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体性教学
浅谈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程 的实施和 教育 教学改革 的不断深入,体育课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另一方面 的教学过程 已由机械性 、 灌输性、 接受性的教学方式向互动性、 就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自我评价 能力 、 合 多维性和综合性 的教学方 向转变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 作探究 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能有效地 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和参 与能力 , 使学生综合素质 、 创造
加上练习的机械重复 , 但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而且还 限制 活力 。同时体育教师要完善个性, 拓展 知识面, 充分展现个人 魅力。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 就 得有 内在的人格魅力, 努力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 而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 的运用, 有效地提
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转变 了学生 的学 习动机 , 营造 了活跃的 完善修 养, 提升体育课堂教学 的艺术。 只有这样才 能充分尊重 课堂气氛, 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 中产生的学习兴趣 、 态度 、 情 学生的个性 , 才 能充 分发挥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 绪、 情感、 行为等受到极大重视 , 从而提高 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 5小 结
一
立 良好 的师生情感联系, 公平对待, 不厚此薄彼 , 教师要学会尊 重和赞赏。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 充分展现教学过程 的魅力, 品味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中教师 的主导作用压制了学生的主体 教学成功的喜悦, 善于积极地调动学生 , 激发他们的学 习兴趣 ,
作用 , 约束 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创造性 : 单一枯燥 的教材再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 改进教学活动, 使教学过程充清 睛绪和
性和创造性 的总合 , 它是人 的全 面发 展的核心 问题 。其 中, 学 重师生 交往 , 相互交流 , 相互沟通 , 丰 富教学 内容求得新的发 生的 自主性主要指学生 自我意识与 自我能力 ,包括学生的 自 展, 从而 达到共识 、 共享、 共进 ,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使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性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上的主体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角色,最终把学生培养成富于强烈的主体意识,健全的主体人格以及高度的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的主体。
一、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学生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得以确认和提高的前提。
教学中目中无“人”,只把学生当作教育对象看待,没有看到学生是主体,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课堂上,一味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教育活动中,教师说了算,学生跟着转,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出来的自然多是唯唯诺诺、平庸训服的“书呆子”。
通过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当作活生生的“人”看待,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塑造学生健全的品格和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主体意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学生的主体角色,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出来;学生的主体精神,要靠参与教学活动来培养和锻炼。
参与活动是学生获得、巩固乃至运用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的重要方式。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通过精心设计,科学组织,认真引导,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主体。
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1、读一读教材中学生能自我阅读理解的,尽量引导学生自学,包括教材文字叙述、漫画、图表、引文及各名言警句等。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的角度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解一些生动有趣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等。
2.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民族性。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活动、进行一些戏剧表演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3. 提倡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演讲、课外阅读、写作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自由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学生的角度1. 提高学习主动性在语文学习中,学生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地去参与到学习中来。
他们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他们要自觉地去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多思考、多讨论,积极参与为学习活动。
2. 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要加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应该主动地去寻找学习资源,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生要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
学生主体性教学
学生主体性教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和个性发展的过程,而学生主体性教学正是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界逐渐受到重视,并被普遍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将探讨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法。
一、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定义学生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究。
与传统教学相比,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扮演指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而是从问题解决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主体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主体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索和实践,逐渐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这种合作意识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三、学生主体性教学的实施方法1. 开展项目学习:项目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与需求,设计一系列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和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案例,学生可以掌握知识并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3. 鼓励讨论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和互动。
通过小组活动、讨论课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生主体性教学强调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主体性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主体性教学的定义、原则、实践策略和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主体性教学的定义与原则1. 定义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2. 原则(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自主学习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合作学习原则: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4)探究学习原则: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主体性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转变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优化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1)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1)开发校本课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丰富教学内容。
浅谈语文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浅谈语文教学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结合(网友来稿)《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
以往的教学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地位都得不到体现。
而只有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发展呢?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⒈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愉悦心境形成、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消除“尊严式”或“真理式”的师者形象,打破陈规,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辩争。
教育者不仅仅视学生为接受启蒙的对象,还应视他们为“人”,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主体”。
不管这个学生是“绝顶聪明”还是“非常不济”。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
殊不知,正因为我们过于追求知识的终极结果,往往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事实上,语文教学有其本质的特点:对事物的感悟因人而异,对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响。
而且,一个人的思维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不必像理科的习题那样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认识,并且鼓励学生的自我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就是要营造让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全体发展的环境。
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提倡的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在教学设计、教材选择、环境设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全体参与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参与研究、讨论。
教育者要有这个意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使这个意识得到充分落实。
营造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
教育者要承认学生发展存在个性差异。
思想品德课主体性教学浅谈
利于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加速 学生道德 与 的积极性 自然较 高。现代 心理学研究表 机会 ,为学生 自主性的发挥 开辟广阔 的空
知识的内化 ,以促进学生 良好道 德品质和 明 : 学习者在学习 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 , 有 间。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 中, 设计问题要有 行为习惯的形成。如何在思想 品德课 教学 利于发挥主动性 和创造性 ,实 现有 意识和 层次 , 既要考虑优生 , 又要照顾 到弱生。活 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下面我谈谈个人 粗 无 意识的统一 , 释放 巨大的学 习潜能。
3梦谣 ( . 学术 )《 .论岳 飞之 死 的必
20 年 大 , 民的觉醒威胁到皇权统治是岳飞 社 ,0 2 版 人
有个人 的积极实践活动, 就谈不上个人的任
何发展。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参 与的主要 学习实践活动 ,只有把学生看作 是引起 、 展 开、 参 和评价各种学 习活动的l , 丰角 才能
惠曾提出优秀教师不是 “ 奉送真理” ,而是 “ 教人发现真瑚” ,提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
主 动学 习 , 是 很有 道 理 的 。 因为 人 的 发展 这 的一切 条 件 中最 重 要 的是 人 自身 的 活 动 , 学 生 主体 性 发展 是 在活 动 中 生 成 、表现 的 , 没
中学
不例外 , 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使 自己执教的
一
学生有点帮助 , 激发他们探求历史 的兴 趣 !不妥之处请 同人指正 !
20 一
主 体 性 教 学 是 指 以 学 生 的 发 展 为 中 心理学 的角度讲 ,大 多数人在 紧张的情况 们在 主动积极 的参 与中得到充实 ,情感得
心, 以尊重 、 信任和发挥学生 的能动性为前 下 , 往往不易表达 自己, 这种心态会影响正 到熏陶 , 品德得到发展 , 价值判断得到初步 提, 由学生积极 、 主动 、 独立地发现 问题 , 常水平的发挥 , 在 也容易封闭人的心灵 。而人 的培 养 。
主体性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主体性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主体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者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角,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实现知识的消化与掌握。
下面介绍一下主体性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创建宽松的学习氛围在主体性教学中,学生需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需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
1.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困惑和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2.鼓励学生的自由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多给予答案和指导,而是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提问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理解学生的差异: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要理解并接受这种差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主体性教学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教具: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和实物教具呈现课程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3.鼓励学生的分享和展示:为了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和展示,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主体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充当小组讨论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2.角色扮演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和合作来达到共同目标。
浅谈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摘要】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主题导入、学生参与、任务驱动、反思总结和情感体验等方面探讨了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
主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习的深入进行;学生参与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感,提高学习效果;任务驱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升学习效果;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情感与内涵,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得到了充分肯定,值得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重视和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重要性、主题导入、学生参与、任务驱动、反思总结、情感体验、有效性。
1. 引言1.1 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维能力和创造性。
而主体性教学策略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主题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乐趣,激发学习动力。
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反思总结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提高自身水平。
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渲染,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初中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主题导入的重要性主题导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学习中,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烈;学法愈主动,愈灵活,并富于创造性,学习效果也就愈佳。
但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般不是自发产生的,而主要是由教师培养出来的。
因此,教师要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研究,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听,很少有提出疑问或异议的。
长此下去,学生不敢想,不敢说,只会随声附和,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从自我做起,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在课堂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激励的话语不断地传送给每个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声中愉快、轻松的学习。
对学生理解不正确的地方用婉转的语言指出,特别是不讽刺、挖苦后进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产生兴趣,发展个性。
二、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产生需要在学习中,学生只有自觉自愿地渴求知识才能主动地探索求知。
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当教学任务成为师生共同的愿望时,学生将会产生一种自主学习的责任感和愉快感,在学习中将会积极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设计导入、提问、评价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产生任务需要。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描述一下看到大海的景色,在学生发言后,我说:“你们所说的都是海面上的景色,那么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你想知道吗?”学生们个个迫不及待地说:“想!”“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潜水员一起到海底去游览一番。
”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去学习课文,将会感到学习的快乐,所学的知识也就会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里。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3)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摘要主体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
本文通过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进行探讨,包括了对主体性教学的概念解析,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主体性教学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认为实施主体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学生主体、教师辅助、学习热情、学习效果。
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导者和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化所传授的知识。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主体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主体性教学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辅助者,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现在让我们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进行讨论。
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概念解析主体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
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授和灌输知识的主导者,而是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体性教学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帮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指导者,通过设置问题、组织讨论以及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主体性教学的重要性实施主体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主体性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位置,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主体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其次,主体性教学能提高学习效果。
在主体性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的对象,而是通过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来掌握知识。
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主体性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
教学 ,促进学 生主体性发展 ,已经成为现代
教育发展 的核心 目标。 二、概 念的界 定和意义
1 . 概 念 的 界 定
四、实践主体性课堂教学应注意的几个
1 . 教 师 的专 业化 成 长
创设 教学情境 ,就是在教学过程 中,从 问 题 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 出发 ,设置具体情境 , 找到情境、 知识、 学生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 以充分发挥学生学 习的主体 眭。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的: ( 1 )判 断 : ① = a 2 + b 任何 一次教 学改革 ,其成败 的关键在于
体的前提和基础 ,是指主体 自主行使和支配 自己权利的意识和能力 ;自觉能动性是人 的
( ) ②= a 2 一 h 2 ( ) ( 2 ) 我们利用下面的方法 不能够适应建构 “ 主体性”课堂教学 的需要 , 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 b 米, 形成 四块实验 田, 样 以建构 “ 主体性 ”课 堂教学 为导向 , 促进
堂教学 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本文对 “ 主体性” 学科 “ 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原 因,试 图建构 初 中数 学学科 “ 主体性”课 堂教 学,以充分 发挥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提 高初 中数 学课 堂 教学的效率和质 量,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学
问 题 的 提 出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 自己的行动步骤 ,
一
教育公平化是基础教育永恒追求的 目标 。 因此 ,在建构 “ 主体性”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 的心 中要充满对每一个学 生的关 爱,只
有这样 ,才能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备课 、
、
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学 习主体性得到发挥 ,
传统教育思想与模式 ,忽视 了教学过程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养成学 习的良好 上课 、作业 、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 ,才能够
浅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及主体性教学
现的, 教师在实现劳动对象化的过程中, 要认真研究 { 生的从属地位。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 组织 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主体的主体性特征。 f 者与引导者, 是课堂信息的捕捉者。学生在学习中要
第一, 主体自觉能动性。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作为 I 获取知识与经验, 离不开教师的合作 , 离不开教师的
敬业精神 、 能力及态度 、 进取心 、 能动性 、 性 、 造 : 独立 创 己的学 习方法 , 进行独立 思考与 判断 , 形成 自主创造
性等。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 自身的主体 I 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三, 增强学生的主体个性。 即使学 性, 在把握 自己的认识对象 、 学生主体共性及主体个 l 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心、 广泛的兴趣和开拓创
力得到发展 , 其活动对象就是学生和教学内容 , 以 l 所 基础。 第二, 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即让学生拥有 自主 教师便是主体, 学生和教学内容便是客体。 I 学习、 自主探索、 驾驭外部条件的能力 , 自 能够 我设计 教师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 学习 目 , l 标 对学习进行 自我控制与管理, 寻求适合 自
性差异 、 培养 目标 、 教学 大纲 、 教材等 的基础上 , 织 l 精神 , 组 新 积极 主动参 与学 习活动 , 有独立 的见解 和 自 引导学 生主体参 与教 学活动 , 实施主体性教学 。 I 我克制力 。
二、 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问的关系 f 在教学活动中, 主体性教育集中体现为主体性教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是相辅相成 l , 学 要求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体 , 发展学生的主体
程中教师 与学生两个主体及其 主体性特征 , 是实施主 : 又能动地进行着创造 , 以及对原有模式的突破 和对现
浅谈如何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其 次 引导 合 作 , 差 异 转 化 为 学 习 资 源 。在 学 习过 程 中 , 同 的 把 不 学 生 可 能 遇 到 不 同 的 问题 , 师 要充 分利 用 差 异 资 源 , 织 有 效 教 组 的合 作 学 习 ,让 不 同 的学 生 在 学 习 的 信 息 与经 验 的交 流 中获 得
尊 重 差 异 。 先 教 师要 为学 生 提 供 丰 富 的 学 习 资源 , 首 如学 生
感 知 景 物 时 , 师提 供 相 关 图 片 和 文 字 ; 生 感 知 人 物 形 象 时 , 教 学 提 供 相 关 的背 景 和 人 物 事迹 , 不 同 的学 生 都 获 得 发 展 的 机 会 。 让
辅 相 成 的 。 如 : 会 倾 听 , 的时 候 要 做 到 三 到 : 到 、 例 学 听 耳 眼到 、 心 到 , 样 一来 , 言 的 学 生也 就得 到 了尊 重 ; 如说 的习 惯 , 之 这 发 再 说
前要 想 一 想 我 重 点 说 什 么 , 说 什 么 , 说 什 么 , 何 突 出重 点 , 先 后 如 抓 住 要 害 , 的 时候 声 音 响 亮 , 尽 量 表 达 清 晰 , 然 这 也 是 尊 说 要 显 重 别 人 的具 体 体 现 。
文献标识码 :C
教 学 是课 程实 施 的核 心 ,为 了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素 养 ,语 文 《
课 程 标 准 》 调 : 充 分 发 挥 师 生 双方 在 教 学 中 的主 体 性 。谁 是 强 应
境 、 发 学 习兴 趣 , 拟 生 活 、 激 模 实践 操 作 、 发 学 习 兴 趣 , 激 展示 形 象 、 导 想 象 、 发 学 习 兴 趣 等 等 。需 要 注 意 的 是 教 师 应 服 务 于 引 激
浅谈主体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主体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摘要:主体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其体会到成功。
然而,现实的主体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却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因而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合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主体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主体教学;主体性发挥;学生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教育学界给予主体性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形成主体教育思想。
在主体教学中,学生主体越发受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在主体教学中“主体”的问题上,持“双主体”观点的不在少数,即教师和学生。
主体和主体性是哲学上的概念,主体是认识、实践和追求价值的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主体的本质特征。
学生主体指“能动地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人,主要是发展中的青少年儿童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在对教育内容的选择性接受及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上。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指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在教师引导下处理与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有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从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主体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及新一轮课程改革都对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作了批判,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
但是,许多教师不明白“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真正含义,不明白自己在新的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课堂成了儿童俱乐部,教师自己成了观众、听众。
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且使教师在无所适从中压抑了自己的主体性。
另外还发现,在有的新课改实验区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善于及时、动态地质疑,学会了及时补充与评价,而教师却没有能力去组织、引导和调控,课堂教学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在三维目标中,将“知识技能“放在第一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更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在主体教学中,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以期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尤其当今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多彩灵动的画面,唤起学生视觉听觉神经,而这种多媒体的应用,往往让学生产生对多彩课件的盲目崇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发言等行为也流于形式;再由于教师拿捏不好,一堂课下来,该掌握的知识反而没有掌握,讨论的却是偏离所要学的知识,这不仅打乱了教师正常的教学计划,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结果,学生自身也掌握不了应有的知识技能。
“主体性教学”
浅议“主体性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65-0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为落实“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我们必须改变“应试教育”传统的、陈腐的、封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尽快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必须改变“满堂灌、注入式”的教法,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实施“主体性教学”。
1主体性教学的原则和要求“主体性教学既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论。
”实施主体性教学,应做到下列几点:1.1课堂教学中,要把思想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
要根据学科特点,渗透、融合思想道德教育。
1.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相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去探求真理的欲望”,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3课堂教学目标的具体可行,基础是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加强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是靠积极思维得来的,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1.4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每一教学环节中,都应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成为课堂教和学的真正的主人”1.5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使学生有新鲜感,有兴趣,推动学生去探究新知,发展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1.6教学程序的设计应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如自学式、讨论式、检测式教师指导、点拨、小结和开发性训练等。
1.7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对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重 量
x l , 实 施 主 体 性 教 学 的 几 点 认 识
邱 利 娟
(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州 市 吴 中 区东 山 中学 , 江 苏 苏州 2 1 5 1 0 7 )
进 入 新 的 历史 时 期 以来 , 知识 逐 步 取 代 资本 和能 源 , 成 为 社会 最重 要 的生 产 要 素 , 知 识 更 新 周 期 的 日趋缩 短 , 竞争 的 日 益激烈 . 人们的思想观念 、 思 维 方 法 和学 习方 式 也 在 逐 渐 发 生 着 变 化 。社 会 对 人 才 的素 质 ( 尤 其 是 终 身 学 习 的 能力 ) 的要 求 在 变化 . 对 大 中 小 学 的 教 育 也 提 出 了 新 的要 求 , 中学 教 学 尤 其 是数 学 教 学 , 必 须作 出相 应 的反 思 和 措 施 。 这 就 需要 数学 教师 转 变 教 学 观念 .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 转 向 以 学 生 为 中 心 、以 问题 为线 索 , 帮 助学 生 发 展 他 们 的 自主 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 , 促进学生 主体性的发展 , 同 时 注 重 教 育 教 学 过程 的个 性 化 和 民主 化 , 教 学 更 应 关 注人 自身 的发 展 。 研 究 在 数学 课 堂 教 学 中如 何 实 施 主 体 性 教 学 ,培 养 他 们 的 主体 进 取 精 神 .对 于增 强 高 中学 生数 学教 学 的 针对 性 和实 效 性 有 着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教师应把学生视为学习 、 认识 、 发 展 的主 体 。 教学 从 本 质上 说 是 教 师 运 用 自己 的认 识 结 构 ,把 课 程 的 知识 结 构 转化 为学 生 的认 知 结 构 、 同 时 引导 学 生 将 知 识 转 化 为能力 , 促进学生体力 、 智力 、 心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因此 , 教 学 活 动 也 是 学生 认 识 世 界 、 自我 发 展 和 自我 变革 的活 动 。 教 师 的 教 不仅 是 教 学 生 学 会 , 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 , 达 到 由 学 会 向会 学转 化 的 自 由境 界 。 在 课 堂 教学 中 , 获 取 知识 的 学 生 就是 主体 。 只 有 这样 , 培养 出来 的人 才 才 能 适应 社会 发 展 的需 要 。 因 此 ,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实施主体性教学 , 培 养 学 生 的主体意识 ,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作 用 。 教 师 应 该 教 给 学 生 主 动 学 习 的 能 力 和 主 动 进 取 的意 识 , 能 够 成 为 学 习 的 主人 , 所 以需 要 全 面 实 施 主 体性 教 学 。 教 师首 先 要 转 变 传统 的观 念 , 提 高对 主体 性 教 学 的认 识 。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教 师的“ 教” 要具 有科学性 、 启 发 性 和 艺 术 性 才 会 激 发 学 生 的 主 体 作用 。 在 课 堂 教学 中教 师 实 施 主 体性 教 学 . 就 可 以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自觉 性 、 主动性和积极性 。 就 可 以培 养 出有 主体 意识 的 学 生 , 使他们积极进取 、 主 动求 知 。 如何 发 挥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体作 用 呢 ?
关于主体性教学的探讨
异。
3. .4促进 者 2 由于长期 接受 “ 受式 ” 授 教学方 式 , 一部分 学 生会依 赖“ 授受 式” 教学 , 习惯 于被 动地接受 课 堂知 识 , 习惯 于 老师 有层 次 、 步地 展开教 逐 学 内容 , 习惯 于完 成没有 主体性 和挑 战性 的教 学 任务 。对于初 涉主体 性教学 的学生 , 会有一 处 在 于能根 据 自身 的兴 趣获 取 大量 的直 接 经 要求 教师要悉 心选取适 合主体性 教学 的 内容 , 部 分人 对 主体 性教 学产 生 畏难 情绪 , 得 “ 觉 研 验, 获取科 学研究 的方 法。两种 方式有 机 的融 该内容要贴近学科和课程的精髓、 其中有适合 究” 这个词很神秘 , 高深莫测, 怕动脑、 怕动手、 合 ,就会使 学生成为具有 丰富 的知识 和经验 、 学生 自主思 考 和探 索 的“ 手” 问题 的大小 、 怕 吃苦 。 抓 、 这就 要求教 师起到促 进者的作用 。 教 创 造能力和 实践能力 强的创新型 人才 。 繁简、 难易适 宜 、 能够激 发 学生 的教 学兴 趣 和 师 可 以采取 多 种形 式对 学 生 的主体性 教学进 2 主体 性教学 的特点 探 究热情 。教 师要认真设 计 出教 学的程 序 , 包 行精 神 鼓励 , 动 学生 的教 学积极 性 , 调 比如 可 21问题 性 . 括 如何 引 出问题 , 哪里 是思 考 的重点 , 样 引 怎 以在学 生做 的 思考 题或 作业 上批 写简 短的鼓 问题的提出是 教学的起点 , 问题 的解决是 起 学生 的思 考 ,让学 生用什 么方 式探 索问题 , 励话 语 , 以在课 堂上对 学生 的回答 作不 同程 可 又如何得 到结论等 。 教 学的动力 和贯穿教 学过程的 主线。 度的表扬等。 主体性教学的考核方式和内容不 2 . 2过程 性 3. .2组织者 2 同于传授式教学 , 教师应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 ’ 授 受式 教学是 教 师将教 学 的 内容 以定论 设 计好教学 内容后 , 教师 就要对整 个教学 考评 体系 , 比如考 评 中可用读 书报告 、 讲座 、 调 过 程和某 一具体 的教 学环节组织 实施 。 学生 的 查 报告 、 设计 报 告 、 半开 卷 考试 与闭卷 考试有 教 学从教师 设计的 问题 开始 , 教师 要用适 当 的 机 结合 等 ,从 考评 的方 式 和 内容 上起促 进作 方 法组 织教 学 , 升学 生 的思维 , 学 生 的 用 , 提 扩展 使主体性教学能够形成师生的共识 , 使学 获 取知识 。 思路, 以接近问题的解决, 解除学生“ 答错” 的 生正确认识和喜爱主体性教学 , 使主体性教学 2 . 3协作性 顾虑, 使学生勇于发言。鼓励不爱言谈的学生 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主体性教学是问题解决的教学, 学生面临 多 发表见解 ,有创新思 维的学生 发表好 见解 , 3 I 3创建有利于主体性教学的环境及资 的是复杂 的综 合性 问题 , 需要学生 之 间的分工 使他们在探讨、 争辩、 总结、 提炼的过程中, 趋 源条 件 。 协作, 在协作 中既独立思考 、 又乐于与伙伴互 向答案 ( 结论 ) 的完美 。 教师 通过对学 生和对 教 主体性教学要求有一种能最大限度的允 相帮助 , 通过共 享信息 资源并最大 程度 的 占有 学 的组 织 , 养 出他们 乐于 探究 、 于讨论 的 许学 生作 出选择 与行动 的环境 : 培 乐 资料 , 相互启 发 , 相互争论 , 从而取 得相应 的知 积 极态 度 , 发 出师生 互动 、 动活 泼的 探讨 激 生 3. . I建构 真实 的问题 情境 。我们 现实 的 3 识 成果 。 热 情 , 出科学探索 、 求真理 的研究 环境 , 学 校教 育把 学 生与 生活 中的现 实问题 隔绝 开 营造 追 2 - 4多样 性 让 大多数 学生的脑 子动起来 ,嘴 巴动 起来 , 善 来 , 生所 学 的是 书本 上 的知识 , 学 这种 知识不 授 受 式教学 是 以掌握 固有 的知 识 为教学 于思索 , 勇于表达 , 且使 探 索、 并 研究朝 正确 的 仅 不利于 问题 的解决 , 而抑制 了学 生教学 的 反 目的 , 有 一定 的确定 性 , 体性 教 学则是 方 向推进 。 具 而主 兴趣 及思 维能力 的发展 。 因此我们在教学 中应 过程导 向而不是结果 导 向的教 学方式 , 由于研 3 . .3引导者 2 建 构与现 实相类 似 的问题 情境 , 让学生在这 种 究问题 的不同 、学生 个体 自 情况 的不 同 , 身 都 大 学生在教学 之前 , 脑子 中并不是 一片 空 问题 情境 独立地 探寻解 决问题 的方 法。 使 得 主体性 教学 的过程 和结 果 必然 呈现 多样 白 , 们 已有一 定的 知识 和经验 , 他 当问题 摆在 3. .2创设 民主 、 、 3 平等 自由、 容 、 的 宽 和谐 性。 面前 时 , 他们 会 根据 已有 的知识 、 论和 事 实 教学气氛。 理 好的教学气氛是主体性教学顺利进 2 . 5互动 性 对 问题 的答案做 出谨 慎的假设 。 师应 当引导 行的必要条件 ,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主体性教学
当前教育的最大主题是主体性教育,什么是主体性教育呢?即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育。
开展主体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由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一系列基础内容所构成的知识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十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周密性、深刻性等一系列特征。
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下面是我在多年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课堂教学法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发展。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运用了三种主体性教学方法。
1.愉快教学法对一个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重要。
教师与学生关系和谐了学生自然对学习产生兴趣,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也就会自然地形成。
有了平等和谐的气氛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愿意去表现自己,才能主动参与到各种活动中去。
而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数学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并不可怕的认识,喜欢它并乐于接受它。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灵重负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亲切和蔼的教态,都是对学生的信赖。
比如:“有不同的意见吗?有不同方法的同学自己上台去写下来,有想当老师的同学上黑板来批改同学的习题,你的想法比老师的好!”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能使学生较长时间处于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且觉得数学是很有趣的一个学科。
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的老师,当然也是学生喜欢的老师。
“亲其师,吸其道”,教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学生参与法主动参与,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学科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
要想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首先就是教学过程的导入,教学过程的导入环节就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学生容易参与其中,新授课的导入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艺术化原则。
心授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实例式导入、新旧知识类比导入、引趣式导入、设疑式导入等。
其次就是对本堂课的目标的设置,这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大纲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要易于操作,不能太空洞,也就是学生能明确知道哪些知识是这堂课所要掌握的,知道从哪些方面去猜想去探究。
高质量的目标设置能使学生不断产生“是什么”、“为什么”的定向反射。
可也长时间的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数学思维过程的展现,数学教育的主要意义在于培养人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策略,增强反应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应该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学会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再次就是满足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的欲望,在解决目标后,课堂上应尽量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好数学。
如在上“角的特殊关系”时,引导学生提出:“互余(互补)的角与角的位置有关吗?、“两角的差为90度时,这两角互余吗?”、“三个角度和为180度,这三个角互补吗?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度?”等等,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兴趣很浓。
在讲《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上台讲演,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又如在“我们来做数学”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然后让各小组上台展示包装箱的设计反感,构思的图形,同学之间互相表现自己,不甘落后,非常踊跃。
教师能抓住适当时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这是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不知觉地在老师的启发下对知识体系中蕴涵的内在联系和思想方法进行提炼和归纳。
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的表现形式多是“两头活中间静”,所谓“两头活”是指在一节课的开头和末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
“中间静”是指在知识形成的一段时间内,教师要让学生安静的做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3.学生互动法期末复习到来之前,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学生自觉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使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把数学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数学复习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比较了解其它教学模式的优劣后,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复习,自己归纳总结,自己设计复习题,自己讨论解答,充分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复习四边形这一章时,首先由教师总结矩形菱形正方形好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矩形的主要性质有------然后由学生提问,其他学生或教师回答,有时候则是学生回答后教师再补充,例如: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请说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有哪些方法?”“你能说出菱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对角线满足什么条件的四边形是正方形?”“中心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一样吗?”------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每个学生对问题的切入点也不用,所以学生的问题总是五花八名,这让学生大开眼见,知道哪些地方是自己的不足,慢慢加以弥补,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在复习时还注重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让学生总结出最多有多少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哪几种最好,添加些什么线或条件后可以怎么变,那些定理法则适用等等。
其次,我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学生知识层次参差不齐。
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很大,导致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不好设置,特别是一些较难理解的内容,低层次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大部分的知识,所以对于这种情况还是需要教师的讲解多一些。
第二、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思考和讨论。
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
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
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是无法发表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的。
但是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往
往是学生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开始七嘴八舌,而且有的学生只“说”不“听”,只“作”不“合”、只“议”不“思”,还有大多数学生干脆一言不发做沉默状,还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谈着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主题。
这样的课堂讨论,我觉得学生并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4.时间的把握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堂课教授讲完,处理练习,在反馈信息,再补充完善,应该说学生就掌握得差不多了。
但是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发展来说虽是好事可是一节课安排得内容常常完不成,而且,要想让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裕时间的独立思考,充其量是蜻蜓点水,弧光掠影,有时还会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观点,课堂讨论收获甚微。
所以,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我在设计课堂讨论时,遵循的原则是精心安排,有所取舍,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补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
要抓住讨论的契机,把讨论放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上,放在学生易混淆处;难度要适宜,要放在学生思维的敏感区,使学生课堂讨论后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不可能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学要善于充分挖掘每个模式的教学功能,避免教学模式的单一僵化,另外,从教学改革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灵活运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作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在继承和发扬每种教学模式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整合与创建新的教学模式,注重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其他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衍生和发展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