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 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贞观之治》的教案设计

《贞观之治》的教案设计

《贞观之治》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贞观之治的背景与意义1.1 贞观之治的时期背景1.2 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1.3 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第二章: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与治理理念2.1 唐太宗李世民的个人品质与形象2.2 李世民的治理理念与政治改革2.3 李世民的政策对贞观之治的影响第三章: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与农业发展3.1 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3.2 农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3.3 贞观之治对商业与手工业的影响第四章: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与教育4.1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特点4.2 教育制度与科举制的完善4.3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成就第五章:贞观之治的对外关系与军事政策5.1 贞观之治时期的对外关系5.2 军事政策的调整与军事改革5.3 贞观之治时期的战争与和平第六章:贞观之治的社会制度与法律建设6.1 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制度特点6.2 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6.3 贞观之治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第七章: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成就与名人7.1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繁荣7.2 文学艺术成就与代表人物7.3 贞观之治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第八章:贞观之治的衰落与评价8.1 贞观之治的衰落原因分析8.2 后世对贞观之治的评价与影响8.3 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第九章:贞观之治与唐朝的兴衰9.1 贞观之治与唐朝崛起的关系9.2 贞观之治对唐朝后续统治的影响9.3 贞观之治与唐朝衰落的历史教训第十章:贞观之治的现实意义与启示10.1 贞观之治对现代政治的启示10.2 贞观之治对现代经济的影响10.3 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贞观之治的背景与意义解析: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之一,了解其背景和意义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需要重点掌握贞观之治时期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其对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重点二:唐太宗李世民的形象与治理理念解析:唐太宗李世民是贞观之治时期的杰出皇帝,他的个人品质和治理理念是贞观之治成功的重要因素。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7篇)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7篇)

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贞观之治教案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7篇贞观之治教案,欢迎查阅与参考。

《贞观之治》说课稿篇一《贞观之治》教学计划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唐朝的建立_____年,隋朝灭亡。

李渊进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后传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号_________。

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措施①经济上:重视发展__________,减轻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

②政治上:合并_________,革除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和虚心____________。

2、“房谋杜断”:房谋是___________,杜断是_____ ______,他还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

3、“贞观之治”:政治比较_________,经济__________________,国力_________________,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武则天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______。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篇一: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贞观之治①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②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③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二、重点、难点1、重点(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2、难点(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史上出现的“盛世”现象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二)新授课第2课贞观之治一、玄武门之变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2、玄武门之变: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627年李世民改国号为“贞观”二、贞观之治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具体内容:1、轻徭薄赋(经济方面)(1)原因:①客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②主观原因:吸取隋亡教训(2)表现:①多次减免租税②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③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用人方面)(1)表现:①重视选官用人,虚怀若谷从谏如流②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为相;③重用魏征和李靖等3、加强中央权力(政治方面)(1)表现:①沿用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②合并州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③大力精简机构节省了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4、完善科举制度(教育思想方面)(1)表现:①唐朝科举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②明经科主要考查儒家经典;③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官的主要途径四、板书设计第2课贞观之治1、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不久发动政变做了皇帝他就是我们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其年号为2、轻徭薄赋:唐太宗多次减免保证农民提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知人善用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他非常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任命和为相人称他还应用敢于直言的3、加强中央权力:唐朝沿用隋朝的针对当时“”的情况唐太宗大力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4、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是(1)和(2)其中(1)考试内容为;(2)考试内容为和是做官的主要途径5、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史称五、课堂小结篇二:《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教学重难点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或电视机和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导魏征逝世后他的家人托人给唐太宗送去一个魏征未写完的奏章上面写道:“天下的事情有好事坏事人有好人坏人任用好人则国家安泰任用了坏人国家就要大乱朝中大臣之间有爱有憎往往对他爱的人只看见长处对他憎的人却只能看见短处这是不正确的应当是:能看见所爱的人的短处看到所憎人的长处如果这样就能去掉真正的坏人任用好人天下就兴旺了”唐太宗看了这段话以后非常感动他对大臣们说:“今后我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你们把魏征的语言写在笏上看到我有错时随时给我提出来帮助我改正”唐太宗为什么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他统治的时候唐朝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本课内容二、问题导入我先提出几个问题同学们阅读课文第6页的内容找出答案(1)隋朝是怎样灭亡的(2)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教师出示课文的第一个标题以及相关内容三、贞观之治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根据对教科书的阅读和搜集到的课外材料进行讨论各组代表竞相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总结:(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他重用富有才干的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敢于直言的魏征(3)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贞观时期还增加了宰相人数这样既避免了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4)贞观时期还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太宗还重视文化教育四、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同学们看过《大明宫词》吧在这部电视剧里武则天给你们的印象如何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印象中的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争议很多众说纷纭的历史人物她专断、刚烈、爱才、狠心、毒辣等但她对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武则天的政绩主要有些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归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出示武则天主要功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破格重用有才干的人如:姚崇、宋璟(3)她还使唐朝盛世局面得以继续发展这种电视剧与历史教材的对比让学生能发现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的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解除学生由于受电视、电影等艺术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片面认识五、扩展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秦汉的历史结合这学期我们学的隋唐历史大家动脑筋思考一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广泛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能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的历史内容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够听取他人意见和观点六、课外拓展设计一张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篇三:贞观之治——教案《贞观之治》教案课题:第1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使用教材:XX人教版班级:七年级2班课时数: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手段及方法:教学手段: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方法:①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中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②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等知识充分理解并掌握可以客观评价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板书设计:贞观之治一、唐朝建立⒈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⒉李世民继位唐太宗627年贞观二、贞观之治⒊贞观之治措施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大兴学校戒奢从简任人唯贤虚心纳谏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教学过程:。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3篇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3篇贞观之治教案设计

初中贞观历史教案3篇贞观之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 1.列举唐太宗在军事上的主要业绩,归纳唐太宗在用兵上的特点。

2.通过玄武门之变发生的缘由和经过,探讨在封建社会的宫廷中,类似玄武门之变的事情常常发生的缘由。

3.总结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理解它对促进各民族经济的进展及民族的融合所起到的作用。

4.了解唐太宗的用贤和纳谏,探讨用贤和纳谏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归纳和概括唐太宗的用兵特点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2.争论唐太宗个人在贞观之治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唐太宗的历史大事的学习,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2.通过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的学习,体会唐太宗在对待各民族问题上的公平态度和开放的胸襟。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主要作为与“贞观之治”的关系。

【教学难点】1.了解在古代中国社会皇帝纳谏的积极作用。

2.分析纳谏与现代社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假设面前摆放一架天平,左盘放上“江山”,右盘加上砝玛“老百姓”,而定盘的“皇帝”就是天平的游码。

我们常常说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富强富强,其实就是让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假如天平中心的游码或右盘的砝码发生变动,都会使“江山”摇摆不已,甚至有可能使“江山”不保。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每一个朝代就像一架天平,唐朝就是一架相对平衡的天平。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你最观赏哪一位皇帝?唐太宗、唐玄宗等。

:今日,我们来聚焦唐太宗,了解唐太宗如何使天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1.:唐太宗青少年时是怎样一个人?李渊次子,从小练习骑射,喜好文史。

→文治武功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定年号为武德,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哥哥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秦王李世民在统一过程中功勋卓著卓越的军事家:李世民指挥作战有他的一套谋略,后人给他总结了一些阅历,从这些阅历里可以看出他过人的军事才华,唐太宗是一个很突出的军事战略家和指挥家。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措施,掌握贞观之治的特点和影响。

2. 通过分析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贞观之治中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及影响。

2.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政治措施、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贞观之治中的具体案例,如唐太宗的纳谏、用人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贞观之治的优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及相关资料。

2. 课件:贞观之治的相关图片、图表、视频等。

3. 讨论题:提前准备与贞观之治相关的话题,供课堂讨论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统治时期,引发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兴趣。

2. 讲解贞观之治的政治措施:阐述唐太宗的纳谏、用人、改革制度等政治举措。

3. 分析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介绍唐朝的土地制度、税收政策、商业发展等。

4. 探讨贞观之治的文化成就:讲解唐朝的文化繁荣、科技发展、教育制度等。

5. 讨论贞观之治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6. 总结贞观之治的地位和意义:强调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8. 教学反思:总结课堂教学,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贞观之治与其他盛世时期(如文景之治、康乾盛世等)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差异。

2. 历史人物:介绍唐太宗李世民的相关事迹,分析其治国理念和领导才能。

3. 时代背景:讲解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如民族关系、对外交流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贞观之治的相关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第一章:贞观之治的背景1.1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1.2 李渊与李世民1.3 贞观之治的含义与意义1.4 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第二章:贞观之治的政治制度2.1 贞观之治的政治体制2.2 科举制度的发展2.3 贞观之治时期的法制建设2.4 贞观之治时期的官职体系第三章:贞观之治的经济政策3.1 土地制度的改革3.2 农业生产的提升3.3 商业与手工业的发展3.4 贞观之治时期的货币制度第四章:贞观之治的文化与教育4.1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发展4.2 儒佛道三教的融合与发展4.3 贞观之治时期的科举考试与教育制度4.4 贞观之治时期的名人故事与成语典故第五章:贞观之治的外交与军事5.1 贞观之治时期的外交关系5.2 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5.3 贞观之治时期的军事制度5.4 贞观之治时期的著名战役与军事成就第六章:贞观之治的社会生活6.1 贞观之治时期的社会结构6.2 家庭与婚姻制度6.3 饮食与服饰文化6.4 贞观之治时期的娱乐与节庆活动第七章:贞观之治的文化成就7.1 文学与诗歌的繁荣7.2 书法、绘画与音乐艺术7.3 著名文学家和艺术家的故事7.4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第八章:贞观之治的科学技术8.1 农业技术与水利工程8.2 医学与药物发展8.3 天文与数学的研究8.4 贞观之治时期的科技传播与影响第九章:贞观之治的宗教与社会思想9.1 佛教、道教与儒教的盛行9.2 宗教政策与民间信仰9.3 贞观之治时期的思想文化与哲学流派9.4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自信与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第十章:贞观之治的遗产与评价10.1 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10.2 贞观之治的历史评价与反思10.3 贞观之治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0.4 贞观之治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第十一章:贞观之治时期的著名人物11.1 唐太宗李世民11.2 贞观之治时期的贤臣良将11.3 贞观之治时期的女性人物11.4 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学家与艺术家第十二章:贞观之治与后世的政治制度12.1 贞观之治对唐朝后期的影响12.2 贞观之治与五代十国的政治变迁12.3 贞观之治对宋朝政治制度的影响12.4 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第十三章: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商业贸易13.1 贞观之治时期的农业发展与粮食储备13.2 手工业与商业的繁荣13.3 贞观之治时期的货币与市场经济13.4 贞观之治时期的对外贸易与丝绸之路第十四章: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影响14.1 贞观之治与唐代文化的传承14.2 贞观之治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14.3 贞观之治时期的宗教与文化交融14.4 贞观之治在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第十五章:贞观之治的教育与学术研究15.1 贞观之治时期的科举教育与人才培养15.2 贞观之治时期的学术发展与学派林立15.3 贞观之治与现代历史研究的结合15.4 贞观之治教育的现代意义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贞观之治”这一主题展开,涵盖了贞观之治的背景、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与教育、外交与军事、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宗教与社会思想、遗产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贞观之治》的教案

《贞观之治》的教案

《贞观之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2.分析贞观之治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3.探讨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3.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唐太宗治国理念的形成过程。

2.贞观之治对后世影响的深远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贞观之治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贞观之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贞观之治是什么时期吗?这个时期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

2.分组讨论:贞观之治中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三)课堂讲解1.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隋朝灭亡,唐朝建立,国家政治混乱,民生凋敝。

2.讲解贞观之治的特点: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3.讲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以人为本,重视法治,注重人才,发展经济。

4.讲解唐太宗的具体措施:a.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政治制度。

b.选拔贤能,重视人才。

c.发展经济,提高民生。

d.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

(四)案例分析1.分析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2.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举例说明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具体影响。

(五)课堂小结2.强调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在贞观之治中的重要作用。

(六)课后作业2.深入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分析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了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及其具体措施。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课后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语速过快、内容过多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

贞观之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之治时期的政绩和贡献。

3.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认识到贞观之治对唐朝乃至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唐太宗的政绩。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贞观之治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贞观之治的历史图片和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唐太宗的政绩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贞观之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教学内容1. 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唐朝的建立、唐太宗李世民的登基。

2. 贞观之治的特点: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展、社会安定。

3. 唐太宗的政绩:改革制度、选拔贤能、重视教育、注重民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引出贞观之治。

2. 讲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结合多媒体资料,详细讲解贞观之治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点。

3. 分析唐太宗的政绩:以案例形式,讲解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贡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探讨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六、课后作业1. 复习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唐太宗的政绩。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唐太宗的政绩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贞观之治对现代社会启示的思考深度。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贞观之治的历史图片、资料。

2. 教材:关于贞观之治的章节。

3. 网络资源:相关贞观之治的论文、文章。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了解贞观之治时期的历史文物。

2. 开展贞观之治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深入探讨贞观之治的启示。

3. 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贞观之治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讨论: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的意义和影响。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研究贞观之治时期的文献或图片,讨论其特点和成就。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范文4篇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范文4篇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范文4篇《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初中历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知道有关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2.过程方法与能力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功绩,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研讨形成结论,逐渐养成主动探究和与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贞观之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懂得一个全面发展、能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习武则天坎坷、传奇的一生,培养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树立锐意进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繁盛时期,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1)贞观之治:中国古代曾领先于世界,尤以唐朝时期最为突出,而这一空前繁盛的基础,始于唐太宗贞观年间,这一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既是封建治世的典范,也是评价唐太宗的主要依据,因此是本课重点。

(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唐王朝历时不到三个世纪,而武则天一人参政掌政就近半个世纪(从当皇后开始参决朝政计算)。

同时,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为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

这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难点]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放在当时的环境来讲它劳民伤财,但客观上运河的开通给人民、社会带来了好处,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图片)这条运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其中3+4+5=1中各数字代表什么?此人生前很有作为但也很残暴,为什么说在他的统治下隋朝会迅速灭亡,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王朝很相似?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多媒体展示课题二、新授讲授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王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一、唐王朝的建立多媒体展示:引用人民对隋炀帝憎恨的诗句来反映隋炀帝的暴政表现,通过多媒体演示: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2、多媒体展示唐高祖李渊像及提示,并根据以下提示玩成猜猜我是谁的游戏A 他是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B 他在隋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乘机起兵C 他在儿子的帮助下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并统一全国D 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3、根据阅读和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来完成练习,让我告诉你(1)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2)唐朝的建立时间是——618年(3)唐朝的都城是——长安二、唐太宗的用人与纳谏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简介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前两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强大的隋朝灭亡了,这给了唐太宗什么样的震撼?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后三段话和第十页第一段话,思考一个问题,唐太宗为什么能做到以谏如流任用贤能?他从隋亡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他意识到“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他认为只有虚心纳谏“兼听则明”才能长治久安,所以他鼓励和倡导臣下提意见,并以谏如流,兼收并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精选5篇教案要有创新性,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快来借鉴一下并自己写一篇与我们分享吧!七年级历史下册贞观之治一课教案(篇1)课标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①唐太宗与玄武门之变,轻徭薄赋,重视纳谏;②加强中央权力,完善科举制度;③贞观之治。

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2、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通过对其统治措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起作用的理解。

2、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3、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德。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1、“贞观之治”的含义2、“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贞观之治”的内容二、难点: 1、如何评价唐太宗2、如何看待历出现的“盛世”现象教学方法:“自学——问题——讨论”教学时间:2课时导学程序:(简要复习上一课知识,导入新课)提问: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贞观之治 优秀教案

贞观之治 优秀教案

贞观之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唐朝早期的情况,贞观之治和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从成因和结果去思考分析历史问题,逐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其政策是非常进步的。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及政策对于唐朝的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的融合,起了重要作用,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寻找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异同,逐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点。

3.本课教材有些与历史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可结合《地图册》中《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讲解,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他的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太宗的功绩和文成公主进藏。

2.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贞观之治”对于唐朝的重要影响。

二是如何正确地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说起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同学们并不陌生,通过影视剧我们对他了解很多,那与他相关的影视剧有哪些呢?生:《秦王李世民》、《贞观长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隋唐英雄传》、《大唐飞歌》、《隋唐演义》……师:想一想: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一样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历史上的李世民是怎么的一位君王。

板书:“贞观之治”。

二、讲授新课。

板书:1.唐朝的建立。

问题:唐朝是怎样建立的?建立者是谁?时间是哪一年?都城在哪里?教师总结: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

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

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4篇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1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那么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

引导学生考虑和探究“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p 历史问题的才能。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那么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辩证唯物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才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那么天”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那么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那么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1、在课前谈话根底上展示武那么天画像,简介武那么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那么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老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考虑“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那么天的统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开展农业消费,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老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那么天的统治表达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开展农业消费,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那么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场面出如今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场面呢?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老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根底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设计表格,列出并比拟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3篇贞观之治教案优秀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

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及解决办法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

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

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

贞观之治教案优秀6篇贞观之治篇一贞观之治(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

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目录简介唐太宗爱民如子贞观之初法治天下强盛王朝收缩展开简介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一直为后世所传颂。

唐太宗即位后,因亲眼目睹大隋的兴亡,所以常用隋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来警诫自己及下属。

他像孟子一样,把人民和君主的关系比作水与舟,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

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

在文臣武将之中,魏徵当过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旧臣,曾议请谋杀太宗;尉迟恭做过铁匠,又是降将,但都受到重用。

太宗鼓励臣下直谏,魏徵前后谏事二百余件,直陈其过,太宗多克己接纳,或择善而从。

魏徵死后,太宗伤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徵逝,朕亡一镜矣。

”太宗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去奢省费,轻徭薄赋”,使人民衣食有余,安居乐业。

在文化方面,则大力奖励学术,组织文士大修诸经正义和史籍;在长安设国子监,鼓励四方君长遣子弟到来留学。

此外,太宗又屡次对外用兵,经略四方,平东突厥、定薛延陀、征高句丽、联姻吐蕃、和高昌,使唐之国威远播四方。

太宗则被西北诸国尊为“天可汗”,成为当时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

总之,在太宗执政的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武功兴盛的治世,史称“ 贞观之治”。

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 济世安民”。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

初中历史《贞观之治》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唐太宗的统治特点,理解“贞观之治”的含义。

2.掌握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教学难点:贞观之治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唐太宗的统治背景,了解其继位后的政治局势。

(2)提问:唐太宗为什么能够实现“贞观之治”?激发学生兴趣。

2.贞观之治的政治成就(1)讲解唐太宗时期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等。

(2)分析这些政治制度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如选拔贤能、提高政府效能等。

(3)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3.贞观之治的经济成就(1)讲解贞观之治时期的经济政策,如重视农业、发展手工业等。

(2)分析这些经济政策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如提高粮食产量、繁荣市场等。

(3)引导学生探讨:这些经济政策对当时百姓的生活有哪些改善?4.贞观之治的文化成就(1)讲解贞观之治时期的文化发展,如重视儒学、提倡佛教等。

(2)分析这些文化政策对国家文化的影响,如促进文化繁荣、提高国民素质等。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文化政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强调贞观之治时期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的局面。

6.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贞观之治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作业布置(1)熟记贞观之治时期的主要成就。

(2)思考:贞观之治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四、板书设计《贞观之治》1.政治成就:科举制、三省六部制2.经济成就:重视农业、发展手工业3.文化成就:重视儒学、提倡佛教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使学生了解了唐太宗的统治特点。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能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对贞观之治的理解不够深入。

贞观之治教案(莉莉)

贞观之治教案(莉莉)

贞观之治教案(莉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通过学习贞观之治,使学生认识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贞观之治的定义与历史背景2. 贞观之治的政治特点3. 贞观之治的经济特点4. 贞观之治的文化特点5. 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介绍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影响。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运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异同。

4.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贞观之治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贞观之治的定义与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的概念。

3. 分析贞观之治的政治特点,如政治清明、法治严明等。

4. 讲解贞观之治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等。

5. 阐述贞观之治的文化特点,如文学艺术、科举制度等。

6. 探讨贞观之治对后世的影响,如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

7. 课堂小结,总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调研,深入了解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2. 邀请历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专业角度认识贞观之治的重要性。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太宗、大臣、百姓等角色,再现贞观之治时期的政治场景。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贞观之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024年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2024年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

2024年初一历史贞观之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贞观之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统治下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时期,同时培养学生对唐太宗这一重要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教学难点:评价唐太宗的统治政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皇帝在位期间,国家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局面,被史学家们称为“治世”。

你知道哪些时期出现了“治世”局面吗?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课《贞观之治》这一时期出现了怎样的治世景象呢?请同学们看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 唐太宗在统治前期也就是听从了谁的建议呢?魏征请同学们说出他的名字。

魏征是唐朝著名的谏臣,他敢于直言劝谏,那么他又是怎样劝谏唐太宗的呢?请一位同学复述一下。

魏征和唐太宗成为知心朋友,人称“房谋杜断”那么唐太宗重用人才,知人善用,虚心纳谏的态度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

2.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明白治理好国家要靠人才,靠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支持。

所以他把用人不善会导致亡国,和用人的道理讲得非常透彻。

所以国家出现治世局面和唐太宗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同时他提倡科学种田,还鼓励人们开垦荒地,同时兴修水利。

这样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你们知道吗?他统治前期,年景好时,粮食堆得满仓;不好的时候朝廷还发救济粮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这就是本课的第二个原因。

3. 他还完善科举制,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让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做官来为百姓服务。

科举制的完善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了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限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唐朝早期的情况,贞观之治和文成公主入藏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从成因和结果去思考分析历史问题,逐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唐太宗的开明思想及其政策是非常进步的。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想及政策对于唐朝的繁荣以及中华民族的融合,起了重要作用,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学生寻找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异同,逐步落实本课的知识点。

3.本课教材有些与历史地理相关的知识点,可结合《地图册》中《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讲解,培养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他的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唐太宗的功绩和文成公主进藏。

2.难点: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贞观之治”对于唐朝的重要影响。

二是如何正确地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起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同学们并不陌生,通过影视剧我们对他了解很多,那与他相关的影视剧有哪些呢?
生:《秦王李世民》、《贞观长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隋唐英雄传》、《大唐飞歌》、《隋唐演义》……
师:想一想: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和真实的一样吗?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历史上的李世民是怎么的一位君王。

板书:“贞观之治”。

二、讲授新课。

板书:1.唐朝的建立。

问题:唐朝是怎样建立的?建立者是谁?时间是哪一年?都城在哪里?
教师总结: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

公元617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次年(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618年,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过渡:唐朝的第二任皇帝是谁?(生:李世民。

)那他是怎么当上皇位的?(生:通过玄武门之变。


板书:2.“贞观之治”。

师: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玄武门之变是怎么一回事?
生:玄武门之变——626年,由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死了自己的长兄(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当时的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为唐太宗,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师:高祖窦皇后四长子——李建成。

(太子:589-626年。


次子:李世民——秦王598-649。

三子:李玄霸——早夭。

四子:李元吉——齐王603-626。

背景:在双方的较量中,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略占优势,因此,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

时间: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

人物: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

经过:李世民得知李建成和李元吉共谋削弱他的力量,他与亲信策划,抢先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内设下埋伏,在玄武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即位。

师: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生:(一)武门之变是皇室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二)但是从历史的影响来看,应该持肯定的态度;
(三)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以及他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说明李世民为君是正确的选择。

师: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那么什么是“贞观之治”呢?
生: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师: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发言。

生: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让农民生活安定。

(3)民族关系上:坚决抵抗外族骚扰,加强国内民族间的友好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4)唐太宗还重用贤才,虚心纳谏。

重用的主要人物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师:原因:
a.以隋为鉴,以民为本,隋二世而亡:
①奢华浪费,劳民伤财。

②生活腐化,荒淫无道。

③战争太多,耗费国力。

在惨痛教训的对照下,唐太宗下决心进行彻底治理,加上下属大臣们的通力协作,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展开了它美丽辉煌的画卷。

他以隋亡为鉴,经常告诫臣下: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与民休息。

c.勤于政事,任用贤才。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贞观时期,人才济济,著名的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等。

房玄龄(579-648),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中进士。

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
夺取皇位。

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善于用人,不问贵贱;恪守职责,不自居功。

杜如晦(585~630),唐代名相。

年轻时爱读书,喜谈文史。

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朝新建不久。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每在太宗前议事,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

如晦亦能尊重玄龄之策。

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故有“房谋杜断”之说。

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d.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异常悲痛,他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

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

唐太宗很赞赏他的直率,便以礼相待,根据他耿直秉性,让他任谏议大夫,贞观三年,行宰相职权,成为贞观名臣。

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太宗将其牢记在心,有了好的指导思想,纳谏也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提。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师:唐太宗统治时期,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史称“贞观之治”。

史家称此时为“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太平盛世。

板书:3.文成公主入藏。

师:1.吐蕃简介。

(1)吐蕃人是哪个民族的祖先?
(2)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哪里?
生:藏族:青藏高原。

师:2.吐蕃统一。

(1)吐蕃统一青藏高原是在什么时候?
(2)完成统一的首领叫什么?
(3)吐蕃的都城在什么地方?
生:七世纪前期——松赞干布——逻些(今拉萨)。

师:3.唐蕃和亲。

(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
(2)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
(3)文成公主入藏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影响)?
生:(1)仰慕中原王朝的文化。

(2)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传播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教师小结: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带去各种工匠,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科技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唐太宗在位期间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同时也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少数民族搞好关系,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