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合集下载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精选版
3
学小 习学
儿 童 的
第一节
学习(狭义)实质:p253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 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 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
精选版
4
一、小学生与婴、幼儿学习的比较儿童按照自身的大纲来学

教学要求对儿童来说开始
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又有待完善。 4 年级:辩证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4、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如在不同对象、学 科和教材上。
精选版
16
二、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p273) 小学儿童知识经验有限,他们只能利用某些
已经理解了的事物的特征或属性进行概括,而 不能充分利用某一概念的所有特征或属性
2、有意识引起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及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学习动 机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精选版
8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p258)
热爱学习,对学习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学习的必 要条件。但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一些儿童喜欢上学,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被 学习之外的一些活动吸引。
精选版
6
2、小学阶段主导学习动机
1)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得到表扬
2)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光
小学阶段儿童不善于将学习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学习动机直接与学习活动联系在一起。其中低年 级以第一类为主。
精选版
7
•教育提示:
1、教育过程中应大量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 定期考察、适度竞争等教育方式,激发其学习动 机。
以数概括能力的发展为例
精选版
17
➢数概括能力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ppt课件



10


3、师生关系
小学儿童对教师的态度——绝对的权威 教师的期望——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教师。为了奖励你 们,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记住,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 高。”校长再三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请叫我小学生
—————6-12岁儿童心理发

1
大纲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 1、学生学习的特点 2、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3、赏识有方法,激励有策略 4、孩子不去上学怎么办?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1、小学儿童思维灵活性的发展 2、小学儿童思维独创性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1、与父母的关系有三个变化 2、同伴交往 3、师生关系 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2、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11
四、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
1、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 行为的能力(从“他律”过渡到“自律”) 道德概念发展:自己>社会>他人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显著 的地位 2、小学儿童道德动机的发展 由服从向独立发展,虽然高年级以自觉道德动机占主导地 位,但仍离不开对成人指令的服从。 由具体、近景向抽象、远景发展,虽然高年级以社会需要 作为道德动机的基础,但有具体形象性。
7
三、小学儿童的社会性交往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ppt课件
❖ 一些研究指出,一个儿童能否和其他儿童友 好相处,外部因素(相貌、姓名等)固然是一 个影响因素,但更为主要的是儿童的内在因 素,即儿童的社会能力。
53
(二) 父母与儿童的关系
❖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通过几种社会化心理 机制对儿童施加影响: 教导 强化 榜样 慰藉 除此之外,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家庭 教育气氛等,也对儿童的人格产生着影响。
❖ 广义的学习(1earning),是指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 化的过程。
❖ 狭义的学习(study),它是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 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也是一种有目 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 活动,更是一种社会的义务。
6
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
❖ 第二种,为履行学校群体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学校群体争 光而学习。
❖ 第三种,奋发读书。为履行学校群体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 学校群体争光而学习。为个人前途、理想,为升学,甚至为 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 第四种,为国家、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意义等而勤奋学习。
13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 1.学习兴趣的深化 ❖ 2.学习兴趣的分化 ❖ 3.学习兴趣的抽象化 ❖ 4.学习兴趣的专门化 ❖ 5.学习兴趣的广泛化
23
一、道德的发展
❖ (一) 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规范的能力
小学时期学生逐步开始形成系统的道 德认识以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是, 这种系统的道德认识带有很大的依附性, 缺乏原则性。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ppt

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 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概 括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年级的高低以及 不同智力活动而变化。在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思维 中具体形象成分多些,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思维 中的抽象概括成分逐渐增多,但思维活动仍具有 很大的具体形象性。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 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仍然具有 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皮亚杰)
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 思维具有易变性 思维具有可逆性 能解决守恒问题、能认识和采纳他人观点 初步掌握了逻辑思维,出现了对具体事物进行
群集运算的能力
群集运算的五个指标
1、组合性:群中的两个运算可以组合而产生同一群的一 个新运算。
详见P284林崇德的研究
四 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男人+女人=人类,植物+动物=生物 2、可逆性:每一运算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运算。 A+B=C,C-B=A 3、结合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几个运算获得相同的
结果。 (A+B)+C=A+(B+C) 4、同一性:任何运算都有一逆运算能与之组合而产生
“零运算”。 +A-A=0 5、重复性:质的重复,性质不变。 A+A=A,人类+人类=人类
例如,关于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研究发现,7-8 岁儿童能够理解左右关系的转化性,8-10岁儿 童已理解左右关系的依赖性,10-11岁基本能理 解左右关系概念的辨证属性。这说明,7-8岁, 儿童的辨证思维已开始萌芽,10-11岁已经能够 进行初步的辨证思维。
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 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专升本知识汇总: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童年期是指个体6、7岁到12、13岁的阶段,也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童年期儿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案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其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详尽运算性,是从详尽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逐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重视伙伴关系。

与此同时,留意以同伴的评价为依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的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

成人与儿童简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简易融洽,言与行、动机与行为比较一致,个性、社会性和品德易于培养。

⑷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

⑸记忆策略的运用: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策略,多为5岁以前的儿童;过渡阶段,大凡为5—7岁儿童,其特点是自己不能主动运用策略,但经过诱导可以运用;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记忆策略安定发展。

小学儿童采用的几种主要策略包括:①复述(背诵);②组织:包括归类和系列化。

③精致加工策略。

2、概括能力和概念的发展⑴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逐渐从对事物外部的感性特点的概括,越来越多地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

小学儿童时期,儿童概括水平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

②第二阶段: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1、学习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①学校学习是一种社会义务,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②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如:读、写、算等)。

③利于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③第三阶段: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

⑵小学儿童概念的发展:表现为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丰富化、系统化。

2、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⑴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儿童的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详尽,其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与学习兴趣发生联系或为学习兴趣所左右。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02
03
04
第三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1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认为小学生的辩证思维发展有以下特点:
2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着辩证思维的萌芽。
3
儿童辩证思维发展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四年级是一个转折时期。
4
在小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中,辩证概念、辩证推理和辩证判断三种辩证思维形式的发展速度不同。小学生对不同内容的辩证判断的正确率不同。
生物学假设
缺乏学习兴趣、不够用功、缺乏学习方法。
04
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
03
心理与环境假设
01
现代环境种种因素也会导致儿童脑功能障碍,从而成为学习困难的原因。如放射线、噪声、荧光灯等物理性刺激,情绪性疲劳、环境刺激过多或缺乏等心理因素也是间接促发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与学校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家庭经济的贫困、家庭成员的不和以及家庭文化氛围差都与学业不良密切相关。
为履行集体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而学习;为集体和组织争光而学习。
C
为得到高分,不落人后而学习;为得到老师的赞许、家长的表扬而学习;为得到各种奖励或荣誉而学习。
B
为个人前途、理想而学习;为升学,甚至为自己的出路和未来幸福而学习。
D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致有以下几种:
A
为祖国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1
第一节 小学儿童(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2
年龄阶段
3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7岁到11、12岁这一时期,这时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所以,这个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学期。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般特征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16.组句成文困难------------------------------------------ ---0 17.对刚看过的文草句子的内容、事实、经过弄不清楚- - ---0 18.对读过的语句意思、段落大意、文章中心思想不理解 ---0 19.握笔的姿势不良-------------------------------------------0 20.书写缓慢、费劲、字写不好-------------------------- --------0 21.写字时出现咬舌、舔唇、努嘴等连带动作--------------- ---0 22.字的偏旁写反、错、楼、添加笔画----------------------------0 23.写错字的笔划顺序-----------------------------------------0 24.写读音相似的错别字(同音字)------------------- ------ -----0 25.听写困难、错、别字多-------------------------------------0 26.抄写吃力,错字漏字---------------------------------------0 27.造句困难,用词不当,词义混淆-------------------- ----------0 28.写出的语句简短、不完整、不通顺-------------------- --------0 29.作文简短单调,条理不清、修辞不当--------------------------0 30.写作表达困难,心里有话写不出来------------------------ ----0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 思维形式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发展、自我 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11
思维形式的发展
• 概括能力的发展 • 词语概念的发展 • 推理能力的发展
12
小学阶段思维结构的发展
• 这个时期的认知结构于幼儿期相比发生了 质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
• 其主要特点之一是掌握守恒,小学阶段的 儿童逐渐达到各类概念的守恒。
39
心理健康教育课开设目标
有计划、有目的发展 性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传授心理健康 知识
全面提高心 理健康水平
对自己心理的 “认知”
陶冶心理品质
训练心理素质
40
心理健康教育课特点
体验性
以活动方式 开展教学
学生本位
强调学生 主体性
生成性
目标与内 容的开放
回归生活世界
生活化的情境 与内容
A
B
C
D
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5
小学阶段的心理发展
• 小学阶段的学习 • 小学阶段的认知发展 • 小学阶段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6
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 经验为主。从习得直接经验为主向掌握 间接经验为主是一个发展过程。小学低 年级倾向于通过直接形象的方式学习物 理经验;小学高年级已经能运用抽象逻 辑、多重抽象来获得数理逻辑经验;小 学中年级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童学习和认知活动超越直 接经验向掌握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
班华 主编《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
25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 辅导人员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 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 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 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各方 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会适应,做出明智的抉择,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第78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78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 3、4年级: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 4年级:开始出现组合分析分类的表现 • 分类材料的难易程度对分类水平影响明显。
编辑课件
22
三、思维形式的发展
(一)概念的发展 1、深刻性方面: 中年级:过渡阶段(p278,表7-1) 2、丰富性方面: 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一个主动而更新 的过程。儿童不断掌握新概念,所掌握的概念 不断丰富,并日益系统化。 3、系统性方面: 有一定发展,但对概念的组合分析能力不高, 有待进一步发展。
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技能增强
反映群更体善对于个利体用的各种信息决定自己和反他映人个采体取之的间行的动情 态度。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 感联系。
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编辑课件
38
(一)同伴接纳
人气特点
受欢迎
被拒绝
成绩好
攻击性
有主见
不友好,捣乱
独立和合作能力强 不尊重同伴
热情、乐于助人 缺乏合作精神
善于交际
重要属性 5.07
3.25
5.04
6.92
实际功用 5.93
3.59
6.50
7.69
种属关系 8.66
6.75
7.35
11.88
正确定义 17.81 5.30
14.87 33.25
编辑课件
24
(二)推理能力的发展 • 发展趋势:
①归纳和演绎推理能力发展存在年龄差异和个 体差异 ②推理范围的抽象度、步骤、正确性、合理性 及逻辑性等随年龄增长而发展 ③运算能力上2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Ⅱ 儿童及友其谊邻近性Ⅴ相联发系展的最高 4向从-帮9品岁助质:阶、单段心理描述友己朋谊有发友是帮展,活助出阶动,行否段为则与就自不己是一 朋阶致 友段或 。对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1、小学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7—12.13岁,属于童年期,也叫前青春发育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2、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呈现出一些基本特点:(1)在整个童年期,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2)童年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

(3)童年期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4)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3、小学儿童思维发展有一个关键年龄,这个关键年龄是小学的三四年级。

4、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从对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为对本质属性的概括,这种发展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5、小学儿童概念发展的特点有三,一是概念的逐步深刻化,二是概念的逐步丰富化,三是概念的逐步系统化。

6、说明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1)思维敏捷性方面,儿童的运算速度不断提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方面,表现为①一题多解的解题数量在增加。

②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在增加。

③儿童的组合分析水平在不断提高。

(3)思维深刻性方面,表现为:①儿童寻找标准量的水平不断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提高。

②儿童不断掌握运算法则,认识事物数量变化的规律性。

③儿童提出假设,独立地自编应用题的抽象逻辑性逐步发展。

(4)思维独创性方面,表现为:①从对具体形象性材料加工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

②先模仿,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发展到独创性。

7、说明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儿童自我意识是在幼儿期已有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发展进程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处于上升期,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快速发展期。

1/ 9第二,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处于平稳阶段。

,其年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第三,小学五年级到六年级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可见,小学儿童自我意识不断发展,但不是直线的等速的,既有上升时期,又有平稳发展时期。

8、小学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是什么?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增高;第二,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对自己各方面的特点进行比较具体的评价;第三,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倾向;第四,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自我评价总的发展趋势是从评价的具体性向抽象性、从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过渡;第五,小学生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9、什么是社会性认知?它的发展趋势如何?所谓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很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

它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⑴从表面到内部。

⑵从简单到复杂。

⑶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⑷从对个人即即时事件的关心到关系他人利益和长远利益。

⑸从集体思维到抽象思维。

⑹从弥散性的、间断性的想法到系统的、有组织的综合性的思想。

10、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11、塞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是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阶段(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冲突。

他们已经能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反应,但儿童还不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

儿童能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认识到他人也可能这样做,能够以一个客观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

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

12、麦克斯白提出儿童控制的三阶段模式包括父母控制(6岁前)、共同控制(6-12岁)、儿童控制(12岁以上)。

2/ 913、塞尔曼提出儿童友谊发展的阶段是什么?第一阶段(3~7岁),没用形成友谊的概念,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阶段。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共存阶段。

14、师生关系的类型主要有友好型、冷淡型、关怀型和拒绝型。

15、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积极的态度变化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使他们的成绩不断提高,这又增强了教师的期待感,以至于形成教育中的良性循环,这种现象叫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暗含期待效应)16、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逐步形成自觉运用道德认识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从小学时期开始,儿童形成系统的到的及相应的道德行为习惯,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具有依附性,同时也缺乏原则性,其发展得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一般来讲,年龄越小,言行越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出现言行不一致的分化。

(3)明显的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是小学儿童的道德知识系统化及相应的行为习惯形成的表现形式,也是小学儿童出现协调外部和内部冬季的标志。

(4)小学儿童品德发展有过渡性的特点,小学儿童道德发展存在关键期或转折期。

(三年级下学期)17、自觉纪律就是一种出自内心要求的纪律,是在儿童对于纪律的认识和自觉要求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而不是依靠外界强制的纪律。

18、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对偶故事法是通过设计好的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来探明儿童在行为判断时所依据的道德准则,它是皮亚杰设计的的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

(2)说明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规律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识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并且提出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3)他律道德是指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行为判断,儿童只注意行为的结果,不考虑动机,其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成人的命令或规定。

(4)自律道德是指根据自身具有的道德准则进行道德行为判断,儿童能从动机出发,用自身内在的道德准则来进行道德判断。

3/ 919、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两难故事法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时采用的方法,他设计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故事,通过对故事中人物行为的评价来测评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

(2)道德认识发展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三水平是:前习俗水平,习俗不平,后习俗不平,六阶段是:服从与惩罚的定向,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好孩子定向,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定向,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3)认知冲突法也叫认知失衡法,是柯尔伯格提倡的儿童道德教育方法,它是先通过两难故事引发儿童的认知失去平衡,然后通过引导解决冲突,从而达到新的平衡。

20、小学儿童道德行为习惯发展水平的特点是呈马鞍形,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

21、元认知及其发展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成分。

第八章中学生(青少年)心理的发展1、中学生分少年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和青年初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又称为青少年期。

2、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是青春期。

3、初中生(少年期)的心理矛盾现象有哪些。

?(1) 成熟身体现状与半成熟心理之间的矛盾(2)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反抗性与依赖性。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

③勇敢与怯懦。

④高傲与自卑。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4、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主要有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即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5、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什么?皮亚杰认为,初中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4/ 9用形式运算来解决逻辑问题,即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其特点有三,一是思维中开始运用假设,二是具备逻辑推理能力。

三是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

6、初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特点有哪些?(1)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

(2)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

(3)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7、初中生的自我中心是什么?有什么表现?自我中心是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是皮亚杰提出的初中生独特的思维方式。

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假想的观众。

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

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

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

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

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

2.独特的自我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

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

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

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5/ 98、初中生的个性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总体来讲,个性的特点有二,一是不平衡性,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

9、儿童的自我意识有二个快速发展时期,一是1-3岁,二是青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