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3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油气1404 冉婧 1410116404 1、什么就是生态系统得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得一定得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得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得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得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得生态系统就是生物圈;最为复杂得生态系统就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就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得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得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就是生态学领域得一个主要结构与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得最高层次。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在一定时间与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与生态系统得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简单来说,就是指所有不同种类得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所以,生态系统得生物多样性指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与所构成得生态系统得复杂性.2、为何要保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得多样性、基因得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得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得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得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与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与家具材料、药物及其她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美学价值。

如大千世界色彩纷呈得植物与神态各异得动物与名山大川相配合才构成赏心悦目得美景.还激发文学艺术创作得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就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得生态功能.无论哪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就是不可缺少得组成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得关系。

共同维系生态系统得结构与功能。

野生生物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她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得只就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得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习题(·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1~3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差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重庆七校联考)沙棘为多年生落叶性灌木,一般每亩荒地只需栽种沙棘120~150棵,4~5年即可郁闭成林。

沙棘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近年来,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有所下降。

下图为我国沙棘种植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沙棘生长习性的是()A.喜光,耐寒暑B.喜高温C.耐旱,耐盐碱D.抗风沙5.我国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的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黄土广布,土层较深厚B.该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C.沙棘果单产高,经济价值高D.该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6.人工引种的沙棘果品质下降,其可能原因不包括()A.引种地气候条件与野生地差异大B.人工种植沙棘密度增大,通风条件变化C.大量使用农药、化肥D.人工引种技术落后西沙群岛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海底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值高且对环境影响小。

由于可燃冰大多埋藏在海底,目前没有国家进行商业化开采。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

资源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则是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条件。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资源环境的保护下进行,而资源环境的保护又需要经济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

二、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互依赖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等。

然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尤其是对于非可再生资源而言。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消耗将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

因此,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污染不仅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直接危害人类的生活健康。

因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同样重要。

三、资源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资源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资源的保护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环境的健康,也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环境的保护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空气、水质和土壤的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意味着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住房、更清洁的空气和可持续的水资源,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最后,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内部问题,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

资源是全球共享的,环境问题的影响也常常跨越国界。

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于解决共同资源和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与其他国家共同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推动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支持资源环境保护的措施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

政府在资源环境保护中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立法和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企业加强社会责任,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三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业三作业3:鄱阳湖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利用鄱阳湖的自然资源是促进鄱阳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请论述如何合理综合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以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答题要求:紧扣鄱阳湖的自然资源,结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发展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资源开发与保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篇幅在3000字以上。

鄱阳湖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是江西的母亲湖,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湿地、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

鄱阳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被誉为长江中下游的“天然调节器”。

它的水量和水质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用水安全。

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创一流的空气、水质、生态、人居环境和环境保护机制,就是保护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使江西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环境更优美,造福子孙后代。

鄱阳湖的重要自然资源:鄱阳湖流域地处东亚季风区,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水热基本同期,无霜期近300天,适合水稻等多种高产作物生长。

鄱阳湖流域自古以来号称“鱼米之乡”,是江西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我国和江西省主要商品粮、油、棉、鱼生产基地鄱阳湖湖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

湖内共有鱼类90多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鲤、鲫、鲢、鳙、青、草、鳡、鲌等10余种,年产量达2550万公斤以上。

此外,还出产众多的贝类、虾、蟹、水禽、莲藕和湖草等水生动、植物.出露的洲滩湿地面积达2,787平方公里,为中国其它诸湖所罕见。

鄱阳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湖中有水生植物102种,隶属于38科;鱼类122种,分属于23科;保护区有鸟类280余种,分属17属51科,其中水鸟115种,约占全国225种水鸟的51%。

鄱阳湖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淡水资源,而且养育着湖区周边地区近千万的人口,在江西整体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措施1. 引言近年来,全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

施工工地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因此施工过程中采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已成为行业的必然要求。

2. 减少噪音污染噪音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污染源,给周边居民带来困扰。

为了减少噪音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施工方可以在施工设备上安装降噪装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的时间,减少夜间施工等措施。

3. 控制粉尘施工现场常常伴随着大量粉尘产生,这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施工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粉尘,如使用喷雾系统降低粉尘飞扬,合理使用防尘网覆盖裸土等。

4. 水资源保护施工过程中的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也是需要关注的环境问题。

施工方可以通过收集雨水、循环利用水资源、建立合理的废水处理系统等手段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 节能减排施工设备的能源消耗和排放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负面影响。

采用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优化设备使用和运行方式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推动低碳施工。

6. 建筑垃圾处理施工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施工方可以建立专门的垃圾分类和处理系统,将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回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7. 生态保护施工工地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是重中之重。

施工方需要在施工前进行生态环境评估,合理划定施工区域,保护周边的植物、动物和生物多样性。

8. 社会参与和沟通施工过程中,与周边居民、政府部门和相关利益方进行积极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组织开放日、听取意见等方式,增加社区参与,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9. 培训和教育施工方可以通过培训和教育的方式提高员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通过加强施工工人的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操作技能,推动全员参与环境保护。

10. 环境监测与评估施工方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

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减少环境风险,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境标准和法规。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0801陈海宁S200800120006一、试说明地球图层结构以及人类与地球各图层结构的关系。

地球图层结构主要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又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六大圈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有四个(“立足之地”──地壳、“空气”──大气圈、“水”──水圈、“食物”──生物圈)。

1、地壳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化石燃料和矿物原料。

2、大气圈是地球外面由各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发育而形成的。

大气圈各组分之间保持着精细的平衡,这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来发育的结果。

保持这种平衡乃是维护生物圈所必须,破坏这种平衡就是破坏生命的基础。

然而,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来,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的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这种平衡,这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3、海洋和陆地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构成一个大体连续的圈层覆盖在地球表面,称为水圈。

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颗智慧星球,水是一个关键因素。

各种生命起源的假说都少不了水这一要素。

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时时处处与水紧密联系,从生活、娱乐到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无一不体现出水的重要性。

4、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的部分,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总体。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圈。

人体本身不能直接制造有机质,人体机能的维持必须依靠生物制造或者提供的有机质。

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生物圈。

生物圈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从而维持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药材、木材、生物蛋白、脂肪、淀粉、植物纤维、蔬菜、水果等。

二、什么是生态系统?说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和功能,以及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英国生态学家Tansley于1935年首先提上来的,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然而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如何在保证资源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国家所需要面对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从资源环境的角度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普及环保知识环保知识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它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

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加强环保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另外,通过社会媒体、广告和公共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环保知识。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环保不是单一行为,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付出。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监管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行为,从而实现环保。

企业也可以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例如开展节约能源的活动,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工艺等。

人们还可以自觉地减少使用塑料袋等一次性物品,从而减少白色污染的带来的影响。

三、合理利用资源资源和环境问题是相辅相成的问题。

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来鼓励人们节约使用资源,例如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等。

企业还可以积极实施资源节约计划,减少浪费,降低成本,从而实现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例如,新型清洁能源的研发可以替代传统能源,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另外,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我们需要共同肩负环保的责任,加强环保意识,吸取先进经验,促进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科技创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元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3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1~3题。

年份项目19612005耕地面积(km2) 400 521森林面积(%) 36.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mm) 13691087雨季地表径流(109m3)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2)61 108粮食总产量(万吨) 9.611.9人口(万人) 41.560.1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②土质疏松③土层较薄④人口密度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由表中数据计算可知,1961~2005年人均水土流失面积呈上升趋势。

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森林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是毁林垦荒的结果,而根源是人口的增加。

第3题,降水变率大、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答案:1.C 2.A 3.B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的整治研究。

结合下图,完成第4~6题。

4.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

A.原料地B.消费地C.水资源D.交通线5.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6.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该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该区公共设施不齐全,劳动力素质差③该区用地紧张④这里环境污染严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向西、向北趋向煤田的规划区,故接近原料地。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环五二班宁博阳2015050005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各方行为分析、评论及预防此类污染事件的建议———以“11•24”西和县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尾砂泄漏事件”为例摘要:本文从居民、企业和监管部门三方的行为分析了污染事故的成因,并对其进行评论。

依据事故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加强企业员工素质培训、污染性物质的管理和重点监管、专项整治等措施,对此类由于企业公司监管部门监管不严所造成的突发性污染的预防提出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污染事故;尾砂污染;操作性检查引言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2015年11月23日晚,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发生尾砂泄漏,造成下游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汉水出现水污染。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此次泄漏事件已经造成跨省界污染,认定构成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但是由于各方努力,使此次污染大大降低,对此,对各方行为做出评价,并对类似污染的防治进行建议。

锑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硬而脆的金属元素,呈鳞片状晶体结构,可制成棒、块、粉等多种形状。

锑的用途广泛,用来生产各种阻燃剂、蓄电池、合金、陶瓷、玻璃、颜料、半导体元件等,纺织、造纸、医药及化工领域也多有运用。

中国是锑储量大国,居全球首位。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锑及其化合物生产国。

锑的毒性很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锑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即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每升0.1毫克(0.1mg/L)。

欧盟将锑列为高危害有毒物质和可致癌物质,并予以规管。

美国环保署禁止杀虫剂中含有锑,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希望让工人尽量少呼吸到锑以防止膀胱癌。

2020届二轮 专题三 第2讲 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限时练

2020届二轮 专题三 第2讲 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限时练

限时练(十一)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等高活篱笆是指在坡面上大致沿等高线种植的窄条状植物带。

篱笆之间的土地常用来种植作物,作物与篱笆构成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称篱笆间作,是农林复合业的一种形式。

某研究所在三峡库区开展了等高活篱笆的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图甲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地表径流速度对比,图乙示意活篱笆试验地与坡耕地含沙量的对比。

据此完成1~3题。

甲乙1.该农林复合系统中,等高活篱笆的最理想植被是()A.乔木B.灌木C.草本D.灌草结合2.该农林复合系统在三峡库区能够()①减少径流总量②削减径流峰值③减少泥沙含量④降低径流速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若干年后,该农林复合系统能影响篱间地的()A.地形类型B.坡度大小C.气候变化D.土壤类型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季风区,该农林复合系统中,坡面坡度大,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乔木高大易遮挡农作物,因此,活篱笆应选取丛生的草本植物或萌生力强的灌木树种。

草灌结合,植被结构更加复杂,可以更好地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截留其中的土粒。

故选D。

第2题,在坡面上种植活篱笆带植被具有增加下渗、阻挡坡面径流、延缓径流及防止土壤流失等方面的效果。

故在三峡库区所进行的等高活篱笆技术试验对防止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径流速度、延缓径流、削减径流峰值及控制土壤流失、减少泥沙含量等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②③④正确;但不会减少径流总量,①错误。

故选D。

第3题,在山坡上建设农林复合系统不会改变地形类型,A错误。

由于该农林复合系统具有拦截地表泥沙的作用,活篱笆以上的泥沙在向下流动的过程中会受灌草的阻拦沉积下来,多年以后,两道活篱笆之间的区域会变得比较平坦,B正确。

在山坡上采用农林复合模式对区域气候变化和土壤类型的影响非常小,C、D错误。

答案:1.D 2.D 3.B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

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只有一个地球摘要:人类在经过漫长的奋斗历程后,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城市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构成了现实威胁。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因此,环境保护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艰巨、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一、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十大环境威胁1.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的气温在悄悄地升高,而且已经到了为人察觉的程度,它的危害是不应漠视的,它会引起两极冰川的融化,会带来频繁的暴风雨,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减少,更会使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地区受淹,想一想当今地球上的一半人口正居住在沿海50公里范围内,就可以知道沿海地区受淹的严重性了。

地球气温变化的原因正在于人类的活动。

在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的过程中,在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在有机废物的发酵过程中,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气体。

这些气体具有阻止地球表面热量散发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温室,因此这类气体被统称为温室气体。

目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任务之一。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位于距离地面10-50公里的范围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阻挡紫外线辐射到地面,因此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发现北极圈的臭氧浓度明显降低,南极圈的臭氧层还出现了空洞。

臭氧层破坏的严重后果也是不可忽视的:它将增高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使人类的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它还会严重地破坏海洋和陆地的生态系统,阻碍植物的正常生长。

臭氧层破坏的元凶竟然也是人类。

《可持续发展》作业设计方案

《可持续发展》作业设计方案

《可持续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本次作业设计将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通过一系列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实践。

二、设计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实践方法;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内容:1. 任务一: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并分享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包括其意义、目标、原则和实践方法。

每组需要提供一份小结报告,简明扼要地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

2. 任务二:实地调研学生需按小组分工,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改进方案。

调研内容可以包括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要求每组提交一份调研报告,包括调研情况、问题分析和改进措施。

3. 任务三:宣传推广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设计一场“可持续发展主题宣传活动”,包括海报、视频、展览等形式。

活动内容要能够吸引广大师生参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方法。

4. 任务四:思辨讨论开展一场以“城市化进程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话题的思辨讨论。

要求学生按角色分工,进行辩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评价方式:1. 小组讨论:根据小组讨论的主题和内容,给予综合评价,包括讨论质量、思考深度等方面。

2. 实地调研:评价报告的完整性、分析透彻性和创新性。

3. 宣传推广:评价活动设计的内容创意、吸引力和影响力。

4. 思辨讨论:综合评价辩论表现、逻辑严密度和批判性思维。

五、作业要求:1. 按时提交各项任务的报告和成果物;2. 尊重他人意见,团队合作;3. 注重创新和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实践方法,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初中地理练习题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练习题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练习题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初中地理练习题-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能源的总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而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初中地理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第一部分: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资源利用存在着种种现状与问题。

首先,资源过度开采造成严重的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比如,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空气污染和土壤沙化。

其次,资源利用的不合理分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却资源匮乏,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第二部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破坏环境、不耗尽资源,以便子孙后代也能继续享有资源。

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重点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化能源的利用: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是有限资源,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动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手段,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比如,利用先进的矿石提取技术、循环经济等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耗。

3. 加强资源管理与保护: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系统,合理规划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资源保护法规等措施。

第三部分:初中地理练习题1.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2. 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过度利用会带来哪些问题?请提出解决方案。

3. 什么是循环经济?为什么它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很重要?4. 请列举至少两种可再生能源,并简要介绍它们的利用方式。

5. 为什么需要加强资源管理与保护?请举例说明。

6. 简述你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这些地理练习题旨在让同学们对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与资源保护意识。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单20XX年-20XX年江山如此多娇啊1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巩固层知识整合构网络][自我校对]①危害②生物措施③环境恶化④改善环境[提升层专题讲练深拓展]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是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教材以水土流失为例进行了分析,除了水土流失以外,还应了解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现将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列表总结如下:20XX年-20XX年江山如此多娇啊2(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①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②根据阶段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20XX年-20XX年江山如此多娇啊3③根据措施确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丁地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

当地人们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一起完成3万亩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202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形考三

国家开放大学202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形考三

国家开放大学202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形考三目标及背景本文档旨在传达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形考三的相关信息。

形考三是该课程的一部分,旨在考察学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形考内容形考三涵盖以下主题: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生应熟悉和理解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包括相关的条款和制度。

2. 可持续发展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了解如何在各个领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 环境评估和监测:学生要研究环境评估和监测的方法和技术,了解如何评估和监测环境影响。

4. 环境治理和政策:学生需要了解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包括政策评估和制定过程。

5. 可持续能源:学生应该熟悉各种可持续能源的类型和应用,了解可持续能源的潜力和挑战。

形考要求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 阅读和理解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能够解释其关键条款。

2. 分析和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并提出在实践中应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议。

3. 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的案例分析,评估环境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分析和评价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5. 研究和撰写关于某种可持续能源的报告,包括其类型、应用和可行性分析。

形考评估形考三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书面考试:学生将接受一份书面考试,以检验其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概念和环境治理政策的理解。

2. 个人项目:学生需要完成一项个人项目,例如环境评估报告或可持续能源研究报告。

3.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

结论国家开放大学2023年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形考三旨在培养学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概念、环境评估与监测、环境治理与政策以及可持续能源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业油气1404 冉婧 1410116404 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所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指在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2、为何要保持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生物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美学价值。

如大千世界色彩纷呈的植物和神态各异的动物与名山大川相配合才构成赏心悦目的美景。

还激发文学艺术创作的灵感。

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无论哪种生态系统,野生生物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共同维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野生生物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也就要受到影响。

潜在使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对他们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野生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业污染控制模式(就工业与自然关系而言划分的工业发展三种模式)。

答:从工业生产与自然的关系角度分析,工业污染控制有三种模式,代表着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①不顾环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下图)。

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没有足够的认识,工业生产的唯一动力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过程中,在原料的开发利用上是以产品为中心进行取舍的,凡是对产品无使用价值的东西,均被视作废物,废弃与自然环境中,且大部分是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环境中,依靠自然本身的调节能力进行消纳,这种发展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的生产方式,是工业生产的原始模式。

这种方式在工业总的规模不大、密集程度不高的情况下,依靠自然的自净作用,工业废料可以为自然所分解、消化和吸收,不至于造成大范围的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密集程度的提高,就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并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所以,这种生产运行方式,实际上造就了工业系统内部的高度经济性和外部的高度不经济性,在相当程度上加深了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工业系统的运作示意图
②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污染末端控制”的发展模式。

20世纪70~80年代初,针对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法律法规、排放标准,对企业排入环境的工业废物的最高允许量进行限制,对企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限制的控制。

这种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污染末端控制”的模式,也称为“排放管理”(下图)。

这种模式,是企业对环境问题认识上的一次升华,标志着企业环境管理从“无”到“有”的突破。

它对于控制局部地区的工业点源污染是有效的,对遏制工业污染的迅速扩大也有其历史的作用。

但这种突破是被动的,对企业来说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杜绝环境问题的产生。

末端治理的模式
③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的“污染预防”的发展模式。

审视20世纪工业发展历程,人们开始认识到“消耗资源、能源—制造产品—排放废物”这一单向性生产模式已无法持续下去。

应代之以仿效自然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模式,建立废物能在不同生产过程中循环、多产品共生的工业体系及生态工业。

这就是目前在工业界所倡导的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环境管理的污染预防的发展战略。

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工业系统的生态化。

基于生命周期的思想和循环经济的理论指导下的工业发展战略是当今工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2、循环经济的概念、原则与发展途径。

答:(1)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2)循环经济的三大主要原则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

①减量化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是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②再利用原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是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③再循环原则,以污染排放量最小化为目标,是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

(3)循环经济发展途径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①部门层面(小循环),即以一个企业或一个农村家庭为单位推行清洁生产,使所有资源、能源都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最终目标达到无害排放或污染零排放。

②区域层面(中循环),这是一种特定的区域内建立企业、组织间网络状共生结构关系的经济模式,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③社会层面(大循环),建立起与发展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型社会”,即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使工业、农业、城市、农村都达到循环,甚至在工业、农业、生态之间也存在着交叉点、链接点,在交叉点上交叉起来充分利用。

这是循环经济最终追求的一种模式。

3、生态工业园区及其发展历程、类型。

答: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

综观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
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代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三代为生态工业园区。

生态工业园区大致可分为3种园区类型,即改造型、全新型和虚拟型。

4、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与产品生命周期的主要阶段。

答: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简称LCA)又称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干预和影响。

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①原材料的获取;②生产产品;
③产品的使用、再用和保养;④产品回收和废物管理;⑤运输。

5、什么是ISO14000?三种类型的环境标志及其比较。

答: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继ISO9000标准之后推出的又一个管理标准。

该标准是由ISO/TC207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有14001到14100共100个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目前提出的标准共有三种类型:①Ⅰ型环境标志。

是生态标志,目前各国实施的环境标志基本上都是这种类型。

②Ⅱ型环境标志。

是制造商的自我声明,企业可选择在12个方面作自我声明。

③Ⅲ型环境标志。

称为产品环境声明,类似于食品营养标志,主要提供关于环境参数的信息。

三种环境标志的比较:Ⅰ型环境标志认证有严格的认证程序和较长的认证周期,只有行业中的佼佼者企业才能获得认证。

Ⅱ型、Ⅲ型环境标志只需要由第三方进行验证,向消费者声明自身的环境优势;有机会用科学的方法讲绿色。

由于Ⅱ型、Ⅲ型环境标志的声明都是中性的,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声明内容各国可相互比较,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沟通,因此,更利于防止贸易技术壁垒。

Ⅱ型、Ⅲ型环境标志的正式启动,是对Ⅰ型环境标志认证在贴近企业和公众方面提供的有效补充。

总之,Ⅰ型、Ⅱ型、Ⅲ型三种环境标志共同主导绿色市场,是一次绿色消费观念的进步,是在可持续消费道路上的一次跨越,是净化“绿色”市场的积极举措之一,它使那些真正追求“绿色”的企业跨入绿色之门更为便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