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沈元隆第六章

合集下载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教案第6章课件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教案第6章课件

零、极点的表示:
图1
阻抗函数的意义: H (s) U (s) 1
s
I (s) C (s s1)(s s2 )
图2
二、零极点分布与时域特性

h( t ) = £1[H( s )]
H (s)
1 s
s
1
0
s2
2 0
(s
0 )2
02
h(t) (t) et sin 0t et sin 0t
图3
结论:
• 极点位于S平面原点,h( t )对应为阶跃函数; • 极点位于S平面负实轴上, h( t )对应为衰减指数函数; • 共轭极点位于虚轴上, h( t )对应为正弦振荡; • 共轭极点位于S的左半平面, h( t )对应为衰减的正弦振荡; • H( s )的零点只影响h( t )的幅度和相位, H( s )的极点才决定
时域特性的变化模式。
三、H(s)与频域特性
由H(s)可以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H(j),即
H ( j) H (s) s j
二阶系统的四种频域特性:
低通函数: 高通函数: 带通函数: 带阻函数:
H
(
j )
K
s2
a bs
a
s
j
H
(
j
)
K
s2
s2 bs
a
s j
H
(
j )
K
s2
s bs
a
s
j
H
(
j )
K
a1a2 a0a3
例 导弹跟踪系统
H (s)
s3
34.5s2 119.7s 98.1 35.714s2 119.741s 98.1
N (s) D(s)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沈元隆刘栋编著)第6章详解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沈元隆刘栋编著)第6章详解
U RI 或 U m RIm
这是复数方程,同时提供振幅之间和 相位之间的两个关系,即: (1)
U=RI (2) u =i。
时域模型图
相量模型图
2 电容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
电容电压电流关系为
i(t ) C du
dt
当u(t)=Umcos(t+u )时
i(t)
Im
cos(ωt
6
6
10cos(100 t 5 ) 10cos(100 t )
62
3
所以 Fm =10, = /3rad, =100rad/s, f =/2=50Hz
7-1-2 正弦量间的相位差
正弦稳态电路中,各电压电流都是 频率相同的正弦量,常常需要将这些正 弦量的相位进行比较。两个正弦电压电
分析正弦稳态的有效方法——相量法。
7-1 正 弦 量
7-1-1 正弦量的三要素
正弦量——按正弦规律随时间变化的 物理量。
函数式表示:f(t)= Fm cos(ωt+ )
Fm——振幅;
ω——角频率;rad/s ωt+ ——相位;弧度(rad)或度();
——初相位。| |
f——频率;赫(Hz) ω=2f
注意:
1 流出节点的电流取”+”号,流入 节点的电流取”-”号。
2 流出任一节点的全部支路电流振 幅(或有效值)的代数和并不一定等于 零。即,一般情况下:
n
Ikm 0
k 1
n
Ik 0
k 1
例5 已知 i1(t) 10 2 cos(ωt 60)A , i2(t) 5 2 sintA
试求电流i(t)及其有效值相量。
W I 2RT T i 2(t )Rdt 0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习题答案

z z −3 = z −1 z −1
, ε [n − 8] ↔ z
−8
z z −7 = z −1 z −1
再根据 z 变换的线性,则有:
Z [ε [n] − 2ε [n − 4] + ε [n − 8]] =
n
z 2 z −3 z − 7 z − 2 z −3 + z −7 − + = z −1 z −1 z −1 z −1
z z ,有 F1 ( z ) = z−a z +1
n
(4)令 f 1 [n] = (− 1) ε [n] ⋅ ,则根据 a nε [n ] ↔ 所以 根据 z 变换的微分性质,有:
f [n] = (− 1) nε [n]⋅ = nf 1 [n]
F (z ) = − z
(5) nε [n] ↔
d z F1 (z ) = − dz ( z + 1)2
F (z) F (z) 为有理分式,则可将 展开成部分分式,再乘以 z ,再利用常 z z
j π 4 −j π 4
n
n
对该级数,当 e
z
−1
< 1且 e
z
−1
< 1 ,即 z > 1 时,级数收敛,并有
1 F (z ) = × 2
1 1 − e 4 z −1
j π
1 + × 2
1 1− e
−j π 4
z −1
1 z z = + π π j −j 2 z−e 4 z−e 4

n ∞ ∞ 1 n ∞ 1 n 1 −1 n n −n F ( z ) = Z + 3 ε [n] = ∑ + 3 ε [n ]z = ∑ z + ∑ 3 z −1 n= 0 n= 0 2 2 2 n=0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6.1学习重点 1、离散信号z 域分析法—z变换,深刻理解其定义、收敛域以及基本性质;会根据z变换的定义以及性质求常用序列的z变换;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2、熟练应用幂级数展开法、部分分式法及留数法,求z 反变换。

3、离散系统z 域分析法,求解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以及全响应。

4、z 域系统函数()z H 及其应用。

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

6、离散时间系统的z 域模拟图。

7、用MATLAB 进行离散系统的Z 域分析。

6.2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 6.1 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并说明其收敛域。

(1)n 31,0≥n (2)n−−31,0≥n(3)nn−+ 3121,0≥n (4)4cos πn ,0≥n(5)+42sin ππn ,0≥n 【知识点窍】本题考察z 变换的定义式 【逻辑推理】对于有始序列离散信号[]n f 其z 变换的定义式为()[]∑∞=−=0n nzn f z F解:(1)该序列可看作[]n nε31()[][]∑∑∞=−∞=− == =010313131n n n nn n z z n n Z z F εε对该级数,当1311<−z ,即31>z 时,级数收敛,并有 ()13331111−=−=−z zz z F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31=z 的圆外区域 (2)该序列可看作[]()[]n n nnεε331−=−−()()[][]()[]()∑∑∞=−∞=−−=−=−=010333n nn nnnzzn n Z z F εε对该级数,当131<−−z ,即3>z 时,级数收敛,并有()()33111+=−−=−z zz z F 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3=z 的圆外区域(3)该序列可看作[][]n n nn n n εε+ = + −3213121()[][]()∑∑∑∞=−∞=−∞=−+ =+ = + =01010*********n nn n n nn n n n z z z n n Z z F εε对该级数,当1211<−z 且131<−z ,即3>z 时,级数收敛,并有 ()3122311211111−+−=−+−=−−z zz z z zz F 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3=z 的圆外区域(4)该序列可看作[]n n επ4cos()[]∑∑∑∑∞=−−∞=−−∞=−∞=−+=+== =0140140440*******cos 4cos n nj n nj nn j j n n z e z e z e e z n n n Z z F πππππεπ对该级数,当114<−ze j π且114<−−zejπ,即1>z 时,级数收敛,并有()122214cos 24cos 21112111212222441414+−−=+−−=−+−=−×+−×=−−−−z z zz z z z z e z z e z z z eze z F j j j j ππππππ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1=z 的圆外区域 (5)该序列可看作[][][]n n n n n n n n εππεππππεππ+=+= +2cos 2sin 222sin 4cos 2cos 4sin 42sin()[]()122212212212cos 22cos 2212cos 22sin 222cos 222sin 222cos 2sin 222222222200++=+++=+−−++−=+=+=∑∑∞=−∞=−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z n z n n n n Z z F n nn n ππππππεππ 其收敛域为z 平面上半经1=z 的圆外区域 6.2 已知[]1↔n δ,[]a z z n a n −↔ε,[]()21−↔z z n n ε, 试利用z 变换的性质求下列序列的z 变换。

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第六章作业答案

信号与系统课后答案第六章作业答案


2⎤⎥⎦

u
(n

3)
=
2⋅
( −1)n
⎡2 ⎢⎣ k =0
( −1)− k
⎤ ⎥⎦

u
(n

3)
∑ y
f
(3)
=
2

(
−1)3
⎡ ⎢⎣
k
2 =0
(
−1)−k
⎤ ⎥⎦
=
2

( −1)

(1
−1
+
1)
=
−2
∑ y
f
(4)
=
2

(
−1)4
⎡ ⎢⎣
k
2 =0
(
−1)−k⎤ ⎥⎦=2⋅(1)

(1
−1
+
1)
-1
对应时刻点相乘后累加得 y(1) = 4 。 由于 f1(n) 和 f2 (n) 为有限序列,故该题可采用数乘法进行计算:
11112 2 2 2 ↑ 1 1 1 1 −1 −1 −1 ↑
−1 −1 −1 −1 − 2 − 2 −2 −2 −1 −1 −1 −1 − 2 − 2 −2 −2 −1 −1 −1 −1 − 2 − 2 −2 −2
u
(
n
+
4)
(4)利用卷积的性质( f (n) *δ(n − m) = f (n − m) )可得:
nu(n) * δ(n + 3) = nu(n) n=n+3 = (n + 3) u(n + 3)
6-7 如题图 6-4 所示,如果 y(n) = f1(n) * f2 (n) ,则试求 y(−2)、y(0)、y(1) 的值。

信号与系统分析第六章

信号与系统分析第六章

z re j eT e jT
(6―11)
6.2 Z变换的性质
6.2.1 线性特性 设x1(n)X1(z)其收敛域为A,x2(n)X2(z),其收敛域为
B , 则 有 ax1(n)+bx2(n)aX1(z)+bX2(z) 其 收 敛 域 为 A∩B (这里a,b为常数)。这一关系显然是和拉普拉斯变换 的同一特性相对应,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它的证 明从略。
X
(z)
,其收敛域为R∩(|z|>1)。
证明 因为
n
k
x(
k
)
u(n
)
x(n),
u(n)
1
1 z
1
z
1
n
k
x(k)
1 1 z1
X
(z)
R ( Z 1)
6.2.9 初值定理
如果因果序列x(n)的Z变换为X(z),而且lim X (z) x
存在,则lim X (z) x
证明
X (z) x[0]zn x[0] x[1]z1 x[2]z2
1) 有限长序列
x(n)
x(n)
n1 n n2
0 n n1, n n2
(1) n1<0,n2>0时,有
n2
1
n2
X (z) x(n)zn x(n)zn x(n)zn
nn1
nn1
nn1
n1
n2
x(n)zn x(n)zn
n1
nn1
上式中除了第一项的z=∞处及第二项中的z=0处
nn1
显然其收敛域为0<|z|≤∞,是包括z=∞的半开域,
即除z=0外都收敛。
(4)特殊n2 情况,n1=n2=0时,这就是序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 第六章习题答案

信号与系统第三版 第六章习题答案
1
2 t 2
cos
2 2
t ]u (t )
6.13 一个因果LTI系统的频率响应为:
5 jw 7 H ( jw) ( jw 4)[( jw) 2 jw 1]
(a) 求该系统的冲激响应
(b) 试确定由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构成的串联型结构 (c)试确定由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构成的串联型结构 解:(a) 5 jw 7 1 jw 2
I 2 (w) 2 jw H ( jw) E (w) 8 jw 3
(b) 对H(jw)作反傅立叶变换可得h(t)
2 jw 1 H ( jw) 8 jw 3 4
h(t ) F 1{H ( jw)}
3 32 3 jw 8 3t 1 3 8 (t ) e u (t ) 4 32
(b) 对H(jw)作反傅立叶变换可得h(t)
3 3 3( jw 3) 2 H ( jw) 2 ( jw 2)( jw 4) ( jw 2) jw 4
3 2t h(t ) F {H ( jw)} (e e 4t )u (t ) 2 (c) 3( jw 3) 3 jw 9 Y ( w) H ( jw) 2 ( jw 2)( jw 4) ( jw) 6 jw 8 X ( w)
1 X ( w) ( jw 2) 2
Y (w) H ( jw) X (w)
2 Y ( w) 3 ( jw 2) ( jw 4)
1 1 4 2 3 ( jw 2) ( jw 2) ( jw 2) ( jw 4) 1 4 1 2
1 2t 1 2t 1 2 2t 1 4t y (t ) F {Y ( w)} ( e te t e e )u (t ) 4 2 2 4 2 2 ( jw ) 2 (c) H ( jw) ( jw) 2 2 jw 1

信号与系统第6章习题解答

信号与系统第6章习题解答

d ( z 1) 2 X ( z ) z n 1 ] dz z 1 zn z 1 ( z 2) 2
z 1
d zn nz n1 )] z 1 [ ( dz z 2 z2 x(n) (2 n n 1)u (n)
( n 1)u (n)
⑵ X ( z)
X 1 ( z)
n
1 ( 2 ) u (n)z
n

n
1 ( ) n z n n 0 2
1 1 1 2z

2z 2z 1
1 1, 2z
z 1/ 2
3
1 1 1 x 2 n u n 10 2 2 2
m


z zm
z n
z a
a n
Z Z 1 a n u (n 1) Z a
6-7 (1) , X (z)
1 0.5 z 1 1 0.5 z 1
z 0.5
5
X ( z)
1 0.5 z 1 X 1 ( z) X 2 ( z) 1 (0.5 z 1 ) 1 (0.5 z 1 )
x 2 (n) 5 3 n u ( n 1) x(n) x1 n x 2 n 5u (n) 5 3 n u ( n 1)
3、留数法:因为 1<lzl<3,故是双边序列,需要分别考虑 n 0和n 0 的情况。
z 1 ,右边序列, n 0 ,在此逆时针围线内 X z z n1 有一阶极点 z=1,
1
1 1 z 2

1 1 1 2z
,
z 1, 2
1 1 2z

信号与系统第6章

信号与系统第6章

第6-11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信号与系统
6.3
逆z变换
二、部分分式展开法
F (z) B(z) A( z) bm z z
n m
b m 1 z
m 1
..... b1 z b 0
a n 1 z
n 1
..... a 1 z a 0
式中m≤n
(1)F(z)均为单极点,且不为0
z
,z>1
–(– k –1)
第6-4页

z 1 ,z<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信号与系统
6.2
z变换的性质
6.2 一、线性
z变换的性质
本节讨论z变换的性质,若无特殊说明,它既适 用于单边也适用于双边z变换。 若 f1(k)←→F1(z) 1<z<1, f2(k) ←→ F2(k) 2<z<2 对任意常数a1、a2,则 a1f1(k)+a2f2(k) ←→ a1F1(z)+a2F2(z) 其收敛域至少是F1(z) 与F2(z)收敛域的相交部分。 例: 2(k)+ 3(k) ←→ 2 +
k n k n nk m m
z F ( z)
m
f (k m) z
m
F ( z ) f ( k m) z
k 0
m 1
k
第6-6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信号与系统
6.2
z变换的性质
f(k+1) ←→ zF(z) – f(0)z f(k+2) ←→ z2F(z) – f(0)z2 – f(1)z

信号与系统6-3

信号与系统6-3

1 25
s
2 1
7 25s2 1源自u0(t)1 25
et
3
cos
7 18
t
1 25
18 7
et
3
sin
7 18
t
1 25
cos
t
7 25
sin
t
第六章第3讲
11
课堂练习题
系统特征方程如下,试判断该系统是否稳定。并确定具有 正实部的特征根及负实部的特征根的个数。
(1) s3 s2 s 6 0
s Ks 2s2 s
1)U1
U
S
H (s) U0 US
KU1 US
2K (2s2 s 1) 6s2 (5 2K )s 3
(2)K为何值时,系统稳定?
欲使系统稳定,必有 5-2K>0 即 K<2.5
第六章第3讲
10
例3
(3)取K=0.5,uS(t)= sint (t),求零状态响应u0(t)。
解得: A 1 , B 7 ,
N 4A 6B 2
25
25
故有
M 3A 4B 1 N 3B 1
M 6 , N 4
25
25
U0 (s)
6 25
s
6s2 4s
4 25
3
1 25
s
7 25
s2 1
1 25
(s
1 3
)
(s
1 3
)
2
7 18
1 25
(s
18 7
7 18
1 3
)2
7 18
s
解: K=0.5 时:
H
(s)
2K (2s 2 6s2 (5

信号与系统课件第六章(电子)

信号与系统课件第六章(电子)

k 0 序列f(k)的双边z变换为:
F ( z )
f
k
(k)zk
z2
2z
3
2 z
1 z2
其单边z变换为: F ( z )
k0
f
(k)zk
3
2 z
1 z2
可见:*单边与双边z变换不同;
*对双边z变换,除z=0,和∞外对任意z,
F(z)有界,故其收敛域0<|z|<∞;
*对单边z变换,其收敛域|z|>0。
第六章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第三章中我们讨论了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重点 介绍了差分方程的时域求解方法。在连续时间系统中,为 避免求解微分方程的困难,可以通过拉氏变换把微分方程 转换为复频域的代数方程。基于同样的理由,在离散时间 系统中,为了避开求解差分方程的困难,也可以通过一种称 为z变换的方法,把差分方程转换为z域的代数方程。
因此,z变换在离散系统分析中的地位和拉氏变换在连续 系统分析中的地位是相似的。
z变换可以直接从数学角度进行定义;也可以利用拉普 拉斯变换引出。
本章主要内容 6.1 z变换 6.2 z变换的性质 6.3 逆z变换 6.4 z域分析
§6.1 z变换
一、从拉普拉斯变换到z变换 二、z变换 三、收敛域
一、从拉普拉斯变换到z变换
(3)对于双边z变换必须 标明收敛域,否则其对应序 列将不是唯一的。
|b|
|a|
0
Re[z]
双边序列的收敛域
ak (k) z z a
za
bk (k 1) z z b
zb
bk (k 1) z z b
zb
若已知 Fz,则 其原函数不唯一.如:
Fz z
z2
f k 2k k 或 f k 2k k 1

信号与系统第6章(2) (3)解读

信号与系统第6章(2) (3)解读
3
8.1.1 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
例8.1-1 设某离散系统激励x[n]与响应y[n]之间的关系为
y[n] = nx[n],判断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y1[n]和y2[n]分别为输入x1[n]和x2[n]的响应,即 y1[n] = nx1[n],y2[n] = nx2[n]
(1)当x[n]= ax1[n]时,y[n] = n(ax1[n]) = anx1[n] = ay1[n], 该系统满足均匀性。
解:
单位移位(延时)器:输入为y[n], 输出为y[n-1];
乘系数单元:输入为y[n-1],输出为ay[n-1];
加法器单元:输入为x[n]和ay[n-1],输出为y[n]。
因此,针对加法器可以写出: y[n] = x[n] + ay[n-1]
移项整理可得:
y[n]-ay[n-1] = x[n]
(8.1-2)
第8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与变 换域分析
8.1 离散时间系统与差分方程 8.2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8.3 离散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和系统函数 8.4 离散系统的频响特性 8.5 数字滤波器的一般概念 8.6 应用Matlab分析离散时间系统
1
8.1 离散时间系统与差分方程
8.1.1 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 离散时间系统可以看成为一个离散信号的变换器,当输入 信号x[n]经过该离散系统后,将变换成另一个序列------输 出信号y[n],其框图如图8.1-1所示。
y[n] = x[n] + ay[n-1] = a n
此范围仅限于n ≥ 0,

y[n] = anu[n] 11
8.2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求解
N
M

信号与系统-第6章

信号与系统-第6章

z3 2z2 1
zz 1z 0.5
,
z 1, 求 f(n).
解:
Fz
z
z3 2z2 1
z2z 1z 0.5
A1 z2
A2 z
A3 z 1
z
A4 0.5
其中
A2
ddzz2
Fz
z
z0
3z2 4z z1z0.5 z3 2z2 1z0.5z1
z12z0.52
z0 6
所以
Fz
6
2 z
8z z 1
σ>0
r>1,θ任意
② s 平面上的实轴映射为 z 平面的正实轴.

Im[z]
1
σ
Re[z]
ω=0, s=σ θ=0, r任意
8
6.2 z 变换的基本性质
1. 线性 a1 f1n a2 f2 n a1F1z a2F2 z
例6-5:求 cos0nUn和 sin0nUn的 z 变换.
解: 欧拉公式 由指数变换:
① z 变换函数在收敛域内是解析函数, 且无任何极点.
② 有限长序列 z 变换的ROC为整个平面, 可能不包括 0 或∞.
③ 因果序列 z 变换的ROC为极点半径圆外.
④ 非因果序列 z 变换的ROC为极点半1 径2圆内.
⑤ 双边序列 z 变换的ROC为极点半径圆环内.
6
3. 常用信号的 z 变换
24
例6-15:已知 yn2yn1 f n
(1) 求H(z) 和 h(n), 并说明因果性与稳定性;
(2) 求因果系统 f(n)=U(n+1)时的零状态响应.
n
n0
由等比级数, 当 az1 1, 即 z a 时才收敛.

信号与系统 第6章-作业参考答案

信号与系统 第6章-作业参考答案

Hd
(z)
=
Hc(z)
s
=1− 1+
z z
−1 −1
证明:H������(z)有一个位于单位圆内的极点和一个位于单位圆外的零点
c)对于系统函数H������(z),证明�H�������ejω�� = 1
证明:
16
第六章 z 变换
第 6 章 习题参考答案
6-4 计算机设计题 答案暂略
17
和 x2(n) = �14�n u(n)
设序列x1(n)的单边和双边 变换分别为 X1( X2(z) 和 X2d (z) 。
1) 根据双边 z 变换的定义和卷积定理,求出g(n) = x1(n) ∗ x2(n); 2) 根据单边 z 变换的定义和卷积定理,求出g(n) = x1(n) ∗ x2(n); 3) 解释 1)和 2)的结果为何不同。 解:
,试用
z
变换的初值
和终值性质确定离散序列 x(n) 的初值 x(0) 和终值 x(∞) 。
6
第六章 z 变换 解:直接求出。
第 6 章 习题参考答案
6-2-26 某离散LTI系统由差分方程
y(n)

10 3
y(n)
+
y(n
+
1)
=
x(n)
描述。试求系统的单位样值响应 h(n) ,并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解:
5
第六章 z 变换
第 6 章 习题参考答案

∑ 6-2-21 序列 x(n) 的自相关序列定义为φxx (n) = x(k)x(n + k) 。试利用 x(n) 的 z 变换 k =−∞
求出φxx (n) 的 z 变换。
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k) = Z [F(z )]
-1
F(z ) = ∑ f (k)z- k
k =0

Z反变换的方法有三种:幂级数展开法,部分分式展开法和 围线积分法。这里仍然只考虑单边Z变换的情况。 6.2.1 幂级数展开法 由Z变换的定义

F(z ) = ∑ f (k)z −k = f (0) + f (1)z −1 + f (2)z- 2 L
6.1.3 常见序列的单边 变换 常见序列的单边Z变换 1. 单位函数
Z[δ (k)] = ∑δ (k)z = z
-k k =0

-k k =0
=1
(6.1-10)
可见,与连续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函数的拉氏变换类似,单 位函数的Z变换等于1,收敛域为整个Z平面。 2. 单位阶跃序列
∞ ∞
1 z Z[ε (k)] = ∑ε (k)z = ∑z = = -1 1− z z −1 k =0 k =0

Fs (s) =
k =−∞
f (kT)e−ksT ∑
(6.1-3)
取新的复变量 z,令
z = esT
,或
1 s = ln z T
(6.1-4)
则式(6.1-3)就变成复变量 z 的表达式,即
F (s) S
1 s= ln z T
=
k =−∞
∑ f (k)z

−k
= F(z) (6.1-5)
这就是离散信号或的Z变换表达式,可见,离散信号f(k)的Z 变换是取样信号fS(t)的拉氏变换FS(s)将变量s代换为变量
定义的单边Z变换都表现为一个幂级数。显然,仅当该级数收 敛时,Z变换才有意义。例如因果序列
ak f (k) = 0
的双边或单边Z变换为 ∞
k =0
k ≥0 k <0

a为正实数

F(Z ) = ∑ f (k)Z -k = ∑ak Z −k = ∑(aZ −1 ) k
k =0 k =0
(6.1-7)
6. 序列求和 利用时域卷积定理,可以得到序列求和的Z变换式。 若 f (k) ↔ F(z ) 则 7. 初值定理 若 f (k) ↔ F(z ) 则
∑[ f (n)] ↔ z −1 F(z)
z
n=0
k
且 lim F(z) 存在;
z→∞
f (0) = lim F(z)
z→∞
(6.3-16)
8. 终值定理 若 f (k) ↔ F(z ) ,且 f(k) 的终值 f(∞) 存在,
信号与系统
第六章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章 6.1 Z变换 6.2 Z反变换 6.3 Z变换的性质 6.4 Z变换与拉氏变换的关系 6.5 离散系统的Z域分析 6.6 离散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6.7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 6.8 数字滤波器的一般概念 习题6
第6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 章 上一章讨论了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它的分析过 程与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已 经知道,连续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还可以在变换域中进行, 即傅里叶变换分析和拉普拉斯变换分析。同样,离散信号 与系统也存在类似的变换域分析,即离散时间傅里叶变换 和Z变换分析。 Z 本章首先讨论与拉普拉斯变换(LT)相对应的Z变换(ZT) 分析。利用Z变换把时域的差分方程变换成Z域的代数方 程,从而使离散系统分析变得相当简便。然后,在此基础 上讨论与傅里叶变换(CTFT,简称FT)相对应的离散时间 傅里叶变换(DTFT)。从而建立离散信号频谱和系统频率 特性的概念。
2. 移序(移位)性 若 f (k) ↔ F(z ) 则
f (k +1) ↔ zF(z ) −zf (0)
这一性质又称左移序性质,与拉氏变换的时域微分性 质相当。 若 f (k) ↔ F(z ) 则 f (k −1 ↔z-1F(z ) + f (−1 ) ) 这一性质又称右移序性质,与拉氏变换的时域积分性 质相当。 将上述性质加以推广,有
bm zm + bm−1zm−1 +Lb z + b0 N(z) 1 F(z ) = = D(z) an zn + an−1zn−1 +L+ a1z + a0
(6.2-1)
F(z)的零点和极点的定义与拉氏变换相同,零、极点的图形 表示也与拉氏变换一样。 对于单边Z变换,即 k < 0时,f(k)= 0的序列,其Z变换的收 敛域为z >R ,包括z = ∞处,故F(z)的分母多项式的最高幂 次不能低于分子多项式的最高幂次,即必须满足 m ≤ n。 类似于拉氏变换中的部分分式展开法,由于Z变换最基本的形
az-1 < 1即 z > a时,该无穷级数绝对收敛。 显然,只有当
即级数收敛的充要条件为

k =0

f (k)z −k < ∞
(6.1-8)
根据等比级数的求和公式,式(6.1-7)才能以闭合式表示为 1 z F( z) = = −1 1− az z −a
上述例子中z的取值z >a称为F(z)的收敛条件。在Z平面 (复平面)中, F(z)的收敛条件所对应的区域称为的收敛域 ROC(Region of Convergence)。收敛条件z >a ,在Z平面 中所对应的收敛域是圆心在原点半径为a的圆外区域,半径a 称为收敛半径,如图6.1-2(a)中的阴影部分。可见,对于 单边Z变换,收敛域总是Z平面内以原点为圆心的一个圆的 圆外区域,圆的半径视不同而不同。由于单边Z变换收敛条 件比较简单,因而即使不注明收敛域也不会发生误会,故一 般情况下不再加注其收敛域。而对于双边Z变换,情况要复 杂一些。例如
(6.2-6)
式(6.2-6)叫做Z反变换的积分公式,是Z反变换的一般 表达式,由于围线C包围了的所有孤立奇点(极点),故此积 分式可运用留数定理来进行运算,所以又称为留数法,其 表达式为
f (k) = ∑Re s[F(z)zk −1]z= pm
m
(6.2-7) 式中,pm是围线C内F(z)zk-1的极点, Res[.]为极点pm的留数。
-k -k
(6.1-11) 其收敛域为z >a。
3. 指数序列
z 1 Z[a ε (k)] = = -1 1− az z −a 其收敛域为z >a 。当 z = eλT 时
k
由前面讨论
Z[e
λ kT
ε (k)] =
eλT
z z − eλT
。 (6.1-12)
其收敛域为z >
4. 单边正弦序列和单边余弦序列
6.3 Z变换的性质 变换的性质 求一个序列的Z变换最基本的方法是按定义进行几何级数的 求和。当序列较复杂时,这种方法会很不方便。为此,我们 从另一个途径出发,弄清Z变换的性质,即序列时域和Z域间 的关系,可以由一些简单序列的Z变换导出复杂序列的Z变换, 由此简化Z变换及Z反变换的运算。由于Z变换的不少性质与拉 氏变换的性质相似,从而能进一步地理解Z变换。 由于我们所讨论的是单边Z变换。因此不存在圆内收敛或圆 环收敛问题。如果F(z)收敛,它必然是在某一圆外,所不同的 是圆的大小而已。因此,如无特殊需要,我们都省去对它的 收敛域的标注。 1. 线性 Z变换是一种线性运算。这个性质只需根据Z变换的定义即 可直接推出。它与拉氏变换的线性性质相当。
b-1z < 1 ,即z <b 。故整个Z变换的收敛
域应为a<z<b。当a<b,则收敛域为Z平面内圆心在原点外半径 为b,内半径为a的一个圆环区域。若a>b ,则无收敛域,Z变 换也就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同一个双边Z变换的表达式,其收敛 域不同,则可能对应于两个不同的序列。 可见,双边Z变换式必须注明其收敛域,否则有可能无法确 定其对应的时间序列。 由复变函数理论可知,Z变换的定义式是一罗朗级数,在收 敛域内是解析函数。
k =0
若把已知的F(z)展开成z-1的幂级数,则该级数的各系数就是序 列f(k)的值。 F(z)一般为变量z的有理分式,展开为幂级数时,可以用代数 学中的长除法,即将分子和分母多项式按z的降幂排列,然后将 分子多项式除以分母多项式所得的商式,即为以z-1的幂级数。 在实用中,如果只需要求序列的前几个值,长除法就很方便。 使用长除法的缺点是不易求得闭合表示式。 6.2.2 部分分式展开法 一般Z变换式是有理分式
f (k) =
双边Z变0 k <0
−1 −k
a, b为正实数
F(z) = ∑a z + ∑b z = ∑(az ) + ∑(b−1z )k
k −k k
−1 k


k =0
k =−∞
k =0
k =1
上式后一级数收敛条件已经讨论过,为z >a ,前一个级数 的收敛条件为
k =−∞
f (k )z − k ∑

(6.1-1)
即是(z为复数)的一个幂级数。可以看出,的系数就是f(k) 的值。式(6.1-1)称为f(k)的Z变换式,为了方便,上式还常 简写为
f (k ) ↔ F(z)
离散信号的Z变换的定义也可以由取样信号的拉氏变换引出。 一个连续信号f(t)以均匀间隔T进行理想取样得到取样信号 fS(t),可表示为
fs (t) = f (t) ∑δ (t − kT) =
k =−∞

k =−∞
∑ f (kT)δ (t − kT)
(6.1-2)

也就是说,取样信号fS(t)可以表示为一系列在t = kT 时刻出 现的强度为 δ(kT) 的冲激信号之和。其中为连续信号 f(t) 在 t = kT时刻的值,是一个离散序列。 取样信号的拉氏变换为
z
式是 1 和
z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