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一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练习(附练习题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人民版)练习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3.商鞅一人多姓。

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C.等级制 D.世袭制5.“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左传》的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周王室强大 B.郑伯不畏周王C.分封制瓦解 D.诸侯之间不和6.根据《孟子》、《管子》的说法,天子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不满五十里的便是附庸。

这说明分封制度( )A.是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B.是“礼制”的表现形式C.扩大了商朝的统治疆域D.便于实行按亩纳税7.《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8.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 )A.世官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9.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卷(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90分钟100分)第I卷(25小题,50分)1.“夏启篡位从制度上确认了贵族家族世代垄断首领职位的特权,这无疑是对氏族民主传统最严重的冲击……标志着王权的第一次胜利”。

材料中的“第一次胜利”是指BA.确立了传位于贤能人的禅让制B.开启了王位家族世袭的传统C.最早确立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D.建立了王权专制的政治制度2.《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也记载了商代统治者的说法:商的祖先“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

材料实质上反映出B A. 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 商代的王权和神权相结合C. 商王的祖先从事养禽业D. 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3.分封制“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开发边远地区。

为实现材料中的“有机结合”,周代最初分封时CA.主要对商朝的后代进行分封B.首先分封对周朝有功的大臣C.将同姓宗族作为分封的主体D.承认地方部落首领的既有权力4.在西周还处于部落时期,古公少子季历继承了王位,而嫡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出奔长江三角洲,后来建立了吴国。

季历传位于嫡长子姬昌(周文王),姬昌又传位于嫡长子姬发(周武王)。

这一记载从一个侧面说明CA.西周常因王位继承引发政局动荡B.王位世袭制自西周开始正式形成C.西周逐步建立起嫡长子继承制D.西周时期中原逐步出现分封制5.据历史记载,西周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地区华夏族文化,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狄、戎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

这反映出分封制AA.推动了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B.使周边少数民族汉化C.加快了诸侯国的社会发展进程D.使中原周边少数民族消亡6.“西周时期的‘裂土封建’,是采取了宗族殖民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以王室子弟为主体的,由其垄断政治权力和社会资源的“家天下”。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18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

这说明宋代()A.加强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C.强化了君主专制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2.战国时期韩宣王置三川郡,以境内有河、雒、伊三川而得名。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丞相李斯长男李由为三川守,守荥阳,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弗能下。

当时的李由()A.虽由中央政府任命但有一定的自治权B.是郡的行政长官但无权任免所辖县区的县令C.在获得官职的同时也得到国家的封地D.享有世袭的职权但必须完全听命于中央政府3.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4.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

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中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一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六部C.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分工明确、抑制了皇权,并且降低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减少决策失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1 / 10。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1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综合测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起来,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2.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西周宗法制度的精神。

其中的“天”是指( )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 B.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3、《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是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的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 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郡县制度B.官僚制度C. 皇帝制度D.朝议制度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南海郡相当于他的封地7.著名学者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二试卷

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必修一专题一二)(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1.图1为大禹像。

“禹铸九鼎”和“禹开九州”的古史传说,实际反映了A.禅让制的结束B.夏朝的建立C.商朝的发展D.西周的强盛2.周王分封的诸侯,不包括图1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3. 图2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 B.地域C.宗教 D.血缘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图2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5.《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丧葬费、“告饥”、“求车”。

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行同伦8.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①建立了秦朝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的推行A.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10.《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1.元朝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尚书台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宣慰司12.“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人民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必修一模块考试专题一练习、选择题1•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2.右图反映的是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A.财产B.地域C.某某D.血缘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B.礼乐制度C.嫡长子继承制D.世卿世禄制4•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5.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指他A.继承了秦国王位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统一天下D.修建万里长城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执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8.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统治区域的大小B.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与中央政府的关系10.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1.唐太宗时期若要治理黄河,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一门下省一中书省一工部C.门下省一尚书省一中书省一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一尚书省一工部12.《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代实行A.郡县制B.三省制C.行省制D.三司制1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1【含点拔解析】

07-11年高考历史真题汇编:必修一 专题1【含点拔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2小题)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 .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答案】A【点拨】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并且能了解时代背景,唐朝高宗时期门阀和士族都已经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再是政府的主要问题,所以可以排除BD。

至于C项与题干无关,故而选A。

2.(2008年上海高考21题)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C【点拨】科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史实有问题。

另外,材料中对科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

答案选C项。

3.(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0题)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测试题

高一历史周检测(一)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2分,共56分)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北、河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2.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

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政,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B.井田制度C.宗法制度D.礼乐制度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是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4.“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5.商鞅一人多姓。

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

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其中“商”姓来源于A.自然的崇拜B.所在地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的是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起义无关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7.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8.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9.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0.诗人左思在《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单元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单元练习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1.(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2.(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3.(2011年江苏高考4题)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2011年江苏高考4题)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9题)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7.“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

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专题一

宗法制对中国人的影响包括尊祖敬宗、重视亲情等传 统观念与修家谱、祭祀祖先等传统习俗
C
与题无关
郡县制在秦朝全面确立与推广,主要是为了管理地 方,跟“认祖归宗”内容无关
与题无关 察举制是汉朝选拔官员的制度,跟“认祖归宗”内容
D
无关
命题趋向——挖掘命题新视角,考查主干知识
[典例2] (2012·潮州期末)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
帝”,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
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而且其并不仅仅
满足于作人间最高统者,还要将自己的
权威罩上神的光环。A项说法错误;B、D
两项可体现,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
[经典习题备选]
1.(2012·浙江高考)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
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
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 分
和巩固的需要,“民族矛盾尖锐”显然错误,排除②;秦朝以
法为教,以吏为师,刑罚严酷,③正确;秦朝实行土地私有制,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④正确。
答案:D
4.(2011·上海高考)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
“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
解析:本题考查商朝时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商朝实行
国国
腊马
古 封 列强入侵 封建制度 新 政 转 新 外 新 的 的
代建
中 治折 中交时 民 法
早社 期会
反侵略
民主革命
国 初
建和 设新
国关期 初系的
主 政

政政 治 治 维护国 抗 制 制 家主权 日 度 度 的斗争 战

历史必修一: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含答案)

历史必修一: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专题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文中的“大道”是指( )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 D.①②【解析】材料指的是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实行公有制和禅让制,故选A项。

【答案】 A2.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对该图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解析】本题考查历史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显示的是周朝政治体制,因而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B两项所述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权力高度集中有违史实,D项所述的勤政爱民无法找到材料依据。

故选C。

【答案】 C3.《国学》杂志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的嫡庶权益分配,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C.世官制度 D.丞相制度【解析】由“严格嫡庶权益分配”即可知涉及的制度强调血缘亲疏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备选项只有丞相制度不看重这一点,故选D。

【答案】 D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具有迷惑性,经济发展并不是维系分封制的关键,反而最终导致分封制的瓦解,排除;B项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并没有集权地位,也可排除;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崩溃,D项错误。

最新高考历史真题精编必修一专题1及答案

最新高考历史真题精编必修一专题1及答案

高考真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2小题)1.(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

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

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答案】A【点拨】关键是解材料的意思并且能了解时代背景,唐朝高宗时期门阀和士族都已经遭到沉重的打击,不再是政府的主要问题,所以可以排除BD。

至于项与题干无关,故而选A。

2.(2008年上海高考21题)有友发表帖子讨论举制时说:“自秦以,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子彻夜秉读。

然举追求功禄,令子神经麻木,岂真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举制是片面的关于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答案】【点拨】举制最早是在隋朝设立的,八股取士是明朝才开始的,所以材料中关于举制的史实有问题。

另外,材料中对举制的评价也有问题,只看到了它的消极方面,没有看到它在历史上的积极方面。

答案选项。

3.(2007年高考广东文强化训练强化训练20题)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政治和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答案】A【点拨】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削弱地方的实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选A。

4.(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3题)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举制的推行【答案】D【点拨】本题以唐朝举制为切入点,考查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分析解能力,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规律①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②选拔方式从推荐到考试,渐趋严密;③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④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统治的积极作用,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小红霞2011年11月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教师版)1

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小红霞2011年11月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教师版)1

2011年11月份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2小题,共0分)1.(2011年11月福建四地六校1题)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答案】D【点拨】【结束】2.(2011年11月河北省质检1题)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答案】B【点拨】【结束】3.(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16题)下列中枢机构的出现排序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答案】B【点拨】【结束】4.(2011年11月德州期中30题)在中国古代史上,经常出现地方分裂或者叛乱的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②主要原因是其统治政策的失误导致中央弱地方强;③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④给我们的启示是地方政权不宜过大,必须保持中央政令的畅通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点拨】【结束】5.(2011年11月北京海淀区期中5题)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答案】A【点拨】【结束】6.(2011年10月淄博一中检测1题)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练习题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练习题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练习题在历史学习中,专题一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

下面是一些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的练习题,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题目一:请简述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题目二:请列举商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统治形式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题目三:请解释殷墟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性。

殷墟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殷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商代社会的组织形式、文化特点和生活状况。

题目四:请分析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题目五:请解释西周时期封建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制度形态,其含义和作用对于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组织形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题目六:请比较商周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商周两代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对于理解古代中国发展的差异和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题目七:请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分裂和文化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题目八:请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这一制度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分裂和国家制度的演变。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的内容。

希望这些练习题对你的历史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每课名题2)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每课名题2)

【历史】必修一专题一: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每课名题2)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共46小题,共0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 •“周公……立七^一国”B •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D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3•西周时期,统治者极力推行的宗法制()A •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B •以血缘排斥政治关系C•削弱了世卿世禄特权 D •便于选拔、考核官吏4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 大哥B.二哥C.三哥D.四哥5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耕牛6・“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7•《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

”这反映了当时()A. 周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其中可以说明统治者非常()A. 重视宗法关系B. 迷信无知C. 重视礼仪规范D. 任人唯亲9. 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浙江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精细练习含答案

浙江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精细练习含答案

1.《吕氏春秋》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A.嫡长子继承制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3.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

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郡县制 B.分封制C.君主专制D.宗法制4.“瑞邑(今江西瑞金)每姓必建立祠堂,以安先祖。

每祠必公置产业,以供祭祀,名曰‘公堂’。

其公堂,合族公举一二人司其出入,四时祭祀外,有盈余则惠及族之鳏寡孤独,量给养赡。

子姓有登科甲入乡校者给予花红赴试,助以资斧。

”这种现象说明当地①宗法观念盛行②同族之间形成了相互帮助的传统③族产是属于村落居民的公共财产④宗族制度对稳定村落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7.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8.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把渭河比做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做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

高中历史知识填空题(必修一专题一)

高中历史知识填空题(必修一专题一)

历史选考知识填空题01(必修一专题一)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

2.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分为、、三类),诸侯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

3.秦统一后,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与分封制相比较,郡县制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
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建立,是
的重要环节,也是的重要标志。

另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

4.唐代,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其中中书省负责,门下省负责,尚书省负责),三省之间既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又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决策失误,也弥补了的缺陷。

另外,还在设政事堂,作为三省长官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

5.北宋,中央机构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是(也称政事堂)的长官,名称为,设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分割宰相的军政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

6.元代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行使权力,重大的民政事务必须上报,军政要务则呈报;没有来自中央的召旨,行省官员既不能,也不得;行省官员还要,;另外,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中央派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用等形式加以控制。

7.明代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然而它始终,始终,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因此不是相权。

8.清朝年间,始设军机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其,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又因,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也更为明显。

9.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其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练习 必修一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练习 必修一 专题一 第一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备考加速度-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年高考历史备考一轮复习知识点强化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共20题1.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2.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3.周幽王被杀后,褒姒所生之子伯服逃到晋国,晋欲拥立伯服,但绝大部分诸侯支持申后所生的前太子宜臼,晋侯最后杀死了伯服。

这反映出当时A.天子地位一落千丈B.守法血缘关系衰落C.正统观念仍受重视D.分封秩序遭到破坏4.《周礼》载,太宰居辅弼天子的要职,主持监察。

监察事务实际由小宰主持。

该系统中的宰夫、宫正、大史、小司寇等也兼有监察的职权。

材料表明西周A.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B.监察体系已基本完善C.监察职能分布很广泛D.监察制度未真正建立5.成语“黎民百姓”今指普通老百姓。

但“百姓”原指贵族阶级,后来随着“百姓”地位的降低,才和“黎民”一起成为一般平民的统称。

以下关于“百姓”词义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A.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东周时期,反映了土地私有制产生,宗法制遭到破坏B.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隋唐时期,反映了世家大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推行C.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两宋时期,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级的扩大D.词义变化最早发生在近代以后,反映了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6.电视剧《红楼梦》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C.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D.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7.据《史记》载: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打算封禅,齐相管仲用其他理由多次阻止无效,最后以没有天降祥瑞为由计齐桓公打消了封禅计划。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及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A.增强了民族意识B.__了封建帝制C.确立了共和政体D.实现了民族独立7、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检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检测试

1.“宗,尊祖庙也”,这句话说明宗法制度中的“宗”原本指的是宗庙。

因此,宗法制度以血缘家族为纽带,而不是其他选项所述的纽带。

2.在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制,并以神权与王权结合来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因此,选项B“①②④”是正确的。

3.商王朝的政治决策都通过占卜进行,这说明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4.___问鼎的典故反映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秦朝确立的皇度的特点有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
方的形式,以及皇帝集行政权、司法权与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因此,选项D“①②③④”是正确的。

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___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反映出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___。

8.该机构是军机处,因为它不设专官,其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

9.建章立制是一种强化中央对地方关系的制度,例如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现代西方的宪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周测命题人:A级部历史组1.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2.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规模较大,工程坚固,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又能水淹对方。

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

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A.修筑长城 B.开凿灵渠 C.北击匈奴 D.秦扫灭六国3.《华阳国志• 蜀志》中记载“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指汉水)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

据此判断在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A.楚国是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秦统一前郡县制已经推行D.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个太尉4.2006年,商代“子龙鼎”等四件珍贵文物入藏国家博物馆。

“子龙鼎”是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也是最早的带有“龙”字铭文的青铜器。

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 A.“子龙鼎”是先秦时期形体最大的青铜器B.商代青铜器上已出现大量可辨认的甲骨文C.国家重视文物保护,抢救流散海外的珍贵文物D.在商周青铜器中“子龙鼎”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5.进步思想家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又创立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创立一个的“世界”不包括A.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统一了文字 D.建立起了一整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7.“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8.下列有关西周时期“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维护着政治的安定B.保证了社会的和谐C.是西周文化的主框架 D.具有历史的偶然性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史记》的记载B.学者的研究论著C.秦简的记载D.民间的传说10.秦朝在北方构建的有效国防体系除直道、长城外,还包括A.蒙恬率领的边防军B.西南夷的“五尺道”C.屠睢对岭南的征讨D.史禄主持开凿的灵渠11.下列有关秦朝“朝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成为皇帝决策的依据B.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秦始皇晚年遭到破坏D.具有现代的民主色彩12.下列对李斯“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②国家政治从属于皇帝一人③汉代以后不再适应社会需要④说明皇帝具有天下独尊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下列有关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监察为主要职能B.开始于汉武帝时期C.属于地方行政区划D.分为13个主要监察区14.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A.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B.淡化了“国”和“家”的结合C.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D.废除了“世卿世禄”的特权15.长孙无忌等人奉命修撰的《唐律疏议》曰:“立嫡者本拟承袭。

嫡妻之长子为嫡子。

不依此立,是名违法,合徒一年。

‘即嫡妻年五十以上无子者’,谓妇人年五十以上不复乳育,故许立庶子为嫡,皆先立长,不立长者亦徒一年’。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宗法制度开始受到法律保护B.唐代宗法观念基本源于周制C.庶出子弟不可能获得继承权D.唐代在地方仍然实行分封制16、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

由该资料可以推论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7、《史记集解》中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万民莫敢用之”。

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18、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9、秦阳陵虎符,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_____,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上文“右在”后面的空缺部分应是A.皇帝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20、“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21、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①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实行分封制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22、“秦汉帝国的结构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郡县制度C.官僚制度D.朝议制度23、秦始皇时期,在广东设置了南海郡,南海郡守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24、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这一做法A.造成地方势力威胁中央统治B.为后世完善地方行政提供经验C.加强了皇帝的君主专制权力D..正确吸取前朝灭亡的历史教训25.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26.汉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也向王国派遣丞相,这一做法A.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B.事实上强化了中央集权C.加强了诸侯王对封地的管理 D.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27. 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A. 实行刺史制度B.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C. 实行中外朝制度D. 颁布“推恩令”2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29.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

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③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④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0.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趾、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仓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赋税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尽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悉怨,溃而叛之。

(1)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担负着哪些职能?(6分)(2)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有什么特点?(6分)(3)据上述材料回答:《秦律》的实质和作用是什么?(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