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优秀教案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教学目标】1.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2.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3.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4.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
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
那么,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国共合作)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使学生在接受授课前,对本课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轮廓,方便教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1.背景:(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
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
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3)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时间、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会主席。
《国共合作北伐》教学设计
第2课国共合作北伐教学目标1、知识要点:①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
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③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主要史实。
2、能力要求:①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思想品德教育:①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背景和内外政策的学习,初步认识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这个政权不可能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可能改变旧中国的命运。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国共合作的确立。
难点: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②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资源】国共合作相关课件、图片,北伐战争路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教师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1924—1927年的历史是北洋军阀势力走向没落和国民大革命兴起、发展到最后失败的历史。
这一时期,孙中山革命实践的屡屡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深切感到改组国民党、寻求新的革命道路的重要性。
走新的道路,依靠一派军阀打倒另一派军阀的道路是再也行不通了。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与国民党结成革命统一战线,是打倒军阀统治和外国列强的正确道路。
2、国共合作形成。
这样,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正式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课堂小结任务四: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本节课的重大历史事件。
回顾本课所学,画出
时间轴。
时间轴不
仅能帮助
学生巩固
本课所学
知识,而且
有助于培
养和提高
其时空观
念素养。
板书设计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兴起高潮失败
课后作业
宣传招募,等你挑战
请你站在国民革命军立场上,结合史实,展开合理
的想象,设计一个宣传作品,要求:(1)形式不限:
可以是演讲稿、标语、歌谣、传单、漫画等;(2)所
创作的宣传品必须符合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展开
合理想象,创作出自
己的宣传作品。
加深学生
对北伐战
争时期宣
传战的理
解,培养和
提高学生
的想象能
力、创新精
神和创造
能力。
增强
对历史事
件的共鸣
和理解落
实教学目
标5、
教学反思。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评估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与政治的重要性,并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事件和人物。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 分析与评估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团结的影响;3. 研究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4. 掌握相关的关键词、事件和人物。
二、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提出问题,例如:你能想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曾经合作过吗?2. 学生回答问题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了解。
第二步: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0分钟)1. 向学生提供有关国共合作的背景材料,包括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和国共两党的分歧。
2.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他们合作的目标是什么?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国共合作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步: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团结的影响(20分钟)1. 学生参考课本和其它资料,研究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和团结的影响。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共合作的影响的短文,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第四步: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包括北洋政府的腐败和北方军阀的割据状态。
2.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回答问题,例如:北伐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它的经过和结果如何?3. 学生参考课本和资料,讨论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统一的影响。
第五步:总结与评估(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问题,例如: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如何评价?2. 学生回答问题,参与全班讨论,并评估他们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理解。
三、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篇有关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短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分析。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示范教案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本课是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在反帝反封建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教学目标1.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概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3.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教师:上图是黄埔军校的校门上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但后来却有人将其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入斯门!”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让我们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
(设计意图)通过黄埔军校校门上的对联以及讲解,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教师也可以使用体系化资源中“【课程引入】北伐战争情境导入”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出现1.国共合作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初,……在各派军阀中,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实力最强。
他们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1920年的直皖之战和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取得胜利,控制了中央政权。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引言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阶段性胜利和失败,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国共合作的形成与背景1. 国共合作的背景国共两党在中国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国共合作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党对抗外敌入侵和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共同愿望。
国共两党在民族意识、政治目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共同点,这为合作奠定了基础。
2. 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形成离不开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的倡导,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这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而国共两党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政治与军事上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三、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与失败1. 北伐战争的初期阶段性胜利北伐战争在初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最为突出的便是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这一行动为国共合作赢得了一定的政治与军事基础,并开始了北伐战争的进程。
2. 北伐战争的失败及国共合作的破裂尽管北伐战争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国共双方对于统治权的争夺以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北伐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这一阶段的失败也直接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四、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1.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民众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民众产生了重大影响,政治上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与抗日情绪,社会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经济上也带来了一定的变化。
2. 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及发展的影响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两党在政治上的分歧与斗争将直接导致国共内战的爆发,至此为止,两党的矛盾开始激化,并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五、总结与展望本文从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阶段性胜利与失败,以及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共同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这次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课承接上一课《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但在反动势力的镇压下认识到必须团结其他革命力量。
同时,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中遭遇挫折,也渴望寻找新的革命力量。
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开启了国民大革命的新篇章。
(二)教材内容国共合作的实现:介绍了中共三大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以及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北伐胜利进军:讲述了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北伐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势如破竹,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说明了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开始。
(三)教材特点注重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教材清晰地展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以及北伐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突出人物的作用:教材中提到了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汪精卫等众多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活动和决策,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强调历史的影响:教材阐述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如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及其重要作用。
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
理解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初中历史《北伐战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 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 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 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根据材料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概括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把本节所学内容运用其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5.15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之 北伐战争)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配套练习
1.“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
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蒋介石B.李宗仁
C.叶挺D.彭德怀
2.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令,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当时广东国民政府确定的打击对象有( )
①张作霖②吴佩孚③孙传芳④袁世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4.“叶挺独立团奉命担任攻击汀泗桥的任务,他们在当地农民的引导下,沿山间小路绕到敌人侧后方,出其不意地发动猛攻……敌人全线崩溃……”这段史实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5.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发生了()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覆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叙述较为熟悉,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阐述其历史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 争说课稿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内容,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它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早期斗争,下启国共十年对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阶段。
通过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的探索和成长,以及国共两党合作与斗争的复杂关系。
教材对这一内容的编排较为系统和全面,涵盖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北伐战争的目的、经过和影响等方面。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史料等素材,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_____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往往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同时,他们对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准确。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和重要战役;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史料、观看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于推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北伐战争中汲取革命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案背景1.1 教学对象本教案适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主要针对中国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 理解中国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了解北伐战争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 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3 教学资源•PowerPoint演示文稿•革命时期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板书工具和白板二、教学内容和步骤2.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 - 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 - 北伐战争的起因和发展; -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影响。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激发兴趣•展示一些相关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兴趣;•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是指什么?你们对这两个历史事件有怎样的了解?第二步: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使用PPT演示,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形成原因;•分析国共合作对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影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第三步: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和发展•使用PPT演示,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重要事件;•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同学们参与讨论,提出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步: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影响•结合历史背景和具体事件,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有哪些正面影响?是否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第五步:总结和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梳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关系;•提出思考题:如果没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革命的进程会有哪些不同?2.3 教学方式和方法•利用PPT演示和历史资料,结合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评估3.1 自我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二)中共三大的召开(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四)北伐战争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产生的结果: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1.条件: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国共合作的实现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北伐胜利进军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二次北伐和张学良东北易帜【作业布置】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3.影片《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哪里?。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教案: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和目标。
2. 了解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 分析国共合作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a. 南京政府的腐败和对中国的势力边沿化。
b. 国民党内部的抵制和挑战。
c. 共产党在苏联的培养和加强。
2. 国共合作的目标a. 争取国民党内部改革,推动“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b. 打击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势力。
c. 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3. 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a. 广州起义的成功,北伐战争的打响。
b. 蒋介石的掌权与北伐战争的推进。
c. 中共地方势力的扩展与巩固。
4. 北伐战争的影响a. 加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团结。
b. 推动了国民党内部的改革与现代化。
c.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抗议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南京政府的腐败和国民党内部的抵制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解释:解释国共合作的定义和意义,以及北伐战争的背景和目标。
3.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国共合作的形成背景和目标,以及北伐战争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4. 小组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5. 总结:总结国共合作对于中国革命的作用和意义,强调其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反思。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小组展示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意义的理解是否准确和深入。
五、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了解更多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的事件和人物。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研究论文,探讨其影响和启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背景、目标和意义,培养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提高了学生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兴趣与理解。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教材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主题是国民大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教材内容安排线索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历史节奏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较,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以及概括和归纳的能力;(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教学要点】、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问题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历史问题。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第14课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辛亥革命,那么辛亥革命的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归纳,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中,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起来。为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国民党和中共进行第一次合作,在20世纪20年代,发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之一。
二、师板书课题,讲授新课:
(一)学生快速浏览课本59-61页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内容,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黄埔军校建立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领导人是?地点?
2.黄埔军校的办学象、方针、战果
4.思考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历史地图册21页《北伐战争形势图》和课本分析北伐经过。
四、课堂小结:
学生先试着归纳,师再小结。通过学习本课大家要充分认识到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宁汉合流的实质和东北易帜的重大意义等历史问题,主动探究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以此为基础,勤思考多发问。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课历史课后练习 并预习第13课内容
教学
反思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师生共同学习这部分内容,在共同学习过程中尤其对北伐经过基本史实要掌握透彻,时间关系要理顺,战役先后顺序搞清,识图辨图能力要加强。
(二)快速浏览课本第三部分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独立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了解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
2.国民革命夭折的原因
3.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史实
4.历届国民政府中心变迁顺序
学生浏览课本,师巡视,然后由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师生互动解答,师点评总结。师生共同学习此部分内容,此部分内容为本课一重点和难点,尤其讲述“宁汉合流”,要引导学生看课本小字,划下并识记重点内容。
02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及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和国共两党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将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三个部分进行讲解,意在使学生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1.知道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事;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引导学生搜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通过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让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事实的方法。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感受国民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教师出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的图片,并指出该校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体现了该校的办学宗旨。
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带着疑问,学习本课。
二、预习检查1.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2.国民革命的结果如何?教师活动:展示时间轴,解释新概念“国民革命”,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相关内容,概括国共合作的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方式,知道蒋介石通过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以及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的史实;掌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黄埔军校的创办、北伐战争的进程与结果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阅读、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史料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原因分析,理解北伐胜利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合作及展示,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利用图片、影视资料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和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革命人士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战斗中不惜流血牺牲的史实,学习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明白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办和北伐战争。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教材57页有一首《国民革命歌》,曾在军内外广泛传唱,是家喻户晓的革命歌曲,1926年7月1日被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为代国歌。
出示作业本第32页《国民革命歌》相关资料,猜一猜它的旋律与哪一首著名儿歌相同?──出示《两只老虎》歌词提问:歌曲中列强、军阀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打倒他们?怎样才能打倒他们?导入课题: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学生哼唱旋律比较两首歌曲的联系预计学生能顺利地回忆旧知识,并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说出20世纪中国的时局,进而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背景──要打败共同而强大的敌人北洋军阀需要联合其他革命党派歌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便于学生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以及北伐的目的、主要对象和成果等内容新课教学(一)整体感知:(1)什么是第一次国共合作?(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标志、成果、破裂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回答相应的历史事件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形成体系,对本节课的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新课教学(二)出示图片:《握手──纪念第一次国共合作90周年图片展》(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提问:(1)共产党国民党的阶级属性相同吗?(2)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3)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为什么同意与共产学生讨论,合作探究,联系旧知识(共产党代表劳苦大众的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 2.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4.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培养学生根 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利。
1923 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
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
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
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
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
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3)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时间、标志: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
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
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使学生 在接受授课 前,对本课 知识的学习 有一个轮 廓,方便教 学的进行。
引导学 生观察生动 的录像,在 此基础上, 层层深入,
1/9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
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我党进
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
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
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
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
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
(国共合作)
讲授新课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
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
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
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
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中国国民党陆
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
(2)时间:1924 年 5 月
(3)地点: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组建
生层层深入 分析,培养 学生的综合 分析能力。
【博闻】军校门口贴着一副对联:“升官
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
批是“革命者来”。
(1)建立过程:1921 年(辛酉年)12
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
山,马林向孙中山提出“创办军官 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
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
的方式,1922 年 7 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
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
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外合作”,即共产党员、
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
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这个倡议得到了共
产国际的赞同。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1.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包括创办
的时间、地点、创办目的、作用。
探究第一次 国共合作的 背景、基 础、内容、 合作方式等 问题。培养 学生的探究 能力。
引导学
2/9
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翻阅课
4.合作方式: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 本,找出答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共产党要建 案,分析原
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 因。
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关于建立统一战线
【教学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05 年 4 月 29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
预习课
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 本,思考问
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 60 年两党 领导 题。
3/9
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
校”。
(4)创建目的: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
立 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5)创建作用:为后来的国民革命输送
了大批人才(或为后来的国民革命奠定了基
础)。
(三)北伐的胜利进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地图,了解北伐的
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取得的成
就、北伐的结果、北伐的意义等;教师进一步
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打垮了吴佩孚的主
力。9 月和 10 月,北伐军先后攻占武汉三
镇,夺取了两湖战场上的决定性胜利。
4/9
在中路江西战场上,北伐军以第二、六军 为主力,9 月初挺进江西。11 月攻克九江、南 昌后,沿江东下,克安庆、芜湖,于 1927 年 3 月占领南京。打败了孙传芳的主力。
在东路闽浙战场,以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为 主力,10 月攻占福建安定,福建军队倒戈, 很快占领福建全省。浙军有的起义自治,有的 倒戈,1927 年 2 月占领杭州。3 月由于上海工 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使北伐军不费枪弹 进驻上海。至此,孙传芳的军队彻底溃败,长 江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北伐军所得。
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
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
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
基础。
新三民主义内容: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
免除帝国 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
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
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 民主义成为国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
会主席。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
阅读课
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内容:大会确定 本,初步了
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 解本课内
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 容。
有李大钊、毛泽东等 10 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
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引导学生对比“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使学
生进一步认识到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博闻】《北伐誓师词》中说:国民痛
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
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1.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在中
国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2.对象:1926 年 7 月,国民革命军在广
州誓师北伐,矛头直指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
霖三大军阀。
3.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北伐军分三路
绘制表
北伐:西路进攻湖南、湖北;中路取江西;东 格,归纳总
路夺福建、浙江。以西路为全军主攻方向。 结本课知识
在西路两湖战场上,北伐军以叶挺独立团 点,加深记
为先锋,以第四军为主力,第三、第七、第八 忆。
军相配合。7 月,北伐军先攻克了长沙。8
月,夺取平江、岳阳,又取得了军事要隘汀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