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新课改实施后,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作了新的规定,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
当前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网络信息广泛进行传播,对高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经不仅仅是德育的范畴,利用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对于地理教学乃至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一、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教育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其基本内容就是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够以牺牲德育知识为代价。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内容讲解尺度的把握,要在讲解知识的时候有意识地设计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不能将德育教育轻描淡写,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地理教材的每一个具体内容上,所以也不要企图简单的几节课就完成德育教育任务。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素材是可以用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
如在学地理中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图形状时候,可以给学生具体讲解我国哪些领土是失而复得的,同时介绍一下现在仍存在着哪些争议领土,让学生树立起爱国意识,增强民族情怀。
学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可以通过地理教学来激发。
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上的排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可以让学生们感受的中华民族的昌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
同时了解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可利用资源较少的现状,让学生深感责任重大,需要肩负起民族兴衰的重任,加强学生的责任感。
二、深入挖掘教材,科学实施“画龙点睛”式德育教育基于地理学科知识与德育知识存在质的差异性,地理学科知识为显性内容,而情感道德领域的教育即为隐性内容,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通过老师的讲授得以熟练掌握,但是关于情感道德领域的领悟却不够深刻。
因此,需要教师善于利用合适的时机加强引导和总结,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地理知识教育中。
三、及时捕捉最新信息,实施引导式教育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辩证地分析地理事物,对于一件地理事物应从多角度进行客观辩证的看待,全面详尽地分析利弊关系。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与实施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并实施起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渗透路径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渗透路径在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教育在课程目标中的体现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可以通过设置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热爱祖国土地等目标来体现德育工作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利于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2.案例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地理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展示一些重大的地理事件和环保问题,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通过讲解一些案例如全球变暖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课外活动与德育工作的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对于德育工作的渗透非常重要。
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科考、地理实验、户外探险等,这些活动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团队协作的重视。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团队协作和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德育工作渗透的效果。
4.考试环节的德育工作渗透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考试对于德育工作渗透的作用。
试卷上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题目,如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并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引导学生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修养。
二、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法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德育工作的实施首先要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体现在课程设置上。
地理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可以开设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体现在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教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和教学。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需要教师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是学生德育的重要领路人,他们应该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个人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教师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通过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和调整,可以使德育工作真正融入到地理教学中,达到德育与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环节。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进行探讨,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品质提升。
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等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理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国家地理发展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地理案例教育、地方特色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地理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关注,使学生的国家地理观念得到提高。
3.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可以通过地理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愿望和信心。
1. 设计德育主题教育地理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德育主题教育,例如可以设计以环保为主题的课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调研等方式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2. 运用多层次的德育教育手段地理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可以通过讲授、讨论、小组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提倡德育实践活动地理教学不仅要进行德育教育,还要提倡德育实践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念地理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和社会意识。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中地理教学是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理现象,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他们的品德素质。
德育可以通过高中地理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思考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讨论一些涉及当地和世界地理问题的道德问题,例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通过这种渗透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对自己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德育可以通过高中地理教学的评价和奖惩机制来实施。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自觉遵守地理课堂的纪律和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对不遵守地理课堂纪律和规则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批评和处罚,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调整和改进。
德育可以通过高中地理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来落实。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地理实地考察、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等方式,培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良好品质。
通过这种组织和实施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是有必要和可行的。
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可以使德育和地理教学相互促进,共同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和能力,让德育与地理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变革,德育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中地理教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在其中的渗透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旨在加强高中地理教学的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水平。
1.1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德育工作渗透高中地理教学,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在地理教学中深入讲解全球变暖问题、污染治理等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
1.2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还可以通过讲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文化、尊重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多元文化,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
1.3塑造学生的环境意识德育工作渗透高中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讲解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
1.4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已经成为当下高中教育的必然要求。
地理学科具有地域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通过地理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德育工作渗透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在当今社会,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德育工作的渗透和实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2.1优化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首先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来实施。
学校要根据德育工作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精选、设计符合高中生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富有启发和感悟的地理教学内容。
通过选取有社会意义和现实影响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不仅探讨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还涉及到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需要得到充分的渗透和实施。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一、在题材选择上渗透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是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学科。
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和地理环境,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选择那些具有德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题材,例如环保、社会公平、人权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社会和人性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二、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地理学科有非常强的实践性。
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例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模拟演练等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环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通过赞扬和指导,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
三、加强德育教育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课堂管理,同时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循守则、规范行为。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和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到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意义,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得到有效的渗透和实施。
我们应该注重德育意义和社会意义的题材选择,加强实践教育和课堂管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德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思想品德、文明礼仪、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和引导。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需要认真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
地理学科本身就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地理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可以通过教学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变暖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危害,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地理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球表层特征、环境问题、产业布局等实际情况,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感受社会,增进社会责任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地理思维,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形成自己对地理现象的认识。
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
这种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能力的培养,也会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地理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概述
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途径。
德育渗透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
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渗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着现实社会,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责任感和积极行动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地理教学中往往包含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活动,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1. 借助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伦理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融入价值观教育:将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国家观念。
4.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协作技巧。
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于德育的渗透。
地理学科不仅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更蕴含了丰富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德育元素。
因此,教学任务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现代公民。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德育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表达地理信息,具备一定的地理数据解读能力。
(4)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全球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与德育渗透
地理教育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在教学西方国家区域地理时,可以激发学生的不服输劲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神舟飞船、嫦娥卫星的发射,清醒地树立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理念。通过地理学习可以了解中外名人的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海,百转千回,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又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启了认识世界的新纪元;再如我国的郦道元撰写《水经注》,徐霞客撰写《徐霞客游记》,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勇于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四、联系乡土教育,实践中渗透德育地理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的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充分对素材进行挖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要引导学生对本县的碣阳湖进行考察,发现其污染情况,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对碣石山和五峰山的旅游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其对比中的优势和劣势,激发学生对昌黎的热爱,促进对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带领学生对华夏酒厂和朗格斯酒厂等进行观察,对县内支柱性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引导学生调研杏树园的养花产业,以及两山地区的果木行业的发展,让学生的调研成果汇编成《美丽的昌黎》,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素材。引导学生政治,关心县内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紧扣时代特色,促进资料的不断更新,以及展现出时代特色,促进学生对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精神的展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繁荣家乡,以及提升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昌黎是农业大县,同时也是钢铁大县,积极为钢铁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把握时机,有效实现学生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反复渗透,进行自觉性和强化性的渗透,有效结合中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及接受的能力,增强学生德育和智育的双重教育效果。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一直被视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本文旨在探究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问题。
1、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地理学科既是一门反映地球自然与社会现象的科学,也是一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的历史演变、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等,这些都具有严肃的思想性和认识性,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和科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学习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地方文化传统、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等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宽容心态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
2、拓宽知识视野地理学科涉及范围广泛,除了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还有政治地理、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城市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城市地理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等问题。
在学习政治地理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领土疆界、区域分化等问题。
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3、提高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指个人以地理视角、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探究地球自然与社会现象,从而具备对地球与人类社会的全面认识和理解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学习地球与宇宙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科学科知识的交叉结合,深入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化学素养。
在学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通过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标签: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策略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而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
地理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其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因此,地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把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地理课堂这一阵地渗透德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下面笔者谈谈在地理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的。
一、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其树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
所以,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
从地理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反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
在国情教育中,除了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外,还要坚持以知国——爱国——报国为教学目标的正面教育,给学生讲清我国的国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二、进行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地理是自然性、社会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如果能把这些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趣味,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比如,在讲到“洋流的运动”时,我会渗入历史课中郑和下西洋及中世纪欧洲三角贸易的知识;在讲“对流层分布规律”时我会引入一首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然后提问学生:如何解释这句话?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对不对?在讲到“热力运动的海陆风”时,我会提出80年代的一首歌《军港之夜》里的这么一句:“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尽情地摇”,然后提问学生: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提问,能让学生形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态度及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的重要载体,而德育则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基本任务。
地理教学中,德育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且要求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将德育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进行探究。
一、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应该体现在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怀疑和否定。
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地理调查和实地考察等方式,真实地感受地球的美丽和脆弱,从而引发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行动,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或者团队合作实践,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协调他人、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题研究和展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和团队精神。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应该体现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地域文化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学习祖国的大好河山、伟大成就和灿烂文化,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四、引导学生的道德规范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还应该体现在引导学生的道德规范。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做好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知识传授的同时,如何让德育工作真正渗透到教学中,同样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1、地理学科的德育教育地理学科注重探究地球自然与人类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是一种德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学科。
在地理学科教育中,尤其需要借天地事物,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以地球环境的恶化为例,讨论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地球资源的有限为例,引导学生重视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地理学科的知识传授需要结合实例,营造生动的情境教育。
通过情景教学,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具体应用和意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教授生态系统时可以让学生实地考察当地的生态系统,了解其运作模式和生态保护的措施,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类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
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注重使学生具有综合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思考能力,教育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在授课时,老师可以用不同的例子与学生进行思辨,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开拓他们的思维。
同时,教育学生要以开明的态度看待问题,包容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涉及跨文化交流的地理知识,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1、在语言上嵌入德育教育语言是德育教育的载体之一,通过在语言上进行嵌入式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德育教育的理念。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用课堂话题引出德育话题,比如以“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为话题,引发学生的热情和思考,同时有针对性的给予引导和解答。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得到德育方面的指引,增强他们的德育意识。
2、在实践中践行德育教育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好方式是在实践中进行教育。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
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渗透可以通过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地理教学内容实现。
可以选取具
有社会实践特点的地理问题来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社会背景和价
值取向,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地理案例,
启发学生思考地理问题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渗透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来实现。
地理教学中强调实践教
学的重要性,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制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而德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通过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渗透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感教育来实现。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
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可以传递
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传递德育内容,培
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商。
通过师生互动和情感教育,可以加强学生和地理教学之间的情
感联系,提高他们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和认同程度。
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探究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
通过选取具有德育意义的
地理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价值观、开展实践活动和课外拓展、实施师生互动
和情感教育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渗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
有力支持。
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沈
( 大连综合 中等专 业 学校
摘 要
晴
辽宁 ・ 大连 1 1 6 0 3 3 )
地理学科是德 育教育 的重要学科,有着丰富的德育 内涵。根据笔者 多年教学经验, 结合教材结构和教学特
点, 总结 出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 ( 1 ) 挖掘地理教材 中德育 因素, 在教 学中逐步渗透 ; ( 2 ) 加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渗 透德育教育 ; ( 3 ) 德育渗透在教 学中要有组织性、 层次性和连 续性。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德育 渗透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G6 3 3 . 5 5
的爱 国、 爱社会主义 的感情 ,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做
有 责 任 感 和 正 义 感 的 热血 青 年 。
地理教材包含着及其丰 富的德育 内容。我们 的任务 ,就
在课堂中利 用恰 当的比拟 ,让学生 的行为准则更有方向
是要结合教学充分发掘 其本 身的德育 因素 ,寓德 育于地理教 感 。如在讲到 “ 气压带风带” 东北信风的形成时, 说到信风的 学之 中。在必修 2中人 口部分 , 可以从中国的国情 出发, 通过 来 由是因它守时、 守信 , 所以人们称之为信风, 教师随机话锋 中国的人 口基 数大 , 每年的净增人 口数量很 多, 向学生渗透 中
一
通 过 大 量 的事 实 论 证 ,让 学 生在 了解 我 国的 基 本 国 情基
丰 富 的德 育 内涵 , 理 应 担 当 德 育 教 育 的重 要 角 色 。因 此 , 做 为 础上, 关注环境 问题, 关注可持续发展 问题 。通过必修 3区域 名地理教师, 要 把 德 育作 为 地 理 教 学 中 的灵 魂 , 自始 至 终 将 地 理 中 国 国 土整 治 的原 因 和 措 施 ,让 学 生 们 了解 生 态环 境 问 德育贯穿于整个地理教 学之中。如何在教学中对 学生进行德 题并不是中国独有 ,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 育素 质 教 育 ,值 得 我 们 去 思考 和 反 思 。据 自 己多年 的教 学 实 和 治 理 环 境 问题 。通 过 典 型 的 事 情 列举 ,更 进 一 步 增 强 学 生 践经 验 , 笔 者 认为 可 以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进 行德 育渗 透 : 1 挖 掘 地 理 教材 中德 育 因素 , 在教 学 中逐 步 渗 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周慧
泰安第二中学,山东泰安
摘要: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德育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现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关键的作用。
德育是针对高中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采取的重要的教育措施,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是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环节。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探究
引言:新课标课程改革针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在高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学生素质的培养,以及价值观情感状态的正确导向。
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以及人生层次的提高。
高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德育教育的渗透程度。
由于高中阶段是学生的青春敏感期,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在价值理念以及情感状态上发生很大的波动,因此在高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
1.地理德育教育对老师的要求
1.1老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要十分高尚
在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首先要强调的是老师自身的道德素质,个人品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日常要做到行为世范,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对于学生的思想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授课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以及价值观的引导,是课堂教学的主力军。
教师会把自己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确保自己的良好言行。
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的提升来实现对学生的感染。
最终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1.2教师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解
德育教育是一个慢慢体现效果的教育形式。
德育教育效果的体现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但是影响是比较深远的,综合体现在对学生三观的影响上,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的考核不明确不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理解的不够深入,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也不够。
因此教师自身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与应用,加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略
2.1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解知识,因此在高中地理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不能偏费知识的教育。
德育教育良好效果的取得离不开教师对尺度的把握,离不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深入渗透。
将德育教育深入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知识内容体系结构里面去。
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把握,充分利用课本中可以用来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比如一些史实材料,历史图片等,通过这些材料的应用来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渗透。
比如在国土面积领土主权的讲解过程中应该深入渗透国家主权概念,对于国家主权要誓死捍卫。
同时对于国家版图、领土面积、经济发展状况的介绍来表明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一系列较大的历史事件的介绍,比如港澳回归,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以及亚洲投资银行的设立还有一系列体育赛事的举办等来体现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在对国内国家基本人口资源状况的介绍过程中要充分讲解到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的现状同时要深入渗透我国国内自然资源紧缺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国情,从而提升学生危机意识,使其自觉的投入到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过
程中来。
2.2分析地理事物进行德育教育
通过地理事物的分析论证来增强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
从而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到地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世界的物质性与运动性也要加强渗透讲解。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社会规律的重要性。
同时联系的观点在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的过程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地理事物之间有强烈的联系,人与自然之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等,都是联系观点的体现。
通过对运动、规律、联系等观点的渗透开实现对学生辩证唯物价值观的渗透。
2.3通过亲身实践来实现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亲身实践来加强德育教育的渗透。
地理知识的学习目的不仅仅在于地理知识的掌握更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地理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例有很多,比如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城市化问题就需要结合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的解决。
包括交通拥堵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紧缺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理论结合实践进行解决,通过建设卫星城来缓解城市化进程过快带来的城市化问题。
通过实践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结合实际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其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增强其对城市建设的责任感,促使其积极投入到城市建设中来,树立崇高的意识,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4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到国内地理环境的教学,包括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等内容,涉及到自然灾害的类型及成因,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土地荒漠化、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草场的退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具体灾害类型,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与人们缺乏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对自然环境过度的索取,竭泽而渔过度开发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环境保护理念的灌输,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人地协调,使得学生自身的行为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从而实现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
从而树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观念。
2.5结合乡土实际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地方的自然资源的介绍,在我国很多地方存在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比如富饶的东北地区,被成为国家的米仓,四川的成都平原,肥沃的土地,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等等这些富庶的地方,通过自然资源的介绍,提高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自觉投入到家乡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来,培养自己的热爱劳动的意识,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
2.6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评估单靠采用考试的形式是难以获得准确判断的,如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人意志、生活态度与道德行为等,这些行为评估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中学生地理评估学习成绩,不仅仅需要将理论考试为定量测定,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内在的评估考核。
地理这一综合性学科评价不应该仅仅根据理论分数来进行衡量,综合评价更需要贯穿整个教学,由此而评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学生成绩。
总结: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擅于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学生不仅学到丰富的地理知识,还促进了学生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
德育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深入领会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教师要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为着眼点,充分挖掘各种德育素材,科学采取德育策略,以促成德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清.论地理新教科书活动性课文的设计策略[J].地理教学,2005(9):10.
[2]李治.开放式地理课堂教学的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3):60.
[3]张凌霞.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现代交际,2012(10):145.
[4] 赵云霞.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