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中暑患者的急救护理
2.病情危重指标 体温持续高达41 ~42℃;昏迷超过48h并伴有 频繁抽搐;重度脱水出现休克;出现脑水肿、ARDS、MOF、DIC。
五、急救护理措施
(一)先兆及轻症中暑
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 料,休息后即可恢复。对存在循环功能紊乱或循环衰竭倾向者,除 上述措施外,可经静脉补充5%葡萄糖盐水,但注意滴速勿过快, 并加强观察,直至恢复。
三、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二)轻症中暑 (三)重度中暑
三、临床表现
(一)先兆中暑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口渴、乏力、多汗、眼花、
耳鸣、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心率、血压可无变化,体温正 常或略高。 (二)轻症中暑
先兆中暑症状加重,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或 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血 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一)病史评估 (二)辅史评估
评估中暑的原因、损伤时间以及有无紧急处理措施,既往史、 用药史。
四、护理评估
(二)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可见血液浓缩、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中毒颗粒,血小板减少。 2.生化检查 转氨酶轻度或中度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酸激酶增高,电解质紊乱(如低
3.热射病 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患者在上述早期症状的基础上,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 的典型表现,体温高达40~42℃甚至更高。可有皮肤干燥、灼热、谵妄、昏迷、抽搐、呼吸急促、 心动过速、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等表现,严重者出现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ARDS、DIC、多 器官功能衰竭。
四、护理评估
钠、低氯、低钾或高钾血症)。
3.尿常规 可见蛋白质、管型、红细胞、白细胞。 4.血气分析 可有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5.心电图 各种心律失常和ST-T改变。 6.特殊检查 ①怀疑DIC时应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正确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正确

关于中暑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中暑是一种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轻则头晕、口渴,重则呕吐、昏迷等情况。

中暑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深入了解中暑的症状十分重要,同时必须清楚急救措施以免出现严重的状况。

以下是一些中暑急救措施应该如何正确实施。

第一步:将患者放在阴凉处休息无论何时,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出现了中暑的症状,首先要做的是将患者搬到一个阴凉的地方休息。

避免让他们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你可以选择一块草地或树阴下等地让患者躺下,并尝试为其提供足够的遮阳和凉爽的环境。

这是急救的第一步,是确保患者得到挽救的最重要的部分。

第二步:给患者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中暑引起的症状之一是水分和电解质的严重丢失,因此要确保患者充足地喝水和补充电解质。

在急救箱里肯定会有用于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的药物,你可以询问患者是否有任何药物过敏的情况,然后确定是否使用这些药物。

同时,还可以向患者提供水果或者其他高水分含量的食品,这样可以更快地帮助患者摄入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第三步:冷却身体中暑时温度过度升高,因此需要立即给患者进行冷却。

有人可能选择使用吹风机,但是这样做可能导致患者的体温更加升高。

正确的做法是让患者躺在地上,抬起双腿,然后用湿毛巾等物体轻轻地擦拭患者身体。

或者使用喷雾器和蒸发器等降温器材,气压冷却系统和换气无害系统可同时降温和去蒸发补充潮湿度,快速降温,减轻中暑症状。

第四步:紧急送往医院最后一步是将患者快速紧急送往医院。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请确保患者继续保持充分的水分和电解质和紧急状态。

由于中暑可能影响心率,呼吸和疲劳等症状,正确的急救措施通常需要熟练和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

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要让患者平躺、不要吃东西、不要喝酒、不要吸烟等。

结论中暑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症状,因此在容易出现中暑的高温环境中,例如烈日下工作,登山,其他需要暴露在高温太阳下的行业或活动等等情况下,我们必须了解中暑的症状,掌握正确的中暑急救措施。

中暑抢救工作制度

中暑抢救工作制度

中暑抢救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对中暑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中暑患者的死亡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中暑患者的抢救工作。

三、抢救组织与管理1. 各科室应设立中暑抢救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指挥本科室中暑患者的抢救工作。

2. 抢救小组成员应掌握中暑的诊断、治疗和抢救知识,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抢救技能。

3. 各科室应配备必要的中暑抢救药品和设备,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抢救流程与措施1. 发现中暑患者,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

2. 对轻度中暑患者,给予口服补充盐水、清凉饮料,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3. 对重度中暑患者,应立即进行以下抢救措施:(1)给予开放静脉通道,快速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电解质。

(2)采用冰敷、酒精擦浴等方法降低患者体温。

(3)对症治疗,如给予抗炎、抗过敏、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

(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及时报告病情变化。

4. 对于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吸氧等治疗。

五、抢救药品和设备管理1. 各科室应根据中暑抢救需要,配备必要的药品和设备,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电解质补充液、退热药、抗过敏药、抗生素等。

2. 抢救药品应置于抢救室内,方便快捷地取用。

3. 抢救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功能完好。

六、抢救记录与总结1. 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准确、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抢救措施及用药情况。

2. 抢救结束后,科室应组织总结会议,分析抢救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抢救成功率。

七、培训与考核1. 医院应定期组织中暑抢救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抢救技能。

2. 科室应定期进行中暑抢救演练,检验医护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

3. 医院应对医护人员的中暑抢救知识、技能进行考核,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宣传教育1. 医院应加强对中暑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自救、互救能力。

简述中暑后急救措施

简述中暑后急救措施

简述中暑后急救措施
中暑是在高温天气或高温环境下,由于体内温度调节受阻,导致体温升高、体
液丧失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当人体温度超过37.5度时,就需要采取应急措施,
及时缓解症状,防止病情加重。

本文将简述中暑后的急救措施。

1. 立即就地休息
当感觉身体不适或出现中暑症状时,应立即就地休息,避免继续暴露于高温环
境下。

如果是在室外,应尽可能找到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2. 补充水分
中暑会导致体内大量液体流失,应及时补充水分来维持体液平衡。

可以适量饮
用白开水、淡盐水或电解质饮料等。

3. 降温散热
中暑时体温升高,应采取降温散热措施。

可以在头部、脖子、手腕等处用毛巾
浸泡冷水敷降温,或用风扇、空调等设备进行降温。

4. 保持通风
中暑时身体排汗增多,空气湿度也会增高,容易导致通风不畅及蒸发散热受阻,加重中暑症状。

因此,应当保持通风,使空气流通畅通。

5. 合理饮食
中暑后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饱腹或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可以适
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水果、面条等。

6. 获得专业医疗救治
实际上,中暑症状轻微时可以在自己家中进行自我急救,但是当中暑症状加重
且身体严重不适时,应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救治。

在等待医护人员救治前,可以先尽量采取上述急救措施缓解症状。

总之,在中暑情况下,应尽快采取应急措施,及时缓解症状,避免病情加重。

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获得专业医疗救治。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
中暑救治中的注意事项有:
1.及时脱离高温环境:中暑通常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或受到烈日暴晒所导致,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身体的体温会持续上升,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此时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让患者转移阴凉处进行休息,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2.补充水分:中暑后体内热量较高,患者身体里的水分会通过汗液大量排除体外,此时机体处于缺水状态,患者通常会出现口渴、多汗等症状,可以适当饮用一些淡盐水,从而补充身体所缺失的水分,可以缓解口渴、脱水的情况。

3.按压:患者不慎中暑后,如果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患者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

4.送医:重症中暑的病人,也就是出现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的患者,必须立即拨打120,送医院治疗。

中暑-护理查房

中暑-护理查房

2023中暑-护理查房contents •概述•中暑症状与表现•中暑的预防与急救措施•中暑患者的护理方法•中暑患者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目录01概述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

中暑患者多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行走、集会等病史。

定义1发生机制23中暑的发生机制主要与环境的高温、高湿以及机体对热应激反应的异常有关。

当机体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时,机体散热受到限制,体内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体温上升。

当体温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机体出现热损伤,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中暑症状。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肌肉痉挛,通常表现为腹部、大腿肌肉疼痛,可以通过补充电解质和水分来缓解症状。

分类热射病由于高温导致机体散热受阻,体内热量无法散发,出现高热、无汗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日射病由于阳光直接照射头部,导致脑部受到损伤,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02中暑症状与表现03热虚脱还可能引发循环衰竭,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

热虚脱01热虚脱是中暑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头痛、乏力、口渴、心悸、恶心等。

02热虚脱可能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身体失水过多,从而引起电解质平衡紊乱。

热辐射是指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皮肤表面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的过程。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通过汗液蒸发、皮肤温升等方式散热,但如果散热不畅,热量会积聚在体内,引起热辐射。

热辐射可能导致皮肤烫伤、组织损伤等,严重时危及生命。

热辐射热痉挛热痉挛通常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身体盐分损失过多,引起肌肉疼痛和抽搐。

热痉挛通常发生在四肢肌肉和腹部肌肉,表现为肌肉疼痛和抽筋。

热痉挛是中暑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发生在炎热的夏季。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死亡率较高。

热射病的主要症状是体温过高,可达40℃以上。

热射病可能引发神经系统的异常表现,如昏迷、抽搐、呼吸停止等。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

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
标题:中暑知识及急救措施
引言概述: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更容易发生。

了解中暑的知识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预防和处理中暑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暑的知识及急救措施。

一、中暑的原因
1.1 高温环境
1.2 高温湿度
1.3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二、中暑的症状
2.1 头晕眩晕
2.2 体温升高
2.3 皮肤干燥、出汗减少
三、中暑的分类
3.1 热痉挛
3.2 热衰竭
3.3 热射病
四、中暑的急救措施
4.1 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
4.2 给中暑者补充水分
4.3 用湿毛巾或冷水擦拭中暑者的身体
五、中暑的预防方法
5.1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
5.2 多饮水,避免暴晒
5.3 注意补充盐分和电解质
总结:中暑是一种危险的疾病,但只要掌握了中暑的知识和正确的急救措施,就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中暑。

希望大家在夏季高温天气中能够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

急诊科中暑患者急救护理常规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

(一)病因高温、潮湿、无风的环境最容易引起中暑。

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易诱发中暑。

机体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如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如苯丙胺、阿托品)、汗腺功能障碍(如硬皮病、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等容易发生中暑。

(二)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

2.轻症中暑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潮红、苍白、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皮肤湿冷、脉搏细数、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3.重症中暑按表现不同可分为三型。

(1)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

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2)热衰竭在热应激情况时因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外周血管扩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而发生虚脱。

表现为头晕、晕眩、肌痉挛、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常见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3)热射病又称中暑高热,属于高温综合征,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

在高温、高湿或强烈的太阳照射环境中运动数小时(劳力性),或老年、体弱、有慢性疾病患者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维持数日(非劳力性)热应激机制失代偿,使中心体温骤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_孙晓超

中暑的急救及护理_孙晓超

177[1] 王茂斌.BryanJ.O’Young.ChristopherD.Ward. 神经康复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74-276.[2] 宋明浩,李志祥,马文斌. 脑外伤后抑郁71例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278,1290.[3] 顾牛范. 脑外伤引起的精神病[J]. 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精神病[7] Bhogal SK,Teasell R,speehley M.Intensity of a Phasiathery,impaetonreeove[J].Stroke,2003,34(4):987-993[8] Hildebrandt H,LznzM,Hahn HK,et al.Cognitive train-ing inMS Ctsand relation to brain atrophy[J]Restor Neurol Neurosei,2007,25(l):3343.液和氯化钾。

2.1.2 物理降温 用冰袋或冰水、酒精擦浴;头部戴冰帽,颈、腋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同时按摩四肢及躯干皮肤,促进血液循环以加速散热。

加快散热降温,直至体温降至38 ℃以下。

2.1.3 改善周围循环衰竭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溶液。

轻者口服即可,重者应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失水较多时应滴注补充等渗葡萄糖;低钠血症者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中枢痉挛轻者,可经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盐水或静注10%的葡萄糖酸钙。

2.2 转运先兆中暑和部分轻症中暑患者,经过现场急救和处理后,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均可恢复正常,不必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重症中暑及部分轻症中暑患者,通过现场对其进行通风、降温、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等对症急救后,病情不稳定或症状仍不缓解,均应立即在严密监护下转运至就近医院进行治疗[2]。

2.3 院内护理2.3.1 一般护理 病室阴凉通风,控制室温在20~25 ℃,使患者体温尽快恢复正常。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的急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由于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暴露过久,水分和电解
质的失调,引起荷尔蒙水平紊乱等原因而导致的一种急性疾病。


症状包括头昏、头痛、心跳加速、面色潮红、口渴、恶心、呕吐等。

如发现患者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进行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应分以下三步进行:
1. 换地方
中暑的患者应立即躺倒、休息,并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


以拆开衣领、脱去外套,帮助散热。

2. 补水
遇到中暑的患者应立即给其补充适量的水分或含盐水,每次
100-200ml,饮用一次后10-15分钟再饮用一次,连续饮用3次。

如果疗效不佳,可考虑输液治疗,但要注意输液速度控制。

3. 降温
中暑的患者应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手腕、肘窝、腋窝等部位,每20分钟更换一次,直至体温降至38度以下。

患者体温若超过39度,可用常温水或冰毛巾浸泡全身,同时用风
扇吹风或开空调,除掉多余湿气。

中暑的患者在急救护理结束后,应继续观察其情况,保持心情
开朗,避免过度疲劳,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

同时,预防中暑
也很重要,如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暴露过久,多注意休息,饮
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饮用高糖、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1.迅速将患者脱离高温环境,安置于20~25℃房间。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

3.采用4℃的冰水擦浴、冰袋置于枕部及大血管处、4℃生理盐水1000ml灌肠、泠盐水胃内注入等物理方法迅速给病人降温。

4.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注射、氯丙嗪25~5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纳洛酮0.4~1.2mg静脉注射等药物降温方法迅速降温,注意与物理降温同时使用。

5.降温过程中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颜色及尿量变化,每15~30分钟测量肛温、脉搏一次,肛温降至38℃时停止降温;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等情况则汇报医生,停用药物降温。

1。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中暑护理常规
1. 保持有效降温
(1) 室温:20~25%℃.
(2) 准确执行各种降温措施
①冰袋放置位置准确,及时更换,防止冻伤,乙醇擦拭时应顺着动脉方向走行。

②乙醇全身擦浴为拍打式擦拭背、臀及四肢。

③使用控温仪(降温毯)时,应注意各管道衔接严密,病人宜平卧。

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 降温效果的观察。

(2) 监测患者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变化和皮肤出汗情况,防止虚脱、衰竭发生。

(3) 观察与高热同时存在的其他症状。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协助医生给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并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指脉氧、动脉血气及呼吸形态。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5.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适宜,限制探视,减少感染因素。

6.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拟定人:方**萍审核人:xxx 修订日期:2020年x月拟定日期:2020年x月。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身体失去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如果及时不抢救和护理,中暑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中暑抢救和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中暑抢救护理的常规措施。

中暑抢救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急救阶段,主要是迅速降温;第二阶段是康复期,主要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第三阶段是后期康复期,主要是锻炼身体,恢复体力。

在康复期,中暑者需要大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因为中暑导致了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所以需要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进行补充。

饮食上要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稀饭、面条、蔬菜等,以避免过度负担消化系统。

此外,中暑者还需要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充分恢复体力。

在后期康复期,中暑者需要逐渐恢复体力。

可以进行适量的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但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此外,中暑者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中暑。

除了上述抢救护理常规,以下几点也需要注意:1.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

在高温天气条件下,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尽量选择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要做好防暑措施,如穿戴透气、吸汗的衣物,戴遮阳帽,多饮水等。

2.在户外活动时要常备清凉饮料,并适量饮用。

可以选择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椰子水等,以帮助维持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3.在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可以使用空调等设备调节室温和湿度,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

4.注意观察中暑者的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如果发现有中暑症状,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总之,中暑是一种常见的高温疾病,如果发生中暑,要及时采取抢救护理措施,尽量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预防中暑是最重要的,要注意防暑措施,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以降低中暑的风险。

36例急诊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

36例急诊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

36例急诊中暑患者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诊中暑患者的救治方法及护理措施。

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诊收治的36例中暑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救治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6例急诊中暑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40例患者成功救治,1例重症中暑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救治成功率97.6%。

结论根据急诊中暑患者的病情轻重及类型,进行有效救治的同时,通过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中暑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暑;急诊;护理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或)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发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1]。

现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诊收治的36例中暑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救治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急诊收治的36例中暑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42.5±4.3)岁。

2病因及发病机制凡可致机体热负荷增加和(或)散热功能障碍的因素,均可引起中暑,分气象因素与非气象因素。

2.1气象因素包括高气温、高湿度、高辐射强度、低气压、低风速。

2.2非气象因素(1)劳动强度越大,劳动时间越长,代谢热越多,又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2)老年、体弱、疲劳、肥胖、饮酒、饥饿、脱水、失盐者;(3)穿不透风或紧身衣裤伴发热者;(4)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甲亢、先天性汗腺缺乏,或广泛皮肤烧伤或损伤者;(5)服用阿托品等抗胆碱能药物影响汗腺分泌者,均可成为中暑的基础因素或诱因[2]。

3病情评估临床根据症状轻重给予诊治。

分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后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3.1先兆中暑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下劳动或生活一定时间后,感乏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大汗、肢体发麻、体温正常或低热。

中暑病人的护理

中暑病人的护理

模块三损伤、中毒病人的护理任务九中暑病人的护理【复习提问】1.酒精中毒兴奋期乙醇浓度达到多少?答:11mmol/L2.共济失调的表现?答: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眼球震颤【新课导入】【案例】(图片)李先生, 54岁,建筑工人,在高温闷热的夏天室外工作,全身乏力,继而体温升高T:40.5℃并伴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抽搐,脉速,血压下降,呼吸浅快等表现,急诊就诊。

临床诊断为:热射病(中暑高热)伴休克思考:1. 为该患者降温首选的方法是?2. 请说出停止降温的指征?【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不同类型中暑患者选取适宜物理降温方法的能力;具备正确使用氯丙嗪为患者进行药物降温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并能区分不同中暑类型的典型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治疗原则并掌握主要护理措施。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一、定义(图片)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曝晒等引起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体热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或脑组织细胞受损而致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图片)(一)病因1. 环境因素在高温(>35℃)、烈日暴晒环境下劳动或环境温度虽未达高温,但空气中湿度大且通风不良时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易中暑。

2.诱发因素年老体弱、产妇、慢性疾病患者,睡眠不足、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疲劳等易诱发中暑。

(二)发病机制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温在37℃左右。

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体表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及对流散热发生困难,人体只能借助于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有时机体产热增加大量出汗不足以散热;或空气中湿度大,通风不良以及汗腺功能障碍,如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搬痕形成等使出汗减少散热受阻;对热的适应能力下降,以上情况均可造成体内热的积蓄,引起中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暑抢救护理常规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
平衡失调,从而引起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热损伤性临床综合症。

【护理评估】要点
1、高温环境接触史
2、体温及全身状况
3、意识与瞳孔
4、皮肤温度和色泽
5、血压
6、心率、脉搏
7、呼吸、SpO2
8、尿量
【常见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
2、体液不足
3、水电解质紊乱
4、潜在并发症:脑水肿、肾衰竭、DIC
【护理措施】
1、迅速降温
(1)环境降温:立即将患者置于 20~25℃室温房间。

(2)物理降温:在额头、枕部、腹股沟大动脉处放置冰袋,采用4℃冰水擦浴。

(3)药物降温: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 10~20mg 静脉注射,氯丙嗪 25~50mg 加入 5%葡萄糖溶液 500ml 中滴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

3、在降温过程中,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皮肤颜色及尿量变化、每 15~30min 测量体温、脉搏一次,肛温降至38℃停止降温,如有呼吸抑制、深昏迷、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 80mmHg)时停用药物降温。

4、对症处理: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

5、遵医嘱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