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维生素C是一种已糖醛基酸,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

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关键词:维生素C,质量控制,含量测定
1.简述
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

英文名称:Vitamin C ,Ascorbic Acid
1.1性质
分子式:C6H8O6;分子量:176.12u;CAS号:50-81-7;酸性,在溶液中会氧化分解。

1.1.1物理性质
外观:无色晶体;熔点:190 - 192℃;沸点:(无);紫外吸收最大值:245nm;荧光光谱:激发波长-无nm,荧光波长-无nm;
1.1.2维生素性质
溶解性:水溶性维生素;推荐摄入量:每日60毫克;最高摄入量:引起腹泻之量;
缺乏症状:坏血病;过量症状:腹泻;主要食物来源:柑桔类水果、蔬菜等
1.2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3、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4、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5、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6、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2.维生素C的药理作用
2.1 药理毒理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

2.2 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

蛋白结合率低。

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

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

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

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2.3 适应症 1.用于防治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克山病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用大剂量本品治疗。

2.用于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络合,使铁排出加速)。

3.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治疗有效。

4.用于治疗肝硬化、急性肝炎和砷、汞、铅、苯等慢性中毒时肝脏的损害。

3.维生素C系列产品的开发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厂家都在致力于开发高附加值的VC衍生物,如瑞士罗氏公司除了生产VC、VC粉、脂肪包膜VC外,还有一定生产规模的VC钠(L-抗坏血酸钠)、VC钙(L-抗坏血酸钙)、VC多磷酸酯、VC棕榈酸酯、VC磷酸酯镁、VC硬脂酸酯、VC-葡萄糖化合物等品种,这些产品的售价远远高于VC。

我国也有厂家在研究,但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生产规模上仅是刚刚起步。

《中国药典》2005版收录了以下复方制剂:维生素C泡腾片、维生素C泡腾颗粒、维生素C注射液、维生素C颗粒、维生素C钙、维生素C钠、维生素C片。

由于VC在生产片剂时常用湿法制粒,需经过制软材、制粒、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与水份、高温接触时间较长,会加速VC的氧化。

而将普通VC原料用不同的辅料进行微囊包衣处理,制成含量不同的可直接压片的颗粒VC,即提高了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附加值。

目前VC的复方制剂已发展了水溶性、脂溶性、氨基酸类、微量元素类等多种品种。

4.维生素C的鉴别
4.1与硝酸银反应。

维生素C分子中有烯二醇基,具有强还原性,可被硝酸银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产生黑色金属银沉淀。

4.2与2,6-二氯靛酚反应。

2,6-二氯靛酚反应为一染料,其氧化型在酸性介质中为玫瑰红色,碱性介质中为蓝色。

与维生素C作用后生成还原型无色的酚亚胺。

4.3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维生素C可被亚蓝基、高锰酸钾、碱性酒石酸铜试液、磷钼酸等氧化剂氧化为去氢抗坏血酸,同时抗坏血酸可使其试剂褪色,产生沉淀或呈现颜色。

4.4糖类反应。

维生素C可在三氯化醋酸或盐酸存在下水解、脱羧、生成戊糖,再失水,转化为糠醛,加入吡咯,加热至50℃产生蓝色。

4.5紫外分光光度法。

维生素C在0.01mol/L盐酸溶液中,在243nm波长处有唯一的最大吸收,利用此特征进行鉴别。

5.杂质检查
《中国药典》规定应检查维生素C及其片剂、注射剂的澄清度与颜色,另外对维生素C原料中铜、铁离子进行检查。

另外还有炽灼残渣,重金属,细胞内毒素等。

注射液和泡腾制剂还需检查酸碱度。

【检查】5.1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3.0g,加水15ml,振摇使溶解,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色,将溶液经4 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取滤液,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B),在420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过0.03。

5.2 炽灼残渣不得过0.1 %(附录Ⅷ N)。

5.3 铁取本品5.0g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标准铁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铁铵863mg,置10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25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ml,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D 杂质检查法),在248.3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

5.4 铜取本品2.0g两份,分别置25ml量瓶中,一份中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B);另一份中加标准铜溶液(精密称取硫酸铜393mg,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1.0ml,加0.1mol/L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A)。

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附录Ⅳ D 杂质检查法),在324.8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应符合规定。

5.5重金属取本品1.0g,加水溶解成25ml,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维生素C注射液相关检验项目及标准规定(仅供参考):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含量测定] 含维生素C(C6H8O6)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可见异物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性状] 应为无色至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装量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pH值应为5.0~7.0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颜色吸收度应不得过0.06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细菌内毒素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鉴别] 化学反应应呈正反应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不溶性微粒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检查] 无菌应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鉴别] (1)化学反应应呈正反应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 [鉴别] (2)化学反应应呈正反应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见异物检查法补充规定》 [检查] 可见异物应不得检出
《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见异物检查法补充规定》 [性状] 应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
6.含量测定
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大多是基于其具有强的还原性,可被不同氧化剂定量氧化。

因容量分析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被各国药典所采用,如碘量法,2,6-二氯靛酚法等。

又相继发展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适用于复方制剂和体液中维生素C的测定。

6.1 碘量法。

淀粉溶液遇到碘会变成蓝紫色,这是淀粉的特性。

维生素C能与蓝紫色溶液中的碘发生作用,使溶液变成无色。

通过这个原理,可以用来检验一些蔬菜中的维生素C。

通过消耗I2的量可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方法: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法(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s 内不褪。

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

6.2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P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
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
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方法(维生素C注射剂):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50mg),置100ml量瓶中,加偏磷酸-醋酸试液2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稀释液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2mg)置50ml的锥形瓶中,加偏磷酸-醋酸试液5ml,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玫瑰红色,并持续5s不褪色;另取偏磷酸-醋酸试液5.5ml,加水15ml,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液滴定,作空白试验校正。

以2,6-二氯酚靛酚滴定液对维生素C滴定度计算,即可。

6.3高效液相色谱法。

取维生素C标准品约221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储备液。

分别精密量取储备液适量,用流动相稀释成每1mL含0.26~0.70 m g的递度标准液,用上述的色谱条件测定。

以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得回归方程。

(n=6)
6.4紫外分光光度法:在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pH=9.5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2mL,1.06µg/mL甲基紫2mL。

在其中一个比色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在另一个比色管中不加维生素C标准溶液;用二次蒸馏水定容,摇匀。

用水作参比,1cm比色皿于265nm处,分别测定试剂空白的吸光度A1和溶液的吸光度A2,并计算⊿A=A2-Al。

6.5碘酸法:在一定量的盐酸酸性试液中加碘化钾—淀粉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碘酸钾滴定。

当碘酸钾滴入后即释放出游离的碘,此碘被维生素C还原,直至维生素C完全氧化后,再滴以碘酸钾液时,释放出的碘因无维生素C的作用,可使淀粉指示剂呈蓝色,即为中点,其反应如下:KIO3 + 5KI + 6HCl→6KCl + 3H2O + 3 I2 。

在50ml的烧杯中,用移液管注入1%的KI0.5ml,0.5%淀粉液2ml,以及制得的样品试液5ml;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10ml(加2.5毫升)。

用0.001N KIO3液滴定,要一滴一滴加入,并时时摇动烧杯,至微蓝色不褪为终点(一分钟不褪为止)。

记录所用KIO3液毫升数。

同上法再测定3次。

用各次测定的平均值,计算维生素C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