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感受电解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方案解读和实验探究,在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军训是高中生活难忘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军训大汗淋漓之后,教官们建议我们喝什么?是淡盐水?还是糖水?生:淡盐水师:为什么是淡盐水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生:大量流汗后,汗液中含有的电解质氯化钠随之流失,因此要补充淡盐水,维持人体平衡。

师:糖水中的蔗糖是不是电解质?什么样的物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解质?生:蔗糖不能在水中电离,所以不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而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师:来看这样一道习题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 NaOH ③ H2SO4④ Cu ⑤ CH3COOH⑥ NH3·H2O ⑦ CO2⑧乙醇⑨ H2O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师:电解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①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安全警示标志。

不能用潮湿的手触碰正在工作的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

②在电解水制备H2、O2时,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可以更快的得到氢气和氧气。

师:为什么呢?生:人体是个大导体,用湿手接触工作的电器,会与大地形成回路,发生触电事件。

生:加入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溶液会增强导电性,而且不会改变电解产物。

师:那为什么不用氨水或者醋酸呢?生: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强碱,而醋酸和氨水是弱酸弱碱。

实验促学师:怎么区分酸和碱的强弱呢?以盐酸和醋酸为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思考中……师:比较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性哪个强可以吗?教师演示实验1:在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连接电路,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第一章:电解质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特性。

2. 掌握电解质的分类,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 电解质的电离:在水溶液中,电解质分子或离子发生断裂,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3. 电解质的分类:a)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b)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解质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 引导学生分析电解质的分类,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练习题目:a) HClb) NaOHc) H2SO4d) CH3COOH第二章:强电解质的电离1. 了解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2. 掌握强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强电解质的电离: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对应的离子。

2. 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高。

3. 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对强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影响。

教学活动:1. 讲解强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的电离现象。

2. 分析影响强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因素,进行实验验证。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究强电解质电离程度与温度、浓度的关系。

练习题目:1.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简要说明。

2. 实验设计:通过改变温度和浓度,观察强电解质(如NaCl)的电离程度变化。

第三章:弱电解质的电离教学目标:1. 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过程。

2. 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及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弱电解质的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对应的离子。

2. 电离程度: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低。

3. 影响因素:温度、浓度对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影响。

1. 讲解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通过实验演示弱电解质的电离现象。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概念2.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与分类3.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重点: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分类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难点:1.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弱电解质的性质与应用教学方法:讲授、实验、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应用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引入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二、讲授内容1.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a.介绍电解质的概念:指能在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或物质b.介绍电解质的分类: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2.强电解质a.强电解质的概念:指在水中能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离子的化合物或物质,如NaCl、KOH等b.强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离子浓度高,导电能力强,溶液中离子对光线有折射现象c.强电解质的应用:如制取碱性离子水、提高涂料的粘附性和耐久性等3.弱电解质a.弱电解质的概念:指在水中只能部分离解产生少量离子的化合物或物质,如CH3COOH、NH4OH等b.弱电解质的性质:溶液中离子浓度低,导电能力弱,溶液中离子对光线无折射现象c.弱电解质的应用:如控制橡胶硫化反应速度、生产肥料和合成纤维等三、实验部分通过实验演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控制,让学生深刻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

四、总结教师再次强调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并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练习。

五、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以加深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NaCl、CH3COOH、NH4OH、盐酸、电导仪等2.实验操作方法3.练习册等教学资料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让学生在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分类、性质与应用方面受益匪浅。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让学生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3.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4.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电离情况。

2.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判断,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酸碱盐的溶解和电导现象,引发学生对电解质的兴趣。

2. 讲解电解质的概念及其分类,引导学生理解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

3. 演示实验:观察强电解质(如NaCl)和弱电解质(如醋酸)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导电性质。

4. 分析实验结果,讲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及电离情况。

5. 案例分析:讨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电池、腐蚀品等。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以及能否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实验后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运用电解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了电解质的概念和分类?2. 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质?3. 学生是否能够将电解质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八、拓展与延伸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介绍非电解质的概念,分析非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

高一化学下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下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教学设计
4.解答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知识梳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区别、判断方法等。
2.重点强调:强调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方法总结:总结解决强弱电解质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定义及其区别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一概念,以便能够准确判断不同物质的电解质性质。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如HCl与CH3COOH的对比,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并利用图表、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加深理解。
4.情感升华:强调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知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填空题: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中与强弱电解质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加深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目的:通过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熟悉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4.成果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
1.判断题:设计一些关于强弱电解质判断的题目,让学生及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2.计算题:设计一些涉及电解质电离程度的计算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分析题: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热情。

(完整word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完整word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一节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及原因;3.了解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学习,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重点: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本节教学难点:强、弱电解质的判断。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你能解释下列事实吗?1.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

2.电解水制H2、O2时,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

回忆有关电解质的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如NaCl 、HCl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蔗糖等。

总结电解质特点:练习: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

①铜②氨水③CuSO4·5H2O晶体④盐酸溶液⑤石墨⑥酒精⑦碳酸钠⑧蔗糖为什么我们电解水制H2、O2时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分析可能原因,设计实验、讨论方案。

[活动与探究]1.我们将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来举例,根据经验,你认为它们的电离程度有无差异?2.若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①测量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的pH;②在两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

盐酸和醋酸的性质比较醋酸盐酸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溶液的pH与镁条的反应[重点剖析]1.金属与盐酸等酸溶液反应的本质是金属与H+反应;2.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金属镁反应,与镁的反应速率明显较快;[学生归纳]当两种不同强度的酸浓度相同时,电离程度是不同的。

优秀课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

优秀课例: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理解电解质的概念,感受电解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2.通过方案解读和实验探究,在提升实验技能的同时,认识到强弱电解质的差异在于他们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从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军训是高中生活难忘的时光,还记得我们军训大汗淋漓之后,教官们建议我们喝什么?是淡盐水?还是糖水?生:淡盐水师:为什么是淡盐水更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呢?生:大量流汗后,汗液中含有的电解质氯化钠随之流失,因此要补充淡盐水,维持人体平衡。

师:糖水中的蔗糖是不是电解质?什么样的物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解质?生:蔗糖不能在水中电离,所以不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而在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师:来看这样一道习题下列物质中①NaCl溶液② NaOH ③ H2SO4④ Cu ⑤ CH3COOH ⑥ NH3·H2O ⑦ CO2⑧乙醇⑨ H2O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师:电解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①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安全警示标志。

不能用潮湿的手触碰正在工作的电器,否则容易发生触电。

②在电解水制备H2、O2时,常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溶液,可以更快的得到氢气和氧气。

师:为什么呢?生:人体是个大导体,用湿手接触工作的电器,会与大地形成回路,发生触电事件。

生:加入氢氧化钠或者硫酸溶液会增强导电性,而且不会改变电解产物。

师:那为什么不用氨水或者醋酸呢?生: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强碱,而醋酸和氨水是弱酸弱碱。

实验促学师:怎么区分酸和碱的强弱呢?以盐酸和醋酸为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思考中……师:比较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导电性哪个强可以吗?教师演示实验1:在两只相同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10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连接电路,接通电源,观察实验现象。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能进行区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并学会迁移运用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难点】辨别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我们常说强酸弱酸、强碱弱碱,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呢?【学生回答】由溶液的pH值决定,在一定量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

【教师引导】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哪些因素对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进行判断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实验1:对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现在我用两个测试溶液导电性的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导电装置中灯泡的亮度有什么样的差异?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学生回答】浓度大的溶液上方的小灯泡更亮些。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决定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因素是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大小。

实验2:用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进行导电性比较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出问题】0.1mol的醋酸与0.1mol的盐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对比实验。

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结论。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总结结论】相同浓度的不同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同。

【多媒体动画展示】醋酸、盐酸在水溶液中电离的过程。

【教师讲解】根据电解质电离程度的不同,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环节三:巩固提高学生讨论思考,从多个角度比较强、弱电解质并进行填表总结。

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认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能力培养:通过比较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的建立,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和运用计算机软件,将微观与宏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比较的方法形成概念。

重点、难点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教学过程设计
COOH
H
附1:随堂检测答案
1.HCl溶液中[H+]大2.Ba(OH)2溶液中[OH-]大3.CH3CO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
当遇到酸时,大量的H+将与碱式电离出的OH-反应生成水,从而减小[OH-],使平衡向右移动。

当遇到碱时,大量的OH-将与酸式电离出的H+反应生成水,从而减小[H+],使平衡向左移动。

附2:

来自: 中基网>>备课素材。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的教案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的教案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电解质的概念,并能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 掌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特点及其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度。

3.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实例及相关计算问题。

教学内容:一、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1. 电解质是指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能够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2.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特点:1.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成离子,具有很高的电离度。

2. 弱电解质:在水中部分离解成离子,具有较低的电离度。

三、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及相关计算:1. 强电解质的电离度=实际电离度=100%。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度<100%,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1. 综合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及特点。

2. 实验模拟法:通过实验演示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情况,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 讨论互动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电解质的概念及分类。

2. 讲解:介绍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特点,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3. 实验演示:进行电解质的电离度实验,观察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情况。

4. 讨论答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电解质试剂、电极、电池等。

2. 教材资料:相关教材、参考书籍等。

3. 计算工具:计算器等。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习题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电解质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结果及结论。

3. 听课笔记:考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及归纳总结能力。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案
7.1电解质的电离第2课时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电解质导电性比较的实验,相同浓度盐酸、醋酸溶液的pH测定和镁带反应,学习比较、测定、分析问题的科学思想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强、弱电解质,理解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进一步养成学会质疑、积极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概念,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演示实验
 设计思路:首先课的引入从结合生活常识创设问题入手,目的在于巩固原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新课的切入点是从盐酸和醋酸电离程度探究入手,通过实验:同浓度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测定及与镁反应速率分析,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课的深入拓展:探究碱溶液和盐溶液的导电性实验,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强弱电解质。

最后通过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加深理解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并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作铺垫。

 教学用品:药品:盐酸(0.1mol/L和1mol/L)、醋酸溶液(0.1mol/L和
1mol/L)、氨水(0.1mol/L)、氯化钠(0.1mol/L)、氢氧化钠(0.1mol/L)0.50g镁带。

 仪器:pH试纸、100mL锥形瓶、气球、导电性试验装置等。

强弱电解质教案

强弱电解质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一课时强弱电解质- - - - - - - - - - - - - -市二高- - 次仁桑珠【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巩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学会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学会判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3)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在强弱电解质的探究实验中,学会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通过实验活动与探究,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判断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过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本节课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巩固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更进一步的认识强、弱电解质,巩固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从生活中常见的酸、碱入手,通过醋酸和盐酸酸性比较的活动探究,让学生认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差别,以此探究结果为依据,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为今后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打好基础。

【教学用具】药品:0.1mol/L醋酸、0.1mol/L盐酸仪器用具:pH试纸、玻璃片、玻璃棒、镁条(大小相同)、烧杯(2只)、试管架。

- - - - - 第三章- 第一节- - 弱电解质的电离一、强弱电解质1、强电解质①定义:②常见的强电解质:2、弱电解质:①定义:②常见的弱电解质: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 - - 用“=”连接②弱电解质- - - - - 用“”连接【作业布置】:学案后附有课后作业参赛教师小传:20XX年7月份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化学教育专业20XX年8月参加工作到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任教20XX年预防甲流中工作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校级)20XX年荣获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XX年荣获市级优秀教师称号。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陶晶(宁波中学浙江宁波315100)一、教学背景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它的内容涉及物质的分类,常见酸、碱、盐的概念及电离,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存在差异及原因,同时这节课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见的弱电解质》的学习基础,对学习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的表现、离子共存、水的离子积、盐类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知识起着关键的作用。

笔者这堂课的教学对象为新疆班学生,他们基础非常薄弱,领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

虽然学生在化学《必修一》中已经学习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关概念,但知识体系较为零散,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不强。

基于这种情况,本节课以基础概念为主,不做过多课外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几种典型的代表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强、弱电解质概念学习,初步掌握学习概念性知识的常用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验证“HCl、CH3COOH电离程度不同”,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教学,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三、教学过程五、教学反思1.设计思路 通常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 ,给出科学事例→抽象出定义→解读概念→练习巩固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常常这样教学学生会感到枯燥,且对化学概念的理解较机械死板。

为此笔者在常规教学基础上,采用了一种以实验探究为载体,引导学生科学探究,建构化学概念,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

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HClO 4 强碱:NaOH KOH Ba(OH)2 Ca(OH)2 绝大多数盐 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弱酸:CH 3COOH HF H 2CO 3 弱碱:NH 3·H 2O H 2O苏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的编排思路严谨,笔者遵循书本的思路,从“什么是电解质”→“电解质有强弱”→“怎么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出发,充分利用了书本上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去定性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学会合理控制变量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教学设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教学设计】《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教案
【总结】
思考:
1、溶液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叫电解质?试举例说明。
3、什么叫非电解质?试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定义
物质种类
溶质粒子
导电条件
导电实质
举例分析
【反馈练习】
1.下列有关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钙难溶于水,放入水中不导电,且碳酸钙960℃时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导电的性质,故碳酸钙是非电解质
①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
②相同温度,相同浓度的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强电解质的导电性强(如硫酸钡,碳酸钡等难溶性盐溶液),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弱
④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就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反之亦然.
【归纳总结】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金属
导电条件
导电微粒
影响因素
教学课题
【选修4】§3-1-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大部分可溶性盐等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了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差异,能判断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会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例1】下列物质既能导电又属电解质的是( )
A.硝酸钾溶液B.硫酸铜晶体
C.溶融的氯化钠D.无水乙醇
【例2】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 )
A.溶化时不导电
B.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差
C.不是离子化物,而是极性共价化合物
D.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强弱电解质教案,

强弱电解质教案,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巩固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②掌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以及常见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强、弱电解质,能够从多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强、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以及能够区分出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教学难点】能够清楚的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课型】新授课【课时】三课时【教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分类,大家掌握了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那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黑板上老师列举的这些物质分别属于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 NH3 H2O SO2 Fe NaCl溶液 CuO }【新课讲授】一、定义1、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区别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表示方法===存在形式阴阳离子,不存在分子既有阴阳离子,又有分子实例六大强酸:HCl、H2SO4、HNO3、HBr、HI、HClO4四大强碱:NaOH、KOH、Ca(OH)2、Ba(OH)2大多数盐:除Pb(CH3COO)2弱酸弱碱极少数盐:Pb(CH3COO)2水少数有机物注意:强弱电解质的区分前提:只能在水溶液中【小结】强弱电解质的分类依据以及常见的强弱电解质【习题】【作业】【板书设计】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一、定义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二、电离程度:完全电离部分电离表示方法:===存在形式:离子离子和分子实例:六大强酸:HCl、H2SO4、HNO3、弱酸HBr、HI、HClO4 弱碱四大强碱:NaOH、KOH、极少数盐: Ca(OH)2、Ba(OH)2 Pb(CH3COO)2大多数盐:除Pb(CH3COO)2水少量有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课型:新课
授课班级:护理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②认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③认识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掌握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掌握推理、归纳、演绎和类比等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教材对学生适时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教育。

教学重点、: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分析、讨论、演绎和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A 导入新课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漫画图片引出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通过做习题复习初中学过的有关电解
质的知识,引导学生讨论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练一练: 下列物质中
①NaCl溶液②NaOH ③H2SO4
④Cu ⑤CH3COOH ⑥NH3·H2O
⑦CO2⑧乙醇⑨H2O
属于电解质的有: ②③⑤⑥⑨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⑦⑧
多媒体展示:电解质图片
问题:电解质的导电能力是否相等呢?
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4-1: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内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

在5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体积的0.5mol/L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醋酸、氨水溶液进行
导电性实验,观察灯泡发光的明亮程度。

实验结果:灯泡明暗程度不一样。

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导电时灯泡较为明亮,醋酸、
氨水溶液导电时灯泡较暗。

结论:浓度相同的不同电解质在溶液里电离的程度是不同的。

(一)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能全部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例如:NaOH = Na+ + OH-或NaOH→Na+ + OH-
HCl = H++Cl-或HCl →H++Cl-
常见的强电解质
(1)强酸: 如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2)强碱: 如NaOH 、KOH 、Ba(OH)2等
(3)大部分盐: 如NaCl 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CaCO 3、BaSO 4、AgCl 等
(二)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常见的弱电解质
(1) 弱酸:如CH 3COOH 、H 2CO 3、H 2SiO 3、HNO 2、H 2S 、H 2SO 3、HF 、HClO 等
(2) 弱碱: NH 3·H 2O
(3)两性氢氧化物:Al(OH)3
(4)水、极少数盐(醋酸铅)等
学生分为两大组,讨论完成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比较的表格。

归纳总结:
强酸:H C l 、H
2S O 4、H N O 3、H C l O 4、H B r 、H I 、H M n O 4 强碱:N a O H 、C a (O H )2、B a (O H )2、K O H 、R b O H … 大部分盐: 化 合 物 电 解 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弱酸:H F 、H C l O 、H 2C O 3、H 2S O 3、H 3P O 4、C H 3C O O H 弱碱:N H 3·H 2O 、F e (O H )2、F e (O H )3、…… 水 非 电 解 质 大部分有机物:除有机酸、碱、盐之外
非金属的氧化物:C O 、C O 2、S O 2、S O 3、N O 、N O 2……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都是强电解质;
B、可溶性碱都是强电解质;
C、不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D、能导电的物质都是电解质
2.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NH3·H2O ═NH4++OH-
B、NaHCO3═Na++HCO3-
C、H2S 2H++ S2-
D、KClO3═K+ + Cl-+ 3O2-
作业布置: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 H2SO4(2) KOH
(3) CH3COOH (4) NH3.H2O
(5) H2CO3(6) Na2CO3
(7) NaHSO4 (8) NaHCO3
板书设计:
(一)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能全部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例如:NaOH = Na+ + OH-或NaOH→Na+ + OH-
HCl = H++Cl-或HCl →H++Cl-
常见的强电解质
(2)强酸: 如HCl、H2SO4、HNO3、HClO4、HBr、HI等
(2)强碱: 如NaOH、KOH、Ba(OH)2等
(3)大部分盐: 如NaCl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CaCO3、BaSO4、AgCl等
(二)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电离成阴、阳离子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常见的弱电解质
(1)弱酸:如CH3COOH、H2CO3、H2SiO3、H3PO4、HNO2、H2S、H2SO3、HF、HClO等(2)弱碱: NH3·H2O
(3)两性氢氧化物:Al(OH)3
(4)水、极少数盐(醋酸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