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6ce6b984de80d4d8d05a4f39.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作者:陆立冈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年第10期现有的物理知识,都是科学家经过不断地研究、实验总结而来的.每个物理概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呢?一、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理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每个物理概念都有它的发展历程,教师可以从这个过程入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上课之前,教师要结合本次的教学内容,搜集相关的背景和这一系列知识点的发展过程.这些物理学史,既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中间肯定会有出错的时候,会有很多崎岖的弯路.有些教师觉得没有必要把这些告诉学生,只要把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学生就够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认为物理研究是一帆风顺的,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不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求知精神.在利用“物理学史”导入新课时,教师要以客观的方式阐述相关的背景,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知识,体会到科学家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并从中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例如,在讲“物质的物理属性”时,教师可以以“爱迪生与白炽灯灯丝”的历史故事引入新课.在爱迪生之前,就有一些人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利用合适的材料作灯丝制作寿命更长的灯.这些人利用炭、石墨、白金、铂铱合金灯等耐热材料作灯丝,效果都不理想,都是只能用几分钟就被烧断了,而爱迪生也尝试了这些材料,也是以失败告终.1879年2月,T·W·斯旺公开展出了在真空玻璃泡内装有炭丝的电灯,爱迪生从中受到启发,同年10月21日,制作出用碳化沥青作灯丝的真空电灯,这个电灯持续工作了45小时.然而,爱迪生并不满足于这个结果,他认为电灯要想真的有所作用,应该要有更长的寿命.他又开始不断地尝试,运用了麻线、桃木、鱼线、头发等材料,他用过的纤维已经超过了6000种,电灯的寿命达到了300小时.最终认为铂金是最合适的材料.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渗透物理学史的时机和方法.在渗透物理学史时,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史的选择以及渗透的方法,以适合初中生,适合此次教学内容.如果选取的内容和教学无关,或者说难度过大,不仅对学生学习物理起不到帮助的作用,还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最终会适得其反.教师选取合适的内容以后,要进行二次加工,不能直接把历史搬到课堂上,要结合学生掌握的物理学史知识进行重构,在保证原事件准确性的基础上筛选对学生有所帮助的细节,运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展开讲解.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渗透此定律的发展简史.牛顿第一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然而在一开始的物理力学研究中,很多科学家不是这样认为的.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虽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但这是在物理力学中,第一次有人提出力和运动是有关系的.17世纪,伽利略提出这样的理论:假设物体沿光滑斜面落下,并沿着另一斜面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斜面倾角的影响仍将达到和原来同样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而已.虽然,伽利略的理论已经接近牛顿第一定律,但他的思想还是受制于亚里士多德.一直到1687年,牛顿在前辈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并且摆脱陈旧的观念,提出了现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三、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搜集物理学史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展开教学,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利用物理学史展开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些历史,主要还是以课本中的知识点为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搜集相关的物理学史,鼓励学生在课上和其他同学分享,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讲“宇宙探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和探索宇宙有关的物理事件.在课上,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成果.有的学生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宇宙的基本构造,而我们居住的地球只是微小的颗粒而已.‘日心说’是一个跨时代的学说,但是它有很多错误.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其实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也并非是引力的中心.他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的運行轨道是圆,其实是椭圆,做的并不是圆周运动.”教师指出:“虽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不完善的,但是他对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能使学生领悟科学家不断钻研的精神,明白物理概念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1a587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3.png)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规律的科学,它的发展历史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连。
而物理学史作为物理学的衍生学科,不仅对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和理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物理学史作为一门历史学科,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引入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艰辛探索和努力。
这样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物理学的学习中来。
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学史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
通过了解物理学史中不同科学家的实验和理论,学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各种物理概念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牛顿的力学理论,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和意义,进一步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追溯科学家的实验,了解并深入理解各个物理定律的实验基础,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的真谛。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物理学史中记录了许多科学家在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们创新和突破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事件,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学习物理学史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激励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科学精神,勇于追求真理。
四、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面结论: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学科知识面。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模式研究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96e2e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8.png)
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模式研究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格外重要。
而物理学史则是充实物理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从知识结构层面上看,物理学史以其较为系统地呈现物理学的发展脉络,让人从中感知到科学知识千变万化的历史痕迹;从教育手段层面来看,渗透物理学史元素进入物理教学中,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成为现代物理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旨在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模式研究。
一. 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有助于人才培养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
物理学历史故事、发明创造、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等元素,都是渗透物理教学中的历史元素;而物理史中的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则又是现代物理的精髓所在。
因此,渗透物理学史教育不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丰富多彩的物理故事,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启迪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态度、方法和思考方式,自然而然地趋于形成成熟的科学思维。
二. 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1. 突出物理学史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物理学史中,总是伴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波动光学到电动力学,科学方法的更新换代对物理学史的发展影响颇大。
因此,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史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中汲取科学精髓,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
2. 强调物理学史中的实验探究在物理学史的发展中,实验探究一直是推动物理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教师在渗透物理学史教育中,重点强调物理学史中实验的重要性和科学探究的意义,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热情。
3. 创设环境和情境,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渗透物理学史教育一方面需要教师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将科学史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则需要创设环境和情境,让学生参与主动学习。
这种参与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pdf
![初中物理教学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pdf](https://img.taocdn.com/s3/m/30a8ddb4b90d6c85ed3ac63a.png)
一、初中物理科学发展史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往往是集中在物理定律的应用、解题方法及考试的类型等以应试状态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因此,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成绩,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物理学这门课程在学习之初的萌发的认知。
学生在乏味和缺失的学习思维中,无法真正收获一门崭新的学科所带来的好奇心与学习的乐趣。
在此其中,学生没有能找到学好这门课程的更有效的方法,丧失了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求知和创新精神。
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心态,还间接地影响到学生无法充分地体会到“物理学”所赋予的真正乐趣和快乐[1]。
因此,如何诠释中学物理学的教学中对于物理科学发展史的有效引用,对于物理学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初中物理科学发展史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物理这门学科的形成和人类的发展史一样,有着妙趣横生而又蜿蜒曲折的发展进程。
每一个科学认知的背后都孕育着人类的智慧和对探索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因此,物理科学发展史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着本质性的必然。
(一)以丰富的形式与精短的内容提高吸引力。
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学的教学课堂中,其指向性较弱,即使学生对物理学有着一定的好奇心,但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一项科学定律的形成背后比较丰富的发现过程,或者是某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他自身的探索故事等一系列的问题上,教师们总是选择一带而过或是干脆略过。
这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也很难长时间维持其在课堂上的学习注意力。
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将囊括重点与难点的知识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生动而有趣的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故事相结合,教师将这部分内容或是以科学人物为主线或是以历史事件为纽带,运用现代教学中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再融入老师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妙趣横生的形式精彩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初中物理课程中关于《电流的磁效应》的章节中,教师可以先对电流和磁分别进行简单概述,接下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电流与磁放在一起会有怎样的物理反应。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的方法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cf953ed7c1cfad6195fa728.png)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渗透物理学史的方法作者:彭青华来源:《新课程·教师》2016年第02期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正确的教学思想必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来,科学的教学内容也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物理学史教育不能盲目灌输,那样很容易把物理学史教育变成说教,不能达到物理学史渗透的目的。
由于轻视学史教学,使目前科学学史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必须引导广大教师重视科学史教育,有计划地组织物理教师在实践中大力开展学史教育研究,深入分析教材内容,适当补充科学史料,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学科素质教育的目的。
以下是关于物理学史渗透的方法。
一、故事释疑法所谓故事释疑法,就是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对有疑问的物理过程进行解释的教学方法。
它是讲述法中的一种。
它不是平铺直叙的方式,讲究的是故事释疑的策略。
在课堂中教师如何运用物理学史进行生动的教学呢?我认为在物理学史教学中应从设疑开始,加以故事讲述进行教学。
巧妙设疑、留下悬念不仅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同时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
科学发明与创造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悬念、反问等设疑方法巧设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疑——释疑”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和利用物理学史素材,在课堂引入中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并思考提出来的问题。
这样比直接渗入物理学史的效果要好得多。
以欧姆定律为例: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物理)第二册中第十五章《恒定电流》讲述了欧姆定律,但是课本中直接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没有提到当时欧姆(G.S.Ohm,1789—1854)是如何得到这个公式的。
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个知识点,在此,有必要渗透物理学史进行教学。
[物理教学,物理学,作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
![[物理教学,物理学,作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009701b14e852459fb57ad.png)
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在中学的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能够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效的结合,进一步的增强其综合素质。
与此同时,在物理教学中加入物理学史的教育,能够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
一、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积极作用(一)突出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利用物理学史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物理研究史上伟大的发明家、哲学家所研究出的历史成果变成物理教学资源,丰富其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物理教育价值表现出多方面的教育功能:1.科学的教育功能。
物理学史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物理学科发展演变的资料,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着教材内容,将物理学史中的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的演变过程适当的通过多媒体软件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历史中物理学家们在物理实验中的思想过程和科学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案例中找寻其成功的经验。
通过教师的应用教学中发现,学生所掌握到的物理学史中的知识远比在书本中获得的物理知识更加的重要。
学生在物理学史的学习中,不断了解并掌握相关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在深入学习当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模式。
如学生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就这一问题围绕历史的发展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们的思考,进而便于开展物理学史的教育。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一系列的相关物理学史的研究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科学探究的真谛,了解到历史上的科学家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进行物理研究的,从而使学生改变了在传统式教学模式下养成的机械式学习,被动式思考的坏习惯,逐渐向主动式学习,灵活性思考方面转化[1]。
2.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功能。
物理学史的发展过程是人类在实践探索自然规律中智慧的合成。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渗透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3362de816fc700abb68fcf2.png)
学术争鸣·310·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渗透邓蛟龙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九中学摘要:教育水平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迅速提高,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而是“物理学史”的渗透。
在多媒体教学普遍存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视觉疲劳,对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乐趣不再关注。
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探寻一条更有效的教学道路。
“物理学史”的渗透教育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为现代物理教学课堂带来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物理学的发展史;必要性;教学手段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科的了解。
在实际情况中,其实兴趣的提高是由对一件事物的了解程度而发展的,是成就感引起的,因此,教师利用“物理学史”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知,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本文将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渗透策略。
1 初中物理科学发展史在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传统的物理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往往是物理定理、物理计算方式、解题过程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更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的认知基础。
我们知道许多学生对物理具有恐惧感,那么学生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呢?归根结底,其实是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不了解[1]。
许多学生的语文学科不用花费什么精力就可获得好成绩,这往往是因为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思维来进行思考,学生因为对物理学科不了解才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恐惧感。
因此,教师将“物理学史”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而言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恐惧感,还可以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c6c52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6.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探究【摘要】近年来,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都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物理学史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都是有帮助的。
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重要性,而且分析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同行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学史;教育探究教师对中学生开展关于物理学史的教学时,不能仅是使中学生粗略地明白物理基础知识的大概来源,而是要对他们的物理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加以掌握,从而使他们成为一名具有独立思考、研究方面的科学意识的人。
而在创新教育持续开展的进程中,随着自然科学历史逐渐深入到中学物理课程中去,教师也应充分运用关于自然科学历史的研究问题,使他们从自然科学历史上知道问题含义、研究途径,等等。
一、在中学物理课程中,渗透物理与历史教学的方法意义(1)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大部分中学生都会觉得物理学复习困难重重,重要原因就在于物理学基本规律的主要思想内容都较为抽象,与物理学知识点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关联。
为能够对物理学难的问题合理处理,提升学员的知识质量,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掌握物力。
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时间把世界物理学的发展历史讲述给学员们看,或者把几个世界知名物理学家身边出现的历史事情讲述给学员们看,历史中的名人会如何对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展开探索,从而使学员们对物理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让学员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掌握。
(2)促进学校形成严肃的科学态度和科研风气哥白尼通过数十年的天文学观察,终于完成了一篇巨著,也就是《天体运行论》,改变了托勒密的地心说,这是人类自然学科史上的一大改变。
而卡温蒂则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统计,终于把万有引力常量测出。
卡普勒先生通过大量的实验,终于得到了三大定理[1]。
这位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介绍上述事例,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要随意地拼凑数据。
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
![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f0b568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8.png)
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的作用研究一、概述物理学史是物理学发展的重要记录,它涵盖了物理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变革过程,以及物理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
物理学史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认识到物理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
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物理学史中充满了科学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挑战,他们通过不断的实验、观察和推理,逐步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这种科学思维方式和探究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史还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它记录了物理学家们的奋斗历程和成就,展现了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家们的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从而受到启发和激励,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和人文素养。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物理学史作为物理学发展的脉络和精髓,对于中学物理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物理学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和推理基础上的。
这种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物理学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新,物理学家们通过不断的观察、实验和推理,逐渐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
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作用
![物理学史对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2fd2814227916888486d737.png)
论文物理学史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作用杨建华物理学史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重要作用摘要: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真正地记载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历程,而且解释与分析了历程的形成背景与规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含科学家们的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因素。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以其学科内容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丰富的教育因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好的科学态度,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教书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效果显著关键字:物理教学物理学史素质教育正文:把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正越来越成为国际上物理教学改革的引人注目的课题。
物理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物理学史对提高物理教育水平的重要作用。
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探索通过引入物理学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尤其必要物理学史教育是通过传授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等多方面品质的过程。
物理学史教育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进而对发展中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学史的教育成功则更加明显。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诚然,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能进行完整的学史教育,只有从中选取很少部分内容。
尽管如此,它仍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会物理方法开阔物理思路通过知识教育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固然重要。
但是正像每一种物理方法都是其局限性样,这种进行物理方法教育的方法也存在着不足。
中学物理的绝大多数知识是已经建立起严密逻辑体系的经典物理学知识,教材无论如何刻意组织内容和教师无论怎样注意渗透方法,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涉及逻辑的方法,对于知觉、灵感、信念等非逻辑色彩的但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很难涉及到,而且考虑到教学效率问题,对于经典物理学的内容,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尽可能地简化知识的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feaa064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c.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物理学史教育作者:李金铭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20年第06期摘要:物理学史是研究人类对自然界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物理学史是物理教学的一大资源库,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它向着物质世界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探索物质世界及其运动的规律。
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学习,只有了解它发展的历史过程,才能更深刻地认识物理的与众不同,才会引导学生喜欢学习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加深学生对物理的理解,从物理学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学史;教学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6-072-1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学生对物理过程的了解,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继而导致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自然学生的学习效率或者学习水平都存在大幅度的降低,运用物理学史渗透入物理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点,也简易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对物理的知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物理学史引入物理教学中,是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一大突破。
一、正视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物理学有它的结果,当然也会有它相应的过程,而通过物理学史的引入,能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行为,因为历史是真实有效的一个过程,对学生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得学生在获得严谨的物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物理这门课程有着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学生只有了解了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才能更深刻地掌握它背后的意义,才能巩固学生的物理知识,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前人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拉近学生与物理学家的距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史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史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513eb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4f.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史教育物理学史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的必要性、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的必要性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程的历史,它记录了物理学各个分支的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和创新的历程。
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生可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是如何形成的,以及这些原理和方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这种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物理学史中的许多故事和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愿意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
通过了解物理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实验的背景,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和勇气,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此外,学习物理学史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教育的方法1.课堂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物理学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例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牛顿对万有引力和运动的定量描述等。
通过讲解这些故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增强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验背景和历史,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研究电流的磁效应时,教师可以介绍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3.课外阅读法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关于物理学史的书籍、文章等给学生阅读,例如《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的历史》等。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e577caa32d7375a51780c4.png)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作者:郭小花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4期郭小花(天水师范学院物信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摘要: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创新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
关键词:物理学史物理教学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2(a)-0191-0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以及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科。
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定理,都经历过一番自酝酿到产生,从萌芽到建立的辩证发展过程。
而现今我们大量的物理教科书上所展现出来的都是经过后人压缩、抽象、概括和总结之后的理论严密的概念和定律,完全掩盖了其发展的本来面目,这样做虽然使得物理学本身很成体系,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容易使他们把物理学家想象成为智慧超人的天才,产生科学研究不是一般人从事的错觉。
而物理学史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物理学概念和思想的发展和变革。
把物理学史渗透到物理教学中,通过科学家的成长道路,探索物理界奥秘的过程,以及他们在探索物理问题时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再现,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学的思维和方法,领悟科学家们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精神,建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形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的,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相应的编排和整合,掩盖了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探索者的观测、困惑、沉思、试探和创新的智慧,这一讲授方法很难使学生从物理学这一人类智慧的杰作中受到情感的激励,物理课常常让学生厌倦,不能发挥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想象力。
如果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物理学史料,以著名物理学家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懊丧,以重大物理学突破中的曲折与反复、分歧与争论、停滞与跃进,以有血有肉的历史描述,用一种具体生动的科学发现的历史参与感去感染学生,把知识的逻辑展开与认识的历史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把文化的传授和学习转化成历史文化创造者与今天文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以物理学家认识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物理世界,这会对学生产生心灵的强烈震撼,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渗透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754925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a.png)
课题研究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理论的产生或突破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现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文章调查并分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的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旨在促进中学物理教师以物理学史为载体,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物理学史作者简介:阿地力·吐尔逊,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物理教育教学;拜合提亚·吐尔逊,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李峰,新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
(新疆乌鲁木齐830054)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校级科研平台新型光源与微纳光学实验室资助“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电磁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JNUSYS2019B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20)32-0019-02物理学史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阿地力·吐尔逊拜合提亚·吐尔逊李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物理学史是物理学在历史进程中的发生、发展过程,记录着物理理论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世界观等内容。
物理学发展史很大程度上建立在物理实验发展史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物理学史开展物理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基于此,本文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教育现状出发,探讨有效的渗透策略。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教育现状本文针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学史的教育情况,选取了乌鲁木齐市某中学初三年级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主要关注他们对物理学史的了解情况,同时,对初中物理教材进行梳理,统计其中有关物理学史的内容。
浅谈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
![浅谈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de25000b14e852459fb5701.png)
浅谈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物理学史具有物理科学内容,历史科学方法的鲜明特色,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都有及其中重要的作用。
一、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物理学史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第一节课,就可以简单介绍物理学的起源,物理学与其他科学技术,物理学与社会进步等人类文明的关系,可以很快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科学方法陶行知先生曾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因此,教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宗旨。
在众多的物理学史中,有很多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体会。
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了亚里斯多德关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的错误观点。
他设计了“冲淡重力”的实验,即著名的斜面实验,在多次观察了从同一高度下落的轻重不同物体的下落情况,并结合数学演绎他大胆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他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观察——假设猜想——数学演绎——实验验证——修正推广。
伽利略实质上使用了把实验和逻辑(数学)结合起来的方法。
让学生掌握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
三、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可以诱发学生的科学思想一部物理学史就是一部物理先驱创造、发明的历史物理学家质疑、求变和科学思维方法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物理学家运用各种科学方法,攀登科学之颠的足迹,都可使学生受到形象、生动、具体的科学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史料,将有利于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让他们自觉地从同质信息中提升出新的见解或者从异质信息中发现新问题,进而有所突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
四、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精髓,主要包括:实事求是,怀疑一切既定权威;相信理性,追求知识,注重可操作程序;热爱真理,憎恶一切弄虚作假行为;遵循公正、普遍、创新等准则,科学精神重在求真务实,探究万物之理。
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6b2018175727a5e9856a6191.png)
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作者:张宏强来源:《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3年第11期物理学包含着两类知识体系,一是物理学研究成果即物理概念、规律,二是物理学探究过程即物理学史.物理学史是物理学与其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之间相互交流的产物,既包含丰富的物理内容,又包含科学的研究方法,还包含大量的科学探究过程的成败,是汇集多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起来的,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物理学史,给学生展示物理学发展中艰辛与曲折,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中的偶然与必然,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一、利用物理学史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物理学史中的科学家的小故事或相关的背景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进行光学中光的色散等实验,对于实验现象学生很感兴趣,但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进行小车滑行距离与阻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学生会觉得无趣.这时教师可以用伽利略的惯性原理导入新课,伽利略在学习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过程中,怀疑古人的知识,用自己设计的大量斜面实验推翻原有结论,得出当一个物体在水平平面上运动,不受任何阻碍的话,它的运动是匀速的.伽利略为近代物理学做出了卓越贡献.经典力学为什么会成为牛顿第一定律呢?学生会拿伽利略惯性原理和牛顿第一定律作比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物理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讲授物理概念、方法时,能说出它们的来源、历史演变过程等,会增加学生的兴趣.如教学“电流的磁场”时,教师精心备课,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奥斯特如何在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电流磁场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二、利用物理学史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物理学先贤们的献身精神、严谨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多物理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令我们感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物理学史引导学生感受前人的科学态度,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教学“从粒子到宇宙”章节时,教师要介绍布鲁诺因为坚持日心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伽利略宣传日心说被教会终身监禁,居里夫妇为了研究放射性物质做出了巨大牺牲等故事,学生都为之感动,自然提高了科学态度.对初中生来说,物理实验中往往追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实验数据,这种态度不是我们倡导的.做“研究水的沸腾”实验前,可以给学生介绍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万分之一的差距也不放过,查阅大量资料后最终发现了惰性气体,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时,遇到问题可能会丧失自信心,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奥斯特探究电流的磁场时,经历了多次失败,最后在失败中获得启示,他的成功源于他的坚强意志与探究精神.三、利用物理学史加深知识理解,走近物理学家初中生对许多物理概念已有一定认识,一些学生是通过阅读了解的,一些学生是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总结出来的,这些概念很多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但这些概念形成后又很难消除,对学习新知识有着重要影响.如教学“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学生大都是认为运动是由力产生的,很多实验都无法扭转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以给学生介绍“力和运动的关系”发展史,涉及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等,拉近学生与物理学家的距离,深刻体会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材中涉及到电磁波和核物理等现代物理学知识,内容繁多,详细讲解时间不够,照本宣科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教学这些章节时教师可以打破章节顺序安排,给学生讲授爱因斯坦、麦克斯韦等伟人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些现代物理学知识,然后留下作业,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四、利用物理学史料教学,引导学生获取物理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知识是学无止境的,知识还在不断地更新,一味的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如教学电磁感应现象时,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学史料教学生学习.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错失良机的故事.为了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他把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放入磁场中,导线通过放在另一个房间里的电流计.把导体放入磁场后,他立即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计,看看指针是否发生变化,然后取出导体,再到房间里观察电流计,在跑的过程中他与电磁感应现象失之交臂.而物理学家法拉第不相信现有的结论,凡是能做的实验他都要亲自做,用不同于传统的方法研究电磁学,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得出了结论.五、利用物理学史料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是前进的动力,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物理学史中很多概念、定律等的发现,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物理学史教学,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如荷兰眼镜匠利佩希不经意间发现了第一架望远镜,这一发现迅速得到了传播.伽利略得知这一消息后,开始制作望远镜,并拿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发现了月亮上的火山口等,这些发现为后来的哥白尼日心说提供了证据.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史料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物理学史蕴涵着丰富的资源,渗透到物理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2def5800f78a6529647d531a.png)
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物理教学中适时渗透物理学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科学问题的精神和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只要我们真正使物理学史和新教材有机结合,必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物理学史、新课程物理学史是一门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介绍了前人或物理学家对一些问题的观点、猜想等,再现了他们研究问题的过程或方法。
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践,就如何使物理学史教学与当前新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欣赏物理学史。
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史是美的,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适时地穿插物理学史教学,切不可照本宣科,而应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欣赏物理学史之美,热爱物理,热爱生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例如,笔者在执教《人眼看不见的光》(苏科版初二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时,先利用三棱对换幻灯机发出的强光进行折射,演示“人造彩虹”实验,学生看后十分新奇,兴趣浓厚,求知欲大增。
接着让学生自习,了解“光谱”的概念,并进行适量的习题训练。
二、寻找物理学史,培养钻研精神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一门科学,在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随时寻找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物理学史,可以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如笔者进行苏科版新教材《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的教学后,留给学生的作业是让学生上网寻找与伏打和“伏打”电池相关的内容并在第二天的物理课上进行交流讨论,这使学生知道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从1765年开始如何不懈地研究静电实验,并于1775年发明了起电盘,1787年发明了麦秸静电计,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伏打电池等,并且通过许多动物电实验,否定了博洛亚大学的解剖学家和生物学家伽伐尼有关生物电存在的理论。
通过对这些物理史实的学习,使学生对伏打有了深刻的了解。
浅谈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1cdf3defd0a79563c1e7276.png)
浅谈物理学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姜芳(山东省昌邑市柳疃初级中学)【摘要】物理学史是描述物理学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不仅拥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理论,还包含了物理学家探究过程的成败案例,对于初中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向初中生渗透物理学史,吸引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初中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物理学史初中物理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物理学史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一种富有成效的辅助手段,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融入物理学史,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物理素养,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
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基本科学观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物理学史中去汲取营养。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作用(一)激发学习兴趣,理解专业知识根据物理学的发展,可将其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物理学知识,另一部分是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是物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初中生构建物理知识体系做出贡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现状,形成高效、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物理专业知识,形成物理素养。
比如,讲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学习平衡力等知识的基础。
但是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很吃力,所以如果能够引入这段历史,则学生可以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
我告诉学生:牛顿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用他欧氏几何的理论建构精神,建立起了他的运动定律体系,巩固了笛卡尔关于自然界一切物体本性和自然运动的认知,并进一步创造了科学的“力”的概念,牛顿的贡献是将天上地下的物体统一了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摘要:新课标要求物理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同时素质教育又要求课堂教学既要讲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因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内容很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学史;促进作用;如何把握
物理学作为一种文化,不仅是整个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对于教授物理的教师和学习物理的学生来说,物理学史更是必须了解的篇章。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促进作用。
一、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对大多数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非常有趣,而且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比较容易。
但是当学习内容进入力学后期和电学时,往往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物理课堂越来越枯燥,需要推理和计算的越来越多,而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也越来越少。
例如:在进行光学光的色散等实验时,实验现象明显,学生非常感兴趣,但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探究小车滑行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实验时,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这时候,我利用伽利略的故事去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到伽利略在学习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过程中,对古人的知识产生了怀疑,进而自己设计实验推翻原有的结论,为近代物理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学生在听伽利略的故事时,又跃跃欲试地补充了他们所知道的一些伽利略的故
事,例如:有关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实验。
这样的课堂引入虽然比普通的引入方法花时较多,但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推翻自己原来错误知识的兴趣,在后面的实验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课后也有很多学生专门查找资料,向我询问经典力学的建立过程,教学效果非常好。
课堂授课时,那些知识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比较受学生欢迎。
如果教师在教授一些常见的物理概念、理论和方法时,能够指出它们的来源、典故及历史演变过程,学生将会兴趣盎然。
如:在讲解“电流的磁场”一节内容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了奥斯特在1820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电流周围有磁场的故事,又介绍了奥斯特实验在当时物理学界引起的轰动以及对现代电磁学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巨大的兴趣,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很多学生都有兴趣进一步认真地学习物理。
二、感受前人的科学态度。
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
物理学先贤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许多物理学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如:在讲授“从粒子到宇宙”的章节时,我始终贯穿着介绍人类对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特别是当介绍到布鲁诺为了坚持日心说而献出生命,伽利略为了宣传日心说被教会终身监禁,居里夫人为了研究放射性物质而作出巨大的牺牲等等物理学家的故事时,学生无不为这些物理学家
的事迹而感动,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科学态度得到了提升。
初中生刚刚学习物理,对物理实验往往只追求正确的结果而不在乎过程,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学生,自信心较差,物理实验中遇到问题后不找问题所在,而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实验数据和结论,这种近似于急功近利的态度并不是我们物理教师期望的。
在进行初中物理第一个测量性分组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之前,我先向学生介绍了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雷利测定氮气的密度时,不放过万分之一的差距,查阅一百多年前卡文迪许的资料,仔细研究,最终发现了惰性气体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实验中一定要保证实验数据的客观真实,珍惜自己的实验数据,敢于思考,然后再进行分组实验预习。
在第二天的实验中,学生非常认真,实验中弄虚作假的现象也几乎没有了。
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拉近学生与物理学家的距离
通过教学,我发现初中学生对许多物理概念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有的是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的,有的是平时的生活中所总结的,这些概念中有很多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
这些错误的概念往往叉根深蒂固,很难移除,对课堂教授新的知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讲授“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学生总认为力产生了运动,在讲课过程中,我介绍了物理学史上“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
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拉近了学生和物理学家的距离,让他们也像伽利略、牛顿那样质疑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结论,从而加深对此概念的理
解,课堂巩固率也比较高。
初中物理教材的最后几章介绍了电磁波和核物理等现代物理学
知识,这些章节的内容较多,又不能详细介绍,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又会觉得课堂索然无味。
因此,我在讲授这些章节时,打乱了章节的安排,从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两位伟人的故事人手,又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和经典物理学的“危机”,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现代物理学的一些知识,然后再去布置阅读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堂讲解,既较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保持了对物理课堂的浓厚兴趣。
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课堂教学和对学生教育的统一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和成绩。
往往学的时候感兴趣,考试的时候会做题,但是学生不是考试的工具,新课标提出学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时地穿插一些物理学史的内容,例如:中国古代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欧洲经典物理学的建立、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等等,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
也了解了物理知识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对学好物理去改造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品德教育应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物理学史料中有很多品德教育素材,因此,将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物理学史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
例如:笔者
向学生介绍了布鲁诺为追求真理而献身;居里夫人命名新元素为“钋”以纪念祖国;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做“风筝实验”。
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对学生有特殊的感染力,因此教育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