》课程大纲(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课程学分/学时:2学分/30学时上课时间/教室:周五1-2节/5西103(待定)开课学院:财经学院教师姓名/职称:高文敏,教授邮箱:教师联系方式:办公时间/地点(Office hours/Place):每周五14:00-16:00(待定),社科楼南楼304本课程是外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商务产生、发展历程和它的基本形式;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及其运行的国别环境和国际环境;国际商务活动的运营管理;国际商务战略等。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着大量的国际商务活动。
作为学习外语的大学生,更应该掌握有关国际商务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理论和专业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及其运行中的各国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国际环境的变化给国际商务活动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分析世界经济形势的价值观;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品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等国际商务活动的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对国际商务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环境下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学生把控经济风险辩证思维方式,使学生对国际商务运营管理中的主体、国际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人力管理;国际商务战略等主要内容有升入了解;使学生掌握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方法。
课程重点关注学生对这些基本理论的了解,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使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只有对国际商务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环境下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际商务管理学第一二讲国际商务管理概论

第一章 国际商务管理概论
? 第一节 国际商务管理的内涵和特殊性 ? 一、国际商务管理的内涵: ? 1.国际商务: 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
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 流活动。
? 2、国际商务活动的形式:
? ⑴.国际贸易,即进出口; ? ⑵.对外直接投资; ? ⑶.通过特需经营、合资经营、工程承包等对外经营活动。
? f.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的宗旨: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相关活动 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 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 (一)WTO :
? 世界贸易组织( WTO ):成立于 1995年1月1日。 总部:日内瓦。
? WOT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1948年1 月1日正式生效。WTO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大会,至 少每两年召开一次。部长大会下设总理会和秘书处负责 WTO的常会议和工作。
? ▲WTO 的基本原则:
⑴.非歧视原则; ? ⑵.减让与关税保护原则; ? ⑶.禁止数量限制原则; ? ⑷.透明度原则; ? ⑸.公平贸易原则; ? ⑹.磋商调解原则; ? ⑺.允许实施例外合保障措施原则;
⑻.发展中国家优惠待遇原则。
? (二)IMF:
1945年12月27日,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总部:英国华盛顿。 2003年5月底,IMF已有184成员国。
?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 经合组织的宗旨:维护成员国的财政稳定,确保 成员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保证充分就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成 员国和非成员国经济充分合理的发展,在多边非 歧视原则的基础上,遵循国际贸易规则,扩大世 界贸易。
第一章国际商务管理概论

第一章国际商务管理概论概述本书分为四个专题,第一个专题国际商务环境,从宏观角度勾勒国际商务管理学具体运用到的领域, 在什么样的条件卜涉及到国际商务管理这门学问,以及在具体的操作中所面临的环境会带给国际商务管理的特殊性,要对它的内涵有大致的把握。
后三个专题是从微观角度,即从企业的角度来介绍国际商务管理具体的流程、策划和操作以及战略决策方面的内容。
专题一国际商务环境专题一中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的是管理概论,概述国际商务和国际商务管理是什么样的课程。
下面的内容分别论述了商务管理的几个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市场概论。
第一节国际商务管理的内涵和特征一、国际商务管理的内涵1.国际商务为明确国际商务管理的概念,首先要从内涵和外延上理解国际商务的含义。
内涵:国际商务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有关商品、服务、技术、生产要素、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交易或交流活动。
外延:国际商务可分为三类(1)国际贸易——即进出口,主要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2)对外直接投资——以现金或实物投资为主;(3)对外经营活动一以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
2.国际商务管理国际商务管理是指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系列管理过程。
根据国际商务管理的主体不同,国际商务管理可分两类:11)宏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一国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从一国整体利益角度出发,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本国企业的经营活动所进行的限制、引导、帮助等各种活动。
22)微观国际商务管理是指某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在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过程中寻找、分析、评价有利的市场机会和不利的市场风险,作出相应决策并加以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二、国际商务管理的特殊性国际商务管理的特殊是相对于国内商务管理而言的。
国际商务管理与国内商务管理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的差别是十分巨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3.从事国际商务活动要比从事国内商务活动困难得多体现在:(1)语言不同。
国际商务概论

国际商务概论
国际商务是指企业和组织在跨越国家边界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它涉及到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商务越来越重要,全球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国际商务可以分为贸易和投资两个方面。
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涉及到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投资则是指企业在海外购买或建设公司、工厂等,也包括合资、并购等形式。
国际商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政治因素包括政策、法律、制度等;经济因素包括货币、汇率、市场需求等;文化因素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在国际商务中的决策和行为。
国际商务的优势在于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和客户群,增加企业收益和利润。
同时,国际商务也带来了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政治风险等,需要企业在国际商务中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
在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流尤为重要。
企业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当地市场。
同时,跨文化交流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和增强企业形象。
总之,国际商务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企业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需要关注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
《国际商务概论》教学大纲11级

《国际商务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将进一步交融,商务活动将全面国际化,急需大批具有国际商务头脑、熟练掌握国际商务运作规范的职业国际商务从业人员。
为此,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国际商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至少首先提高其在高等教育中的普及程度,将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
现代国际商务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将所有国际商务活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全新的国际商务理念对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合作、国际商务管理等多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重点突出国际商务运作规范,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国际商务。
二、教学环节及学时分配理论教学见表三、教学内容及要点(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的基本技能,树立现代国际商务的意识,全面加快我国国际商务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第1章国际商务导论1.1 国际商务的概念 1.2 国际商务的成因1.3 国际商务的类型 1.4 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趋势 1.5 国际商务从业人员技能要求第2章国际商务的运营环境2.1 东道国营商环境 2.2 国际商务环境2.3 当代国际投资环境的新趋势 2.4 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2.5 国际经济组织 2.6 国际商务环境评估第3章国际商务的运营保障体系3.1 国际物流系统 3.2 国际资讯系统3.3 国际银行系统 3.4 国际保险系统3.5 国际咨询服务系统第4章国际商务的策略分析4.1 国际商务经营战略 4.2 国际商务营销策略第5 章国际商务的内部管理5.1 国际商务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5.2 国际财务管理5.3 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第6章国际商务的贸易机制6.1 贸易政策的实施 6.2 世界贸易组织——WTO第7章国际商务基本流程(一)7.1 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流程 7.2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7.3 国际贸易磋商的程序 7.4 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第8章国际商务基本流程(二)8.1 国际资本项目合作实务 8.2 国际技术项目合作实务8.3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作实务 8.4 国际劳务合作实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论应用于实践较为困难,但也是最重要的。
自学考试《国际商务概述》知识点

《国际商务概述》知识点国际商务的含义及其主要形式: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交易活动,包括货物、服务、资本等形式的国际转移。
国际商务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前者包括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后包括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
GATS对服务贸易的分类:⑴过境交付;⑵境外消费;⑶商业存在;⑷自然人流动。
国际服务贸易具有的特点:(1)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具有无形性。
(2)国际服务贸易标的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
(3)国际服务贸易的标的是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的.(4)国际服务贸易一般不经过海关,也不显示在海关统计上;而国际货物贸易必须经过一国的海关,货物的进出口反映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中。
国际投资的含义及其特点:国际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货币、实物及其他形式的资产或生产要素,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国际投资的特点包括:①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
②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主体是多元化的。
③国际投资活动是对资本的跨国运营活动。
《外汇与国际收支》知识点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措施:①财政政策。
通过对进口商品和国内资本的外流增加征税,对出口商品和国外资本流入减少征税或给予财政补贴,来达到减少逆差的目的。
②汇率政策。
本币汇率下浮,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便宜,进口商品价格相对提高,对外投资成本相对提高,数量减少,外资流入成本相对降低,流入增加,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③利率政策。
如果提高本国利率水平,将提高本国金融资产的相对收益率,吸收更多国外资金流入,从而扭转国际收支逆差的局面。
④直接管制。
⑤动用官方储备。
⑥国际官方贷款。
⑦宣布财政破产。
在极端的情况下,政府可能宣布财政破产,停止外债偿付,强行平衡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措施:在政策选择上,主要是针对金融账户,鼓励资本流出,减少资本流入。
具体包括:①调低国内利率。
②减少对资本流出的管制。
③提高商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的准备金率。
国际商务专业概论

二、职业素质
1、敬业精神 责任心 奉献精神 忍辱负重 2、效率 计划性与条理性 执行力 检查督促 劳逸结合 3、鲜明个性 自信 自律 自省 4、个人修养 坐站行 倾听与谈吐 衣妆 5、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原则性是灵魂,灵活性是手段与技巧。 6、创新能力 移植 组合 迂回 逆向 另劈蹊径 7、恒心 毅力 自制力 文化包容性 8、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四、社会协作素质
社会协作素质是指与群体内的部门和其它人
员以及与社会的协调合作能力。在国际商务 中,交易双方相距遥远,在开展交易过程中 包括许多中间环节,涉及面很广,需要与很 多部门打交道,因此,业务人员要有很强的 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要善于同各色各样的 人打交道,善于优化人际关系,调动一切积 极因素,优质、高效地从事外贸工作。
国际商务专业概论
引 言
我们将来要成为怎么样的人?
高尚的人 有尊严的人 有价值的人 快乐和满足的人
生活的目标
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社会价值
从中使自己充实、满足和快乐
精神上 问心无愧 物质上 衣食无忧 社会上 得到肯定和接纳
如何实现生活的目标
理想
崇高的生活目标
良好的体质 正确的生活方式
身体
国际商务师范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 论,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 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和国际商务的发展现状, 熟悉通行的国际商务法律、规则和惯例,熟悉世界 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商务管理做法, 既能在高中级职业院校的国际商务、国际经济与贸 易、电子商务、外贸英语等专业从事主干课程的教 学及管理工作,也能在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公司及 其分支机构、国际商务机构、境外企业及政府管理 部门从事国际商务管理、项目运营管理和国际商务 营销策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管理应用型人才。
国际商务概论

国际商务概论第一章国际商务一、国际商务:企业在一国以上布局价值增值的活动。
二、国际商务类型:①出口;②非股权安排:不采取股权占有形式而是以拥有的工艺技术、品牌、管理技术、销售渠道、商业模式等资源参与国外经营的商业模式(KFC本部在东道国开店,租赁本部的整个经营模式特许经营);③股权投资: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对其东道国的分支机构的股权拥有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商务形式(麦当劳独资买入直接经营)。
三、国际商务风险:①政治法律风险:(1)没收和国有化风险;(2)政府干预(包括雇佣、技术转移、出口比例、最低工资等);(3)腐败、官僚主义;(4)知识产权保护;(5)贸易壁垒。
②跨文化风险:因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习俗、宗教差异等导致的价值观冲突而给企业带来的经营损失。
(1)文化差异;(2)商业习惯差异;(3)管理模式差异;(4)极端民族主义。
③财务风险:东道国的金融环境不利变化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1)汇率波动;(2)通货膨胀;(3)由于战争、政权不稳定导致的资金冻结;(4)税制调整;(5)利润回汇限制。
④商业风险:经营不当导致的决策管理失误引起的损失。
(1)进入市场的时机;(2)产品定价;(3)产品定位;(4)市场选择;(5)商业伙伴的选择。
三、企业为什么要从事国际商务:(1)企业内在(微观)动因:①转移衰退产业,延长产品生命周期;②通过市场多元化提高优势资产的利用强度,获取采购、生产、销售和研发上的规模经济;③从全球采购中获取价格更低,价值更高的商务资源(Ep.中国石油巨头去中东地区采购);④跟随核心客户进入(Ep.用20%的客户解决80%的销量);⑤寡占反应,自然垄断;⑥可以获取国外企业在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上的新理念;⑦可以和国外公司建立合作联盟关系(获得国外技术)。
(2)宏观层面条件:①经济全球化:各国生产、消费日益加深,相互依赖增强;②区域经济集团化:FTA(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欧盟等;③经济制度趋同,向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一致发展;④全球体制WTO贸易投资壁垒弱化;⑤东道国政府的激励政策;⑥全球性标准、全球性产业登场。
国际商务概论

:名词解释1:国际分工:这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他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内部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服务贸易:依世界贸易【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是指: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性存在,自然人流动。
3:出口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商品的价格加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出口商直接的现金补贴或间接的财政税收或运费等方面的优惠待遇4:最惠国待遇条款:指缔约国一方现在或将来所给与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与缔约对方,他要求的一切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优待。
5:绝对配额:在一定的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达到这个数额后,便不准进口。
6:转口贸易:只在国际贸易中出口货物的买卖,不是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第三国转与进行的贸易。
这种贸易对中转国来讲就是转口贸易。
7:自动出口配额限制:所为自动出口配额限制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一般为3到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限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他重要的特点是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8:有效关税:指某个工业每单位产品“增值”部分的从价税率其税率代表着关税对本国工业同内产品的真正有效保护程度。
9:市场准入:是一种经过谈判后的具体承诺的义务,各国成员应为其他成员国服务与服务提供者能够进入市场提供可行渠道。
而这种渠道必须不低于其在具体承诺细目表上已同意的提供的条件和待遇。
10: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借贷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为鼓励商品出口,增强的竞争能力,是银行对本国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贷款。
简答题1•假定一国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D=40-2P,供给曲线为S=10+3P, 自由贸易时的世界市场价格为2,试问自由贸易下该国的进口量是多少?当该国对该种商品征收50%的从价关税时,试问该国的进口量是多少?解:1. 自由贸易时:S=10+3P=10+3x2=16D=40-2P=40-2x2=36进口量=D-S=36-16=202. 征收关税后:P=2x【1+50%】=3S=10+3P=10+3x3=19D=40-2P=40-2x3=34进口量二D-S=34-19=153. 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大卫•李嘉图认为国家间应该“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即各国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填空:1.(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最基本的出发点。
2.(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3.(经济全球化)是国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在各个经济体的开放、国际经济资源、产出流动日益自由化的前提下得到发展的。
4.(经济一体化)是当今国际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它的重要组织有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等。
5.(亚当•斯密)提出了后人称为绝对利益学说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6. 在进行劳动成本的比较上,斯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
7.(《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亚当•斯密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8.在古典经济学中强调“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9.“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这句话概括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
10.相互需求以及提供曲线的理论核心是由供求的变化决定价格和价格变化,是建立在(边际效用理论)基础之上的。
11.(H-O模型)的核心思想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述,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12.在国际贸易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战略性政策贸易理论)的落实称为侵略性出口和积极进口。
13.在新的国际贸易学说中,(贸易政策)是一个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所采取的各种政策的总和,14.(规模经济)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经济投入增长幅度的情况。
15.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在GATT 基础上于1995年成立的(WTO)则是政府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进行全面宏观干预的成功案例。
16.(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类。
17.(关税壁垒)是指高额进口税。
18.(进口配额)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阻碍贸易自由进行的措施,非关税壁垒实际包含了除关税手段之外的一切限制贸易自由开展的做法。
19.(戈森)于1861年提出的国际借贷说,是经济学中的供求说的产物。
20.(单一汇率)是一国只实行一种汇率制度时所适用的外汇汇率。
国际商务的概述

第一章国际商务的概述1.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国际贸易&国际投资2.国际贸易的定义.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定义: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相处联系的主要形式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3.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将服务贸易定为哪些,其定义过境交付:境内—境内境外消费:境内—其他商业存在:境内自然人流动-境内4.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具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过程具有同步性;难以储存和反复转让;不经过海关5.国际投资的定义、特点、类型定义:一国的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产或生产要素,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无形、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特点:资本样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是对资本的跨国运营活动期限:短期投资、长期投资. 特性:直接投资、间接投资. 资源:公共投资、私人. 6.当代国际商务的发展特点国际货物贸易迅速增长、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7.定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阶段〕、国家优势竞争理论〔六要素〕、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三优势>〕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产品,基础是有利的自然资源优势或某种生产技术优势.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应集中生产那些优势最大或者劣势较小的产品.要素禀赋理论〔赫俄理论〕-比较优势是国家要素禀赋引起,其指国家资源技术差距理论〔波斯纳〕-拥有新技术而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处于垄断地位,引起出口产品生命周期〔弗农〕-新产品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竞争态势、机会、政府作用对外投资理论:垄断优势为其决定因素.市场内部化-由市场非效率性造成中间产品交易的低效率,跨国公司为保障自身利益,而将交易改在公司所属各企业之间的一个内部市场进行.动因:防止技术优势的丧失、节约交易成本.国际生产的折衷理论:1)所有权优势:一国企业独有的、国外企业无法获得的,处于特定优势,邓宁认为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海外投资的基础2)内部化优势:企业为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带来的影响而把企业优势保持在企业的内部.3)区位优势:由自然、经济、制度和政策因素形成8.跨国公司的定义、特征、组织形态定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相互联系的分支机构,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大型国际性企业特征:战略全球化;内部一体化;运作多样化;技术内部化组织形态: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避税地公司、9.跨国公司发展的新特点跨国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全球产业链;跨国并购增加竞争力;核心化发展10.跨国公司在国际商务中的作用推动国际货物贸易的发展:促使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增加;促使公司内部贸易的增加.推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11.政治法律制度对国际商务的影响对进出口进行限制;对国际投资的限制政治风险:没收、征用和国有化风险;政策变动风险;汇兑限制风险;延迟支付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第二章外汇与国际收支1.外汇的含义、功能定义: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可以直接用于清偿国家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功能:实现各国货币购买力相互转换;实现国际贸易的快速结算;实现在不同国家间的资金流转;实现本国货币价值的稳定.2.汇率的定义、标价方法、汇率的分类定义:是指一种货币与另一种货币的交换比例标价方法:1)直接标价法-以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方法;当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折算本国货币的数额增大时,外国货币币值上浮,本国货币币值下降2)间接标价法-以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方法;当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折算外国货币的数额增大时,外国货币币值下降,本国货币币值上升汇率的分类:1)买出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和现钞汇率2)基本汇率:一国所制定的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3)套算汇率:根据不同的基本汇率套算出的本币与非关键货币之间的汇率4)电信汇率、信汇汇率、票汇汇率5)即期汇率;远期汇率6)名义汇率:一般指外汇银行对外公布的汇率,它反映以单位的某种货币名义上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数量.7)实际汇率:剔除通货膨胀、财政补贴等因素影响后的汇率8)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9)开盘汇率:每天刚开始营业时进行首笔外汇买卖的汇率10)收盘汇率:在一个营业日即将结束时最后一个外汇汇率3.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国际收支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的对外经济交往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根据一定的编制原则和格式,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收支状况按照不同项目进行列表对比应注意的点:在一定时期的发生额;用复式记账法编制;总和并不等于0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内容、△净误差与遗漏〕经常账户:1货物和服务贸易2.收入: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入3 经常转移:发生在非居民和居民之间无等值交换资本和金融账户: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家间的流动行为金融账户:1.直接投资-可以采取建立分支企业的形式;采用收购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股票的形式2.证券投资-股票和债券交易3.其他投资-贷款、贸易信贷4.储备资产-一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认为可以用来满足国际收支和在某些情况下满足其他目的的各类资产的交易5.i净误差与遗漏5.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贸易收支的数字-海关获得如果贷物账户、服务账户、收益账户和经常转移四项合计的余额在贷方,称为经常账户顺差,反之如果余额在借方,称为经常账户逆差经常账户的顺差,特别是贸易账户的顺差,意味该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收入大于贸易支出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资本账户差额+金融账户差额如果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差额合计的余额在贷方,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反之,如果余额在借方,称为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顺差意味着流入本国的资金数额超过流出本国的资金数额,处于资金的净流入状态金融账户顺差如果是由于直接投资净流入造成,这种顺差具有相对性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它们差额之和为0很难达到,经常账户顺差加上金融账户逆差比较理想,大量出口创收同时,输出资本寻求投资机会.经常账户逆差靠资本和金额账户的顺差弥补很危险的做法6.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与原因,各定义临时性失衡;结构性失衡;贷币性失衡;周期性失衡;收入性失衡7.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原则不同的调节方式;兼顾经济的内部和外部平衡;注意国际阻力8.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各定义、影响途径贷币-价格机制-对一般价格的影响;通过对汇率的影响当一个国家发生收支逆差时,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外流会造成货币存量减少,价格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收入机制-国际收支逆差时,国民收入下降,社会总需求下降,引致进口需求下降利率机制-国际收支逆差时,货币存量减少,资金需求关系的利率水平上升,本国金融资产收益率上升,外国金融资产下降,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增加,对外国金融资产需求减少,流入资金增加,流出资金上升,国际收支得到改善〔国际收支顺差与之相反〕9.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措施财政政策-增加征税对进口商品和国内资本的外流利率政策-提高本国利率水平,提高本国金融资产相比收益率,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流入汇率政策-影响国际收支,可以由政府干预直接管制-外汇管制;外贸管制动用官方储备-增减国际储备国际官方贷款-政府间〔临时,预先安排〕国际金融间贷款宣布财政破产-停止外债偿付10.国际收支顺差的调节措施调低国内利率;减少对资本流入的管制;提高商业银行吸收非居民存款的准备金率;限制本国居民借用外国资本,鼓励非居民用本国资本;限制非居民购买本国发行的有价证券11.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定义、特点、构成、国际储的作用国际储备:一国现实具有的对外清偿能力国际清偿力:可能对外的清偿能力特点:官方持有性;自由兑换性;充分流动性;普遍接受性构成: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一国在IMF的储备头寸:1. 会员国向IMF认缴份额中25%的黄金可兑换货币部分2. IMF为满足会员国借款需要而使用掉的本国货币3.IMF向该国借款的静额,也构成为该会员过对IMF的债权作用: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对外借款的信誉保证第三章汇率的决定与变动金本位制度的定义与其特点金本位制定义:以黄金伟本位币的货币体系.△金本位制的特点:以一定量的黄金伟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他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的准备金汇率的决定基础金铸币的含金量决定了其内含价值,因此,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是由两国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做决定,就是铸币平价〔法定平价〕外汇市场的供求外汇市场实际汇率水平受到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随着外汇供求状况的变化,外汇汇率会偏离铸币平价上下波动- 当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外币汇率下浮,本币汇率上浮;当外汇供给小于需求,外汇汇率上浮,本币汇率下浮,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也受到黄金输送点的制约.黄金输送点的约束当汇率对一国有利时,就采用外汇进行国际结算;当汇率对该国不利时,就采用黄金进行支付,黄金输送点引起黄金流出流入本国的汇率水平.在直接标价法下,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上运送黄金的费用,黄金输入点等于铸币平价减去运送黄金的费用.国际间运送黄金的费用占所运送黄金价值的比重约为6%,金币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也称为固定汇率.金本位制度的评价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可自由铸造熔化金币,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国境,铸币平价和黄金输送点保证了货币比价相对稳定.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推动贸易的发展和经济进步.国际金本位制对于黄金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世界经济增长对于货币的需求超过了黄金产量时,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它的核心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大国际金融机构,为成员国的短期提供信贷支持,提供中长期信贷.金平价成为汇率的决定基础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画笔与美元挂钩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影响汇率水平,当外汇大于求时,外币汇率下浮,本币汇率上浮,当外汇供不应求时,外汇汇率上浮,本币汇率下浮,在布雷顿森林制度下,汇率围绕金平价上下波动.汇率波动的上下限在布雷顿森林制度下,各国货币只能在金平价汇率上下各1%的制度内波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1)布雷顿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结束了之前混乱的秩序,促进了贸易经济发展,其汇率制度有利于成本核算,为国际贸易和估计投资提供了便利,解决了世界黄金产量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际清偿能力短缺,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临时逆差国提供贷款支持2)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3)特里芬难题:要满足贸易增长,国际储备资产相应增长,必须使美国长期国际收支逆差才能完成,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对美元与黄金按官价兑换缺乏信心.也可能导致体系瓦解4)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美元牟取大量铸币税;当美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无需纠正,可以利用增加债务的方法来弥补,用借条来换取他国物资等.5)汇率过于僵化,无法真实和迅速反应国内经济实体状况.6)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独立自主性受到一定的影响.牙买体系下的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可以根据本国情况自由选择汇率制度.2)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可以用来清偿债务和进行债务3)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作为储备资产的作用大大消减,各国货币价值也基本上与黄金脱钩.4)增加会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5)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汇率决定基础货币购买力平价,各国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可以通过货币的购买力表现出来,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两国货币汇率决定的基础是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的绝对形式可以表示为:购买力平价的相对形式可以表示为:这一理论在实际操作上存在技术性困难,忽略了国际资本和非贸易品的影响.利率平价.如果某种货币的利率相对偏高,将吸引国际投资者即期买入、远期卖出该种货币,从而造成远期和即期汇率之间的差异.流动资产选择.投资者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在不同金融资产之间选择,并根据风险收益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汇率制度安排硬性钉住:1.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2. 货币局安排软性钉住:1.稳定汇率安排-即期市场汇率变动维持在2%范围之内.2.爬行钉住安排-汇率进行周期性小幅调整.3.类爬行安排-汇率保持在统计趋势的2%幅度之内.4.水平带内钉住汇率安排-在固定中心汇率的±1%,或者最高最低汇率的差幅超过2%浮动汇率安排:1.自由浮动安排牙买加体系的评价牙买加体系对于维持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转和推动世界机构与和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储备货币多元化缓解了"特里芬难题",摆脱对于单一货币〔美元〕的过度依赖.2.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能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各国经济,反映经济发展实际情况.3.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得以实现.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模式.牙买加体系中,不同储备货币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储备资产价值的变化,引发不同货币间的投机,加剧了外汇市场的动荡,增加了汇率的风险,对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产生了消极影响.牙买加体系没有提供消除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的机制.汇率变动与其衡量汇率的变动:某种货币兑换比价.如果一国通过法律调高本金货币的法定含金量,表现为本币汇率上升,称为法定升值.反之为法定贬值.本币汇率上升称为汇率上浮,汇率下降称为汇率下浮.汇率变动的供求分析汇率变动的原因:由于实行官方汇率的一国货币当局由于特定目的直接对汇率进行调整造成;由于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动供求分析法:考察市场中影响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因素的变动,从而确定均衡汇率.以日本市场为例,对美元的需求主要产生的原因1.购买美国的货物与服务2.短期资本流向美国3.长期资本流向美国4.外汇交易的资金需求在日本市场上,对美元供给原因1.日本的货物和服务的出口2.美元短期资本流入日本3.美元长期资本流入日本4.外汇交易的资金供给汇率变动幅度的计算汇率变动对货物贸易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降,等量本币所能换得到的外币就会减少〔等量外币能兑换的本币数量增加〕.在出口商品成本不变时候,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没有变化,收回货款后而已兑换成的本币数额增多,意味着出口商利润增加,出口商乐意出口.出口商降低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进口商货币汇率上升,意味着海外购买力提高,增加该国对进口商的需求.本币汇率下跌意味着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价格提高,影响在本国的销售,进口代替产品在市场吸引力增加.本币汇率上升,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汇率变动调整贸易的成功与否取决因素1.马歇尔-勒纳条件: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能否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主要取决于商品的需求和供给,贬值效果取决于需求弹性,如果进口需求量对于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灵敏,即需求弹性大,汇率变化对进出口数量影响大;如果价格弹性小,汇率变化对进出口数量影响较小.〔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商品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本币汇率下跌才能改善贸易收支.如果弹性之和等于1,贸易差额保持不变,贸易收支状况得不到改善,如果弹性之和小于1,贸易收支恶化〕2.J型曲线效应:汇率变动在国际收支得到改善之前,有一段继续恶化的过程,因为汇率下降以后,由于掌握市场信息,压缩商品订购与扩大出口商品的供应都需要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开始增长,进口得到压缩,国际收支会改善.在这过程当中,有一个时滞存在,就是J型曲线效应.3.来自国内的限制:如果本币汇率下跌同事,国内物价上涨,进出口商品因汇率变动带来的价格效应完全被通货膨胀所抵消,贸易收支得不到改善.4.来自商品输入国的限制:汇率变动对于贸易的影响是一种相对变动的影响,如果贸易伙伴国的货币汇率同步变动,则本币汇率下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5.来自竞争对手的限制:本币汇率下调将扩大本国产品出口,必然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竞争对手的原有市场,为此竞争国可以采取同样的汇率调整手段,或者采取商品倾销等手段,抵消本国汇率调整带来的竞争优势.汇率变动对服务贸易的影响一国汇率下跌,意味着外国货币在该国的购买力相对增强,外国使用该国的服务费用相对便宜,会增加对于该国服务需求,从而使出口增加.一国货币汇率下跌,该国的海外购买力下降,购买其他国家服务的成本上升,减少服务,从而减少该国的服务贸易支出;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 汇率变动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本币数额增多,有利于国外资本输入,反之,一国汇率上浮,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币数额增多,可能会出现更多本国资本的外流.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国外企业在该国进行投资生产或者购买有价证券,所需要的母国货币成本更低,有利于国外长期资本的输入.反之,一国货币汇率上升,会刺激该国企业到国外去投资,资本流出增加,资本流入减少.短期资本易受到汇率波动预期的影响,特别是资本外逃.如果预期本国货币的汇率下跌时,本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为了防止货币下跌带来的损失,会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货币,紧急逃往国外,存在本国银行的投资里,当预期本国货币的汇率即将上涨时,将吸引外国游资大量进入,创造利润.。
《国际商务概论》复习资料

《国际商务概论》复习资料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和主要载体是()。
A.贸易自由化B.世贸组织C.跨国公司D.世界银行2. 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商务发展的历程已经进入了()阶段。
A.贸易主导阶段B.全球商务阶段C.投资主导阶段D.企业国际化阶段3. 全球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果B.新技术革命提供的成果C.全球性的非管制化和市场化政策D.国际金融市场的深化与创新4.当各国消费者兴趣和偏好差异较大,而且降低成本压力不太高时,最适合的战略是?A全球标准化战略B跨国战略C国际战略D本土化战略5.目前,欧盟共有多少个成员国()A.12个B.15个C.18个D.27个6.下列哪个要素中,不属于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四因素”模型中的构成要素()A.生产要素B.需求状况C.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D.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表现E.供应商7. 最早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B.平衡理论C.绝对优势理论D.国家垄断主义理论8. 根据要素禀赋论,下列不适宜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澳大利亚D.朝鲜9. 第一次将比较利益动态化的理论是()A.绝对优势理论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C.相互需求理论D.H-O理论10. 新贸易理论认为市场是()A.寡头市场B.完全竞争市场C.非完全竞争市场D.垄断市场11.第一个比较现实的将企业、产业和国家联系起来的多级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B.H-O贸易理论C.国家竞争优势理论D.保护贸易理论12. 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是()。
A.国际资本流动理论B.产品生命周期理论C.垄断优势理论D.内部化理论13.在分析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时,内部化理论强调()。
A.最终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B.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C.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D.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14. 下列不属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的充要条件是()。
国际商务概论考点整理

国际商务概论考点整理经济全球化中的国际机构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重商主义理论(16-18世纪)早期: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塔福德。
主张是强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禁止金银输出。
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者认为,财富的惟一表现形式是贵金属,人们在商品的交易中可以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得这种货币财富。
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
主张国家应该允许货币输出国外,以便从国外获取大量货币,但仍然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
只要该国能够保持贸易收支的顺差,一国的货币财富就会增加。
又被人们称为贸易差额论。
主要政策:货币政策、奖出限入政策、保护关税政策、发展本国工业政策主要缺陷: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财富都是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一方得益必定是另一方受损,出口者从贸易中获得财富,而进口则减少财富。
绝对优势理论(1776)供给方面: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劳动要素),劳动的边际收益不变,生产是在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即机会成本不变;需求方面:收入预算约束,消费受制于收入,不能借钱借债消费;贸易方面:没有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进出口贸易值相等,即贸易是平衡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市场结构:自由竞争主要论点: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三点理由:提高生产者熟练程度;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工具的改进和发明创造。
②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绝对利益论简评:(1)进步意义:现实积极作用:反对重商主义;首次揭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利益。
(2)局限性:不带有普遍意义,无法解释没有绝对成本优势时贸易产生的原因;只能解释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却无法为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的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
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回顾
21世纪来临时, 美国 - 成了这个世界唯一的超级 大国, 海湾战争确立了它在世界上的政治霸权地位, 东南亚金融危机又确立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控制地 位, 俄罗斯 - 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得以恢复, 从 过去的一流的强国落败为潜在的经济大国, 日本 - 从1980年代的经济顶峰急剧下滑, 中国 - 继续保 持人口超级大国的地位,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年间 维持了高速经济增长率,已经从单纯的人口大国转 变为经济大国之一,
比较利益学说
X Y A 6天 4天 A B 1天 2天 B 7天 6天 13天 2X 2Y 4单位
X 0天 3天 3天 3X
Y 10天 0天 10天 6天 2.5Y 5.5单位
贸易条件
价格以及贫困增长
价格是利益的交叉点
X产品 Y产品 A国 10 15 10X
15Y
16Y 17Y 18Y 19Y 20Y
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 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 进行投资(如进行教育、职业培训、保健 等),可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劳 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一个国家参 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响。 该学说认为新时代人力资本的结构与物 质资本同样重要,一个国家应该重视人 力投资,取得好的投资效益,才可能产 生新的比较优势。
开放的乘数理论
Y=C+I+G+(X-M) C = Co + cY; M = Mo + mY Y = Co + cY + I + G + X - Mo - mY Y - cY + mY = Co + I + G + X - Mo Y( 1 - c + m ) = Co + I + G + X - Mo ΔY( 1 - c + m ) = ΔI + ΔG + ΔX ΔY = [1/(1-c+m)] (ΔI +Δ G + ΔX) Y: Income; C: Consumption; I: Investment; X: Export; M: Import
技术差距论
产品生命周期
创新国 消费 生产
O 模仿国
生产
消费
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与假设前提。传 统贸易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当代国际贸 易的实际,因为多数贸易是在禀赋相似 的国家之间进行(如发达国家),相当部分 的贸易是在相同的产业内进行的,如相 同产品的双向贸易,当代贸易并没有引 发大规模的资源的重新配置和收入的再 分配。
列昂惕夫反论
列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的对 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美国参加国 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 础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资本密集型专 业化分工基础之上的,即美国是通过对 外贸易安排剩余劳动力和节约资本的, 这就是列昂惕夫反论,反论与H-O模型 在人们心中是相悖的,
人力资本论
B国
10
20
贸易条件的确定
Y B 国 不 交 易 区
切分利益的刀 A国不交易区
O
X
Y
出口的贫困增长
A’ B’ I2 I
A Z
B
Z’
X
出口贫困增长
出口贫困增长的条件:出口国是发展中 国家的单一经济;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 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 额;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影 响销量;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出口, 以致国际价格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 量去弥补损失。中国的成衣出口,中国 的钨矿砂出口即是较好的案例。
国际商务概论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院
Email:wphuang@
黄卫平,经济学博士,1968年赴黑龙江生产建 设兵团,1978年入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本科和研 究生学习,1985年赴欧留学,曾作为富布赖特高级学者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并在美、欧任教。现为中国 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国内外数家高校的兼职 、客座教授,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 育部本专科教学评估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 评委员会(国际片)成员,中国社科院美国所、亚太所 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美国经济学会、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欧盟经济研究会、中国国际贸易学 会理事或常务理事, 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 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 经济与商务、经济发展等。
递盘
发盘-虚盘、实盘
还盘-讨价还价
接受 签约
货源组织
设计 原材料选购
组织生产
订货
运输、仓储
出口转内销
履约
催证、审证、改证、展证 租船订舱 报检 报关 投保 装船发运 制单结汇 处理争议、理赔
核
世界经济案例III
由于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加速,产品的无形损耗 日益加大,加工出来的产品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 已经成为过时的压库负担了,计算机的发展非常 有力地说明了这一进程,由东亚生产硬件产品, 无形损耗由东亚承担,美国则脱身去作其他的更 有“ 意义”的生产。头脑的思维远快于生产的过 程的改进,东亚必然面临承担已有产品被迅速淘 汰的风险(当中国取代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 世界产品的生产中心时,上述风险便会实际地呈 现在中国的面前)。
历史的回顾
1979年世界上有着四类经济大国和一个国家 经济集团, 美国 - 在1980年代,它是一个 全面的超级大国,经济总量列世界第一, 但 在1980年代初期却因1970年代长期的经济滞 胀, 苏联 - 是当时另一个公认的超级大国, 经济规模大约是美国的60%, 日本 - 由于 1960-1970年代经济产生的质的变化,1980 年代经济生产总量列世界第二, 中国 - 在 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是一个人口的超级大 国和经济上的潜在大国,
国际贸易的阶段
出口过程几个阶段: 交易前的准备阶段 交易磋商与签约的阶段 组织货源的阶段 履约的阶段 进行核算的阶段
交易前的准备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有两项工作是非
常重要的即: (1)调研 -市场、商品、客户 (2)方案制定
交易磋商与签约
广告宣传 询盘-询价
经济强大的理解
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地控制住全球
资源的流向 ,以及控制住全球 经济产出的流向(如有关国计民 生的重要基础产品,对未来有重 要主导作用的高科技产品的市场 流向),这样的国家才强大。
经济强大的理解
在资源、产出双流向控制的基础上,
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游戏规则的制 定中、经济产品标准规格的确定中, 如果能够具有纵横捭阖、游刃有余 的导向力量,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 和贯彻,在经济竞争中获胜,那将 是世界经济中真正的强者,其利益 也可以得到根本保障。
H-O模型
每个国家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从事商品的专业 化生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比较余利有利的地位, 相反,如果以自己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从事专业化生 产和国际交换,就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因此,在 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国出口的总是那些以自己相对丰 富的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总是那些需要用本 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 B、如果两个国家生产要素存量(如劳动与资本)的比 例不同,即使两国相同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完全一样, 也会产生生产成本的差异,使两国发生贸易关系。 C、国际贸易的结果是使各国国家之间的要素报酬(利 息、地租、工资)差异,出现要素价格均等化趋势。
历史的重演?
根据世界经济的历史,1970年代是美国失去 的十年(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美元失去了 过去等同黄金的地位,1973-1975年,1979 -1982年一直处于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 之中);1980年代是拉丁美洲、非洲失去的十 年(债务危机、经济困境和大饥荒);1990年 代是日本、俄罗斯失去的十年(体现为严重的 金融危机和经济长期不振)。2000年代美国将 再失去10年?
世界经济案例 I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贸 易顺差国,美国是世界 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日 本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 国,但20世纪90年代的 经济实绩反映情况却相 反……。
世界经济案例II
美国发明了半导体的生产,但却在规模生 产上败给了日本人甚至韩国人,人们认定 这是美国在产业上的失败与悲剧。但却很 少有人换一个逆向角度来分析:在高技术 时代,半导体仅仅是一种原料和中间产品, 完全受到高技术发展趋势的左右,美国人 有什么理由不去让日本人、韩国人生产这 种投资大、产品率低的“原料”,而自己 集中全力去发展IT产业,以向芯片中凝结 智力产品为武器,同时可以居高临下地控 制后者的产成品在市场中的实现呢?
绝对利益说
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在某 一种商品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 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 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若各个经济都 从事自己占有绝对优势商品的生产,继 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 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 获得分工的好处。
绝对利益分析
X A 1天 B 2天 3天 2X
现实经济中的问题
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 怎样生产? 为谁生产?
经济流
开支 产品 要素
家庭 厂商
收入
商品流 货币流
基本理论分析
P S PE P1 E
O
Q1
QE
D Q2
Q
经济全球化的考量
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 响 美国新经济和目前状况对于中国经济发 展的影响; 高新技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中国经 济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大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影 响;
经济全球化的两极格局
中心-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