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分米的认识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三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米的定义和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米的定义和概念。
2. 分米的测量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1. 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分米尺、测量工具。
2. 教学材料:分米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分米,并引导学生思考分米的定义和概念。
二、分米的定义和概念1. 介绍分米的定义:分米是长度单位,是米的十分之一。
2. 解释分米的符号表示:dm。
3.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米的长度。
三、分米的测量1. 教学如何使用分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结果。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解答学生的问题。
四、分米的单位换算1. 介绍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如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 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 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换算。
五、分米的应用1.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分米的应用,如测量身高、桌子长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分米的经验。
3.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给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
六、总结和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米的定义、测量和单位换算。
2.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分米的定义、测量和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分米,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1.2《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分米与厘米、米、毫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逻辑推理的过程,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2.经历梳理4个长度单位间关系的过程,加深体会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分米,会用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难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尺子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尺子米尺10厘米长的纸条铅笔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铺垫新课1.说一说学过的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2.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米)最小的长度单位呢?(毫米)3.请学生用手比画一下1米、1厘米、1毫米大约各有多长。
我们在实际测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操作指导:本板块在操作时要关注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的掌握情况,存在问题的要及时疏导,避免对学习新知造成障碍,为系统地整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操作,获取新知活动1探究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66页)1.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课桌的长度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学生讨论后汇报:选择厘米,因为课桌的长度不够1米,毫米又比较小,如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且测量过程比较麻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具进行测量。
3.汇报测量方法。
方法一以尺子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可以得出桌子的长度是97厘米。
方法二以10厘米长的纸条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9个10厘米,余下的用尺子量,还多出来7厘米,可以得出课桌的长度是97厘米。
4.比较测量的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比较好,理由是什么。
学生汇报:方法二比较好。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辨认出分米的大小并比较出数值的大小。
2.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分米、厘米单位进行长度计算。
3.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应用分米单位进行长度量度。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分米活动1:感受分米教师拿出一条分米长的尺子,向学生展示分米长的样子,并带领学生感受尺子的长度、厚度和重量等。
让学生用手拿着这条尺子,握住不同位置,感受长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分米的长度,并告诉他们分米是指尺子上的每个刻度。
活动2:比较分米将一条长度不同的尺子拿出来,教师根据尺子的长度划分出若干块长度一样的小段,并用学生理解的方法,比较分米与其他段的长度大小关系。
让学生逐步掌握分米的长度大小,并理解分米是常见的长度单位。
活动3:绘制分米教师以黑板为背景,或者在纸上让学生学习绘制分米的样子,并使用分米的形状,让学生感受长度的变化,通过绘制分米的方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分米的长度。
2. 使用分米活动1:使用分米进行长度计算给出一些物品的长度,让学生使用分米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示例并让学生在纸上举行练习,巩固使用分米进行长度计算的方法。
活动2:实际应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米进行长度计算,例如钓鱼、购买绳索、切割木材等。
让学生意识到分米的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朗读教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向学生展示实物、图片等,让他们通过感官接受知识;3.设计适当的练习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辨认出分米的大小并比较出数值的大小。
2.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并应用分米单位进行长度量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课程安排为三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课时:学生认识分米的大小,比较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大小关系。
第二课时:学生学习使用分米进行长度计算。
小学数学《分米的认识》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米
长度单位厘米
分米1米=10分米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从测量入手,让学生遭遇挫折,让学生感到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米和厘米学生在生活中见过,而“分米”的知识,在学生以前的生活和学习中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因此在可同中可从从感性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看、摸、比、找、量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对长度单位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1分米的正确表象,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并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分米。在认识分米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比如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度,动手画一画等环节,使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将已有知识进行巩固。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师生一起回忆曾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请同学们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铅笔的长度。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
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识
认识分米。
学习1米=10分米
深刻感悟1分米的长度,形成直观印象。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分组测量课桌的长、宽和高。
2、全班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是一分米。
4、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用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3单元 分米的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3单元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围绕“分米的认识”展开。
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配合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内容还涉及分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理解其定义,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学生能运用分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热情。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分米与米、厘米之间换算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测量相结合,正确使用分米进行测量,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长度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 不同长度的物体(如铅笔、书本、桌子等)-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分米的定义,并通过教具展示分米的长度,讲解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使用分米进行实际长度测量,并记录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分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5. 总结讲解:教师总结分米的知识点,强调换算关系和测量技巧。
6.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以下内容:- 分米的定义- 分米与米、厘米的换算关系- 分米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题目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包括:- 填空题:填入适当的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计算题: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应用题:使用分米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将调整教学方法,加强对换算关系和测量技巧的讲解,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理解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分米的概念。
2. 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3. 分米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 分米与米、厘米的进率。
2. 分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3. 实物或图片用于测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米和厘米的概念,让学生回忆长度单位。
2. 引入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讲解分米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分米是长度单位,1分米等于0.1米。
2. 讲解分米与米、厘米的进率,让学生掌握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3. 讲解分米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米尺或直尺进行长度测量。
三、实践操作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套测量工具和实物或图片。
2. 指导学生进行长度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米的测量方法。
3. 让学生互相交流测量结果,讨论分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解答中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分米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分米的概念、进率和测量方法。
2. 强调分米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巩固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分米的概念、进率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米的测量方法”。
分米的测量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学生掌握分米概念、进率和实际应用的关键。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备课教案二: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毫米、分米的定义和它们的关系。
2.了解使用卷尺、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掌握使用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教授孩子正确的测量方法,以及如何让孩子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
用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教授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模拟实验法。
让孩子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情景教学法。
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孩子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
五、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通过展示毫米和分米的实物或图片引入知识点,让孩子了解它们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点教师介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孩子了解量角器、卷尺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3.模拟实验教师带领孩子进行模拟实验,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实验中让孩子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测量的实际情景,例如在厨房里测量菜的重量、量杯中的液体等。
5.归纳总结教师带领孩子总结所学知识,让孩子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6.练习测试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测试题,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点介绍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孩子掌握这些概念。
同时,教师需要通过模拟实验和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孩子学会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难点在于让孩子正确掌握测量方法和技巧,以及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教师需要通过反复讲解和练习,让孩子逐渐掌握这些技能和知识。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测试题或者提问的方式进行评估。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可以观察孩子的表现,评估孩子的能力和技能。
分米的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分米的认识课程名称: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年级:三年级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米的定义和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单位转换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分米的定义和概念;2. 分米的测量方法;3. 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教学难点:1. 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2. 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2. 分米尺;3.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长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如厘米、米等。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内容1. 讲解分米的定义和概念-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分米的定义和概念;- 强调分米是长度单位,1分米等于10厘米;-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分米的测量方法- 利用分米尺,演示如何测量长度;- 强调测量时要将分米尺紧贴被测物体,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指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的长度。
3. 讲解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转换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题,巩固转换技巧。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 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总结易错点。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米的定义、测量方法和转换关系;2. 强调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 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分米进行测量。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2. 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分米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分米的定义、测量方法和转换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点,知道1厘米= 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简单的推理水平。
3.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点。
三、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点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或挂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硬币、一枚一元硬币。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提供由学生测量的结果引入毫米。
或者由下面的游戏引入。
测量游戏:同学们,你们每组桌上有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几种东西(“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各一枚、一张纸条、一块橡皮),请你们看看分别是什么?谁能用尺子准确测量出它们的长度或厚度?(小组合作)然后小组汇报。
猜测:一元硬币的厚度。
测量一枚1元硬币或1分硬币的厚度为什么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学生自由发言)一枚1元硬币(1分硬币)的厚度用米或厘米做单位都不适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板书:毫米)(二)、探索新知1.理解毫米。
继续播放课件:毫米和分米的理解——快乐学堂——由浙江大学网络信息系统提供观察自己的直尺,你有什么新发现?(同桌交流)汇报交流: 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用两支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
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第2课时 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的概念2. 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3. 分米的测量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分米的概念向学生讲解分米的概念,强调分米是长度单位之一,1分米等于10厘米。
(2)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3)分米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的分米刻度,教授学生如何用直尺准确地测量长度。
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以检验学生对分米概念及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及测量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分米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为后续学习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打下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个细节是教学难点,也是学生掌握分米概念的关键。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分米时,需要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才能更好地掌握长度单位的运用。
小学数学_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一、温故互查:1、估测金箍棒的长度。
2、二人小组讨论完成:生1:金箍棒的长大约是10厘米、大约是1米、厚有1分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二、导学与检测: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三、互动释疑:毫米的认识建立1毫米的概念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四、巩固练习1、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2、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4、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二年级(上册)已经教学了米和厘米,本单元继续教学分米和毫米。
这样,学生就认识了常用的各个长度单位。
教学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们有多长;要能应用分米和毫米,根据具体物体选用恰当的单位表达长度;要知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效果分析这一课的编排是:1、量一量,分别有多长?认一认。
两个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一支铅笔长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另一支铅笔长6厘米还多一点,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这支铅笔的长度,需要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单位,引出毫米(丰富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
《分米的认识》教案15篇《分米的认识》教案1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
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
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
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二)导入新课并质疑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室黑板的长是4()。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3.1.2分米的认识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3.1.2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了解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米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的概念,学会分米的简单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分米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米尺、分米尺、厘米尺。
2. 学具:学生自备直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展示米尺、分米尺、厘米尺,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长度,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米。
(2)教师讲解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直尺测量身边的物品,体验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米的简单换算,如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算方法。
3.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关于分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分米概念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分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分米的概念2. 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3. 分米的简单换算4. 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延伸1. 开展关于长度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分米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分米物品,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计量单位的发展历程,了解分米的历史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3.1.2节“分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的认识教案【教材研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厘米和毫米,了解了一些关于测量的知识方法,而且对长度单位有了初步的学习过程,所以在教学认识分米时,不再安排学生去测量课桌有多长,而是直接向学生介绍十厘米是1分米。
教科书第23页例2、3及相关内容。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对厘米有了充分的认识,所以很容易建立对分米的表象,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比划一分米的长度,相互之间进行验证,并举出生活中长宽厚是一分米的物体,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一分米的长度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体验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难点: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导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你们还记得它叫什么吗?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2.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画出1米、1厘米和1毫米的长度。
3.请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只蚂蚁长约5( )一只长颈鹿高约2()一只小花猫高约40()一只兔子长约3 ()二探究新知1.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出示例2情景图,教师拿一把米尺,指出10厘米的长度。
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的长度,用手比画一下,感受10厘米有多长。
师:10厘米是1分米。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板书:1分米=10厘米类似课桌的长和宽这样的长度,一般选用分米作单位。
2.感受1分米师:我们的身体上哪有大约1分米的地方?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1)观察学生尺,你们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八、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自主合作探究千篇一律,不能体现方法的多样 性和灵活性。还有,设计问题的程序化,为保证教学任务按时按量完 成,所有问题都是老师预设,学生讨论回答。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自 由发言,提出问题,各抒己见。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 分米 。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1、 自主探究学习法: 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他们的能力。 2、合作交流法: 在学习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同学们分工合作,各司 其中,一起自主学习课文里的内容、确立课后自主学习的主题,小伙伴 们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真正做到了团队合作。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 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 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 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6、实践活动。 (1)现在同学们互相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 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 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 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 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分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分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的概念,理解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米的概念2. 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3. 长度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米的概念及其与米、厘米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米、厘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一种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那就是分米。
2. 讲解新课(1)分米的概念分米是长度单位,用符号“dm”表示,1分米等于0.1米,也等于10厘米。
(2)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长度测量介绍分米尺,让学生观察分米尺的特点,学会使用分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求使用分米尺,并记录测量结果。
4. 巩固练习(1)判断题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2)选择题以下哪个长度单位最大?()A. 米B. 分米C. 厘米(3)填空题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分米的概念,理解了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分米的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尝试用分米尺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分米的概念:1分米=0.1米,1分米=10厘米。
2. 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3. 长度测量:使用分米尺进行测量。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操作和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分米的概念,理解了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米与米、厘米的关系及长度测量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长度单位的学习是非常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节【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说出分米的定义并举出生活中分米的例子。
2.能够用分米表示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米换算。
3.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感知能力和换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分米的概念和应用;分米与米的换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分米的具体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教材、实物等。
2.学生准备:课前复习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明有一个2米长的绳子,如果把这个绳子拆成一段一段,每段长度时多少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入新知:让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如桌子、椅子等,让他们猜一猜这些物品的长度有多长,并引入分米的概念。
–教师解释分米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单位。
3.示范操作:教师用实物展示分米的长度,并引导学生通过量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米的概念。
4.Guided Practice:学生跟随教师的指导,完成相关练习,加深对分米的认识。
5.概念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再次巩固分米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记忆。
6.Homework Assignment: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分米的概念•表示方法:1分米=10厘米•分米的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分米的概念,并进行实际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应用分米单位。
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
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3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
(板书)
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