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7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论语译注读后感7篇
论语译注读后感
论语译注读后感(1):
《论语译注》读后感
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形象直接关联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教师的爱与众不一样,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妙结合。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们一齐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蓝天!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正因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因此能够安于贫穷,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正因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
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论语》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正因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论语译注读后感(2):
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作为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就应如何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为一个平凡人,就应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其实,这正是我们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东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对政治的关心和了解,对职业的热爱和投入,与同事的团结和合作,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对学术的严谨和进取,对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教师形象直接关联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立师德,铸师魂,练师功,树师表。”是这个时代的召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教师不朽的追求。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教师的爱与众不一样,它是严与爱的有机体现,是理智与热情的巧
妙结合。因此,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们一齐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职责,将一只只凝聚着师爱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蓝天!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一种平和的心态。生活中常常能见(读书笔记duhougan)到让你不顺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会失去心理平衡。二千年前的孔子也以前遭遇贫穷,当他走到郑国的时候,粮食都断了,他的学生不高兴的问他,怎样君子也会穷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能够安于贫穷,而小人则会正因穷而作乱。这份安于贫穷的心境至为难得,而他之因此能够安于贫穷,正是正因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够在贫穷中找到心灵的支点,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态。孔子并不掩饰对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诚的说:“如果能够发财,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但他也并不强求:“如果发不了财,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爱的工作。”达致幸福的路径有很多,金钱并非唯一途径,关键在于内心的快乐。他赞赏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是真正把孔子的人生观贯彻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够在物质的清贫之外,找到自己心灵的安稳和快乐,正因他们的喜怒并不依靠于外物,而存在于内心的安详与平和。在《侍坐》一篇中,他让几个徒弟各述其志,对那些看似远大的抱负,他置之一笑,而当曾点淡然说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风中与童子
嬉戏时,他却赞许的点头。可见孔子在内心并不真的认为君子务必治国平天下,人生最终的追求,仍然是要归结到内心的平静,要能够体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这些,其实都取决于心境。
《论语》关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诉人们就应怎样去生活才能够达致幸福,它是温暖人心的。而如何生活,是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其它各种知识之前最就应学习的,也是我们教师最需要传达给学生的,正因它关乎一个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拥有充实的内心世界。在这天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选取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们去用心感悟。
论语译注读后感(3):
我读完《论语译注》,也算是对《论语译注》有了些了解,还有了些兴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学问又有思想,一部《论语注释》流传至今好几千年,被人们捧若圣经,怪不得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都说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孔子最喜爱的莫过于德行优异的颜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样。我喜爱的既不是以德行见长的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语见长宰我、自贡,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学家——老挨批评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华了。别看他的笔墨不多,但他绝对是最受欢迎的一位了。孔子对他的评价是:
“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说公西华很善言辞,如果他生活在现代,就应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当上外交部长了。据说他当年白净的脸上长着有型好看的络腮胡子,比此刻的电影明星还帅啊。像他这样仪表堂堂能说会道的男生,即使没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当时,怎样着也算得上是个性得体的了吧。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从这段故事里可看出,当年公西华在那个大家庭中扮演着什么样的主角了吧。受欢迎,那是不用说的。不然分米的人怎样主动要求给他家那么多米?富贵,那更是显而易见的。既然他已经到了“乘肥马,衣轻裘”的程度,在那时还有几个比他更富的?此刻又有多少人开着宝马穿着裘皮大衣的?在史书上,似乎没有记载公西华家世的。也就是说,他绝对不是“富二代”。公西华的富贵,就应与他的潜质与才干是分不开的吧。
“自贡问曰:‘乡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下皆恶之,何如?”子曰:“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