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犯罪

合集下载

网络犯罪的案例

网络犯罪的案例

网络犯罪的案例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以非法获取财产为目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网络犯罪的案例。

首先,网络诈骗是目前比较常见的网络犯罪之一。

通过虚假的网站、虚假的广告、虚假的信息等手段,诱骗他人上当受骗,非法获取财产。

比如,有些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发布虚假的投资项目,吸引他人投资,然后转移资金潜逃。

还有一些人会假冒他人身份,通过网络聊天、电话等方式,骗取他人的信任,然后实施诈骗行为。

这些网络诈骗案例给受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网络侵权盗版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行为。

在互联网上,有一些人利用技术手段,窃取他人的作品、信息等,进行非法传播和使用,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比如,一些盗版网站会非法传播音乐、电影、软件等作品,给版权所有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还有一些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他人的文字、图片等内容,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创新环境。

另外,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也是网络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网络空间里,有些人利用匿名性和虚拟身份,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谣言传播、恶意跟帖等行为,给他人造成精神上的伤害。

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欺凌,更是严重影响了受害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了一些悲剧的发生。

这些网络暴力和网络欺凌行为不仅伤害了个人的权益,也对社会稳定和和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综上所述,网络犯罪的案例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我们不仅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提高公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监管和技术防范手段,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和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网络犯罪带来的挑战,构建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网络空间。

第八章 网络犯罪

第八章   网络犯罪

2. 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的犯罪。具体包括以下四
种: (1)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 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 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通过互联网窃取、 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的行为;(3)利用互联网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4)利用 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 行政法规实施的析为。 3. 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管理秩序方面的犯罪。具体包括以 下五种:(1)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 虚假宣传的行为; (2)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 品声誉的行为; (3)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 (4)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 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的行为; (5)网上色情行为,即在 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 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的行为。
(4)行政规章类,主要有: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1996年4月9日原邮电部发布并 施行);②《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 布并施行)。 二、网络犯罪的法规完善 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技术、管理必然有漏洞,所以还 要迸行法律控制。我国己出台的法律控制手段主要有刑法、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刑法》就增加了非法 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利用计 算机进行传统犯罪等内容。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已依据 新刑法中增设的打击网络犯罪条款,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案 件及时侦破,及时打击,震慑了犯罪分子,有效地遏止犯 罪的发生。具体立法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模式的选择

网络犯罪名词解释

网络犯罪名词解释

网络犯罪名词解释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的形式也日益复杂多样。

下面是网络犯罪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黑客:黑客是指具有计算机技术知识并利用其技术能力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人。

黑客可分为道德黑客和恶意黑客两种,道德黑客是为了发现漏洞并提供解决方案,而恶意黑客则以非法盈利为目的,包括窃取他人信息或发起拒绝服务攻击等。

2. 病毒: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并传播,对系统造成破坏。

病毒可以删除文件、破坏硬盘或者窃取个人信息等。

3. 木马:木马是指一种假扮成有用程序的恶意软件,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计算机系统,并悄悄地执行攻击者指定的操作,如窃取敏感信息、控制计算机等。

4. 钓鱼网站:钓鱼网站是指冒充合法网站的虚假网站,通过类似原网站的外观和链接,诱使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如用户名、密码、银行账号等。

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盗窃、诈骗等违法活动。

5.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活动,如虚假广告、网购诈骗、网络投资诈骗等。

攻击者通过编织虚假情节或制造诱惑,欺骗用户将资金或个人信息交给他们。

6. 数据窃取:数据窃取是指非法获取他人个人敏感信息的行为。

攻击者可以通过黑客手段、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来获取用户的登录密码、银行账户信息等。

7. DDoS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通过将大量请求发送到目标网站或服务器,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通过控制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网络来发动这种攻击,造成目标网站的服务中断。

8. 网络恶意软件:网络恶意软件是指一类以危害电脑系统安全为目的的程序。

它包括病毒、木马、蠕虫、间谍软件等,可以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进行破坏、窃取敏感数据或进行非法活动。

9. 网络侵权:网络侵权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未经授权使用他人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进行经济获利的行为。

10. 网络色情:网络色情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淫秽、黄色信息的行为。

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

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

网络犯罪概念和特点
网络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或互联网进行的犯罪活动。

随着互联网
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增多,给社会安全和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威胁。

网络犯罪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

网络犯罪者通过技术手段隐藏自己的真
实身份和位置,使用匿名化工具进行犯罪活动,难以被警方追踪和抓捕。

其次,网络犯罪具有全球性。

互联网无国界限制,网络犯罪者可以跨
越国家和地区进行犯罪活动,使犯罪行为的打击和追踪变得困难。

再次,网络犯罪具有智能化。

网络犯罪者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犯
罪活动,包括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网络钓鱼等,使其犯罪行为高度智能
化和自动化。

此外,网络犯罪具有高度经济性。

相对于传统犯罪手段,网络犯罪不
需要太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成本较低,效益较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犯
罪分子加入其中。

最后,网络犯罪具有快捷性。

网络犯罪者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实施犯罪,而且犯罪行为又很难被发现和及时制止,使其能够迅速取得不法利益。

网络犯罪的种类多种多样,如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
侵犯个人隐私等。

这些犯罪行为都严重损害了网络安全和社会正常秩序,
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所以,要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和防范,就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
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网络犯罪打击和防范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保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

网络犯罪包括哪些

网络犯罪包括哪些

一、网络犯罪包括哪些网络犯罪种类:(一)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施的犯罪种类: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表现形式有:袭击网站;在线传播计算机病毒。

(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种类: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罪;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罪;利用计算机实施贪污、挪用公款罪;利用计算机窃取国家秘密罪;利用计算机实施其他犯罪:电子讹诈;网上走私;网上非法交易;电子色情服务、虚假广告;网上洗钱;网上诈骗;电子盗窃;网上毁损商誉;在线侮辱、毁谤;网上侵犯商业秘密;网上组织邪教组织;在线间谍;网上刺探、提供国家机密的犯罪。

二、网络犯罪怎么举报网络犯罪网站提供注册举报和非注册举报两种方式。

举报人登陆主页,可以点击用户注册的图标,按照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并完成注册。

注册举报人登陆之后每次可以举报多条线索,并且可以查询以往举报的处置情况;非注册的举报人每次可以举报一条线索。

举报人点击我要举报的图标,根据提示填写被举报网站的名称、地址、违法行为描述、举报人信息等相关表项后提交,其中带*标识的是必填项目。

非注册举报人提交成功之后,本网站将提供查询结果的账号和密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利用互联网或针对网络信息系统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线索,具体行为包括:1、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3、利用互联网进行邪教组织活动的;4、利用互联网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5、利用互联网建立淫秽色情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组织网上淫秽色情的;6、利用互联网引诱、介绍他人卖淫的;7、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的;8、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的;9、利用互联网贩卖枪支、弹药、毒品等违禁物品以及管制刀具的。

三、网络犯罪怎么处罚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于网络对其系统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网络犯罪行为及相关法律法规解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对个人隐私、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网络安全和社会秩序,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类型和影响,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网络犯罪行为的定义和类型网络犯罪行为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通过非法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篡改、删除、破坏数据或者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犯罪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黑客攻击、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传销等。

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获取、篡改、破坏数据的行为。

黑客攻击手段多种多样,包括网络钓鱼、木马病毒、DDoS攻击等。

2.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欺诈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交易等手段非法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网络诈骗形式繁多,如假冒网站、虚假投资、网络兼职骗局等。

3.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非法获取他人财产、信息的行为。

网络盗窃手段包括非法获取他人账号密码、窃取银行卡信息、网络盗版等。

4. 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销活动,通过虚假宣传、虚假招聘等手段非法牟利的行为。

网络传销具有隐藏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伤害。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解析为了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法律法规:1. 《刑法》:《刑法》是我国刑事犯罪行为的基本法律,对于网络犯罪行为也有明确规定。

例如,第二百六十条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2. 《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该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犯罪行为的种类和处罚,对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

3. 《电信法》:《电信法》是我国电信行业的基本法律,对网络犯罪行为也有相关规定。

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

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

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它具有隐蔽性、便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网络犯罪的形式和影响1.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网络犯罪的常见形式之一,主要包括钓鱼网站、虚假销售、网络诈骗电话等。

这些手段都是为了获取个人敏感信息、财务信息和密码等,给人们的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违规操作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破坏他人数据的行为。

黑客攻击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导致国家安全事件和经济损失。

3.网络侵权网络侵权主要包括网络抄袭、网络盗版和网络谣言等违法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知识产权和个人权益,不仅损害了原著作者的利益,也破坏了网络世界的健康秩序。

二、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原因1.法律监管不完善由于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匿名性和迅速性的特点,常常让执法机关无法有效追踪和打击犯罪分子,这为网络犯罪的增长提供了机会。

2.技术漏洞和安全意识不足网络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技术漏洞进行攻击,而个人和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容易成为网络犯罪的受害者。

三、信息安全的网络犯罪防范1.加强法律和监管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和监管是防范网络犯罪的重要途径,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增强社会的法制意识。

2.加强技术防护和意识培养加强技术防护,包括加强网络安全设备、加密技术和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攻击;同时,提升公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加强信息安全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减少受害者的数量和损失。

3.加强国际合作由于网络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点,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网络犯罪。

各国政府应加强联合行动,共享信息情报,建立跨国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形成合力应对网络犯罪的威胁。

网络犯罪打击

网络犯罪打击

网络犯罪打击网络犯罪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数字通信技术手段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个人、企业、机构以及国家的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保护公民和社会的利益,各国纷纷加强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通过立法、加强执法机构合作等多种手段来共同应对网络犯罪挑战。

一、网络犯罪的形式网络犯罪具有隐蔽性、高效性和跨境性等特点,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黑客攻击:黑客是指擅长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安全的人员,他们通过利用软件漏洞或社会工程学手段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法操作和窃取他人信息。

黑客攻击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商业机密被窃取等严重后果。

2. 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信技术手段进行诈骗活动,如假冒公检法机关、银行等发送虚假短信或电话,骗取他人财物。

电信诈骗手段狡猾多样,给公众带来了不小的损失。

3.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上储存着大量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信息等。

黑客或者恶意软件的攻击可能导致这些个人信息被窃取,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4. 网络侵权:在互联网上,盗版、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的行为屡见不鲜。

盗版软件的传播、侵权商品的销售给创作者和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个人、社会、国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危害。

1. 经济损失:网络犯罪导致企业遭受巨额财产损失,甚至致使企业倒闭。

个人财产因网络犯罪而遭受损失,使生活陷入困境。

2.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犯罪行为可能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给被害人带来心理压力和财产风险。

3. 社会安全问题:网络犯罪有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社会治安形势恶化。

例如,网络上的谣言、虚假信息传播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社会不稳定。

4. 国家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技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黑客攻击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网络间谍行为等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屡见不鲜。

三、网络犯罪打击措施为了有效打击网络犯罪,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浅谈网络犯罪论文(1)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环境下实施犯罪活动,如网络诈骗、网络侵权、网络盗窃等。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网络犯罪问题。

一、网络犯罪的常见类型
1.网络诈骗:诱骗受害人提供个人信息,进行网络购物或资金交易,实施非法盈利活动。

2.黑客攻击:利用漏洞,对他人电脑进行非法访问、篡改、破坏等行为。

3.网络侵权:利用网络平台传播、复制、销售侵权作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网络盗窃:利用网络手段窃取他人银行账户信息、网上支付密码、个人身份证等。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
网络犯罪活动不仅危害个人和企业安全,而且可能引发社会和国家安全问题。

例如,黑客攻击可能导致国家网络基础设施的瘫痪,网络诈骗可能损害个人财产和信誉。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措施
1.提高安全意识:加深人们对网络网络犯罪的认识和了解,学习安全知识,提升防范意识。

2.技术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技术建设,必要时采取加密、防火墙、安全认证等技术手段防范攻击。

3.政策法规防范:制定网络犯罪防范政策和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四、网络犯罪在全球范围的应对
随着网络犯罪活动越来越普遍,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始加强合作,构建网络犯罪应对的全球网络安全体系。

例如,美国在2009年成立了网络犯罪调查和协调中心,以应对其国内和外部的网络犯罪活动。

总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需要人们齐心协力加以防范和应对。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全球体系。

刑法中的网络犯罪 理解与应对

 刑法中的网络犯罪 理解与应对

刑法中的网络犯罪理解与应对刑法中的网络犯罪理解与应对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威胁。

网络犯罪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进行的犯罪行为,包括网络盗窃、网络欺诈、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等行为。

在刑法中,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犯罪类别。

本文将从理解网络犯罪的背景和特点、网络犯罪的种类以及应对网络犯罪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犯罪的背景和特点网络犯罪的出现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与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和迅速,然而,同时也给了犯罪分子更多的机会。

网络犯罪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匿名性: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犯罪分子可以隐匿身份,很难被追踪和定罪。

2. 跨地域性:网络犯罪可以无视地域的限制,犯罪分子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不同地方进行犯罪活动。

3. 高效性:网络犯罪可以迅速传播,给受害者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很难立即阻止和追捕。

二、网络犯罪的种类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下面列举几种典型的网络犯罪:1. 网络盗窃: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非法获取他人的财产信息或者账户密码,然后进行非法操作获取利益。

2. 网络欺诈:包括虚假交易、网络传销、网络诈骗等形式,通过网络进行虚假宣传和欺骗他人。

3.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指的是在网络空间中非法获取、泄露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4. 网络色情:包括发布、传播和贩卖淫秽、色情等不良信息,侵犯社会公众的道德底线。

5. 网络谣言:指的是在互联网上传播不实的信息,制造社会恐慌和混乱。

三、应对网络犯罪的措施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网络犯罪形势,国家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和传播:1.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明确网络犯罪的定义、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以便对网络犯罪进行打击。

2. 加强警方和执法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公安机关和执法机构对网络犯罪的侦查和打击能力,增加对网络犯罪的投入力度。

青少年网络犯罪

青少年网络犯罪

青少年网络犯罪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和危害。

青少年网络犯罪,指的是已满 14 周岁不满 25 周岁的青少年,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形式多样,包括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诽谤、网络色情传播等。

网络诈骗是青少年网络犯罪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通过虚假身份和信息,骗取他人的财物。

他们可能会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中奖信息、低价商品售卖等,引诱他人上钩。

比如,_____在网上看到一则低价出售名牌手机的信息,与卖家联系后,按照对方要求先支付了定金,结果却再也联系不上卖家,这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

网络盗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部分青少年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网络账号和密码,盗窃虚拟财产,如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甚至还可能盗窃他人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

网络诽谤则是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名誉。

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随意发表不实言论,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和诋毁,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

而网络色情传播,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有些青少年出于好奇或其他不良动机,在网络上传播色情图片、视频等内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呢?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和有效的监管,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使得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独和迷茫,从而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寄托和刺激。

其次,学校教育的不足也是一个因素。

在学校里,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及时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再者,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也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信息和诱惑,而青少年的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此外,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也是导致网络犯罪的原因之一。

网络犯罪知识点总结大全

网络犯罪知识点总结大全

网络犯罪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网络犯罪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包括计算机入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侵犯个人信息等。

网络犯罪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一种新型犯罪形式。

2. 特点:网络犯罪具有以下特点:隐蔽性强、跨地域性强、作案手段灵活、犯罪对象广泛、危害性大等。

二、网络犯罪的种类及特点1. 计算机入侵:是指未经授权或者超出授权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行为,目的是获取、篡改、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或者妨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网络诈骗:是指利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技术进行欺诈的行为,如虚假招聘、虚假贷款、虚假投资等,骗取他人财物。

3. 网络盗窃: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在网络上的信息资料、财物等行为。

4. 网络侵犯个人信息: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收集、存储、处理、利用、传输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5. 网络侵权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行为,给他人带来经济损失。

6. 网络暴力行为:指在互联网上进行人身攻击、恶意侮辱、传播恶意信息等行为,给他人造成精神伤害。

7. 色情及非法信息传播:指通过网络传播、交易、发布非法色情、淫秽物品、非法出版物等内容的行为。

8. 网络赌博:指通过网络进行赌博活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以上是网络犯罪的一些典型种类,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犯罪的形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新的网络犯罪形式。

三、网络犯罪的危害分析1.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给个人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困扰。

2. 财产损失:网络犯罪分子通过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给他人造成了经济损失。

3. 社会稳定:网络犯罪严重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4. 国家安全:一些网络犯罪活动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威胁。

网络犯罪知识点总结

网络犯罪知识点总结

网络犯罪知识点总结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也变得越来越猖獗,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认识和防范网络犯罪,以下是一些网络犯罪的知识点总结。

一、网络犯罪的类型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利用网络技术手段,通过编造虚假信息,以欺骗方式获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牟取利益的犯罪活动。

网络诈骗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虚假购物网站、非法集资、网络赌博等。

2. 网络侵权网络侵权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上以非法手段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包括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个人隐私、侵犯名誉权等。

3.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盗取他人的财物、信息或者资源的行为。

包括网上盗刷信用卡、恶意篡改他人网页等。

4. 网络恶意攻击网络恶意攻击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对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数据或者网络设备进行攻击,造成损害的行为。

包括计算机病毒、网络钓鱼、DDoS攻击等。

5. 网络色情网络色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材料的行为。

包括网上色情网站、色情视频、色情图片等。

6. 网络敲诈网络敲诈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对他人进行恐吓、威胁,非法索取财物的行为。

包括网络勒索病毒、网络敲诈勒索等。

7. 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传播侮辱、恐吓、威胁等不良信息,对他人进行网络欺凌的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危害1. 对个人的危害网络犯罪给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一方面,个人信息泄露会导致财产损失,甚至身份被盗用,对个人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欺凌、色情信息等会对个人的心理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 对社会的危害网络犯罪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网络犯罪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安全稳定,还破坏了社会的风气和文明。

同时,网络犯罪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安全。

三、网络犯罪的防范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个人和组织应该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对网络犯罪的认识,并且学习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网络犯罪的现状与打击对策

网络犯罪的现状与打击对策

网络犯罪的现状与打击对策引言当我们谈论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因为网络的普及和快速发展,许多方便之处带来了新的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打击网络犯罪的对策。

网络犯罪的现状1. 网络犯罪的定义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实施的犯罪活动。

这些犯罪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欺诈、计算机病毒攻击、黑客入侵等。

网络犯罪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犯罪行为,还可以是一种有组织的犯罪活动,涉及跨国犯罪团伙。

2. 网络犯罪的类型网络犯罪的类型繁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犯罪类型:2.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以非法获利为目的。

网络诈骗的手段包括虚假拍卖、假冒网站、钓鱼邮件、假冒社交媒体账号等。

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网络诈骗者骗取他人的金钱或个人信息。

2.2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财产或信息。

这包括黑客入侵他人电脑系统、窃取他人银行账户密码、窃取个人隐私等。

网络盗窃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2.3 网络欺诈网络欺诈是指通过网络虚构事实或散布虚假信息,以达到某种欺骗目的。

这种欺诈行为常见于网络广告、虚假投资项目等领域。

网络欺诈不仅误导了用户,还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2.4 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病毒攻击是指通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恶意软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破坏、窃取信息或控制计算机的行为。

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下载软件、访问感染的网页等方式传播,对个人和组织的计算机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2.5 黑客入侵黑客入侵是指黑客通过技术手段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获取非法访问权限并进行各种破坏行为。

黑客入侵常常是有目的性的,他们可能窃取个人信息、修改网站内容、攻击关键系统等。

3. 网络犯罪的危害网络犯罪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害:3.1 经济损失网络犯罪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犯罪种类与形式

网络犯罪种类与形式

网络犯罪种类与形式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互联网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增多。

网络犯罪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首先,网络欺诈是网络犯罪的一种常见形式。

这种犯罪通常通过假冒身份或者虚构事件,诈骗他人财物。

例如,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的招聘信息,诱骗求职者支付培训费用或者中介费,然后消失不见,许多人因此上当受骗。

其次,网络侵入是网络犯罪的另一种形式。

黑客通过攻击服务器或者个人电脑,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获取信息或者破坏系统。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导致个人和机构的财产损失。

例如,黑客通过网络渗透获取用户的账户密码,然后盗取其银行账户中的资金。

第三,网络色情也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

网络上存在大量的色情信息,这不仅对未成年人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使得参与者往往受到隐私泄露、人身攻击等困扰。

为了打击网络色情,许多国家和组织采取了相应的法律和技术手段,对包含色情内容的网站进行封锁和屏蔽。

另外,网络恐怖主义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恐怖组织通过互联网宣传和招募,安排恐怖活动,甚至实施网络攻击。

这些恐怖活动威胁了社会的和平稳定,对公众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最后,网络敲诈和勒索也是常见的网络犯罪形式。

黑客通过攻击个人或者机构的网络系统,获取重要信息,然后进行敲诈勒索。

例如,黑客可能通过加密用户的文件和数据(称为勒索软件),并要求付款才能解密。

这种形式的网络犯罪在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总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打击网络犯罪,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只有综合利用法律、技术和教育等手段,才能更好地管理和减少网络犯罪的发生。

2024版网络犯罪类型与实例分析

2024版网络犯罪类型与实例分析

网络诈骗
钓鱼攻击
通过伪造官方网站、发送虚假邮 件等方式,诱导用户输入账号、 密码等敏感信息,进而窃取用户
财产。
网络传销
利用互联网进行传销活动,通过发 展下线、收取入门费等手段非法牟 利。
虚假交易
在网络交易平台发布虚假商品或服 务信息,骗取消费者钱财后消失。
网络传播淫秽物品
制作、复制、传播淫秽物品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的投资建议或转账要求;定期更新密码和加强账户 安全设置。
打击治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形成合力打击网络犯罪;鼓 励受害者积极报案,为警方提供线索和证据。
05
实例分析:网络传播淫秽物 品案例
案例背景及传播内容
法律法规与监管措施
法律法规
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网络犯罪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法 律武器。
监管措施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网络犯罪的监管和防范。例如,加强网 络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等。同时, 还建立了专门的网络警察队伍,负责打击网络犯罪行为。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技术防范能力
1 2 3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的网络安பைடு நூலகம்全意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网络,防范网络犯罪。
加强技术防范能力 采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 数据加密等,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防 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 置网络安全事件,减少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

网络犯罪现状与防范对策

网络犯罪现状与防范对策

网络犯罪现状与防范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给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网络犯罪的现状,并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一、网络犯罪的现状1.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网络犯罪行为之一。

电信诈骗、虚假投资、网络销售欺诈等手段层出不穷,使得人们无法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而且,诈骗分子采取技术手段混淆视听,使人们难以辨别真伪。

1.2 网络侵入网络侵入是指黑客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或网络设备,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服务器、恶意软件和网络钓鱼等方法,窃取个人隐私信息,造成经济损失甚至社会不稳定。

1.3 网络病毒网络病毒是一种可自我复制和感染其他计算机系统的恶意程序。

它可以导致个人计算机系统崩溃、个人数据丢失、网络运行缓慢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网络犯罪的防范对策2.1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个人和企业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比如,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及时更新安全补丁等。

2.2 增强密码强度密码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最基本的手段,所以我们应该选择足够复杂、不容易被破解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2.3 加强网络监控个人和企业应使用有效的防火墙、杀毒软件和网络监控工具,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应对安全威胁。

2.4 加强合作与协调各国应加强合作,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同时,企业与机构之间还可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分享安全威胁情报,提高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力度。

2.5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大对网络犯罪打击的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对网络犯罪的惩罚力度。

鼓励个人和企业举报网络犯罪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网络安全防范的氛围。

三、结语网络犯罪对个人、企业和国家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只有通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加强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完善法律法规,才能够摧毁网络犯罪的黑色产业链,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网络环境。

网络犯罪的种类范文

网络犯罪的种类范文

网络犯罪的种类范文网络犯罪是指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犯罪活动的行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络犯罪种类:1.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网络手段获取他人财产的行为。

常见的网络诈骗方式包括假冒网站、仿冒品牌、虚假广告、钓鱼邮件等。

诈骗者通常以合法机构或个人的名义,引诱人们提供个人信息或付款,以此获取利益。

2.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得他人的个人信息、银行账户密码等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非法交易或消费。

网络盗窃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黑客攻击、病毒传播、恶意软件等。

3.网络色情:网络色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淫秽、下流的信息和图片。

这些信息可能包括色情网站、色情图片和视频等。

网络色情不仅违法,还对社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

4.网络恐吓和威胁:网络恐吓和威胁是指利用网络威胁、恐吓或骚扰他人。

这种行为通常以邮件、社交媒体或即时通讯应用为平台,对受害者进行人身攻击或散布谣言。

网络恐吓和威胁可能导致心理和社交困扰,甚至对受害者的生活和安全产生实质性影响。

5.网络隐私侵犯:网络隐私侵犯是指非法获取、使用或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

这包括黑客攻击、网络监听、数据泄露等。

网络隐私侵犯不仅违反个人隐私权,还可能导致身份盗窃、金融诈骗和其他犯罪行为。

6.网络侵权:网络侵权是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个人权益的行为。

这包括盗版、侵犯商标权、版权等。

互联网的普及和便捷性使得盗版和侵权变得更加容易,给权益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8.网络赌博和网络赌博诈骗:网络赌博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赌博活动,包括在线博彩、虚拟货币赌博等。

网络赌博诈骗是指利用虚假赌博网站或操纵赌局来骗取他人财产。

9.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目标系统发起攻击,以获得非法利益或对目标系统进行破坏。

常见的网络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入侵攻击、网络钓鱼等。

10.网络实施犯罪:网络实施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传统犯罪的行为,如网络抢劫、网络绑架等。

年度网络犯罪分析总结

年度网络犯罪分析总结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犯罪形式。

本报告将对2023年度网络犯罪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揭示犯罪趋势、特点,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一、网络犯罪总体情况1. 犯罪数量持续上升。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度我国网络犯罪案件数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20%以上,其中诈骗类案件占比最高。

2. 犯罪类型多样化。

网络犯罪类型涵盖了诈骗、盗窃、侵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多个领域,其中诈骗类犯罪尤为突出。

3. 犯罪手段不断升级。

犯罪分子利用新型技术手段实施犯罪,如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虚拟货币领域进行诈骗;通过黑客攻击、钓鱼网站等方式窃取个人信息。

二、网络犯罪特点1. 跨境犯罪突出。

网络犯罪往往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的匿名性、跨国性等特点,逃避法律制裁。

2. 犯罪团伙化、专业化。

网络犯罪团伙分工明确,专业化程度高,有的团伙甚至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不断研发新型犯罪手段。

3. 犯罪手段隐蔽。

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如加密、伪装等,使犯罪过程难以追踪,给打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4. 犯罪对象广泛。

网络犯罪不仅针对个人,还涉及企业、政府等机构,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三、网络犯罪典型案例1. 诈骗类案件。

如“刷单返利”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等,犯罪分子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

2. 盗窃类案件。

如黑客攻击企业信息系统,窃取企业商业秘密;窃取个人银行卡信息,盗取资金等。

3. 侵权类案件。

如网络侵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他人个人信息,进行非法交易。

4.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

如泄露、买卖、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造成严重后果。

四、防范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提高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

加大网络犯罪打击力度,提高犯罪成本。

3. 加强技术防范。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防范网络犯罪。

4. 强化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网络安全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开题报告

网络犯罪开题报告

网络犯罪开题报告网络犯罪开题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也日益猖獗。

网络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类犯罪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诈骗、网络侵犯个人隐私、网络盗窃等。

本文将从网络犯罪的定义、类型、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网络犯罪的定义网络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各种非法活动,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犯罪行为的行为。

它突破了传统犯罪的地域限制,使犯罪分子能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隐蔽的活动,给社会治安和个人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网络犯罪的类型1. 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通过网络手段进行的欺诈行为,包括虚假销售、虚假招聘、虚假投资等。

犯罪分子通过制造虚假信息、冒充他人身份等手段,骗取他人的财产。

2. 网络侵犯个人隐私随着个人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网络犯罪分子通过黑客攻击、网络监听等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从而进行非法活动。

3. 网络盗窃网络盗窃是指通过网络手段窃取他人的财产,包括盗取他人的账户密码、网络游戏虚拟货币等。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入侵他人的电脑系统,获取财产信息,进而窃取财物。

三、网络犯罪的影响1. 经济损失网络犯罪给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网络诈骗和网络盗窃导致个人财产遭受损失,企业面临着商业机密泄露、经济利益受损等问题。

2. 社会安全网络犯罪的盛行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威胁。

网络犯罪分子可能利用网络进行恶意攻击、传播病毒等行为,给社会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3.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犯罪使得个人隐私面临更大的风险。

个人信息被盗取后,可能被用于非法活动,给个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网络犯罪的预防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个人和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对网络犯罪的警惕性。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定期更换密码,安装杀毒软件等措施都是有效的预防手段。

2. 完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立法和执法力度,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网络犯罪的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犯罪日益严重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遭受计算机网络犯罪侵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危害的程度也越来越高,这给我国的刑事法造成了诸多冲击。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现状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存在几点缺陷,并提出了几点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网络犯罪刑事立法现状、缺陷、立法完善一、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正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在给予了我们方便和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出现大量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为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计算机犯罪的数量不断上升,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来自公安部门的调查资料表明,近年来,随着电脑网络的普遍运用,中国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的趋势,比1998年增加了几十倍。

国内外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概念尚无定论,众说纷纭,本文认为计算机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或以计算机网络资产为对象,运用网络技术和知识实施的犯罪行为[1]。

计算机网络犯罪不是一个具体罪名,而是某一类犯罪的总称,其基本类型有两种:针对网络的犯罪和网络扶持的犯罪。

计算机犯罪作为一种与高科技相伴生的犯罪,它与传统犯罪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一是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二是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三是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四是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

[2]二、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及其特点(一)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现状1、利用计算机制作、复制、传播色情、淫秽物品的案件十分突出这类案件的违法犯罪分子有的利用互联网出售色情光盘,有的非法提供色情网络链接,有的干脆直接设立色情网页,如2007年3月吉林省长春市公安机关破获得“3.27”网上淫秽色情传播案。

另外,一些新的网络色情犯罪形式也相继出现。

如2007年1月16日北京公安局网监处配合治安总队成功破获的雷某网络卖淫招嫖案。

2、网络盗窃、网络诈骗,利用网络敲诈勒索案件增多网络盗窃主要表现为盗取可以支付的电子货币、帐单、银行账目结算单清单等达到改变公私财产所有权的目的,如2006年6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公安机关破获的张锴利利用虚假电子商务网站实施的盗窃案。

此类犯罪是网络经济犯罪中罪为常见的类型之一。

网络诈骗主要是通过伪造信用卡,制作假票据,发布假信息,篡改网络程序等手段来欺骗和诈取公私财物,如2006年10月江苏省徐州市公安机关侦破的“9.25”彩票网络诈骗案。

此类犯罪是网络犯罪中发展最为快速的类型。

网络敲诈勒索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索公私财物的行为。

[3]如2006年9月湖北省宜昌市公安机关破获的网上“裸聊”敲诈案。

3、网络侵权案增多网络技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网络侵权的方式和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实施诽谤他人;非法截获。

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此外利用网络对知识产权的侵犯案件也呈现出增加的的趋势。

4、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案件增幅较大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和广泛应用,黑客攻击网络越来越频繁,计算机网络病毒传播感染越来越严重,计算机病毒从网上大肆侵入我国,如1999年在我国肆虐的梅丽莎,CHI病毒等都是从互联网传入我国的。

尤其是近年来,国内计算机网络病毒感染的情况更为严重,其中一些严重性病毒已造成了一些政府机构,教育科研单位等行业的网络通讯阻塞,甚至出现服务器瘫痪。

二、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刑事立法发展现状我国第一部刑法(1979年刑法)立法时,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不高,计算机在我国的应用范围极其有限,故该部刑法未对计算机犯罪作出任何规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1986 年在深圳发生了我国首例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金融诈骗案件,此后,类似的案件不断增多。

对于此类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案件,1979年刑法还能勉强应对,可以按其目的行为所触犯的罪名如诈骗罪、盗窃罪、贪污罪等进行处罚。

然而,对于随后发生的纯正的计算机犯罪,即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侵害对象的非法侵入和破坏行为,1979年刑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针对这种情况,修订后刑法(1997年刑法)作出了一定的回应,以第285条和第286条专门规定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两个罪名,第287条在《刑法》上不被视为单独罪名,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利用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处罚原则。

但是,由于计算机犯罪是一种全新的犯罪形式,加之立法经验和立法水平不足,这两个罪名的立法本身就不尽完善。

再加之立法的回应跟不上一日千里的计算机发展和应用速度,计算机犯罪又对修订后刑法发出诸多冲击,使得1997年刑法在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犯罪面前又显得相对滞后。

对此2009年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中增加两款作为第二款、第三款:“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前款规定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或者对该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施非法控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提供专门用于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工具,或者明知他人实施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违法犯罪行为而为其提供程序、工具,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以上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日益重视计算机网络犯罪立法,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较快,而我国对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理论研究相对不足,我国《刑法》中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的规定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是有关规定过于简单,难以覆盖计算机犯罪的方方面面,因网络犯罪形式多样,侵犯对象各有不同,中国的网络犯罪立法活动也处在就事论事而立法的阶段,在不同的相关法规中,体现着对不同网络利益的保护;二是规定得过于笼统,不便于实际操作,除刑法典第285条、第286条明确规定的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外,对于其他网络犯罪行为均没有明确规定,而仅仅指出对该类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处罚。

三是侧重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四是刑罚种类单一。

三、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几点完善建议(一)建议增加罪名,以应对日益复杂多样的计算机网络犯罪案件我国《刑法》对于计算机犯罪仅规定了两个罪名,即刑法典第285条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第286条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第287条(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其实并不是专门针对计算机犯罪新增加的罪名,它仅仅是指“以计算机作为犯罪的工具和手段”,是对传统的金融诈骗罪、盗窃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窃取国家秘密罪或者其他犯罪的犯罪手段进行的扩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处理并无不妥,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及犯罪者技能的提高,犯罪客体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盗用上网帐号、窃取网络支付密码、冒用他人身份认证、截取数据商品等,这些被侵害客体大多已专属于计算机和网络领域,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也与传统的同类犯罪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意义上的诈骗罪、盗窃罪、贪污罪来定罪量刑的话,不仅会造成处罚上的不公,而且可能因为罪状表述不明、客体难以确定、证据类型变迁等原因给定罪带来困难。

另外窃用计算机信息服务、窃取计算机信息资源、计算机盗窃(是指利用计算机秘密窃取他人信息资源,从而获取现在是以《刑法》规定的盗窃的行为)以及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等行为,对社会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危害。

例如,窃用计算机服务的行为,即非法取得他人的计算机网络账户和密码,秘密窃用他人计算机信息服务而由他人代为支付上网费用,侵犯了所有人的使用权,并造成所有人巨大的经济损失;又如窃取计算机信息资源的行为,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计算机秘密窃取他人信息资源,数额较大的行为,其中信息资源,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传输、处理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信息,如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资料等等。

对于上述行为当如何处理,由于刑事立法中出现的空白,从而导致无法可依,轻纵犯罪人的事实存在。

(二)建议扩大犯罪主体范围1、增加单位犯罪主体《刑法》第30条规定,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条确定了单位成为犯罪的主体,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为限。

《刑法》第285条、第286 条均没有规定单位可以作为构成犯罪的主体,但近年来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对于单位或者法人所实施的故意输入计算机病毒等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行为,予以行政处罚。

单位在某些情况下不仅可能实施计算机犯罪,而且类型与形态都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从国内外司法实践看,确实已出现了单位实施计算机犯罪的行为。

例如北京某新技术公司在其产品“KV300L + + ”杀毒盘中加入破坏性程序“主动逻辑锁”。

从法理上看,该行为即可视为单位犯罪,而且此类犯罪形式更加隐蔽,更具有社会危害性。

《刑法》中设计对单位犯罪的双罚制度,其目的不外乎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多重主体的特性,更好地惩治不同主体所实施的犯罪行为,真正实现刑罚其罪。

由于计算机犯罪单位犯罪主体在《刑法》上的缺失,致使打击单位实施的严重计算机犯罪行为无法可依。

本文认为完善刑事立法、从立法上明确规定计算机犯罪中的单位犯罪主体身份,是解决单位实施计算机犯罪问题的最佳选择。

2、对青少年的此类犯罪建议在主体责任年龄上可作适当降低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对自己实施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负刑事责任。

第17条所说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不包括严重的网络犯罪行为。

但在网络犯罪中,特别是黑客中,青少年所占的比例比较大,有很多是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他们大多出于好奇心理而在网络上实施一些犯罪行为。

他们虽然一般没有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商业动机或者政治目的,但是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系统所造成的社会危害一样严重。

建议对青少年的此类犯罪在主体责任年龄上可作适当降低。

(三)建议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增加过失犯罪根据《刑法》第15条第2款的规定,只有法律明确规定有过失犯罪情形的,才承担刑事责任。

在《刑法》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过失的情形,因而过失不能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