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思政教学观
思政教学观
思政教学观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为核心目标。
这种教学观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思政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此外,思政教学还需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思政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思政教学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培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的引导和塑造。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指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
这些原理对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责任感。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都有其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因材施教,采取差异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参与。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环节都应当共同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坚持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采用科学、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坚持实践育人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灌输,更需要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
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教育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些原理,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体制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1、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含义2、实行党政职能分开3、确立和维护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4、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二、建立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1、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其经验2、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的科学化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内容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的过程二、难点问题解析(一)试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1、双向互动规律,即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及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的实现,离不开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没有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教育者所传导的教育要求就不可能为受教育者所真正认识和接受,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的体现,也离不开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的发挥。
2、内化外化规律,即内化及外化辩证统一规律。
内化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的过程。
外化就是教育者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将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过程。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内化和外化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两者相互联系。
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也就没有外化;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渗透。
内化中有外化,认识离不开实践,受教育者新的思想品德认识、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和品德意志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也就是受教育者践行新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过程;外化中也有内化,行为实践受认识、情感的指导和支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表现是其思想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考题及专业基础
简答题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4、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5、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灌输的理论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6、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1、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2、对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古为今用”的思考?3、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是什么?4、对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应做怎样的“洋为中用”的思考?5、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贡献是什么?6、我党各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志性文件有哪些?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论断的含义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和作用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发展物质生产力的作用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6、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1、简述人的思想品德的结构2、简述思想品德各要素在思想品德结构中的地位3、简述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过程及基本阶段4、简述主观因素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5、简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6、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7、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8、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阶段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点10、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为什么?1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为什么?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含义2、简述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3、简述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法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5、简述宏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原因及可能性6、简述我国现阶段工人阶级的特点7、简述我国现阶段农民阶级的特点8、简述我国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含义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体系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主要任务6、简述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模式的特点7、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8、简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在结构10、简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因素11、简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1、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进行世界观教育?2、什么是人生观?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进行人生观教育?3、什么是政治观?政治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进行政治观教育?4、什么是道德观?道德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进行道德观教育?5、什么是法制观?法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进行法制观教育?1、“两手抓”方针的内涵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两手抓”方针的必要性3、简述“两手抓”方针实施的基本要求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工作方针——疏导方针的含义5、简述实施疏导方针的必要性6、简述实施疏导方针的基本要求7、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8、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原则的含义9、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原则的含义及运用10、比较渗透教育与灌输教育的特点11、简述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原则的含义及运用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涵义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意义4、当代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5、道德认知发展方法的含义及其操作6、价值澄清方法的含义及其操作7、社会学习方法的含义及其操作8、我国当前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9、理论教育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法10、实践教育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法11、榜样教育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法12、自我教育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法13、形象教育法的含义及其具体实施方法1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2、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对载体的运用提出了什么新要求?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这些载体各有什么功能?如何运用它们?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它对人们有什么作用?2、宏观环境有哪些?3、微观环境有哪些?它们对人的思想品德各有哪些特点?4、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1.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2.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标准和原则是什么?3.怎样认识和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1、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何在?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3.如何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1、党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导的含义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领导体制?3、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管理包括那些内容?4、如何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1、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是什么?2、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局限性。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与时代特点相适应。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以全面发展为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智力、体质、美育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掌握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品德品质。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要以因材施教为基本方法。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特长、智力、心理、身体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对于指导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教育指的是什么意思
思政教育指的是什么意思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不再仅仅关注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而是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
思政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概念、目的和意义三个方面来解释思政教育的含义。
概念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
目的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使他们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思政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明白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同时也懂得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思政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行为。
意义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
在社会层面上,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有良好道德操守和积极热爱社会的公民。
这些公民将会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而在个人层面上,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潜能,从而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思政教育的实施思政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施。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在不同的学科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与思政教育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特色活动来推进思政教育。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社会生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成长和发展的良好条件。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作者:宋林希来源:《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7年第11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和计划,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和影响、也是受教育者主动接受教育并不断反作用于教育者的过程。
要想及时和确切地知道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目的是否达到、计划是否正确并被执行,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
因此,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应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性的评估。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的含义评估,指依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某事物或活动做出的“评述”与“估价”,也就是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事物所作出的评判。
机制,是选择与实现目标相关联的途径、方式、方法的总称。
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机制,就是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实际,确立指标体系,通过科学的反馈,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定性定量评价的途径、方式和方法的总称。
评估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正确认识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效果的需要,而且是实现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控制的需要,更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保证。
二、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范围1、对受教育者的评估对受教育者的评估是整个评估系统的中心环节和基础。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主体,只有对接受主体的思想品德现状做出认真的调查研究和切实的评估,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教育计划并付诸实施。
2、对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通过对教育者进行全面素质的评价和估量,以达到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目的。
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对教育者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做出正确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提出提高教育者素质的意见。
在评估过程中,还要找出导致教育者素质现状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偏差,对症下药。
3、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评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三者之间,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活动的联结下,互相作用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1、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答:①、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②、思想政治教育民主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影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全国人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的促进了思政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思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解决思政难题,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消极影响: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对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B、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拜金主义,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C、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体制转换阶段所持有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答: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决定的。
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保证②、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体系来看,它的双重效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观念体系与动力③、从市场经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等经济行为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规范④、从市场经济的外部调控机制来看,思政教育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4、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政教育对象的意义及方法。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所作用的范围是人的思想品德。
意义:是确立思政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是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育内在积极性、实现其思想转化的关键。
方法:历史分析法(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分析)系统分析法(认识到对象本身的立体性、认识影响对象的因素是立体的)信息分析法。
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青年。
1、简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答: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规律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规律2、影响思政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因素答:①、内化阶段:内在需要的驱动、主体素质的支配、教育方法的影响②、外化阶段:主观精神的参与、外在环境的制约、内化外化的反复③、反馈检验阶段:主客体的交互整合、协调控制的并存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及特点答:①、确定目标,制定计划②、实施影响,促成转化③、信息反馈,评估控制特点:社会性、实践性、同时性与多端性、长期性与反复性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内容?为什么?答: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比较思政教育性质
教育方式
注重讨论和辩论,鼓励学 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批 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
课程设置
将思政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中,通过历史、政治、社 会学等学科进行渗透式教 学。
02
不同国家思政教育的比较
美国思政教育
01
02
03
核心价值观
强调个人主义、民主、自 由、平等、独立等核心价 值观。
教育方式
注重实践和参与,通过社 会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 培养公民责任感。
课程设置
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中 ,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独立 思考能力的培养。
英国思政教育
核心价值观
强调自由、民主、公正、 责任等核心价值观。
比较思政教育性质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思政教育的基本性质 • 不同国家思政教育的比较 • 思政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 思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 结论:比较思政教育的意义和
价值
01
思政教育的基本性质
思政教育的定义
思政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 组织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 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思政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其国家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心。
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优秀人才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指在教育实践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学科。
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是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武器,要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工具,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创造性。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是在实践中检验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要以实践为检验,要以实践为发展,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实践性,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它是在实践中进行的,是在实践中检验的,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求我们要以实践为基础,要以实践为检验,要以实践为发展,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和实践性,来认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
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特征 1、概念:
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 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 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 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 ①计划性和正面性 ②复杂性和广泛性 ③引导性和持久性。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
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个体自身的因素及其包括思想
政治教育在内的外部因素,都参与了这个过程,对思想品 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各自不同的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3)思想政治教育评估
(1)制订教育方案 (1)内化机制:三个阶段是:服从 同化 内化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为方案、实施、评估三个阶段。
①搜集信息,发现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指个体思想品德在演化过程中不断获得新品质的过程。
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1、外在因素: (1)社会的经济制度及其经济生活条件,政治制度及其社 会的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其文化活动,
(2)受教育者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3)受教育者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4)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学校 (5)受教育者从事工作的社会组织 (6)各种非交往环境 (7)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2、内在机制
(1)内化机制:三个阶段是:服从 同化 内化 (2)外化机制: 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重点
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重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主体:社会或社会群体(教育者)。
教育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受教育者)。
教育要求: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按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培养下一代社会新人提出要求,在教育中,表现为具体的教育要求。
教育目的: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内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属性: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以人自身为实践对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教育的本质:具有超越性。
(对人的自然属性的超越,对人的现实规定性的超越,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的活动,培养出改造现实世界,超越现实世界的人)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研究的重点。
他的研究对象主要有:(1)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人);(2)研究普遍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社会要求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关系。
揭示、探索如何调节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交叉立体作用,以及教育对象在受环境影响时的能动作用。
(社会)(3)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领导职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业务领域中去,以及促成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
(教育)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l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l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l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开放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四、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理论l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产生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知识复习要点
导言: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分析一、当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看法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三、思想政治教育失范的主要原因1、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滞后性(思想活动问题)2、思想政治教育者人格力量削弱(教育者问题)3、环境发生变化(环境问题)4、人们的价值取向扭曲(教育对象问题)四、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后果1、出现道德失范现象2、出现教育薄弱环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一、几个概念的区别1、政治工作: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2、思想工作: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一致的思想,改变其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
补:思想工作可分为政治性的思想工作和非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不是所有的思想工作都是政治工作。
如非政治性思想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思想工作的任务,而主要不是政治工作的任务。
也不是所有的政治工作都是思想工作。
如组织工作、纪检工作等只是政治工作,而不是思想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性思想工作与思想性政治工作的总称。
二、理解这个概念要注意三点:1、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曰思想性的政治工作。
2、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曰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3、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简单相加,而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
三、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发展变化规律,以及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的特殊矛盾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行为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行为水准的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
思想政治工作学教程1.简述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由来和含义。
答:由来: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一个实践性概念,后来它又逐渐演变为一个应用科学概念。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个应用科学概念,它既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又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科学概念。
含义: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决人们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自觉地为实现当前的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思想政治工作学的基本含义和研究领域。
答:基本含义:一是关于人们思想与行为产生、形成和变化规律的学说,二是关于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学说,三是关于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学说;研究领域: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应用理论研究;三是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的研究;四是思想政治工作文献和领袖人物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研究;五是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
3.思想政治工作学包括哪些基本范畴?答:基本范畴:实体范畴、属性范畴、关系范畴。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理论基础?答:思想政治工作学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特别是党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
这是因为:1、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
辩证唯物主义阐述,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思想政治工作一大基础;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理论根据。
2、思想政治工作学是建立在政治经济学基础上。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本质上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阶层和群体的物质利益关系作为重要内容;其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不是自发调整的,需要有领导有政策指导,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领导者作为主要教育对象,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学产生形成发展的根本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P32、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P33、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P44、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P8简答题:1、简述思想和行为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P10(1)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辩证关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
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2)启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研究如何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如何使人们正确的思想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因此,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简述内化和外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P11(1)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辩证关系:内化与外化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不同。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两者又相互渗透,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分别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
在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
(2)启示:它们共同推动人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它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背景,它对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因此,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社会的特点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也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系统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
因此,教育者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实践性。
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付诸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的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个性化、系统性和实践性。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探索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受教育者的角度)以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规律(从教育者的角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一)意识形态性(二)实践性指它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原则性。
(三)综合性(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知识整合)什么是意识形态?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
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集中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定义1(教材):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民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帮助人们树立正确思想,进而用以指导人们行动的活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1、本质:因阶级或政党的需要而产生,是阶级利益的非暴力实现形式。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显著的阶级性,不仅实施者代表一定阶级意志,而且表达着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教育思想和内容。
2、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分工的重要分支,具有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广泛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以及对人自身的塑造来实现其价值。
3、元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二为“开发潜能、发展素质”。
因此,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之间教与学的关系。
(一)思想和行为(1)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下,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和观念。
(2)思想的特点①能动性。
第一,自觉主动地认识世界。
第二,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
第三,具有内在制约性和发展趋势的前进性。
②主体性。
第一,多角度性。
第二,层次性。
第三,阶段性。
③可塑性。
人的思想在外界条件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④暂时隐蔽性。
它在特定的时空领域内不易被人觉察。
3A论文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及相关概念辨析
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辨析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两 个有着密切联系的范畴。列宁指出: “规律就是关 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6](P128)规律 是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概念,表示的是事物发展 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不
80 2012 年第 2 期(总第 158 期)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不是凭主观臆想决定的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的具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有客观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人们在遵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辨析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两地建立的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方式和个有着密切联系的范畴
3A论文网:aaalw.com 张编辑QQ:1105665661
*
本文系西南大学 2010 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论” (项目批准号:SWU1009112)12 年第 2 期(总第 158 期) 79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用、互相制约的联结方式而建构起来的工作体 制、管理规范和工作方式等。 ”[4]三是从制度的角度 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指出“所谓思想政治教 育机制,就是指规范的、稳定的、可操作的、可考 核的一整套规章制度” 。[5]可以说,这三种观点都有 一定的价值,它们分别从一定角度、一定层面对思 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本质和特征作了积极的探 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 育机制的含义, 具有重要的启发、 借鉴和指导意义。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三种观点都未能将思想政治教 育机制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全面地揭示出来,存 在一定的片面性。 在学习、借鉴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含义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自己的思考,认为所 谓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 成要素在遵循一定机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所形成 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及其内在运行过程和方式。这一 含义包括四个要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 具有系统意义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系 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既要考察思想政治教 育系统的构成要素,又要探讨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二是思想 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具有动态意义的范畴。思想政 治教育机制反映和揭示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 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运行过程。三是思想政 治教育机制还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范畴。思想 政治教育机制一旦形成,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就 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比较稳定 的关系和运行方式。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一个 具有规律性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要以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它的运行还要遵循自身 的规律。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对于规律,人们只能 认识、利用或者改造,而不能创造和消灭。将规律 的概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形成了思想政治教 育的规律。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就是指“思想 政治教育活动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 ”[7](P119)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含 义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 律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联 系主要表现为: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决定和制 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运行和发展。思想 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运行或者改变是以思想政治 教育规律为依据的,必须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 律,否则,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就不能有序运行,思 想政治教育目标也难以实现。第二,思想政治教育 机制反映、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思想政治教育 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联 系,具有内隐性,不能直观看到。由于思想政治教 育机制要反映和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因此,人 们就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来认识和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区 别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本质性联系。思想政 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 的相互联系,这些联系既有本质性联系,也有非 本质性联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客观 性,而无主观性。对于它,人们只能认识、遵循、 利用或者改造,而不能“无中生有”进行创造或 者“有中变无” 。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比,思想 政治教育机制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不是凭主观臆想 决定的,而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依据的,具 有客观性,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人们在遵 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有意识、有目的 地建立的,而且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方式和 运 行 过程 在一 定 程度 上也 是 被人 们选 择 和控 制 的,对于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违背思想政治教 育规律的机制,人们可以改变、完善和优化它, 体现出了明显的主观性。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开展的一种工作方法和手段,旨在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分析社会矛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是决定国家和社会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
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需求,聆听他们的声音,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再次,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要高度重视教育和引导。
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人民的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宣传、阐释和普及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最后,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要强化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最本质特征,是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正确开展的关键。
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地位,切实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党的领导要通过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监督,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手段,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注重教育和引导,强化党的领导。
只有按照这些原则,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第一章绪论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
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
(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 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 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
基本特征:1)目标性它不仅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方向,而且也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达到的结果;2)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反映,因此带有许多规律性的特点;3)整合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具有整体综合、统一协调的功能。
能协调各部分的行为,制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4)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6、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07年简答题2)构成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
1)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存在的,只有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模式中,才有可能和有必要划分主体和客体。
主客体取决于他们处于何种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之中。
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诸要素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其他诸要素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派生的,是它们根本的也是唯一的价值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研究,客观上成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研究的重要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对:总体目的与分项目的、终极目的与阶段目的;3)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动力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动力分为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4)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正常与否会改善或破坏环境,环境本身的变化也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
运行环境有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指整个社会系统,小环境指直接与思想政治教育发生关系的环境;5)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控制是整个机制运行不可缺少的基本保证,运行控制的好坏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目的能否达成;6)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方式运行方式是为运行目的服务的,最有利于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方式,是最佳的运行方式;7)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程序是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步骤与次序,是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用的重要保证;8)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必要的内外部条件它包括专门的机构及其人员,相关的规章与制度,必要的资金和装备,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37、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的关系1)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既定教育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
2)联系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依据;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运行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③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原理和原则;④三者存在同构和耦合的关系a)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性。
它们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三者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b)思想政治教育每一种结构都具有对其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原则和方法;c)为了维持结构的特殊约束方式,必须有一种力量加以保证,这种力量便构成了一定结构的内聚力;d)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各个部分和层次之间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而形成的有机结合——机制,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基础;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18、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规律(一)思想政治品德及其结构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言行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思想政治品德系统是一个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的三维立体结构。
其中,心理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基础因素(形成的发端、发展的动力、形成的条件);思想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核心因素(联结心理和行为的纽带、社会内容、决定性质和方向);行为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外显因素(外在标志、直接任务、客观内容)。
(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1)内在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是在一定外界环境决定作用的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知是指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是形成过程的基本发端。
情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情感,是行为的推动力。
信是指思想政治品德信念,是行为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意是指思想政治品德意志,对形成发展过程起调节、监督、控制作用。
行是指思想政治品德行为,是形成过程的具体目标和一般归宿。
知是情、信、意的基础,是行为先导;情是知、信、意的催化剂,是行的推动力;信是知、情、意的“合金”,是行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意是知、情、信的必然体现,是行的杠杆;行是知、情、信、意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和一般结果,是进一步强化、巩固知、情、信念的基础。
2)外部环境影响制约过程一方面,社会环境荣国社会实践影响制约每个个体,社会环境决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面貌;另一方面,个体思想政治品德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影响,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积极地、能动地改造社会环境。
因此,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于发展的外部制约过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决定作用和人对社会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所构成的双向互动过程。
总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和协调适应,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的循环发展,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内在转化与外部制约的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1)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观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结果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客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影响的大小在于主体因素对客体因素的吸收、筛选、消化、应用状况,在于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
主客体因素的相互平衡、相互协调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实现的。
客体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实践与主体相联系,达到主客体的相互协调与平衡,使主体获得思想政治品德认识,认识又投入到社会实践中,转化为实际的行为。
然后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评价反馈,开始新一轮的住客体因素的平衡协调运动,获得更高的认识,转化为更高水平的行为,实现螺旋式的上升。
2)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结果一方面,是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主体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之间,在发展方向上由不一致到一致,在发展水平上由不平衡到平衡,由相互不适应到相互适应的矛盾运动;另一方面,是主体当前对一定的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反映,同主体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斗争和转化运动。
第二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19、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和特点(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是一个由相互作用的“四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和相互渗透的“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的立体动态结构。
1)四个基本因素教育者(主体)、受教育者(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所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
2)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内化阶段:教育者首先把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灌输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有选择地接受这些教育影响,并转化为个体意识和动机;第二个阶段—外化阶段:促使受教育者把个体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良好行动和行动习惯;第三个阶段—反馈调节和重新教育阶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联系,对个体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通过反馈进一步调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施“两个转化”的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3)四个基本环节一是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二是选择教育机制(集体教育、教师示范、自我教育等),三是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灌输社会要求,提高个人认知水平;激发驱动因素;引导知行转化并形成良好习惯);四是总结检查。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点1)社会性和可控性2)集体性和实践性3)严格要求与个性发展4)教育和自我教育5)长期性与反复性第三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20、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07年简答题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01年简答题5 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掌握的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
表现:1)教育要求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①社会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周围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以及所处的社会会心理环境之间的不一致;②社会教育导向与社会的政策导向之间的差距;③学校教育与家庭影响、社会影响的不同步。
2)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本人思想行为之间的矛盾①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不一致;②受教育者原先的个人经验与形成经验过程重新评价直接爱你的矛盾;③受教育者的内心精神世界发展的要求与满足这些要求的方式(条件)之间的矛盾。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①双方人际关系处理不妥引发的矛盾;②双方人格因素引起的矛盾,或者是教育者不能以身作则;③受教育者屡教不改,或其他的个性原因。
4)教育者与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①教育者由于自身经验、认识能力与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觉悟水平等原因不能全面完整地把握社会要求,或者片面理解甚至曲解社会要求;②教育者内心并不认同教育要求,仅仅是出于职业要求而开展教育活动,或者是完全形式主义地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向受教育者传递自己也不太明白的理论观点。
(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矛盾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基调的确定问题;教育内容的基调的确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定要从现实国情出发,坚持分层次、讲针对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②教育内容的宽窄问题,即两面法还是一面法;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和教育要求具体而定。
第一,根据受教育者了解的信息情况而定;第二,根据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赖程度而定;第三,根据教育要求而定;第四,根据受教育者的受教育者的受教育程度而定。
③教育内容的情理结合的问题。
2)注意教育过程的综合作用3)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问题(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99年简答题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适应超越律①适应超越律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受教育者的原有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