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

合集下载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基本道德素质和良好人格的关键。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高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吸引力。

因此,以生活化教学为主要方法,提供以下有效途径,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课程。

一、以生活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设计具体生活场景,让学生感性认识道德、心理、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从而提升自身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布置“扶老人过马路”、“关爱孤寡老人”等课外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到道德责任,引导他们思考社会角色和义务意识等问题。

二、生动形象的案例演示采用故事、新闻报道等生动形象的案例来演示道德、心理、人生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鲜明的印象,加深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可以讲述“勇于改正错误”、“关注弱势群体”等故事,使学生深切感知道德与生活攸关的紧密关系。

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设置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公益服务中去,感受社会责任与情感,让学生对社会关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医院、养老院等地进行志愿服务,让他们理解医德、养老积德等观念,感受公益事业的意义。

四、情景模拟的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模拟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体验某种情感、某种场景下的选择和决策,理解幸福生活与人生道路的关系。

比如,在班级活动中设计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到“拒绝暴力”、“尊重个性”等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心态。

五、引导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个性通过文学艺术、美术设计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个性,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充满信心和活力。

例如,可以创设“我最喜爱的一部电影”、“我最欣赏的一幅画”等活动,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观点和心态,激发开拓创新的思维和辩证能力。

六、互动性的讨论与交流通过互动性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道德问题,增加拥有思辨能力,并从中不断优化自我认知和提高道德素养。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思想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道理、领悟道德,从而更好地掌握思想品德知识。

本文将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并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创设情景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和体验道德规范。

在学生生日时,可以组织学生制作贺卡、礼物,让他们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道理;在团队活动中,可以设置合作游戏,教导学生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在日常交往中,加强礼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尊重他人。

这些情景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和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小学生正处于热爱探索、向往自然的年龄阶段,因此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环境的恶化与改善,引导他们树立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或者参观社会公益机构,了解社会公益活动背后的道德和情感,并通过访谈、写日记等形式进行总结和反思。

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从而内化道德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品德修养。

三、借助故事情境进行教学小学生对于故事情境的接受度非常高,这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选取一些有启发意义的故事情境作为教学素材,然后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讲解。

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规范的启蒙教育。

在讲解故事情境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在交流中领悟道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

四、生活化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通过设定一些情景和角色,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然后在角色扮演中进行道德教育的引导。

可以设置一个购物情景,让学生扮演商家和顾客的角色,通过买卖活动引导学生了解诚实守信、诚信经营的重要性;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他们扮演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公平公正、尊重法律的道德规范。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抽象的、学术的思想品德概念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和实践中,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案例为依托,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学生讨论法学生讨论法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友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促使学生思考问题、表达观点,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品德修养。

二、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和感受不同的行为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故事或真实案例,组织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参与和观察情节的发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程内容。

教师也可以设定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思考和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与决策能力。

三、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法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或社会机构,了解和体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帮助老人、清理环境等,让学生亲身投入体验善行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实际的行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他们对于道德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四、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并体验学习内容的一种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课堂纪律、考试作弊等,通过情景的设置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他们对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

五、亲子互动法亲子互动法是通过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一、注重典型事例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将道德理念融入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比如通过故事教学,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等。

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使道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利用日常教学活动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述一些有关友情,诚信,勇敢等的故事,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在数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讲诚信,不作弊,勇于面对问题,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树立明确的榜样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教师要做一个正面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上的正能量人物,如消防员,医生,社会志愿者等,来学校做报告或者分享交流,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一些值得学习的榜样。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用他人的优点来激励自己,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吸收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组织情感体验活动通过一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一些道德价值和情感体验。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孤儿院或者养老院,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感恩和关爱的力量。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去做一些关爱他人的事情,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魅力。

通过这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到道德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五、家校合作共育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在学生的道德养成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还可以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共同育人。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来学校参与一些道德教育活动,比如参观,座谈,家长会等,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思想品德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抽象,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开展“生活化教学”成为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活化教学”是通过将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验和感受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和价值。

下面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几个途径:一、情境引导法情境引导法是将思想品德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场景相结合,通过给学生提出一些情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讲解公平与正义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实际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相关知识。

二、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将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到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以达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目的。

在讲解友谊的重要性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友谊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友谊的甜美和价值。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和感受不同情感、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从而引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思考和理解。

在讲解诚实与谦虚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名人讲座”,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名人角色,讲解自己的成就和价值观,同时也要求学生保持诚实和谦虚的态度。

四、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和提升思想品德素养。

在讲解勤劳与奉献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务劳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奉献的价值。

五、故事讲述法故事讲述法是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有关思想品德的优秀故事,引发学生对思想品德的思考和反思。

在讲解诚信与友善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讲述一篇关于一个孩子如何诚信与友善待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汲取教训和启示。

通过上述途径的实施,可以使思想品德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生活实例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课所讲内容的教学方式。

通过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利用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可以通过让学生选择一则新闻并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对社会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可选择一则涉及传播道德的新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来探讨传统美德与现代社会道德的融合。

2. 利用生活实例生活实例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真正启示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品德课上讲解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例如,可以让学生讲述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与父母间的矛盾,然后延伸讨论爱和责任的概念。

3. 利用视觉影像视觉影像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影视、图片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点。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看一部关于孝道的纪录片或电影,从中感受到家庭观念和道德思想的重要性。

4. 利用拓展实践拓展实践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参加社会活动或实践课外知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情感体验和理解思想品德课上的知识点。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或生态保护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自己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性。

5. 利用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灵活方式。

它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下更好地理解课上所讲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对实际情况的解决策略。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讲述一个案例,如三胞胎在公主晚会上的故事,从中理解同情心和互助精神的重要性。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则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下面是一些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1. 以身作则: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展示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引导学生跟随。

2. 利用故事和寓言:故事和寓言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工具。

可以通过讲述寓言故事或者观看相关动画片来向学生传递道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正确的价值观。

3.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游戏或者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正确的道德观念。

4. 树立情感联系:通过制作情感墙、写信、传递祝福等方式,让学生表达对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使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5. 班级活动和实践:组织班级活动和实践,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可以组织义卖活动、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精神。

6. 伦理教育课程设计: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伦理教育的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判断。

可以利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价值观。

7. 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可以建立学生自治组织,让学生参与到组织的运作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参与学生自治组织,学生可以学会管理时间、协调人际关系等重要的生活技能。

8. 家校合作: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家长可以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作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和情景模拟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施:1. 创设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现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了解和探讨道德问题。

带领学生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社区清洁活动,感受环保的价值和意义。

2. 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道德的关注和追求。

组织学生观看感人的纪录片或宣传片,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互助和友爱的力量,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感进行反思和表达。

3. 游戏化教学:将游戏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立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通过游戏的互动和决策,探讨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

4. 案例研究:选取真实的道德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判断力。

以某个具体事件为案例,让学生细致观察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相似情况下应该做何选择。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行为的乐趣和价值。

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无私奉献。

6. 辩论和演讲:通过组织辩论和演讲活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和说服力。

组织学生就某个道德问题进行辩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了解多元的观点和价值。

7. 学生作品展示: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摄影等形式,将自己对道德问题的思考和感悟表达出来,展示在班级或学校公开场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主要涵盖了创设情境、情感教育、游戏化教学、案例研究、实践活动、辩论和演讲、学生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基础。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理念应用到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进行生活化路径的设置。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建议,帮助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

一、利用真实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通过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友谊、诚信、勤劳、尊敬等主题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他们面对的道德困境,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讲述一个学生遇到考试作弊的困境时,如何坚持自己的原则选择了诚实。

通过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道德选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予以落实。

二、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在模拟的场景中面对各种道德困境,让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到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友谊与团队合作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一个困难的任务中面临不同的道德选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合作、诚实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决策能力。

三、开展道德观察与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观察和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观察,让他们在班级、校园和社区中发现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并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环境整洁和道德行为,如捡垃圾、尊敬老师等,并记录下来。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引导他们分析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的原因,并总结出正确的道德准则。

四、小组合作项目小组合作项目可以帮助学生将思想品德课上学到的知识和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与道德相关的项目。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环保的海报,鼓励他们通过合作和创造力来表达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实施“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从如何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一、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设计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将道德和思想品德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和实践所学的道德价值观。

在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时,需要将道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

1.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经历,尊重他们的生活体验。

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教师可以将道德价值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些价值观。

2. 关注当前社会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道德问题的思考,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能力。

3. 引入案例和故事: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体案例和故事,来讲解和阐释道德价值观。

这些案例和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价值观,并引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选择生活化教学方法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关键。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1. 探究式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去探索和发现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3. 互动讨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路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设计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路径。

第一,注意教材选择。

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讨论诚实的话题时,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经历和决策,理解诚实的重要性和意义。

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一些关于健康、环保等方面的话题,以便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注重情感体验。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该通过情感的引导和表达,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行为的美好和正面影响。

可以运用情感化的教学方法,如影视欣赏、课堂互动等,帮助学生体验和感知道德情感。

在谈论友谊的主题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友谊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和真挚,进而激发他们对友谊的思考和行动。

开展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应该注重行动和实践的引导,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道德观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和行动。

在谈论公德的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和社区公德规范,并引导学生亲自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绿化等,以此培养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第四,互动讨论和启发思考。

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力,通过互动讨论和启发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道德问题,并形成独立的判断和态度。

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问题解答、思维导图等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从而在互动中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和识别问题的能力。

第五,家校合作。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可以通过家访、家校联络会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验,进而更好地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与社会接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作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应当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以便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发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本文将针对该问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实施途径供大家参考。

一、搭建教育平台生活化教学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

我们可以选择学校,设置宣传栏、思想品德课堂、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特别是宣传栏,可以放置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话题、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主动了解、思考。

二、选择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例如,选用情境模拟的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真实、模拟的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实用性、可操作性。

我们可以将课堂学习和生活相结合,以生活伦理事件为例开展教学,教学内容涵盖生活中的尊重、诚信、友爱、勇气等品德主题,通过讲解课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领悟和体验正义、友爱、忠诚、勇气等道德品质在生活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并将其转化为生活中实际的言行。

三、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竞赛、课程设计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其中。

比如下棋、玩文学小游戏、小组合作制作课程设计。

还有前段时间,疫情突发,学生不能到学校上课,我们采用线上的形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设计了一个“健康之星”的活动,以体现学生对于健康事半功倍的重视和关注,同时借用在线手绘制作和合成、线上视频制作等,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以及实现学生与课程的融合。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游戏、竞赛中接受正处境下思想品德的教育。

最终达到生活中自发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强化课内外的联动要让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必须强化课内课外的联动。

学生应该有机会将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与身边的事情联系起来,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因此,我们可以设置居家作业、调研报告等,督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记录下来。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思想品德所具有的关键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关键时期。

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思想道德的关键途径,也是小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将具体介绍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支持性学习环境生活化教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需要创造支持性学习环境。

小学教室的管理、教师语言、教师态度、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都成为了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充满热情和欢乐的学习环境,并且确保学生们在这个环境下能够安全地表达、探索和学习思想品德。

二、真实情境教学真实情境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核心。

对于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教师需要选择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来开展探讨。

例如,爱国、感恩、守法、诚实等话题,可以结合学生的身边环境来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悟道成才。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区,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材内容亲子互动除了课堂中的教学,还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互动。

这样可以让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而且渗透到孩子的家庭生活中,增强孩子感受生活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家中时常会遇到与课堂不同的情境,家长的督促可以增强孩子不同场合的应变能力。

四、开展游戏活动游戏是小学生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各种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游戏。

例如,以讲道德故事为基础的游戏、组队角色扮演游戏等。

这些游戏除了可以在轻松的游戏情景中学习道德,也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反思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虽然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教师也需要在学生学习之后进行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收获和问题,进一步改进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生活化教学是培养孩子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关键时期,通过生活化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下面介绍几种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行动,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在班级中设定一个模拟的市场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交易的过程中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或者通过模拟尊师重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尊师重道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意识。

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说班级里发生的一些纠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明辨是非、公正判断,培养他们的公正心态。

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体验与不同角色相关的思想品德要求。

可以让学生扮演家长、老师、学生等不同角色,体验不同的思想品德要求和责任担当,从而提高他们的情商和道德水准。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设计一些道德游戏,比如道德猜谜、道德棋盘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思想品德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道德观念。

五、情感教育法情感教育法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表演、故事阅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情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同理心。

六、实践体验法实践体验法是指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社会的善良和道德观念。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福利院、慈善机构等地,带领他们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情况,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公益活动,体验善行的快乐。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之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得到体验和实践。

那么对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有哪些方法呢?一、教师生活化引导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生活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周围事物的本质、规律、特点和意义。

例如,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生活中的亲身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近,也会促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热情。

此外,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参观公共事业设施、社会服务机构、企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和学习思想品德知识。

二、教材生活化编写其次,生活化教学中的教材编写需要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和生活场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

教材应从生活中安排例子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概念,同时注重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凝聚力。

例如,在讲解分享和爱心时,教材中可以引入诸如“在家与亲人分享自己的好成绩,表达自己的感激与关爱” 等实际例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和身边人分享,提高对分享行为的认识。

三、互动生活化教学第三,引入互动教学和游戏、竞赛等元素,增强思想品德课程的参与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讨论、小组交流等互动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末增强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在教材中安排游戏、比赛等元素,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最后,通过文化活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例如,开展关爱行动、义卖等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关爱社会和他人的美好,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集体行动和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对品德行为的认识。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需要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文化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让学生在生活中融入学习,注重实践体验和情感认知的培养,积极地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义务观和道德观,最终使学生真正做到“拥有良好思想品德,做快乐、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塑造优秀的人格品质。

以下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思考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将上课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观察案例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领悟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

比如,通过讲述克服挫折的故事,让学生明确坚持不懈、积极进取的品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动力和信心。

二、以身作则学生对老师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践行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给学生树立榜样。

比如,当学生在讲台上表现欠佳时,教师可以通过态度温和、鼓励积极引导的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也向学生说明了善意和关爱的价值。

三、多元化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同,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因此,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信息的吸收和理解效率。

在思想品德课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对联法、设问法、习惯养成法、形象法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思想。

四、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因为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和动力。

在思想品德课中,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情感的内涵和价值,能够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提升情商。

比如,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入手,引导他们理解和发掘自己的情感需求,积极、健康地表达情感。

五、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相比较于单向讲授,互动式教学更能够与学生建立互动式关系,让他们更快地掌握内容。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应该鼓励学生多发言、多思考,引导他们为自己的言论和想法提供支撑。

六、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的一种探究性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理性、客观地认识事物。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生活化教学是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验,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思想品德的实践。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下面将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特点,介绍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注重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校园文化,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如整治校园环境、帮助他人等,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责任意识。

二、注重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教学还应该注重案例分析,通过真实生活中的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品德道德素养。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周围发生的事情,选取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汲取道德启示,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情感交流,促进学生成长生活化教学强调情感交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学生的成长,倾听学生的心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情景演练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体会情感的力量,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注重体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受,让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能够有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道德决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加生动和具体。

五、注重情感熏陶,引导学生行为规范生活化教学还应该注重情感熏陶,通过真情感染、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际交往和行为规范。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已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活化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下面就有效的途径来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生活化教学。

一、寓教于乐,增强认同感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思想品德课程不太感兴趣,为了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思想品德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举例来说,对于小学生来说,提升自尊自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说话比赛、英语朗诵活动等,让他们在竞争中增强自信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会因此而有所收获,从而更加认同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二、注重生活经验,激发情感共鸣小学生对于个人经历和感受比较重视,对于抽象的道德教育理念往往难以理解。

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教育对象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来理解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在讨论诚实守信与诚信的话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或者他人的诚实与诚信的经历,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寓教于乐的故事、寓言故事等进行讲解。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情感共鸣,更容易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

三、注重实践,培养品德习惯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教师应当注重生活化实践教学,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品德修养和品德实践。

通过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做一件好事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和主动性。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

小学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教育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感悟、领悟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成为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以下是一些实施途径。

一、利用日常生活教育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情感、行为和体验,这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实践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多种途径,将品德观念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在学校里教育学生要有团结合作的品质,在家庭里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感悟和学习到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二、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生活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开展“友谊”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友谊大比拼,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友好相处,培养学生的友爱情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再如,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约意识。

三、制定生活化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学校和教师可以制定相关的生活化教学计划。

在教学计划中,可以安排“生活化教学周”、“实践体验周”等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建立生活化教学环境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学校可以通过打造生活化教学环境,让学生随处可见、随时可感的方式来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在校园里设置一些道德风尚墙,让学生随时都能看到和感受优秀的品德典范;在教室里设置一些思想品德的实例展示,让学生通过观看、思考、讨论,来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五、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生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上深刻体验到思想品德课的内容。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品德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几种小学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探析。

一、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和场景,让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品德主题,设计一些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和理解品德的内涵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帮助他人的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需要帮助的人和帮助他人的人,通过互动和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给予帮助,倡导互相帮助的价值观念。

二、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利用游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和实践品德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团队合作的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些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品德思考和价值观探索。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品德知识,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身边的典型案例,如捡到他人遗失物品后的处理方式,给学生讲述案例的经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通过分析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学生明白正确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

四、互动讨论法互动讨论法是通过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品德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
摘要: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要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思品与社会》;生活需要;课堂活动《思品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

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让小学《思品与社会》课融入学生生活。

一、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思品与社会》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

”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也就是说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

比如我在教学《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农村,学校里也基本上都是当地
的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很容易发生危险。

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

借助这节课,我认为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所以这堂课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

并要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二、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资源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

在《思品与社会》教学中,要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让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及与之相关的故事。

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教学主题。

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
讲一讲有关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件毛衣,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织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油然产生对家长的爱。

三、选取素材要来源于生活
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让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

这就要求教师做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景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四、思品课堂教学活动要生活化
《思品与社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如教学《平安回家》时,我采用视频的方法带领学生认识藏有交通标志的漫画,仔细观察交通图标,联系交通路线说说自己的发现,将认识交通标志与实际交通状况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指引,使学生很快明白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含义和应注意事项。

五、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
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如我在教学《爱惜粮食》时,先让学生去了解家长种粮的过程,其作用最多是在学生脑中思考这个过程和一个结论——粮食来得不容易,并没有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去体验。

怎样让学生去体验这份辛苦呢?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模拟插秧活动,让学生抓一把鸡毛毽子,弯下腰,右手把这些毽子一行摆六个,人倒退着走,十分钟后交流这一活动的感受。

有了这腰酸腿痛的真切体验,再来谈种粮的过程,学生就仿佛是自己参与了种粮。

有了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就深深地烙进了学生的脑海。

(作者单位:四川省岳池县新场小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