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目次1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施工管理4.1 组织职责4.2 规划管理4.3 实施管理4.4 评价管理5 资源节约5。
1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5.2节能与能源利用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6环境保护6.1 扬尘污染控制6。
2 有害气体排放控制6。
3 水土污染控制6.4 噪声污染控制6。
5 光污染控制6.6 建筑垃圾控制6。
7 环境影响控制7 职业健康与安全8 绿色施工检查与验收1总则1.0。
1为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贯彻绿色施工的方针和技术措施,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保障施工人员的健康,规范绿色施工管理,制定本规程。
条文解释:绿色建筑是由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四个阶段构成,施工阶段是绿色建筑的组成部分,因此,绿色施工是实现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
实施绿色施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规程对施工阶段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与健康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
1。
0.2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的建设工程。
条文解释:本规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线路管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装饰工程等。
根据住建部“四节”(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要求和北京市环境保护要求,最大程度减少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同时考虑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投入,建筑规模在5000平方米或合同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必须实施本《规程》,限额以下建设项目的绿色施工管理可参照实施。
1.0.3本规程所指的施工现场包括施工区、办公区和施工人员生活区.1。
0。
4绿色施工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推进建筑施工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条文解释: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向工业化生产发展,是改变传统建造方式,减少施工现场作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减少原材料的浪费,降低建筑生产成本,尽快实现建筑工程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发展的途径。
地面保护管理制度
地面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面保护工作的管理,规范地面保护行为,保护地面资源,促进地面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制度制定。
第二条地面保护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施工、生产、生活等活动时对地面资源的保护行为。
第三条地面保护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整体保护、科学利用、绿色发展”。
第四条地面保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规划、全面保护、可持续。
第五条国家支持并鼓励科技创新,推动地面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高地面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地面资源的消耗。
第六条地面保护管理工作要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建设相结合,形成多部门、多层次的协同管理机制。
第二章地面资源的分类及保护对象第七条地面资源指的是土地、水、植被等地面自然资源,也包括建筑物、设施等地面人工资源。
第八条地面资源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地资源的保护,包括草地、耕地、林地等。
(二)水资源的保护,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
(三)植被资源的保护,包括草原、树木等。
(四)建筑物、设施等人工资源的保护。
第九条地面资源的分类及保护要求应遵循科学规划和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地域环境和资源状况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
第十条地面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面保护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促进地面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
第三章地面保护管理的基本要求第十一条所有单位和个人在进行施工、生产、生活等活动时,必须严格遵守地面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
第十二条地面保护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提高地面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第十三条地面保护工作要注重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地面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十四条地面保护工作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地面资源监测网络,加强对地面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面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第十五条地面保护工作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面资源保护的认识和支持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地面保护的良好氛围。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案 (1)
陕西建工集团铁五处项目部小区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案审批:审核:编制:陕西建工集团铁五处小区项目部年月日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案一、工程概况:宝鸡中铁一局五公司石坝河小区改造工程3#、4#住宅楼,总建筑面积为43903.12m2,剪力墙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三十二层(两层裙房)商住楼,建筑总高度95.7m,室内外高差为0.30m。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等级:地上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二级。
按结构重要性分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场地类别为II类。
本工程位于宝鸡市石坝河宝光路54号,该场地占地面积大约9000㎡,该楼占地面积约1900㎡,施工场地较大,为了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对主要道路、材料堆放场地进行硬化,局部围成花坛进行绿化,保证场地整洁畅通;根据地勘报告地下无市政管网、墓穴等。
该工程北面距离50m有住宅楼,东面离公路大约5m,南面离公路大约30m,西邻宝光集团,该工程离附近居民较远,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更有效的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二、组织管理:项目经理部成立了为项目经理牵头,生产经理.材料员负责,全员参与绿色施工实施小组,并落实到责任人具体实施管理模式。
三、节地与施工用地目标:(一)地基与基础阶段l、办公区、生活区临时设施占地指标为:21%2、临时加工棚占地指标为:8%3、材料堆放场地占地指标为:l9%4、施工道路占地指标为:7%5、开挖土方利用指标为:开挖利用土方工程量70% (二)主体阶段1、办公区、生活区临时设施占地指标为:21%2、临时加工棚占地指标为:8%3、材料堆放场地占地指标为:23%4、施工道路占地指标为:9%(三)装饰装修与机电安装阶段1、办公区、生活区临时设施占地指标为:21%2、临时加工棚占地指标为:7%3、材料堆放场地占地指标为:16%4、施工道路占地指标为:6%四、临时用地保护:1、本工程在开挖施工时,编制深基坑支护方案,采用锚杆支护,减少了土方开挖和回填量,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绿色施工四节措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绿色施工四节措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临时用地指标1、禁止使用粘土砖;平面布置尽量减少临时用地面积,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等。
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部低于90%,其中办公用房、宿舍满足3㎡/人的使用要求。
场内绿化面积为临时用地面积的5%。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技术规程》DB29-200-2010,P10)2、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3、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七、临时用地保护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八、施工总平面布置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县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
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通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节材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一、临时设施的重复利用本工程施工现场无可利用的道路、临建,一切施工临时设施均需要进场后进行建设。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GJ08-XXX-2012(送审稿)2012.12上海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DGJ08-XXX-2012主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批准部门: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施行日期:2013年X月X日2012.上海前言本规范根据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2012年度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标准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由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完成。
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总结回顾了本市开展绿色施工活动的实践和取得的经验,对绿色施工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规范。
本规范分为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环境保护、信息化与资料管理、考核与评价。
规范的编制为本市建设施工企业推进绿色施工活动提供了依据和要求。
本规范由上海市建设与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注意总结经验、积累材料,并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寄至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地址:上海小木桥路683号,邮编200032),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上海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安全专业委员会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南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黄忠辉潘延平高志海辛达帆高妙康蔡鹿邱震秦家麟曹建忠高永舟邱文奎惠锡平刘加峰周善荣易先平舒定康孙瑞良徐佳彦沈昱汤晓芸目次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目标管理3.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体系3.3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专项方案3.4 绿色施工技术创新4、节能与能源利用4.1 一般规定4.2 大型施工机械节能4.3 中小型施工机械与现场照明节能4.4 生活与办公节能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1 一般规定5.2 提高用水效率5.3 其它水资源利用6、节材与材料利用6.1 一般规定6.2 降低材料损耗6.3 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6.4 施工余料及废旧材料利用7、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7.1 一般规定7.2 土地保护7.3 减少对土体的扰动8、环境保护8.1 一般规定8.2 光污染控制8.3 噪声控制8.4 扬尘控制8.5 污水排放8.6 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8.7 建筑垃圾再利用9、信息化与资料管理9.1绿色施工信息化9.2 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资料管理10、考核与评价10.1 一般规定10.2 考核评价要素及评价方法10.3 考核评价组织及程序附录: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基本表式规范用词用语说明附条文说明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规范1 总则1.0.1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施工,规范本市建设工程绿色施工(节约型工地)管理,实现施工阶段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目标,制订本规范。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4篇)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施工工地管理,规范施工行为,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施工工地,包括建筑施工工地、道路施工工地、水利工程施工工地等。
第三条工地负责人应贯彻执行本制度,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确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
第四条施工单位应设立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小组,负责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第五条工地负责人应组织开展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
第二章文明施工管理第六条施工单位应提前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施工管理规范,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和有序。
第八条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第九条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粉尘等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确保施工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预防和控制污水、废水的排放,确保不对地下水、河流等水源造成污染。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做好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工作,严禁乱丢乱倒,保护周边环境。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场地的防尘、防风、防火等工作,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工地的安全。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文明施工教育,倡导文明施工行为,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
第三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应制定环保方案,明确环境保护的措施和要求。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应随时清理施工现场,防止建筑材料和垃圾等污染环境。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护和管理,减少尾气和噪音的排放。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严禁非法倾倒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做到垃圾分类和安全处理。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减少粉尘、污水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保护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确保不扰民。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应加强环境监测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管理制度》绿色施工管理制度按照《绿色施工导则》和《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公司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检查评估制度、资源消耗统计制度、奖惩制度等),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台账。
一、宣传教育培训:1、绿色施工的宣传。
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应通过图牌、标语、警示牌随处可见绿色施工的宣传图牌,通过宣传的视觉识别,形成一种环境氛围,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让处于这种环境的人,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从而变成自觉行动。
2、绿色施工的教育培训制度。
授课培训:请业内的专家讲解绿色施工的概念、意义、做法等;会议培训:通过各种会议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交流;交底培训:在对施工班组进行交底时,对该施工涉及的绿色施工内容和注意事项、做法进行培训;样板培训:对采用的绿色施工新技术,通过先做出样板,再组织施工人员对样板参观观摩、讲解示范,再推广应用参观学习:到做得好的工地参观学习,提高认识、学习经验。
规范学习:组织进行《绿色施工管理规程》DB11/513-2008的学习,尤其是其中的强制条文的学习。
二、检查评估:按照《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进行评价,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
1、基本要求1.1 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节材和环境保护目标,实施目标管理。
1.2 实施绿色施工,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1.3 实施绿色施工,应注重“四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1.4 凡发生以下情况的项目,不得进行绿色施工评价:(1)施工中发生塌方、泥浆外溢;因施工导致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开裂;施工扰民等情况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绿色施工管理
绿色施工管理1绿色施工的内容:一、主要目的与内容: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绿色施工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标准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实施绿色施工,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目标中去,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推行用示范工程。
二、绿色施工原则:绿色施工是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施绿色施工,进行总体方案优化。
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
实施绿色施工,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三、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绿色施工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这六个方面涵盖了绿色施工的基本指标,同时包含了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指标的子集。
根据以上综述的目的、原则和总体框架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编制了该工程绿色施工专项方案。
2绿色施工管理策划:一、绿色施工管理目标: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以确保安全生产、创造适宜环境、筑造精品工程、争取绩效创新的管理方针为指导,以“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努力推进减少施工能耗,创造节约型项目,力求发挥资源最大效用。
通过开展“四节一环保”活动,使项目施工资源,能源消耗指标控制在最低点。
具体指标如下:㈠环境保护:1、污水排放控制指标:施工现场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交通工程绿色施工措施: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及资源环保利用
交通工程绿色施工措施: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及资源环保利用一、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是四节的重点,是针对我国工程界的现状而必须实施的重点问题。
因此,根据交通工程项目的特征及实际,要制定相关节材措施。
1.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降低材料损耗率。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
4)建立健全保管制度,限额领料或包干制,责任落实。
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
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
2.结构材料1)混凝土的节材措施(1)使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
准确计算采购数量、供应频率、施工速度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控制。
(2)混凝土浇筑计划时,由商务部、技术部和工程部三方核量,在源头上节约材料。
(3)加强质量管理和交接检,每次浇筑混凝土前由项目质量负责人与木工责任人、混凝土责任人到现场对模板进行仔细检查,核对构筑物截面尺寸,尽量避免因为构件截面尺寸不准确造成的浪费,在会签工序交接单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过程中,木工安排专人进行护模。
(4)泵送产生的余料,来制作预制板等预制构件、硬化路面等。
2)钢筋和钢结构节材措施(1)优化钢筋配料和钢筋构件下料方案,钢筋下料前应对下料单及样品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批量下料,此由钢筋工长负责。
(2)优化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法,减少方案的措施用材量。
(3)钢筋加工区的废钢筋,应该统一管理,用余料制作钢筋马凳,顶模棍、几字形钢筋预埋件、排水沟盖板等,规定废料的长度、分类码放到指定的废料池,统一管理,每月钢筋工长和物资部工长核算余料利用率。
3)模板节材措施(1)木模板的拼装,应经过精心的排版设计,尽量减少模板的切割和无目的的使用,拆模后应有专门人员负责,防治模板的损坏。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_规章制度_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指通过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盘活利用等手段,达到节约土地、减量用地、提升用地强度、促进低效废弃地再利用、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各项行为与活动。
第三条土地管理和利用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各项建设少占地、不占或者少占耕地,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二)坚持合理使用的原则,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构建符合资源国情的城乡土地利用新格局;(三)坚持市场配置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四)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探索土地管理新机制,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目标和政策措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框架、相关规划和考核评价体系。
第五条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节约集约用地活动,组织制定节地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探索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鼓励采用节约集约用地新技术和新模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第六条在节约集约用地方面成效显著的市、县人民政府,由国土资源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模引导第七条国家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不得突破。
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得突破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
第八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各区域、各行业发展用地规模和布局具有统筹作用。
绿色施工及节能减排措施
绿色施工及节能减排措施1绿色施工概述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2环境保护1)扬尘控制a、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
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
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b、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
c、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d、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e、构筑物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f、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
2)噪音与振动控制a、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b、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c、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光污染控制a、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
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b、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施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图】
施工项目环境保护措施1.1环境保护体系本工程将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组织机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全面负责环保工作的检查、指导及环保措施的制定落实。
建立健全保证体系,施工中严格执行国家及天津市的相关规定。
本标段工程施工中做到:精心组织施工,保护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生活与施工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统一规划,不污染当地环境。
环境保护组织机构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框图2.2绿色施工(四节一环保)2.2.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材料存放及使用(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实际施工进度情况,精心组织和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的时间和批次,减少材料的库存量。
(2)现场材料的堆放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有序。
严禁随意堆放。
材料的接收和保管由专人负责,责任落实。
(3)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
禁止野蛮施工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和浪费。
材料卸货位置要坚持就近的原则,尽量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减少材料因多次搬运而造成的损耗。
(4)本工程模板选用15mm厚多层板,墙体模板配置一层,顶板模板配置三层模板,能满足主体结构施工的周转使用需要。
模板支撑体系采用碗扣架支撑体系,减少扣件的用量,减少支撑体系钢管的使用量。
2、周转材料(1)现场办公和生活用房全部采用装配式彩钢板搭设的活动板房,能重复周转利用。
装配式彩钢活动板房(2)现场所有临边围护、楼梯栏杆围护都选用定型化防护栏杆,增加重复利用率。
(3)主体结构剪力墙模板采用方钢加固体系,能重复周转使用,减少了使用钢管、木方加固体系造成的钢管、木方材料损耗。
顶板模板采用碗扣架支撑体系,搭设方便,也减少了使用钢管支撑体系造成的钢管、扣件的损耗,并提高了施工功效。
使用定型方钢支模体系2.2.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循环用水装置(1)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2)施工现场抛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
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
(3)合理设计用水方案,做到水资源重复利用。
建筑施工能源节约管理规定
节约能源管理制度1.节能的产业政策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节能和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限制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制度.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生产工艺.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2.用能单位的法定义务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3.循环经济的法律要求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发展循环经济应当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按照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实施.在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过程中,应当保障生产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防止产生再次污染.二、建筑节能的规定节约能源法规定,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不符合强制性节能标准的项目,依法负责项目审批或者核准的机关不得批准或者核准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国家鼓励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等节能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建筑工程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遵守建筑节能标准.1.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2.新建建筑节能的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限制使用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国家限制进口或者禁止进口能源消耗高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3.既有建筑节能的规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优先采用遮阳、改善通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既有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应当同步进行.三、施工节能的规定1.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禁止损毁耕地烧砖.在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和区域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黏土砖.绿色施工导则进一步规定,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循环经济促进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再生水.企业应当发展串联用水系统和循环用水系统,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企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再生利用.绿色施工导则进一步对提高用水效率、非传统水源利用和安全用水作出规定.1 提高用水效率:①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②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③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④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⑤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⑥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⑦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⑧对混凝土搅拌站点等用水集中的区域和工艺点进行专项计量考核.2非传统水源利用:①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②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③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喷洒路面、绿化浇灌等用水,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尽量不使用市政自来水;④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⑤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3安全用水: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3.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施工导则对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施工用电及照明分别作出规定.1 节能措施:①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②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③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④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⑤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2机械设备与机具:①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②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③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3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①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②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③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4施工用电及照明:①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②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临时用地指标:①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②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2临时用地保护:①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②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③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3施工总平面布置:①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②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③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应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④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⑤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⑥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第一条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第二条绿色施工技术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优化砼及砂浆配合比、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选材等技术措施,达到四节一环保,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三条为加强项目部技术管理工作,提高施工生产技术服务水平,根据集团公司《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和《施工生产管理制度》,结合项目部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四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管理(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应运用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二)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
(三)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前,应进行绿色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并据此确定实施对策和绿色施工评价方案。
(四)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方案或绿色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考虑施工现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特点。
应有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措施。
应明确绿色实施的组织管理体系、技术要求和措施。
应选用先进的产品、技术、设备、施工工艺和方法,利用规划区域内设施。
应包括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等内容。
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
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绿色施工环境保护制度
环境保护制度一、职工环境与安全教育要求1。
新工人进场除了按照公司《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进行安全教育外,项目部还必须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环境保护教育后方可参加施工操作。
2. 公司、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全体职工进行应知应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测验,加强职工的环境意识和安全。
3. 环保、安全教育必须保证全面,不漏人。
项目部应保存管理人员、职工的环境保护知识试卷。
4。
对环境构成重大影响的施工,施工前必须向施工人员交代保护性措施.5.职工上岗前在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岗位规程交底时,要明确交代岗位环境因素,方可上岗。
6。
各班组(或分包)负责人必须与项目部签好《安全协议》,并在班前向每一个职工告知学习.7. 项目部应设绿色施工专管员,每个分包队伍应指派一人担任环保员,负责协调项目部施工环保事宜及进行环保知识学习及记录.二、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1、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2、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3、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三、节能与能源利用管理制度1、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2、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3)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2)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
工程项目节地措施
工程项目节地措施
1、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集中布置,尽量减少占地。
生活区采用可吊装式活动集装箱,施工现场采用集装箱作为工具房、门卫、标养室等。
施工现场采用各项定型化、工具化设施。
2、在经批准的临时用地范围内组织施工。
3、施工现场布置实施动态管理,应根据工程进度对平面进行调整。
施工平面布置按地基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及设备安装三个阶段。
采用三维场地布置软件进行现场规划。
4、合理组织建筑材料、设备及半成品的供应,减少现场储量及占地,把库存、堆放场地的面积压缩到最低限度;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建筑模板、钢筋场内分区集中加工,现场装配,有效减少占地。
5、现场规划严格按照中天集团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布置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及周边布置绿化带,保护环境。
节地的工作在设计阶段远比施工阶段关键,但这并不说明在施工阶段就没有工作可做。
对临时设施的处置和施工道路的设置都体现了项目部对节地工作的把握程度。
6、同时,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用地:(1)施工后及时恢复植被。
(2)优化深基坑施工方案,严格按基坑设计图纸施工,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并用部分开挖土方进行回填,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3)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钢骨架彩钢板房,结构可靠、拆装方便,可重复多次使用,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采用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两层彩钢板房。
(4)
密切监视基坑地下水位,如发生异常,及时采取回灌等措施,确保地下水位对相邻地表和建筑物无有害影响。
(5)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管线等,职工宿舍满足2㎡/人的使用面积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管理制度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放场地、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
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绿色施工导则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3、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
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外线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4、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
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5、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6、施工现场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放场地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7、临时办公和生活用房采用经济、美观、占地面积小、对周边地貌环境影响较小,且适合于施工平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
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8、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9、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施工现场内形成环形道路,减少道路占用土地。
10、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