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政治合法性
政治学练习题集
政治学练习题集第一章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知识体系简单题: 1、研究政治学有什么意义?研究政治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一,确立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地形成政治共识,其二,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其三,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则,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其四,了解他人,学会与别人交往。
2、简述政治的内涵。
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第一,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主要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第四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4、简述政治的含义。
政治的含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这里面我们是在一个较为中性和宽泛的角度界定政治。
政治的主体多种多样,小到个人和家庭,大到国家和国际社会,政治决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达成,既可能采用暴力方式,也可以通过谈判、投票等方式实现。
5、简述认识政治的四个角度。
第一,作为政府艺术的政治,第二,作为公共事务的政治,第三,作为妥协和同意的政治,第四,作为权力和资源分配的政治6、简述研究和分析政治的原因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组织和安排,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
第二章政治分析的价值体系简答题: 1、简述正义的内涵。
正义是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最常使用的概念之一,它是指公正分配奖励和惩罚的道德观念。
简单地说,正义就是给每个人应得的本分。
可以应用于包括自由、权利、权力、财富等价值在内的所有社会利益地分配之中,正义通常有所谓程序性正义和实质性正义之分,2、简述保守主义的含义。
保守主义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其一,传统观;其二,实用主义;其三,人性论;其四,社会有机论;其五,等级观念;其六,权威观念;其七,财产观念。
第三章 政党制度
十八大
2012.11. 8-14 2270,特 邀57
召开时间
2002.11. 8-14 2114, 特邀40
代表数(人)
1510
所代表党员 数(万人)
3500
3965
4600
5100
5800
6500
7336
8200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委员会 报告;第二阶段是讨论党的重大问题,如党章 修改和提名候选人;第三阶段是大会以举手表 决方式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当遇到重大问题而中央委员会不能解决时,可 以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的职权是: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调整和增选 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部分成员 。(不得超过总人数的1/5)
(一)党的中央组织
五年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
一年一次的中央委员会全会
政治局及其常委会
中央军事委员会 总书记领导下的书记处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直属机构
各种议事协调机构
1.全国代表大会
(1)性质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产 生的中央委员会。
(2)召开
全国代表大会每5年举行1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当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1/3以上的省一 级党组织提出,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 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1)性质
中共最高政治职位,也是中共中央最高负责人,负 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主持中 央书记处工作。
(2)有关规定
总书记必须是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中央委员会全 体会议选举产生。但是,党章没有有关总书记任期的 规定。
5.中央书记处
公共政策课件第三章第四节 合法化
(五)2003年11月14日,顺德区政府 提请国土资源部向全国人大提出修改 《土地管理法》的建议,对农村集体土 地流转的法律地位加以明确,使该项改 革合法化。在成为全国农村集体土地管 理改革试点两年后,顺德已形成包括征 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和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三方面主要内 容的改革试点方案。
(三)立法机关(权力机关)的政策合
法化程序 1、提出议案
2、审议议案
3、表决和通过议案
4、公布政策
五、公共政策法律化(政策立法)
顾名思义,就是政策向法律的 转化。具体地说,是指享有立法权 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 把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 的和稳定的、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发 挥作用的公共政策上升为法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政策合法化的地位与作用
1、政策执行的前提 2、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 3、依法治国的需要
1994年9月8日,某市人大常委会基于该市 人口增长速度快和财政压力大等方面的考虑, 制定通过了《××市征收城市容纳费条例》, 规定凡是经批准迁入该市的常住人口,按每人1 万元至10万元五个档次的标准征收“城市容纳 费”,定于11月1日起实施。政策公布后,引起 广泛争议,激起多方面特别是毕业生、用人单 位和专家学者的反对,为此,市政府于11月推 出《容纳费征收减免试行办法》,1995年1月又 进一步推出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减免办法。“减 免后的容纳费显然与开始时所推出的政策有很 大的出入,并且该条例实际上也没有在生效期 到达后得到严格的实施。”
1、政策法律化的主体: 一是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 二是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2、政策法律化的条件: (1)由立法必要的政策 (2)成熟、稳定的政策
第三章___政治权力
三者之间的关系
合道德性优先于合法律性 合道德性必须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之上 合法律性与合道德性相互依赖相互渗透 合道德性与合法律性只有回应政治共同体 的“共同利益”要求才能真正与合法性统 一起来。
3、合法性与合法化
1)合法化——合法性的取得 2)合法性危机
1)合法化的路径
① ② ③ ④ 政府长时间的存在 良好的政绩 政府组成结构 操纵国家象征符号
总述
政治权力属于政治关系,而政治关系内含三个层 次的递进关系,涉及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三个概念。 第一层次,也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是利益关系, 是由人们的需求引起的,由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 的利益关系。 第二层次,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结成 特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并在这种力量对比关系中 形成了政治权力关系。 第三层次,人们依据政治力量的对比即政治权力 关系,确定人们进行政治利益分配的资格,从而 构成政治权利关系。
一、权力的理由)
(二)政治权力的属性 (三)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
(一)需要权力的理由
1. 2. 3. 4. 5. 6. 生物学上的解释 心理学的解释 文化的解释 理性的解释 非理性的解释 合成的权力
1.生物学上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2.心理学的解释
2)合道德性
合法性的核心价值基础 对合法性“认可”的本身就蕴涵着一种道 德判断。 “正当性”“正统性” 中国的封建正统思想
3)共同利益
合法性判断的客观标准 任何一个共同体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共同利 益基础之上的,离此就无法理解“共同行 为”的表现。 成员:权力的让渡是以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为条件的。 统治者:合法性的获取就在于能不能证明 和实现政治共同体的共同利益。
西方政治制度练习
(3)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遗产之一,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 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 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皇帝 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 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罗 马法由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组成。罗马法中所 包含的重视民间私人权利和主张私人平等的精神.时 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民权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 论依据,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又为资产阶级法 律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范本。
3.简述统治型政治具有的内涵。 4.简述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
练习
3.简述统治型政治具有的内涵。 答:(1)国家是处理公共事务的唯一的权力主体,它合法地垄断 了一切公共权力,国家超乎其公民之上,拥有不受法律限制的 绝对的、最高的和不可分割的权力,其标志就是国家的主权, 对内它意味着最高的统治权。 (2)统治型政治意味着政府作为社会的公共权力机关,运用合法 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 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 理。权力行使的表现形式是支 配,这种支配最终所以成功在于权力的行使是以暴力作为最后 的保证。 (3)统治型政治意味着国家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为 名合法地垄断公共权力,并垄断时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练习
一、单选 题 6.古罗马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称为【 B】 A.帝国时代 B.王政时代 C.英雄时代 D.共和时代 7, 1875年的法国的政治制度是【 D】 A,议会君主制 B.君主立宪制 C.议会总统制_ D.议会共和制 8. 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表 现为【 】 C A.国王摆脱议会 B.国王在议会中 C.国王附属于议会 D.议会附属于国王 9.在中世纪威尼斯城市共和闪,“大议会”是【 C 】 A咨询机关 B.最高司法机关 C.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第3章_政治合法性
3、法理型的合法性:法律和章程的明文规 定,相信法令、规章必须合乎法律,掌权 者,必须在法律规则的约束下才有发布命 令的权力;是一种比较稳固的政治统治。
(三)政治角色与合法性
问题:在现代社会,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做出 约束他人的决策?为什么有些人做出的决策 被看作代表了整个社会?
帕森斯:无权者之所以服从有权者的指挥, 原因是有权者行使着代表整个社会做出有约 束力的决策的权力。
国家政权的有效性取决于国家权力运作资 源是否充足。静态来看,国家政权必须具 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权力体系,如机构和 权力设置的合理、法律制度体系的健全, 等;动态来看,国家政权必须具备其运作 所需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政府的财政能 力和政策能力。
政治权力的有效性:政治权力运行过程中 的实际作为,即政治权力主体在行使政治 统治与社会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实际绩效。 如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经济与社会发展、 社会公正和民主参与、公共服务与社会治 理、国家安全与国际地位等。
5、经济发展先于政治变革 威权政治都倾向于运用诸如“国家目标”或 “发展计划”来说服人民,因此,它们几乎 毫无例外地把政绩当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 为了换取民众的支持,威权政权的领袖们被 迫做出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承诺,并且 反复强调这种经济增长在其他政权下是根本 无法实现的。
威权政治不以选票来获得合法性;没有完 整的意识形态基础,或这种意识形态不为 一般民众所认可;过多使用暴力会造成反 抗。
亨廷顿:公共利益是政府制度本身的利益。
(五)有效性与合法性
李普塞特:政治权力或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是指 “政治体制使人们树立和坚持对当今社会来说现 存政治制度最理想的的能力”。 有效性是指一种成就偏好,指政治权力主体取得 的成就,如战争的胜利、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 定和秩序等。
毛寿龙 《政治社会学》笔记
毛寿龙《政治社会学》【关键词】政治权力,合法性,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古典民主,程序的民主,平等的民主,自由的民主,亨廷顿第二章政治权力●简.埃里克.莱恩对权力定义中的关键词总结:因果关系,意图,冲突,制裁,影响,防止,效用,惩罚,依附,决定性或关键性。
●李景鹏:权力是某一政治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而在实际政治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
●政治合作的难题(博弈论)●政治生活的组织化●政治权力的特性:公共性,强制性●政治权力的配置,三个方面,横向,纵向,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配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权力配置的变迁1.横向分权,行政,人大,司法机关因82宪法取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党政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党负责政治方面的事务,政府负责行政管理事务;2.纵向分权,财权,人事权,立法权等呈下放趋势;3.社会力量不断壮大第三章政治合法性第三章第一节合法性的理论●政治秩序何以持久?最早明确提出并分析的是卢梭(自觉探讨政治秩序合法性基础问题的是卢梭,但这种思维活动早已预知,布丹的君主主权说,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菲尔默的君权神授说等)“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到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卢梭构建了人民主权学说,认为人民拥有的公意是政治合法性的惟一基础。
真正从社会学角度(人类历史存在过的政治统治秩序事实出发考察了这个问题)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的,马克斯.韦伯韦伯从理想层次上区分了三类合法性:一是基于传统的合法性,即传统合法性;二是基于领袖人物超凡感召力之上的合法性,即个人魅力型的合法性;三是基于合理合法准则之上的合法性,即法理的合法性。
对应的政治权威也可以分为传统的权威,个人魅力的权威和理性的权威。
●政治角色与合法性帕森斯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了政治尤其是现代公民社会政治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统治的类型
第三章统治的类型一、合法性的适用<b>(1)</b>按照定义(第1章第(16)节),“统治”应该叫做在一个可能标明的人的群体里,让具体的(或者:一切的)命令得到服从的机会。
因此,不是任何形式的对别人实施“权力”和“影响”的机会。
这个意义上的统治(“权威”),在具体的情况下,可能建立在服从的极为不同的动机之上:从模糊的习以为常,直至纯粹目的合乎理性的考虑:任何一种真正的统治关系都包含着一种特定的最低限度的服从愿望,即从服从中获取(外在的和内在的)利益。
并非任何统治都利用经济手段。
更不是任何统治都有经济目的。
然而,任何对于很多人的统治,一般(不总是绝对必要)都需要有一班人(行政管理班子,见第1章第(11)节),也就是说,需要有(一般来说)可靠的机会,让一些可以标明的、可靠地服从的人,采取旨在特意为执行统治的一般法令和具体命令的行动。
行政管理班子对统治者(或统治者们)的服从,可能纯粹出自习俗,或者纯粹由于情绪,或者受到物质利害关系,或者受到思想动机(价值合乎理性)所约束。
这类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统治的类型。
在这里,在统治者和行政管理班子之间的结合,出自纯粹物质的和目的合乎理性的动机,就意味着像通常那样,结合的持久性比较起来不稳定。
一般还有其他的--情绪的或者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
在非日常的情况下,可能惟有这些动机是决定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习俗,除此而外,物质的即目的合乎理性的利益,主宰着统治者和行政管理班子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
然而,习俗或利害关系,如同结合的纯粹情绪的动机或纯粹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一样,不可能构成一个统治的可靠的基础。
除了这些因素外,一般还要加上加一个因素:对合法性的信仰。
一切经验表明,没有任何一种自愿地满足于仅仅以物质的动机或者仅仅以情绪为动机,或者仅仅以价值合乎理性的动机,作为其继续存在的机会。
勿宁说,任何统治都企图唤起并维持对它的“合法性”的信仰。
但是,根据所要求的合法性种类的不同,服从的类型,为保证服从而确定的行政管理班子的类型,以及实施统治的特点,也是根本不同的。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行为
第二,行为客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 可以是少数人。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则 一定是社会的多数成员。政治管理在一 切社会里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 理。
第三,原则和要求的差异 政治统治是政治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 它强调政治秩序和稳定;而政治管理则 更多强调的是秩序与效率。
第三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它 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 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 社会活动。
政治行为的形成过程:
刺激(内、外)——感受——动机、利益需 求 ——价值判断(理性、非理性)——政治态 度(积极、消极)——政治行为(作为、不作 为)。 政治行为是内、外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二)政治统治的规律
政治统治的一般规律: 1.政治统治以阶级对立为前提和基础。 2.阶级矛盾越激烈,政治统治的暴力性就越突 出;随着阶级矛盾的逐步缓和,政治统治就更 多地以非暴力的形式出现。 3.等到阶级完全消灭时,政治统治就完全转化 为社会管理了。 4.政治统治是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自国家形成,就出现了政治统治的理论。 政治统治说到底就是运作政权和巩固政权以维 持法律和秩序的行为与过程。但不同时期的思 想家对政治秩序的解释却各不相同,政治秩序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也有不同的涵义。 在东西方的封建社会,有著名的君权神授 说。当资产阶级革命来临前,又出现了后来的 资产阶级国家存在基础的社会契约说。 目前,在西方的政治统治研究中,影响较 大的是精英统治论、多元统治论和新马克思主 义的统治理论。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行为主体不同 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以国家政权,以军 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而 政治管理的主体则更广泛些,除上述几种外, 其他政治主体也可以作为政治管理的主体而 存在,政府是一种当然的和主要的政治管理 主体,政党、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社团 等,当参与政府,或其行为与政府行为的方 向一致时,它们也可以作为政治管理主体而 存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度框架。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先通过合程序写入党章,后写入宪法。
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执政党和政策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实际上是确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实现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在宪法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党章中关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规定有哪些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规定与影响,如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治国方略。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历来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②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③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狭义的“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也包括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政治学原理第三章 政治行为
二、政治统治的基础
1.政治统治的政治权力基础 2.政治统治的社会基础 3.政治统治的公共职能基础 4.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
三、政治统治合法化
政治统治合法化,就是政治统治获得 合法性的过程,也就是统治阶级极力 把统治权力渲染成全社会成员的意志 体现从而为自己树立权威形象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实现: 一是通过庞大的权力机器给人以直接 的心理威慑;二是通过制度化的机制 与社会成员加强联系,以使获得程序 化的权威;三是通过宣传教化以获得 信仰方面的权威。
第三章 政治行为
第一节 政治行为的含义、 基本特征和分类
一、政治行为的含义
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 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 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 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 开的社会活动。
政治行为的四个基本要素:政治 行为的性质、主体、方向、方式。
二、政治行为的基本特征
政治行为具有阶级性、权力性、 目的性、价值倾向性、大众性、 互动性以及习得性等一系列特征。
三、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
制约政治行为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 个方面。 在客观因素中,人们的经济地位、政 治关系、时代背景、社会舆论的开放 和控制、文化差异等,乃是制约人们 政治行为的主要因素。 在主观因素中,主要有家庭影响和个 人所受教育情况、政治经验、宗教信 仰和个性特征等。
政治斗争对于社会历史的作用主要表 现在: (1)政治斗争能够不断改变社会利 益分配结构和社会结构; (2)政治斗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促 进社会变迁; (3)政治斗争能够影响到权力关系 和社会政治结构的改变; (4)政治斗争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 社会经济发展。
熊易寒 政治学原理 第3讲 政治合法性
四、合法性与合法化危机
1.权威的基础发生冲突或变得不合时宜; 2.过度的竞争与没有制度化的竞争; 3.不被接受的历史解释和过高的期望:对实质正义 的承诺; 4.负作用的社会化过程
五、当代中国的政治合法性
绩效合法性(经济增长)-为什么我们必须 “保八”?-支票(福利) 程序合法性(民主政治)-法理型权威-选票 (权利) 后强人时代的克里斯玛权威:毛主席万岁、 小平你好、胡哥加油(什锦八宝饭)
二、合法性的政治意义
1.政治分化 2.政治认同 3.政治判断 4.政治责任 (让-马克· 夸克:《合法性与政治》)
三、三种合法性类型及其变种
1.法理型 2.传统型 3.克里斯玛型 (参考书目:《支配的类型》,韦伯著) 4.新传统主义:各种合法性类型的组合形态 (参考书目:安德鲁· 华尔德:《共产党社会的新传统主义: 中国工业中的工作环境和权力结构》)
第三讲 政治合法性
熊易寒 复旦大学 1.马克斯· 韦伯: 每一种真正的支配形式都包含着最起码的自愿服 从的成分。也就是对服从的利害关系的考虑,而 这种考虑可能是因为别有用心,也可能是基于真 心的诚服。 2.马丁· 李普塞特: 合法性是指政治系统使人们产生和坚持现存政治 制度是社会的最适宜制度之信仰的能力。
1.法理型支配
代表形式为“官僚制”: 1.官僚在私人生活方面是自由的,只有在公共领域里, 才有服从支配的义务; 2.职位有清楚界定的上下级关系; 3.官僚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 4.报酬以货币形式来支付; 5.官僚与行政工具的所有权完全分离; 6.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控制。
4.新传统主义:一种合法性类型的组合形态
现实中的权力类型都是三种合法性类型的组 合。 新传统主义(neo-traditionalism):单位制度 中上下级之间的施恩回报关系,以及庇护关 系网络。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三章知识点:必备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三章知识点:必备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及意义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根据这一论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等途径和形式,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理所当然是治理国家的主体。
第二,依法治国的对象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凡是涉及管理这些事务、事业的单位和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而不应把依法治国的对象仅限于治民。
第三,依法治国的标准是宪法和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和社会制度的最根本原则,集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要求,是其他一切法律的立法基础,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因此,依法治国就要严格依照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办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四,依法治国的宗旨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杜绝以言废法、以权凌法、因人改制的现象。
第五,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治理国家,确保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都反复强调,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间政治第三章概述
《国家间政治》第三章政治权力读书自列提纲第三章政治权力什么是政治权力?作为实现国家目的的手段国际政治:国际政治象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
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
(一旦他们力图通过国际政治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他们就必定参与追逐权力的斗争。
)知道了上述概念,我们就了解了一国对另一国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含有政治性质。
并非所有国家在任何时期都同等程度地参与了国际政治。
国家与国际政治的关系具有动态的特性。
这种关系伴随着权力的盛衰而变化,权力是时而把一国推向权力斗争的前沿阵地,时而剥夺一国积极参加权力斗争的能力。
这种关系也会在文化演进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文化演进会出事一国宁要诸如商业之类的其他追求而不要权力。
国家或多或少地卷入权力斗争的趋向。
权力的本质:摩根索认为:权力是指人支配他人的意志和行动的力量。
那么什么是政治权力?指的是掌握政府权威的人之间以及他们与一般公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政治权力是权力行使者与权力行使对象之间的心理关系。
前者通过影响后者的意志而对其某些行动有支配力量。
这种影响源于三个方面:A、对利益的期待B、对损失的恐惧C、对领袖或机构的敬仰和热爱。
行使方式:人们可以通过命令、威胁、权威或超凡魅力,或综合运用上述因素行使权力。
四种区分:A、权力与影响(例:总统与国务卿之间的关系) B、权力与武力(例:) C、可运用的与不可运用的权力(威胁与实际运用,核武器与常规武器) D、合法的与非法的权力(例:)政治权力与武力(即实际使用暴力)相区分:警察行动、监狱、极刑或战争等暴力威胁形式都是政治的内在因素。
当暴力演变成现实,这便意味着政治权力让位于军事力量或者伪军事力量。
尤其是在国际政治中,作为威胁潜在威胁的武装力量,是一国获取政治权力的最重要的物质因素。
假如暴力在战争中成为现实,政治权力便被军事实力取而代之。
实际运用暴力意味着用两个人的身体接触代替他们之间的精神联系;一个人在体力上强壮的足以支配另一个人的行动,而精神联系却是政治权力的本质所在。
第三章2_政治权力与政治权利
政治权力——统治阶级运用国家 机器实现国家职能的特殊的社会权力, 即统治阶级用来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权 力。
第二节 政治权力
政治权力主体是掌握或行使政治权力的个人或 团体,包括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
政治权力客体是指接受政治权力作用的群体或 个人。包括国家、政党、政治社团及政治个人。
第二节 政治权力
2.5.4合法性权力
合法性权力是指“拥有替别人做出 决定的权利”——权力主体拥有的使权力 客体自觉认同其权威,自愿服从其命令的 权力。
建立合法性权力主要凭借形成政治信 仰和对政治权力合理合法的认同,属高级 形态权力。
2.5.5人格型权力
人格型权力是指富有超凡人格魅力 和杰出个人才能的人物在社会权力方面所 具有的影响和控制能力。
政治权力的目的:利益 政治作用方式是权力主体所拥有的政治力量, 主要是政治强制力,“但这并不排除半强制力量 和非强制力量的作用。”
第二节 政治权力
5、马克思主义政治权力观要点
第一,政治权力的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 统治的政治权力。形式上是属国家的合法的公共 权力。
第二,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机构、政 府官员、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主要表现 为暴力强制力。
自由权——是指法律规定公民在社会生活 中所享有的一定程度的自由。包括:
1、人身自由。 2、言论自由。 3、通信自由。 4、集会自由。 5、结社自由。
此外,资本主义国家还大多规定了公民 具有迁徙、罢工、游行示威等自由权利。
(二)平等权
平等权——指公民在政治地位上和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
现代国家的宪法一般都规定了公民不论种族、 民族、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家庭出身、宗教 信仰、财产状况、居住年限等,平等地享有国家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政治权利,同时平等的承 担法定的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政治合法性第一节:政治合法性的基本理论●一、政治合法性基本内涵●1、词源●在英文中合法性(Legitimacy)是一个词,而在中文中,其主要部分由“合”与“法”组成,单从字面意思讲,中文的合法性暗含的意思是“对某一个‘法’的符合程度”,所以许多中国人在讨论这个词时常会先提出一个疑问:“‘合法性’中的‘法’是指哪个‘法’?”。
所以中文“合法性”中的“法”并不特指某一个“法律”或“法规”。
●由于中文“合法”对应于英文中的“LEGAL”一词,中世纪时被用来描述某件事物没有触犯法律,是合法律性的意思。
这与我们中文中原有的“合法性”并不完全一致,鉴于这种语义理解的混乱,也有学者提出中文应当用“正当性”来描述。
●2、定义●合法性一词在政治学中通常用来指政府与法律的权威为民众所认可的程度。
●从道德哲学的角度:主要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判断某个东西是否“合法”。
●从政治学的角度:一个制度的合法性取决于它是否获得被统治者们的普遍认同。
合法性问题总是与承诺,同意,赞成,默许等概念相关。
●合法性被认为是政府行政的最基本条件:如果一个政府缺乏必要程度的合法性,它将很快地崩溃瓦解。
●最早从社会学上研究“合法性”问题的马克思·韦伯●韦伯认为若要维持统治的持久存在,必须唤起合法性的信仰。
●一个政权通常需要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才能维持其权利。
“合法性是指促使一些人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客观上表现为服从这种命令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命令是由统治者个人签发的,抑或是通过契约、协议产生的抽象法律条文、规章或命令形式出现。
”——马克思·韦伯二、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流派(一)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二)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三)哈贝马斯重建主义理论●(一)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1、马克斯·韦伯●韦伯是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政治合法性问题的,从经验研究的角度对既定社会事实加以认定,认为在现实政治中,任何成功的、稳定的统治,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出现,都必然是合法的,而“不合法”的统治本身就没有存在的余地。
●他认为,任何现实的政治统治秩序的有效性均以两个方面的有效性为基础。
●首先是外在的客观有效性,如服从的习惯或习俗及强制性的法律。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其次是内在的主观的有效性,即被统治者发自内心地认为统治者有权指挥他们,而自己有义务服从统治者。
●提出了合法性的三种基础:传统、超凡魅力型领袖与法理型。
(1)传统型合法性●韦伯的第一种政治合法性类型以确立已久的习俗和传统为基础即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这一类型的核心在于习俗和传统的影响,把习俗和传统理解为包含了从过去传到现在的所有东西即存在已久的习惯、习俗、制度、社会或政治体系、价值、信仰等。
●这些由前人已接受并被历史神圣化的“一直就存在”作为固定且不容置疑的规则被公众普遍接受,既反映了社会的连续性传承,也反映了传统型权威是社会向来如此的方式并无需证明的事实。
幻灯片9●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家长制、父权制以及在一些农村还存在的老人政治。
●传统型权威的另一个特征是与权力和特权的世袭制度紧密联系,例如在中东地区沙特、摩洛哥等国依然存在王朝统治正是此种表现。
●传统型权威在现代发达工业化社会中的影响已经微不足道,但在英国、西班牙、荷兰等君主立宪制国家中仍然有尊重王室、服从传统、履行义务等价值不断传承,可见传统型权威仍然不断地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发展。
幻灯片10(2)个人魅力型权威●韦伯把领袖人物的超凡魅力效应看成是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源泉,并称之为“超凡魅力”合法性。
●“超凡魅力”即个人的非凡品质,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或者超人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
具有“超凡魅力”的人因此也被视为“领袖”,从而吸引大批追随者和崇拜者。
这种建立在献身于一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就是“超凡魅型”合法性,或者称“克里斯玛型”合法性。
●拿破仑、甘地、铁托、毛泽东等政治领袖,希特勒、墨索里尼、卡扎非等都无一例外地利用了其自身的人格特质和魅力来激发忠诚,从而扩大权威和稳定政权。
这样的统治合法性完全是基于公众对于领袖人格崇拜的背后支撑。
●韦伯指出这种权威与个人地位、社会位置或职务无关,而纯粹是领导人作为某种英雄或者圣人有能力向追随者进行直接和个人的倾诉,来发挥影响。
幻灯片11●但是,个人魅力型权威毕竟是一种非常态、不稳定、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的合法性基础,这种合法性基础可以因其载体———领袖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的正确而发挥强大的引导、动员、凝聚人心的作用,但也可以因领袖人物的失误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且,随着领袖人物的逝世也极易造成权威真空,引发政治混乱。
幻灯片12幻灯片13(3)合法-合理型权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韦伯将权威与界定清晰的一套法律规则联系起来,权力最终决定于正式的宪法规则,这些规则制约或限制着公共权力和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为,是为大多数现代国家典型运用的权威运作形态。
是最适用于现代社会的一种类型。
●与前两种合法性类型相比这种类型的优点在于权威附属于职位而非个人,他被滥用或者造成不公正的可能性更小。
因此,他能够维系有限政府的存在.●这一类型是韦伯官僚组织理论的核心。
也是被韦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
韦伯也用“官僚制”来称呼这一类型。
韦伯的这一观点被后来的学者广泛承袭和借鉴。
幻灯片14●韦伯之后,经验主义合法性理论遂成为现代政治分析的主流范式。
●当代许多著名学者如帕森斯、李普赛特、伊斯顿、阿尔蒙德等对合法性问题的探究基本上都是沿循了韦伯的思维路径。
●如阿尔蒙德说:“如果某一社会中的公民都愿意遵守当权者制定和实施的法规,而且还不仅仅是因为若不遵守就会受到惩处,而是因为他们确信遵守是应该的,那么,这个政治权威就是合法的。
”●杰克曼的定义是:“如果一个政权不通过诉诸于暴力手段,就能够从大多数人那里引导出大规模的服从,那么,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个政权就是合法的。
”幻灯片15幻灯片16●(二)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主要是从政治秩序所蕴含和彰显的伦理和道德原则,如公平、正义、公意等价值规范来审视政治合法性基础的。
●哈贝马斯:“如果不是从梭伦开始,那么至迟也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政治学理论就从事于合法化统治兴衰存亡的研究。
”●对各种政体的原则特性、生存维系方式、蜕变消亡历程的探讨中,都渗透着深刻的合法性思想。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对各种政体的兴衰更迭进行探源时就提出,政治应当以善为基础和目的,“政治上的善即是公正,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政体的稳定取决于平等与公正的实现程度,而“背离了公正原则建立起来的政体是很难维持其存在的”。
幻灯片17●近代的契约论理论以自然法为根据,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欠,更好地保护与实现自己的权利,经过订立契约而成立的。
因此,统治权利只是保护公民权利的一种工具,其合法性是基于社会契约,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政治权力只有代表公共利益或人民意志才具有合法性。
契约论尽管曾一度衰落,但毕竟在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绵延至今。
幻灯片18●(三)重建主义的合法性理论●哈贝马斯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他对韦伯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合法性研究范式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试图从经验主义取向和规范主义取向之外,提出第三种概念即“重建性”概念。
强调的是符合价值规范基础上的支持和忠诚。
当某种政治秩序在当时的社会规范中存在被认可的价值时,这种政治秩序、政治权力就具有了合法性。
可见,“现代政治学的合法性概念既有规范含义,也具有经验含义,即具有二元性。
”●哈贝马斯批评说:“在今天,社会科学家对合法化问题的处理,大多进入了M·韦伯的‘影响领域’,一种统治规则的合法性乃是根据那些隶属于该统治的人对其合法性的相信来衡量的。
”“但是,如果合法性信念被视为一种同真理没有内在联系的经验现象,那么,它的外在基础也就只有心理学意义。
”幻灯片19●哈贝马斯认为,有效的合法性信念应当被视为同真理有一种内在联系,其外在基础包含着一种合理的有效性要求,这种有效性要求可以在不考虑这些基础的心理作用的情况下接受批判和检验。
●“一个合法的秩序应该得到承认。
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
”●他在《政治学》一书第六章中解释道:“依绝对公正的原则看,凡照顾到公共利益的各种政体就是正当或正宗的政体;而那些只照顾到统治者利益的政体都是错误的或者是正宗政体的变态。
”幻灯片20●罗尔斯新契约论——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
●罗尔斯从“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推演出他作为公平的正义原则:“所有的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收入和财富、自尊的基础——都要平等地分配,除非对其中的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具体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平等自由原则,二是差别原则与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
●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有条理,只要它们不正义,就必须加以改造或废除。
●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
”幻灯片21规范主义与经验主义比较幻灯片22●三、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合法性基础也称合法性资源,为政治统治提供理由,为权威人物和公民间的某种交换确立了规则。
●(一)相关学者的观点●1、帕森斯:政治角色与合法性——是服从人还是角色?●政治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定。
(内在的基础)潜在可使用的武力。
(外在辅助条件)幻灯片23●2、公共利益与合法性——政府制度的利益●人们对于政府合法性的探讨往往与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有关。
比如:●自然法与合法性----自然法理论把公共利益界定为一系列由自然法原则所确定的公共价值和规范,如果政府行为符合这些价值和规范,那么它就是合法的.●公意与合法性-----卢梭式的民主理论把公共利益界定为所谓的公意,或者人民的意志,这时如果政府的行为符合公意,体现人民的意志,那么政府就是合法的;●政府过程与合法性----重视程序的民主理论如本特利的政府过程论把公共利益界定为有关各方冲突和妥协的结果。
这时如果政府的行为表达了有关各方进行冲突和达成妥协这一过程的结果,那它就是合法的,反之就是不合法的。
●政府制度与合法性----在亨廷顿看来,政府制度本身就有其自身利益,它并不只是代表社会势力的利益。
所谓公共利益,就是政府制度本身的利益,政府制度越是代表自身的利益,就越不代表社会势力的利益,它就合法,如果政府制度只是代表社会势力的利益,而很少代表自己的利益,那么它就不合法。
因此,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主要在于政府行为是否反映政府制度本身的利益。
幻灯片24思考:●如何理解亨廷顿的:●“政府制度越是代表自身的利益,就越不代表社会势力的利益,它就合法,如果政府制度只是代表社会势力的利益,而很少代表自己的利益,那么它就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