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
岩层移动形式 (一)弯曲,这岩层移动的主要形式。当地下开采后,从直接顶 板开始沿层面法线方向弯曲,直到地表。 (二)岩层的垮落(或称冒落)。当煤层采出后,采空区附近上 方岩层弯曲而产生拉伸变形。当拉伸变形超过岩层的允许抗拉强 度时,岩层破碎成大小不一的岩块,冒落充填于采空区。此时, 岩层不再保持其原有的层状结构。这是岩层移动过程中最剧烈的 形式,通常只发生在采空区直接顶板岩层中。 (三)煤的挤出(又称片帮)。采空区边界煤层在支承压力作用 下,一部分被压碎挤向采空区,这种现象称为片帮。由于增压区 的存在,煤层顶底板岩层在支承压力作用下产生竖向压缩,从而 使采空区边界以外的上覆岩岩层和地表产生移动。
2.煤层自燃勘查 综合物探方法:其中高精度磁测扫面确定自燃 边界,二维地震剖面解释煤自燃层位。 磁法
3.自燃治理
形成煤田自燃火区必须同时具备合适的温度、氧气和煤 层三要素,因而灭火工作也就针对这三个因素进行,并由 此产生多种灭火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有: a. 覆盖法:采用沙、黄土等细粒松散物覆盖煤田自燃区, 隔绝氧气的供给; b. 剥离法:在煤层露头自燃区剥离掉正在自燃的煤层,去 掉火种; c. 注水法:通过钻孔或裂隙注水,降低煤层自燃温度,使火 熄灭; d. 注浆法:通过钻孔、裂隙或巷道注入泥浆,降低温度,切 断煤与氧气的接触,达到灭火的目的。
1、清风堵漏,均压通风 2、插管喷注阻化液、埋管注胶 3、地面注氮 4、火区密闭
4.煤层覆岩移动规律与开采沉陷
在地下开采前,岩体在地应力场作用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局部矿体被采出后,在岩体内部形成一个采空区,导致周围岩体 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引起应力重分布,从而使岩体产生移动变形 和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这一过程不 断重复。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力学变化过程,也是岩层产 生移动和破坏过程,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煤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它不仅对煤炭资源造成浪费,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
因此,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新兴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技术,已经在煤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炭自燃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DSC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测量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从而得出样品的热力学参数。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DSC通过测量煤样在升温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制备成DSC实验所需的样品;其次,在DSC设备中进行实验,设置适当的温度范围和升温速率;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各煤样的热量变化曲线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
2. 结果分析根据DSC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各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通过对比不同煤样的自燃倾向性等级,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地区的煤样在自燃倾向性上存在差异;同一地区的煤样,其自燃倾向性也可能因开采、储存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DSC实验数据,分析煤的自燃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提供理论依据。
四、讨论与展望1. 讨论DSC技术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有效地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然而,DSC实验过程中,样品的制备、实验条件的设置等因素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煤的自燃机理,为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2. 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被应用于煤炭自燃的预防和控制。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在煤炭开采和利用的过程中,煤层自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了解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准确鉴定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呢?这就需要依靠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鉴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煤层自燃倾向性。
简单来说,它是指煤层自身发生自燃的难易程度。
煤层自燃倾向性的鉴定,主要是通过对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测试,来评估煤在特定条件下自燃的可能性。
目前,常用的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吸氧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煤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氧气的吸附量,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吸氧量大的煤,其自燃倾向性相对较高。
在实验中,将煤样置于特定的容器中,通入氧气,然后利用仪器测量氧气的吸附量。
通过对不同煤样吸氧量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得出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
二是氧化速度法。
该方法是基于煤在氧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来评估自燃倾向性。
将煤样放入恒温箱中,在一定的氧气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监测煤样温度的上升速度。
温度上升快的煤,其自燃倾向性较强。
通过对温度变化曲线的分析,可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三是着火点温度法。
着火点温度越低,煤的自燃倾向性就越高。
实验时,将煤样加热,观察其开始燃烧的温度。
这个温度就是煤的着火点温度。
通过比较不同煤样的着火点温度,可以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除了上述实验室方法外,还有一些现场观测的方法也可以辅助判断煤层的自燃倾向性。
比如,观察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
如果煤层埋藏较浅、厚度较大、裂隙发育良好,那么就更容易与空气接触,增加自燃的风险。
此外,煤层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也会影响自燃倾向性。
如果煤层含水量低,干燥通风良好,也会提高自燃的可能性。
再比如,观察煤矿开采过程中的现象。
如果在采煤工作面或巷道中发现有局部温度升高、有异味气体产生、煤壁出现“挂汗”等现象,都可能预示着煤层有自燃的倾向。
在进行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煤样的采集要具有代表性。
《2024年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煤炭在开采、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常见的灾害现象,对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是预防和控制煤炭自燃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主要采用实验室测试方法,其中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因其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而被广泛应用于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
本文旨在通过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深入探讨煤自燃的机理,为煤炭安全储存和预防煤自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煤样采自不同矿区,经过粉碎、筛分等处理后得到。
同时,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需对煤样进行干燥处理,以消除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DSC法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
DSC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从而得到物质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热、反应焓等。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通过DSC法可以测量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放热速率,从而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煤样置于DSC仪器中,设置实验温度范围和升温速率;(2)记录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3)分析热流变化数据,计算煤样的氧化放热速率;(4)根据氧化放热速率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DSC法对不同矿区的煤样进行自燃倾向性鉴定,得到了各煤样的氧化放热速率。
结果表明,不同矿区的煤样在自燃倾向性上存在差异。
2. 结果分析(1)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DSC法可以通过测量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氧化放热速率,反映煤样的化学反应活性,从而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2)本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矿区的煤样在自燃倾向性上存在差异,这可能与煤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煤炭的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应根据煤的自燃倾向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防止煤炭自燃事故的发生。
(3)DSC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能够准确测量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为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2024年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对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矿井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准确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对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具有重要意义。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热分析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DSC实验研究,深入探讨煤的自燃倾向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实验所用煤样采自不同矿区、不同煤种的煤炭,经过破碎、筛分、干燥等处理后,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煤样。
2.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DSC技术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鉴定。
DSC实验原理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程序控制温度下的热流差异,研究物质的热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将煤样置于DSC仪器中,以一定速率升温,记录煤样的吸热或放热过程,从而分析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煤样的热流差异曲线,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参数,如反应热、反应焓等。
这些参数反映了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2. 结果分析(1)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差异显著。
在DSC实验中,不同煤样的热流差异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说明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不同。
这可能与煤的成分、结构、含氧量等因素有关。
(2)DS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通过DSC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煤样的反应热、反应焓等热力学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反映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与传统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相比,DSC技术具有更快的检测速度、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矿安全密切相关。
通过对煤样的DSC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煤的自燃倾向性,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煤矿火灾。
这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本文通过DSC实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煤的自燃倾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煤种的自燃倾向性存在显著差异,DSC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摘要】煤自燃是煤炭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本实验旨在通过色谱法研究煤自燃倾向性并提出改进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煤的自燃倾向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氧气含量是影响因素之一。
数据分析显示,煤自燃倾向性的评价指标在色谱图谱中具有明显特征。
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包括优化色谱分析方法和加强煤炭质量监测。
通过改进实验条件和方法,证实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综合实验结果,总结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煤炭生产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数据分析、改进方法、效果验证、实验结果、总结、展望1. 引言1.1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煤是一种常见的化石能源,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自燃倾向性。
为了准确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科学家们开发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煤样品中的挥发分子,确定其自燃倾向性,并为煤矿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依据。
现有的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分析结果不够准确、误差较大等。
本研究旨在对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进行实验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们将采集不同类型和质量的煤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然后,结合实验结果,我们将提出改进方法,包括优化色谱分析条件、改进数据处理算法等。
接着,我们将进行效果验证实验,验证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我们将总结实验结果,展望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
2. 正文2.1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我们通过对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研究,来探究其原理与应用。
我们准备了不同种类和不同质量的煤样本,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处理和测试。
我们将煤样本置于色谱仪中,通过对样本中气体的检测和分析,来研究煤自燃的倾向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煤在自燃倾向性上存在差异,有些煤样本更容易发生自燃,而有些则相对稳定。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煤自燃是指煤在储存、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由于内部热源的存在导致自身发生氧化反应而引发的火灾事故。
煤自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
煤自燃的倾向性研究对于有效预防和控制煤自燃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煤的自燃倾向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煤的种类、煤的含水率、煤的结构和煤中存在的氧化物。
传统的煤自燃倾向性测试方法主要是利用试验室条件下的小尺寸模拟煤堆进行实验观测。
这种方法存在着实验条件难以控制的问题,很难准确地模拟实际的煤自燃过程。
近年来,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成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煤样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产物,来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可定量测量的优点,并且可以实时监测煤样的自燃过程。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研究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煤样经过预处理后,在特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加热,产生的气体样品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液体产物则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气体和液体产物的组成和含量,可以得到煤自燃倾向性的指标。
目前的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煤中的复杂组分,色谱分析结果的解释和定量存在一定的难度。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室温下进行,难以模拟实际的煤自燃过程。
为了改进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应该加强对煤自燃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产物的成分分析和特性研究,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该改进实验条件,尽可能接近实际的煤自燃过程。
可以考虑在可控的大尺寸煤堆中进行实验,或者在实际煤堆中进行实时监测。
还可以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煤的物理性质测试、热学性质测试等,综合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煤的自燃特性,并提供更准确可靠的预测和控制方法。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煤样中产生的气体和液体产物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
该方法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测试实践
宏达煤矿为郑煤集团公司兼并重组矿井之一,该矿21021回采工作面因长期停采,从而引起煤炭自燃。
煤炭为什么会自燃,煤矿科研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煤炭自燃的各种学说,并研究制定了煤炭自燃倾向性是划分煤炭自燃发火危险性等级的指标参数,用以判断煤炭自燃发火危险性,指导生产实践。
笔者结合宏达煤矿情况来探讨煤层自燃发火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煤层自燃。
1 煤炭自燃机理煤为什么会自燃?许多学者对此做了不懈地努力和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煤炭自燃机理学说,例如:黄铁矿作用学说、细菌作用学说等,目前,煤矿科研工作者大多数认同煤氧化合作用学说,该学说认为煤在常温下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并与氧气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在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和初级氧化产物,这个过程也称低温氧化作用。
如果储存煤炭或煤层散热不良,热量聚积,导致煤层温度上升,当达到煤的燃点后,就会导致煤层自燃发火。
煤吸附氧气后会发生氧化反应,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主要有煤炭吸收氧气、脱附气体、水分蒸发,煤体升温、结构松散等;化学变化主要有煤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多种气体,并伴随着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过程。
煤炭吸收氧气量越多,即消耗的氧气量越多,产生的热量越多,煤炭自燃发火的危险性越大,故用煤炭吸氧量的多少来表示煤炭自燃倾向性的大小,煤炭自燃倾向性的大小分为Ⅲ级,Ⅰ级为易自燃煤层,Ⅱ级为自燃煤层,Ⅲ级为不易自燃煤层。
煤的自燃倾向性分级用来区分和衡量不同煤层发生的危险程度,也是对矿井煤层自燃发火采取不同的针对性措施进行有效管理的主要依据。
煤在常温常压下吸收氧气量的多少,符合L a n g m u i r方程吸附规律,我国煤科总院抚顺分院研究出了以双气路流动色谱仪测定煤吸收氧气量的多少,从而判断煤自燃倾向性大小的方法。
双气路流动色谱仪测定方法是我国煤炭行业鉴定煤自燃倾向性的标准,该方法简单、实用、可靠,所以宏达煤矿采用双气路流动色谱法鉴定煤自燃倾向性。
《2024年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自燃倾向性是指煤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自然发火的能力。
在煤矿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煤的自燃常常会导致重大的火灾和安全事故。
因此,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准确鉴定和预测,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重要的热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研究。
本文将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二、DSC技术及其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的应用DSC技术是一种测量物质在程序控温下,随温度变化而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所伴随的热量变化的技术。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DSC技术可以测定煤的氧化放热速率和热流曲线,从而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测试速度快、结果准确等优点。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材料: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煤炭样品。
2. 实验仪器:DSC量热仪。
3. 实验步骤:(1)将煤炭样品进行破碎、筛分,得到粒度适中的煤样。
(2)将煤样放入DSC量热仪中,设置程序控温,进行DSC 测试。
(3)记录并分析DSC测试结果,包括氧化放热速率、热流曲线等。
(4)根据DSC测试结果,结合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手段,综合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DSC测试结果:通过DSC量热仪测试,得到了不同种类煤炭的氧化放热速率和热流曲线。
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煤炭的氧化放热速率和热流曲线存在明显差异。
2. 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根据DSC测试结果,结合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等手段,综合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结果表明,某些煤炭样品具有较高的自燃倾向性,需要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3. 结果分析:DSC技术可以有效地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通过分析DSC测试结果,可以了解煤炭的氧化过程、放热特性等,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结合其他分析手段,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煤炭的性质,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摘要】本文针对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及改进。
在探讨了该研究背景和目的,明确了研究的重要性。
在正文中,详细描述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了一些关键的差异和趋势,同时也探讨了实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在总结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的意义与价值,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煤自燃倾向性的机理,为预防煤矿安全事故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改进、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问题与挑战、意义、展望、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的背景煤自燃是指煤在空气中受潮后,由于内部热量逐渐升高并达到点火温度,从而自行燃烧的现象。
煤自燃不仅造成煤矿事故,还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和灰尘,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
煤自燃倾向性的准确评估对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样品中的化学成分来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是为了提高煤自燃倾向性的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煤自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方法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
通过研究煤样品的燃烧特性和化学成分,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其自燃倾向性,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为煤矿安全和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色谱法实验研究,探讨其自燃机理及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我们旨在通过实验分析煤中各种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探索导致煤自燃的关键因素。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色谱法实验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预防煤自燃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煤的自燃机理,为煤矿生产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措施,并为相关工程技术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煤自燃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它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和安全事故,对煤矿工人和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失。
研究煤的自燃倾向性及预防措施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煤的自燃倾向性研究。
本文将从煤自燃的原理和危害、色谱法在煤自燃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对色谱法实验的改进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煤自燃的原理和危害煤是一种易燃物质,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和其他易燃物质,同时受到水分、氧气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会产生自燃的倾向。
当煤堆储存在空气中,温度升高、氧气供给充足时,煤中的易燃物质会不断氧化,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煤自燃。
煤自燃不仅会造成煤矿和煤炭库的火灾,还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色谱法在煤自燃研究中的应用色谱法是一种用于物质分离和检测的分析方法,通过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和检测。
在煤自燃研究中,色谱法可以用于煤样中易燃物质和氧化产物的分离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煤的自燃特性。
煤自燃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煤的热性能、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色谱法可以有效地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色谱法实验研究在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方法。
常见的色谱柱包括石英毛细管柱、碳链柱等,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然后,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的选择、流速、温度程序等。
接下来,对煤样进行样品前处理,如提取、分离、富集等操作,将样品中的有机物或氧化产物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检测和分析。
利用色谱仪对分离出的物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得到煤样中不同化合物的含量和成分信息。
传统的色谱法在煤自燃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分离效果不佳、操作复杂、分析周期长等。
有必要对色谱法实验进行改进,以提高煤自燃倾向性的研究效率和精度。
四、色谱法实验的改进针对传统色谱法在煤自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改进措施:1. 优化色谱柱和检测方法: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检测方法对煤样进行分离和检测,以提高分离效果和分析精度。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自燃倾向性是指煤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自然发火的能力。
在煤矿生产和存储过程中,煤的自燃常常会导致重大的火灾和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人员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准确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对煤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实验方法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一)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DSC方法进行煤自燃倾向性的研究。
DSC技术是通过测定样品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热流变化来分析物质的热稳定性、反应热和动力学参数等,对于煤自燃倾向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验设计1. 样品准备: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煤炭作为实验样品。
2. 实验条件:设定DSC仪器的温度程序,以及必要的操作参数。
3. 实验步骤:将煤样置于DSC仪器中,按照设定的程序升温,并记录热流变化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各煤样在程序升温过程中的热流变化曲线,以及相关的热力学参数。
(二)结果分析1. 煤样的热稳定性分析:通过DSC曲线,我们可以分析煤样的热稳定性。
热稳定性差的煤样在较低温度下就可能出现放热反应,具有较高的自燃倾向性。
2. 反应热分析:DSC曲线可以反映煤样在反应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通过分析反应热,我们可以了解煤样在自燃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 动力学参数分析:根据DSC数据,我们可以计算煤样反应的活化能、反应速率等动力学参数,进一步评估煤的自燃倾向性。
四、讨论与结论(一)讨论本实验采用DSC方法对煤自燃倾向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DSC技术可以有效地反映煤的自燃倾向性。
然而,由于煤炭种类繁多,不同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此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也可能影响煤的自燃倾向性,需要在实验中加以考虑。
(二)结论本实验通过DSC方法对煤自燃倾向性进行了鉴定研究,得到了各煤样的热稳定性、反应热和动力学参数等数据。
《2024年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范文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煤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问题,它不仅会对煤炭资源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因此,对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作为一种新型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DSC实验研究,探讨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方法及影响因素,为煤炭的安全储存和运输提供理论支持。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 实验原理DSC是一种热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效应,可以研究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中,DSC通过测量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反映煤样的氧化反应程度和自燃倾向性。
2. 实验方法(1)样品准备: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煤种的煤炭样品,进行破碎、筛分、干燥等处理,制备成符合实验要求的煤样。
(2)DSC实验:将煤样置于DSC仪中,设置不同的加热速率和温度范围,记录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
(3)数据处理:对DSC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煤样的氧化反应程度和自燃倾向性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曲线,以及相应的氧化反应程度和自燃倾向性指标。
2. 结果分析(1)煤的自燃倾向性与煤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DSC实验,可以定量地反映煤的氧化反应程度和自燃倾向性,为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2)DSC实验中,加热速率和温度范围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加热速率过快或温度范围设置不当可能导致煤样的氧化反应不完全或误判。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加热速率和温度范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不同地区、不同煤种的煤炭自燃倾向性存在差异。
通过DSC实验,可以比较不同煤样的自燃倾向性,为煤炭的安全储存和运输提供依据。
四、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1. 影响因素(1)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对自燃倾向性有重要影响。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
《基于DSC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研究》篇一一、引言煤炭自燃是一种常见的矿井灾害,其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对矿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是预防煤自燃灾害的重要环节,准确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对于制定有效的防火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被广泛应用于煤自燃倾向性的鉴定实验中。
本文旨在通过DSC实验,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煤炭安全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及方法1. 实验原理DSC(差示扫描量热法)是一种热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热流变化,可以获得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在煤自燃倾向性鉴定实验中,DSC技术可以用于测量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从而得到煤样的放热特性及反应过程。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2. 实验方法(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煤样,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煤样。
(2)将煤样置于DSC设备中,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加热。
(3)记录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数据,分析其放热特性及反应过程。
(4)根据实验数据,判断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DSC实验,我们得到了煤样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曲线。
通过对这些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煤样的放热特性及反应过程。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将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煤样在DSC 曲线上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
这表明煤的自燃倾向性与其化学成分、物理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DSC曲线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某些煤样的DSC曲线在较低温度下即出现明显的放热峰,表明这些煤样具有较高的自燃倾向性,需要特别关注。
2. 某些煤样的DSC曲线在较高温度下才出现放热峰,或者整个加热过程中放热量较小,表明这些煤样的自燃倾向性较低。
3. 通过对比不同煤样的DSC曲线,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煤种在自燃倾向性上的差异,这为制定针对性的防火措施提供了依据。
煤层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
将通过相应筛子的筛下物再进行缩分, 使用二分器和
缩分机械 进行 缩 分 。粒 度 小 于 3 mm的 煤样 , 分 至 缩
37k , .5 g 用二 分 器直 接缩 分 出的 不少 于 10 0 g和 不少
个煤样 , 两个顺槽一共取 1 6个煤样 。工作面每个季
度取一 次煤 样 , 每次取 3个煤 样 , 开采 一年共 采煤 样 1 。工作 面和顺 槽总 共采取 煤样 2 。 2个 8个 首先剥 去煤 层 表 层 氧化 层 , 仔 细平 整煤 层 表 并
煤层 表 面上 , 由顶 至底 划 4条 垂 直 顶 、 板 的直 线 , 底 直线之 间 的距离 为 0 1 . m。在第 一 、 二条线 之间 采取 分 层煤样 , 第三 、 在 四条 线 之 间采 取 可 采 煤样 , 刻槽
深 度 均为 0 0 m。 .5
平成厚度适当的扁平体。将十字分样板放在扁平体 的正 中 , 压至 底部 , 样 被分 成 4个 相 等 的扇形 向下 煤
( 装入煤样的量不超过煤样瓶容积的 34 以便使用 /, 时混合) 准备下一步实验。 ,
维普资讯
第 4期
张俊燕等 : 煤层 自燃倾 向性色谱吸氧法测定实验研究
4 3
3 吸 氧 量 的 测 定 与计 算
本方 法采 用仪 器常 数法 测定煤 的吸氧量 。 将 处 理好 的煤 样 , 柱 箱温 度 为 3 ̄ 热 导 温 在 0C,
体 。将相对 的两个扇形 体弃去 , 留下 的两个扇 形体按 规定 的粒 度和质量 限度 , 制备成一般分 析煤样 。 在 粉碎成 02 m 的煤样 之前 , .m 应用 磁铁 将 煤样 中铁屑 吸去 , 再粉碎 到全 部通 过孔 径 为 02 m 的筛 .m 子, 并使 之 达 到 空 气 干 燥 状 态 , 后 装 入 煤 样 瓶 中 然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 实验步骤
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器名称:ZRJ-1 煤自燃性测定仪执行标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GB/T 20104-2006实验步骤:一、煤样制备1.按GB/T 482-2008《煤层煤样采取方法》的相关规定采取煤层煤样,所采取煤样同时还应符合GB/T 20104-2006《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附录B 的要求;2.参照GB 474-2008《煤样的制备方法》有关规定,将自然干燥后的全部煤样破碎至10mm以下,采用堆锥四分法缩分至100-150g用于制备分析用煤样,其余煤样按原包装密封后封存,作为存查煤样;3.将上述100-150g分析用煤样全部粉碎至0.15mm以下,并要求其中0.10-0.15mm的粒度应占70%以上;4. 粉碎后的煤样在广口瓶内密封保存,并在30d内完成各项测定。
二、装样1. 采用精度为0.0001g的分析天平精确称取1.0000g制备好的煤样装入样品管中;2.在样品管的两端塞以少量玻璃棉,并安装在相应气路连接处;3. 每个煤样同时做两个平行样品,减小实验误差。
三、仪器开机1. 开机时必须先通载气(N2),后接通仪器电源。
如果气路上没安装样品管,则仪器的六通阀必须置于“吸附”位置上;2. 打开载气(N2)钢瓶,调节减压阀使N2的出口压力为0.50MPa。
通载气10min后打开仪器电源,相应指示灯与屏幕点亮表明开机成功。
四、煤样预处理1. 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并将四路开关阀全部打开,使用稳压阀调节N2流量至40mL/min(使用皂膜流量计测量);2. 通N210min后,将仪器的柱箱温度设定为105℃,干燥煤样1.5h;3.完成干燥后,调节柱箱温度为30℃,待温度稳定后打开“桥流”开关即可开始吸氧量测定。
五、煤样吸氧量测定1. 打开O2钢瓶,调节减压阀使O2的出口压力为0.50MPa。
2. 确认第1路样品管的开关阀处于“打开”状态,同时关闭2、3、4路的开关阀,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使用调节稳压阀分别调节N2和O2流速至规定值(N2:30±0.5mL/min,O2:20±0.5mL/min,皂膜流量计测量);3. 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同时用秒表计时,吸附20min后,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的同时按“启动”键,色谱仪工作站自动开始测定脱附峰面积。
煤自燃倾向性分析
煤自燃倾向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了解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的原理;2、掌握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的色谱吸氧鉴定法。
二、实验内容1.测定煤的吸氧量;2.根据吸氧量的多少判断煤的自燃倾向性。
三、仪器设备GC-4075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毛刷,洗耳球,氧气瓶、氮气瓶。
GC-4075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性能参数:试样量:1g/次 (精度0.0001g)试样粒度:0.147mm测量范围:吸氧量0.05~4.00ml/g干煤测量精度:≤3%电源:AC220V,50HZ四、所需耗材煤粉、N2、O2。
五、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煤在一定条件下会氧化自燃,《煤矿安全规程》将煤的自燃倾向性划分为容易自燃、自燃和不易自燃三类。
该仪器符合GB/T20104-2006《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的要求,实验采用上述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煤的自燃倾向性测定。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法是基于煤在低温常压下煤对氧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物理吸附状态为理论基础,按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方程,用双气路流动色谱测定煤吸附流态氧的特性,根据每克煤样在常温(30℃)、常压(1.0133×105Pa)下的吸氧量作为分类指标鉴定煤的自燃倾向性。
六、实验步骤1、仪器常数的测定:1)测每路样品管常数(以1路测定为例):首先开1路,关2、3、4路开关阀,并把六通阀切换至“脱附”状态,用相关仪器测定载气流速(30±0.5ml/min)以及氧气流速(20±0.5ml/min)。
之后把六通阀切换至“吸附”状态,并用秒表计时5 min,之后关1路,开2路,六通阀由“吸附”状态切换至“脱附”状态等待1 min后关2路,开1路同时启动工作站,待出峰结束后记下峰面积。
2)由所得样品管体积、相应的峰面积、载气流速、柱箱温度及测定时的大气压带入工作站的计算模式,求出仪器常数。
2、煤吸氧量的测定:1)测每路样品管吸氧量(以1路测定为例):首先开1路,关2、3、4路开关阀,并把六通阀切换至“脱附”状态,测定载气流速和氧气流速。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实验研究及改进煤自燃是指煤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自行发生自燃现象。
煤自燃会导致煤炭的质量损失、能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安全事故等问题,给煤炭生产和使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研究煤自燃的倾向性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介绍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的实验研究及改进方法。
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煤自燃倾向性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定煤样中特定组分的释放速率来判断其自燃倾向。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热重分析-气相色谱(TG-GC)、煤样爆炸气体释放分析及煤样稳定性直接释放法(MBG)、便携式自燃测量系统等。
实验研究中,首先需选择合适的煤样并进行煤样的预处理,包括煤样粉碎、筛分及煤样组分分析等。
将处理好的煤样放入高温箱中,通过加热使煤样热解,并收集释放的气体。
然后,利用色谱仪对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分析,根据检测到的组分峰面积和面积比值来判断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煤样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可以根据煤炭的产地、种类、粒度等特征进行选择。
煤样的预处理要严格按照标准方法进行,以消除预处理过程对煤样自燃倾向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时间及气氛的控制,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要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煤样的自燃倾向性及可能的机制。
传统的煤自燃倾向性色谱法仅能提供煤样自燃倾向的相对评价,并不能定量地反映煤样的自燃倾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改进色谱分析仪器及方法,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增加对煤样爆炸气体的监测和分析,以更全面地了解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还可以结合其他分析技术如红外光谱、质谱等,进行多元分析,进一步提高煤自燃倾向性的测定精度。
还可以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自燃的倾向性进行研究。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煤样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气氛等环境参数,通过计算煤样的热解过程及释放的气体,从而预测煤样的自燃倾向性。
数值模拟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可以为煤炭生产和使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实验一:煤自燃倾向性测定矿井火灾
实验五煤自燃倾向性测定1实验目的1.了解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2.掌握利用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测定煤在常温常压下对流态氧的吸附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2实验仪器工作原理2.1工作原理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测定法是基于煤在低温常压下对氧的吸附属于单分子物理吸附状态为理论基础,按朗格谬尔单分子层吸附方程,用双气路流动色谱法测定煤吸附流态氧的特性,以煤在限定条件下,测定其吸氧量,以吸氧量值作为煤自燃倾向性分类主指标。
煤的自热首先是开始于吸附空气中的氧气。
当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份时,其自热不仪由煤自身吸附空气中的氧而开始的过程,而且硫化矿物的存在还会吸附空气中的氧气并分解释放热量,促进煤的自热氧化。
当煤-中不含或含少量硫化物时,其开始的自热过程主要表现为煤自身吸附空气中的氧气的升温氧化过程。
煤的后随的氧化过程正是开始于吸附氧以后的表面反应,煤最初的吸氧特性反应了有关煤自热的某些特性,煤吸氧特性参量主要有:吸附氧量、吸附环境温度和吸附过程参量。
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煤在低温常压下对氧的吸附符合刚格谬尔(Langmuir)提出的吸附规律,在实验中应满足下述条件:①固体表面是均匀的,也即对某一单组份的煤粒可以认为其表面是均匀的,因此将每个组份颗粒的Langmuir吸附值叠加,可使煤的Langmuir吸附从总体上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②被吸附分子问没有相互作用力;③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④在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
从而可以按单分子层吸附理论推导出的Langmuir吸附方程计算吸附量。
2.2工作特点ZRJ—I型煤自燃性测定仪即是根据此基本工作原理研制设计的测定吸氧量以建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方法的专用仪器。
其主要特点为:(1)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采用双气路由热导检测器直接检测煤对氧的吸附量,设计专用性强,结构紧凑、稳定性好、操作简便;(2)热导检测器采用抗氧化组件和恒定热丝平均温度桥路供电,灵敏度高,使用寿(3)微机控制系统实现温度控制、测定、显示及结果汁算、打印自动化;(4)采用四路样品处理系统,缩短煤样处理周期,提高测定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煤自燃倾向性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造;
2、掌握利用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测定煤在常温常压下对
流态氧的吸附特性的步骤和方法。
实验器材:ZRJ-1型煤自燃倾向性测定仪、煤样、氧气瓶、氮气瓶、皂膜流量计
实验步骤:
一、仪器常数测定
1、准备工作
(1)样品管的连接
将四支已标定体积的空样品管,分别连接1、2、3、4气路,并检查有无漏气。
(2)供气及供电
打开氮气和氧气钢瓶,给定压力0.4Mpa。
测流速:用皂膜流量计分别测定载气氮和吸附气氧的流速。
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分别打开各路的切换开关,依次测定载气氮和吸附气氧的流速,N2:30±0.5㎝3/min, O2:20±0.5㎝3/min。
供电:打开主机、打印机电源开关,相应指示灯亮
(3)选择测定条件
设定【柱箱温度】30℃,【衰减】1,先选择【热导温度】80℃,【桥温】70℃,待温度稳定后,按【启动】键,走基线。
调基线:打开任一路切换开关,其他三路置于关闭状态,用面板上“调零旋钮”依次将各路基线调至一定位置,半小时内基线漂移应不大于0.3mv,按【停止】键停止走基线。
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吸附五分钟后,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同时按【启动】键,打印机绘制谱图及打印脱附峰面积。
2、测定步骤
(1)扣除气路中的死体积
准备工作就绪后,打开第一路开关阀,其他三路关闭。
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5分钟,关闭第一路,打开另一路,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按【启动】键,绘制色谱峰和打印峰面积。
此峰面积为仪器气路中死体积相应的峰面积,其数值仅于操作条件有关,不参与仪器常数的计算,不必记录。
(2)样品管相应峰面积测定
打印结束后,立即关闭打开的第二路,打开第一路。
再次按【启动】键,绘制色谱峰和打印峰面积。
此峰面积为相应样品管的峰面积值,是仪器常数计算的依据。
按此方法重复测定5~10次,得到第一路与第二路相关的测定值,以同样的方法测定第一路和第三路、第四路相关的测定值,计算相应的平均值后求的第一路的仪器常数。
其他各路仪器常数的测定方法按同样的操作进行。
(3)设定仪器常数计算的有关参数,直接得到仪器常数的测定
二、吸氧量测定
1、煤样预处理
(1)送检煤样参照GB-402-79《煤层原样采取方法》及GB-474-77《煤样缩制方法》缩制成分析煤样(取100克),其余煤样封
存。
(2)将100可分析煤样全部粉碎至小于0.15mm粒度,但是应注意,0.1~0.15mm粒级的粉煤应占总数的65%~75%,粉碎后
的煤样装入250ml的广口瓶中备用。
(3)称取四份1.0±0.01克分析煤样,分别装入四只样品管内,在管的两端再塞以少量玻璃棉,安装在相应的气路连接处。
(4)煤样水分处理:将六通阀至于脱附位置,四路开关阀全部打开,通氨气,用稳压阀将流量调至40cm3/min(用皂膜流量计
测量),稳定十分钟后,启动仪器,将柱箱温度设定为105℃,
热导温度设为25℃,待温度稳定后保持恒温(如85℃),待
温度稳定后开始做吸氧量测定。
2、煤样吸氧量测定
(1)测定第一路的吸氧量,关闭其他三路,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通氧气,用稳压阀分别调节氨气和氧气流速,氨30
±0.5cm3/min氧20±0.5cm3/min(用皂膜流量计测量) (2)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同时用秒表计时,吸附20分钟后,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的同时按键,自动绘制谱图及打印峰
(3)按参数键,参数指示灯亮,在参数状态下,按数字8存入实管相应的脱附峰面积,同时打印机打印指示为“A1××
×××”按参数键,指示灯灭,退出参数状态。
(4)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取下样品管,取出两边堵塞的玻璃棉,倒出煤样,用洗耳球吹净煤灰,将空管安装在气路上,同时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
(5)以同样的方法测定通过空管时氨气和氧气的流速,应与实管时测定的流速相近。
(6)将六通阀置于吸附位置,吸附五分钟后,再将六通阀置于脱附位置,按【启动】键,绘制谱图,打印空管脱附峰面
积AK。
(7)按【参数】键,【参数】指示灯亮,在【参数】状态下,按数字9,存入空管相应的脱附峰面积,同时打印机打印
示值为“A1×××××”按【参数】键,指示灯灭,退出
【参数】状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