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案 卤代烃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卤代烃是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卤素原子的一类化合物。

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进行整理,并对其应用领域进行简要介绍。

一、卤代烃的性质1.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受卤素原子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卤代烃的沸点、密度和溶解度都随卤素原子的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

以氟代烃为例,由于氟原子的电负性较高,使得氟代烃具有较低的沸点和密度,同时溶解性也较好。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卤代烃具有较强的亲电性,易于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常见的亲电取代反应包括醇的取代反应、亲电芳香取代反应等。

卤代烃可以通过加热或与强碱反应生成烯烃。

例如,傅-克反应是一种用于制备烯烃的方法,其中卤代烃与碱金属由于剥夺掉卤素原子而生成烯烃。

卤代烃还易于发生消除反应,如氢化消除和醇消除。

氢化消除是指卤代烃与碱或金属在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以消除卤素原子和氢气生成烯烃或炔烃。

醇消除则是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等碱的反应,生成烯醇或炔醇。

二、卤代烃的反应1. 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是卤代烃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该反应是指在存在亲电试剂的条件下,卤代烃中的卤素会被其他亲电试剂取代。

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硫酸、水、醇等。

例如,氯代烷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2. 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卤代烃中较为重要的反应类型之一。

消除反应是指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与其他基团发生消除,生成一个新的双键或三键结构。

常见的消除反应有β-消除、α-消除等。

例如,氯代烷可以通过β-消除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或炔烃。

3. 氢化反应氢化反应是将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替换为氢原子的反应。

该反应通常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常用的催化剂有Pd/C、Pd/CaCO3等。

氯代烷可以通过氢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烷烃。

三、卤代烃的应用由于卤代烃具有较高的亲电性和反应活性,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如氯、溴、碘等)。

卤代烃的性质与反应涉及到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展开论述。

一、物理性质1.1. 熔点和沸点:卤代烃的熔点和沸点较高,一般随着卤素原子的原子量增加而增大。

以氯代烃为例,随着氯原子数目的增加,熔点和沸点逐渐升高。

1.2. 溶解性:卤代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但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乙醚、醇类和醚等。

这是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较高,与有机溶剂中的极性分子发生相互作用。

二、化学性质2.1. 卤代烃的亲电性: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卤代烃分子中的卤素与其他原子或基团发生反应时,具有较强的亲电性。

例如,卤代烃可以与亲电取代剂如氢氧根离子(OH-)或卤代铜(CuX)发生取代反应。

2.2. 亲核取代反应:与亲电取代反应相对应的是亲核取代反应。

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可以被亲核试剂如氧化物离子或配体亲核取代掉。

这些亲核取代反应可以发生在脂肪卤代烃中,如卤代烷烃或芳香卤代烃中,如卤代苯等。

2.3. 消除反应:卤代烃可以通过消除反应转化为烯烃或炔烃。

这些消除反应可以通过碱催化或热催化的方式进行,其中包括氢化脱卤和β-消除等反应。

2.4. 卤代烃的重排反应:卤代烃还可以发生重排反应,其中分子内的原子或基团的排列顺序会发生改变。

这些重排反应包括包括β消除重排、Wagner-Meerwein重排和费托重排等。

2.5. 其他反应:卤代烃还可以发生许多其他的反应,如环化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酯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都是卤代烃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转化过程,为有机化学合成提供了重要的反应途径。

总结: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类别之一,其性质与反应多种多样。

在本文中,我们对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反应类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通过对卤代烃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验或合成中合理选择反应途径。

《有机化学》第四章 卤代烃

《有机化学》第四章 卤代烃

9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章
二、 卤代烃的命名


(一)习惯命名法
对于不饱和卤代烃,其命名方法是:选择含有卤素原子和不饱和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主链编号时使不饱和键的位次最小。顺反异构体用Z/E或顺/反标明其构型。例如:
— —
CH3—
CH2CH3
CC
Cl —
CH3
反-3-甲基-2-氯-2-戊烯
例如:
CH3CH2CHCH2Cl

2-苯基-1-氯丁烷
11
过 渡 页
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 卤代烃的性质
3 重要的卤代烃
12 第二节 卤代烃的性质
一、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
接下页
室温时,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和溴甲烷为气体,其余卤代烃为液体 或固体。卤代烃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一些卤代烃,如CH2Cl2、 CHCl3等本身就是有机溶剂。除一氯代烃的相对密度小于1外,溴代烷、碘 代烷以及多氯代烷的相对密度均大于1。
构造式
熔点(℃)
沸点(℃)
CH3Cl CH3Br CH3I
CH2Cl2
-97 -93 -66
-96
-24 4 42
40
三氯甲烷
CHCl3
-64
62
四氯化碳
CCl4
-23
77
氯乙烷
C2H5Cl
-139
12
溴乙烷
C2H5Br
-119
38
磺乙烷
C2H5I
-111
72
1-氯丙烷
CH3CH2CH2Cl
-123
卤代烃可分为饱和卤代烃(又称卤代烷)、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族卤代烃。例如: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

卤代烃教案引言:卤代烃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化合物之一,也是许多有机合成反应的重要中间体。

本教案将介绍卤代烃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卤代烃的教案,将能够深入了解卤代烃的结构、命名、制备方法以及常见的反应类型,从而为他们今后的有机实验和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基础。

一、卤代烃的概念和性质1. 卤代烃的定义:卤代烃是指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如氯、溴、碘或氟)取代烃中的氢原子所形成的有机化合物。

2. 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根据卤素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烃基的碳原子数目进行命名,常见的命名方式有IUPAC命名法和通用命名法。

3. 卤代烃的性质:卤代烃通常呈无色液体或晶体,有特殊的臭味。

它们在常温下通常是不可混溶的,且密度较水大。

卤代烃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和毒性。

二、卤代烃的制备方法1.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a. 直接卤代:通过将烃与卤素直接反应来制备卤代烃。

这种方法常采用加热反应,在溶液中加入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b. 间接卤代:通过烃的氢原子与卤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来制备卤代烃。

该方法常用于烃中氢原子难以置换的情况。

三、常见的卤代烃反应类型1. 反应类型:a. 卤素原子的取代反应: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如自由基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等。

b. 亲核取代反应: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可以被亲核试剂(如醇、胺等)取代,生成醇、胺等化合物。

四、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 卤代烃作为反应的底物:卤代烃可以作为重要的底物参与有机合成反应,如芳香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

2. 卤代烃作为反应的中间体:卤代烃也可以作为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参与到复杂的反应过程中,如氯代化反应、溴代化反应等。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卤代烃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卤代烃的命名方式和制备方法。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卤代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重要应用。

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今后的有机实验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

大学有机化学卤代烃教案

大学有机化学卤代烃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和命名方法。

2. 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了解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教学重点: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卤代烃的命名方法。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卤代烃样品3. 实验仪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烃?烃有哪些性质?2. 引入卤代烃的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

二、新课讲解1. 卤代烃的分类- 根据烃基结构: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代芳烃- 根据卤原子的数目:一元卤代烃、二元卤代烃等2. 卤代烃的命名- 饱和卤代烃:按照烷烃的命名方法,用“卤代”替换“烷”字- 不饱和卤代烃:按照烯烃或炔烃的命名方法,用“卤代”替换“烯”或“炔”字- 卤代芳烃:按照芳烃的命名方法,用“卤代”替换“苯”字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随着分子中碳原子和卤素原子数目的增加而升高(氟代烃除外)- 密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 溶解性:不溶于水或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能溶于很多有机溶剂三、课堂练习1. 给出几个卤代烃的分子式,让学生写出它们的名称。

2. 根据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判断下列卤代烃的沸点、密度和溶解性。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卤代烃的概念、分类、命名方法和物理性质。

2. 强调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和物理性质。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2. 提问:卤代烃有哪些化学性质?二、新课讲解1.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卤代烃与水反应,卤素原子被羟基取代- 消去反应:卤代烃与醇溶液反应,卤素原子和相邻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消去- 取代反应:卤代烃与卤素反应,卤素原子被另一个卤素原子取代2.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由烃与卤素单质反应制得- 由醇与卤化氢反应制得三、实验演示1. 实验一:卤代烃的水解反应2. 实验二: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四、课堂练习1. 根据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判断下列反应的类型。

《有机化学基础》卤代烃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卤代烃教案
5.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卤代烃的结构、命名、物理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提问伯仲叔碳原子。
以烷烃为例引导命名
作业处理
P48 1
板书设计
第四章 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分类:
二、卤代烃的命名:
普通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
三、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课后反思
课程进行的较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根据和卤原子相连的C原子可分为
伯卤代烃、仲卤代烃、叔卤代烃(卤原子相连的C原子是伯、仲、叔C。)
Hale Waihona Puke 二、卤代烃的命名:1.普通命名法-用于结构简单的命名
2.俗名-有些卤代烃采用俗名
CHCl3氯仿(三氯甲烷) CHI3碘仿(三碘甲烷)
CF2Cl2氟里昂(二氟二氯甲烷)
C6H6Cl6六六六(1,2,3,4,5,6-六氯环已烷)
3.系统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把卤原子当作取代基,即烃的卤代衍生物。它的命名与烃的命名相似,但在烃名称前面需标明卤原子的位置、数目和名称。例如:
对氯苯酚 2,4-二溴戊烷 1,1,1-三氟-2-氯-2-溴乙烷
课堂练习:
注意: 复杂的卤代烃用系统命名法命名,选择连有卤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把卤原子和支链均作为取代基。编号一般从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如果卤素和烃基有相同的编号时,应使烃基的编号最小。取代基的列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先列出。其他遵循烷烃的命名原则。
第二节卤代烃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卤代烃的概念、性质和结构特点;2. 掌握卤代烃的常见命名方法;3. 了解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卤代烃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概念及结构特点;2. 卤代烃的命名方法;3. 卤代烃的合成方法;4.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和生物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介绍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药领域、农业领域等。

一、卤代烃的概念及结构特点1. 学生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讨论碳原子与氢原子形成的有机化合物的特征;2. 教师向学生介绍卤代烃的定义和结构特点,主要包括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

二、卤代烃的命名方法1. 学生回顾有机化学命名规则,重点复习碳链的编号方法;2. 教师讲解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按优先级命名、使用字母缩写表示卤素等。

三、卤代烃的合成方法1. 教师介绍卤代烃的常见合成方法,如加氢反应、卤代亲电试剂的反应等;2. 学生与教师一起分析实例,探讨卤代烃合成方法的应用。

四、卤代烃在有机合成和生物领域的应用1. 教师向学生介绍卤代烃在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如作为试剂参与反应,合成有机化合物等;2.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小讨论,探究卤代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例如在制药过程中的作用;3. 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四、教学设计实施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检查学生对卤代烃知识的理解情况;2. 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回答提出的问题;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五、课后拓展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卤代烃的实际应用案例,撰写观后感,并在下一节课进行分享讨论。

以上是卤代烃教学设计的大致框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合成与反应机理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合成与反应机理

大学化学教案:有机化学中的卤代烃合成与反应机理介绍有机化学是化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机理。

卤代烃是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卤素(氯、溴、碘或氟)的一类化合物。

在有机化学中,合成和研究卤代烃的反应机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本教案将介绍有机化学中卤代烃的合成方法以及其反应机理。

合成方法1. 单官能团卤代烃的合成单官能团卤代烃是只含有一个官能团(如醇、醚、酮等)的卤代烃。

常见的单官能团卤代烃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a. 卤素直接取代反应这是最常见的合成单官能团卤代烃的方法之一。

该反应会将卤素直接取代掉原有的官能团。

例如,醇可以通过与氯化亚砜(SOCl2)反应生成卤代烃。

b. 氢化卤代反应氢化卤代反应是第二种常见的单官能团卤代烃合成方法。

该反应会将卤素还原为氢原子,并与官能团的残基结合生成新的官能团。

例如,醛可以通过与氢氯酸反应生成卤代醇。

c. 磷酸盐酯与卤化物反应磷酸盐酯与卤化物反应是合成醚类化合物的常见方法。

该反应中,磷酸盐酯会与卤化物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醚类化合物。

例如,乙醇可以与氯化亚砜反应生成乙醚。

2. 多官能团卤代烃的合成多官能团卤代烃是含有两个或多个官能团的卤代烃。

由于多官能团的存在,其合成方法相对较复杂。

常见的多官能团卤代烃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a. 分步合成法分步合成法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官能团逐一引入化合物中的方法。

首先,合成第一个官能团的卤代烃,并进行必要的保护反应。

然后,在保护反应后的卤代烃中引入第二个官能团,并继续进行保护反应等。

通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最终得到多官能团卤代烃。

b. 立体选择性反应立体选择性反应是利用官能团的空间构型来合成多官能团卤代烃的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使得官能团的引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要求。

例如,通过选择具有立体选择性的还原剂,可以将酮中的卤素还原为卤代醇。

c. 反应序列法反应序列法是将多个反应连续进行,最终得到多官能团卤代烃的方法。

卤代烃大学教案

卤代烃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卤代烃的定义、结构、性质、分类和命名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卤代烃的定义、结构、性质。

2.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教学难点:1. 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

2. 卤代烃的命名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学中的烃类化合物,提出卤代烃的概念。

2. 介绍卤代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新课讲授1. 定义: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有机化合物。

2. 结构:介绍卤代烃的分子结构,包括碳链结构、官能团等。

3. 性质:讲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沸点、溶解度、反应活性等。

4. 分类:介绍卤代烃的分类方法,包括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等。

5. 命名:讲解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系统命名和习惯命名。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验证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步骤:(1)观察卤代烃的沸点和溶解度。

(2)进行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

(3)观察反应现象,分析反应产物。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卤代烃的定义、结构、性质、分类和命名方法。

2. 总结卤代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卤代烃的基本知识。

2.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有机卤代烃的教案设计

大学有机卤代烃的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大学有机卤代烃课程名称:有机化学课程章节:有机卤代烃教学目标:1. 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卤代烃的制备方法;3. 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2.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3. 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5.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强调碳氢化合物的重要性;2. 提问学生是否熟悉氯、溴、碘等卤素,以及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存在形式;3. 引入卤代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15分钟)1. 讲解卤代烃的定义,即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所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2. 介绍卤代烃的分类,包括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多卤代烃等;3. 举例说明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和命名规则。

三、卤代烃的制备方法(20分钟)1. 讲解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包括自由基取代反应、离子取代反应等;2. 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卤代烃制备试剂和条件;3. 通过示例反应,演示卤代烃的制备过程。

四、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15分钟)1. 讲解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如沸点、熔点、溶解度等;2. 介绍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如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3. 分析卤代烃的反应活性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之间的关系。

五、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如卤代烃的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等;2. 介绍卤代烃在药物合成、香料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实例;3. 强调卤代烃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的作用。

六、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10分钟)1. 讲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包括卤代烃的制备、性质验证等;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3.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卤代烃的概念、制备方法、性质和应用;2. 强调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有机化学卤代烃知识点

有机化学卤代烃知识点

有机化学卤代烃知识点有机化学中,卤代烃是一类以卤素取代烃基的有机化合物。

常见的卤素包括氟、氯、溴和碘。

卤代烃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试剂和中间体,并且在药物、农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卤代烃的合成方法、反应性质和应用。

一、合成方法:1.卤代烃可以通过卤素与饱和烃反应得到。

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反应物摩尔比例和反应时间等。

以氯化亚铜作为催化剂,可以加速卤化反应的进行。

2.卤代烃还可以通过卤素与不饱和烃反应得到。

不饱和烃中的双键或三键易于被卤素攻击,形成卤代烃。

这种反应通常需要光照或加热条件。

3.邻位和对位取代反应也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卤代烃的方法。

邻位和对位取代反应可以通过亲电体取代或自由基置换反应实现。

亲电体取代适用于反应物中含有活泼卤素的情况,自由基置换适用于反应物中含有活泼氢原子的情况。

二、反应性质:1.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烃中卤素与亲电试剂发生反应,取代掉卤素原子。

常见的亲电试剂包括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

例如,卤代烃与亲核试剂氢氧根离子(OH-)反应生成醇;卤代烃与亲电试剂亚硫酰氯(SOCl2)反应生成亚硫酰卤。

2.消除反应:卤代烃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之间存在α-和β-位关系。

当α-位和β-位上存在不同的官能团时,消除反应可能发生。

例如,卤代烃与碱反应可以生成烯烃。

3.重排反应:卤代烃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发生重排反应,产生更稳定的碳碳键排列方式。

重排反应对于有机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实现环化反应或产生特定官能团。

三、应用:1.药物和医疗领域:卤代烃常被用作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麻醉药物的前体。

例如,卤代烃被用作植物中药物提取物的酯化试剂,可以增强其生物活性。

2.材料科学:卤代烃可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

例如,氟代烃可以用于制备具有超低表面张力和耐热性的涂料材料。

3.农药和防腐剂:卤代烃具有杀虫和防腐的特性,常被用于制备农药和木材防腐剂。

总结: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丰富的合成方法和多样的反应性质。

《卤代烃》 讲义

《卤代烃》 讲义

《卤代烃》讲义一、卤代烃的定义和分类卤代烃是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产物。

根据分子中卤素原子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按照分子中卤素原子的数目,又可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从烃基的结构来看,卤代烃还可以分为饱和卤代烃(即卤代烷烃)、不饱和卤代烃(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和芳香族卤代烃。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通常是无色液体或气体,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

卤代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升高。

在同碳数的卤代烃中,沸点的高低顺序为:碘代烃>溴代烃>氯代烃>氟代烃。

这是因为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就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相对密度方面,一氯代烃的相对密度小于 1,而一溴代烃和一碘代烃的相对密度大于 1。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卤代烃可以与多种亲核试剂发生取代反应。

例如,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时,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

以氯乙烷为例:CH₃CH₂Cl +NaOH → CH₃CH₂OH + NaCl2、消去反应在强碱的醇溶液中加热,卤代烃分子脱去卤化氢,生成不饱和烃。

例如,溴乙烷在氢氧化钾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CH₃CH₂Br +KOH → CH₂=CH₂↑ + KBr + H₂O3、与金属反应卤代烃能与某些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有机金属化合物。

例如,卤代烃与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格氏试剂。

四、卤代烃的制备1、烷烃的卤代在光照或加热的条件下,烷烃与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但这种方法得到的卤代烃通常是混合物,不易分离提纯。

2、烯烃和炔烃的加成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或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卤代烃。

例如,乙烯与溴的加成:CH₂=CH₂+ Br₂ → CH₂BrCH₂Br3、醇的卤代醇与氢卤酸发生反应,羟基被卤素原子取代。

五、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可以通过其发生的各种反应引入其他官能团,构建复杂的有机分子。

例如,通过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引入羟基,通过消去反应生成不饱和键等。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案卤代烃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案卤代烃
03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防有害气体 积累。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
•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现场,确保环境卫生。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
01
安全措施
02
实验操作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操作。
03
实验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实验,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 施。
04
对于有毒有害的试剂和气体,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化学防 护眼镜、实验服等。
04
卤代烃的应用
有机合成中的卤代烃
02
01
03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常作为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用于 合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如醇、醛、酮等。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取代反应、消除反应等实 现,从而合成出多种有机化合物。
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使得合成过程更加高效和可靠。
药物合成中的卤代烃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可以得出卤代烃 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理,进 一步理解卤代烃的性质和应用。
讨论
本实验可以进一步探讨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 消除反应等性质,以及不同类型卤代烃的反 应差异和影响因素。同时也可以结合实际应 用,了解卤代烃在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前景和限制条件。
卤代烃在药物合成中常作为重 要的中间体,用于合成多种药 物,如抗生素、抗癌药、抗炎 药等。
卤代烃在药物合成中具有较高 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能够提 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卤代烃在药物合成中还具有较 低的毒性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使得药物更加安全可靠。
其他领域的应用
01
卤代烃在化学工业中常用于生产多种化学品,如表面活性剂 、染料、香料等。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的卤代烃。

(2)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3)学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卤代烃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了解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机理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2)引导学生从结构角度分析卤代烃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卤代烃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含有卤代烃的物品,如塑料、制冷剂、灭火剂等,引出卤代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卤代烃的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2)卤代烃的分类: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烃基的结构(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原子的数目(一卤代烃、二卤代烃等)进行分类。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样品和列举数据,让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状态、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并总结其规律。

3、化学性质讲解(1)取代反应以溴乙烷为例,讲解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的过程,强调反应条件和机理。

实验演示:在试管中加入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然后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证明溴离子的存在。

大学卤代烃教案

大学卤代烃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卤代烃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分类。

2.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规则、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3. 学会分析卤代烃的合成、反应及应用。

教学重点:1. 卤代烃的概念、结构特点及分类。

2.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1.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如碳碳双键、三键、羟基、羧基等。

2. 引入卤代烃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的地位。

二、新课讲授1. 卤代烃的概念及结构特点(1)定义:卤代烃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2)结构特点:卤代烃分子中,卤素原子取代了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形成了C-X键。

2. 卤代烃的分类(1)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一卤代烃、二卤代烃、多卤代烃。

(2)根据烃基的种类:烷基卤代烃、烯基卤代烃、炔基卤代烃等。

3.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1)以烃基为母体,按照烷烃的命名规则命名。

(2)在烃基名称前加上“卤代”二字。

(3)若有多个卤素原子,则按照卤素原子的种类及个数命名。

4.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反应类型(1)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烃在亲电试剂的作用下,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

(2)消去反应:卤代烃在碱的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

(3)加成反应:卤代烃在亲核试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醇。

(4)水解反应:卤代烃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三、课堂练习1. 命名下列卤代烃:(1)CH3-CH2-CH2-CH2-Cl(2)CH3-CHCl-CH2-CH32. 写出下列卤代烃的合成方法:(1)CH3-CH2-CH2-CH2-Cl(2)CH3-CHCl-CH2-CH3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卤代烃的概念、结构特点、分类、命名规则及化学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卤代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

2. 查阅资料,了解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的学科。

其中,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生物体系、合成有机化学和药物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

一、卤代烃的定义和特点卤代烃是指分子中含有卤素(氟、氯、溴、碘)取代烃基的有机化合物。

它们的分子结构通常较简单,且具有明确的取代位置。

卤代烃可以根据卤素在烃分子中的取代位置分类为: 1度卤代烃、2度卤代烃和3度卤代烃。

其中,1度卤代烃是指只有一个碳原子与卤素原子相连;2度卤代烃是指两个碳原子与卤素原子相连;3度卤代烃则是指三个碳原子与卤素原子相连。

二、卤代烃的命名规则卤代烃的命名主要基于以下原则:确定主链、编号、指定卤素取代位置和名称。

1. 确定主链在一个分子中,选取有机碳链最长的一条作为主链。

2. 编号以主链上最近的一个官能团为起点,逐个编号各个碳原子。

3. 指定卤素取代位置用数字表示卤素取代碳原子的位置,并在碳原子编号之前加上相应的前缀。

氟代烃用"F-"表示,氯代烃用"Cl-"表示,溴代烃用"Br-"表示,碘代烃用"I-"表示。

4. 命名将所有取代官能团按字母顺序排列,列在化合物名称的前面。

此外,如果主链中有重复的取代基,则用相应的前缀表示其个数。

三、结构示例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示例。

1. 1-氯丙烷 (1-Chloropropane)结构示意图:CH3CH2CH2Cl2. 2,2-二氯丙烷 (2,2-Dichloropropane)结构示意图:CH3CHClCH33. 1,2,3-三溴戊烷 (1,2,3-Tribromopentane)结构示意图:CH2CH2CH2CHBrCH2Br以上示例展示了不同取代位置和不同卤素的卤代烃的命名和结构。

通过了解卤代烃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有机化学在实际问题中。

大学有机卤代烃教案

大学有机卤代烃教案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班级:XX班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教学目标:1. 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熟悉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

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卤代烃样品3. 实验仪器和试剂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 回顾烃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引入卤代烃的概念,解释卤代烃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定义:烃分子中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的化合物。

2. 卤代烃的分类:a. 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一卤代烃、二卤代烃、三卤代烃等。

b. 根据烃基的结构: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代芳烃等。

3.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a. 确定主链:选择含有卤素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b. 编号:从离卤素原子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c. 添加前缀: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添加相应的前缀。

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a. 状态:常温下除一氯甲烷、氯乙烯、氯乙烷是气体外,大多数为液体或固体。

b. 沸点:熔沸点大于同碳个数的烃,随碳原子数增多,沸点依次升高。

c. 密度: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和一氯代物外,其余卤代烃密度都比水大。

5.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a. 取代反应:卤代烃在碱或光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b. 消去反应:卤代烃在醇溶液中与碱作用发生消去反应。

c. 水解反应:卤代烃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

6.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a.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包括卤化反应、加成反应、置换反应等。

b. 实验室制备卤代烃的方法主要有卤代烃的合成、卤代烃的氧化等。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提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大学有机卤代烃的教案设计

大学有机卤代烃的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授课对象:大学化学专业学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及命名方法。

- 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熟悉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及命名方法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4. 卤代烃的应用领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有机化学中烃类化合物的知识,引出卤代烃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卤代烃?卤代烃有哪些分类?二、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及命名方法- 讲解卤代烃的定义,包括卤素原子的引入和取代基的种类。

- 介绍卤代烃的分类,如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等。

- 讲解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包括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介绍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

- 讲解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如亲电取代反应、消除反应、加成反应等。

三、课堂小结1. 总结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及命名方法。

2. 强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卤代烃的应用领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卤代烃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讲解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如烃的卤化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等。

- 介绍实验室制备卤代烃的常用试剂和操作步骤。

2. 卤代烃的应用领域- 讲解卤代烃在医药、农药、合成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 引导学生思考卤代烃的应用前景。

三、课堂小结1. 总结卤代烃的制备方法。

2. 强调卤代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四、课堂讨论1. 提问:卤代烃有哪些危害?如何减少卤代烃的环境污染?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案_卤代烃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教案_卤代烃
R RCH2 X R CH X R R C R
伯(一级)卤代烷 仲(二级)卤代烷 叔(三级)卤代烷
X
示 例
CH3 CH3CHCH2CH3 Cl 2-氯丁烷

CH3CH2CH2CH2Br 1-溴丁烷

CH3CCH2CH2CH3 Br 2-甲基-2-溴戊烷

7.1.2 卤代烃的命名
1、对于简单卤代烃的命名,可在相应的烃前面家卤素名称,称为 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一元卤代烃 二元卤代烃 三元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3、按所连烃基不同 CH2=CHBr 溴乙烯 Cl 3-氯环己烯
Cl CH2=C-CH=CH2 2-氯-1,3-丁二烯 F2C=CF2 四氟乙烯
饱和卤代烃
CH3CH2CH2X
பைடு நூலகம்
X
不饱和卤代烃
卤代芳烃 芳香卤代烃
X CH2X
Ar(CH2)nX
4.按卤素连接的饱和碳原子的类型,可分为伯、仲和叔卤 代烃 ,常用1°、2°、3°表示。
第七章



卤素原子与烃基通过σ 键相连接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 代烃(halohydro-carbon 或 alkylha-lides),可用通过RX(X=F、 Cl、Br、I)表示。 卤代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可用作杀虫剂、制冷 剂、溶剂等;也可用作化学和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塑料 的原料等。含卤素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由化学合成而得。 本章对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进行讨论,这 是有机化学中两类重要的反应。
示例
CH3-CH2-CH-CH 2-CH-CH 2-CH3 CH3 Cl
3- 甲基 -5- 氯庚烷 3- 氯 -5- 甲基庚烷 × 4- 甲基 -2- 氯己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代烃
2.按分子中所含卤原子的数目,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饱和卤代烃
CH3Cl
Br
CH2 CH2
Br Br
CHI3
氯甲烷
溴代环己烷 1,2-二溴乙烷 三碘甲烷
一元卤代烃
二元卤代烃
三元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3、C按H2所=CH连Br烃基不同 Cl
溴乙烯 3-氯环己烯
Cl
CH2=C-CH=CH2 2-氯-1,3-丁二烯
2-氯丁烷

CH3
CH3CCH2CH2CH3 Br
2-甲基-2-溴戊烷

7.1.3 命 名
1、简单的卤代烃用普通命名或俗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烃基名+卤素名
CHCl 3 氯仿
CHBr 3 溴仿
CH I3 碘仿
CF 3CF 2CF 3 全氟丙烷
CH 2Cl 氯化卞
2、复杂的卤代烃用系统命名法
1. 卤代烷通式: R X ( X = F, Cl, Br, I)
RCH2 H
RCH2 X
X = Cl Br I
自然界中存在极少,主要是人工合成的。
R Cl , R Br , R I
RF
性质接近 通常总称卤代烷
性质特殊 氟代烷
2、卤代烃的官能团:-X
C-X键是极性键,化学性质较活泼
X 起吸电子作用
NBS试剂是进行烯丙式烃类α-H溴代的特殊试剂
CH2 C O N-Br
CH2 C O
NBS 试剂 (N- 溴代丁二酰亚胺)
反应有两个特点: 1) 反应条件低,低温即可。
2) 产物纯度高,付反应少
取代活性:3°H > 2°H > 1°H
NBS
CH3CH2CH=CHCH3
CCl4,沸腾
CH3CH-CH=CHCH3 + CH3CH2CH=CHCH2
HC
N
2.1 2.5 3.0 P
2.1
一些元素 的电负性
O
F
3.5 4.0
S
Cl
2.5 3.0
Br
2.8
I
2.5
通过诱导效应使σ电子发生偏移
卤代烃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CH 2
CH Cl
n
CF2 CF2 n
Cl
CH
Cl
CCl 3
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
7.1.2 分 类
第7章 卤 代 烃
(Halohydrocarbons)
➢ 本章内容
7.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制备 7.2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7.3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7.4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7.5 消除反应的机理 7.6 卤代烯烃、芳烃和多卤代烃
7.1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和制备 7.1.1 概 况
卤代烃:烃分子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3-苯基-1-溴-2-丁烯
CH=CHBr
溴代苯乙烯
9.1.4 异构现象
异构体数目比相应的烷烃多,既有碳架不同,又有卤原子位置的不同
CCCC
CCC C
丁烷
Cl CCCC
CCC C Cl
Cl CCCC
Cl CCC
C
氯代丁烷
7.1.5 卤代烃的制法
卤代烃在自然界极少存在,主要是由化学合成而得
1)烷烃卤代
4-甲基 -2- 氯己烷
Cl
CH3
CH3-CH2-CH-CH-CH2-CH3 Br Cl
3- 氯 -4- 溴己烷 3- 溴 -4- 氯己烷 ×
先写小基团、再写大基团
练习
BB((CSrSrC2C)H)22HHCC3C3乙3233CH乙乙HHCC3H基甲甲乙22H基CH基CC2基2基H基C2CCCHHCC1CC21HHHH221HCHCHHCC11313C2溴HHC2溴BCC2CB溴HC2HH溴溴BH溴丁HrB丁HHr2H2丁r2丁戊Cr2C2戊烷2CCCCHH烷烷烷H烷HHH333333
1)烃为母体,卤素作为取代基
2)饱和卤代烃以烷烃名称为基础,选取含卤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并从卤原子开始编号
3)取代基的列出按“顺序规则”小的基团先列出
示例
CH3-CH2-CH-CH2-CH-CH2-CH3 CH3 Cl
3- 甲基 -5- 氯庚烷 3- 氯-5- 甲基庚烷 ×
CH3-CH-CH2-CH-CH2-CH3
CH2= CH-CH-CH2-Cl CH3
Cl
CH3
3- 甲基 -4- 氯 -1-丁烯 2- 甲基 -1- 氯 -3-丁烯 ×
4 -甲基 -5- 氯环己烯
卤代芳烃命名时,以芳烃为母体
侧链卤代芳烃命名时,卤原子和芳环都作为取代基
32 1
CHCH2CH2Cl 4 CH3
3-苯基-1-氯丁烷
4
32
1
CH3 C=CH CH2Br
反1氯甲基4氯环己烷
Br Br C(SH
(S)3
Cl
(R
(R)2
4)当有两个或多个相同卤素时,在卤素前冠以二、三等
示例
2-甲基-3,3,5-三氯己烷
5)当有两个或多个不相同的卤素时,卤原子之间的次序是 氟、氯、溴、碘
示例
2-甲基-3-氟-4-溴-1-碘丁烷
卤代烯烃命名时,以烯烃为母体,以双键位次最小编号
Br
Br
反应特点:
1、限于制备烯丙基卤代物和苯甲基卤代物 2、烷烃的溴代反应比氯代反应困难 3、碘代反应更难,一般不用烷烃碘代制备碘烷
2乙基1溴丁烷
Cl
Cl
CCCll lCCCCCl HHCCHH32HH32CCCCCC32CCHHHHCHHHHCCC3323HC3C3CCHHHCC3HHHHC32HH3C3H23lC3C3Hl 3
反((R(R1R))()R2氯2,2),33甲,32二二,基3二甲甲二甲基基4基甲氯33基环3氯氯己戊戊氯3烷烷烷戊氯烷戊烷
CH3 CH3
CCCClCllCll l CCHH32CCCCHHHH3C3CCCHHCCHH33HH22CC22CCll ll 反(反反 R)反1112,氯13氯氯C甲氯H二甲甲2甲基C甲基基H基基34444氯3氯氯氯环环氯环环己己戊己己烷烷烷烷烷
(R)2,3二甲基3氯戊烷
CBC(BBSrH(HrSr)B33()CCCS3rCCHHH3)H甲2H22C23CCCC甲C2基HCHHCCHHH甲基H2CC2HH2C2CC1C3H3HB基2CHCHCC213rH溴HCHH2H2CCCH12H溴3戊2HCCH3C2烷戊HH溴H3HC33烷2H戊C3烷H3 2(S)乙3基甲C基1H2B溴1r丁溴烷戊烷
F2C=CF2 四氟乙烯
一元卤代烃
多元卤代烃
饱和卤代烃
CH3CH2CH2X
X
不饱和卤代烃
卤代芳烃
X CH2X
4.按卤素所连的碳原子的类型
RCH2 X
R R CH X
伯(一级)卤代烷 仲(二级)卤代烷
R RC X
R 叔(三级)卤代烷
示例
CH3CH2CH2CH2Br
1-溴丁烷

CH3CHCH2CH3 C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