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一课时优质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文内容分析:《传统节日》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语言轻快、极富韵律感,充满浓浓节日氛围的课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
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展现了七大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这些习俗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又不失情趣,也更有仪式感,唤醒了人们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尊重。
课文共八句话,前七句话每一句分别介绍了一个传统节日的习俗。
其中,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是春天里的节日;端午节、乞巧节是夏天里的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是秋天里的节日。
第八句话与第一句话前后呼应,表示新的一年的春节又来了。
全文语言三字一顿,七字一停,读起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朗朗上口,学生乐读易记。
配合课文内容,文中安排了两幅插图:一幅图是几位小朋友欢天喜地贴窗花,一幅是几位小伙子锣鼓振天赛龙舟。
那喜庆颜开的眉眼,那尽情挥舞的手臂,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
学情分析:丰富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情怀。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西方节日文化被人们所接受,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日益严重时,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会深感不安。
我们的学生,说起“愚人节、圣诞节”这些洋节日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可对于古老传统的中国节日知之甚少,不是将传统节日与法定节日混为一谈,就是知道一些传统节日却不知其习俗,对节日的由来和蕴含的意义就更一所无知了。
基于以上认识和了解,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节日,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知道它们的习俗、传说、相关诗词等,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数量多,而且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设计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传统节日》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过节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一句呼应,表示新春佳节转眼又至。
课文句式长短相间,变化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过节记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
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喜爱。
作为识字课文,教师要结合本课生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巩固多样的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巩固换偏旁识字,懂得触类旁通。
“巷”看图片识字,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
“祭”结合字理识字,让学生感受字形的演变,从而领略汉字的文化内涵。
结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持久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15个生字,会写“XXX、舟、热、闹”这4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提到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的先后给这些节日排序。
3.有感情朗读课文,当堂背诵一、二两句。
4.联系生活,选春节和元宵节,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激发对传统佳节的喜爱之情。
3、教学准备:ppt、节日名称贴纸、节日对应时间贴纸四、教学过程(一)初识“传统”,理解“传统”1.观看学生背诵古诗《元日》的小视频。
2.引出“贴对联”,认识生字“贴”。
3.从贴对联引出“传统”,认识生字“传统”读音指导:“传统”,一个前鼻音,一个后鼻音。
使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编口诀熟悉“传”。
比如:车来就是转,转动的转。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4、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5、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4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先人、龙舟、中秋、圆月、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一、听关键词,猜节日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师:上课前,老师请大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日,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们分别在哪一天过师:在学生回答后再出示其余的几个传统节日,问:从日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日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一个。
早在唐朝就有诗人写下了《清明》这一首诗(引:清明时节……)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读课文,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将生字读熟。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精品教案-传统节日(第一课时)
(2)还要干什么?看看图,就能知道了!
①赏菊
A.赏——上方是个“尚”表示读音,下方是“贝”,和财物有关。“赏”原本指的就是地位高尚的人将财物等赏赐给有功劳的下一级。
B.这里“赏菊”的赏是什么意思呢?(欣赏)秋天,人们要去看菊花,生读。
②登高
【出图】到了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全家人一起登高、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特别的节日。
◇去拜年(评:春节正是新一年的开始。这天人们去拜年,还会送上吉祥的祝福)
◇看春晚(评:全家人围在一起,多幸福呀!)
C.古代人是怎么过的呢?诗人王安石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爆竹声中一岁除……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得就是贴春联的习俗。
D.喜欢过春节吗?你能照着样子说一说吗?
仿说:春节到,人欢笑。______,______。
(4)清明的时候,我们要缅怀逝去的亲人。你去给谁扫过墓吗?什么心情?
(伤心、悲哀)带着这样的情绪读读。
(5)清明,就是一个充满想念的节日,读一读。
4.还有些没提到的传统节日,咱们四人小组来合作学习。
(1)出示要求:
①用“____”画出每个传统节日的习俗,说一说。
②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比比谁读得好。
(2)学生汇报:谁来给我们介绍?还有谁来介绍你熟悉的节日?
3.清明节(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每年这个时节,就会雨纷纷,“清”字里含了不少雨水;雨后天放晴了,世界看着更明亮了,读读这个节日。
(2)唐代有个大诗人写过一首关于清明的诗,你们一定知道!引背《清明》
(3)清明节,人们要做什么? (祭扫)
识记“祭”:【出图】一只手拿着肉,放在祭台上进行拜祭,供奉祖先,以表示恭敬、怀念。祭扫,指的是祭祀祖先,打扫坟墓。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第一课时优质教案.docx
人教二下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目、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过程与方法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目、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素材】1.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1)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课件出示2)1.要求:朗读感悟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3)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语文《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联系旧知导入】1.通过背诵古诗《元日》导入本课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
2.师生通过谈话说说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此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1.背诵诗歌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共鸣。
2.拉近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
【初读课文,指导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手指课文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正音。
)2.翻开课本,自由朗读韵文。
(设计意图:巩固朗读。
)3.点一位同学朗读,检查朗读情况,并评价。
4.教师先示范拍手朗读的节奏,学生按照节奏拍手齐读。
(设计意图:跟随拍手的节奏感,加深记忆。
)5.在文中圈出传统节日,按顺序齐读一遍节日,按照顺序把节日卡片贴在黑板上,教师贴一个,请学生贴剩下的节日。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情况。
)6.根据图片提示,尝试图文联系背诵,点2-3个学生背诵。
7.根据同学们回家祭祖的照片,联系生活背诵课文。
8.总结背诵的方式:看图联想、联系生活。
9.让同学们根据刚刚学到的背诵方式背诵后面的几个节日。
10.点同学背诵7个节日,检测背诵结果。
11.完成知能p23页“我会想,我会连”,当堂核对。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范读、自由读、随机点读的方式对课文内容不断地重复记忆,达到流利朗读的目的。
采用看图联想、联系生活、反复朗读等背诵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学到背诵课文的方法。
完成知能练习,检测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利用卡片,学习生字】1.出示课文中的词语,生字标红并注音,请同学们齐读词语。
(边读边正音,强调“乞巧”)请几位同学读一遍,请他当小老师带读,其他同学跟他读。
2.课件出示会认字“传、统、贴、宵、巷、祭、舟、艾、堂、乞、巧、郎、饼、赏、菊”,同桌玩一玩“我来考考你”小游戏,随机抽取生字卡考考同桌有没有学会这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同桌互认的形式,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3.通过请同学到黑板上“送形声字回家”的游戏,检测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情况,对不明确的部分进行讲述。
(设计意图:对不明确的形声字进行个别突破,掌握形旁与字义的联系。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等13个生字,会写“贴”等9个字,会写“贴窗花”等9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雨纷纷、扫墓、踏青、中秋节、团圆、重阳节、敬老、登高。
2. 课文理解: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由来,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由来。
2.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2. 学具:田字格纸、字典、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传统节日的习俗,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2. 学习词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词语,引导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3.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由来。
4. 学习生字:利用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传统节日习俗,培养合作意识。
6. 情感教育:通过讲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传统节日2. 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清明节、雨纷纷、扫墓、踏青、中秋节、团圆、重阳节、敬老、登高3. 生字:传、统、贴、窗、花、炮、元、宵、节、灯、清、明、墓、重、阳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3遍。
2. 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了解其习俗和由来,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在学习生字词时,要注重学生书写的规范性和美观度。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收集有关冬至的传说、民俗,通过收集材料,真正理解“冬至大如年”的含义。
2.感受冬至节的喜庆,增强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3.让学生了解并认同冬至节,喜爱传统节日,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冬至的材料,传承节日文化,建立起对家乡浓厚的感情。
教学准备1.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与冬至有关的资料。
2.向老人询问民间流传的与冬至有关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自然引入。
1.背诵《节气歌》同学们,你们能背一背《二十四节气歌》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琅琅上口的节气歌不仅韵律优美,而且包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你知道它的含义吗?2.学生交流关于节气的信息。
预设: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
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冬至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后,就真正感受到了春天。
(这样将课前准备的信息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说冬至。
板书:冬至。
二、说冬至由来简介冬至的由来、俗称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冬至前是大雪冬至后是小寒,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所以被称为“活节”;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
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活动设计寒假将至,无意之中我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寒假到了,我们要过一个节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他们摇摇头。
我告诉他们是春节,对于春节现在的孩子知道的越来越少了,我想通过这节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以及一些风俗习惯,增强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加深对春节的认识。
活动目标1、认识新年、喜欢新年、盼望新年,发展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2、体会新年的气氛,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扮节日氛围。
3、知道新年是哪一天,了解新年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用完整话表述春节的故事。
2、制作礼物。
活动准备1、有关新年的ppt。
2、橡皮泥、彩纸、剪刀、胶水若干。
3、以往过新年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
将幼儿慢慢带入活动室。
(活动室内的窗户上贴满窗花,棚顶上挂满彩条,门上贴上春联、福字、活动是前方挂几挂鞭炮,放《过新年》的音乐)1、你看到了什么,跟我们平时的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2、想想这些东西在什么时候会看得到?3、看到这种场景,听到这个音乐你有什么感觉?二、基本部分。
1、讨论过年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小朋友每年都是怎样过春节的?2、出示ppt课件,帮助幼儿加深一步理解春节。
(1)春节的由来,知道我国人民善良与纯朴。
(2)春节的习俗,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及文化传统。
3、音乐游戏,放鞭炮。
(1)播放《恭喜发财》的音乐,教师将身体蜷缩并发出爆炸声展开。
(2)指导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4、春节趣事。
(1)教师出示自己过年时的一张照片向幼儿讲述自己过年时的趣事。
(2)指导幼儿说己照片中的内容及趣事(3)引导幼儿用完整话叙述春节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团圆)5、迎新年、送礼物。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一做。
(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工具盒,让小朋友们自己选择。
(2)幼儿可以用橡皮泥捏,也可用尖刀剪。
(3)提问:你想做一件什么样的礼物?(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第1课时的教案
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二、明晰目标,探究新知目标1.2一、识写生字活动1:1.看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传统元宵祭扫龙舟艾叶乞巧牛郎月饼敬老菊花转眼团圆热闹贴窗花大街小巷2.检查预习,认读词语(1)小老师领读(2)同桌互读(3)开火车读(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5)摘苹果游戏(6)形近字组词活动2: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思考问题:(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写了几个节日?(2)课文共讲了哪几个节日?(3)每个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填入表格中。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活动1:借助插图,梳理节日出现的顺序。
四、书写指导1.(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教师讲解笔画名称和笔顺,扩词。
(4)在田字格中范写,讲解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学生互相交流,老师重点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2.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活动1:1.生进行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识记词语2.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
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活动2:自由交流课文内容:(1)本文一共有8句话,共7个节日。
(2)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课文讲述,如春节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活动1:学生有时间线概念,能树立节日顺序指导与补救1: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教师补充: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指导与补救2:学生能够看出。
生能准确口头回答出填空题。
对于填错共有几句话的同学,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句号结束算一句话。
指导与补救1:学生能正确找出位置,教师可以适当板书每个节日的时间。
指导与补救3:街:“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舟、艾”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及端午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节图,播放春节歌曲)学生看图听歌,说节日名称,交流节日习俗。
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词。
(1)“传”,翘舌音,声母是“ch”,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识记:传—专—转。
(2)“统”,后鼻音,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纟+充=统。
(3)理解“传统”:你和家人每年都过哪些节日?你们是怎么过节的?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注音多读几遍。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赛认一认生字新词,交流识字方法。
3.检测预习成果。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①指名读,教师正音:“传、舟、赏”是翘舌音,“统、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乞、巧”二字均读三声,注意在语流中“乞”的变调;“巷、祭”易误读,借助拼音和词语读准确。
②多种形式朗读:开火车读、自由读、齐读、分小组比赛朗读。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4.指8名学生接力朗读课文,一人一句,检查读音是否准确。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贴、街、舟、艾”的结构及字的各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贴贝字旁的撇要写长,最后一笔是点,要收在竖中线左侧,避让“占”。
街左中右三个部分要写紧凑,注意穿插避让,左、中高,右边低。
舟笔顺是撇、撇、横折钩、点、横、点。
首笔撇从竖中线起笔,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横折钩均写长,横压横中线,两点上下对称。
艾草字头横平且长,撇、捺要写得舒展。
3.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作品,说说好在哪里,提出意见,学生再练写,同桌互评。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传、统”等生字,会写“贴、街”等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传统节日有哪些,各有什么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你们能通过关键词来猜出这个词语代表的是什么节日吗?(1)出示关键词。
放鞭炮,拿红包。
(春节)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吃月饼,赏月亮。
(中秋节)(2)师: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延续了几千年。
今天,我们来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随文识字,认识“传、统”。
(1)学生认读“传、统”,教师正音,强调读准多音字“传”。
(2)教师解释“传”字说明这些节日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一代代传下来的。
(3)与熟字组成词语识记“统”:统领、统一。
(4)提问:什么是“传统”呢?我国的“传统节日”又是指什么呢?“传统”是指世代相传或相沿已久并具有特点的。
中国人世世代代都在过的节日,就叫“传统节日”。
板块二初读感知,集中识字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圈出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汇报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读生字,检查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②学生交流不认识的生字,教师相机重点指导。
③教师领读,学生注意听字音、字调。
④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正音。
⑤指名学生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2.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1)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分小组交流、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
(3)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4)教师点评总结识记方法,强调“传、舟、赏”读翘舌音,“统、巷、堂、郎、饼、赏”是后鼻音韵母的字。
偏旁归类识记:传、贴、宵、艾、饼、赏、菊换偏旁识记:粘—贴、常—赏、消—宵、朗—郎减一减识记:察—祭、吃—乞、港—巷板块三指导书写,培养习惯1.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的结构。
2.学生分小组交流生字的特点,并讨论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传统节日第一课时优秀教案
识字2 传统节日(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理解“乞巧、大街小巷”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不同节日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难点:培养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重阳节)对,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和插茱萸的习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吧!(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传统鞭炮元宵祭扫龙舟艾香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贴窗花大街小巷(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注意读准翘舌音“传、舟、赏”,后鼻音“统、堂、饼、巷”,边音“郎”。
(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
2.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舟艾敬转团热闹(1)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贴—粘街—衔团—困(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舟”,第一个撇是斜撇,第二个撇要写成“竖撇”。
“艾”,撇捺都要写得舒展,上面横画一定要写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长点,撇捺交角稍微大点,这样字就写得美观。
“热”,下面四点排列要注意方向,第一点向左,第二、三、四点向右。
3.积累特殊词语。
含反义词:大街小巷悲喜交加黑白分明功败垂成4.结合文中插图,自主理解文意,对于仍然不能理解的字词作好标记。
师点拨:大街小巷:城镇里的街道、弄堂,泛指城市里的各处地方。
乞巧: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庭院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愿,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登高:本文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传统节日》教案 docx.
《传统节日》教案《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书写“传、统”等 15 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并书写 15 个生字,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节相关视频,询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是什么节日,引导学生说出春节。
2.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课文《传统节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如加一加、换一换、编儿歌等。
5.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街”“舟”“转”等字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它们的时间和习俗分别是什么?2.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答案。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列出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习俗。
(四)深入研读,理解课文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仔细阅读相关段落,说说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自己是怎么过这个节日的。
2.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春节的团圆、元宵节的热闹、清明节的缅怀等。
3.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1. 学生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2.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案第1篇】部编版《传统节日》公开课教案1《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舟”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花灯、清明节、龙舟、团员”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4、通过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15个字,会写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词语。
难点: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2、同学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课文,说一说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生讨论后个别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一)春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生:春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春节?找出来读一读。
3、课文中写了春节的那些习俗?贴窗帘、放鞭炮。
4、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习俗?你还知道春节有哪些习俗?拜年、吃饺子……(二)元宵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元宵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元宵节?找出来读一读。
3、人们在这个节日里在做什么?(看花灯)4、还有什么主要的民俗活动?(吃元宵、放烟花、小孩子挑灯笼)5、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的人非常多。
(三)清明节1、出示:清明节,生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2、清明节的活动是什么?(扫墓)3、老师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
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4、同学们参加过扫墓么?主要准备写什么?怎么做?(四)端午节1、出示一组,生说一说这是什么节日?(端午节)2、课文哪几句写了端午节?找出来读一读。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语文教案一、教材概述本教案基于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传统节日》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即将到来的春节以及春节习俗,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如春节、中秋节等,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
2.掌握节日相关的词汇,如春联、年糕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词汇量。
3.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明确春节与其他节日的关系和区别,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4.探讨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培养学生的手工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A. 课前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展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特点。
2.引导学生讨论春节和其他节日的区别和联系。
3.提问学生对春节的了解程度,调查学生春节的庆祝方式,热身教学气氛。
B. 导入新知1.通过朗读教材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几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领会每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引入春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简述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3.教师利用图片或实物等物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春节的习俗和特点。
C. 技能训练1.学习春节的相关词汇,如春联、年糕等,让学生模仿教师朗读并加深记忆。
2.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制作春联、年糕等相关物品,提高学生的实践掌握能力。
3.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春节歌曲和舞蹈,带领学生一起跟着音乐/舞蹈练习,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文化素养。
D. 知识拓展1.通过涉及春节的短文或小故事等材料,让学生了解春节后的各种习俗,如猜灯谜、包饺子等。
2.适度引导学生开展问答、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E.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春节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完成一篇对春节的感悟和思考心得体会的作文、制作一面自己的春联或年画等。
2.教师建议学生在家庭中多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并与家长讨论,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词汇量和文化素养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习得的技能是否可以有效应用于实际生活中?3.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是否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二下
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目、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过程与方法
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目、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素材】
1.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
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课件出示1)
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课件出示2)
1.要求:朗读感悟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
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点评。
2.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3)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课件出示4)
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
设计意图由古诗句来猜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朗读指导,为诵读本文,学生背诵本文打下了基础。
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敬老、踏秋、赏菊、登高
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
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
同学
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了
解有关传统节日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
的收获!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音节补充完整。
l x t t
郎巷堂统j x b t
菊宵饼贴
2. 认真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
1.ánɡànɡánɡǒnɡú iāo ǐnɡ iē
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