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及王选奖

合集下载

我一生中的重要选择 王选

我一生中的重要选择  王选
(6)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假如人家 说我是权威,也许还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 而且我也在第一线。
(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 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 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以不同阶段时期的太阳来比不同学位和不 同身份人的精气神特点,生动形象,通俗 易懂。
(2)研究软硬件结合领域。
原因或条件:在已经建立起的科学部门中的无人的空白区上, 最容易取得丰硕的成果。 影响或结果:使他豁然开朗,找到了创造力源泉,投身到研究 软硬件结合领域。
背景解读
(3)锻炼英语听力。
原因或条件:要做研究,必须要很快地掌握国外的资料,必须 提高阅读速度和反应能力。 影响或结果:听了整整四年。
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么?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 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14年,方正集团总资产1521亿元,总收 入748亿元,净资产483亿元。
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选有什么关系吗?
作者简介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 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 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 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我国 新闻出版业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 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 的第二次发明”。被誉为“当代 的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 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 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 战的先驱”。2001年,王选获国 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语言幽默,引出演讲的中心话题——我一 生中的重要抉择;
作者即景设喻,拉近了作者与听众的距离, 又给青年人以极大的鼓舞。

中视广信参与的“中央电视台全台节目暂存交换系统”项目荣获“王选奖”一等奖

中视广信参与的“中央电视台全台节目暂存交换系统”项目荣获“王选奖”一等奖

体 内藏有拉 杆和 脚轮。 整个飞行箱系统配置 先进 , 布局合理 , 外形美
观 , 携 带便利 , 架设迅 速 , 使得整个 系统的性价 比以及录制和直播功
能都达到 了异常满意的效果 。
现主要承担江苏 电视台的
《人 间》 、
《证

》 、
《公 共演 艺吧 》 等 拦 目 的 录制任务 。
l l 瑰代咆视技 1 5 6 2 0 1 0 1 . 1
e
6 e r 巧出D,,占 _ 啊■—■曩




正 兴 华泰公 司 E F P 系统交付使用
由 北京正 兴华泰数码影视技术有限公 司承建的江 苏广播 电视总
台 6 讯 道 高清 E F P 飞 行箱 系统 于 近 日 完成 并交付使 用 。 这 是 继 2 0 0 6 年江 苏广 播 电视 总 台 1 6 讯 道标 清 E F P - ~ 3 箱系 统之 后 , 正 兴 华泰公
动阅 读相关软件和 终端 产 品 (文 房阅 读器 ) 、 图 书门 户业 务 (番薯 网
和爱读爱看 网 ) 、 数字复合 出版 技 术 以及 阿 @8 LB数字出 版 系统 。 目 前
方正 已经与全国
9
5%
的 出版 社 、
近400
家报社签约合作 ,
积累超过
5 0 万册的数字图 书资源 , 其丰 富的数字图书资源产品被全球4 5 0 0 多
江孤 省 广播电视总台全 台溉播 出分发板块建设是 电视 台内业 务 系 统中安 全 等级最 高的系 统 。 系统建 设的主 要 目标 是建设完备 的 安全 体 系 , 并最 终 实现 了 两 大 主 要设计 理 念 以全 程 文件 化 备 播 为核心 的 新 一 代播 出内容管理系统 ; 以节 目代码为纽带 、 节 目单驱动的备播 、 播 出业 务流程 。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人物点评文字稿-王选

点评人物文字稿——王选引子:方正集团介绍: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二十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007年集团总收入达400亿。

今天,方正已经拥有5家在上海、深圳、香港及马来西亚交易所上市的公众公司,和海内外的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员工近3万人。

方正是中国本土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之一,拥有并创造对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方正在PC制造领域连续7年稳居行业第二的地位,构筑起中国IT产业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制造基础。

近年来方正集团确立了IT、医疗医药双主业的发展战略,主动寻求跨越式发展机遇,将方正做实、做强、做大,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集团。

在这个国际化企业集团的背后,有着一位举足轻重的灵魂人物。

他一直带领着这个集团不断进步、进取,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骄人伟绩。

那他是谁呢?——王选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副主席。

荣誉奖励1985年因研制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获国家经济委员会表彰1985年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在首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奖1985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86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首届毕升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199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4年获美国中国工程师学会个人成就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1996年获王丹萍科学奖1996年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7年获台湾潘文渊文教基金奖1999年获香港蒋氏科技成就奖2002年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4年以来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北京市劳动模范、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光荣称号各界对王选的评价:※“半生苦累,一生心安”——夫人陈堃銶※“王选老师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搏战病魔,强忍病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推荐下载】王选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王选主要事迹个人荣誉-范文word版 (6页)

【推荐下载】王选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王选主要事迹个人荣誉-范文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王选个人资料成就背景_王选主要事迹个人荣誉王选(1937年2月5日-201X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副主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选的个人资料成就背景,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王选个人履历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

1941年·入上海南洋模范学校幼稚园。

1942年·入上海南洋模范小学。

1948年·小学毕业,升入上海南洋模范中学。

1954年·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大学三年级,选择计算数学专业,从此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1958年·大学毕业。

·参与北大自行研制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负责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了部分电路设计工作。

1961年·作出学术研究上的重要决定: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3年·开始锻练英语听力。

1964年·承担了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

1975年·开始从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中“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王选

王选

王选院士简介王选院士,汉族,江苏无锡人,1937年2月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现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董事,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

2003年当选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王选院士是著名的计算机应用专家,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

1975年开始主持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以后的电子出版系统的研究开发,跨越当时日本的光机式二代机和欧美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机阶段,开创性地研制当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印刷的特点和难点,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参数)描述笔划特性的方法,获一项欧洲专利和八项中国专利。

这些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取消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的发展。

同时,他又相继提出并领导研制了大屏幕中文报纸编排系统、彩色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远程传版技术和新闻采编流程管理系统等, 这些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使中国报业技术和应用水平处于世界最前列。

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王选院士因此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首届毕昇奖,首届中国专利金奖,陈嘉庚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洲华人工程师学会成就奖。

2002年初,鉴于王选教授在科技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务院隆重授予他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我的八个重要选择(一)人的一生会碰到很多机会,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社会需求(包括未来需求)的敏感,对技术发展方向的正确判断,一丝不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有助于把握机遇,取得成功。

风风雨雨几十年来,我经历了多次人生抉择,每一次都给我带来非凡的意义,甚至命运的转折。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王选同志先进事迹简介王选同志(1937年—2006年)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出生于上海,生前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王选同志一生执着追随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他创造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

他衷心拥护和坚定实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始终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不断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增光添彩。

他深知人才对于创业兴国的极端重要性,不计个人名利地位,以科学家的博大胸怀,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

王选同志以自己崇高的人品、巨大的贡献和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为广大知识分子和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爱戴。

王选同志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是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骄傲,他的事迹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生动诠释,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他不仅具有超前的眼光、非凡的魄力,更有献身科学,努力拼搏,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自主创新精神。

王选同志祖籍江苏无锡,1937年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

开明的家庭教育使他树立了爱国奉献的价值观和正直善良、诚实宽厚的做人原则;名师云集、学风优良的教学环境,塑造了他勤奋好学、善于思索的良好学风。

他从小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他树立的人生理想是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才智的科学工作者。

1954年,王选同志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分专业时,他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

当他看到国家“12年科技规划”中把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天工业乃至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时,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

王选

王选

王选王选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1952年8月6日-):女,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王选被《南方周末》、《中国妇女》等评为2002年年度人物;“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评选”中,王选又是十位人物之一。

中文名:王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中国上海出生日期:1937年2月5日职业:科学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政治面貌:九三学社社员目录简介生平活动年表荣誉奖励王选语录人物评价王选简介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人士,王选(科学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副主席。

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

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
第 四单 元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新课导入
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他是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领导者,他推 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他有着自主 创新的成长历程,他提出了很多的前沿观点。 他一生中有八次重要抉择,每一次抉择都与 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 位灵魂人物,让我们向他致敬!他就是—— 王选。今天就让我们从他的一篇演讲中来收 获启发:如何在处于人生重要抉择之时,做 出正确的选择。
堕落( duò )
膏药( ɡāo )
剥削( bō xuē )
狡辩( jiǎo )
出类拔萃( cuì ) 强词夺理(qiǎng )
阳奉阴违( wéi )
整体感悟
本文的标题是《我一生中的重大抉择》,那么,这 个“抉择”到底是什么?
明确:花大力气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 自己的作用。(原文有八个抉择,这里指第六个抉择)
作者简介
王选,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 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 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 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 驱”。2002年,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
背景资料
1998年10月,“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北大方正的创始人 王选在北大演讲。他谈了自己人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分别是:选 择计算数学专业;从硬件领域跨越到软件领域;锻炼英语听力;在 照排项目中采用新的技术途径;致力于商品化和企业化;大力扶植 年轻人;20世纪90年代进军日本市场 ;1995年进军广电业。本课 文节选了演讲的开头、“大力扶植年轻人”部分(第六个抉择)和 结尾。
赏析语言
1.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 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的太阳;博士 生呢,十点十一点钟的太阳。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王选女士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王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感动中国王选人物经历1995年,王选很偶然地了解到:第一届有关731部队的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两个日本人在会上报告了他们去浙江义乌崇山村调查731细菌战引起鼠疫流行的情况。

而义乌崇山村,正是王选父亲的家乡,也是她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

这让王选想起小时候,听父亲讲述13岁的小叔叔被鼠疫夺去生命临死前的悲惨情景。

父亲痛苦而恐怖的神情,让她难忘。

王选觉得自己应该参与这件事,为家乡的父老做些什么。

为此,她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

同年,王选带着两名日本学者一年数趟前往义乌崇山村调查取证。

就这样从一个村开始,挨家挨户调查当年日本细菌战受害的农民,进而发展到整个义乌,然后是宁波,再就是江西、湖南……从1995年到1999年,王选多次辗转在这几个地方,即使发起了诉讼,依然坚持调查下去。

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曾评价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感动中国王选人物故事父辈的经历深印心中1952年8月6日,王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中。

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得知,他们的祖籍在义乌崇山村。

也是父亲一次次地向孩子说起祖辈的经历,王选这才对历史有了切身的感受。

1942年的一天,一架钢铁怪物从村子上空掠过。

当地居民提心吊胆了好几天,之后人群中就开始出现传染病。

不知名的疾病很快肆掠开来,400多名村民走向死亡,王选的家族内也有8人相继离世,她13岁的小叔也未能幸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王选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王选人物事迹介绍

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王选人物事迹介绍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王选获得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的荣誉称号,下面小编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王选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我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和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致力于研究成果产业化,主持开发的电子出版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四次技术革新,使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国内报业和80%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研究。

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高科技应做到‘顶天立地’。

”这是王选一生奋斗的信条。

“顶天”即不断追求技术上的新突破,“立地”即把技术商品化,并大量推广、应用,而“顶天”是为了更好地“立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出版业仍是铅字排版和印刷。

为改变落后状况,1974年,我国设立“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

正在北大任助教的王选看到了巨大可能,他通过分析比较,决定跨过当时国外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研究世界尚无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历经艰难,1979年,我国首个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研制成功。

北大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夫人陈堃銶介绍,原理性样机做出后,有人劝王选,不要做下去了。

“但王选说,应用性研究如不做成商品,对社会就没有价值,所以他一直极力将成果转化为商品,和产业相结合。

”在艰苦研制条件下,王选团队不仅攻克汉字字形信息的计算机存储和复原输出的世界性难题,还在20多年间持续创新,与多个协作单位联合攻关,紧跟市场需求,先后研制出八代汉字激光照排产品,使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得到彻底改造,“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至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使用了王选团队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做到”才是“得到”的任意门

“做到”才是“得到”的任意门

23/10/2014 SCIENCE & TECHNOLOGY FOR CHINA'S MASS MEDIA赵建国:自1979年开始从事无线通信技术工作,在专业技术应用、科技研发,技术建设等方面,围绕着新华社通信业务发展、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工作,先后获得了新华社重大项目建设贡献奖、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专利,为新华社通信事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多年来,赵建国同志积极参加技术活动,独立或合作完成技术研究报告、技术方案、技术规划建议报告、学术文章等上千份,达几百万字之多,有效推动部门技术工作发展和进步,指导和引领部门的技术工作有效开展。

记者:获得“王选人才奖”有何获奖感言?“做到”才是“得到”的任意门2014年第七届“王选新闻科技奖”杰出人才奖毕江:对于获奖,并无特别感受可言,只希望感谢给自己发展机会的工作平台。

在北京电视台二十三年的时间里,不论是日常事务、工程项目、科学研究还是科技论文,不论是参与过程、领导团队还是独立面对,哪一项也离不开平台的支持,以及方方面面的指导和帮助。

不然,自己可能连获得机会的可能都不存在,遑论成功。

至于其中的个人努力,虽然也有付出、有时难免辛苦,反而是其中非常渺小的一部分,几近微不足道。

因此,感谢发展平台和工作机会,是此刻最想表达的观点。

何智敏:衷心感谢组织和同志们给予自己的这份荣誉!我觉得受之有愧。

我只是一路走来,从20岁走到今天50岁,一直伴随人民日报的事业发展,从事我喜爱的技术工作,共事我感恩的老师同事,做自己应做的事,尽自己应尽的责。

是人民日报的特殊地位给了我特别的位置而能从事比较特殊的技术工作,是人民日报的事业发展带动了人民日报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是因为有人民日报社的领导和我的各任领导的指导、指挥和帮助,是因为有我的同事、我各时期所负责的团队的同志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是因为有这些集体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我才意外地获得了这份荣誉。

计算机领域的重大奖项

计算机领域的重大奖项

计算机界的重大奖项知多少随着科学的发展,计算机的重要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同,计算机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内外纷纷设立各种奖项来奖励在计算机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者,同时这些奖项也激励着所有人对计算机的研究。

图灵奖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又叫“A.M. 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

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

由于图灵奖对获奖条件要求极高,评奖程序又是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合作者或在同一方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共享此奖。

因此它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计算机先驱奖IEEE—CS的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设立于1980年。

兼顾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工程实现,硬件与软件,系统与部件。

计算机先驱奖打破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限制,一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家获得了表彰。

这样,“科学无国界”这一原则在计算机先驱奖评奖中获得了较好体现,进一步突显了它的客观性、公正性。

当然,同其他评奖难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样,计算机先驱奖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缺憾,比如,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至今无人获奖(只有一名美籍华裔学者杰弗里·朱于1981年获此殊荣),包括许多杰出的海外华人计算机学者如王安、王浩、傅京荪等也都榜上无名,这是不能不令人们感到遗憾的。

这个奖项虽然没有高额奖金,只向获奖者授以铜质奖章和证书(必要时,IEEE—CS向获奖者及其配偶提供参加颁奖仪式的往返旅费),却成为计算机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受到普遍的重视和关注。

王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立于1962年,全国一级学会,独立社团法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是中国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团体,宗旨是为本领域专业人士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推动学术进步和技术成果的应用;进行学术评价,引领学术方向;对在学术和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认可和表彰。

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合集)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及颁奖词1.郑培民颁奖词: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

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2.张荣锁颁奖词: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

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3.王选颁奖词:他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他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他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

他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他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

他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4.刘姝威颁奖词: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

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张瑞敏颁奖词: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

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6.张前东颁奖词:他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选择,虽然他自己已经远离了死亡的阴影,但他却又一次奔向了死神,为的是把生命的阳光同样带给在死神面前挣扎的同伴。

“王选奖”广电专家组组长郭炎生着力打造传媒领域第一奖——访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郭炎生

“王选奖”广电专家组组长郭炎生着力打造传媒领域第一奖——访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郭炎生

“王选奖”广电专家组组长郭炎生着力打造传媒领域第一奖——访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理事长郭炎生佚名【摘要】今年年会,第五届王选新闻科技奖即将颁发.算起来,每两年一评,从第一届到第五届也已经有了将近十个年头.回忆起来,王选奖是从本世纪初,经过包括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内的数家组织与单位多年酝酿与筹备,在包括王选院士本人等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国政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批,并正式命名的.这是我国新闻界唯一跨媒体的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而作为中国新闻技联重点工作的“王选奖”评审,也确实为我国传媒界的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2页(P34-35)【正文语种】中文【前面的话】第五届王选新闻科技奖评审结束之际,为了即时的了解本届王选奖的评审情况以及获奖结果,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本届“王选奖”广电专家组组长郭炎生,请他就今年的评奖情况做一综述。

今年年会,第五届王选新闻科技奖即将颁发。

算起来,每两年一评,从第一届到第五届也已经有了将近十个年头。

回忆起来,王选奖是从本世纪初,经过包括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在内的数家组织与单位多年酝酿与筹备,在包括王选院士本人等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国政协、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批,并正式命名的。

这是我国新闻界唯一跨媒体的最高层次的科技奖项。

而作为中国新闻技联重点工作的“王选奖”评审,也确实为我国传媒界的新技术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第一届到第五届,在我参与的几届王选奖评审过程中,我越来越感到我们的评委的认真负责,一种责任感、使命感,这不仅是对获奖项目的负责,更是对王选奖的负责,对我们整个传媒行业的负责。

今年的参评奖项创下了历届之最,仅广电领域就比上一届报送了一倍还要多的奖项。

我可以说是一个广电的老人了,从王选奖的创建到今天,看到越来越多的同行把项目报送到这里来,我感到很欣慰。

马明、于纪恺获2016年“王选新闻科技奖”终身成就奖

马明、于纪恺获2016年“王选新闻科技奖”终身成就奖

11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6年学术年会·专题马明、于纪恺获2016年“王选新闻科技奖”终身成就奖个人简介:马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原高级工程师,曾组建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网管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研究课题“国家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运营管理系统”;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十余项广播发射台、电视调频发射台和电视插转台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组织并直接参与了“国家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总体方案”编制;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二等奖。

2000年度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有线电视科技杰出贡献奖”;2002年度获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科学技术奖”。

获奖感言:首先非常感谢这次评委会,得这个奖我感到十分荣幸。

王选奖是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它对新闻技术工作者的贡献很大。

作为一名广播电视领域的新闻工作者,在任职期间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将全国的有线电视网连接起来。

过去电视提供给人的内容是有限的,随着数字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领域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仅生产有限的内容,而是能够做到观众想看什么,就可以看什么。

所以,未来如果全国的网络、电视运营能够连接起来,将会发挥出很大的积极作用。

而关于广播领域的发展,从传播信息的角度来看,广播提供信息的成本相对廉价,为一个人提供信息内容与为亿万人提供服务的成本是一样的。

这是广播领域未来发展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做车载广播、与新媒体联系在一起会提供更加便捷、低成本的服务。

个人简介:于纪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总工程师。

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从事广播事业50多年来,曾历任原广电部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从1994年开始,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程师。

曾主持完成多个广播电视国家级大中型项目,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塔工程、上海电视塔工艺系统、国际台全数字化广播节目制作、自动播出系统工程,参加过多项国际台、电视台海外落地工程和经贸部援外广电工程的考察、制定技术方案、验收等工作。

第四届王选奖获奖项目揭晓——第四届王选奖 部分获奖项目介绍

第四届王选奖获奖项目揭晓——第四届王选奖 部分获奖项目介绍

第四届王选奖获奖项目揭晓——第四届王选奖部分获奖项目
介绍
本刊记者
【期刊名称】《《中国传媒科技》》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11月1日,随着会议室里传出的一阵阵热烈掌声,由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的第四届“王选奖”终审会胜利闭幕,备受业界关注的第四届“王选奖”获奖项目终于尘埃落定,共有来自通讯社、报社、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传媒各领域的48个优秀科技项目分获“王选奖”: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其中《新华社2008奥运移动报道系统》、
【总页数】9页(P18-26)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22
【相关文献】
1.“王选奖”报业专家评审组组长孙宝传技术在报业转型中的引领作用正日益凸显——“王选奖”报业组一等奖获奖项目简介 [J],
2.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名单揭晓 [J],
3.“天花板”下的求索——报业第六届王选新闻科技一等奖获奖项目简介第六届
“王选奖”报业专家评审组组长孙宝传 [J],
4.第四届“王选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J],
5.第四届“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获奖人专题 [J], 韩志国;李怡;盛浣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创新发展驱动未来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创新发展驱动未来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创新发展驱动未来作者:杨真来源:《中国传媒科技》 2016年第6期文/ 杨真2016 年,“王选奖”设立十周年。

“王选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设立,新闻界跨媒体的科技奖项。

其宗旨是推动新闻传媒界的科技进步, 服务于广大相关从业人员。

“王选奖”的项目奖和人才奖分别每两年评审一次, 对激励我国广大新闻科技工作者, 推动传媒科技创新和发展,服务于新闻报道和传媒的战略转型, 都起到了积极的鼓励和导向作用。

今年2 月,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遵照《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的规定,开始组织推荐和评选2016 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的评选活动。

经由各有关单位推荐申报,联合会奖励办公室资格审查,评选委员会评选,已评选出2016 年“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人才奖20 名,其中“终身成就奖”2 名、“杰出人才奖”10 名、“特别贡献奖”8 名。

2016 年4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

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

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国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科学研究与实践的指导思想、基本宗旨、实践路径,为我们做好新闻技术科研成果评价、管理以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学术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规律。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将发挥社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以“王选奖”为平台,以创新驱动新闻技术科研与实践为抓手,提升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联合会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好地促进媒体融合,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选生平男,汉族,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九三学社成员,1958年9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4年至1958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

1958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师。

1959年至1978年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教师。

1978年至1995年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教授。

1995年至1996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6年至1998年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1998年任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另]王选同志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南洋模范学校。

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1958年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任教,参与北大自行开发的中型计算机———红旗机的研制工作。

1961年,他开始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探索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1964年承担了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DJS21机的ALGOL60编译系统的研制。

1975年投入到“汉字精密照排系统”项目的研究中。

1981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

1985年至1993年,他又先后主持研制成功并推出了华光II型到方正93系统共五代产品,以及方正彩色出版系统。

他历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后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科技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总体战略顾问专家组成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发明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名誉会长。

1995年后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选同志是当代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是举世公认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大学选择专业时,他看到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中把计算技术列为重点发展学科,又了解到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对国防和航空工业产生巨大影响,便毅然决定攻读当时冷门的计算数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他以巨大的热情投入计算机应用研究工作。

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成功将引起我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深刻革命,项目的巨大价值和技术难度激起了他攀登科技高峰的豪情,他毅然决定用数字存储方式,跳过当时日本流行的第二代机械式照排机和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信息压缩、高速还原和输出方法等世界领先技术,成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技术核心。

1979年,他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1981年后,他主持研制成功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方正彩色出版系统相继推出并得到大规模应用,实现了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杰出典范。

他对科研项目的市场前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先驱,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上世纪80年代起,他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

90年代初,他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他积极倡导产学研结合,在北大方正集团中建立起从中远期研究、开发、生产、系统测试、销售、培训和售后服务的一条龙体制,还力主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集团共同成立方正技术研究院,走出了一条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成功道路。

王选同志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人民教师的优秀典范。

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始终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即使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过。

他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努力拼搏、勇攀高峰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评。

在科研成果和崇高荣誉面前,他始终强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他把科研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为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呕心沥血。

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和年轻技术骨干严谨勤奋的科研作风,经常鼓励和帮助他们选择具有挑战性且应用前景光明的课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002年,他用获得的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及学校的奖励金共900万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从事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的中长期科技创新技术研究。

在他的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

王选同志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赢得了祖国和人民的高度评价,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1985年获首届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奖,1986年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87年获首届毕奖,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中国专利金奖,1990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

王选同志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他青年时期就立志成为一名为祖国、为人民贡献聪明才智的科学工作者。

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

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前途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奉献社会。

正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信念,激励他面对各种困难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他的科研工作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

在“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

当彩色激光照排系统在海内外报业领域进入实用阶段时,江泽民同志亲临北大方正集团视察,给予王选同志和北大方正集团很大的鼓励。

在他的科研工作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胡锦涛同志从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些关怀、鼓励和支持是他科研创新的巨大动力。

在多年交往中,他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结下了深厚友情。

王选同志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他作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十分关心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心人民政协的工作,积极参政议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注重调查研究,积极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和祖国统一,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建言献策。

他关心九三学社的自身建设,强调要增强九三学社的凝聚力,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科教兴国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他以自己的高尚品质、人格魅力和特有的亲和力,教育、影响、团结了广大社员,为九三学社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九三学社社员中享有崇高威望,赢得广泛的尊敬和爱戴。

他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多党合作事业一定会更加兴旺发达。

他关心公益事业和困难群众。

他还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中国———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马来西亚政府多媒体超级走廊国际顾问组成员等职务,积极参加各种国际交流活动,利用自己的特殊影响广泛结交各国朋友,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王选同志的一生是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一生。

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生活朴素,平易近人。

他对国家和人民忠心耿耿,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完全统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他的爱国情操和崇高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王选奖2006年10月11日下午,“中国计算机事业创建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06中国计算机大会” 新闻发布会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大楼召开,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中国计算机报常务副社长卢山先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刘爱民所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马殿富院长出席。

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先生在会上宣布将在“50周年庆祝大会”上颁布“王选奖”。

该奖被命名为“王选”是为了纪念王选“自主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针对国内已有的科技成果来评,主要包括重要理论,重大的项目以及一些尽管技术含量不是特别高,但是有很好的国际名声的重大应用这三个方面。

具体评奖一等奖1-2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不超过5个,最终评出不超过5个来。

2006年10月2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了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颁奖晚宴。

王选院士夫人陈堃銶女士和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李国杰院士共同为获得200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的项目成果颁发获奖证书和奖杯。

中国计算机学会王选奖一等奖授予: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龙芯2号增强型通用处理器(胡伟武等)、由清华大学和紫光比威共同开发的IPv6核心路由器(吴建平等);二等奖授予:中国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V5.0(朱建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